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一尺等於現在的多少米
商代,一尺合今0.1695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0.1991m ;
秦時,一尺約0.231m ;
漢時,一尺大約0.2135——0.2375m ;
三國,一尺合今0.242m ;
南朝,一尺約0.258m ;
北魏,一尺合今0.309m ;
隋代,一尺合今0.296m ;
唐代,一尺合今0.307m ;
宋元時,一尺合今0.2768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0.311m。
(1)一尺多少米擴展閱讀:
尺,chǐ、chě。從屍從乙。乙,所識也。
尺骨,以人體小臂長為尺。
尺,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十寸為尺。尺,所以指規矩事也。
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為法。
寸,十分也。禾部曰。十發為程。一程為分。十分為寸。
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於一米),英國有「英尺」。有時我們也把測量長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鋼尺」。有時我們把像尺的東西也叫做「尺」例如:鐵~(古代俠客用來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場所或教育機構用來體罰學員使之更加虔誠刻苦的器械)。
參考資料:網路----尺
B. 老尺一尺等於多少米
所謂【老尺子】,有兩個概念。
第一,是指解放前後在市面上流行的、被政府承認了的一種長度測量工具。它與國際度量衡里的厘米有如下的換算關系:
一尺等於30厘米。也就是1尺=0.3米。人們也常粗略地說:一米等於三尺三。
第二,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的時候,1953年,我國度量衡局統一了長度單位。用一米等於三尺。並且叫做市尺。於是,米,就叫做公尺。這個稱謂一直到現在人們還繼續沿用。這樣,一尺就等於三分之一米,1尺=(100/3)厘米。
現在,我們國家早已經【廢止了市制度量衡單位】!為與國際接軌,一律採用國際度量衡制。長度以米為單位。人們常說的「重量」,其實是指物理上的「質量」單位,是千克。也就是我們說的「一公斤等於二斤」。
順便說一下,面積單位是「公頃」。一公頃等於我們的十五畝。畝,這個單位已被取締了,但是不少主持人與媒體記者都使用畝。這很不應該。
C. 一尺等於多少米
1尺等於1/3米。
在中國,1米等於3尺,這意味著尺是米的三分之一。為了將尺轉換為米,可以使用以下簡單的比例關系:1尺=1/3米。這表示1尺是1/3米的長度。如果需要將尺轉換為米,只需將尺的數量乘以1/3即可。
例如,如果有2尺,將其轉換為米的計算如下:2尺*1/3米/尺=2/3米。因此,2尺等於2/3米。
這個比例關系在中國傳統的長度測量中很常見,尤其是在一些古老的建築和文化傳統中。在現代的度量系統中,米是國際單位制中的標准長度單位,而尺在實際使用中相對較少見。當需要進行單位轉換時,可以利用這種簡單的比例關系來實現。
尺的應用
1、建築和工程:在古代,尺作為長度單位在建築和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許多古老的建築,如宮殿、廟宇和城牆,都採用尺作為測量單位,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精確度和對稱美。
2、衣物裁剪:在傳統的裁縫行業中,尺被廣泛用於衣物的設計和裁剪。裁縫們使用尺來測量身體尺寸,確保定製的服裝合身舒適。
3、地租標准:在中國封建社會,地租標准常常以田地的面積和產量為基礎,而尺作為長度單位用於測量土地的面積。這種制度在土地征稅和管理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4、藝術和文學:尺常常出現在中國的藝術和文學作品中,作為一種符號和象徵。古代詩詞、繪畫以及書法作品中的尺常常代表著作者對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