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螃蟹池短期怎麼養。。。。。。。,
你好/
成蟹養殖池塘的條件:
交通方便,環境安靜;水源充沛,水質良好無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池埂坡比1:2.5-3。
防逃設施:
主要有水泥磚牆、鈣塑板圍欄、聚乙烯網片圍欄三種形式。目前普遍採用鈣塑圍欄,將鈣 塑板沿埂四周埋入土中20厘米壓實,間隔1米用木樁固定。
只留淤泥10厘米左殺菌消毒清塘。
清除過多的淤泥,右,用生石灰全池潑灑,每畝用量200--250公斤,達 到徹底的清塘消毒,除雜除野,殺滅病菌,改善底質,葯後7天,即過水1次,以排除污物 ,然後曬塘3--5天後加水。
蟹池裡宜種的水草:
養殖一塘蟹,首先要種好一塘草,水草是河蟹喜愛吃的天然餌料之一,又能起到良好的凈 化水質的作用,而且是河蟹棲息、躲避敵害的場所。種水草的面積應占池塘面積的70%以上 ,主要品種有輪葉黑藻、苦草、伊樂藻等,輪葉黑藻、伊樂藻以移栽、扦插為主,苦草以 播種方式種植。
蟹池裡宜投放螺絲:
螺絲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餌料之一,又能凈化水質。在蟹種放養前和市場和和,每畝投放鮮 活螺絲300--500公斤,以培育河蟹的基礎餌料。
蟹種的選擇:
選擇規格整齊、附肢完整、無病無傷、行動敏捷的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蟹種為宜。
蟹池合理放養:
一般蟹種放養要做到"三適""一暫養",即適當密度,適時放養,適中規格與先暫養後 放養。蟹種放養密度,一般每畝為500--600隻左右,這樣使河蟹有一個充足的生活、生長 空間,蟹種放養時間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為宜,若放種過早,則越冬傷亡較重,過 遲水溫上升,部份河蟹蛻殼,將影響下塘成活率。蟹種放養規格以每公斤100--200隻為宜,規格過大,每第一次蛻殼困難,損傷較重;規格過小,則生長基數不大,影響上市。蟹種"暫養",是蟹種放養前必須的過渡階段,需先在池中設置一塊"暫養區",其暫 養時間長短,應視水溫和池中水草生長情況而定,暫養面積是放養面積的1/5左右。
科學合理投餌料:
河蟹是偏食動物性餌料的雜食性動物。在餌料投喂上,嚴格實行"四定四看"的科學投餌方法,掌握"前期精、中間青、葷素搭配"的原則。早晚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一般占河蟹 體重的3--4%,並以1--2小時內吃完為宜。在放養初期,以動物性餌料為主,主要品種是新 鮮活小魚、螺蚌肉等,以後逐步增加投喂植物性的精飼料量,如小麥、玉米、豆粕等,高 溫季節,不投動物性餌料,少投植物性精餌,多投青粗飼料,如水草、南瓜、馬鈴薯等,進入養殖後期,為河蟹促膘增重階段,則應增加植物性精飼料和動物性餌料,保證河蟹吃 飽吃好。
蟹池水質的控制:
一般水深保持在0.6--0.8米,高溫季節調節到1--1.2米。水質調節側重於三個方面:一是勤換新水,一般7--10天換一次水,高溫時每天注水10--20厘米,3天換一次水。二是調節水體的酸鹼度,一般掌握在PH值為7.5--8.5之間。主要採用生石灰調節,7--10天全池潑澆1次,每畝每米水深用量在10--15公斤左右。三是用光合細菌來調節水質,每畝用量3--5公斤,全池潑澆,以轉化水體中的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控制有害細菌的滋生和繁殖。
⑵ 螃蟹池怎樣建設
二力河蟹養殖基地結合大致全國各地養蟹經驗,給出螃蟹池的布局情況如下:1.場地選擇水源養蟹池最好選擇在傍山臨水、背風向陽,光照和水源充足,比較安靜,沒有干擾的地方,便於人為調節控制河蟹池深度和溫度。早春時節可提早開食,以促使河蟹早生長。養蟹池水質清新沒有污染。水源的引用,以河流、水庫、湖泊的水質為好。工廠礦山的廢水含有各種有害的化學物質和重金屬離子,不宜引用。水溫過冷的泉水、水庫底層水也不宜引用。養蟹池進、排水要方便,池埂應堅固,不易逃蟹。養蟹池邊要有一定斜坡、淺灘和陸地。2.底質為與生活環境相適應,河蟹的體色是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因此,蟹池底質以黃色壤土為好。3.構造首先要清除池底淤泥,適當鋪一層黃沙,要求池深2米,保持水深1-1.5米。在養蟹池內要人為建造適當的淺水區和深水區。養蟹池應四周淺,中間深,各佔1/2.池塘形態宜為長方形,東西向,岸上有一定的陸地種青,供河蟹上岸覓食、蛻殼、隱蔽和棲息。在池深80厘米左右的池塘四周,有條件的情況下用磚瓦塊人為建造一些供河蟹棲息隱蔽的蟹洞蟹窩。深水區在1.8米左右,在池塘中間,挖有向一邊傾斜的集蟹槽(溝),便於秋後干塘捕撈河蟹。水深、水溫不易升高太快,便於河蟹夏季避陰和秋後干塘捕撈。深水區內要有一定的沉水植物和浮葉植物。養蟹池以元旦前後建好為宜,元旦後投放幼蟹。4.清塘對確定養蟹的池塘,在水草移植前抓緊清塘,池水深10-15厘米,則每畝用生石灰75千克,將石灰溶化後全池潑灑,待十天後毒性消失,放進幼蟹。也可用漂白粉清塘,水深1米處,每畝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3-15千克,溶化後全池潑灑,清塘後五天葯性消失,清塘後八天投放幼蟹。5.防逃在離開蟹池1.5米的堤埂處,應用磚塊建防逃牆。建防逃牆時,朝陽的一面可在離水3米處建,防逃牆不宜離水太近。牆基宜埋入地下20厘米,高出地面80厘米為宜,每隔4米距離在牆外砌一方垛,加固圍牆。頂端要向內伸出『廠』型倒檐15厘米以上,內壁用水泥抹光一層,轉彎處不砌直角,砌弧形角,使河蟹無攀援之處。
⑶ 河蟹怎麼保存
1、新鮮河蟹的保存可以養起來,但是要有專業知識,一般人難以完成;
2、放進冰箱是不行的,蟹死亡後就會腐爛變質不能食用;
3、最佳辦法就是煮熟後放在陰涼處,待其冷卻後用保鮮膜包好放進冰箱冰凍,食用時放進微波爐加熱即可。冷食也是不錯的味道。
⑷ 螃蟹如何清理
螃蟹肉質鮮美非常好吃,只是把螃蟹做成美食之前是一定要好好清洗的,不然螃蟹自身是帶有很多細菌的哦。來吧各位,教你清洗螃蟹的正確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操作方法
01
盆里加上清水,放入一些食鹽,將其溶化,把螃蟹浸泡進去,這樣做的的目的是為了給螃蟹殺菌的哦。
02
浸泡大概半小時後,用一把硬毛刷子將螃蟹正面和反面以及爪子全部刷洗一遍。
03
將螃蟹放在清水裡多次沖洗干凈,然後浸泡在有白酒的水裡半小時,這樣螃蟹裡面的臟東西能夠吐出來一些。
04
最後將螃蟹取出來,用刷子在水龍頭底下重新刷洗一遍,然後沖洗干凈就徹底干凈啦。
上一篇 下一篇
閱
⑸ 八月份可以放螃蟹苗嗎
高溫期間(7至9月份),河蟹苗又該如何管理及養殖?
魚病研究僧
2018-06-25 · 中國海洋大學在讀博士
七八九月是高溫期,隨著水溫升高、前期殘餌糞便的積累,很多河蟹池塘的底質、水質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由於此階段水溫高、氣候多變、投料量大、排泄物多污染快,極易導致河蟹體質下降、池塘水質及底質惡化加速、水草的凈化作用減弱甚至死亡腐爛、疾病多發且傳播迅速等問題出現。不少養殖戶往往會因為高溫期管理不善而影響河蟹生長,或因病害防治方法不當增加了河蟹死亡率,甚至有的養殖戶由於用葯不當加速了河蟹死亡或造成葯害。即使是新開挖的池塘,也會因為這種因素出現問題,針對高溫期的管理,提出幾點建議:
一、穩定好水草。
俗話說「蟹大小,看水草」高溫期水草的好壞,直接決定河蟹養殖的成敗。進入高溫期,河蟹的飼料由精轉粗,水草在河蟹食物中的比例上升,同時,水草也起到調控水質,提供河蟹藏身、遮蔭的場所等作用。這期間要做到:
1、控密度,水草的覆蓋率佔50-60%。
2、控長度,盡可能使水草頭保持在水下20cm左右,及時用剪草機修整,保持水草底層水流暢通。部分養殖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控制水草的生長。
3、對於水草過少的塘口應及時補種或移栽水花生,水草長勢不好的塘口應根據塘口肥力適當使用肥料促進水草生長。水草過多的塘口可以採取人工清除部分水草、緩慢加深池水、適量添加增氧葯物底生氧 或開啟增氧機。及時清除漂浮的水草,防止腐爛而敗壞水質。定期使用芽孢桿菌,可防止水草上積聚過多的污物。
二、增強好體質。
高溫期河蟹攝食量大,殘餌糞便較多,水質和底質易惡化,水溫上升導致池塘水中有害菌較活躍,再加上7月份極端天氣較多。假如河蟹體質下降,極易爆發疾病,所以在高溫期必須增強河蟹的體質,提高其抗應激和抵抗病原的能力。
1、此階段應適當降低顆粒飼料的蛋白含量,一般穩定在32%左右,同時因為攝食量的增加對河蟹的腸道負擔增大,容易導致河蟹患腸炎。可在飼料中拌入康貝南或美康一號預防腸炎,從而也可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少量添加冰鮮魚。
2、投餌遵循「四定」「四看」原則,根據吃食情況決定投喂量,總量不要超過河蟹體重的5%。
(註:七月中上旬河蟹開始第四次退殼,(第四道殼後飼料投喂量計算方法:苗種投放量×0.58×16×0.03=飼料投喂量)。)
3、天氣突然變化時,如暴雨、梅雨、雷雨等天氣來臨時,根據情況減少投喂量,甚至停止喂料。
4、長期在飼料中添加美康系列,可以有效的增強河蟹體質,減少發病率。
三、調控好水質。
1、注意消毒。高溫期消毒有一定的風險,特別是水質不良時用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強氯精、等刺激性強的葯物時,會引起河蟹的應激反應,應盡量減少使用。可以使用溫和型碘制劑,特消,或者菌美6號(主要成分為噬菌蛭弧菌,在裂解水中有害菌的同時,不會對河蟹造成刺激,還可以改良水質,促進攝食)。
2、由於高溫期也是農作物病蟲害高發期,因而農葯用量也較平時多,下雨後,周圍農田中的農葯殘留隨著水流進池塘,或者進入河道,進水後都會引起池塘水中葯殘超標,建議換水後及時全池潑灑活水寶,降解有機磷類的農葯、肥水。
3、池塘養殖要注意前期要養藻,中後期要養菌,菌相平衡,水質自然好,這就需要在平時定期添加一些有益菌,如芽孢桿菌、乳酸菌,有益菌一是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機質和殘餌糞便,也可以定植在河蟹腸道內,輔助消化,預防腸炎。
四、改良好底質
河蟹屬於底棲生物,底質好壞對其有關鍵的作用。高溫期的殘餌糞便、死亡的藻類和原生動物,都會沉降在池底,腐敗發酵,造成底熱、底泥發黑發臭。建議定期使用底康一號和底康3號改善池底環境。
8月下旬和9月上旬是河蟹最後一次脫殼。(飼料投喂量計算方法:苗種投放量×0.53×32×0.03=飼料投喂量)是補鈣產品最有效果的一次蛻殼,建議在蛻殼高峰期使用促長硬殼的產品。
9月份陸續有河蟹出塘銷售,池塘管理也進入了一個薄弱期。養殖朋友普遍認為立秋後溫度低了,池塘相對穩定了,管理也就不需要那麼謹慎了,許多養殖戶一個月僅僅改底一次,有的甚至完全放任不管。其實,在河蟹銷售期,為保證存塘河蟹的成活率池塘管理仍需要注意。養殖後期,池塘生態系統逐漸趨於老化,緩沖能力降低,加之投喂量增大,水體及池底有機質就會積累增多,很容易出現藍藻、甲藻等有害藻類的過度爆發,導致存塘河蟹出現撐爪、抓腳等症狀,引發不必要的傷亡。因此,池塘改底要定期進行即便河蟹開始銷售後,也不能忽略,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水體過濃、有害藻類過度繁殖等不良現象,建議選擇氧化分解型底改(底康一號)改善底質。部分池塘會出現纖毛蟲,要及時使用江蘇2號進行處理,並連續使用底康一號進行改善底部環境,緩解纖毛蟲。
⑹ 河蟹怎麼養
四個方面
一、選擇好池塘:蟹池條件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出水方便,面積一般以1—5畝為宜,水深一般以1—1.5米為好。蟹池底質量最好為沙壤土、砂礫土,通氣性能好,有利於水草、底棲動植物的生長繁殖,可為河蟹提供天然飼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過5厘米。蟹池的四周應建防逃設施,如磚牆、塑料薄膜等。蟹池的進出水口應用鐵絲網攔好,以防河蟹外逃。
二、放養前的准備:幼蟹放養前應做好蟹池的清塘消毒和栽培水生植物的准備工作。清塘的方法多採用排乾池水,曝曬池底,配以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這樣的效果很好。發現有蛙或蛙卵要隨時撈出,這是很重要的一項。放養的蟹苗以二齡幼蟹(蟹種),180—200隻/公斤為宜,放養密度一般在每畝800—1000隻左右。水生植物可栽培些苦草、水葫蘆等,一是能為幼蟹提供飼料,二是可為幼蟹提供棲息隱蔽場所,有利於河蟹的生長。
三、科學飼養、精心管理:河蟹在池塘養殖的整個過程中,除利用水草和底棲生物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飼料。由於河蟹是雜食性動物,我們主要投喂雜魚蝦及餅粕、土豆、小麥等飼料。投喂時把餌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線的土坡上或淺水處,一般每畝水面選擇3—5個分布均勻的投飼點,既便於觀察河蟹攝食、活動情況,又有利於清除殘餌。投喂時間為適應河蟹晝伏夜出的習性,可選在傍晚前後,一天一次或兩次,根據情況適度掌握。河蟹對水質條件的要求比魚類要高,尤其對污染的水體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質好,利於河蟹的生長發育,且肉味鮮美。池塘養蟹其池水PH值應為7—9,最適為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若低於5毫克/升,會影響生長發育,若在2毫克/升以下,便會引起河蟹的死亡。為了保持水質的清新,一般採用經常換水和加水的方法,使池水經常保持在清、爽、活的狀態,透明度要在40厘米以上。
⑺ 高溫期養殖河蟹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高溫期河蟹養殖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高溫期河蟹養殖的管理措施是非常多的,在高峰期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在水裡面多放一些水,這樣子的話也會讓它非常的清爽
⑻ 河蟹的管理要點
每到秋天,養殖河蟹進入成熟和收獲的季節,同時也進入極易死亡的階段。養殖戶若不注意加強管理、調節蟹池水質,可能因河蟹成批死亡造成重大損失。
河蟹入秋應預防以下三種死亡情況:
一、防自然死亡。俗話說,「秋風起,蟹腳癢」,每年9~11月,都有一批生長兩年的河蟹由「黃蟹」脫殼變為「綠蟹」,性腺成熟,步入生命的最後時期。凡是「腳癢」的河蟹,因性腺成熟,體內滲透壓升高,已經不能適應淡水低滲透壓環境,這種蟹必然要逃逸去尋找新的環境,最終大部分會自然死亡。對這些河蟹應及時抓捕出售,避免因自然死亡而失去經濟價值。
二、防消化不良死亡。「晝夜溫差大,氣壓、水溫的變化也隨之加大,河蟹的食慾會發生變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這就是平時所說的「脹死」。防治辦法:改良水質,定期用石灰水消毒;食物中定時加抗菌素和生長素;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餌料,適當增加動物性餌料,特別是蚯蚓、田螺等高蛋白質餌料;投食要做到定時、定量。水溫下降時要相應減少投餌量。
三、防「感冒」死亡。白天黑夜溫度變化大,水溫差別也大,河蟹很不適應,容易「感冒」,並引發呼吸困難而死亡。預防辦法:注意調節水位,防止水溫劇變;注入新水時溫差不可大於3℃;水面要多長些水葫蘆、水花生等覆蓋植物,但覆蓋面積不能大於水面的1/2;天氣變化時要加深水位。
注意調節蟹池水質
池塘養蟹,水質的好壞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河蟹的生長速度、成活率,同時也影響成蟹的個體規格、飽滿程度、背甲的顏色,以致影響經濟效益。秋季是河蟹的生長旺季,蟹池水質容易變壞,尤應注意調節好水質。
若想調好水質,首先要知道水質的好壞,一般黃褐色、淡褐色、淡油綠色的水質較好;暗綠色、藍綠色的水,水質趨於變濃變老,有變壞危險;而若呈紅棕色、茶褐色、黑色,則水開始變壞;水若混濁,有氣泡冒出,水帶苦而腥,有黑褐色、鐵銹色、銅綠色浮膜等,說明水質很差。
平時管理中,要注重水質的調節,主要方法有:
一、加註新水。首先調節好水位,夏季水深保持在1~1.5米,秋季則應保持在1.3~1.5米。其次要定期換水,夏初,每10~15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3;6~9月份每周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3至1/2。換水時要注意水質新鮮。
二、栽植水草。水草既是河蟹的附著物,又是其棲息、蛻殼的隱蔽場所;還有吸附水中的肥料及遮擋陽光等作用。栽植的水草主要有水花生、苦草等。栽植面積可占池水面積的30%。
三、開增氧機。可安裝增氧機調節水質。用增氧機要堅持「三開兩不開」。即:晴天中午開機,陰天時次日清晨開機,陰雨連綿或水肥蟹多,半夜開機;傍晚不開機,陰雨天白天不開機。
四、適時施肥。適時施用一些化肥(尿素、過磷酸鈣),可較好地調節水質。注意不要施有機肥。
五、其他方式。(一)每10~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這樣既可調節水質,又可增加池水鈣質,利於河蟹蛻殼。(二)水中藍藻過多,水質不好,全池潑灑硫酸銅,殺滅藍藻。(三)每立方米水體用石膏粉20~30克全池潑灑,連用3次,每次間隔3~4天,殺滅池中青泥苔,調好水質。(四)施用光合細菌,使其形成優勢種群,借其分解有機廢物,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很好地調節水質。
若出現水質太濃或變壞的情況,應採取急救措施,首先換水1/4至1/3,連續兩遍後,用生石灰混合河泥成漿潑灑;待水變色後,適當攪動池底,施用一些化肥調節水質。
加強河蟹管理
一、加強防逃設施。秋季的大風大雨會刺激河蟹外逃,故雨季之前要加高加固塘埂,檢查防逃設施,並備好防汛物資。另外,蟹池邊不能有高稈作物,防逃牆四周最好做成圓弧形。
二、科學投餌。在秋季應適當增加植物性餌料(如豆餅、小麥、南瓜等),以利於河蟹聚積體能。秋季正值河蟹育肥時節,應適當增加螺、蚌、動物下腳料以及雜魚等高蛋白餌料,每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占河蟹體重的5%~8%。
三、加強病害防治。秋季為蟹病的高發季節,極易發生大規模的病害。因而要定期採用內服葯(如土黴素、板藍根、脫殼素等)和外用葯(甲殼凈等)相結合的辦法預防蟹病。最好每15天潑灑1次生石灰:平時應不定期地用漂白粉、蟹寧等潑灑全池。每月用土黴素、磺胺類葯物等拌餌投喂3~4次,立秋後應重點做好河蟹「抖抖病」的防治工作,可用二氧化氯、二氯海因等葯物全池潑灑,並結合用新型內服葯物(如病毒剋星、克抖靈等)內服1周,進行防治。
⑼ 河蟹養殖技術大全怎樣養好河蟹
1.夏季蟹池內應放養些水花生、浮萍之類的水生植物,或種植一些蘆葦、茭白等挺水植物,為河蟹提供陰涼的棲息環境。蟹池中設置或種植水草的面積一般占整個池塘面積的30%左右,過多應及時收割,過少要及時補充。同時,應及時撈除腐爛的水草,以免敗壞水質,滋生病菌。
2.養蟹池應經常檢查水質,勤換新水,及時撈除剩食和污物,保持池水清潔。水體深度一定要保持1米以上,以防熱水灼傷蟹體。換水一般選擇在傍晚至次日上午10時進行,3~5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5厘米左右深。水源一定要清潔、無污染。在河蟹蛻殼期間,要增加水體鈣離子含量,一般每畝水面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水後全池潑灑,15~20天潑灑一次,以利河蟹健康生長。
3.河蟹屬雜食性動物,葷素均吃,並偏愛動物性飼料,如蚌、螺、小雜魚蝦等。一般每年5~8月份,宜在蟹池中投放活螺螄,每畝200公斤左右,供河蟹攝食。此外,在高溫時期應適當增加植物性餌料的投放比例,如投放一些河蟹喜食的浮萍、水草等。池塘養蟹,一般每天投餌一次,在傍晚進行,以適應河蟹晝伏夜出的習性。投餌時,應將飼料投喂在離岸1~2米處,投餌量應根據當天的水溫、天氣和前一天投餌後河蟹的攝食情況作相應的增減,以當天晚上吃完為宜。
4.高溫期間必須每天巡查蟹池。通過巡塘,了解河蟹的攝食活動情況,檢查防逃設施,觀察看有無病害和敵害。若有河蟹逃走的痕跡,要及時堵塞堤埂的漏洞,更換損壞的防逃設施和進出水口的網罩。大風暴雨天氣,更要注意防逃。要注意防止敵害侵襲,及時捕殺蟹池中水老鼠等敵害生物。人工養殖的河蟹病害較多,可不定期施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纖蟲凈等葯物,防治河蟹細菌性疾病和纖毛蟲病等。另外就是蟹池裡不應和鯉魚或黑魚混養,因為會破壞蟹的繁殖。
5.飼養河蟹的重要設備是一個飼養箱。商業性大量飼養是在地上控制飼養池飼養的,但以觀賞為目的的飼養,必須便於觀賞,飼養器應是透明的,最好是用養金魚那樣的長方形玻璃質水族箱。 由於河蟹體形較大,需要給它有活動的餘地,需要用大型的箱,其長、寬、高以90厘米*40厘米*40厘米或更大些的為適宜。箱底先墊上2~3厘米厚的沙土,再放進14~18厘米深的清水。箱的一頭用洗凈的磚塊和水泥塊、泥土壘成22~25厘米高的陸地,高出水面8~10厘米,作為河蟹的休息場所,並在中間留出2~3個深30~40厘米的深條形空間,洞口如雞蛋大,作為河蟹的洞穴。 喂飼的食物量應有所節制,不能過多,否則剩餘下來的殘餌會污染箱內環境。每天的投喂量,應掌握在河蟹體重的1/10左右。投喂的次數每天喂1~2次,秋、夏季每天可喂2次,即上午8時和下午4時左右各1次。 飼料要求新鮮干凈,不能喂腐敗變質的肉類,雖然河蟹有吃腐敗食物的愛好,但主要是由於它的活動量大,活動區域廣闊,,可常在比較清潔的水體中不斷呼吸和排泄。但在小水體中飼養,沒有這樣的優越條件,因此,必須注意飼料的新鮮和清潔。 在1個飼養器中,作為觀賞的河蟹,養的只數不宜多,一般有4~5隻就夠了。因河蟹有互相爭食甚至互相殘殺的習性,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它甚至會取自己腹部的卵來充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