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7尺是多少厘米

7尺是多少厘米

發布時間: 2022-03-03 15:55:49

⑴ 古代講7尺男兒的」7尺」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厘米

戰國的時候一尺等於23.1厘米,故七尺即為161.7厘米。

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於一米),英國有「英尺」。有時我們也把測量長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鋼尺」。

有時我們把像尺的東西也叫做「尺」例如:鐵~(古代俠客用來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場所或教育機構用來體罰學員使之更加虔誠刻苦的器械)。

(1)7尺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尺的發展:

生活離不開尺,建屋量地,造物制衣等。據《呂氏春秋.季夏紀.古樂篇》記載,中國古人按樂律的音頻為「黃鍾」的樂器長度來確定尺的長度,所以古尺又稱樂尺.律尺.黃鍾尺。是度量橫制定的基礎。後來,歷代尺度因時代不同又各有所差異。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現在的19.91厘米。到戰國時,一尺是現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

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2.1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美男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是現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

「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⑵ 古人說的七尺等於現在的多少厘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時,一尺約23.1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約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資料2:古代「尺」有多長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厘米。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個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⑶ 7尺7寸等於幾厘米

一尺10寸
1寸=100/3厘米=3.33厘米
7尺7寸=77*3.33=256.41厘米

⑷ 1尺7等於多少厘米

1米=3尺
1.7尺/3大約為0.567米,即56.7厘米。

⑸ 七尺男兒是多少厘米

從古至今,尺寸的換算每個朝代都有一定的差別,具體的換算如下:

度制時代單位換算公制換算(厘米cm)

一:商1尺=10寸,1寸=10分

1尺=15.8,1寸=1.58

二:戰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

三:秦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引=2310,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

四:漢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引=2310,1丈=231,1尺=23.1,1寸=2.31,1分=0.231

五:三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42,1尺=24.2,1寸=2.42,1分=0.242

六:西晉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42,1尺=24.2,1寸=2.42,1分=0.242

七:東晉及十六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45,1尺=24.5,1寸=2.45,1分=0.245

八:南朝與北朝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南朝:

1丈=245,1尺=24.5,1寸=2.45,1分=0.245

北朝:

1丈=296,1尺=29.6,1寸=2.96,1分=0.296

九: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296,1尺=29.6,1寸=2.96,1分=0.296

十:唐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小尺:1丈=300,1尺=30,1寸=3,1分=0.3

大尺:1丈=360,1尺=36,1寸=3.6,1分=0.36

十一:宋元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丈=312,1尺=31.2,1寸=3.12,1分=0.312

十二:明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裁衣尺:1尺=34,1寸=3.4

量地尺:1尺=32.7,1寸=3.27

營造尺:1尺=32,1寸=3.2

十三:清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裁衣尺:1丈=355,1尺=35.5,1寸=3.55

量地尺:1丈=345,1尺=34.5,1寸=3.45

營造尺:1丈=320,1尺=32,1寸=3.2

拓展資料:

隨後,歷朝歷代的「尺」的長度基本上都保持著不斷增加的趨勢,例如周朝和秦朝是23.1厘米,漢代21.35到23.75厘米,三國24.2厘米,南朝25.8厘米,北魏30.9厘米,隋朝29.6厘米,唐朝30.7厘米,宋元時期31.68厘米,明清時期木工與裁縫的尺是不同的,木工為31.1厘米,裁尺明朝是34.1厘米,清朝是35厘米。

從這些數據來看,30厘米左右以及更高的數據定然不會用到「七尺」,也就是說,這個詞的起源很可能是在周朝至南朝期間,事實上,這個詞第一次出現正是在戰國時期的《荀子》中,那時候的七尺大約就是1.6米多一點,說實話,這個身高放在現代,如果是女子尚可,作為男子有些偏矮了,但在戰國時期,這個身高應該就是男子普遍的身高尺寸了。

⑹ 七尺男兒的七尺是多少厘米

1、古代的尺比我們今天所說的短一些,古代的一尺大約為26厘米。

2、所以古代的七尺大約是:26×7=182厘米。

3、「七尺男兒」最早出自戰國時期,趙國的荀況《荀子·勸學》:「口耳之間,則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所以當時來看,七尺大約是23.1×7=161.7厘米。

4、古代尺的長度的大致演變過程: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時,一尺約23.1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約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6)7尺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尺子又稱尺、間尺,是用來畫線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長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長度。有些尺更在中間留有特殊形狀如字母或圓形的洞,方便用者畫圖。

種類:

蛇仔尺:是專用來畫曲線的尺。

三角尺: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尺,方便畫平行線或垂直線。

計算尺:一種計算工具。

軟尺:常用來量度人體部分。

拉尺:用來量度建築物、傢具等。 在尺規作圖中,尺被視為可畫無窮長的直線的工具。

相關傳說:

魯班的一種發明是能正確畫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稱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規則的,以及根據占卜的規則(風水)哪些是不吉的。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買到。

帛布尺,又稱裁縫尺或裁尺,與班尺同源於律尺,但非歷代相傳承,年久已失其標准,成為另一尺度系統。

參考資料:網路-七尺

⑺ 古代七尺男兒的七尺是多少厘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七尺就是118.65cm;

周代,一尺合今23.1cm,七尺就是161.7cm;

秦時,一尺約23.1cm,七尺就是161.7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七尺就是149.45-166.25cm;

三國,一尺合今24.2cm,七尺就是169.4cm;

南朝,一尺約25.8cm,七尺就是180.6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七尺就是216.3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七尺就是207.2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七尺就是214.9cm;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七尺就是221.76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七尺就是217.7cm。

很明顯,按照唐朝以後的度制,七尺男兒的身高將達到2米以上,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謂七尺男兒無非是在1.7米左右,這和現在的人們的平均身高相差無幾,所以說七尺男兒的身高應該是1.7米左右。

(7)7尺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七尺古代指二十歲或身軀:

1、古代指二十歲。《周禮·地官·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賈公彥 疏:「七尺謂年二十知者,案《韓詩外傳》『二十行役』,與此國中七尺同,則知七尺謂年二十。」

2、指身軀。人身長約當古尺七尺,故稱。

南朝 梁 沉約 《齊太尉王儉碑銘》:「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事君。」 唐 李頎 《古意》詩:「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清·田蘭芳《哀袁信菴(袁可立孫)》:「七尺桐棺停嘯史,一杯黃土瘞昂之。」 清 孫枝蔚 《黃河舟中》詩:「七尺雖無用,臨深亦可驚。」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雖愚,豈以七尺易一官。」

⑻ 7尺是多少厘米

現在大約231厘米。古時也就是165至175厘米。

⑼ 古代講的七尺男兒的七尺指的是多少厘米

七英尺來自古代,當時的「尺」要比現在的「尺」要短。古代,一英尺大約是26厘米,7英尺是26乘以7是182厘米。如果一個七英尺高的人的身高是182厘米,他可以站在天空,積極進取,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注:商朝時,一隻腳相當於今天的16.95厘米。根據這個尺度,人們大約有十英尺高,所以它被稱為「丈夫」。

在周朝,一隻腳是23.1厘米

在秦國,一隻腳大約是23.1厘米

在漢代,一隻腳大約是21.35—23.75厘米

三國,今天的1英尺是24.2厘米

南,1英尺約25.8厘米

北魏時期,一隻腳相當於現在的30.9厘米

隋朝時,一隻腳長29.6厘米

在唐代,一隻腳是30.7厘米

宋元時期,一隻腳相當於31.68厘米

明清時期,木器尺子31.1厘米,木器尺子34.1厘米,清代35厘米

(9)7尺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七尺男兒出自唐代古詩《古意·男兒事長征》

古意·男兒事長征

作者:李頎

朝代:唐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蝟毛磔。
黃雲隴底白雪飛,未得報恩不能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白話釋義:男子漢當以國事為重,從軍遠征,從小就在幽燕縱橫馳騁。經常與人在馬上比試勝負,從不珍惜七尺身軀。奮勇搏殺,沒人敢上前招應;氣宇軒昂,臉上的鬍子像刺蝟的毛叢生。隴下黃沙彌漫,上面白雲飄飛,未報朝廷恩情怎能輕易言歸。遼東少婦年方十五,她彈熟了琵琶能歌善舞。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樂曲,感動得全軍將士淚下如雨。

⑽ 七尺等於多少米

7尺=2.3333333米(m)

解答過程如下:

1尺=0.3333333米(m)

7尺=7x0.3333333米=2.3333333米


(10)7尺是多少厘米擴展閱讀

「一尺」在不同歷史時期所代表的長度是不同的: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近現代 3尺≈1米(m)

1尺≈33.3333厘米(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