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蘆筍苗的種植和管理方法是什麼
一、選地整地
種植蘆筍要選地勢高、方便排水的地塊。選好地之後需整地處理,每畝地施加6000斤的農家肥作基肥,提高土壤肥力。還要耕地一次,保證地塊松軟、肥沃。地塊整平後起壟、壟寬1.2-1.4米之間。
二、種植方法
當蘆筍小苗長到30厘米高時就可進行種植,要很好的控制種植密度。先挖深30厘米,寬30到40厘米的溝,溝內施加適量的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然後撒入10厘米厚的土壤,將蘆筍苗直接放入穴內,株距按照30到40厘米進行,每個穴內放一株蘆筍小苗就行,及時覆蓋土壤,並澆灌透水,讓蘆筍小苗和土壤更緊密的結合,若環境適宜,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生長,基本都可成活。
三、後期管理
蘆筍小苗在生長期間要加強管理,生長期可追肥,能促使更旺盛的生長。還要注意清除雜草,及時將地塊中的雜草清理干凈,避免爭奪養分。它在生長期間容易感染病蟲害,常見銹病、褐斑病、根腐病以及介殼蟲等,一旦發現要及時噴灑葯物救治。
養殖技巧
1、繁殖:它可以使用播種繁殖的方式繁殖。繁殖時間一般是愛秋天或者春天,不論什麼時候繁殖,都需要開溝種植,種植之前,需要在土裡拌上底肥,播種完成以後,用土蓋嚴實,然後澆一次透水,一般兩周左右就可以出苗了。
2、搭架:如果植株生長在比較狹小的空間內,是需要搭架幫助定型的,例如蘆筍盆栽,在它長到十五厘米的時候,需要給它搭架。
Ⅱ 蘆筍該如何種植呢蘆筍種植該怎麼管理呢
蘆筍該如何種植呢?蘆筍種植該怎麼管理呢?蘆筍是一種高效經濟作物。種植成本低,種植方法簡單。一次可以收獲10年以上。每畝產值可達數萬元。具有良好的種植前景。
3、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地面進水或受潮,乾燥天氣要多澆水維護。土壤潮濕。對於一些種植較少的農民來說,如果他們家裡有動物糞便,他們可以不使用科學肥料,每20天施用一次,產量相當不錯。請注意,使用動物糞便時,必須在使用前進行發酵和分解。切勿傾倒未經分解和發酵的動物糞便。
Ⅲ 蘆筍播種後管理很多人忽視,蘆筍播種後怎麼管理
需要在起苗前2-3天澆一次水,方便起苗、提高蘆筍苗成活率,移栽時用直鏟切割分成小方塊,要求蘆筍幼苗正好處於方塊中間,定植到種植地即可,定植深度保持在10厘米左右。如果苗床土壤比較疏鬆,栽培蘆筍,選擇土壤疏鬆、土層厚的砂壤土。澇窪地、冷漿地及土壤板結的粘土地不宜栽植。蘆筍定植前開深溝50厘米,施足農家肥和磷肥,畝施農家肥5000公斤左右、過磷酸鈣50公斤,
在播種後不僅要覆蓋上土,還要記得蓋上草,同時要記得澆足水。等到育苗以後,差不多十天以後就出苗了,而出苗以後就要及時把覆蓋在上面的草拿去,並且要開始除草追肥了。春季到初秋這段時間種植。種植之前要選擇土壤肥沃、排水性良好的的沙質土壤。蘆筍的種子表皮比較厚,不易發芽,要做好催芽准備。催芽之後就可以進行播種了,播種後覆蓋上地膜。
Ⅳ 在蘆筍的種植過程中,不同階段應該如何進行管理呢
出去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溫,要注意土壤的情況,注意澆水,在長到一定的時候是需要進行處理的,需要進行施肥,注意通風,注意光照,在成長到一定的時候這個時候,需要注意病蟲的防治工作了,需要提前做好准備工作。
Ⅳ 蘆筍在種植中如何管理
蘆筍屬於百合科,天門冬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生長期可以達到15年以上,它的採收期在10年左右。蘆筍在早春嫩莖會破土而出形成,它的形似蘆莖,狀如筍,蘆筍是屬於雌雄異株的,不管是寒帶或者是溫帶地區,每年的秋末蘆筍的地上部分枯死,它的地下部分休眠越冬之後還會繼續的生長,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會由地下莖上的鱗芽群生出嫩莖。
因必須選擇土壤肥沃,地下水位比較低的,保水和保肥能力好的壤土或者是砂紙的壤土。這個可以避免發生病蟲害,前茬作物最好不是林地或者是蔥蒜等,盡量不要和蘆筍是一個科屬的地塊。
蘆筍是可以採用成株分株和種子繁殖的兩種方法。如果是採用分株法,它的產量和品質都不如播種繁殖好。蘆筍主要是用種子來進行繁殖,可以育苗移栽,也可以進行直播。
種植蘆筍前,要先對種子進行低溫處理,將其放在水溫為10攝氏度的涼水中浸泡2小時,然後撈出用濕布包裹,每天淋水3次,1個星期後蘆筍就會發芽。
因為蘆筍是屬於多年生的作物,所以在定植地的選擇上,蘆筍適宜生長在微量元素豐富、排水性好、土質較為疏鬆的沙壤土或者黃壤土中,種植前要進行深翻,並施入糞肥,讓蘆筍種子生長在透氣、肥沃的土壤中。
種植蘆筍時,把處理好的種子與細沙混合,用條播的方式播種,並覆蓋一層0.5厘米厚的細土,然後澆透水,等土壤濕潤後用地膜將蘆筍遮蓋起來。
後期養殖蘆筍時,要保證充足的光照,使葉片快速長出,並且植株出苗後,要追施有機肥,或者噴灑磷酸二氫鉀,為蘆筍提供養分,促使根莖生長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