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linux怎樣設置網路管理

linux怎樣設置網路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3-05 11:51:50

① 怎樣為Linux設置網路工作組

不明白你什麼意思

② 如何搭建Linux系統中的網路管理系統,只需要搭建一個最簡單的就好

進入新安裝好的Linux虛擬主機管理系統的X窗口界面,你已經能夠在滑鼠的幫助下遍歷Linux桌面豐富的應用軟體了。不過,如果你想更改當前的配置,或者為了可以讓Linux更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花一點時間作一些適當的調整,還是很有必要的。

在桌面上右擊滑鼠,選擇「新的終端」,就可以在桌面打開一個新的終端窗口(界面和功能類似於Windows中的DOS窗口),在其中執行終端命令是一種非常實用快捷的方式。

鍵入setup命令啟動文本模式的設置工具,可以對包括用戶帳號的驗證方式、防火牆、鍵盤、滑鼠、網卡、列印機、系統服務進程、音效卡、時區、顯示器等進行重新配置。進入X Window後,點按「開始/系統設置」或者「開始/首選項」菜單,也可以對包括多種網路伺服器、安全級別、語言以及顯示器的解析度、刷新率、顏色等系統屬性進行設置。

下面是一些對於新手來說較為常見的問題,大家可以據此根據自己的需要對系統作進一步的調整。

(一)進入Linux的初始帳號和密碼以及忘記根密碼的解決方案

如果在安裝的時候沒有添加其它用戶,就只能使用根用戶登錄,帳號為root,密碼使用系統安裝時用戶設置的密碼。如果忘記了root用戶的密碼,可以採用單用戶模式進入系統,再使用passwd命令更改根用戶的密碼。要在LILO啟動模式下進入單用戶模式,可在出現lilo:提示符時鍵入「linux 1」或「linux single」(圖形LILO可按Ctrl+x組合鍵切換到文本方式);在GRUB啟動模式下,選擇相應的Linux啟動選項,按e鍵,然後再選擇通常的啟動系統核心位置(如「kernel /vmlinuz-2.4.18-3 ro root=/dev/hda2」),再按e鍵,進入命令行狀態,在後面加上single參數(如「kernel /vmlinuz-2.4.18-3 ro root=/dev/hda2 single」),回車後,按b鍵啟動系統。以單用戶模式進入Linux虛擬主機操作系統時,無需輸入以前的密碼,並且可以使用passwd命令重新設定新的root用戶密碼。

(二)獲取Linux虛擬主機操作系統幫助命令

幾乎所有的Linux虛擬主機操作系統命令都帶有man page(幫助頁面),例如使用「man ls」命令就可以查看列目錄命令ls的詳細文檔。Red Hat 9.0也提供了部分命令的中文幫助文檔,你可以使用「ls --help」來獲得命令的幫助信息。來自GNU項目的工具軟體的在線幫助手冊多以info文件的形式存在,用戶可以使用info命令調用GNU的超文本幫助系統。此外,用戶也可以直接打開系統菜單/幫助電子文檔手冊(圖help)。另外,用戶還可以在http ://www.linuxforum.net/網站維護的一個「中文man page計劃」中,下載安裝經由眾多的Linux愛好者翻譯過來的Linux虛擬主機操作系統命令的中文幫助文檔。

(三)改變LILO、GRUB的默認啟動順序

編輯LILO的配置文件/etc/lilo.conf,更改「default=dos」值後存檔退出,或者使用命令「lilo -D dos」(以上兩種方式都是將標識為dos的操作系統設置為默認啟動系統)。

GRUB是一個免費的多功能啟動系統控制器,其配置文件為/boot/grup/menu.lst,其中的default值以0、1、2…表示默認啟動隨後的第1、2或第3個操作系統,修改default的值就可以更改系統的默認啟動順序了。

(四)圖形界面和文字界面啟動系統方式的切換

編輯/etc/inittab文件,將其中「id:5:initdefault:」一行中的5改為3,重啟系統即可。反之,將3改成5則表示選用圖形界面啟動方式。

(五)在Red Hat Linux中使用五筆輸入法

可能是因為版權的原因,Ret Hat 9.0自帶的miniChinput中文輸入法中沒有收入五筆輸入法,不過我們可以手工升級程序的最新版本。首先用「rpm -e miniChinput」命令刪除當前的miniChinput,然後到miniChinput軟體的網站http ://minichinput.sourceforge.net/下載最新的軟體版本,使用「rpm ivh <文件名>」完成安裝,重啟進程後,就可以使用集成在其中的念青五筆輸入法了。

③ linux伺服器如何配置上網

Apache是運行在Linux操作系統上的頭號Web伺服器。很多小地方都可以用來調整Apache的性能,並降低它對系統資源的影響。其中一個就是調整內存使用率,當然達到這一目的可能還是需要花點功夫的。 例如,通過ps來確定httpd線程的內存使用率,可以輸入下面的命令: # ps -U apache -u apache u USERPID %CPU %MEMVSZRSS TTYSTAT START TIME COMMAND apache130670.05.3 149704 54504 ?SOct071:53 /usr/sbin/httpd -f /etc/httpd/conf/httpd.conf -DAPACHE2 ... 上面這段輸出顯示了單個httpd進程使用了50 MB的RSS(駐留集大小)內存(或者非交換物理內存),以及149 MB的VSZ(虛擬)內存。這當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在Apache里載入和運行的模塊數量。這決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由於這個數字里還包含了共享庫包,所以不是100%的准確。我們可以認為RSS數字的一半是httpd線程真正使用的內存數,這可能還有點保守,但是離我們的目的已經非常接近了。 在本文里,我們假設每個httpd進程都在使用了27 MB內存。然後,你需要確定可以讓httpd真正使用的內存數。根據運行在機器上的其他進程,你可能希望要求50%的物理內存都供Apache使用。在一個裝有1GB內存的系統上,就有512MB的內存可以被劃分為多個27MB的內存,也就是大約19個並發的httpd內存。有些人堅持認為每個httpd 線程「真正」使用大約5MB的內存,所以從理論上講你可以把512MB的內存劃分出102個並發進程供Apache使用(要記住的是,除非你的網站需要極其巨大的流量,否則這種情況是非常罕見的)。 在默認狀態下,Apache會分配最大256個並發客戶端連接,或者256個進程(每一個都對應一個請求)。按照這種設置,一個流量巨大的網站會在頃刻間崩潰(即使你假設每個進程佔用5MB內存,那也需要1.3GB的內存來滿足請求的數量)。如果不採取其它措施,系統會通過硬碟來嘗試使用交換空間以處理它無法在物理內存中完成的任務。 其他可以調整的項目包括KeepAlive、KeepAliveTimeout和MaxKeepAliveRequests等設置。可以放在httpd.conf文件里的推薦設置有: ServerLimit 128MaxClients 128KeepAlive OnKeepAliveTimeout 2MaxKeepAliveRequests 100 通過將KeepAliveTimeout從15秒減到2秒,可以增加MaxClients命令;19太小,而128要好得多。通過減少進程存活的秒數,你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允許更多的連接。 當然,如果沒有真正的測試在背後支持,數字就是毫無意義的,這就是ab的作用之所在。使用ab對Apache配置文件(MaxClients等於 256、ServerLimit等於256、KeepAliveTimeout等於15)進行調整,使其能夠滿足1000個請求(100個連續請求並發產生)的調整方法如下。(在執行測試的時候要確保伺服器上有一個終端打開以觀察系統的負載。) $ ab -n 1000 -c 100 -k http://yoursite.com/index.php 現在把上面的伺服器設置改為更加保守的設置,重新啟動Apache,試著再次測試(總是從遠程計算機上進行,而不是本機)。 在這里的測試中,不同的設置導致執行所消耗的時間產生了一倍的差距(分別為27.8s和16.8s),但是負載的平均值為0.03和0.30。這可能會使得你的網站變得稍慢,但是會確保它不會在高負載的情況下崩潰。還要記住的是,你將需要進行多次測試,以便取得一個平均值。 使用ab是測試調整Apache配置的一個極佳方法,應該在你每次做出影響性能的更改時使用它。

④ linux系統下怎麼設置網路連接

兩種情況
如果有桌面的話,按照下面的順序system-preferences-network
connections-edit-connect
automatically把connect
automatically前面的空格中的對勾打上。

2.
如果是命令行界面執行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ifcfg-eth0是網卡名,不同的機器可能略有不同,可以用ifconfig看網卡名)然後修改ONBOOT行,改成ONBOOT=yes
如下圖
修改好後
按ESC建,然後shift+:,接下來輸入wq保存退出。
最後重啟下網路就行了,執行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⑤ 如何配置linux遠程管理

配置Linux系統的遠程管理,最常用的軟體就是VNC,一款遠程桌面管理軟體,下面是安裝和使用方法:
被控端(以CentOS
5.4版本的Linux系統為例)
1、下載VNC
Server
VNCServer下載地址:Centos光碟的鏡像中自帶
2、
安裝vnc-server軟體包
#rpm-ivhvnc-server-4.1.2-14.el5_3.1.i386.rpm
3、
設置用戶密碼
#vncpasswd
#這是遠程登錄時需要的密碼
#設置用戶密碼之後會在/root/目錄下新建一個.vnc的隱藏目錄
4、
編輯服務配置文件,去掉下面兩行前面的注釋,並修改埠為7,遠程登錄用戶為root,遠程桌面的屏幕解析度為1024x768,總是共享
#vi/etc/sysconfig/vncservers
VNCSERVERS="7:root"
VNCSERVERARGS[7]="-geometry1024x768-alwaysshared"
5、
創建xstartup腳本
#servicevncserverstart
#servicevncserverstop
#ls/root/.vnc/
CentOS:7.pidxstartupCentOS:7.logpasswd
6、
編輯xstartup文件
#只需要把以下紅色字部份的注釋去掉即可
#vi/root/.vnc/xstartup
#!/bin/sh
unsetSESSION_MANAGER
exec/etc/X11/xinit/xinitrc
xterm-geometry80x24+10+10-ls-title"$VNCDESKTOPDesktop"&
servicevncserverstart
7、
啟動VNC服務
#servicevncserverrestart
主控端(winXP遠程桌面連接Linux)
1、在windows
XP中安裝vnc-viewer,選擇VNC客戶端即可
2、遠程登錄測試:使用ip:port的方式登錄,密碼是vncpasswd設置的密碼

⑥ 如何設置虛擬機中linux的網路配置

如果你的XXX卡沒被內核支持,又怕自己編譯的內核會造成系統損壞就可以試試這個方法嘍 ^_^ vmware三種網路連接上網設置: 1.bridge : 默認使用vmnet0 將虛擬機的ip設置與主機同網段未使用ip,其餘與主機相同: 例如主機ip是10.70.5如果你的XXX卡沒被內核支持,又怕自己編譯的內核會造成系統損壞就可以試試這個方法嘍 ^_^

vmware三種網路連接上網設置:

1.bridge :

默認使用vmnet0

將虛擬機的ip設置與主機同網段未使用ip,其餘與主機相同:

例如主機ip是10.70.54.31,設置虛擬機ip為10.70.54.22。netmask,broadcast,gateway,dns都與主機相同即可實現虛擬機<--->主機 虛擬機<---->互聯網 通信。

2.nat :

默認使用vmnet8

將虛擬機設置成使用dhcp方式上網,windows下選擇"自動獲取ip",linux下開啟dhcp服務即可

也可以手動設置:

ip設置與vmnet8同網段,gateway設置成vmnet8的gateway(/etc/vmware/vmnet8/nat/nat.conf)中可以查到vmnet8的gateway,通常是xxx.xxx.xxx.2。

netmask,broadcast設置與vmnet8相同,dns設置與主機相同。

例如 vmnet8 ip:172.16.249.1 gw :172.16.249.2

虛擬機設置: ip :172.16.249.100 gw: 172.16.249.2

3.host-only :

默認使用vmnet1

將虛擬機ip設置與vmnet1同網段,gateway設置成vmnet1的ip,其餘設置與vmnet1相同,dns設置與主機相同

例如 vmnet1 ip :172.16.245.1

虛擬機設置: ip :172.16.245.100 gateway :172.16.245.1

這樣就實現了虛擬機<--->主機 通信,但是 虛擬機<--->互聯網 仍無法通信

虛擬機與互聯網通信:

1.開啟主機路由功能

2.設定iptables,使主機成為一台nat server

1. echo 1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這樣就主機就具有了路由功能

2.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o eth0 -s 172.16.245.0/24 -j MASQUERADE

這條規則意思是將來自172.16.245.0/24封包的來源ip偽裝成eth0的ip,實現虛擬機與互聯網通信

如果網路介面是ppp+或pppoe則需要修改成-o pppoe

當然-s 172.16.245.0/24 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修改

qemu兩種上網方式:

user mode network :

這種方式實現虛擬機上網很簡單,類似vmware里的nat,qemu啟動時加入-user-net參數,虛擬機里使用dhcp方式,即可與互聯網通信,但是這種方式虛擬機與主機的通信不方便。

tap/tun network :

這種方式要比user mode復雜一些,但是設置好後 虛擬機<-->互聯網 虛擬機<-->主機 通信都很容易

這種方式設置上類似vmware的host-only,qemu使用tun/tap設備在主機上增加一塊虛擬網路設備(tun0),然後就可以象真實網卡一樣配置它.

首先內核中支持tap/tuns設備:

Device Drivers --->
Networking support --->
[M] Universal TUN/TAP device driver support

如果當前內核沒有支持,可以重新只編譯相應模塊加入,方法很簡單:

將當前內核配置文件cp到內核源碼目錄下:

[root@LFS ~]#cp /boot/config-[kernel-version] /usr/src/linux
[root@LFS ~]#cd /usr/src/linux

配置內核,將TUN/TAP選擇模塊(M),如上所示:

[root@LFS ~]#make menuconfig

重新只編譯模塊(M),不編譯核心(*)支持的東東:

[root@LFS ~]#make moles

編譯好後在/usr/src/linux/drivers/net下可以找到tun.ko:

[root@LFS net]#ls -l /usr/src/linux/drivers/net/tun.ko
-rw-r--r-- 1 root root 11116 Mar 23 20:29 /usr/src/linux/drivers/net/tun.ko
[root@LFS net]#

將它cp到當前內核的模塊目錄的相應位置:

[root@LFS net]#cp /usr/src/linux/drivers/net/tun.ko /lib/moles/`uname -r`/kernel/drivers/net

重新建立模塊依賴關系:

[root@LFS net]#depmod

現在就可以載入它了 :

[root@LFS net]#modprobe tun

檢查一下:

[root@LFS net]#lsmod |grep tun
tun 8704 0
[root@LFS net]#

OK. 成功不重新編譯整個內核加入特殊模塊支持

如果你的xx卡不被內核支持,又可以編譯成模塊,自己怕重新編譯內核後出問題就可以用這個辦法只編譯自己需要的模塊,然後手動安裝到相應位置,再載入它。

這樣編譯速度要也比編譯整個內核快,不會對系統有任何損害,就可以使用上XX卡嘍。^_^

要注意三點:

1.內核源碼必須與當前內核版本完全一致,否則編譯出的模塊是不能用的。

2.注意只make moles(編譯模塊),沒有make moles_install(自動安裝模塊到/lib/moles下)

3.載入新編譯的模塊前必須先運行depmod,否則modprobe找不到它

其實使用當前內核配置文件(/boot/config-[kernel-version]),只加入自己需要的模塊,不做任何其他改,make moles_install應該也不會有問題的。

不過最穩妥的辦法還是手動安裝它,控制權在自己手裡更踏實嘛 :-)

OK,轉回qemu上網問題

如果使用udev管理設備(通常2.6.x內核的發行版都已經使用udev),當modprobe tun後就會自動建立/dev/net目錄,並創建出tun設備,做好相關鏈接:

[root@LFS net]#ls -l /dev/net/tun
lrwxrwxrwx 1 root root 6 Mar 25 15:35 /dev/net/tun -> ../tun
[root@LFS net]#

如果很不幸,你沒看到它,就需要自己手動做這些工作了

⑦ linux怎麼配置網路連接

1、命令行使用vi編輯器打開網卡配置文件ifcfg-eth0: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⑧ Linux如何設置wifi

ubuntu和fedora的話,都是在右上角的網路管理器里就可以配置了~很方便的

⑨ Linux中的網路配置怎麼設置

設置網路地址:

cat/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BOOTPROTO=statics
HWADDR=00:0C:29:13:D1:6F
ONBOOT=yes
TYPE=Ethernet
IPADDR=192.168.0.212
NETMASK=255.255.255.0

BOOTPROTO=statics :表示使用靜態IP地址

ONBOOT=yes:表示開機時,啟動這個網卡。

取動態IP地址地址

DEVICE=eth0
ONBOOT=yes
BOOTPROTO=dhcp

設置好IP地址,現在還不能生效哦,要重新啟動網卡才可以。

Ifconfig <網路介面名稱> network <子網掩碼>
例:# ifconfig eth0 192.168.1.222 netmask 255.255.255.0
註:手工配置linux網路只限於臨時使用,配置不保存。
擴展:# ifconfig eth0:1 10.0.0.1 netmask 255.0.0.0 一塊網卡配置多個子ip地址。
# ifconfig eth0 hw ether MAC地址 修改網卡的mac地址,

#/etc/rc.d/init.d/networkstart啟動network
#/etc/rc.d/init.d/networkstop停止network
#/etc/rc.d/init.d/networkrestart重啟network

主機名稱配置文件,修改主機名

/etc/sysconfig/network

例:# vi /etc/sysconfig/network 使用vi編輯器打開主機名配置文件。

#vi/etc/sysconfig/network

NETWORKING=yes 網路是否可用。

HOSTNAME=xxxx xxxx為新設置的主機名。

本地主機名稱解析文件

/etc/hosts

Hosts 和 DNS具有類似的主機名稱解析功能

域名伺服器配置文件

/etc/resolv.conf

最多可以設置3行,前面的生效 有些看似很復雜的操作,可能幾個命令就解決了,建議多學習些Linux命令

⑩ Linux 怎麼設置網路

現在基本上也是圖形界面了 都能找到對應的選項然後修改

或者使用ifconfig命令,不過這是臨時的
或者直接修改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ifcfg- we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