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賬號管理 » 馬雲講怎樣成為管理者
擴展閱讀
怎樣網上查自己畢業證 2024-10-21 07:28:14
怎樣識密碼箱的密碼 2024-10-21 07:10:39

馬雲講怎樣成為管理者

發布時間: 2024-10-21 04:39:19

Ⅰ 馬雲:我的管理心得的書籍推薦

第一章 戰略管理:不需要花哨的理念,只需要腳踏實地的結果_1
先生存再挑戰,這樣贏的機會更大_2距離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距離_6第一天就要站在世界舞台上_10被別人說服是犯錯的開始_14所有資源在一點突破,才有可能贏_18在變化中求生存,陣法比招數更重要_23要做新游戲規則的制定者_27第二章 團隊管理:收入和理想都要有,軟硬兩手抓_33不是因為你能做什麼,而是你該做什麼_34要讓自己的員工把事業和工作當作自己的孩子_38用人最大的突破在於信任人_43在奔跑中一定會有人掉下來_47一定要把自己的利益拋開_52不能讓雷鋒穿打補丁的衣服上街_56在每個阿里巴巴人身上植入阿里巴巴的DNA_60第三章 中高層管理:找最合適的人,而不是最成功的人_65做不好士兵的人永遠當不了將軍_66把你的團隊的怨氣都發泄出來才會走得更好_70領導者要讓員工為了共同的使命去工作_74總監以上幹部要隨時調整_78領導要讓下屬成為勞模,而不是自己當勞模_82從內部找替代自己的人_86第四章 競爭管理:災難時客戶第一,員工第二,然後才是對手_93人要被狠狠PK過,才會有出息_94遇到強大的對手,該做的不是挑戰而是彌補_98不要把競爭者當作一個榜樣_102不從競爭對手那裡挖人_105小不忍則亂大謀_109誠信就是競爭力_113在錯誤面前,面子一文不值_118第五章 品牌管理:一個名字讓全世界的人都記得住_123讓全世界記住的名字_124站在名人的肩膀上來宣傳_128別人都死光了,你還活著,就是品牌_132不要賣你想賣的品牌,而要賣顧客想買的品牌_136「馬雲」這兩個字是屬於阿里巴巴的_140品牌不是炒概念,而是注重可信度_144娛樂營銷:好玩,好看,才好賣_148第六章 商業模式管理:不是打敗所有對手,而是形成獨特優勢_153搞定最難說服的客戶_154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模式_158誠信不是一種銷售,是實實在在的細節_162結盟,合作才是王道_168最好的服務是讓客戶不需要服務_172第七章 思想管理:力是你單個的,能是集體的_177人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第一天的理想_178擁有持久的激情才可以賺錢_182機會太多,只抓一隻兔子_186不用利益吸引員工,而是要用企業文化_191書讀得不多沒關系,就怕不在社會上讀書_195管理者不但是嚴師,更是家長_199我們應該為結果付報酬,為過程鼓掌_203第八章 企業文化管理:怕犯錯誤,我們就不會有明天_207對未來的判斷上可以犯錯,在原則上絕不犯錯_208什麼都可以談,只有價值觀不能談判_212使命感驅動阿里巴巴前進_216執行力:現在、立刻、馬上_220道德是阿里巴巴的天條,永不能犯_223管理企業就是管理人心_228第九章 創新管理:讓不佔優勢的事情發揮出潛在的優勢_233讀書太多的人不會成功_234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_238外行是可以領導內行的,比技術更重要的是思想_241擁抱變化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創新_245變化是應對競爭的利器_249第十章 自我情緒管理:今天的最強,可能是明天的最弱_253永遠用樂觀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_254男人的胸懷是被冤枉撐大的,領導人不要怕被冤枉_258在別人把你當英雄的時候,你千萬別把自己當英雄_261人不怕犯錯誤,就怕不承認錯誤_265學會放棄的時候,才是進步的開始_270成功是個人價值的實現,更是時代價值的實現_274第十一章 資本管理: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_279基本面決定一切,好的公司可以吸引全世界的投資者_280不要受資本意志控制_284尋找策略投資_288花別人的錢比花自己的錢更加痛苦_292找風險投資時,必須跟風險投資共擔風險_297附錄馬雲簡歷_304阿里巴巴發展史_306 第一章 戰略管理:不需要花哨的理念,只需要腳踏實地的結果馬雲說:「戰略不能落實到結果和目標上,都是空話。一個正確的制定戰略過程,首先要做正確的事情,再有就是正確地做事。你做正確的事,就可以事半功倍,如果你做的事情是錯誤的,後邊做得越正確,死得越快。」先生存再挑戰,這樣贏的機會更大如果碰到一個強大的對手或者榜樣,我覺得你應該做的不是去挑戰他,而是去彌補他,做他所做不到的,去服務好他,先求生存,再求挑戰,這是所有商家經營的基本規律。你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去向人家挑戰肯定是不行的,先生存再挑戰,這樣贏的機會就更大。——2007年《贏在中國》馬雲點評馬雲管理案例正確的戰略方針對一個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馬雲在阿里巴巴發展初期,因為一次重大決策失誤,也就是過分追求國際化和過早實施海外擴張,導致了阿里巴巴差一點存活不下去,險遭破產。馬雲在成立了阿里巴巴之後,憑借過人的膽識和超人的判斷力,很快將阿里巴巴做得風生水起。馬雲有了之前做中國黃頁和在外經貿部網站工作的經驗,他將阿里巴巴的定位設置為「中國中小企業貿易服務商」,吸引了大批客戶。在互聯網的世界中,馬雲的名號越來越響,馬雲也越來越游刃有餘,阿里巴巴連續4年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佳電子商務網站第一名。1999年2月阿里巴巴網站上線,到當年7月份已經發展到了3.8萬名會員,到9月份會員數迅速增長為8萬,庫存買賣信息20萬條,日新增信息800條,到1999年年底,阿里巴巴會員數已經超過了10萬人。快速的發展令阿里巴巴成為了互聯網界的一匹黑馬,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拉到投資的馬雲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決定放手大幹一場,他計劃將阿里巴巴迅速推到世界互聯網的舞台中央。2000年時,躊躇滿志的馬雲帶著融資來的幾千萬美元決心大幹一場,將阿里巴巴成功擴展到海外去。在2000年2月,馬雲率領著一隊人馬殺到了歐洲,他在歐洲放出豪言:「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殺過去,然後再殺到南美,再殺到非洲,9月份再把旗插到紐約,插到華爾街上去:嘿!我們來了!」可是,9月份到了,阿里巴巴並沒有發展到紐約,馬雲為他的著急擴張付出了代價。高速的擴張為阿里巴巴贏得了很高的關注度,但同時,高速擴張也為阿里巴巴帶來了運營成本的不斷上漲,每個辦事處的花銷都是天文數字。很快,在2000年年底網路泡沫破裂時,阿里巴巴的賬上只剩下700萬美元了。當時大量互聯網公司倒閉,按照這個趨勢走下去,阿里巴巴很快也會走到「關門大吉」的地步。為了保住阿里巴巴,馬雲痛定思痛,毅然決定停止擴張,全球大幅度裁員。為了休養生息,留住元氣,阿里巴巴這一次的「壯士斷腕」行為,後來被馬雲稱為「回到中國」。阿里巴巴的這一次挫敗,成為了當時的焦點,很多報紙雜志都刊登了關於阿里巴巴退回國內的一些看法。一篇文章是這樣寫的:「無數的IT企業員工在今年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夏天,一個接一個地拿到了『粉色傳票』——下崗的命令。在互聯網最艱難的時候,阿里巴巴也收縮海外戰線,回到中國,把總部從上海撤回到杭州,實實在在地做事。」回到中國後的阿里巴巴放棄了很多業務,專注於為中小企業提供B2B貿易服務,在調整了戰略之後,阿里巴巴很快再次走上了發展壯大的道路。馬雲在後來總結這一次失敗的原因時說道:「互聯網上失敗一定是自己造成的,要不就是腦子發熱,要不就是腦子不熱,太冷了。」馬雲管理智慧馬雲說:「戰略有很多意義,小公司的戰略簡單一點,就是活著,活著最重要。」對於一家企業來說,最重要、最首要的事情是生存下來。只有盈利之後,才能繼續發展,如果一味想要擴張,想要擴大名聲,而不管公司的財務狀況,那即便名聲再大,這家企業也是無法發展長久的。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每天都有企業在倒閉,而這種現象多半發生在中小企業身上。有資料顯示,極少有企業生存超過75年,大企業的壽命僅僅是普通人平均壽命的一半,甚至大多數不會超過普通人壽命的一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從猿進化而來,正是這句話的體現,企業也是如此。如果一家企業想要持續地生存發展,就要主動去適應市場,針對適合自己的消費群體,結合企業自身的狀況,這樣才能使企業在茫茫的市場大海中取得一點立足之地。危機來臨,馬雲為了保住公司,大幅裁員,很多人不理解他的戰略。作為管理者的馬雲全力安撫公司員工,他為公司員工規劃了阿里巴巴未來的目標與計劃。馬雲提出了切實的點子,慢慢讓員工躁動不安的情緒安定了下來。馬雲對公司的員工說:「如果認為我們是瘋子,請你離開;如果你專等上市,請你離開;如果你帶著不利於公司的個人目的,請你離開;如果你心浮氣躁,請你離開。」經歷了這次的動盪,馬雲心浮氣躁的狀態漸漸消失了。馬雲雖然是一個傑出的企業家,但也是一個普通人,難免會犯一些錯誤。在阿里巴巴迅速壯大之後,馬雲忽視了潛在的危機,他和大部分企業家一樣,一心想要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所以,他不斷擴展阿里巴巴,加速阿里巴巴的發展,不斷搶占市場。這樣的做法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創造很大的價值,可是快速地發展和大面積地鋪張,令企業因為尾大不掉而最終被市場的洪流所沖垮。馬雲意識到這一點後,很快調整了戰略,就像他在寧波演講時說的那樣:「在互聯網最艱難的時候,阿里巴巴回到中國,把總部從上海撤回到了杭州,實實在在地做事,放棄國內其他的市場,非常非常艱難。至今為止阿里巴巴第一次裁員,我跟會員很鄭重地說,在2000年,把一些美國的工程師滅了,如果我們晚半年,可能公司也沒了。不是我們聰明,而是沒有辦法。我們在中國實施『回到中國』策略的時候,對外沒有說。我們說我們阿里巴巴一直在開拓海外市場,結果有一些競爭對手跟我們去打海外市場,去了就關門了,沒能回來。「是什麼讓阿里巴巴活下來?是什麼讓阿里巴巴走到現在?我們把回來做的第一件大事比作毛澤東經過長征,來到了延安。一是要做延安整風運動,二是建立抗日軍政大學,三是南泥灣開荒。」為了能夠重整旗鼓,馬雲在2001年1月邀請在通用電氣工作了16年的關明生加入阿里巴巴,擔任首席運營官。在關明生的協助下,馬雲在阿里巴巴內部實施了上面他提到的三個戰略。也正是因為馬雲的這一次及時戰略調整,將阿里巴巴重新拉回到起點,更為阿里巴巴蓄力,令阿里巴巴在接下來的路程中跑得更快,後勁更足。所以說,企業首先要生存下去,才能有精力去迎接其他挑戰。如果企業破產了、消亡了,那就無從談起挑戰,更無從談起戰略發展了。對於企業來說,生存是擺在第一要位的。作為企業的管理者,馬雲正是將生存當作企業的最高戰略,才使得阿里巴巴發展為今日的互聯網巨頭。距離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距離我們最近跑了一些地方,特別是我在中央電視台《對話》節目里看到中國的知名企業家講了這句話,讓我覺得很不以為然。他說:「我這個企業很難管理,哪怕通用前任CEO傑克.韋爾奇來到我這里管理,最多隻能待3天。」第一,傑克.韋爾奇不會待3天;第二,他來了一定會改變你的企業。可怕的不是距離,而是不知道有距離。我在網站上也講過這句話。我先講一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在浙江省散打隊當教練,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武當山下面有一個小夥子非常厲害,他把所有的人都打敗了。他認為自己天下無敵,就跑到北京,找到北京散打集訓隊教練,說:「我要跟你的隊員打一場。」教練不讓,反而讓這個小夥子更躍躍欲試。最後教練同意了,結果5分鍾不到,這個小夥子就被打下來了。教練跟他說:「小夥子,你每天練兩個小時,把每天練半個小時的人打敗了。我這些隊員每天練10個小時,你怎麼可能跟他們打?而且我們隊員還沒有真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2002年寧波會員見面會馬雲發言馬雲管理案例馬雲認為:「在公司的管理、資本的運用、全球的操作上,要毫不含糊地全盤西化……阿里巴巴要的是放眼世界,挑戰世界,真正做到打進全球市場。」他定下的戰略目標是長遠的,也是正確的,但是在錯誤的時間,用了錯誤的決策,導致了馬雲在進軍世界舞台時差點全軍覆沒。事後,馬雲意識到了自己與世界的距離,他開始反思自己犯下的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馬雲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就提到了這一點:「今天,大家總是在寫關於阿里巴巴的成功故事。但是我並不真的認為我們有多麼聰明,我們犯了很多錯誤,當時我們還是很愚蠢的,所以我在想,如果哪天我要寫關於阿里巴巴的書,我會寫阿里巴巴的1001個錯誤。這才是大家應該記住的事情,應該學習的事情。如果你想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成功的,這是非常難的,因為成功有很多幸運的因素;但是如果你想學習別人是怎麼失敗的,你就會受益很多。我總喜歡看那些探討人如何失敗的書。因為,當你仔細去分析的時候,任何失敗的公司,他們失敗的原因總是不盡相同,而這才是最重要的。淘寶成功了,接下來我們做了支付寶。大家都說中國沒有信用體系,銀行很糟糕,物流很糟糕,你為什麼還要做電子商務?今天,我不是來這里跟大家說我的生意經的,我沒有準備PPT,因為我沒有股票要賣給大家。但是我想,正因為中國落後的物流、信用體系和銀行,我們才需要有創業精神。這就是我們需要創建自己的藍圖。所以我相信這個事情我先做了,然後慢慢地就成了中國的標准。我記得6年前當我來美國的時候,我說我相信5年以後,中國的網民人口會超過美國。人們說,不會的。然後我說,你們的人口才3億,中國有13億人口不是嗎?如果讓你們有4億人口,沒有人口死亡,人們還要不停地生孩子,你們需要50年的時間。我們只需要5年時間。所以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不是嗎?我們走著瞧。今天,中國網路用戶的人數超過了美國。然後人們說為什麼你們的購買力這么低?我們5年後再說。今天,每月人均消費大概只有200元人民幣。5年以後,這些人會每月消費2000元人民幣。而且我們很有耐心,我們還很年輕。我是老了,但是我們員工的平均年齡才26歲。他們還很年輕,所以讓我們期待未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過:「人是有差距的,要承認差距的存在。一個人對自己所處的環境要有滿足感,不要不斷地攀比。你們對自己付出的努力沒有一種滿足感,就會不斷地折磨自己並痛苦著。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這不是宿命,宿命是人知道差距後而不努力去改變。」馬雲管理智慧人貴有自知之明,做企業也要有自知之明。馬雲之所以能成功,並不是因為馬雲比別人更加聰明,實力更加雄厚,而是因為馬雲懂得反思,不是一味向前沖。馬雲總能夠在自己犯了錯誤時,適時地停下腳步,回過頭去,看一看,想一想,總結教訓,然後從摔倒的地方爬起來從頭再來。在一個企業中,管理者除了要帶領員工們沖刺業績,取得好的收益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停下腳步,思考在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進的。很多管理者都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認為只要能夠賺取利潤就夠了,但其實,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一定要總結錯誤,發現自己與別人之間的距離。人無完人,沒有一個管理者是足夠優秀的,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這個時候,就需要管理者調整狀態,總結經驗了。豐田是世界十大汽車工業公司之一,豐田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豐田的管理者一直懂得自我反思,看清自己與別的企業之間的距離,然後思考戰略改進。在豐田汽車生產中心,管理者給了工人一個權力,就是發現問題「拉燈」的權力,這樣做就能夠隨時提出產品存在的潛在問題了。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潛在的問題,豐田就會停止整條生產線。豐田的管理者給了每一個員工發現問題的權力。在每一個成員的監管下,豐田自然會及時發現錯誤,並及時改進,這就是豐田越做越強大的原因。很多企業的管理者認為自己的企業就是業內數一數二的,足夠厲害,可以高枕無憂了。但其實競爭每天都在進行,一日的鬆懈,就會造成日後無法追趕的差距。就像馬雲說的那樣:「距離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距離。」企業的管理者應當時時刻刻有這種距離感,隨時做出戰略調整,好拉近自己與其他企業之間的距離。企業管理者的這種居安思危,不僅能幫助企業確立正確的戰略目標,還能幫助企業的管理者制訂出更加適合企業發展的方案,所以,每一個管理者都不要在自己的企業內埋頭苦幹,要放眼到市場上,這樣才能令企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