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玉米種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粘衣服的粘鉤怎樣能粘緊 2025-02-05 22:56:09
嘴唇乾口渴是什麼原因 2025-02-05 22:47:17
怎樣不刷機解鎖密碼 2025-02-05 22:38:53

玉米種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3-06-01 02:18:45

❶ 怎麼種植玉米 種玉米應該如何管理

1、選種處理。

種玉米的時候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進行選種,選適宜的種子才可玉米才可更好的生長,也能提高產量。選好種正毀後可用殺菌的葯劑進行拌種,這樣能減少病蟲害的病發率。

2、選地施肥。

地塊要選土壤肥沃,光照足且排水,灌水方便的地塊。選好後要施加基肥。通常每畝地要施加5000公斤的枯數有機肥,75-80公斤的氮磷鉀復合肥肥料,這樣能保證地塊肥沃,促使種子更好的萌發,玉米苗更好的生長。

3、種植入土。

處理好地塊,舉敗備選好種後就可進行種植。方法很簡單,通常都是用穴播的方式進行的。每個穴裡面放入兩粒種子。填土輕輕壓實即可,很快就可出苗。注意種植的密度,通常每畝地種5000株左右,要根據出苗情況進行間苗,補苗。

4、後期管理。

後期要及時追肥處理,追肥通常都是一次性進行的,比較省時,也更省力。一般每公頃施加400-500公斤的氮肥,人工撒施或者是機器施加都行。人工撒施要注意不可距離根系太近,避免燒苗。機器撒施的要蓋上土壤,促使肥料盡快稀釋,被玉米苗吸收掉。

❷ 玉米應該如何管理

玉米是一種很常見的糧食作物,在我國種植面積不小,在普通露天種植條件下,一畝地產量好的情況下,能達到1500斤左右(甚至更多),低的話,一畝地只有500-600斤,而大多數的種植戶,畝產在1000斤左右。

本篇內容,小幫手主要和大家說說玉米在種植過程中的一些技術要點,正常的天氣情況下,畝產千斤以上還是可以的。

五、病蟲害

1、玉米在生育期中的害蟲有多種,除了地下害蟲外,常見的地上部分的害蟲害蟲如粘蟲、蚜蟲、灰飛虱、薊馬等,田間一旦發生後,及時進行防治,根據不同的害蟲選擇合適的殺蟲劑,比如甲維鹽、吡蟲啉、阿維菌素以及一些菊酯類的殺蟲劑。

❸ 玉米種植技術與管理



六、適時收獲

玉米地成熟期可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完熟期三個時期。當籽粒出現黑層,玉米成熟後7-10天為最佳收獲期。此時應及時收獲,並在通風向陽處晾曬。經晾曬後脫粒清選入庫,一般籽粒水分低於16%才可安全貯藏。

❹ 玉米如何管理才能夠高產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見玉米,不只我們早餐的時候早餐店會賣玉米,同時父母在煲湯的時候經常也會用到玉米。所以玉米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那麼對於玉米如何種植以及如何管理,其實我們是不清楚的。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問題就是因為如果在種植玉玉米的時候,如何管理才能夠讓玉米有個較高的產量呢?

後續的施肥

其次就是在玉米種植以後,我們還需要對它後續的管理以及培養,比如說施肥以及澆水施肥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只有定期施肥才能夠讓他們的粒子變得更加飽滿以及生命力更加頑強。因此玉米的高產量它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的,而不是說只要將玉米種植就完事了,這需要我們從多方面下手。

❺ 玉米種植要怎麼做田間管理

大家在農村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玉米地,有的玉米長得好,但有的卻長得瘦瘦小小不結棒,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如果玉米長期如此的話,那高產豈不是沒希望?如果你種植的玉米長勢不好,不結棒或者是玉米棒上沒有籽,那就一起來看看如何才能改變這一狀況,真正實現玉米高產吧。

❻ 玉米的種植過程及管理

玉米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大約有470多年。但由於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強,栽培面積發展很快。目前我國播種面積在3億畝左右,僅次於稻、麥,在糧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我國對玉米的栽培技術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播種:我國玉米產區自然條件差別很大,要根據本地的霜期長短,土壤質地,土壤地力,種植月的,選擇適宜的品種,飼用玉米和馬齒型雜交種產量高。還要注意良種的繁育,適當安排種子田面積。

玉米的播種期受溫度,濕度的影響。春播玉米在7.6cm上層內穩定在15℃為最佳播種期。華北地區夏播玉米在小麥或豌豆收獲後及時播種。播種深度,依土壤墒情為2.5--10cm,以5一6cm最適宜。每畝播種量3一4kg,每畝4000一6000株。 飼用玉米的種植方式。單播,從種植到收獲便於機械操作。

和大豆、襪食豆、豌豆、毛葉苕子間作,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蛋白質產量。管理: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莖葉產量高,要求管理精細。施肥、灌水、化學鋤草及防治病蟲害等是玉米高產栽培管理中的關鍵技術措施。要獲得高產優質的玉米,播前每畝施 2000—3000kg優質廄肥作為基肥。播種時施4—5kg/畝硫酸按,15—20kg/畝過磷酸鈣, 2一3kg/畝氯化樹作種肥在拔節、孕穗、抽雄、開花灌漿期追施氮肥。

全生育期施氮素10一20kg/畝。N:P:K為1:0.5一0.8:0.8。玉米喜半乾旱氣候,但對水分十分敏感。開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約2kg,每畝每天耗水3—4m3 ,全生育期耗水 250—350m3 。不同生育用玉米對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後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稱為「需水臨界期」。這個時期要進行灌溉。

玉米一生中一般要澆水3—4次,依不同地區,具體情況而異。灌水方法,我國目前多為溝灌、畦灌,最近發展利用噴灌、滴灌,後兩種方法,既節約用水,又灌溉均勻。玉米不耐 澇,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區,要注意排水或採取壟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澇害。

玉米經常發生葉斑病、絲黑穗病、黑粉病、黑條矮縮病、青枯病等病害及粘蟲、玉米螟、螻蛄、地老虎、蠐螬等蟲害。應注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合理輪作及葯劑防治等措施及時防治病蟲害。

(6)玉米種怎樣管理擴展閱讀:

主要用途

1、直接食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糧之一,現今全世界約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為主要食糧,其中亞洲人的食物組成中玉米佔50%,多者達90%以,非洲佔25%,拉丁美洲佔40%。玉米的蛋白質含量高於大米,脂肪含量高於麵粉、大米和小米,含熱量高於麵粉、大米及高粱,但缺點是顆粒大、食味差、粘性校在生活水平較低地區,玉米是重要的食糧。

在城市及較發達地區,玉米是調劑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隨著玉米加工工業的發展,玉米的食用品質不斷改善,新的玉米食品如玉米片、玉米面、玉米渣、特製玉米粉、速食玉米等隨之產生,並可進一步製成面條、麵包、餅乾等。玉米還可加工成為玉米蛋白、玉米油、味精、醬油、白酒等。

2、飼料用途。玉米是飼料之王。據報道,100千克玉米的飼用價值相當於135千克燕麥,120千克高粱或150千克秈米。以玉米為主要成分的飼料,每2~3千克即可換回1千克肉食,玉米的副產品秸稈也可製成青貯飼料。世界上大約65-70%的玉米都用作飼料,發達國家高達80%,是畜牧業賴以發展的重要基矗。

❼ 玉米的種植與管理方法

玉米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種,八月下旬可收獲;秋玉米最遲不能遲於7月中旬播種。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玉米的種植與管理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玉米的種植與管理方法

一、栽培季節

以春玉米(1月25日—2月10日)產量最高;其次是秋種(8月25日—9月10日);再次是冬種(10月20日—1月10日);最次是夏種(4月25日—5月10日)。總之,玉米最佳播期的選擇,要根據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況,茬口的安排來確定。飼用玉米適宜於春種和秋種。

二、選地、整地與施足基肥

1、選地

玉米是喜肥水、好溫熱、需氧多、怕澇漬的作物,過酸、過粘和瘠薄的土壤都會使玉米生長不良。因此,選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於管理、PH6.5—7之間、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

2、整地和施基肥

整好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條件。選地後進行深耕耙平,一般要做到兩犁兩耙,耕作層深30厘米以上,以達到“地平、土細、墒足、肥高”的整地質量要求。整地後按雙行植行距120—140厘米放線開溝,並按每畝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豆餅50公斤和過磷酸鈣50公斤做基肥條施於溝內;為了排灌方便,結合整地還應開溝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溝。要求做到畦平溝直,溝溝相通,排灌暢通。

三、種子處理與播種

1、選用良種

適合本地的良種應是高產穩產,品質良好,抗病抗倒,又能適合市場需求,銷路好。目前飼用玉米選用“掖單4號”、“掖單13號”、“中單321”等品種。鮮食玉米選用“甜糯1號”、“蘇玉1號”等專用品種。一般直播田每畝用種量1500—2000克。

2、種子處理

播前曬種3—4小時,一般用50—55℃的溫水浸種10—15分分鍾,冷卻後再浸6—8小時,然後用清水沖洗1—2次即可播種。

3、播種規格

玉米的產量來源於對光能和地力的利用,在一定范圍內,葉面積系數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產量也越高,因此,合理密植才能高產。種植密度須從品種、播期、土壤肥力、栽培條件等多種因素考慮。玉米株型有兩種:平展型和緊湊型。平展型品種宜稀植,一般畝植3000—3500株。緊湊型品種宜密植,一般畝植4500—5500株。玉米播種方式主要有等行距和寬窄行兩種。等行距種植規格是行距75厘米,緊湊型品種株距在17—20厘米,平展型品種株距在25—30厘米。寬窄行種植規格是寬行140厘米,窄行40厘米,緊湊型品種株距15厘米左右,平展型品種株距20厘米左右。目前我省推廣種植的鮮食玉米株型為緊湊型,適宜密植,一般畝植3500—4000株。種植方式主要採用寬窄行種植,寬行70厘米,窄行40—50厘米,株距30厘米。

4、播種

我省種植玉米由於溫度較高,一般採取直播栽培,而較少採用育苗移栽。具體方法是起畦種植,畦寬120—140厘米(包溝),畦高約20厘米左右,在畦面上開兩行間隔50—60厘米的淺溝,將已處理好的種子每點雙粒播於溝中(按株距),邊播邊蓋土,蓋土1寸並踏實。

四、需肥規律

玉米對氮、磷、鉀需求量最多,全生育期對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鉀次之,磷較少。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一般來說苗期(1—6葉)生長慢、植株小,吸收的養分也少,此時的施肥量應占肥量的10%左右。拔節至開花期(7—16葉)生長很快,此時正是雌雄穗形成發育時期,吸收養分速度快、數量多,是植株需要養分的臨界期,在此時供給充足的營養物質,能夠促進穗多、穗大。此時的施肥量應占總肥量的60%左右,後期(17葉以後)吸收速度逐漸減慢,吸收量也減少。施肥量應占總肥量的20%左右。氮、磷、鉀施用比例一般在3:1:2.8左右。磷、鉀肥應在前期施用。如果肥量不足,應主要用在拔節和開花期。

五、田間管理

1、苗期的管理

玉米苗期是生根發葉和莖、節、葉分化形成的營養生長時期,根系的大部分在此時形成。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標是:促進根系發育,培育壯苗,做到苗全、苗齊、苗壯,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礎。

(1)定苗、間苗:掌握“去弱留強,間密存稀,定向、留勻、留壯苗”的原則,定苗一般在5片真葉時進行,每穴留一株壯苗,同時進行查苗補苗,帶土移苗,並澆足定根水,保證幼苗成活。如缺苗過多,可用補播種子的辦法解決。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可進行1—2次,並結合施肥,適當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淺、行中深,定苗前淺,定苗後深,同時注意對病蟲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在5—6片葉時,第一次追施苗肥,每畝施尿素7.5—10公斤,於畦中間開溝條施,然後蓋土。苗期如缺水,應及時進行灌水,宜溝灌。在雨天、土壤潮濕、積水的情況下,要注意開深溝排積水,改善土壤通氣條件。

2、穗期的管理

穗期田管目標是:攻稈、攻穗、嚴防缺水脫肥,使植株整齊、莖節粗短、葉片寬厚,根粗量多,雌雄穗發育好。

(1)水肥管理:在8—9片葉時,進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稈肥,這次肥量占總施肥量的25%左右,每畝施復合肥10公斤加氯化鉀7.5公斤,施肥方式為條施。在14—15片葉時(大喇叭口期),進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這次肥量占總施肥量的35%左右,每畝施復合肥20公斤加氯化鉀10公斤,結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葉和15片葉時分別進行一次根外追肥,畝用50克稀土或800—1000倍磷酸二氫鉀噴施。玉米從拔節到抽穗植株開始進入旺盛生長,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後是玉米需水的臨界期,這時缺水,發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協調,影響授粉,造成禿頂、缺粒或空稈,所以這時期應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雨水多的地區,要注意開溝排水。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螟為害的危害期,都要噴施500—800倍敵百蟲或殺蟲雙+Bt粉混合噴施,防治玉米螟。

(2)中耕培土:為防止土壤板結,消滅雜草,提高根系的生長機能,促進根系的多發和深扎,穗期要根據土壤和雜草情況進行中耕、培土。一般拔節到抽雄前進行1—2次中耕,在行間進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斷部分毛根,刺激多發新根,增強抗旱抗倒能力。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淺中耕1次,並培高土壟。

3、抽穗結實期的管理

此期是決定有效果穗數,每穗結實數和粒重的關鍵時期,此時,主要抓適量補肥(尿素10公斤)、抗旱與排澇、人工輔助授粉等工作。抽穗開花和灌漿時應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滿足植株對水分的要求,但灌水切忌漫灌,以灌跑馬水為好。雨天注意排水,以免積水缺氧傷根。玉米開花期,如遇不良天氣,應進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時進行,可減少缺粒和禿頂。

六、病蟲害防治

原則上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在管理上要早發現早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葉斑病、銹病、紋枯病等。蟲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蟲、玉米蚜、棉鈴蟲、小地老虎等。葯劑防治上,大小葉斑病、銹病可用50%多菌靈500倍、紋枯病可用5%井岡黴素500倍液噴施。玉米螟、粘蟲可用10%氯氰菊酯2000倍加Bt粉800倍、玉米蚜可用20%康福多3000倍、棉鈴蟲可用Bt粉800倍加天力粉劑800倍噴殺。

七、收獲

根據不同的栽培目的,玉米的收獲期不同。鮮食甜糯玉米全生育期春、秋植80—85天,夏植70—80天,冬植90—100天。一般在授粉後16—22天收獲,夏種16天,冬種22天,采果後要及時供應上市。

玉米種植要點

一:整地。玉米是一種既需水又怕漬的喜光作物,在不同生育階段對水的需求不同,要求土壤肥沃,能灌能排,因此,在整地上要開好三溝,即主溝、圍溝和廂溝,並做到溝溝相通,溝不積水,能灌能排。玉米整地最好是隔年翻耕凍坯或種一季冬季蔬菜,到第二年播種玉米時,土壤疏鬆乾燥,團粒結構好,對玉米生長有利。如果沒有隔年翻耕的,開春後要選擇晴天及時整地,並保持土壤乾爽,防止結塊成坯,影響根系生長,同時要做好雜草的清除工作。

二:水肥管理。玉米是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大,必須合理施肥才能滿足玉米在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據試驗,生產100公斤玉米籽實,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鉀2.1公斤。若畝產500公斤玉米,畝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銨50公斤,過磷酸鈣31公斤,硫酸鉀13公斤。玉米生長的三個階段,需肥數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總量的2%,穗期佔85%,粒期佔13%。玉米從拔節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時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種肥、追肥結合;氮肥、磷肥、鉀肥結合;農肥、化肥、生物菌肥結合。

❽ 我是一位菜農,請問玉米種植的施肥管理怎麼做

玉米種植的施肥管理需注意以下幾點:

1、苗期追肥:玉米苗期不需要太多肥料。一般來說,從固定苗期到拔節期,追肥應輕量進行。為了減少勞動力投入,還可以使用普通育苗肥和拔節肥進行追肥。苗期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同時,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可適當施用磷、鉀肥和滾遲腐熟農肥。當玉米葉片為3-4片時,可施用追肥。普通玉米田每畝施用500公斤腐熟農家肥+2-3公斤尿素,小麥和玉米每畝施用1000公斤腐熟農家肥+4-5公斤尿素,以補充基肥的不足。苗期追施取決於玉米的生長發育。那些生長遲緩和衰老的人應該穿外套,而那些生長旺盛的人不需要穿外套塌嫌。

以上是關於玉米的種植和施肥技巧。希望對您有幫助。

❾ 玉米的種植和管理技術

玉米的種植和管理技術如下:

1、選地

種植玉米要選擇排灌方便,便於管理,PH6.5-7,土壤肥耐困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塊,過酸,過粘昌冊念和瘠薄的土壤都會使玉米生長不良。

2、整地

種子在播前要先曬種,放在太陽光下曬3-4個小時就行。然後放在溫水中浸泡催芽,水溫控制在50-55℃,浸泡大約15分鍾。泡好後冷卻6-8小時,用清水沖洗1-2次即可播種。


5、播種時期

玉米的播期需要根據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況來確定,一般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即可播種。平壩,淺丘地區一般3月中上旬播種;深丘、中低山區一般以3月下旬,4月上旬播種育苗為宜,以利於縮短麥玉共生期,培育壯苗。

❿ 種植玉米時,都有哪些管理要點

出苗管理:從出芽至拔節環節,必須立即查苗補苗,並除去弱苗保存旺苗。穗期田裡管理:從拔節至抽雄環節,可在幼苗至後4-5片,幼苗至後30cm左右,及其拔節前開展3次中耕。大喇叭口期管理:能施20-25kg尿素溶液與5-10kg鉀肥。花粒期管理:雨天時要立即防澇,並在抽雄期開展去雄。

玉米管理技術要點

出苗管理(出芽至拔苗)

出苗就是指從出芽至拔節這一段階段,關鍵以根莖與葉莖生長為主,這段時間的管理是為了能確保幼苗的密度,及其出芽是不是齊整,勻稱,健碩。

查田補苗

因為種子品質與土地質量等領域的緣故,很有可能會造成種下的幼苗,發生差異水平的弱苗,病苗,蟲苗,幼苗等,期內必須時常到玉米地開展觀察,有益於及時處理幼苗發生的難題,並按時開展補苗。

花粒期管理(中後期管理)

花粒期就是指從抽雄至苞米完善環節,這時玉米營養生長發育終止,關鍵以籽粒生長發育為核心,管理是為了能確保授粉授精,並推動籽粒注漿,防止發生衰老的狀況。

立即防澇

在苞米生長發育期內,如果有碰到多雨時節,會使田裡存水沒退,並致使土壤層缺氧,不利主莖孫脊生長發育,而且非常容易傾倒的狀況,因而要按時排水管道。

去雄授粉

可選取在抽雄期開展去雄,每過1-2行除掉1-2行,山坡地與一小塊地不可以去雄,去雄的情況下,不可以帶葉,要不然會致使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