⑴ 學共有幾筆
學
拼 音
xué
部 首子
筆 畫8
五 行並巧喊水
繁 體學
五 筆IPBF
1.學習:~技術。勤工儉寬弊~。我跟著他~了許多知識。
2.模仿:他~杜鵑叫,~得很像。
3.學問:治~。才疏~淺。博~多能。
4.指學科:數~。物理絕野~。政治經濟~。
5.學校:小~。大~。上~。
6.姓。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⑵ 學多少筆畫
學筆畫有8畫。
學的筆畫順序為點、點、撇、點、橫撇/橫鉤、橫撇/橫鉤、豎鉤、橫。
學的詳細解釋:
1、學校 。又曾稱學廬、學教、學館、學堂、學宮、學院、學屋、學園。
學,官也。——《廣雅》
君子學以致其道。——《論語》
學則三代共之。——《孟子》
萬用入學。——《夏小正》
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禮記》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韓愈《進學解》
2、學問。
天子積學。——《後漢書稿游》
學有未達。——清· 劉開《問說》
是芋視乃學。——清· 周容《芋老人傳》
生平為學。——清· 張廷玉納局《明史》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學科;某一門類系統的知識。自然與科學、地理學、天文學。
⑶ 「學」一共有幾畫、
一、「學」一共有8畫,除去部首子,還有5畫,拼音xué。
二、釋義:
1、效法,鑽研知識,獲得知識,讀書:~生。~徒。~習。~業。~友。~者。~閥。~制。~歷。~步邯鄲(譏諷人只知模仿,不善於學而無成就,亦作「邯檔吵敬鄲學步」)。
2、傳授知識的地方:~校(簡稱「學」或「校」)。~院。~府。中~。大~。上~。
3、掌握的知識:~問(簡稱「學」)。~術(一切學問的總稱)。~位。~士(學位名,大學畢業生;古代官名)。才~。治~。~識。博~多才。
4、分門別類的有系統的知識:~說。哲~。數~。小~(古代指文學、音韻、訓詁學;現指初等學校)。
三、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四、造字法:原為形聲
五、異體字:學斈
(3)學多少筆擴展閱讀:
一、字形演變:
」字,省略了「攴」。
二、相關組詞:
1、學友[xué yǒu]
同學:同三五~郊外踏青。
2、辯學[biàn xué]
關於辯論的學問。
3、醫學[yī xué]
以保護和增行慎進碰擾人類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為研究內容的科學。
4、學士[xué shì]
有學之士。舊時泛指有學問的人。
5、初學[chū xué]
剛開始學或學習不久:~乍練。這本書對~的人很合適。
⑷ 學的筆畫是幾
一、學字的筆畫是8畫,結構是上下結構。
二、基本字義
學(學)xué
1、效法,鑽研知識,獲得知識,讀書:學生。學徒。學習。學業。學友。學者。學閥。學制。學歷。學步邯鄲(譏諷人只知模仿,不善於學而無成就,亦作「邯鄲學步」)。
2、傳授知識的地方:學校(簡稱「學」或「校」)。學院。學府。中學。大學。上學。
3、掌握的知型冊識:學問(簡稱「學」)。學術(一切學問的總稱)。學位。學士。才學。治學。學識。博學多才。
4、分門別類的有系統的知識:學說。哲學。數學。小學(古代指文學、音韻、訓詁學;現指初等學校)。
(4)學多少筆擴展閱讀
一、字形演變
二、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從教,從冖。冖,尚蒙也,臼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字形採用「教、冖」會義。「冖」表示尚處於蒙昧狀態。採用「臼」作聲旁。
三、相關組詞
1、學區
[xué qū]
為了便於學生上學和對學校的業務領導,根據中小學分布情況劃分的管理區。
2、學問
[xué wen]
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系統知識:這是一門深奧的~。
3、學科
[xué kē]
按照學問的性質而劃分的門類,如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學、化學。
4、學會
[xué huì]
由同一學科的研究者組成的學跡租此術團體。如語言學會、物理學會、工程學會等。
5、學校
[xué xiào]
有計劃、有組織、有領導地進行系統姿迅教育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