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蘆筍播種後管理很多人忽視,蘆筍播種後怎麼管理
需要在起苗前2-3天澆一次水,方便起苗、提高蘆筍苗成活率,移栽時用直鏟切割分成小方塊,要求蘆筍幼苗正好處於方塊中間,定植到種植地即可,定植深度保持在10厘米左右。如果苗床土壤比較疏鬆,栽培蘆筍,選擇土壤疏鬆、土層厚的砂壤土。澇窪地、冷漿地及土壤板結的粘土地不宜栽植。蘆筍定植前開深溝50厘米,施足農家肥和磷肥,畝施農家肥5000公斤左右、過磷酸鈣50公斤,
在播種後不僅要覆蓋上土,還要記得蓋上草,同時要記得澆足水。等到育苗以後,差不多十天以後就出苗了,而出苗以後就要及時把覆蓋在上面的草拿去,並且要開始除草追肥了。春季到初秋這段時間種植。種植之前要選擇土壤肥沃、排水性良好的的沙質土壤。蘆筍的種子表皮比較厚,不易發芽,要做好催芽准備。催芽之後就可以進行播種了,播種後覆蓋上地膜。
❷ 蘆筍苗的種植和管理方法是什麼
一、選地整地
種植蘆筍要選地勢高、方便排水的地塊。選好地之後需整地處理,每畝地施加6000斤的農家肥作基肥,提高土壤肥力。還要耕地一次,保證地塊松軟、肥沃。地塊整平後起壟、壟寬1.2-1.4米之間。
二、種植方法
當蘆筍小苗長到30厘米高時就可進行種植,要很好的控制種植密度。先挖深30厘米,寬30到40厘米的溝,溝內施加適量的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然後撒入10厘米厚的土壤,將蘆筍苗直接放入穴內,株距按照30到40厘米進行,每個穴內放一株蘆筍小苗就行,及時覆蓋土壤,並澆灌透水,讓蘆筍小苗和土壤更緊密的結合,若環境適宜,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生長,基本都可成活。
三、後期管理
蘆筍小苗在生長期間要加強管理,生長期可追肥,能促使更旺盛的生長。還要注意清除雜草,及時將地塊中的雜草清理干凈,避免爭奪養分。它在生長期間容易感染病蟲害,常見銹病、褐斑病、根腐病以及介殼蟲等,一旦發現要及時噴灑葯物救治。
養殖技巧
1、繁殖:它可以使用播種繁殖的方式繁殖。繁殖時間一般是愛秋天或者春天,不論什麼時候繁殖,都需要開溝種植,種植之前,需要在土裡拌上底肥,播種完成以後,用土蓋嚴實,然後澆一次透水,一般兩周左右就可以出苗了。
2、搭架:如果植株生長在比較狹小的空間內,是需要搭架幫助定型的,例如蘆筍盆栽,在它長到十五厘米的時候,需要給它搭架。
❸ 蘆筍怎樣管理
蘆筍怎麼管理,下面介紹蘆筍高產的生長環境、選種育苗、移栽定植、田間管理、採收等栽培。
一,生長環境
(1)溫度。蘆筍對溫度的適應很強,它既耐寒又耐熱。春季地溫回升到5℃以上時,蘆筍鱗芽便開始萌動;10℃以上嫩莖開始伸長;15-17℃最適宜蘆筍嫩芽形成;超過30℃植株生長受阻進入夏眠。北方地區冬季地上部枯萎,地下的根狀莖和肉質根進入休眠期越冬;而在南方地區蘆筍冬季休眠期不明顯。
(2)水分。蘆筍的根系發達,比較耐旱,但非常不耐澇,田間存在積水就容易造成腐根。因此,栽植蘆筍的地塊,要地勢較高,且雨季要及時田間排水。
(3)土壤。砂壤最適宜的蘆筍生長,土壤需滿足土質疏鬆、保肥保水、透氣性良好等條件。注意,土壤含鹽量不得高於0.2%,會影響植株的發育,使莖葉細弱,逐漸枯死。蘆筍對土壤酸鹼度的適應性也比較強,在酸鹼性5.5-7.8的土壤都可栽培。
二,選種育苗
常見的蘆筍品種有格蘭德、達寶莉、魯蘆筍2號等,菜農可根據當地市場挑選合適的蘆筍種子。蘆筍多春播,也可秋播。春播可在2月播種,4月定植,下一年春季可採收;秋播可在9月播種,11月定植,下一年秋季可採收。
(1)催芽播種。由於蘆筍種子的外殼較厚,吸水較慢,因此需先浸種再催芽。可用50%多菌靈300-500倍液浸種24小時,然後將其放入25-30℃溫水中浸種2-3天,每天更換新水2-3次。將浸種後的種子用干凈紗布包好,置於25-30℃條件下催芽,催芽期間每天用25℃左右溫水微微淋澆1-2次,當80%的種子露白即可播種育苗。
(2)育苗。一般採用營養缽育苗。可使用直徑10厘米的營養缽。按照2:1的比例取菜園土、有機肥,然後搗碎、過篩、拌勻組成營養土,並用薄膜將其覆蓋放置7天。在播種時,先將營養土裝缽,並澆1次潤土水,然後在土壤中央扎個小洞,將催好芽的種子撒入洞里,最後用營養土將洞填平。
育苗期間,白天營養缽溫度需保持在25℃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5-20℃,苗後第20天和第40天再各追尿素水肥一次,但切忌苗床積水。當苗齡在60-70天、莖數3-5個時,即可著手定植。
三,移栽定植
(1)整地。蘆筍耐旱不耐澇,且栽種一茬可採收10年左右,因此,地塊的地勢要高、便於排水,土壤的肥力、透氣性較好。一般每畝施加有機肥1-2噸,復合肥50千克,伴隨深耕將肥料翻入土裡,耕後整平地塊。接著,按南北走向,行距1.5米開挖定植溝,溝深30厘米。移栽時,在定植溝內每畝條施45%三元復合肥30千克、餅肥65千克,再填土覆蓋,保留定植溝深10厘米。
(2)定植。以每25-30厘米定植一株蘆筍幼苗為宜,一般每畝栽1500-2000穴。我們建議,大壯苗每穴帶土移栽1株,弱小苗每穴栽2株,並且壯弱苗分地塊定植。用小鋤覆土,然後輕輕壓實,再每株澆適量定植水,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四,田間管理
(1)除草間作。在生長期,田間容易滋生雜草,需及時鬆土除草,每次除草後適當培土1-2厘米,逐步增加覆土高度,至10厘米左右為止。可用每畝使用敵草隆、苯胺靈等適用於蘆筍的除草劑60-70克,兌水40-50千克朝著雜草噴霧。
同時,因第一年植株比較矮小,可利用空地間作矮小作物,如大豆、洋蔥、大蒜等,但不宜栽植高大吸水吸肥力強的作物,如蘿卜等。
(2)追施水肥。
1.緩苗肥。蘆筍定植後7-10天澆1次稀糞水,以活根緩苗。
2.促長肥。在定植初期要勤施肥,一般在每次鬆土除草後、新莖生長前各施1次,以腐熟淡糞水為宜,或者每畝追施復合肥5千克。隨著苗株生長,需要多施草木灰、焦泥灰等含鉀量高的肥料,並逐步增加用肥量,促進植株粗壯、根盤擴大。
3.秋發肥。入秋後還需追施1次秋發肥,一般畝施有機生物肥250-500千克,或者復合肥10-15千克,進入10月下旬就應結束施肥。
(3)防治病蟲害。蘆筍容易發生的病蟲害主要有莖枯病、根腐病;斜紋夜蛾、甘藍夜蛾、蚜蟲、薊馬等蟲害。
1.莖枯病。主要表現為:病斑邊緣呈紅褐色,中間稍凹陷呈灰褐色,上面密生針尖狀黑色小點。防治方法:天晴使用50%多菌靈300-400倍液,或75%百菌清400-500倍液每7-10天噴灑地面80厘米以上的蘆筍主莖1次,連噴2-3次。
2.根腐病。主要表現為:根表面有紫色菌絲束,病菌入侵處呈點狀,根逐漸被菌絲包圍。防治方法:可向病根部噴灑45%代森銨1000倍液,或者50%硫磺懸浮劑400倍液、80%代森錳鋅500倍液灌根。
3.蟲害。蟲害主要有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和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夜蛾類可用滅幼脲等1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蟲幼蟲可用90%敵百蟲30倍液拌在麥麩或豆餅上,撒在田間做毒餌毒殺,或者在施肥時噴灑80%敵敵畏乳劑800倍液等方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