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管理者怎樣去診斷他人的認知層次
擴展閱讀
怎樣使染的衣服不掉色 2025-01-22 15:45:49

管理者怎樣去診斷他人的認知層次

發布時間: 2023-09-21 23:42:39

1. 管理者如何提升認知他人的能力

一、認知他人的范圍
讀懂一個人非常不容易,讀懂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就更加困難了。尤其是中國人,總是推測對方在想什麼,這種思維方式反映在管理上,就會出現一種狀況:比如一個員工被領導叫到辦公室,該員工的第一個想法是「肯定沒好事」,然後會猜測領導會問什麼問題,並且在猜測領導想聽什麼的基礎上想好回答的對策。
因此,在認知他人的過程中,要學會從感情、情緒、能力、傾向以及個性特徵等方面著手。
1.感情
對他人感情的認知大多是通過表情實現的,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經驗。比如,一個人笑代表他開心,垂頭喪氣代表他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情。但是中國人的表情有時候並不能准確代表心中的真實感情,比如笑可以分為微笑、大笑、笑裡藏刀、皮笑肉不笑等多種,這就需要在生活中積累經驗。
2.情緒
情緒的認知包括對心境、激-情和應激三種心理行為的認知。心境和激-情比較容易理解,而應激則是指人們遇到外界刺激時生理系統的反應,這種反應有時也體現在情緒中。人類的情緒有很多種表現方式,管理者要通過反應看到員工背後的真正情緒。
3.能力
人沒有三六九等之分,但是人的能力卻有區別,每個人的能力都是不一樣的,管理者需要對每個人的能力狀態都有基本的判定。
4.傾向
對他人傾向的認知主要是指對價值取向的認知,這與一個人的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和信念緊密相關。行為傾向可能是高尚的,也可能是大眾化的,可能是理想的,也可能是現實的,領導者要把握員工是樂觀主義者還是悲觀主義者,這樣才能有效地疏導員工的心態。
5.個性特徵
個性特徵是指每個人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徵,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但是每一種性格都有正負兩個方面,既有長處也有短處,領導者需要做的是幫助員工發揮性格的長處,避免性格的短處,這樣才能有效疏導員工。
二、認知他人的方法
1.傳統方法
通常中國人認知他人的方法包括:遠使之而觀其忠,近用之而觀其敬,繁使之而觀其能,猝問之而觀其智,急期之而觀其信。
遠使之而觀其忠
意思是派員工到較遠距離的外圍去工作,讓員工自以為脫離了領導的監督范圍,然後觀察他的行為方式,判斷他的價值取向和忠誠度。
近用之而觀其敬
意思是和一個人一起工作,觀察他的態度,對人是否禮貌以及恭敬程度。
繁使之而觀其能
意思是加大一個人的工作量,看他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應對。 猝問之而觀其智
意思就是突然發問,考察一個人的應變能力,尤其是對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 急期之而觀其信
意思是不斷地催促一個人,在時間上給他設置障礙,考察他遵守信用的程度,看他是否能夠遵守原來做出的承諾。
2.八觀
認知他人的「八觀」是指: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
管理者需要把一件事情放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不要只關注表面想像,這是最有效的認知他人的方法。
三、認知他人的表情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最容易辨認的,人們常見的表情主要有快樂、驚訝、生氣、厭惡、害怕、悲傷和蔑視等。
2.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就是指肢體語言,這是一種較難辨認的表情。書籍《FBI教你讀心術》中專門提到了人類的肢體語言,認為肢體語言最能夠表達一個人的真實想法,比如雙手抱在胸前代表自我保護,雙手抱膝代表想盡快結束談話等。
3.語調表情
語調也容易體現一個人的真實情感。當一個人很輕松的時候,語調會比較輕快,而心情壓抑的時候,語調就比較低沉。
四、理解他人的情緒的步驟
當領導者意識到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的重要性之後,還要掌握第二個技能,就是理解他人的情緒。在心理學上,管理者排除障礙,走入員工內心深處,理解員工的情緒,需要經歷四個步驟,即接納、分享、區分和回應。
1.接納
接納是指願意和對方共同處理事情,表達的是一種開放的狀態。接納最重要的是讓對方感覺有人願意幫助他,而不是被拒絕,因為被拒絕是人們最害怕的狀態。
接納的重點是要讓對方對自己足夠信任,產生信任需要以下三個條件: 可靠
人們遇到問題時,首先選擇的傾訴對象是親人,因為人們相信血緣關系是非常可靠的。領導者在日常管理中就要和員工建立信任關系,例如通過表達忠誠、給員工保守秘密的方式,讓員工認為自己是一個可靠的人。
理解
盡管父母很可靠,孩子也總會有話不能對他們說,原因就是他們不理解孩子的想法。鑒於這個問題,即使員工的行為很乖張、怪異,管理者也要表現出對這種行為的理解,這樣才能贏得員工的信任。
有能力解決問題
除了以上兩個條件之外,領導者還需要表現出有能力幫助員工解決問題,也就是當對方把事情交付自己的時候,自己要能夠給出相應的建議或者解決的方案。
只有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時,領導者才會得到員工的信任,進而被員工接納。
2.分享
共情
分享的第一步要用到心理學上的共情技術,共情就是和對方產生同樣的情緒,這是走入對方情緒很重要的一步。 有些管理者急於表達這種分享,往往會毫無底線地給對方回饋,這種做法並不能有效幫助員工。比如,一個人突然問領導自己是不是很醜,領導如果舉出這個人外貌的優點、告訴她很漂亮,雖然安撫了對方的情緒,卻阻礙了她的進一步表達。正確的方法是反問她為什麼會這么想,這樣一是否定了她認為自己很醜的想法,二是成功地打開了她進一步闡述的途徑。
接納並分享
分享的第二步是接納對方的情緒,然後分享對方的內心感受。分享是指能夠對情緒進行共同探討和分析,而不是某個人的主觀判定。在分享的過程中,人們經常犯的錯誤是當對方真的把情緒說出來時,就將其主觀臆斷地打斷。
重復和總結
重復和總結是分享中的一個很實用的技巧。重復就是指重復對方的感受,可以使用「看得出來」這句口頭語;總結則是當一個人傾訴的煩惱非常復雜時,要提煉出核心情緒。
通過重復和總結,得到對方的確認,這時對方就已經開始分享情緒了。當總結做得不到位時,對方可能會追加一部分表述,此時需要做的就是靜靜聆聽,表現出足夠的耐心,盡量不要打斷對方。
3.區分
管理者做好接納與分享工作後,才能開始第三步——區分。區分是指幫助對方區分哪些責任是他應該負責的、哪些責任不屬於他負責的范圍,讓員工把精力放到他需要注意的事情上,不要把情緒和情感浪費在無所謂的事情上。
比如,一個同事因為工作失誤被上司處罰,心情沮喪。這時領導可以幫助進行區分:「首先,我知道你心裡不好受,家裡小孩正在生病,又有同事請假,部門人手緊張,工作任務還特別緊張„„」這些理由都屬於客觀屬性,「不過,這一次的疏忽對於一個有著4年經驗的老員工而言,確實是個可以避免的錯誤。」這是在說明個人責任,將他的主要精力引導到這一方面。
區分工作做得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疏導工作的成敗。區分是疏導活動的關鍵,非常考驗管理者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做疏導工作時,管理者切忌讓自己也掉進負面情緒中。
4.回應
回應是指最後回歸現實事件中,讓對方制訂出有效的行動計劃,以達成預定的目標。回應是心理疏導中最簡單的工作,因為此時對方已經敞開了心扉,並且進行了有效的分享和區分,回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五、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
處理人際關系有一些基本原則,包括注重外表、學會幽默、主動交往、適度贊美、控制情緒等。
1.容忍不同的觀點
管理者在疏導員工心理時要容忍不同的觀點。有些管理者在疏導過程中,當員工與自己的觀點發生沖突時,不能有效地處理,總是想著說服對方,會把人際關系帶到僵局中,這樣的人際關系非常失敗。疏導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可能通過幾次談話就對別人進行根本性的改變。
2.適度贊美別人
管理者要學會適度贊美他人,尤其是對於80後員工。贊美是一項技術,並非簡單的說幾句好話就足夠了。 比如,女性在選購衣服時會徵求男性意見,如果男性一邊玩手機一邊說漂亮,很顯然,男性的話是無法讓女性相信的;即便男性馬上放下手機,仔細看一遍衣服以後再說漂亮,也是不恰當的方法。正確的做法是將贊美的話說得很具體,例如誇獎衣服的剪裁、款式、顏色等,甚至可以嘗試批評式贊美,如摸著下巴說:「這件衣服的顏色是不是太艷麗了,把你丟到人群中,一眼就能找到你。」滿足女性的虛榮心。
此外,還可以使用間接贊美,藉助別人的口表揚別人,這樣的贊美更容易讓人相信。
六、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
人類各種行為的產生都需要動機,一個人如果失去動機直接產生行為,就如同「行屍走肉」,說明這個人的情緒非常不好。在心理學上,需求促發動機,動機促發行為,所以要想有效疏導員工,要從員工的需求入手,尤其要從情感需求入手。
人類有五個情感需求:尊重、關懷、理解、幫助和同情。
1.他人需要尊重
比如,某企業的一些老員工情緒不好,因為他們在企業工作了二三十年,但是薪水卻比不上剛來的大學生,於是這些老員工開始散布消極言論,甚至鼓動新員工做違章違紀的事情,讓管理者十分頭疼。
當企業出現這種情況時,領導者應該從情感需求方面解決。老員工之所以產生這種行為,一是要宣洩自己的不滿,二是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需求。此時,領導者需要注意的是,老員工害怕被孤立、邊緣化,希望身邊有一批和自己相似的人,從此可以分析,老員工們需要的是尊重,領導者就要提醒新員工在工作中時刻表現出對老員工的尊重。比如在聚餐時,把一些重要的位置留給老員工,或者在會議上徵求老員工的意見,在講話中專門表揚老員工對企業的貢獻等。雖然只是小小的行為,但是滿足了老員工對尊重的需求。
2.他人需要關懷
需要關懷主要體現在新進的、能力相對薄弱的員工身上,他們更希望得到關心和理解。新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會表現出自我保護的情緒,管理者此時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關懷,而不是批評和指責。
3.他人需要同情
同情並不是一個具有褒獎意義的詞,所以,只有當他人傳達出明確的情感所求和暗示時,才能給予同情,否則會讓人產生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