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才能管理好毛竹
1.修山並且深翻鬆土
對毛竹進行修山就是砍除竹林間的雜草並將之布置於山林間,使其在腐爛後可以成為毛竹的有機肥料。通常情況下,修山的時間為每年的7月至9月之間。而對竹林進行鬆土的時間一般在冬季,且4—5年進行一次。對竹林進行深翻鬆土時,需要覆蓋表土,清楚竹林中的大石頭,挖掘樹兜、竹兜等,方便竹編在土地里穿行。
2.科學的施肥
毛竹生長速度極快,並且單位產量高,因而需要從土壤中吸收較多的養分,所以該地區土壤的養分流失比較快。因此,就需要對土壤施肥來給土壤補充營養。每年5—6月之間,竹林撫育後可對其進行施肥的操作。通常情況下,以腐熱的有機肥為最佳的選擇。
3.毛竹栽培以及採伐的管理
對毛竹進行合理的採伐需要從採伐的時間、所採伐的竹齡、採伐的方式、採伐的強度等這些方面來人手。一般而言,毛竹林最常見的是異齡林,竹林中毛竹的生長年齡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採伐時就只能依照竹齡來進行選擇性的採伐。通常情況下,對於具有6、7年竹齡的毛竹進行抽伐。如果竹齡已經超過7年,就必須要將其砍伐。5年以下的竹子應該予以保留,等待其生長後在進行採伐。
與此同時,對毛竹的採伐時間最好在白露之後,此時的溫度比較低,且濕度較小,空氣比較乾燥,因而毛竹的生理活動較弱,柔韌性較強,出現蟲蛀的情況少。在進行採伐時,需要根據毛竹的竹齡以及毛竹的分布情況、生長狀況、病蟲害等情況來進行採伐。始終遵循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砍弱留強的原則。同時,在砍伐前需要將需要砍伐的毛竹事前進行標記,再砍伐。而對於處於花年的毛竹要選擇竹葉已經變黃的進行砍伐。
4.毛竹養竹留筍技術及管理
冬筍是春筍的前身,也是毛竹在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對於冬筍的挖掘,如果不按照相關的規定來,就會造成來春筍的產量減少。因此,在挖掘冬筍時,需要選擇枝葉較為濃密深綠的竹株,並且順著去鞭的方向尋找到泥土比較松軟的地方後,再進行謹慎的挖掘。在挖取冬筍後,需要將其填平,同時可以對其施用有機肥。
每年的4、5月份時毛竹春筍生長最為旺盛的時期,此時要加強對其的管理與保護。尤其是對換葉的小年的竹林,以免出現大小不一的情況,進而影響其竹林的總產量。在此期間,需要對竹筍進行檢查,將遭受病蟲災害的竹筍及時清除掉。除此之外,在春筍期間竹林內要嚴禁放牧,同時對各種蟲害進行預防與治療。
⑵ 竹子的種植方法
根據種植環境的情況,選擇適合的種植方式和種類,細心照顧關注病蟲害產量會有所提升,竹子的種植方法有:
1、埋鞭育苗
適用於散生竹種和混生竹種。方法是:挖取壯鞭,保留鞭根、鞭芽,多留宿根土,將竹鞭截成50-60厘米的鞭段,平理於苗床上,覆土厚5-8厘米,保持苗床濕潤。埋鞭時間宜選擇在早春竹筍出土前一個月。埋鞭後注意旱天淋水,多雨排水。出苗後適時施氮肥,如尿素、硫酸銨和腐熟人糞尿等,還要及時除草。只要管理得當,一年後每條鞭可長出2-3條竹苗,供翌春造林用。
2、埋竿育苗
適用於叢生竹種。方法是:選2年生健壯竹竿,連蔸挖起或不帶蔸砍斷,竹竿每一節上的枝條保留一個枝節,剪斷並去掉竹竿梢頭,每隔1~2節,在節中間砍或鋸一缺口,將竹竿浸入凈水中,竹腔內浸滿水後用粘土封住切口。苗床開水平溝,將竹竿平放(切口向上),然後覆土5~10厘米,保持苗床濕潤。約1個月左右,竹竿節的芽陸續萌發出苗。經半年至一年,即可挖竹竿截成單株竹苗,用於造林。埋竿育苗最佳時期是竹子發芽前1個月左右。
(2)青軸力竹開花後怎樣管理擴展閱讀:
竹子環境要求
竹子通過任何一種無性繁殖方法都是一種突變,從而導致開花。栽種竹子宜選背風向陽、潮濕的環境。竹子生長快,生長量大,對水肥要求高,要求有充足的水濕,但亦要排水良好。要求土質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和礦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常見的庭院栽種有毛竹、鳳尾竹、淡竹、旱園竹、剛竹等。
竹葉:《本草綱目》:「淡竹葉氣味辛平,大寒,無毒;主治:心煩、尿赤、小便不利等。苦竹葉氣味苦冷、無毒;主治口瘡、目痛、失眠、中風等。葯用竹葉以夏秋兩季採摘嫩葉,曬干、煎水飲;用量2到4錢」,竹葉還常用於作葯粥。據清代曹庭棟名醫所編的《老老恆言》記載:「竹葉解渴除煩,中暑者宜用竹葉一握,山桅一枚,煎湯去渣下米煮粥,進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卷回》:「竹葉粥治老人膈上風熱,目赤頭痛,視而不見物。」
⑶ 很多人都在養竹子,竹子真的好養嗎
竹子還是挺好養的,不過要注意園地選擇及整理、栽培技術、管理技術三方面。
一、園地選擇及整理
竹子對環境適應能力很強,但如果大規模種植,建議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為沙壤土最佳。整地工作最好在種栽植前進行完畢,園地深翻40厘米左右,可以一定程度殺滅土壤中的越冬蟲卵和病菌。同時,在栽培前施足基肥,一般以腐熟有機肥為主,每公頃施有機肥5方左右。
總結:竹子栽培對環境要求不高,但要注意防澇。通過對水分管理、竹體管理、園地管理、科學採伐和病蟲害防治等五個方面進行科學管護,一定可以培育出茁壯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