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康熙字典共收入了多少字
《康熙字典》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間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玉書、陳廷敬等,它是在明朝梅膺祚《字匯》、張自烈《正字通》兩書的基礎上加以增訂的。該書的編撰工作始於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歷時六年,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由總纂官張玉書、陳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紹霄、史夔、周起渭、陳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吵宏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
優點
《康熙字典》依據明朝《字匯》、《正字通》兩書加以增訂。對兩書錯誤之處,《康熙字典》還做過一番「辨疑訂訛」的功夫。《康熙字典》有這樣三個優點:
一、收字相當豐富,自編寫完成以來近二百年內此宴一直是我國字數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華大字典》出版,達四萬八千餘字,才超過了它所編纂的字數)。
二、它以二百一十四個部首分類,並注有反切注音、出處、及參考等,差不多把森碰銀每一個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義都列舉進去,可以供使用者檢閱。
三、除了僻字僻義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義下,都舉了例子;這些例子又幾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見」的古書。
B. 康熙字典有多少個字
清代張玉書等人編撰的《康熙字典》共收錄47035個字。
C. 康熙字典里有幾多個漢字
Ka lai,您好!您的問題解答如下: 《康熙字典》共載 47
035 字目,另載 1
995 異體字, 共載漢字共 49
030 字。 (以道光年間奉御命著《字典考證》校正部分《康熙字典》引書之誤 後為准) (上述資料綜合自中、英文《 *** 》,請分別參閱這里和這里) **希望能夠對您有幫助** **上述解答雖系網上,但還請尊重本人,不要予以抄襲和拷貝**
參考: 苗克阿肯
共收字47
035個 chiculture/0614d02/c03/c03c_6 《康熙字典》 編纂者及成書時間 編纂者為張玉書、陳廷敬等30人。於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開始編纂,至康和悉熙五十五年(1716年)成書印行。 編纂特色 .42卷,分214個部首,共收字47
035個。共12集,以十二地支的名稱表示。每集分上、中、下3卷升簡,將所列的214個部首,按照筆畫數目多寡分入12集。 .單字的解說先注音,後釋義。每個字下先列出古文的異體字,後列出喚笑乎《唐韻》、《廣韻》、《集韻》、《韻會》等書的反切注音,然後釋義。先注本音本義,後注異音異義。本義以外的引申與通假,均用「又」字標明,之後進行注釋。不論本義或別義的注釋,一般都引古籍證釋。釋文末列重文、別體、俗書、訛字。
999999999999
D. 康熙字典有多少字
康熙字典共收錄多少個字? 共收錄漢字47,035個《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收錄漢字最多的一部大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間襪明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詔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該書是依據明代梅膺柞的《字匯》和張自烈的《正字通》加以增補擴充的,並附有《補遺》、《備考》收錄冷僻和音義不全之字。書中注音釋義引文有一些錯誤,其後王引之著《康熙字典考徵》,改正引文錯誤共兩千五百八十八條。
康熙字典一共有多少個字?有沒有分類? 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浮,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
清朝的《康熙字典》共收入漢字多少個 《康熙字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聖旨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該書的編撰工作始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歷時六年,洞沖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由總纂官張玉書、陳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紹霄、史夔、周起渭、陳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47035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
康熙字典有多少個字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間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玉書、陳廷敬等,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常識文學篇。
康熙字典有多少個字 47035個
康熙字典 有幾個版本 《康熙字典》最早的版本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武英殿版,搐為官刻祖本,全40冊,最為珍貴。此版本開本闊大,版式鋪陳、行格疏朗,印紙瑩潔,裝幀考究。其版框尺寸為19.5厘米×14厘米,每頁8行,每行12字,字體為演變的明代仿宋字,舒展圓秀,極見神采。 乾隆年間,由於武英殿原刻仍在使用,印行的字典雖為後印本,但質量仍然很好,較少有劣本出現,有些還足以稱為上乘珍籍。 道光年間的《康熙字典》出現一個重要版本,即道光十一年(1831年)王引之校改本。鑒於《康熙字典》在使用中出現的一些錯誤,訓詁學家王引之奉命對其逐條考證,共改正訛誤2558條,理應較為完善,惜坊間多不願做大的改動,仍以康熙內府刻本翻制,或加以前言後敘以此冒充王引之納好殲校改本,藏家應多注意。 道光、咸豐、同治三朝坊間和私家翻刻、翻印成風,版本雜亂,印製質量良莠不齊。但這畢竟是較早些版本,目前露市的相對較少,仍屬稀有,有些印製精良的版本亦應珍視。 現今較為易見的《康熙字典》則多為光緒、民國期間的版本。這其中除因年代較近外,最直接原因是當時國際上先進的石版印刷技術的出現,省去了繁瑣的雕版程序,且能根據需要隨意放大縮小,上海也及時與世界接軌,故促使《康熙字典》一類珍籍得以方便印行。如光緒六年(1880年)上海申報館申昌書畫室發兌的點石齋石版縮印本。此為四冊一函,封面外貼灑金紅宣名簽並配紅木夾板。該版開本尺寸14厘米×20厘米,宣紙印刷,紙質潔白,細膩勻整,字跡異常清晰,堪稱石印佳本。此外,還有一常見的光緒版,即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上海點石齋以「久敬齋」藏《康熙字典》為底本的石版本。 民國期間,《康熙字典》的出版與當時的政治背景頗有關聯。民國 *** 早期曾明令禁用清 *** 學部教科書和其他書類。故當時一些大的書局在重印《康熙字典》時都不能公開以「康熙字典」題名。民國二年(1913年)上海錦章書局刊印的「康熙字典」題名《新訂增篆字典》(全6冊)。民國十六年(1927年)上海廣益書局出版的「康熙字典」題名為《增篆中華字典》,但在首冊扉頁印有「民國十六年春月修正康熙字典」字樣。這里似乎微妙地傳達了「禁令」已見松動的信息。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時,該廣益書局則可以堂而皇之地影印刊行殿版《康熙字典》了。此版本分軟、硬兩種封面,共四冊,同以上所有版本不同的是,其一改線裝為洋裝(現代裝法),用紙也是機制的,已與現代無異了。 新中國成立後,為適應教育和學術研究的需要,《康熙字典》也曾以多種版本形式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