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流蜜期中蜂失王群怎樣管理
擴展閱讀
魚雜魚油怎樣做好吃 2025-02-04 02:31:00
剪輯軟體id怎樣注冊 2025-02-04 02:30:53
用友軟體收款單怎樣核銷 2025-02-04 02:26:01

流蜜期中蜂失王群怎樣管理

發布時間: 2023-06-17 22:23:49

1. 中蜂過箱後如何管理

過箱後第2天,觀察蜂群出勤情況。如蜂群採集正常,並帶回花粉,工蜂積極清巢,說明蜂群已接受新巢。反之,應立即查明原因,及時處理。午後要對蜂群進行快速檢查,如巢脾上方已被粘在框樑上,可視具體情況撤掉捆綁物。若發現改造王台,說明失王,應選留大王台,或合並蜂群。

過箱後的蜂群要注意巢門大小,嚴防盜蜂。同時要進行獎勵飼喂,刺激蜂王產卵,加速巢脾的修補。大流蜜期到來後,要加造新脾,更換舊脾。

2. 如何養蜜蜂中蜂

籠蜂飼養管理
籠蜂飼養管理包括:籠蜂的飼養方式,生產和飼養籠蜂的條件,蜂籠的構造,飼料的配製,籠蜂蜂王的培養,籠蜂的生產,裝籠工作,籠蜂的運輸,籠蜂飼養技術。
籠蜂是只有蜜蜂和蜂王,不帶巢脾和蜂箱,裝在紗籠中出售(或運輸)的蜂群。歐美養蜂發達國家的蜜蜂繁殖場出售的籠蜂是按蜜蜂的重量(磅)計算的,所以過去稱為磅蜂。蜜蜂繁殖場和養王場大多設在南方有春季蜜源的地方,主要在3~5月份出售給北方飼養。
在北方飼養籠蜂,大多採取飼養1個養蜂季節(半年左右),到秋季采完蜜以後將蜂群殺死。這樣既節約了蜂群越冬的飼料蜜,提高了蜂群的單產,又省去了半年的人工管理。我國南方春季有油菜、紫雲英、蠶豆等豐富的蜜粉源,氣候溫暖,有利於蜂群的繁殖,是理想的生產籠蜂的地方。北方群越冬時間長,飼料消耗多,蜜蜂越冬死亡率高,但是,夏季主要蜜源植物豐富,如飼養籠蜂,有利於奪取蜂產品的高產。
(一) 籠蜂的飼養方式
飼養籠蜂的方式有以下數種:
1.供北方養蜂場生產飼養
北方的養蜂場春季從南方購買籠蜂,過入蜂箱飼養,生產蜂蜜、蜂王漿、蜂花粉等產品,秋季無蜜源時將蜂群殺死,還可以取得蜜蜂蟲蛹。將蜂箱、巢脾、養蜂用具清理消毒以後,妥善保存備用。這種飼養方法可以節約蜂群越冬飼料蜜20千克左右,提高了蜂蜜的產量,還省去了半年管理蜂群的工作。
2.用籠蜂加強弱群和無王群
北方越冬的部分蜂群,由於飼料不佳、管理不善等種種原因,越冬以後,群勢削弱到難以獨立生存,或者喪失了蜂王,可以將籠蜂與它們合並,使它們在大流蜜期到來時能夠投入生產。
3.推廣良種
出售籠蜂的蜂場必須保證質量,必須是蜂蜜、蜂王漿高產的蜂種,以青年蜂為主,蜜蜂健康無病蟲害。南方的種蜂場將蜂蜜、蜂王漿高產良種或者將選育的抗病蟲蜂種以籠蜂的形式推廣。
4.輔助強群長途運輸
在炎熱季節,3~7日的長途運輸,蜂群容易受悶死亡。如果採取開巢門運蜂的辦法,會有部分蜜蜂飛失,使蜂群削弱,同時影響車站作業的安全。在起運蜂群以前,可以從強群分一部分蜜蜂,放人1個王台,裝籠運輸,到達目的地以後,除去處女王再與原群合並。這樣既可以保證蜂群長途運輸的安全,又能防止蜜蜂飛出。
5.為農作物授粉
利用籠蜂給植物授粉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
6.南北合作
南方和北方的養蜂場互助合作或者聯營從事籠蜂飼養是理想的辦法。這樣可

3. 中蜂失王

中蜂容易失王,也容易圍王,工蜂產卵給蜂群管理上造成諸多麻煩。此種現象多發生在春夏之間(3一7月),這是中蜂個性暴躁、敏感的一種正常反應。當蜂群偶然受到內在與外來刺激之後,蜂王驚恐不安,部分工蜂就將蜂王層層圍困,形成一個蛋黃似的小蜂團,使蜂王窒息死亡或殘廢,如不及時挽救就將成為無王群,工蜂很快衰老,群勢下降和發生工蜂產卵,給生產帶來極大危害。
1 工蜂圍王原因
a .外界蜜源突然中斷;
b .處女王交尾回巢驚恐不安或誤入巢門;
c .原有蜂工衰老或殘廢;
d .流蜜期前雨水太多;
e .盜蜂入侵,被盜群失去自衛能力;
f .沖巢的蜜蜂(天然合並)發生咬殺現象;
g .嚴重的敵害侵入或度夏期開箱檢查太多;
h .集體飛逃的蜂群;
i 。 轉地期間,蜂群受到劇烈震動,通風不良;
j .介紹新王粗枝大葉,處理上不夠完善。
2 處理方法
一般來說,凡是圍王或失王時間愈長,處理就愈困難,可導致圍王群連續誘入數只蜂王或王台均不易接受。因此,在處理方法上愈快愈好:
a .先將蜂團丟入水中,解救蜂王,然後將蜂王用小盒罩在有蜜汁的紙片上,讓她安靜地吸食蜜汁,以解除疲勞;
b .將圍王群的空脾抽出,縮小蜂路;
c .當夜導入新王或王台(須將新王全身抹上蜂蜜);
d .將無王群迅速合並(夜間進行),並行獎飼;
e .未受傷的蜂王仍可利用,即導入原群,以度過失王難關。
中蜂在失王之後往往出現工蜂產卵,嚴重危害蜂群的生存,處理方法也是越早越好。具體做法是:在夜間將工蜂產卵群搬離原處,關閉巢門,然後在原位置組成一個空箱(內1張子脾,1 張蜜(糖)粉脾); 2第二天 ,將工蜂產卵群的巢門打開,讓其中一部分外勤蜂回來,並逐日將工蜂產卵群中的工蜂產卵脾與蜜粉脾全部抽光,迫使工蜂絕食結團,造成一種分化瓦解的氛圍,最後剩下來的全部是頑固的產卵工蜂,這時可關閉巢門餓死它們。

4. 中蜂在流蜜期有哪些特點怎樣管理

在流蜜期,由於中蜂群勢較弱,蜂性喜密集,難利用繼箱取蜜。中蜂喜歡在子脾上部和前後空房中儲蜜,隨後才逐漸伸向兩側邊脾,育蟲區和儲蜜區不易分開,因此在生產中一般採用平箱取蜜,群勢在5~8框蜂左右。取蜜應掌握早取子脾周圍蜜,避免因儲蜜壓子產生分蜂現象。採取強群取蜜,弱群繁殖;新王取蜜,老王繁殖;單王取蜜,雙王繁殖等措施,合理解決好采蜜與繁殖的矛盾。在獲取蜂蜜豐收的同時,保持一定的群勢。

中蜂嗅覺靈敏,性情比較暴躁,流蜜後期容易引起盜蜂,取蜜過頭,巢內缺蜜,還易引起飛逃。在管理中,流蜜後期對蜂蜜要少取多留,保證蜂群有足夠存蜜。

中蜂吻短,對長花管蜜源利用較差,飼養中應選擇適當的蜜源。

另外,中蜂扇風習性是頭朝外,將空氣扇入巢內,所以巢內水分不易散發。特別在流蜜期,往往副蓋上水球累累,且箱角常潮濕,蜂蜜也不易成熟。在大流蜜期,外界氣溫較高時,要注意撤掉副蓋上的覆布等,以利於通氣。

5. 飼養中蜂強群的方法要點

想要大幅度提高 飼養 中蜂的經濟效益,就要掌握好中蜂強群的飼養技術,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中蜂強群飼養的 方法 ,一起來看看。

中蜂強群飼養的方法
採用優質的蜂王

採用優質的蜂王,主要應該從採用新蜂王、選用具有優良種性和生產性能的中蜂蜂種和防止所用中蜂蜂種退化等三個方面來考慮。

採用新蜂王

通常情況下,中蜂蜂王在使用1年後其產卵力會呈現出明顯下降的趨勢,從而會導致蜂群群勢及生產能力的下降、分蜂性提高和抗病力降低等狀況。因此,在中蜂的生產活動中,一般應該做到1年換一次新王,即在春季分蜂的時候進行換王工作,這就保證了年年採用新蜂王。為中蜂常年維持強群群勢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打下基礎,有條件的專業中蜂場,可結合春冬二季的分蜂時期進行各換1次蜂王,即1年換兩次新王。

選用具有優良種性和生產性能的中蜂蜂種

選用具有優良種性和生產性能的中蜂蜂種作為蜂王,是中蜂強群飼養的保證。中蜂飼養中選用具有優良種性和生產性能的蜂王可通過蜂場自己培育而得,當選擇蜂場自己培育蜂王時,一定要選擇那些能維持較大群勢、高產和抗病力強的蜂群作母群與父群培育新王,當然也可通過蜂種生產部門獲得。但需要注意的是,引進的蜂王必須保證在使用地的養蜂生產中表現出其優良特性。

防止所用中蜂蜂種退化

中蜂難以維持強群的原因之一就是由於所用中蜂蜂種的退化。有很多中蜂場大都選擇長期在自家蜂場培育蜂王,蜂王的這種近親交配會導致蜂群的生活力下降,而不能維持其在野生狀態下所能達到的群勢。因此,在中蜂強群的飼養中應當重視蜂種的退化問題,要定期且適當地引進良種,或用引進的良種作為母本,用自家蜂場選出生產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去培育蜂王,這樣既可避免近親繁殖帶來的弊端,又可防止蜂種的退化。

採取雙王群或雙王繼箱飼養

單王群難以維持強群群勢,中蜂群勢相對又較小,所以要改變中蜂傳統的單箱單群飼養方式,可採用雙王群飼養或雙王繼箱飼養來提高中蜂的群勢。具體介紹如下:

雙王群飼養

中蜂雙王群飼養可採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蜂箱十二框箱兩種蜂箱進行飼養。其方法是用閘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兩個室,每室養1群蜂,兩個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方,或1個開設在箱前方,另1個開設在箱側方。當巢門均開設在箱前方的時候,可將閘板替換成框式隔王板,以消除蜂群的偏密集現象。流蜜期的時候,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兩塊框式隔王板將兩群的蜂王分別限制在側壁向1框~2框范圍內產卵,箱內中央位置供儲蜜用,或用囚王籠將1隻蜂王關起來,用1塊框式隔王板將另1隻蜂王限制在側向1框~2框范圍內產卵繁殖,箱內其他部分供儲蜜用。

雙王繼箱飼養

中蜂雙王繼箱飼養可採用中蜂十框標准箱,或FWF型中蜂箱兩種蜂箱進行飼養。平時平箱飼養雙王群時,流蜜期疊加淺繼箱進行取蜜。採用FWF型中蜂箱雙工繼箱飼養的方法,是用閘板或框式隔王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兩個室,每室各養1群蜂,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方,或1個開設在箱前方,1個開設在箱側向。這種蜂箱的巢框大小隻有朗氏框的1/2,每個箱體容納12個巢框,當底箱滿箱時,就要類似意蜂上繼箱那樣,用繼箱擴大蜂巢,將子脾調上繼箱,並根據需要來做巢脾的上、下調整,從而進行繼箱飼養。

保持蜂群內飼料的充足性

飼料,理所當然要包括蜂蜜或糖漿,還有花粉之類的物質,它是蜜蜂生命活動中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不可缺少。蜂群只有在充足的蜜粉源條件下才得以維持強大的群勢。因為中蜂對飼料的反應程度極其敏銳,所以外界一旦出現缺乏蜜粉源,並且群內又無儲存好的蜜粉源的現象,就會導致蜂王的產卵量極速減少,甚至停產。蜜與粉對於蜂群來說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蜂強群飼養中,不但要保證群內常年有充足的儲蜜,而且在蜜蜂的繁殖期出現群內花粉不足的時候,應當採取補給足量的花粉。其做法可以在蜂群缺粉時,採用飼料粉製成花粉餅,置於框樑上飼喂。每次飼喂的量一般以蜂群能在2天~3天食完為度。

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

保持中蜂強群的另一關鍵 措施 ,是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為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採用新巢脾

中蜂喜愛新脾而討厭舊脾,會有咬舊脾的現象發生,所以要選擇新巢脾,採用新巢脾有兩方面好處,一方面是因巢脾的巢房房眼大,所以培育出來的工蜂就可體大而健壯,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地減少巢蟲的危害。因此,在中蜂強群的飼養中,一定要及時造新脾且淘汰舊巢脾,為蜂群保持旺盛的繁殖狀態提供良好的巢房。

防止並解除分蜂熱的現象

中蜂很難進行強群飼養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蜂的分蜂熱現象。在中蜂的強群飼養中,除採用優質的蜂王、適時擴大蜂巢增加育子外,還可採取以下的常規措施來維持強群,且防止並解除分蜂熱的現象:

採用新王且結合換王的措施,在分蜂期採用1個王台或將老蜂王用新蜂王替換掉。

蜂群繁殖中期,要注意緩解箱內的擁擠狀況,對於繼箱飼養的蜂群要及時做到提脾上繼箱,對於非繼箱飼養的雙王群,可採取在底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和空繼箱的方法來增加蜂巢的空間,讓多餘的工蜂能在增加了的空間結團散熱。

在蜂群繁殖中後期,要對蜂群進行每隔3天~5天的徹底檢查,並毀除一次王台。當採用FWF型中蜂箱繼箱飼養中蜂時,可以通過生產蜂王漿來解除分蜂熱的現象。

適時擴大蜂巢

根據蜂群、蜜粉源和天氣的狀況,適時加入空脾或巢礎來擴大蜂巢。擴大蜂巢時,能造脾的蜂群,應該盡可能地採用巢礎框讓蜂群造脾擴巢。通常在新造的脾產滿卵後即可再插入巢礎框造脾擴巢。在擴巢時,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持蜂群的密集,一般以插入空脾或巢礎框後蜂脾比例為1∶0.8或相同的比例為度,早春時期相對較密集,這時更利於蜂群的保溫。

進行獎勵飼喂

在繁殖期,每天傍晚時分,採用40%左右濃度的糖漿,給蜂群進行連續不斷、持之以恆的獎勵飼喂,這樣可以有效地激勵蜂群培育蜂子。

加強蜂群的保溫

採用雙王群飼養可使蜂群互相取暖,早春繁殖期的時候天氣比較冷,氣溫也不穩定,因此,為防止蜂群因低溫侵襲緊縮蜂團,導致蜂子受凍傷亡的現象發生,在這個時期還應採取其他措施來對蜂群進行保溫。可以採取在箱內隔板外填充成束稻草至箱內一半高進行保溫。

綜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

中蜂強群飼養的關鍵之一是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威脅中蜂強群飼養的病蟲害主要有巢蟲、歐洲幼蟲腐臭病和囊狀幼蟲病等病蟲害。對於這些病蟲害的發生,應及時採取綜合的防治措施加以防治。

如果是採用抗病蜂種,在飼養管理中要注意蜂群的保溫和巢內防濕排濕的狀況,保持蜂群的密集程度,以及在蜂群的飼料中要加入適當的葯物防病等。除此之外,還要盡量採用新脾並且經常清理箱底,保持箱底的清潔衛生,可有效地減少巢蟲的危害;對於中蜂歐洲幼蟲腐臭病來說,防治的葯物常採用的是土黴素、青黴素(針劑)和四環素等,不過這些抗菌素對病毒不能起直接的治療作用,但有促進蜜蜂清理病蟲的功能;而對於中蜂囊狀幼蟲病來說,常採用的葯物有病毒靈,當病情較嚴重的時候應採取扣王斷子的措施,結合葯物治療,這樣會有較好的效果。施葯方式通常可通過飼喂的方式進行,但青黴素(針劑)也可採取噴霧的方式進行施葯治療。
中蜂強群飼養要點
一、組織雙群同箱飼養

中蜂弱群的繁殖能力較差,很難在大流蜜期達到強群的群勢。在蜂場的分蜂季節里,經常可以用蜂籠收捕到一些中等群勢的分出蜂群。這時就可以組織雙群同箱飼養了。方法如下:

用蜂籠收捕到蜂群時,把它暫時放在一個較為陰暗的環境里,用噴霧器往蜂群的表面噴灑少量的水霧,使其安靜。這時,在離弱群較近的位置(大約要間隔1.5m以上)放置一個空蜂箱,蜂箱的巢門出口和弱群的巢門方向一致,但兩個巢門只開其中的一個(應與弱群的巢門相反開啟)。

准備好覆布和隔板,在其他強群中調出一個子脾置於空蜂箱中,增加蜂群的戀巢性。根據蜂量加人適量的巢礎。子脾和巢礎不要靠近箱壁。准備工作完成後,把新分群從陰暗的環境中提出,把蜂群震落於已准備好的空蜂箱中,迅速蓋上覆布和箱蓋,在箱外觀察,不要驚動它。傍晚,天色暗淡時,弱群的採集蜂已基本回巢。

在弱群中加人一個隔王板。此時應關閉弱群的巢門,打開新分群的蜂箱,輕輕地將全部蜂脾提到弱群隔王板的另一側,打開巢門,然後移走空蜂箱。待零散的蜜蜂飛回後,再打開弱群的巢門。兩群同箱飼養一個夜晚,於清晨,關閉弱群的巢門2小時左右。待新分群認巢後,再打開弱群的巢門。這樣就做到了雙群同箱飼養。如果兩群都比較弱,飼養幾天後可以淘汰其中品質較差的蜂王,合並為一個單王群,到大流蜜期可以組成強群。

二、組織雙王群飼養

中蜂的自然群勢顯著小於意蜂的群勢。據我的觀察,中蜂的群勢控制在每群(意蜂標准箱)5一6框蜂時較容易控制分蜂熱,採集效果也好。在中蜂的實際飼養中,為了合理利用有效空間,增加采蜜量,宜飼養雙王群。在雙王群的飼養中,引王是關鍵。我曾經做過實驗,蜂量達到4框蜂時,用隔王板將其分成每邊各2框的蜂群。

讓無王的一側失王2小時以上,引人一個成熟的(即將出房的)王台。處女王出房後1一2天還可以在巢脾上看見。但處女王在做認巢飛行返回時,常飛到有蜂王的那一側,引起兩只蜂王爭斗,使得箱內兩邊或一邊失王。常常可以在蜂箱前的空地上找到其中的一隻死去的蜂王。

因為處女王認巢飛行返回時箱外雖有明顯的標志物,但仍易於偏向箱外蜂多的一邊。所以用這種方式培育的雙王群成功率較低。我曾經用10箱蜂做過實驗,只成功了1群。經實踐,要培育雙王群,宜在隔王板一邊用間接法引人1隻產卵王。並同時縮小原巢門的大小,防止工蜂偏集到原群的那一側。要獲得產卵王可以組織交尾群,並要對交尾群適當的補充封蓋子脾,用於增強交尾群群勢。

三、適當的獎勵飼喂

1、補充飼喂早春蜂群繁殖,容易遇到巢內無蜜無粉的情況。尤其是南方中蜂,早春雖然有一些蜜、粉源,但是這個季節通常會出現連續幾十天的陰雨。由於蜂群無法採集,導致蜂群缺少蜜、粉。此時進行補充飼喂顯得至關重要了。對蜂群的飼喂要用優質的蜜水。蜜水的濃度要適當,應為粘稠狀。如果蜜水濃度太低,工蜂要通過扇風來排水,這樣會增加工蜂的負擔。飼喂的量要根據蜂量來定,蜂多的多喂,蜂少的少喂。

第一次盡量少喂一些,逐次增加,但要做到一個晚上能吃完。飼喂器中要放人一些稻草等漂浮物,以防蜜蜂淹死。飼喂要選擇晚上(無月光)進行。如果蜂箱被電燈光線直射,應暫時關閉巢門進行飼喂。以免大量的蜜蜂嗅到蜜味後興奮,大量出巢,損失採集蜂。自天不能飼喂,避免引起盜蜂,給蜂場造成損失。

2、造脾飼喂中蜂的管理過程中,常遇到蜂群需要擴大巢房(尤其是新分群)的情況。在一般的蜜、粉源的情況下造脾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弧形脾或月牙脾。這樣不利於蜂群的繁殖。這時,我們可以通過加強獎勵飼喂的方法來造脾。對造脾積極性高的蜂群,自天應抽出一些老舊脾,再加人巢礎,要使蜜蜂密集於巢脾上。如4框蜂密集成3框蜂。當晚用較濃的蜜水多進行獎勵飼喂,應使其當晚能全部吃完。連續獎勵飼喂幾天,這樣就可以造成標準的新脾。每次只造一個巢礎,不要貪多。

3、育王飼喂對於要准備育王的蜂群,要提前一兩天進行獎勵飼喂,飼喂的蜜水濃度要高而且優質。開始培養王台後,要連續飼喂,直到王台封蓋。這樣育出的蜂王個大、體長、健康。

四、勤造新脾

根據中蜂的生物學特徵,它喜新脾,厭舊脾。蜂王喜歡在新脾上產卵,有利於蜂群培育出的工蜂體格健壯。但缺點是每年要換脾。在中蜂的強群飼養過程中要勤於造脾,最好每群蜂每年都要造幾張新脾。早春是蜂群由弱變強的關鍵時期,此時要抓緊造脾。由於這時外界的蜜、粉不夠豐富,蜂量也較少,不宜直接採用巢礎造脾。

可選用巢脾上部比較完整(上部蜂蠟呈黃色,沒有啃咬)的巢脾,用利刀把下部蜂群啃咬過的黑褐色巢脾割去,行成一個弧形,再加回到蜂群中修造,使蜜蜂密集,不用多久,工蜂就能在下部修築出完整的新脾。這樣就省時省力,蜂群就能夠逐漸的強壯起來。大流蜜期時要多造新脾,逐步淘汰老舊脾。

五、年年換王

中蜂蜂王使用一年以上時,由於其體內散發的蜂王信息素呈逐漸減少的趨勢,蜂群難以維持大群,抗病能力也有所下降。為了維持蜂群的強壯群勢,我的蜂場大部分蜂群每年都要更換老蜂王。換王時,以自然王台為主,人工王台為輔。分批次的換新王,切忌一次性大規模的換王。對於個別性狀較好的蜂王,可以保留為種用蜂王。引人蜂群的王台,應選用個大、體長的成熟王台(最好是1一2天內可以出房的王台)。待處女王交配成功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行動穩健,產卵能夠集中成片的蜂王,即為好王。
中蜂強群養殖方法
一、採用優質蜂王

採用優質蜂王,主要應考慮選用具優良種性與生產性能的中蜂蜂種、採用新蜂王與防止所用中蜂種退化等3個方面。採用優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強群喂養的保證,在中蜂喂養中應選用具有蜂王產卵力強、群勢強大、分蜂性弱、高產、抗病力強(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種。優良的蜂王可以通過蜂種生產部門獲得,但必須注意的是,引進的蜂王應在使用地養蜂生產中能表現出其優良特性。當蜂場自己培育蜂王時,應注意選擇蜂王產卵力強、分蜂性弱、能維持較大群勢、高產與抗病力強(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與父群培育新王。在喂養中蜂的生產實踐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1年後其產卵力明顯下降,導致蜂群群勢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產能力下降。因此,在中蜂生產中,一般應1年換1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節換王,年年採用新王。有條件的專業性中蜂場,應結合春、冬2個分蜂季節各換1次王,1年換王2次,以為中蜂常年維持強群生產打下基礎。中蜂蜂種退化是中蜂難以維持強群的重要原因之一。迄今,中蜂場大都長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親交配,導致蜂群生活力下降,不能維持其在野生狀態下所能達到的群勢。在中蜂強群喂養中應重視蜂種退化問題,要定期適當引進良種,或用引進種作為母本,用本場所喂養中蜂中生產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親繁殖帶來的弊病,防止蜂種退化。

二、採取雙王群或繼箱喂養

中蜂群勢相對較小,單王群難以維持大群,改變中蜂傳統單箱單群喂養的方式,常年採取雙王夾箱(簡稱雙王群)喂養是中蜂強群喂養的基本保證之一。目前較易於採用的措施是採取雙王群喂養或繼箱喂養。中蜂雙王群喂養可以採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寬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約80mm)。方法是用閘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2個室,每室養1群,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向,或1個設在箱前向,1個設在箱側向。當巢門均設在箱前向時,可採用框式隔王板替換閘板,以消除蜂群偏集現象。流蜜期,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2塊框式隔王板將2群的蜂王分別限制在側壁向1~2框范圍內產卵,箱內中央供貯蜜,或用囚王籠將1隻王扣起來,用1塊框式隔王板將另1隻蜂王限制在側向1~2框范圍內產卵繁殖,箱內其他部分供貯蜜。中蜂雙王繼箱喂養可以採用中蜂十框標准箱,或FWF型中蜂箱。採用中蜂十框標准箱繼箱喂養,方法是用閘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2個室,每室養1群,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向。平時平箱喂養雙王群,流蜜期疊加淺繼箱取蜜。採用FWF型中蜂箱雙王繼箱喂養,方法是用閘板(或框式隔王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2個室,每室各養1群,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向,或1個設在箱前向,1 個設在箱側向。這種蜂箱其巢框(內圍尺寸寬為300mm,高為175mm)大小隻有朗氏框的1/2,每個箱體容納12個巢框,當底箱滿箱時,就要像意蜂上繼箱那樣, 用繼箱擴大蜂巢,將子脾調上繼箱,並根據需要上、下調整巢脾,進行繼箱喂養。流蜜期,用繼箱取蜜,或同時也可採用2塊框式隔王板將2群的蜂王分別限制在底箱側向1~2框范圍內產卵,底箱內中央也供貯蜜,或用囚王籠將1隻王扣起來,用1塊框式隔王板將另1隻蜂王限制在底箱一側1~2框范圍內產卵繁殖,底箱內其他部分供貯蜜。

三、保持群內飼料充足

飼料,包括蜂蜜(或糖漿)與花粉,是蜜蜂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蜂群只有在蜜粉充足的條件下得以維持強大群勢。中蜂對飼料的反應極為敏感,一旦外界蜜粉缺乏,群內又無貯存,蜂王的產卵量銳減,甚至停產。這一情況在缺粉時更為突出。“有蜜才有蜂”深刻揭示了蜜、粉對於蜂群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強群喂養中,不但應保持群內常年有充足的貯蜜,而且在蜜蜂繁殖期當群內花粉不足時,應特別注意補給足量的花粉。我們的方法是,在蜂群缺粉時採用飼料粉(等次較低的蜂花粉或蜂花粉加工中篩出的花粉末)製成花粉餅,置於框樑上飼喂。每次飼喂的量一般以蜂群能在2~3d食完為度。

四、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 除了上述採用優質蜂王、採取有利中蜂維持強群的喂養方式與保持充足的飼料外,保持蜂群旺盛的繁 殖力也是維持中蜂強群的關鍵措施之一。為保持蜂群的繁殖力旺盛,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⒈獎勵飼喂 繁殖期採用濃度約為30%~50%的糖獎,於每日傍晚,連續不斷的對蜂群施以持久的獎勵飼喂,可以有效地激勵蜂群培育蜂子。

⒉採用新巢脾 中蜂喜愛新脾厭舊脾,採用新巢脾,一方面巢脾的巢房房眼大,培育出來的工蜂體大而健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少巢蟲的危害。“要想中蜂興,1年2換新”深刻反映了採用新巢脾才能養好中蜂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強群的喂養中,應及時造新脾與採用新巢脾,淘汰舊巢脾,為蜂群保持旺盛的繁殖狀態提供良好的巢房這一蜂巢生態環境。

⒊適時擴大蜂巢 要根據蜂群、蜜粉源與天氣情況,適時加入空脾或巢礎擴大蜂巢。擴大蜂巢時,能造脾的蜂群,應盡可能採用礎框讓蜂群造脾擴巢。一般地,在新造的脾產滿卵後即可再插入礎框造脾擴巢。在擴巢時要注意保持蜂群密集,一般以插入空脾或礎框後蜂脾比例1∶0.8~1為度,早春相對較密集更有利蜂群保溫。

⒋加強蜂群保溫 採用雙群夾箱喂養可以使蜂群互相取暖,但除此以外,在早春繁殖期天氣較冷,氣溫尚不穩定,為防止蜂群因冷空氣侵襲緊縮蜂團導致蜂子受凍傷亡,這個時期還應採取其他措施對蜂群進行保溫。簡單的方法是,在箱內隔板外填充成束稻草至箱內1/2高度。

⒌防止與解除分蜂熱中蜂好分蜂,是中蜂難於強群喂養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蜂強群喂養中,除了採用優質蜂王、適時擴大蜂巢增加育子外,還可以採取以下行之有效的常規措施:

⑴採用新王,結合換王,在分蜂期採用個王台或新王換掉老王。

⑵在蜂群繁殖中期以後,要注意緩解箱內擁擠狀況,對於繼箱喂養的蜂群要及時提脾上繼箱,對於非 繼箱喂養的雙王群,可採取在底箱上加平面隔王板與空繼箱的辦法增加蜂巢空間,讓多餘的工蜂能在增加了的空間結團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