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怎樣理解生產質量管理
擴展閱讀
怎樣保存別人的快手視頻 2025-01-12 02:42:43
如何確定alt升高的原因 2025-01-12 02:37:45

怎樣理解生產質量管理

發布時間: 2024-08-25 04:51:57

① 怎麼理解質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 是指在全面社會的推動下,企業中所有部門,所有組織,所有人員都以產品質量為核心,把專業技術,管理技術,數理統計技術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學嚴密高效的質量保證體系,控制生產過程中影響質量的因素,以優質的工作最經濟的辦法提供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的全部活動。 一、全面質量管理的特點: 1、全面性:是指全面質量管理的對象,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 2、全員性:是指全面質量管理要依靠全體職工。 3、預防性:是指全面質量管理應具有高度的預防性。 4、 服務性:主要表現在企業以自己的產品或勞務滿足用戶的需要,為用戶服務。 5、科學性:質量管理必須科學化,必須更加自覺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 二、全面質量管理的簡介: 在介紹全面質量管理之前,我們首先明確一下有關質量的定義。國家標准(GB/T19000-2008 idt ISO9000:2005)對質量下的定義為: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更流行、更通俗的定義是從用戶的角度去定義質量:質量是用戶對一個產品(包括相關的服務)滿足程度的度量。質量是產品或服務的生命。質量受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多種因素的影響,是企業各項工作的綜合反映。要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必須對影響質量各種因素進行全面而系統的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就是企業組織全體職工和有關部門參加,綜合運用現代科學和管理技術成果,控制影響產品質量的全過程和各因素,經濟地研製生產和提供用戶滿意的產品的系統管理活動。 1、質量控制與管理的發展階段: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質量的主體,主要包括: (1)產品和/或服務的質量; (2)工作的質量; (3)設計質量和製造質量。而後兩者往往容易被人們所遺忘,但這是「大質量」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所必不可少的。 質量控制理論的發展可以概括為五個階段: (1)本世紀30年代以前為質量檢驗階段,僅能對產品的質量實行事後把關。但質量並不是檢驗出來的,所以,質量檢驗並不能提高產品質量,只能剔除次品和廢品。 (2)1924年提出休哈特理論,質量控制從檢驗階段發展到統計過程式控制制階段,利用休哈特工序質量控制圖進行質量控制。休哈特認為,產品質量不是檢驗出來的,而是生產製造出來的,質量控制的重點應放在製造階段,從而將質量控制從事後把關提前到製造階段。 (3)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質量管理理論(TQM),將質量控制擴展到產品壽命循環的全過程,強調全體員工都參與質量控制。 (4)70年代,田口玄一博士提出田口質量理論,它包括離線質量工程學(主要利用三次設計技術)和在線質量工程學(在線工況檢測和反饋控制)。田口博士認為,產品質量首先是設計出來的,其次才是製造出來的。因此,質量控制的重點應放在設計階段,從而將質量控制從製造階段進一步提前到設計階段。 (5)80年代,利用計算機進行質量管理(CAQ),出現了在CIMS環境下的質量信息系統(QIS)。藉助於先進的信息技術,質量控制與管理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因為信息技術可以實現以往所無法實現的很多質量控制與管理功能。 2、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與興起: 全面質量管理是企業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於20世紀60年代產生於美國,後來在西歐與日本逐漸得到推廣與發展。它應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質量控制,使質量管理實現定量化,變產品質量的事後檢驗為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全面質量管理類似於日本式的全面質量控制(TQC)。首先,質量的涵義是全面的,不僅包括產品服務質量,而且包括工作質量,用工作質量保證產品或服務質量;其次,TQC是全過程的質量管理,不僅要管理生產製造過程,而且要管理采購、設計直至儲存、銷售、售後服務的全過程。 3、質量控制工作程序: PDCA管理循環是全面質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計劃—執行—檢查—處理(plan、do、check、action)。這是美國統計學家戴明(W.E.Deming)發明的,因此也稱之為戴明循環。 PDCA循環管理的特點: (1)PDCA循環工作程序的四個階段,順序進行,組成一個大圈。 (2)每個部門、小組都有自己的PDCA循環,並都成為企業大循環中的小循環。 (3)階梯式上升,循環前進。

② 正確理解全面質量管理

③ 生產中如何管控品質

導語:製造的質量過程質量管理是眾多質量管控中的一環,從目前行業的實際情況來看,製造的過程質量管理仍是質量管控的重中之重。

生產中如何管控品質

一是加大產品監督抽查力度。

《產品質量法》第十五條規定:“國家對產品質量實行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實踐證明,監督抽查是事中事後監管最為有效的手段,是放開事前、管住事中事後的重要保障。我們將在風險監測的基礎上,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產品的抽查力度,擴大抽查覆蓋面,增加抽查頻次和品種,通過抽查發現質量安全問題,及時向社會公布抽查結果,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督管理。

二是加強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

開展質量信用評價,支持和鼓勵行業組織和市場第三方,探索開展基於行業自律的質量保障能力評價,組織企業開展質量誠信承諾活動,定期發布質量信用報告,實施“黑名單”制度,支持質量守信企業發展,增加質量失信企業生產成本,倒逼企業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三是推進懲罰性賠償制度建設。

對於在事中事後監管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推動建立對企業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形成對不誠信、不自律、不履行主體責任企業的高壓態勢,督促企業依法依規生產經營。

生產中如何管控品質

一,製造質量體系的系統確立並良好的運行。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為承接生產重任的製造也是如此。體系的確立就如交通規則的頒布,體系的良好運行猶如道路上車輛按照規則各行其道,相安無事。一個公司的製造過程品質,製造控制體系完好不一定其品質就OK的,但是如果製造控制體系殘缺不全一定其品質是NG的。製造生產的體系根據公司的情況不同可以略有增減的建立例如:生產控製程序,製程檢驗程序,儀器設備管理程序,教育培訓程序,不合格品處理程序。。。等等

二,工藝系統的完整性。

在新產品開發階段,DOE在確認驗證時一定會對新產品生產所需的生產工藝參數,工藝方案,重點的工序等進行確認。這里再次提出是因為不僅僅在設計驗證時候進行確認,在量產進行中也要適時的核查確認,若有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及預防措施。工藝系統的完整性大概分了幾個部分:1,工藝參數的准確性;2,工藝方案的流暢性,合理性;4,重點工序的管理;5,防錯防呆措施的工序處理;7,標准工時的建立。8,QC工程圖的管制;9,FMEA失效分析及預防措施

三,5S的徹底執行。

這里提到要做好製造過程的質量管控需要5S的徹底執行,大家可能會發笑。因為5S現在慢慢成為行業的大掃除的代名詞了!5S的好處大家都是很清楚了,不在此多說。蓋一棟高樓大廈地基一定要打好,不然只是空中樓閣,同樣的5S就是工廠的各項活動改善運行的地基。

四,品管製程的管制。

在製造過程質量管理中,品管作為監督及確認者權重十分大。對其管制主要分為幾個部分:1,首件確認;2,巡檢確認;3,關鍵工序的設置檢查進行100%全檢;4,關鍵工序的穩定性監測,分析及改善,結合SPC效果更好;5,異常的及時處理;6,不合格品的處理等

五,儀器設備的管理。

作為承載產品組合,監測及測量作用的儀器設備作用重大。儀器設備的不準確導致的結果一般都是批量性不良的`重大問題。所以良好的儀器設備管理,對製造過程質量管控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儀器設備管理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外校及內校。外校一般是儀器對產品品質有重大影響或者公司沒有能力內校能力,內校是儀器對產品的品質影響不大或者公司有條件可以內校;2,儀器的每天點檢;3,設備的每天,每周,每月的三級保養制度;4,GR&R的導入等

六,人員的培訓及技能考核。

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事情的發展有著向前或者向後的推動作用。為了讓人員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為了讓人員有操作此項的工作技能,為了讓人員更好的計劃,組織、控制,協調來完成團隊的目標,為了讓人員更好的理解並支持品質,所以要進行培訓。而有效的培訓,不僅僅單獨找時間培訓,更主要的是在工作中求知,在錯誤中改進!培訓的效果需要筆試或者實際的確認,不然可能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對於績效考核部分,看到論壇上有完整的表格及方法就不在此多說,最重要的要實際的執行!

七,產品的識別及追溯管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品質的要求及績效考核等因素影響,產品的識別及追溯管理已經提上了製造過程質量管控的日程內。產品在製造階段,所有經歷過的工序特別是關鍵都要能夠識別及追溯。從內部管理上來說,每個工序的工位管理表可以追溯到產品的某個零件誰來操作生產的。從市場來看,產品的D/C及S/N管控可以快速的確定產品生產范圍,可以及時的預防措施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