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母羊產後癱瘓的防治方法是
多種原因都會引起產後癱瘓,除了自身問題,還常見於沒有養羊經驗的認為造成,母羊產後身體各功能下降,一般多見產後急於餵食造成消化不良,傷食傷胃,簡單的說就是肚子痛,(判斷:正常側卧,肚子痛趴著卧),沒有經驗的人常常診斷為產後風濕,或者產後癱瘓。 正常的產後應該為給紅糖麩皮湯,然後三天內防風保暖,不飲冷水...,勤舔少喂柔軟干凈的乾草或者粗飼,不給精飼料,三至五天後精料和青料逐漸增加,十五天後回復正常養殖。
⑵ 怎樣進行母羊產後護理
母羊分娩後1小時左右,胎衣一般會自然排出,要及時撿出深埋,以免被母羊吞食,養成惡習。如果4~5小時後仍未排出,則視為胎衣不下,應進行剝離手術。產後母羊應注意保暖、防潮、避免賊風,預防感冒,讓母羊安靜休息。產後1小時左右應給母羊飲些溫水,切忌喝冷水。為防止發生乳房炎,對體況較好的羊,可少給精料,待其各項機能完全恢復後,再逐漸增至所需的補給量。
⑶ 如何護理產後的母羊和新生羔羊
護理產後母羊應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保暖、防潮,避免風吹和感冒。
(2)保持產圈安靜,盡量減少人為刺激,讓母羊得到充分休息。
(3)不能飲冰水和冷水,應飲少量清潔溫水,可在溫水中加少量食鹽和麩皮。
(4)產後1~3天,應給予母羊質量好、易消化的飼草飼料,且喂量不能太多,盡量不喂精料。3天後可轉為正常飼養。
(5)保證適量的運動,充足的光照。
(6)有的母羊產羔後,有努責而又不是雙羔,要及時把母羊扶起,令其運動,防止子宮脫出。
⑷ 母羊產後及新生羔羊應怎樣護理
一般而言,母羊將胎兒全部產出後,0.5~4小時內即排出胎衣,並在7~10天內會常有惡露排出。若胎衣、惡露排出異常,要及時請獸醫診治。同時,檢查母羊的乳房有無異常或硬塊;產後1小時左右應給母羊飲些拌有麥麩、食鹽的溫水,3天內喂給優質青草或乾草,不喂或少喂精料,以後可逐漸增加精料,經7~8天再把精料增至足量。羊羔產出後,應迅速把口、鼻內的黏液掏出、擦凈,以免把羊水吸進氣管和肺內引起窒息或造成異物性肺炎;羔羊身上的黏液最好讓母羊舔舐,以便母仔相認和促進胎衣排出。寒冷季節產羔,可用麥麩在羊羔身上揉擦,讓母羊邊吃邊舔,以便加快羊羔乾燥和預防受寒;若遇到因分娩時間過長,羔羊出現「假死」現象時,應隨即提起羔羊的兩後腿使其懸空,同時拍打其背部和胸部,或以鍾擺式來回甩動,使羔羊呼吸道內的黏液排出,促使其復甦。也可使羔平卧,用兩手有節律地推壓羔羊的胸部,使其復甦。羔羊生後一般都會隨其掙扎自行扯斷臍帶,若有臍帶不斷,可用手把臍帶內的血液向羔羊臍部捋上幾下,在離羔羊肚臍3~4厘米處剪斷,並用碘酒消毒。
對於羔羊的日常護理還應做到五防(防冷、防餓、防潮、防熱、防蠅)。在前後相差不多時間內有較多母羊產羔的情況下,一定要把出生3天以內的羔羊與其母親圈在同一母仔欄,以便強化母仔關系或促進並鞏固彼此相認。對於羔瘦或初產,以及戀羔性差的母羊所生的羔羊要加強人工輔助哺乳,直至母羊能夠自覺.哺乳或羔羊能夠獨立吃上母乳。
在生產中對於羔羊,特別是對初次吃奶困難的個體進行輔助哺乳時一定要有耐心。具體方法是,先把母羊保定,將羔放到母羊乳房前方,找好乳頭,讓羔羊含上吃奶,反復幾次即可。對弱羔,可將母羊側卧保定,把擠飽的奶頭放到羔羊口中,讓其吮吸。為能有效減少羔羊消化疾病的發生,在羔羊初次吃奶之前要把母羊乳房、乳頭洗凈擦乾,並擠出乳頭內最初的幾滴積奶後再讓羔羊哺乳。若為綿羊,還應事先就把母羊後襠及靠近乳房的腹毛剪凈,以便能使乳頭暴露易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