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茶葉要怎樣種植才能高產,剪枝要注意什麼
嚴格選地。新建茶園應據茶樹對環境條件的要求選擇土壤 PH4.5—6.5的結構良好的紅黃壤,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度以下,水源充足,交通電力通訊方便的緩坡地帶。並按無公害茶葉生產要求進行大氣、土壤、水質的檢測。
2、統一規劃。要圍繞水土保持、生態平衡這個中心,因地制宜,以茶為主,山水田林路全面規劃、綜合治理,認真做好道路排灌系統的設計,合理布局茶行及茶園遮蔭樹配置(一般畝植8—10棵柿、梨為宜)。
3、表土回溝開墾。在規劃好的的茶行上挖種植溝,先將表土約10—20cm左右,挖去放在兩種植行間或內壁,再將新土挖去 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間或在外埂,再把底土心土挖松25cm左右,施人基肥,並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將表土翻人種植溝,揀去石塊、樹根,做成種植條行以備種茶。利用老茶園開墾條溝進行種植的,須用五氯硝基苯進行消毒處理。
4、施足基肥。要求畝施有機肥500kg以上,磷肥50kg左右。
三、茶樹定植有何技術要點?
1、選用良種壯苗。
2、適時栽植。種植時期一般以幼苗休眠期為宜,春栽以立春至驚蟄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後的小陽春氣候為好。移苗時盡量多帶土不損傷根部,茶苗太高可於移栽前離地15—20cm處進行修剪作為第一次定剪,應澆足定根水;再覆蓋一層鬆土。其後做好防凍抗旱保苗全苗工作。
四、如何搞好茶園秋冬季管理?
對幼齡茶園和抗寒性較差品種茶園應進行鋪草覆蓋或種植紫雲英等冬季綠肥作物,以提高抗寒能力又增加有機肥來源;以波美0.5—1度石硫合劑進行全園噴施以減少越冬病蟲基數;對多花茶樹,在其盛開季節用300ppm乙烯利噴施一次以減少花量;密切注視冬季春初天氣變化,採取積極有效措施,預防茶園凍害發生。
五、如何搞好茶園施肥?
1、幼齡茶園:一般在每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結合深耕施人 1.5—3噸廄肥等作基肥;而追肥則根據苗齡不同各有差別,一齡茶樹全年畝施標准N肥5公斤左右或稀人糞尿250—400公斤於春茶前或春茶後一次施人;二齡茶樹全年畝施標准N肥10公斤左右或稀人糞尿400—500公斤,春茶前施60%,春茶後施40%;三、四齡茶樹全年畝施標准N肥15公斤左右,可於春茶前、春茶後、夏茶後分別施50%、30%、20%;NPK三要素比例1—2年生為 1:1:1.3—4年生則為2:1:1;施肥方法應以相對集中的淺溝或穴施為主。
2、生產性茶園:實踐上畝產干茶250公斤以內按0.5公斤純 N生產干茶3.5公斤計算,畝產干茶250—400公斤則以1:6計,若畝產干茶400公斤以上則要以1:5計。NPK三要素比例,綠茶區一般2—4:1:1,烏龍茶區2—3:1:1。推廣「一基」、「三追」、「多噴」的施肥方法,即在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進行茶園深耕結合施人全年施肥量40—50%的N肥和全部磷鉀肥,肥料以有機肥為主,如餅肥、人糞尿、堆漚肥、豬牛欄肥、土雜肥、塘泥等,配合施用磷鉀肥、復合肥等,此為「一基」;「三追」是在春茶開采前一個月,春茶採摘後及秋茶採摘前15—20天,結合茶園淺耕除草分別追施速效性化肥,這三次施肥量佔全年N肥用量的50—60%,其餘夏秋茶各占追肥總量的25%左右;「多噴」是指在茶樹生產季節,尤其在夏秋茶季節用化肥及其它葉面營養液等作根外追肥,一般都在晴天早晨露水干後,傍晚或陰天噴施,一定要噴濕葉面葉背以便吸收,噴施時期以茶樹一芽一葉初展期效果最好
⑵ 茶葉樹冬天怎樣管理
我國大部分山區,進入12月以後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氣溫低於10℃,茶芽停止萌發,處於越冬休眠狀態,甚至有時出現嚴重的低溫霜凍,對茶苗、幼樹或抗寒性差的品種還會受到凍害。茶樹能忍耐的絕對最低溫度,因品種、樹齡、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長季節而異如當氣溫降到-2℃時,茶花大部分脫落而死亡;氣溫下降到1-2℃時萌發的茶芽也會枯焦,而茶樹的枝梢忍耐低溫的能力較強,喬木型大葉種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葉種能忍受低溫的能力更強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處於大雪覆蓋,則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溫侵襲。又如,不同品種茶樹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種在不同生態條件下表現也不一樣,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溫,而生長在皖南茶區卻能忍受-8至℃-10℃的低溫。一般說來,低於茶樹所「忍耐」的低溫度限度時,就會產生凍害。茶樹發生凍害的程度,除與溫度高低直接有關外,與低溫持續時間、風速、凍結時間也有密切關系。據浙江氣象局在浙江嵊縣的調查,茶樹越冬期間,當氣溫降至-6℃左右,連續凍結6天,西北風風速每6-8米時,當地的茶樹品種嫩梢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害;當最低溫度降至-8℃連續冰凍12天以上更會引起嚴重凍害,使茶嫩梢凍死老葉變黃。一般來說,在一定的低溫條件下,低溫和土壤凍結時間愈長,加上乾燥的西北風或早春氣候轉曖後突然降溫等,都會使凍害程度加重。
⑶ 請問茶樹種植要如何管理
田間圃地育成的茶苗,移栽適期應選擇茶苗地上部休眠期,移栽成活率較高,或應據氣候特點,避免在乾旱和嚴寒時進行。長江中下游地區種茶,在秋冬季或早春(11月至次年3月)都可以移栽。移栽時間早一些,有利於茶苗成活,但有的年份冬旱嚴重,大面積移栽澆水花工多,所以選在春初進行較好,這時溫度低,雨水多,茶苗移栽方法栽後澆水數量和次數都可減少。茶苗的移栽先要開好溝,選擇無風的陰天起苗定植。實生苗的主根太長,可以剪短一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澆濕圃地,以減少茶苗失水和取苗時傷根。從外地調運茶苗,要注意包裝與通氣,並澆水提高其成活率。茶苗移栽,每叢要用符合規格、生長基本一致的茶苗2~3株時進行種植,不符合規格的茶苗,在苗圃地歸並撫育,待次年後取用。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後覆土踩緊,防止上緊下松,讓泥土與茶根密切結合。移栽後若連續晴天,一般隔3~5天澆水一次,每次澆水要澆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濕潤,在種植最後覆土時,應使茶行兩邊蓋土略高,使種植線形成凹形,這樣有利於再次澆水時,水分集中,不致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