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資訊 » 華為是怎樣研發
擴展閱讀
咳嗽吐血是什麼原因 2024-10-20 04:25:13

華為是怎樣研發

發布時間: 2022-01-17 08:21:37

A. 華為這公司是怎樣起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華為發展歷程:

1987年,創立於廣東深圳,成為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1989 年,自主開發PBX。1990年,開始自主研發面向酒店與小企業的PBX技術並進行商用。1992年,開始研發並推出農村數字交換解決方案。1994年,推出C&C08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

1995年,銷售額達15億人民幣,主要來自中國農村市場。成立知識產權部、北京研發中心,並於2003年通過了CMM4級認證。1996年,推出綜合業務接入網和光網路SDH設備。與香港和記黃埔簽訂合同,為其提供固定網路解決方案。成立上海研發中心,並於2004年通過了CMM5級認證。

1996年,華為與長江實業旗下的和記電訊合作,提供以窄帶交換機為核心的「商業網」產品。華為的C&C08機打入香港市話網,開通了許多國內未開的業務。使華為大型交換機進軍國際電信市場邁出了第一步。

從1998年開始,華為就把觸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場歐美。雖然第一單合同只有38美金,但到2001年,華為與俄羅斯國家電信部門簽署了上千萬美元的GSM設備供應合同。

2002年底,華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長距離國家光傳輸干線的訂單。到2003年,華為在獨聯體國家的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位居獨聯體市場國際大型設備供應商的前列。

(1)華為是怎樣研發擴展閱讀:

華為業務領域

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領域,圍繞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能源、電力和交通等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提供可被合作夥伴集成的ICT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通信、辦公和生產系統的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華為將繼續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運營商、分銷和電子商務等多種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終端品牌,為消費者帶來簡單愉悅的移動互聯應用體驗。同時,華為根據電信運營商的特定需求定製、生產終端,幫助電信運營商發展業務並獲得成功。

華為還將對網路、雲計算、未來個人和家庭融合解決方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種終端產品中,堅持「開放、合作與創新」,與操作系統廠家、晶元供應商和內容服務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構建健康完整的終端生態系統。

B. 華為公司是如何起家的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是由員工持股的高科技民營企業。華為從事通信網路技術與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專門為電信運營商提供光網路、固定網、移動網和增值業務領域的網路解決方案,是中國電信市場的主要供應商之一,並已成功進入全球電信市場。2003年,華為的銷售額為317億元人民幣,目前有員工22000多人。
從 1997 年起,華為開始系統地引入世界級管理咨詢公司,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基於 it 的管理體系。在集成產品開發( ipd )、集成供應鏈( isc )、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質量控制等諸多方面,華為與 hay group 、 pwc 、 fhg 等公司展開了深入合作。經過五年多的管理改進與變革,以及以客戶需求驅動的開發流程和供應鏈流程的實施,華為具備了符合客戶利益的差異化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了在業界的核心競爭力。

C. 華為是怎樣研發的

第一個階段:機械式命題作文;當時就是一個工程師心態,已經習慣了「完成任務」,其實並不理解為什麼需要立項,已經習慣了接受任務,挑戰任務。這個時候寫Charter的感覺,就是應付,為了立項而立項,沒有更多的思考。
第二個階段:思考式命題作文;這個階段,最大的變化就是開始反思產品的商業價值。目的不單純是為了把立項這個工作給完成了,同時需要思考,這個產品做出來,是否能夠大規模發貨,不能只是以完成立項這個過程。

第三個階段:開放式作文;
就是對標競爭對手,比如做企業通信市場,看思科、avaya、西門子、看看人家都做了哪些功能;靠領導拍腦袋,指方向;整理客戶需求,進行篩選。

D. 真實的華為到底是怎樣的

它給的最多!華為的成功,許多人歸諸於中國政府的支持,實際上,最支持任正非的是15萬華為員工。因為任正非用了中國企業中史無前例的獎酬分紅制度,98.6%的股票,都歸員工所有,任正非本人所持有的股票只佔了1.4%,造就了華為式管理的向心力。李瑞華在1994年就開始接觸到華為,對於華為的敢給,他的評價是,「把餅做大比佔有大部分更好的智慧和心胸,甚至跟比爾·蓋茨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國最國際化企業——七成營收來自海外,全球逾500客戶

它是一家百分之百的民營企業,《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唯一一家沒上市的公司。根據《財富》的報告,它在2013的年營收達到349億美元,超過愛立信的336億美元,成為全球通信產業龍頭。

它的營收,7成來自海外,比聯想集團的4.2成還要高。《經濟學人》指出,華為在150多個國家擁有5百多名客戶,超過20億人每天使用華為的設備通信,也就是說,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華為的服務。即使4G技術領先的歐洲,華為也有過半的市佔率。

它的技術研發能力,也超越一般人對中國企業的想像。華為擁有3萬項專利技術,其中有4成是國際標准組織或歐美國家的專利。《經濟學人》指出,華為已是電信領域的知識產權龍頭企業。

放眼世界500強企業,9成的中國企業是靠原物料、中國內需市場等優勢擠入排行,但華為,卻是靠技術創新能力,以及海外市場經營績效獲得今天的地位。當過去的通訊產業巨擘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等都面臨衰退危機時,它卻在過去10年間年年成長。

員工關系與客戶關系——「生命共同體」

1「肯給」——養出最拼團隊,有員工一年就拿120萬元股利

華為沒有上市,而是把98.6%的股權開放給員工,創辦人任正非只擁有公司1.4%的股權。除了不能表決、出售、擁有股票之外,股東可以享受分紅與股票增值的利潤。並且,每年所賺取的凈利,幾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給股東。

2010年,華為凈利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人民幣238億,配出了一股人民幣2.98元的股息。若以一名在華為工作10年績效優良的資深主管,配股可達40萬股,該年光是股利就將近人民幣120萬。這個數字,甚至比許多外商公司的高級經理人還要高。

你要如何分辨你是老闆級的員工還是打工仔的員工?在華為,從你的薪資帳戶比較就很清楚。

「我們不像一般領薪水的打工仔,公司營運好不好,到了年底會非常感同身受」,2002年從日本最大電信商NTTDoCoMo跳槽加入華為、LTETDD產品線副總裁邱恆說:「你拚命的程度,直接反映在薪資收入上。」

以他自己為例,2009年因為遭遇金融海嘯,整體環境不佳,公司成長幅度不如以往,他的底薪不變,但分紅跟著縮水。隔年,華為的凈利創下歷史新高,他的分紅就超過前一年的1倍。

這等於是把公司的利益與員工的個人利益緊緊綁在一起。在華為,一個外派非洲的基礎工程師如果能幫公司服務好客戶,爭取到一張訂單,年終獲得的配股額度、股利,以及年終獎金總額,會比一個坐在辦公室、但績效未達標的高級主管還要高。

事實上,即使一個剛入公司的本科系菜鳥,起薪也比一般企業高,以第一年月薪人民9千元換算,加上年終獎金,年薪至少人民幣15萬起跳,比台灣領22K的畢業生高上將近兩倍。

工作2年至3年,就具備配股分紅資格。在華為有「1+1+1」的說法,也就是工資、獎金、分紅比例是相同的。隨著年資與績效增長,分紅與獎金的比例將會大幅超過工資。即使是號稱重視員工福利的歐美企業都很罕見,然而這個源頭,竟然只是為了三個字「活下去」。

2不只把員工與公司的利益綁在一起,就連客戶也成為其生命共同體

華為的企業文化中,第一條就是「以客戶為中心」。「華為做為一家百分之百的民營企業,26年來生存不是靠政府,不是靠銀行,客戶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華為第五位員工,現任三位輪值執行長之一的郭平接受采訪的時候說。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事實上,「很多公司嘴巴上說維護客戶的利益,實際上是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兩件事常是沖突的」,邱恆說。

通訊產業會因為技術標准、頻率波段不同,衍生出不同的產品,一個電信商可能會為了滿足消費者,需要用到三種技術標准,采購三套不同的機台,其中安裝與後續維修費用,甚至高過於單買機台本身。

以一個製造商的角度,當然希望客戶買越多套產品,才能賺取越多服務費。這個算盤連小學生都會打,但華為走了一個逆向的路:我來幫客戶省錢!為反過來站在電信商的角度思考,主動研發出把三套標准整合在一個機台的設備,幫客戶省下了50%的成本。

「短期來看,我們是傻是虧,但長期就不見得」,邱恆說。客戶省下的錢,可以用於其他投資,研發出更新的產品,從消費者端賺來更多的錢,再回頭來跟你合作,雙方一起成長。「當他只能賺一塊錢的時候,肯定無法分給你一塊五,他若能賺五塊錢,你才有機會分到兩塊甚至三塊」,邱恆道出一個簡單的商場互利邏輯。

許多技術創新更是從這個過程中而來:「華為是第一個把2G、3G、4G打通的人,靠一套設備就能提供多面相的服務。」郭平說。當客戶提出問題或需求,華為的工程師會回過頭去從基礎科學中找尋解答,由此產生源源不絕的新產品與專利。

拼服務,「腦袋對著客戶」——明文嚴禁討好上司,機場接機也不行

邱恆說,一個領死薪水的員工,不可能主動去幫客戶想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但華為的員工因為把自己當成老闆,待得越久,領的股份與分紅越多,所以大部分人不會為了追求一年兩年的短期業績目標而犧牲掉客戶利益,而是會想盡辦法服務好客戶,讓客戶願意長期與之合作,形成一種正向循環。

把客戶服務做到透,就是華為的勝出關鍵。

「國際大廠比較容易耍大牌,不會願意配合客戶要求去量身訂做產品,反正我給你什麼就吃什麼,美其名曰是教育市場,實際上是怕麻煩」,觀察通訊產業達10年,權威研究機構顧能資深分析師楊敬宇說。

他指出,一般派四、五個工程師到客戶端駐點就算是大手筆,華為卻可以一口氣送上一組12人的團隊,與客戶一起討論、研發出最適合的產品。若產品出問題,即使地點遠在非洲乞力馬扎羅火山,華為也是一通電話立刻派工程師到現場,與客戶一起解決問題,不像其他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多半用遠端視頻遙控。

能做到這程度,固然歸因於中國有全世界最便宜的優質人力,但能讓這群高知識工作者甘心樂意的為公司、客戶賣命,除了配股分紅的激勵機制外,也與華為強烈的企業文化有關。

「你們腦袋要對著客戶,屁股要對著領導」,這是任正非反復不斷對底下人說的話。他認為,大部分公司會腐敗,就是因為員工把力氣花在討好主管,而非思考客戶需求。

因此,他明文禁止上司接受下屬招待,就連開車到機場接機都會被他痛罵一頓:「客戶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你應該把時間力氣放在客戶身上!」

BAT員工:阿里3萬,網路5萬,騰訊大約3萬。員工總數11萬,華為全球員工總數為17萬!

BAT納稅:阿里納稅109億,網路納稅22億,騰訊納稅70多億,納稅總額200億;華為自己納稅337億!

BAT利潤:阿里234億,騰訊242億,網路105億,利潤總額580億;70%被外資拿走,而華為自己利潤279億!

從2000年開始的最近十五年,華為累積營收2.3萬億,超過70%來自海外,在外國人身上賺的錢達1.38萬億!

不僅如此,華為CEO任正非還把公司99%的股份分給了員工,自己只保留了1%的股份!這意味著華為每年賺的錢,除了大半交給國家納稅以外,剩下的都分給了員工,這也是華為為什麼不上市的原因,這是一家骨子裡面就為中國人民造福的企業。

真正扛起中國科技崛起的大旗!!

E. 華為是怎樣自主研發晶元的

晶元也叫微電路,手機晶元承擔運算和存儲功能,是手機最重要的器件,得晶元者得天下。你的手機能否打網游,取決於晶元。華為研發晶元,最早用於配套網路和視頻應用,後來試水智能手機,名稱叫Kirin(麒麟)晶元。華為把集成電路設計中心變成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發布了麒麟928、麒麟950等移動處理器。

F. 華為公司是如何起家的

華為公司是靠電信起家的,也就是說做的是5g4g三g 這種通信設備的。再之後呢,就是說他的手機還有這些移動設備,電腦等才開始逐漸去做。

G. 「華為」公司是怎樣培養研發人員的

能不能介紹一下,「華為」在研發人員的選拔和培養上有哪些獨到之處呢?編輯:好,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請南洋理工學院教師封智勇先生和江西師范大學商學院余來文教授為讀者做系統介紹。研發人員培養概況封智勇先生:我首先來介紹一下華為公司研發人員培養概況。通信業是一個高投入、高技術含量的行業。「華為」清楚地意識到要想在市場上立足並持續發展,技術創新必不可少。總裁任正非認為:「不創新是華為最大的風險」。因此,「華為」始終堅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並確定專注於通信核心網路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公司規定,每年以不低於10%的銷售收入作為研發投入,並將這一原則通過企業立法形式固定下來。

H. 華為是怎麼研發的Sourcing

基本上大宗的采購都是由集團中央處理,量大有利於價格優惠及供應商的選擇,小額或者特殊需求的可以由各子公司自行處理

I. 雷軍說華為不懂研發! 對此任正非是怎麼說的

簡單而又通俗易懂地說就是,利用互聯網把所有的「並聯」起來使用,它可以在生活、工作、學習等各個方面、各個領域中存在。比如生活中,我們可以只用一個手機就能把家裡所有的電子產品「並聯」起來,可以用手機控制電飯鍋做飯,控制掃地機器人掃地,控制窗簾,控制電視、空調、洗衣機等所有電器;工業生產方面,過去就已經有企業把智能化機械替代了工人,提高了生產效率等5。可以這么說,物聯網是未來社會發展、進化的一個方向,很重要。

J. 請問:華為小豚技術研發實力如何

依託技威的技術,研發實力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