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蒜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有哪些
大蒜的種植及管理技術
1、種前整地
大蒜種植適宜選擇肥沃、松軟且排水優良的砂質土壤,最好不要連茬,一般深耕在15-20cm左右,結合深耕畝施廄肥1000-1500公斤左右,築2米左右畦,再挖好排水溝,畦面需要保持平整、松軟。
2、播種時間
最好選擇抗逆性較強的大蒜品種,一般作蒜頭種植的,以每年的九月上旬至十月上旬播種為宜,最遲不能超過十月中旬。如果是作為青蒜種植的,以每年八月中下旬播種為宜。播時時種採取穴植,每穴2—3瓣,間距17×20cm,深度保持在0.02-0.3m,播種後要覆蓋一層草木灰或澆上一層泥沙漿。一般畝播種量在120-140公斤左右。
space
3、施肥管理
施肥主要有基肥、苗肥、臘肥、抽薹肥及葉面噴肥幾種。
基肥:在整地前,每畝可施碳酸氫銨20-25公斤,氯化鉀4-5公斤,過磷酸鈣8-10公斤,或者復混肥15-20 公斤。
苗肥:一般是在全苗後三葉初這個階段,每畝可施入畜糞尿1500-2000公斤,再對加5公斤左右尿素。
臘肥:即在今冬至翌春給作物追施的一次補肥,一般每畝施碳酸氫銨10公斤左右,人畜糞1000-1200公斤。
抽薹肥:大蒜在抽薹期階段,可以每畝施尿素15公斤。
葉面噴肥:當蒜頭處於急速膨大期時,每畝可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最好在穀雨前後噴施。
space
4、田間管理
當大蒜齊苗後可用竹片進行移苗、定苗。在定苗後的施肥應該及時進行鬆土除草。大寒前後鬆土一次,翌春二月下旬及時疏通排水溝,如果遇到乾旱的天氣,要及時溝灌進行抗旱。
5、防治病蟲
大蒜主要的病蟲害有疫病及咖啡豆象。一般每畝可用25%多菌靈100克對水50公斤噴霧防治疫病,大蒜咖啡豆象可用磷化鋁每立方米3—5克熏蒸防治。
6、及時採收
蒜薹的採收一般在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當蒜薹上部向下彎曲時,或抽出葉頂0.1米時就要及時進行採收,並削凈蒜蒂,就地攤曬2-4天左右,然後貯藏。
space
大蒜生長環境
1、溫度:大蒜喜冷涼的環境條件,其生存環境的溫度最低為-5℃,最高為26℃。大蒜通過休眠期後,在3-5℃時就可萌芽發根,莖葉的生長適宜溫度為12-16℃。花莖和鱗莖發育適宜溫度為15-20℃,當超過26℃時,大蒜植株生理失調,莖葉逐漸乾枯,地下鱗莖也會停止生長,到了冬季平均溫度在-5℃以下的地區,秋播的大蒜不能自然越冬。大蒜植株在0-5℃低溫范圍,經過30-40天左右完成春化作用。
2、光照:完成春化的大蒜在長日照及較高的溫度條件下才會開始花芽和鱗芽分化。在短日照而冷涼的環境下,只適於莖葉的生長。鱗芽形成將受到抑制,所以無論春播或秋播,都要經過低溫及長日照的條件。
space
3、水分:大蒜是淺根系作物,喜潮濕環境怕乾旱。因此在播種前後對土壤溫度要求較高,使其迅速萌芽發根,幼苗前期要減少灌水,加強中耕鬆土,促進其根系發展,防止種瓣濕爛。到了花莖伸長期和鱗莖膨大期,是大蒜生長發育的旺盛階段,也是需水最多的階段,要求土壤經常保持濕潤狀態,而接近成熟期後則要求降低土壤濕度,以免因為高濕、高溫及缺氧引起大蒜爛脖散瓣、蒜皮變黑、降低品質。
4、土壤及營養:大蒜對土壤種類要求並不嚴格,但以肥沃的壤土為宜,疏鬆透氣,保水排水性能好的土壤,生態環境有利於鱗莖生長發育,蒜頭大而整齊,品質好,產量高。土壤酸鹼度最適值為ph5-6,過酸根端變粗,停止延長生長,過鹼則種瓣易爛,小頭和獨瓣蒜增多,降低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