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蜂怎麼養
中蜂養殖:
1、王優:中蜂群繁殖得快與慢和產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蜂王的好壞。年輕健壯的中蜂王,既有很強的產卵力,又會迅速發展群勢,還能維持大群。而且工蜂的產集力也強,出勤積極,不易產生分蜂熱,產量較高。因此,飼養好中蜂應做到:新王產蜜,強群育王,早養王,早分蜂。換王和培育新王最好搶在出現分蜂熱之前較為適宜。
7、科學渡秋: 中蜂群在秋季管理中應以「精、勤、足、革、打五字作為科學渡秋措施。精:就是精心細致管理。要使蜂群安靜舒適,尤其是子脾秩序、蜂路等搞好之後固定下來,不要隨意調動位置。勤:勤於箱外觀察。中蜂在秋季管理中,僅量少開箱檢查,多在巢門觀察就可判斷本群的內在有無王存在,群勢強弱,溫濕度變化,是否缺蜜,病蟲害等情況,及時、准確和快速解決蜂群存在的相關問題。
8、防治病蟲害: 防治蜂群病、蟲害,是養中蜂成功的關鍵措施之一。因此,養中蜂就得把蜂病、蟲害的防治列於著位,並堅持做到「治早、治小、治了」,確保蜂群的健壯發展。
㈡ 適合中蜂飼養的方法及技巧
飼養 中蜂需要有一定的 方法 。那麼怎麼飼養中蜂呢?飼養中蜂的方法技巧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中蜂飼養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中蜂飼養的方法
一、採用優質蜂王
採用優質蜂王,主要應考慮選用具優良種性和生產性能的中蜂蜂種、採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種退化等3個方面。採用優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強群飼養的保證,在中蜂飼養中應選用具有蜂王產卵力強、群勢強大、分蜂性弱、高產、抗病力強(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種。優良的蜂王可以通過蜂種生產部門獲得,但必須注意的是,引進的蜂王應在使用地養蜂生產中能表現出其優良特性。當蜂場自己培育蜂王時,應注意選擇蜂王產卵力強、分蜂性弱、能維持較大群勢、高產和抗病力強(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在飼養中蜂的生產實踐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1年後其產卵力明顯下降,導致蜂群群勢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產能力下降。因此,在中蜂生產中,一般應1年換1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節換王,年年採用新王。有條件的專業性中蜂場,應結合春、冬2個分蜂季節各換1次王,1年換王2次,以為中蜂常年維持強群生產打下基礎。中蜂蜂種退化是中蜂難以維持強群的重要原因之一。迄今,中蜂場大都長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親交配,導致蜂群生活力下降,不能維持其在野生狀態下所能達到的群勢。在中蜂強群飼養中應重視蜂種退化問題,要定期適當引進良種,或用引進種作為母本,用本場所飼養中蜂中生產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親繁殖帶來的弊病,防止蜂種退化。
二、採取雙王群或繼箱飼養
中蜂群勢相對較小,單王群難以維持大群,改變中蜂傳統單箱單群飼養的方式,常年採取雙王夾箱(簡稱雙王群)飼養是中蜂強群飼養的基本保證之一。目前較易於採用的 措施 是採取雙王群飼養或繼箱飼養。中蜂雙王群飼養可以採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寬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約80mm)。方法是用閘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2個室,每室養1群,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向,或1個設在箱前向,1個設在箱側向。當巢門均設在箱前向時,可採用框式隔王板替換閘板,以消除蜂群偏集現象。流蜜期,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2塊框式隔王板將2群的蜂王分別限制在側壁向1~2框范圍內產卵,箱內中央供貯蜜,或用囚王籠將1隻王扣起來,用1塊框式隔王板將另1隻蜂王限制在側向1~2框范圍內產卵繁殖,箱內其他部分供貯蜜。中蜂雙王繼箱飼養可以採用中蜂十框標准箱,或FWF型中蜂箱。採用中蜂十框標准箱繼箱飼養,方法是用閘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2個室,每室養1群,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向。平時平箱飼養雙王群,流蜜期疊加淺繼箱取蜜。採用FWF型中蜂箱雙王繼箱飼養,方法是用閘板(或框式隔王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2個室,每室各養1群,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向,或1個設在箱前向,1個設在箱側向。這種蜂箱其巢框(內圍尺寸寬為300mm,高為175mm)大小隻有朗氏框的1/2,每個箱體容納12個巢框,當底箱滿箱時,就要像意蜂上繼箱那樣,用繼箱擴大蜂巢,將子脾調上繼箱,並根據需要上、下調整巢脾,進行繼箱飼養。流蜜期,用繼箱取蜜,或同時也可採用2塊框式隔王板將2群的蜂王分別限制在底箱側向1~2框范圍內產卵,底箱內中央也供貯蜜,或用囚王籠將1隻王扣起來,用1塊框式隔王板將另1隻蜂王限制在底箱一側1~2框范圍內產卵繁殖,底箱內其他部分供貯蜜。
三、保持群內飼料充足
飼料,包括蜂蜜(或糖漿)和花粉,是蜜蜂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蜂群只有在蜜粉充足的條件下得以維持強大群勢。中蜂對飼料的反應極為敏感,一旦外界蜜粉缺乏,群內又無貯存,蜂王的產卵量銳減,甚至停產。這一情況在缺粉時更為突出。“有蜜才有蜂”深刻揭示了蜜、粉對於蜂群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強群飼養中,不但應保持群內常年有充足的貯蜜,而且在蜜蜂繁殖期當群內花粉不足時,應特別注意補給足量的花粉。我們的做法是,在蜂群缺粉時採用飼料粉(等次較低的蜂花粉或蜂花粉加工中篩出的花粉末)製成花粉餅,置於框樑上飼喂。每次飼喂的量一般以蜂群能在2~3d食完為度。
四、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除了上述採用優質蜂王、採取有利中蜂維持強群的飼養方式和保持充足的飼料外,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也是維持中蜂強群的關鍵措施之一。為保持蜂群的繁殖力旺盛,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⒈獎勵飼喂繁殖期採用濃度約為30%~50%的糖獎,於每日傍晚,連續不斷的對蜂群施以持久的獎勵飼喂,可以有效地激勵蜂群培育蜂子。
⒉採用新巢脾中蜂喜愛新脾厭舊脾,採用新巢脾,一方面巢脾的巢房房眼大,培育出來的工蜂體大而健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少巢蟲的危害。“要想中蜂興,1年2換新”深刻反映了採用新巢脾才能養好中蜂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強群的飼養中,應及時造新脾和採用新巢脾,淘汰舊巢脾,為蜂群保持旺盛的繁殖狀態提供良好的巢房這一蜂巢生態環境。
⒊適時擴大蜂巢要根據蜂群、蜜粉源和天氣情況,適時加入空脾或巢礎擴大蜂巢。擴大蜂巢時,能造脾的蜂群,應盡可能採用礎框讓蜂群造脾擴巢。一般地,在新造的脾產滿卵後即可再插入礎框造脾擴巢。在擴巢時要注意保持蜂群密集,一般以插入空脾或礎框後蜂脾比例1∶0.8~1為度,早春相對較密集更有利蜂群保溫。
⒋加強蜂群保溫採用雙群夾箱飼養可以使蜂群互相取暖,但除此以外,在早春繁殖期天氣較冷,氣溫尚不穩定,為防止蜂群因冷空氣侵襲緊縮蜂團導致蜂子受凍傷亡,這個時期還應採取其他措施對蜂群進行保溫。簡單的做法是,在箱內隔板外填充成束稻草至箱內1/2高度。
⒌防止與解除分蜂熱中蜂好分蜂,是中蜂難於強群飼養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蜂強群飼養中,除了採用優質蜂王、適時擴大蜂巢增加育子外,還可以採取以下行之有效的常規措施:
⑴採用新王,結合換王,在分蜂期採用個王台或新王換掉老王。
⑵在蜂群繁殖中期以後,要注意緩解箱內擁擠狀況,對於繼箱飼養的蜂群要及時提脾上繼箱,對於非繼箱飼養的雙王群,可採取在底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和空繼箱的辦法增加蜂巢空間,讓多餘的工蜂能在增加了的空間結團散熱。
⑶在蜂群繁殖中後期,要每隔3~5d徹底檢查蜂群毀除王台1次。此外,當採用FWF型中蜂箱繼箱飼養中蜂時,可以通過生產蜂王漿來解除分蜂熱。
五、綜合防治病蟲害
綜合防治病蟲害是中蜂強群飼養的保證。目前,主要威脅中蜂強群飼養的病蟲害有囊狀幼蟲病、歐洲幼蟲腐臭病和巢蟲。對於這些病蟲害,應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如採用抗病蜂種、在飼養管理中保持蜂群密集,注意蜂群保溫和巢內防濕排濕,以及在蜂群的飼料中加入適當的葯物防病等。防治中蜂歐洲幼蟲腐臭病的葯物常用的有青黴素(針劑)、土黴素和四環素等。防治中蜂囊狀幼蟲病的葯物常用的有病毒靈。另外,青黴素(針劑)、土黴素和四環素這些抗菌素對病毒病雖不能直接起治療作用,但用於治療囊狀幼蟲病能起到促進蜜蜂清理病蟲的作用。採用葯物治療幼蟲病,葯量通常按1個成年人每次用葯量相當於20足框蜂每次的用葯量。施葯一般通過飼喂的方式進行,但青黴素(針劑)也可採取噴霧的方式施葯治療。對於中蜂囊狀幼蟲病的治療當病情較嚴重時應採取扣王斷子的措施,結合葯物治療,這樣效果較好。對於巢蟲,通過保持蜂群密集相當重要。密集後的蜂群護脾能力提高,巢蟲難於侵擾。此外,應盡可能採用新脾和經常清理箱底可以有效減少巢蟲危害。
中蜂飼養的技巧
一、蜂王選育
蜂王決定蜂群的生產性能,是蜂產品高產、穩產的決定因素之一。要從適應性強、分蜂性弱、維持大群、採集力強的優良蜂群中進行復式移蟲,或在該群中挑選粗壯正直的自然封蓋王台,等待處女王出房交尾產卵後,再挑選出體大、腹部修長、尾部略尖、行動穩重、產卵動作迅速的優質蜂王。
二、控制分蜂
在群勢迅速增長階段,要控制雄蜂數量的增長,削除雄蜂蛹脾,毀掉王台基,增加巢脾,避免蜂群情緒低落,採集力減退等現象的出現,要注意充分發揮蜂王的產卵力和幼蜂的哺育力,增加整個蜂群里的哺育負擔,使蜂王的產卵力和工蜂哺育力相互適應。在炎熱的夏季要擴大巢門,注意給蜂群遮蔭通風,給蜂箱外灑水增加濕度,降低巢溫。適當給蜂群補給鹽份,在喂水槽中加適量食鹽(0.5%)讓蜂群自由攝取。如蜂群在流蜜期有分蜂熱苗頭,可把該群的蛹脾抽出與弱群的空脾或卵蟲脾(均要抖掉蜜蜂)交換。
三、防病治蟲
囊狀幼蟲病由病毒引起,是中蜂的致命病,往往有全群覆滅的危險。此病要防重於治,一般應用清熱解毒葯預防。在四五月此病易發期用“金不換”煎水,加入糖漿飼喂或噴喂。一發現有囊狀幼蟲病時,用抗病毒葯加入糖漿噴喂。一發現有囊狀幼蟲病時,用抗病毒葯加入糖漿噴喂。巢蟲生命力很強,繁殖力十分驚人,對中蜂危害性最大。預防方法:首先要整修好有縫隙的巢箱;其次及時將多餘的空脾和老脾抽出,用硫磺薰殺,使蜂多於脾;在有蜜源季節要促使工蜂多造新脾更換老脾,還要經常檢查和清掃箱底。
中蜂飼養四律一法
一、二四定理(溫飽律)
“二”指每張脾保持二指寬的蜜粉是中華蜜蜂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物質保證,好比人類生存的溫飽線,超越此線則“家庭幸福、人丁興旺、心安理得”低於此線則“擔驚受怕、計劃生育、逃難他鄉”。所以蜜蜂生活水平長期低於溫飽線則會導致巢蟲嚴重危害、蜂蜜戀巢性降低、蜜蜂繁殖急劇下降、蜂群嚴重衰退甚至蜜蜂飛逃等結果。“四”指中華蜜蜂蜂群發展的基準群勢,也即每一個蜂群發展最起碼從四框開始,若低於四框則力量不夠,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極差,甚至導致全群衰敗而亡。在四框蜂及以上群勢,工蜂喂養幼蟲及蜂王的能力遠高於四框以下,容易達到繁殖的最佳哺喂期。所以四框是蜂群發展繁殖的群勢分界線,無任是自然分蜂群還是人工分蜂群或則春繁、秋繁群,都應該以四框為底線才能迅速達到蜂群發展的最佳狀態,養蜂人務必慎重對待。 總結 以上兩點結論:二指蜜,保證溫飽線穩住中蜂心情,四脾蜂,保住基本力量線鞏固團隊合作,二四配合符合自然規律,迅速壯大中蜂家庭。
二、 四八定理(小康律)
“四”指每脾有四指寬的蜜,此時蜜蜂的生活水平相當於人類的小康,然後可適當取蜜但是不能逾越小康線。小康水平的蜜蜂繁殖好、抗病蟲能力強、“心情愉快”、容易適應人類的干擾、所以中蜂養殖者可以隨便搬運和檢查蜜蜂,也可以取蜜和分蜂,此限度又稱中蜂的取蜜線。“八”指每個生產蜂群群勢達八框,是高產和穩產的基本群勢,因為實驗證明八框及以上群勢的蜂群,能夠順利的應對各種自然和人為影響帶來的風險和災難,從而順利的完成生產蜂蜜的任務。此限度又稱為生產線。在蜜蜂的生產過程中完全遵循人多力量大和團結就是力量的原則,所以養殖者務必把蜂養強、養好,才能高產穩產,此限度又稱中蜂的生產線。因此長期保持中蜂的小群取蜜和見蜜就取,而不遵循中蜂養殖四八定理(小康律)就會導致蜂群嚴重受損、中蜂優良基因逐漸丟失、中蜂生產力下降、中蜂養殖不能規模化、更不可能使中華蜜蜂產業的優勢得以發揮和發揚光大。
三、 八一六定理(強群律)
“八”指蜜蜂繁殖到八框時就可以稱為強群,此時的蜜蜂無論生產能力、應變能力、抗逆能力、繁殖能力都達到了一個最佳狀態。毋庸置疑此時外界或內部因素帶來的風險都不會導致蜂群嚴重衰敗,這就使蜂群的力量得到了保障,因此八框群的限度又稱為 保險 線。“一六”是指一十六框,在蜂群達到八框時如果外界蜜粉充足完全可以通過人為技術手段實現雙王同巢,使蜜蜂的力量迅速達到十六框的強大群勢。這更利於蜂群採集大蜜源和連續利用大蜜源,也有效的克服了中蜂大群好分蜂的缺陷,從而優化了中蜂強群高產的特性,所以此限度又稱高產線。當然根據本地中蜂在生產期採集興奮、進蜜快、不好密集的特性,通常採用脾多於蜂的蜂脾原則來提高蜜蜂的生產力,也進一步預防了中蜂強大和大蜜源期好分蜂的缺陷。所以在生產階段本地中蜂八框群要放十張脾,十四框群放十六張脾,多出的脾可以是西蜂脾也可以是中蜂老脾也可以是空巢框或者人工巢礎,蜜蜂都會很快放滿蜜。
四、 環境定理(地理律)
中國人喜歡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個偉大而古老的智慧鄭重告訴我們,地理環境的重要性不能忽視。同時還有一句關系我們生存與發展的警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意思是沒有絕地只有絕路,成敗在於思路,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加之天時的利用與人和的努力就能生存就能發展。反之水土的改變、環境的不同會導致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所以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以貴州的地理環境為例;黔東南森林資源豐富氣候宜人所以中蜂生存發展很好,通常都可以達到十框以上的群勢,而黔西地區則樹木少,乾旱炎熱所以中蜂群勢小自然蜂群也少。而同樣在黔東南地區,中蜂的群勢數量依然有別,如天柱縣城中蜂群勢比坌處鎮地區小。根據《進化論》我們完全可以明白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也是中蜂的進化法則,所以環境導致不同地區中蜂特性明顯不同,廣東一些地區的中蜂一般就只有四五框而廣西桂林地區有六七框到了貴州地區一般都在八框以上。對於中蜂養殖者必須覺察環境的重要性和規律性,使中蜂養殖適應地理規律而保證中蜂養殖的成功。中蜂養殖成功就必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人為協調蜂與地理的關系、不可逾越自然的局限也不可完全靠老天爺恩賜、認真研究變與不變之道——不變的是客觀環境變的是人為努力, 正所謂變則通正是此理。
五、 人性法則(歸宗法)
㈢ 中蜂的養殖技術
作為養蜂大國,我國的蜂群數量和蜂產品產量均居世界的首位。飼養蜜蜂在我國有著良好的傳統和基礎,許多農民都是通過養蜂走上了致富之路。那麼蜜蜂的養殖技術有哪些?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蜜蜂的養殖技術視頻
中蜂的養殖技術
中蜂是東方蜜蜂的一個品之一簡稱中蜂,是我國的土著蜂。目前我國大約有100多萬群已採用活框蜂箱進行科學飼養。工蜂個體比意蜂略小。體長10~13毫米,前翅長7.5-9.0毫米,喙長4.5-5.6毫米。頭、胸、腹的寬度比為96:101:106。工蜂觸角的柄節均黃色,但小盾片有黃、棕、黑三處顏色。腹節背板黑色,第一腹節背板前區有三角型黃色斑,2~6節背板前緣有不同程度的黃環。在高緯度高山區中蜂的腹部的色澤偏黑,處於低緯度平原區的色澤偏黃。全身被灰色短絨毛,喙長4.5~5.6毫米;肘脈指數北京3.3,雲南4.4。雄蜂體長11~14毫米,體色黑色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絨毛。蜂王體長14~19毫米,體色有黑色和棕紅色兩種,全身覆黑色和深黃色絨毛。以下介紹中蜂的養殖技術。
一、中蜂蜂箱的准備 。
中蜂蜂箱的製作要講究密封;不要開底窗;轉地的蜂箱可用鋼絲鋸挖前後窗,挖出的木板補回原處,並用活頁連接。巢門要開5mm左右,最好做成活動巢門,能隨時調節大小,防止老鼠、蟑螂、蠟蛾(蠟螟的成蟲)。中蜂抗巢蟲(蠟螟的幼蟲)能力較弱,箱底和四周縫隙要用牛糞、石灰加桐油補牢,以便清掃和防止巢蟲滋生,箱身四周要釘上木條。
二、 選擇培育優良品種
要養好中蜂,首先要在選育蜂種上下功夫。中蜂種性復雜,要選擇採集力、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蜂種進行育種,。以最快的速度淘汰差的品種,實行優化。根據我多年的觀察,中蜂從蜂王和工蜂的體色上可粗略分成4大類:(1)、 紅色種:蜂王腹節有明顯暗紅色環或或桔紅色環,俗稱:馬鞭王。工蜂體色黃色,幼蜂淺黃色並顯得蒼白。紅色種王產子率極強,能維持大群;分蜂性弱,性情溫和;缺點是抗病、抗蟎的能力較差,可擇優作為親本雜交的素材。(2)、 褐色種:蜂王和工蜂褐色或褐黃色,蜂王產子玄高,蜂群採集力、抗病蟲害力都很強。優良的褐色種王碼電腦公司軟體中心腹節層次明顯、舉止安祥,工蜂護脾能力強,受輕微振動能很快安靜下來,是中蜂首選的育種素材。(3)、 麻色種:蜂王和工蜂體形較大,腹節有明顯寬黑色環與淺區映照成麻色,蜂王產子率高,工蜂採集力較強。(4)、 黑色種:蜂王和工蜂均較黑,腹部有烏色斑黑色種群大都畏光,愛分群,對外界反應強烈,屬野生習性最強的一個品種,我把它淘汰不用。 中蜂選育良種是一項細致、長期的工作,可多項選擇、重點培育、不斷篩選和優化,發現特別優秀的蜂群,要保留老王。採用雜交的方式,盡快獲得大批優質蜂王,同時,也可採用在非分蜂季節培育交替王,削弱蜂群的分蜂性,從而培育較大群勢的蜂群。
三、 中蜂蜂場的選擇和放置
中蜂蜂場要選擇安靜、背風向陽、乾燥的地方,而且要臨近清潔的水源;蜂箱下打木樁支撐,高度不低於0.5m,蜂箱上面常年蓋杉樹皮等覆蓋物防曬,盡量避免外界氣溫對蜂巢的影響;夏季更要做好防曬工作,將蜂箱放在有樹蔭的地方搭棚遮蔭。
四、蜂群的管理
中蜂的管理要根據群勢、蜜源、氣候等條件作相應調整,只要抓住關鍵,就能達到輕松愉快的管理效果。 我把管理中蜂歸納為6個字:兩緊、兩面三刀松、兩少。 "兩緊"是從晚秋到早春緊縮蜂巢,使蜂多天脾,加強蜂群的保溫護子能力;越夏期間,抽出多作巢脾使蜂略多於脾,這樣蜂群能更好地護脾,防止巢蟲侵害。 "兩松"是從油菜到板栗花期,適時造脾、擴大蜂巢,使蜂脾相稱,並適時培育新生王和分群。在烏桕花期要利用花戎長、流蜜涌的特點,前期限抓緊造脾、加快繁殖,抓緊培育交替王,換下老王和舊劣巢脾,為蜂場安全越夏,迎接秋季山桂花蜜源作準備。 "兩少"是平時無事烽開箱,越夏和越冬期也盡量少開箱,只作箱外觀察和貼聽箱內動靜,以此來判斷蜂群是否正常。 我曾試用過橫卧式、高窄式蜂箱和標准箱加繼箱,在流蜜期飼養強群取蜜,但按單脾產量不如5~6脾群的產量高。中蜂保持6脾左右的群勢較容易控制分蜂熱,採集效果好,也好管理。
五、 中蜂取蜜的技巧
中蜂取蜜要考慮3個方面:
一是保證蜂王和蜂群的安全。二是盡量不影響蜂群採集工作。三是保持蜂群的發展勢頭,切忌殺雞取卵。我在取蜜時,一般情況下,有蜂王的脾和幼蟲脾堅決不取。 取蜜的時間也要根據蜜源在1d(天)之中的流蜜時間及其它條件來決定.如在油菜、紫雲英和秋桂等蜜源,我都盡量選擇在傍晚取蜜,這樣不僅可以少影響蜂群的採集工作,而且蜂群在晚上有充足的時間整理蜂巢,第2天出勤會更積極;在烏桕花期,我則選擇清晨和中午蜂性較溫和的時候取蜜,以防凍傷子脾,另外,每年要留足一批優質巢脾,在流蜜盛期插入子脾中,能顯著提高每群的產量。 在流蜜開始時,適當拉寬框距,讓蜂群加厚巢脾,以增加每脾的載蜜月量,這是提高警惕產量的手段之一。 中蜂取蜜要慎防盜蜂,發現有盜蜂時,取蜜要移到室內或帳篷內進行,抖蜂後,巢箱和裝取密脾的蜂箱都要用覆布和大蓋蓋好,防止因起盜造成損失。 取蜜要做到輕、快、穩,在蜜源的早中期勤取,後期少取或不取,以留足飼料;飼料不足的要在蜜源結束前補足。 蜜的濃度與取蜜時空氣濕度有關,切不可為了取全封蓋蜜而錯過了花期。一般當兩上角封花蓋時即可取蜜,如蜜汁太稀可留在陰雨天或蜜源較少時的晚上飼喂給蜂群作再加工。 蜜源結束前,要及時抽出多餘的巢脾,留下好的用硫磺熏蒸保存,舊劣脾堅決化蠟。
六、 中蜂的病蟲害防治
中蜂最常見的疾病有歐洲幼蟲病、囊狀幼蟲病和爬蜂病。
1、歐洲幼蟲病與氣溫有很大關系,因此防治歐洲幼蟲病要飛翔量減少外界對蜂巢的影響,使蜂巢有一個較恆定的溫濕度,平時做到蜂脾相稱或蜂略多於脾,早春可用青黴素糖漿喂蜂1-2次,每群20萬單位,以預防該病的發生。一旦發現歐洲幼蟲病,要結合緊脾、飼喂鏈黴素糖漿,每脾用量2~4萬單位,一般3次即可痊癒。
2、中蜂囊狀幼蟲病在1974年曾給中蜂養殖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當時,我飼養的50多群中蜂,雖使用了多種葯物治療,但大部分蜂群群勢嚴重下降,病重群經常發生逃亡;但有的蜂群表現了極強的抗囊狀病的能力。其中一褐色種群只偶然出現過慢性病症狀,緊脾後症狀自然消失,板栗花期仍保留了5~6脾(標准框)的群勢。1975年後,中蜂囊狀幼蟲病呈逐年減弱的趨勢,這說明了抗病種群能在優勝劣汰中得以生存發展,所以培育抗病良種是減少囊狀幼蟲病危害的主要手段。 葯物治療可選用海南金不換和狹葉韓信草。狹葉韓信草比較易得,可用鮮草250克煎水去渣、熬糖喂蜂(10框蜂)。
3、中蜂蟲害主要是巢蟲和小蟎。中蜂抗巢蟲能力較弱,在做好蜂具密封的前提下,要注意蜂脾相稱或蜂略多於脾,常年保持新脾,淘汰舊、劣脾。按時清掃箱底,破壞巢蟲的棲息場所;對使用多年,被巢蟲蛀壞的巢框也要予以淘汰。 中蜂小蟎的危害往往被飼養中蜂的同行們所忽視,實際上中蜂小蟎對蜂群的危害是很大的;我在剛開始飼養中蜂時就發現中蜂有小蟎,中蜂小蟎若蟎呈白色,成蟎呈黃粉紅色,肉質顯得比意蜂身上的小蟎嬌嫩。每年板栗花期,是小蟎危害的高峰期,挑開1個危害嚴重的巢房,可見到幾只若蟎在內蠕動,成蟎爬進爬出,當時,未發現有缺翅蜂爬出,但由於小蟎寄生,成年蜂體質虛弱,常引起爬蜂。
防止小蟎的危害,可結合蜂群管理做下面幾項工作:
(1)、蜂箱定期用生石灰水清洗,洗後用稻草點火燒烤內壁,每年至少2次。(2)、發現有小蟎危害的子脾,可結合組織交尾群連蜂提出,防止小蟎的蔓延。在越夏、越冬期間讓其斷子,休養生息。這樣做還對蜂群在下一個花期的繁殖有利。(3)、打木樁支撐蜂箱,防止小蟎的其它寄主潛入蜂箱造成感染。(4)、 葯物治療:以前我曾使用在箱門口撒野生石灰粉和用百部煎水噴脾的辦法治蟎,現在治蟎葯物頗多,可採用"蟎撲"在傍晚時掛進去。
4 、中蜂常見的成處蜂病是爬蜂病,要具體分析病因,對症下葯,切實做好預防和保健工作。(1)、加強春季和晚秋對蜂箱的防潮工作,及時清理蜂巢和換箱,不要在寒潮降臨時打擾蜂群。(2)、保證蜂群有優質飼料。春季花粉積壓過多時,要抽出多作粉脾或脫粉,防止因花粉存放時間過長變質引起的病變;抽出的花粉脾和脫下的花粉要妥善保管。(3)、越冬飼料不允許有甘露蜜和用劣質砂糖,飼料應在11月20日之前補足。可用大黃、木通、生薑按面人劑量熬糖水喂蜂(5脾群),防止蜜蜂大肚病和下痢病變的發生。(4)、對孢子蟲引起的爬蜂病可用滅滴靈、病毒靈糖漿喂蜂,結合米醋、糖水噴脾,效果更好。
蜜蜂養殖的相關資料
中蜂有如下幾個突出的優點:
一、中蜂有利專業或副業經營。全國各省份山區、林區,蘊藏著豐富的野生蜂種資源,可以誘捕利用。我國廣大山區,分別有"養蜂不用種,只要勤做桶"及"賣蜂不用箱,有箱就有蜂"的說法。好多地區的農民,都有誘引獵捕野生蜂的經驗,並將其當做一項季節性的副業生產。同時,各地群眾也有飼養中蜂的傳統習慣,累積了一定的生產經驗。這些,都有利於專業建場和副業經營,收益多、見效快。
二、中蜂特別適應於廣大山林地區。 中蜂飛行靈活敏捷,能避過胡蜂捕殺;在炎夏季節,有在清晨和黃昏進行採集的特殊習性。因此,可以大大減少胡蜂、晴蜓以及害鳥的捕殺。 在冬季,中蜂個體耐寒性強於意蜂、卡蜂和東北黑蜂。陰天,在氣溫9℃條件下,中蜂就能安全採集;晴天,蔭處的氣溫還不及7℃,中蜂就能大量出勤。但意蜂、卡蜂和東北黑蜂的個體安全飛行的臨界溫度,都要求在13℃以上。南方冬季或早春,野外常有蜜源吸引蜜蜂出勤,而這時期的氣溫常在13℃以下。西方蜂種在這種情況下出巢,常遭凍害。春季蠶豆、油菜開花期間,也常遇到寒潮低溫,使西方蜜蜂大批凍僵巢外。然而,中蜂卻比較適應,採集繁殖欣欣向榮,並可發生自然分蜂。
三、中蜂比較穩產。中蜂比較勤勞,早出工、晚收工,而且嗅覺靈敏,飛行敏捷,善於利用分散起伏的小蜜源。另一方面,中蜂的產卵育蟲習性較靈活,能適應蜜粉源的變化。因此,中蜂的消耗食料較省,一般不需喂糖。即使蜜源條件略差,管理粗放,也能生產,具有"大年豐收、平年有利、歉年不賠"的穩產性能。
四、中蜂抗蟎性強。大蜂蟎寄生中蜂已有長久的歷史,但受害並不明顯,在自然情況下,感蟎群仍可照常繁殖、生產。
五、中蜂能充分利用葉茶蜜粉源。葉茶( Camellia sinensis)原產我國雲貴高原。栽培或野生的葉茶遍布我國南方。其花期流蜜,常導致西方蜜蜂幼蟲嚴重死亡,斷子垮群。土生土長的中蜂,久經自然選擇,能充分利用之。冬季葉茶花期長達2個月,中蜂不但可以繁殖,尚可采蜜采粉。
六、中蜂適宜定地飼養。在深山密林里,蜜源豐富,但交通閉塞,轉地蜂場無法利用;而飼養中蜂,可以就地取蜂,就地取材,就地選點建場。在蜂閑季節,人力可以充分利用來兼營果、林,以及玉米、高粱,發展烏桕、漆、桐、茶等特產,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為蜂群提供四季不斷的蜜粉源,互相促進、相輔相成。 中蜂的主要缺點:分蜂性強,抗巢蟲力弱,春秋易感染囊狀幼蟲病和歐洲幼蟲病,好咬毀舊脾,盜性強,性情暴燥,產卵力弱,失王後易出現工蜂產卵。 實踐證明,中蜂的上述缺點,在正確飼養管理下,是完全可以得到改善和避免的。 此外,中蜂分布遼闊,品種資源豐富,其中有的群勢強大,有的格外耐寒,有的蜂王善產。只要精細發掘和選育,各地都有希望獲得出色的好品系。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人們崇尚自然、回歸自然及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中蜂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價格數倍於西蜂蜜,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中蜂作為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將為我國蜂業發展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㈣ 怎樣管理養蜜蜂
1、對蜂的飼養管理
管理好的蜂場,可以節約人工成本,避免群蜂逃跑和死亡,使投入的最大限度轉化為蜜蜂的采蜜量 管理好的蜂場,疫病發生的少,既可以節省防病害購置費用,又可以增加蜜蜂數量和質量 據報道,管理不善,對蜜蜂了解不夠,使死亡和蜜量比提高20-30%,每年產蜜量會降低百分之25-35 增加成本19%。
2、蜜蜂的品種
品種是提高養蜂經濟效益的首要條件,品種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蜜蜂的生產性能,蜜蜂質量的好壞、養蜂收成的大小,取決於品種。中蜂品種的優劣,又取決於選種。 劣質的品種,劣質將會在其後代中延續,雖然在繁育過程中有一些變異,但只是偶然的,所以中蜂選種要認真細致,其它蜂種也一樣且有一套科學的方法,才能提高 其品質。
3、產品的銷售
蜂蜜的銷售是養蜂的核心,是養蜂成敗的關鍵因素。一般情況下,蜂蜜銷量好的年賺個百八十萬是很輕松的,但是前提是你必須要懂得如何銷售,現在市面上的蜂蜜難銷售是因為,很多人認為都是假的,以至於宣傳和收入不成正比,怎樣合理銷售是個技術活,讓客戶信任你,讓你的蜜時常脫銷,這也是養蜂人必須要考慮的問 題!
4、蟲害葯的防疫
養蜂場一旦暴發疫情,定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是滅頂之災。縱觀現有的養蜂場,普遍存在防 疫觀念淡薄的問題,防疫工作仍然是盲目性、隨意性、僥幸性,不少場一年四季蜂群疫病不斷,此起 彼伏,年年如此,反反復復,在經歷若干年之後不得不將蜂場關閉,損失是慘重的,教訓也是深刻的 。養蜂業者總是把注意力盯在蜂蜜價上,認為蜜價是蜜場能否盈利的決定因素,其實不然。如果具體到一個800箱蜂來算、月均出蜜,一個流行性腹瀉,造成的直 接損失就是100多萬元;而蜜價如果每千克降5元,l00kg的蜂蜜500元,800箱降價月均損失8萬元,僅相當於年收入的5分之1了!
5、蜜蜂越冬問題
傳統養蜂行業,到了冬季,蜜蜂會因為天氣寒冷,養蜂戶管理不善,導致蜜蜂被大量凍死,更別說產蜜了!我們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讓蜜蜂冬季也產蜜!重大的技術 核心!
㈤ 怎樣養殖中蜂
中蜂指中華蜜蜂,中蜂群的四季管理方法如下:
一、春季管理
1、適時擴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勢增長。
2、蜂場設置喂水器,並定期進行消毒。
3、定期檢查蜂群(晴天溫14℃以上時),清除箱底死蜂、蠟渣、霉變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潔。
4、保持官密集群勢,保持強群繁殖,確保春繁擴群快速。
5、防治蟎蟲。用殺蟎劑連續殺蟎2~3次,隔2天一次。
6、箱內外保溫。地面上放置20~30厘米厚地乾草,蜂箱放在乾草上,頂蓋小草簾,外蓋箱蓋,後壁和兩側用草簾包裹,保持箱內空氣流暢。白天掀起草簾等覆蓋物,便於蜜蜂飛翔。
7、獎勵飼喂。調整蜂群當天晚即可進行獎勵飼喂,喂稀糖漿。每日每群喂糧漿100~200g,有蜜源時少喂或停喂。獎勵飼喂的飼料必須消毒過或確認無帶病毒飼料。
8、箱內保溫物隨巢群擴大摘除,箱外保溫物蜂發展滿箱、氣溫穩定時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圍,最後撤除箱底)。
9、低溫陰雨天要給蜂群巢門每天喂水,補加粉脾於蜂巢外側。
二、夏季的管理
1、更換蜂王。在4~6月期間,把全場的蜂群更換成當年的蜂王。
2、定期全面檢查,毀凈自然王台,加強通風,防止自然分蜂。
3、採用遮陰、灑水等措施為蜂群生產和繁殖創造適宜溫度和溫度。
4、巢上喂水。晴熱天氣在午時用清水打溫布在箱頂覆蓋。
5、防止盜蜂,防除胡蜂、多蟾蜍,預防卷尾病。
三、秋季管理
養蜂者把一年作為養蜂的開始,秋季管理的重點是為蜂群越冬及來年早春系列作準備。要防止出現7月強、8月弱,9月蟎嚴重的現象。
1、適時培養和更換蜂王,更換前,必須對全場蜂王進行一次鑒定,分批更換。採取適當措施促進蜂群繁殖,培養適齡越冬蜂,保持巢內飼料的充足仍是一項關鍵的技術措施,同時結全換王和分巢治蟎等措施,在繼箱群哺育力過剩的基礎組織多王群繁殖越冬蜂。
2、適時斷子,防治蜂蟎,第一步,在8~9月,結合秋季育王,在組織交尾群時提出封蓋子脾,使原群無封蓋子脾,並先對原群用葯,待新群(交尾群)子脾出房,蜂王交尾成功,所產的卵孵成幼蟲以後,對新群進行治療;第二步,在蜂群進入越冬並自然斷子初期(各地斷子始期不一)在9~11月進行葯物治療。治療務求徹底,注意的是,用葯前,先喂蜂,同時在人為斷子時,蜂群中至少留卵脾一框以上。
3、通貯備越冬飼料,越冬飲料中不得含有甘露蜜。
4、注意防止農葯中毒。
四、冬季管理
1、越冬前要選擇好室友外越冬場所,要求清潔衛生、背風向陽,乾燥安靜。備好越冬保溫材料,以20~30群為一組,或以2群、5~6群為一組不等,用草簾把蜂箱左右和後面圍住,箱底墊15厘米左右的乾草。
2、越冬前期應調整蜂群群勢,適當縮群、緊脾,留足越冬飼料,布置越冬蜂巢。
3、越冬期間不宜開箱檢查,加強箱外觀察,調節蜂巢巢門,加強蜂巢保溫,加強強群及雙王群的管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4、越冬後期就注意補充飼料和預防蜂群下痢病,選擇晴暖的天氣進行蜜蜂排泄飛行。
5、越冬期補充飼料時,應使用消毒過後飲料或確認無帶菌病的飼料。
㈥ 中蜂怎麼養
中蜂蜂箱的准備 。 中蜂蜂箱的製作要講究密封;不要開底窗;轉地的蜂箱可用鋼絲鋸挖前後窗,挖出的木板補回原處,並用活頁連接。巢門要開5mm左右,最好做成活動巢門,能隨時調節大小,防止老鼠、蟑螂、蠟蛾(蠟螟的成蟲)。中蜂抗巢蟲(蠟螟的幼蟲)能力較弱,箱底和四周縫隙要用牛糞、石灰加桐油補牢,以便清掃和防止巢蟲滋生,箱身四周要釘上木條。2、 選擇培育優良品種 要養好中蜂,首先要在選育蜂種上下功夫。中蜂種性復雜,要選擇採集力、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蜂種進行育種,。以最快的速度淘汰差的品種,實行優化。根據我多年的觀察,中蜂從蜂王和工蜂的體色上可粗略分成4大類:(1)、 紅色種:蜂王腹節有明顯暗紅色環或或桔紅色環,俗稱:馬鞭王。工蜂體色黃色,幼蜂淺黃色並顯得蒼白。紅色種王產子率極強,能維持大群;分蜂性弱,性情溫和;缺點是抗病、抗蟎的能力較差,可擇優作為親本雜交的素材。(2)、 褐色種:蜂王和工蜂褐色或褐黃色,蜂王產子玄高,蜂群採集力、抗病蟲害力都很強。優良的褐色種王碼電腦公司軟體中心腹節層次明顯、舉止安祥,工蜂護脾能力強,受輕微振動能很快安靜下來,是中蜂首選的育種素材。(3)、 麻色種:蜂王和工蜂體形較大,腹節有明顯寬黑色環與淺區映照成麻色,蜂王產子率高,工蜂採集力較強。(4)、 黑色種:蜂王和工蜂均較黑,腹部有烏色斑黑色種群大都畏光,愛分群,對外界反應強烈,屬野生習性最強的一個品種,我把它淘汰不用。 中蜂選育良種是一項細致、長期的工作,可多項選擇、重點培育、不斷篩選和優化,發現特別優秀的蜂群,要保留老王。採用雜交的方式,盡快獲得大批優質蜂王,同時,也可採用在非分蜂季節培育交替王,削弱蜂群的分蜂性,從而培育較大群勢的蜂群。3、 中蜂蜂場的選擇和放置 中蜂蜂場要選擇安靜、背風向陽、乾燥的地方,而且要臨近清潔的水源;蜂箱下打木樁支撐,高度不低於0.5m,蜂箱上面常年蓋杉樹皮等覆蓋物防曬,盡量避免外界氣溫對蜂巢的影響;夏季更要做好防曬工作,將蜂箱放在有樹蔭的地方搭棚遮蔭。4 、蜂群的管理 中蜂的管理要根據群勢、蜜源、氣候等條件作相應調整,只要抓住關鍵,就能達到輕松愉快的管理效果。 我把管理中蜂歸納為6個字:兩緊、兩面三刀松、兩少。 "兩緊"是從晚秋到早春緊縮蜂巢,使蜂多天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