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在北方的春季露地種植洋蔥,該如何做好田間管理呢
隨著溫度的逐漸上升,洋蔥進入回青期,就是生長的黃金期。洋蔥產量與復出期管理有很大關系。管理不善,植物瘦,營養不良,後期可能會出現不成熟的抽薹問題,從而降低洋蔥的產量和質量。那麼洋蔥春天該怎麼管理呢?一、肥料和水的管理。開春後要及時澆水和追肥,促進營養生長,抑制生殖生長,減少未成熟的追肥。再綠的時候倒第一杯水,再倒綠的水來追肥,再加強青後的水和肥料管理,促進再綠一根頭發。倒清水要及時。過早澆水會降低溫度,不利洋蔥生長,澆水過晚,抑制植物生長,出現干尖現象,通常在3月中旬進行。4月中旬,在葉部旺盛的成長期倒入第二杯水。
❷ 洋蔥膨大期怎麼進行田間管理有什麼注意事項
洋蔥,有些地方也叫洋蔥,是一種很好的調味蔬菜,對身體有很多作用。我們家都喜歡吃洋蔥,洋蔥不僅可以蘸醬,還可以切成小湯圓,味道超級好。洋蔥苗生長緩慢,移栽後要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才能有好的收成。當洋蔥進入鱗莖膨大期時,植物將需要越來越多的水。隨著氣溫的升高,澆水次數也會增加。一般要七八天澆一次水。
澆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一般隔周早晚澆水。特別乾旱時,縮短間隔時間,勤澆水,保持地表濕潤。在收獲期間,需要控制水分。如果再澆一遍,洋蔥的表皮就會破裂,容易腐爛。夏天也是洋蔥的膨大期,外界溫度也很高,水分蒸發也很快。但洋蔥鱗莖在生長期缺水時會停止生長,莖葉缺水的現狀也會倒伏。但是,澆水要少量多次。一般早晚澆水,隔周澆水,特別是乾旱的時候。有必要縮短澆水的時間。
❸ 洋蔥應該如何膨大增產田間如何管理
洋蔥屬根莖類農作物,年底分紅黃二種,以地下莖為大家服用,可燒菜,也可拌冷盤生吃。洋蔥的培養和管理方案是先預苗,要選用富饒,鬆散的土壤層作窪,平整摟細,確保土質潮濕,開展穴播,行間距十厘米,溝深一至二厘米,將種撒於溝內,履土平溝,上履塑料薄膜,待苗冒出百分之八十時就可揭去塑料薄膜澆灌,待苗長到二十五天就能夠大樹移植栽種。洋蔥原產於亞洲地區西部高原地區,性喜濕冷不耐熱,種子萌發適溫為15一18℃,小苗生長適溫為12一20℃,也可耐一6℃的低溫環境。鱗莖膨大期規定20一26℃的較高溫度和一定時長的長日照
提升對外殼的工作壓力,蒜頭表皮裂開,易腐爛,與此同時蒜頭水分含量高,也不益於儲藏。生產中應取用抗病品種,留意輪種倒茬,運用2年-3年未種過洋蔥的土地,預苗時盡可能不與蔥姜蒜類鄰,降低害蟲源;獲得時盡可能將殘病葉拿走,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成分;立即防澇這些,均能降低病害產生。洋蔥上的病蟲害具體有種蠅和白粉虱。針對種蠅的預防,可在若蟲產生期,用2.5%溴氰菊酯於早上9-11時噴撒,每過5-7天噴灑1次,連噴2-3次。稚蟲卵化旺期和田裡產生稚蟲危害時,可以用50%辛硫磷灌根,每過7-10天灌1次,連灌2次。對於白粉虱的預防,可噴灑多殺菌素、啶蟲脒等,每過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就可以。
❹ 洋蔥什麼時候種種植中如何管理
洋蔥屬百合科以膨大的鱗莖供食用,我國南北普遍種植,洋蔥種植想要獲得高產,適時種植和種植後的科學管理是獲得高產的前提。
洋蔥種植要高產,首先要選好適合本地種植的高產優質品種,並結合本地種植習慣,從生產上抓住重要關鍵點,加強實施,會對洋蔥獲得高產起很大作用。
❺ 洋蔥膨大期應該如何進行田間管理有什麼注意事項
洋蔥一般在中土層生長,是決定洋蔥決定產量,決定品質的重要時期,也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需要特殊照料。此時要做好控水、營養、防止抽薹、防止病蟲害的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澆水時應遵循「小水勤澆」的原則。一般每隔5-6天澆一次水,保持表層土壤濕潤,以保證鱗莖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促進鱗莖迅速膨大,澆水時間以早、晚為宜。如果缺水,洋蔥鱗莖辛辣味會變濃。收獲前1周左右停止澆水,莖葉開始倒伏,進入收獲期。收獲期鱗莖外皮已基本膜質化而停止生長,若再吸收水分,內部鱗片繼續生長,增加對外皮的壓力,蔥頭外皮破裂,容易腐爛,同時蔥頭含水量高,也不利於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