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露天的早黃瓜怎樣管理
苗期管理:苗期管理主要指光照、溫度和水分管理。光照是苗床熱量的主要來源,是植物生長的基礎,所以在育苗過程中要盡可能保證充足的光照。溫度需要通過晚上覆蓋草簾保溫、白天放風降溫的方法調節。溫度控制應依據以下原則:1、播種至出苗保持28℃―30℃。2、子葉出土至第一真葉出現,白天25℃左右,夜間13℃―15℃,凌晨最低氣溫不低於10℃。3、第一真葉展開至定植前1周,白天25℃―30℃,夜間13℃―15℃,凌晨最低氣溫不低於10℃。4、定植前7―8天煉苗,逐漸加大放風量。直至定植前幾天,在不發生凍害的前提下晝夜均在露天條件下生長,以利適應露地條件。
水分管理的原則是保持育苗缽內土壤見干見濕,防止過於乾旱。如果出現徒長現象,可通過加大通風,控制溫度來解決。
定植:壟作,定植前覆蓋地膜。行株距65厘米×33厘米。5月中旬晚霜過後,在氣溫回升的天氣情況下定植。定植時注意一次灌足水,有利於發根。伸蔓前注意及時搭架、綁蔓。
病害防治:早熟露地黃瓜主要病害有角斑病、霜霉病和黑星病。
1、角斑病:葉部病斑多角形,較小,黃褐色,濕度大時葉背面病斑上有白色菌濃出現,乾燥時病斑呈半透明薄紙狀。該病可用農用鏈黴素、可殺得等葯劑防治。
2、霜霉病:病斑呈多角形,黃綠色,後為淡褐色,後期病斑匯合成片,全葉卷縮。潮濕條件下病斑背面長出灰黑色霉層,對該病防效較好的農葯有殺毒礬、克露等。
3、黑星病:葉部病斑圓形至橢圓形,淡黃褐色,不受葉脈限制,後期呈星狀開裂穿孔。瓜條被害初期產生近圓形暗綠色病斑,干硬後易脫落,病斑直徑3毫米左右。該病用福星防治效果較好。
Ⅱ 露天種植的黃瓜出苗後,應該如何正確澆水
在農作物的栽培中,我們常常將土、肥、水管理稱為高產的手段,而在這三者之中,我們更是將水稱作高產的靈魂,種植黃瓜也不例外。
黃瓜的地下部和地上部是兩個極端,地下部根系很淺,但地上部葉面積卻很大,決定了黃瓜具有喜濕但怕澇的特性。
黃瓜是稀樹,根淺,一次澆水太多也會影響根的生長,根不能呼吸,生理上枯萎。在澆水的時候,只要用盡可能少的方法來保持土壤的濕潤就可以了
黃瓜在播種完苗後,通常每5~7天澆一次水,結果後每3~4天澆一次水,每次都澆水一點。使用無土栽培的黃瓜澆水一般要勤。夏天黃瓜結果機是多雨的時期,所以在平地種植要注意及時排水。
在苗期適當調節水分,平衡營養和生殖,促進開花結果,但即使乾旱或根部出現異常,也要及時澆水。通常在菜園里種植,苗期還要澆水,土壤乾旱的時候也不容易插上。結黃瓜後需要很多水,但要澆水,勤倒,根據溫度情況盡可能接近地溫。
在溫度高時,黃瓜水量要小,澆水次數也較少,特別不能澆冷水
黃瓜不同的生長期,對水分的需求也不相同。苗期為防止植株出現徒長,水分不宜過多,但也不宜過分控制水分,否則容易形成老化苗。而在結果期時,它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比較旺盛,對水分的需求較多,這一時期充足的水分供應,是獲得高產的必要條件。
Ⅲ 黃瓜種植技術與管理方法
黃瓜種植技術與管理方法如下:
1、選擇時間、適合溫度
在播種黃瓜前選擇適合的時間,露天種植一般在春季4月份進行,黃瓜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為15℃~33℃最佳。15℃以下發芽困難。在25℃左右發芽快而粗壯,黃瓜開花結果的最適溫度為20℃~25℃左右。
2、選種、整地
黃瓜的種子在正規市場上進行購買,選擇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產量高的品種。選擇一塊肥沃的土壤,再添加腐熟農家肥,每畝1000斤農家肥作為底肥。用農用機將土壤和腐熟肥翻打均勻。最好在強烈太陽下曬白,這樣做為了殺除細菌,土壤疏鬆,有利於種子《瓜苗》生長。
3、進行種植
黃瓜一般是挖穴播種,穴與穴之間間隔30厘米左右,每個穴放1-2棵瓜苗,種植完成後澆水一次,人行道留1.5米左右的距離,以方便後期搭瓜棚。
4、養殖管理
白晝時黃瓜苗所在的土壤的溫度要穩定在20-25攝氏度左右,夜間的時候最低也不能低於15攝氏度,一般在定植黃瓜苗之後,要用竹竿搭建一個攀爬架,引導黃瓜的藤蔓沿著架子攀爬生長。
黃瓜的習性
黃瓜喜溫暖,不耐寒冷。生育適溫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間15~18℃生長好,適宜地溫為20~25℃,低為15℃左右。適宜的晝夜溫差10~15℃。黃瓜高溫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現高溫障礙,低溫-2~0℃凍死,如果低溫煉苗可承受3℃的低溫。
華南型品種對短日照較為敏感,而華北型品種對日照的長短要求不嚴格,已成為日照中性植物,其光飽和點為5.5萬勒克斯,光補償點為1500勒克斯,多數品種在8~11小時的短日照條件下,生長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