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資訊 » 馬斯克怎樣說華為
擴展閱讀
怎樣才能同城網上購物 2025-03-31 09:28:43
後背左下部疼痛的原因 2025-03-31 09:25:30

馬斯克怎樣說華為

發布時間: 2022-04-18 16:36:40

⑴ 開除員工如家常便飯,馬斯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獨裁老闆

我覺得馬斯克是一個很果斷的人。

但是,這種關系也是基於共同利益。如果某人的能力不足並且無法為團隊做出貢獻,那就沒有辦法了。因此,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對員工採取的簡單而輕率的態度值得我們企業家思考和借鑒。馬雲還說自己一定要好,但刀一定要快。它不適合一個人,無論是員工還是公司,都不要拖拉,糾結,而要處理。

⑵ 為什麼馬斯克會說,「人工智慧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打不過就和他們組團隊吧」

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今日在上海開幕,開幕式上,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李萌發布新一批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包括京東、中國平安、華為、曠視科技、依圖科技、360等十家企業入選。馬斯克覺得人工智慧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人類成為了帶有機器特徵的人,機器是生命的延伸,離開了手機像少了一個手臂。

與人的思維速度相比,現在的人工智慧太慢了。假定一個計算機能夠提升算力,那計算機看人類一定會覺得特別無聊。這是人和計算機的差別。

馬雲:我特別驚訝於你對科技的願景。我不是搞高科技的人,我是講生活的。我認為AI能夠給全世界,給社會打開一個新的篇章,讓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而不是理解外部世界。今天要預測未來特別難。99.9%的預測都是錯的,只有0.001%的預測是對的。為什麼對呢?那是運氣好。我很樂觀,AI不是一種威脅,人工智慧不是很恐怖的東西,因為人類很聰明。

馬斯克:我不是天然樂觀或者悲觀的人,但未來科技發展將會超越我們理解它的能力。我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⑶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慧比核武器還危險,這是真的嗎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一直對人工智慧的發展產生疑慮,他認為人工智慧實際上比核武器更加危險,那麼這可能是真的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人工智慧的應用。不管你承認與否,今後人類的很多工作已經慢慢將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尤其是進入5G時代之後,由於網路的延時性得到了大量的縮減,人類已經幾乎無法用自己的感知來識別到這種延遲,從而使得人工智慧的適用范圍更加廣泛。如今無人駕駛、無人送貨送餐、掃地機器人、看護機器人等等人工智慧產品已經廣泛被應用到實際領域中。

我們都知道馬斯克是科技狂人,他對於未來科技的狂熱是其他人不可想像的。而對於人工智慧這個人類科技未來最大的發展方向他如何會有如此的擔憂呢?其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人工智慧必須為人類服務,如果偏離了這個方向,那麼確實就如同馬斯克所說的那樣危險程度遠遠大於核武器了。因為現在的核武器的發射都掌握在這些國家的核心人物手中,需要經過多人授權才可以進行發射,也就是說是可控的。而人工智慧則不一樣,這是一把雙刃劍,使用得好就上服務人類,使用得不好就是危害人類。打個比方:無人駕駛。正常情況下就是解決人們的智能出行問題,無人駕駛將自動根據大數據和行程選擇最佳的行車路線。但是如果其中有部分無人駕駛車輛失去控制的話,這就是無數個定時炸彈,將在路上橫沖直撞。如果被恐怖分子利用的話,就是移動的炸彈。如今已經有恐怖分子使用無人機搭載炸彈進行恐怖襲擊。這種情況相對來說難於控制的。

其次,由於現在已經有阿爾法等機器人在圍棋等領域擊敗了人類,說明智能機器人的算力遠比人類厲害。那麼以後的智能機器人會不會產生自己的思維,從而想控制和摧毀人類呢?我們的很多科幻小說中已經多次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機器人全面反攻人類,意圖控制和消滅人類。

正是因為上述兩個原因,馬斯克才認為人工智慧一定要控製得當,不能失控,否則其危害程度將遠遠大於核武器。

⑷ 馬斯克拒絕在中國投入公關,堅稱相信產品和消費者,產品質量真的好嗎

馬斯克拒絕在中國投入公關,堅稱相信產品和消費者,產品質量真的好嗎看這幾點:

1、從現在出來的新聞裡面看,特斯拉的車子也不是都是沒有問題的,還是有概率會出現像剎車失靈等這樣的問題,要想要扭轉消費者的印象短期是有難度的;

2、雖然說不做公關,但是實際上看到特斯拉是有在招收公關經理的,這樣言行並不是一致的行為也是有點迷惑;

3、不管什麼產品都不能夠保證自己百分百的安全,只是相對的可能會比其他的國產汽車安全一些。

特斯拉的新聞現在也是很多人在關注。馬斯克說自己不會在中國投入公關,可能是想要走我們不需要公關只需要做好車子這樣的路線。還是有不少的人喜歡特斯拉的車子,但是相對的,特斯拉勢必要對這次的問題給消費者一個交代,到底是產品質量的問題還是其他的原因,這讓消費者如何能夠去相信特斯拉。

四、結語

馬斯克這個言論也是正常,因為他足夠自信,覺得自己的產品一點問題都沒有,不需要公關,時間會證明特斯拉沒有問題,所以他才能夠說出在中國不需要投入公關的言論。

⑸ 馬斯克公開信說了什麼

8月7日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社交網站上宣布,希望通過一項交易將特斯拉私有化,但最終決定仍需要股東投票決定。報道稱,馬斯克利用社交媒體來披露公司計劃的非正統做法,讓投資者無法確定該在多大程度上把這位善變企業家的說法當真。

以下為馬斯克公開信:

本月早些時候,我宣布考慮對特斯拉進行私有化。作為這個流程的一部分,我們必須要了解現有投資人是否認為這是一項好的戰略舉措,以及他們是否願意參與私有化之後的特斯拉。

我們的投資人對我非常重要。幾乎所有投資人從我們2010年上市時就與我們一同堅守,我們當時沒有生產汽車,只是對未來的計劃制定了一份願景。他們堅信我們推動可持續能源發展的使命,也發自內心關注我們的成功。

根據過去幾個星期的溝通,並且對那些最有利於公司的事情進行了全面考量之後,我明確了幾件事情:

從我獲得的反饋來看,特斯拉的多數現有股東顯然都認為我們最好保持上市公司狀態。另外,很多機構投資者也解釋了他們的內部規定會限制他們對私有公司的投資。另外,如果我們真的私有化,目前也沒有確認的路徑讓多數散戶投資人持有我們的股票。盡管跟我溝通的大多數股東都表示,如果我們私有化,他們仍會與我們同在,但整體的觀點仍然是:「請不要這樣做。」

我知道私有化的過程很有挑戰性,但因此消耗的時間和分散的精力顯然超出最初的預期。這很成問題,因為我們顯然應該集中精力增加Model 3的產量,盡快扭虧為盈。除非我們在財務上實現可持續發展,否則就無法達成推動可持續能源發展的使命。

盡管如此,我起初關於特斯拉私有化資金非常充裕的想法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加強。

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之後,我昨天會見了特斯拉董事會,告知他們我認為保持上市公司的身份對特斯拉是更好的選擇。董事會也同意這種看法。

我們今後將繼續關注最重要的問題:開發人們喜歡的產品,對地球上的生靈共同的未來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們已經證明我們可以生產了不起的可持續能源產品,我們現在需要證明我們本身也能夠實現可持續的盈利。根據我們在Model 3上取得的進展,我們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這也是我和我的團隊為之付出全部努力的目標。

感謝所有投資人、客戶和員工,感謝你們給予特斯拉的支持。我對繼續領導特斯拉這家上市公司感到無比興奮。這是一份莫大的榮耀。

來自鳳凰網

⑹ 馬斯克的中國夢,特斯拉的國產路

1月7日,對於特斯拉而言可能是其近期以來最為重要的日子。就在今天下午,特斯拉國產版本Model3正式實現交付,交付儀式於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舉行。馬斯克親自飛赴上海,並把首批10輛新車的鑰匙交付到車主手中,足以看出上海工廠與國產Model3的重要性。

就在三天之前,國產Model3正式宣布官降,進入30萬價格區間,以現在國產特斯拉更加嚴苛的成本管控來看,未來ModelY售價有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對於中國新能源潛在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則利好消息。

在現場發言中,馬斯克幾乎哽咽的說道:「未來上海超級工廠不僅會生產Model3、ModelY,我還希望將加入其他車型的生產。未來還將會有單獨的中國設計中心,製造適合中國市場的車。」

的確,中國新能源市行業未來巨大的市場前景足夠令其興奮、令其激動,這也是為何他在發言開頭的第一句話為「感謝中國政府!」

有時候總是在想,特斯拉的到來究竟是中國政府成全了特斯拉,還是特斯拉成全了中國政府?突然對於問題的答案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之間是一種相互成全、相互依託的關系。

特斯拉的到來,中國政府為其提供了建廠用地、勞動力、基礎設施、零部件供應商、甚至中國新能源市場這塊巨大「蛋糕」,而特斯拉為中國帶來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更多的零部件采購需求、更多的優質電動車產品、甚至加快了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優勝劣汰,可以稱為「雙贏」。

我們總是在說:「獨狼入華,誰是綿羊?」這里的獨狼代指的就是正式入華的特斯拉,而綿羊是誰?是蔚來嗎?是小鵬嘛?是比亞迪嗎?好像並不是他們。這里的綿羊更多是那些產品力低下、缺乏自研能力、不能順應市場變革的末端企業,他們的淘汰是必然事件,特斯拉的到來只是讓這個過程加快罷了。

而對於前文提到的三家國產新能源車企,憑心而論特斯拉的到來對於它們的威脅必然存在,但是也從另一方面「逼」出了一個更好的自己。2019NIODay上,李斌未嚮往常兩屆蔚來日一樣當場發布新車售價,而是說要等到ModelY的到來,到時候「隨機應變」,目的是為市場留有一些靈活性。但是字里行間也可聽出特斯拉的到來給蔚來帶來的壓力。

總之無論怎樣,國產特斯拉於今天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無論是更低售價、更具性價比的Model3、ModelY、還是特供車型,最終受益的都是我們這些潛在用戶。

如今的新能源市場好似十幾年前蘋果首次進入中國手機行業一般,如一條「活魚」徹底攪動了這潭靜水。但是中國手機行業並未就此沉淪,反而催生出華為、小米等眾多國產自主品牌,反噬蘋果市場份額。

所以特斯拉越是愈發強大,就越是期待誰能成為國產新能源車企中的華為、小米?

文/崔力文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⑺ 華為拿出激光雷達,為何讓西方「懵圈」了

華為的激光雷達,之所以讓西方“懵圈”,主要是因為華為又一次做到了他們做不到的事情。西方的高科技產品,向來都是死貴死貴的,而且還不怎麼好用,5G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西方的5G,在市場上被華為打到落花流水,不得已之下只好政府親自下場,來阻礙華為的攻勢。

盡管華為的5G在西方的攻城略地被阻礙了,但華為現在又拿出了一項極具競爭力的高科技產品——激光雷達。這又是一項可以在西方市場攻城略地的利器,而且西方基本上沒有太多應對的資本。牛逼如搞火箭的馬斯克,都無可奈何。

在之前,小鵬、蔚來等車企宣布要搞激光雷達車型,西方人士(包括馬斯克)認為不可能,不以為然。華為的激光雷達出來之後,他們不得不高度重視。不過,不管他們怎樣的重視,都改變不來國內激光雷達蓬勃發展的事實。正所謂“吃一虧長一智”,華為以及國內其它企業研發時,都盡可能的避開西方的專利壁壘。譬如華為這一次的96線半固態激光雷達,就避開了西方的專利壁壘。

⑻ 華為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華為未來的布局,主要是兩個方面:6G和人工智慧
盡管目前華為在5G技術領先全球,但是5G技術並非通信領域的終極目標。
它的局限性和缺點在於,每個基站的傳播范圍比較小,因此在有些地區覆蓋不到。傳輸速度雖然遠遠高於4G,但是速率還是有提高的空間。而6G是通過空間低軌道的衛星來實現,優點是信號覆蓋面更廣,可以完全覆蓋地球上每一個角落。傳輸速度會達到1TB,因此6G才是終極目標。
大家也許會說,為什麼6G是終極目標,按照邏輯,應該還有7G,8G…等等。
其實,通訊速度達到1TB的速率,已經可以遠遠地超過了我們的需求。人類在通訊應用和人工智慧,AI設備等等的數據交換中,速率1TB滿足了任何方面的需求,更快的速度已經沒有意義。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6G是最終目標,人類不會再去浪費金錢去發展7G,8G,因為沒有那樣的需求了。
目前美國的馬斯克提出的星鏈計劃,就是想在太空發射上萬顆衛星,來實現6G通訊。而華為作為5G的領導者,自然有所動作。華為在全球已經布局8個海外研究所,其目的就是網羅天下英才,研究和開發下一代終極通訊。
這個項目的其主要目的並不是讓我們上網速度更快,下載個電影什麼的,這樣小兒科的用途。其主要用途在於人工智慧的應用方面。想像一下,在汽車自動駕駛,人工機器人的具體行為的執行,都需要數據的快速和可靠的傳輸。如果信號通訊不穩定或者延遲,會導致嚴重的事故後果。而完全達到應用方面的需求,只能在6G時代,可以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在過去冷兵器向現代社會的轉變期間,誰掌握了現代化武器的應用,誰就站在了科技和統治的前沿。
而未來,誰掌握了6G技術和人工智慧,誰就掌握了未來的科技高地和話語權。
而從前一陣的情況來看,華為想發展6G,困難重重。原因是西方科技的聯合圍堵和封鎖。不過這樣也好,讓華為和我們認清一個現實,靠人人跑,靠山山倒。就如同當年西方封鎖中國的武器發展,倒逼我們形成一套自主的軍工體系,反而是一件好事。
目前華為的情況一樣,世界環境倒逼著華為要自己開發晶元,自己研究基礎理論,自己製造產業設備。做手機,不過是華為從5G技術向人工智慧邁進的一個小環節而已,通過這個環節來完善自己整套的科技生態圈,即從上下游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形成這個生態圈以後,今後無論做什麼設備,手機,軍工,人工智慧,都能不受外部制約的完成。
因此目前有人說,華為公司好難,要用一個公司的力量來抗衡美國政府以及整個西方科技體系,很有點悲壯的感覺,確實是這樣。
而我們除了能希望華為更堅強以外,我們普通老百姓能做什麼呢?有人說,多買華為產品是一種愛國情懷的綁架。其實真的不是這樣,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眾多的人來買華為的產品,它沒有巨大的利潤,請問,拿什麼來搞研發?當今社會的科學技術都是用金錢來堆砌的,不僅僅是要有科學家。科學家離開了昂貴器材的實驗室和研究所,什麼也不可能研究出來。
而如果沒有金錢的話,你也不可能網羅到天下英才。而美國從二戰後科技迅猛發展,其主要因素並非是教育厲害,而是通過各種手法,包括金錢來囊括全世界的精英,這才是它科技迅速發展的秘訣。
因此,如果更多人買華為產品,華為更有錢,投入研發更多,產品更有競爭力,中國科技更強大,這樣就形成一個正的良性循環。當然,我這里不是在替華為打 call,這是因為目前在消費品領域,只有華為能做到這樣。如果小米,聯想,格力,海爾等等能做到,我也會為它們拉票。可惜,如同聯想一般的公司,還在做著科技全球化的美夢,其結果就是,中國只能在科技上處在二流梯隊,受制於人。
如果要打破這種局面,只有像華為這樣的戰略和勇氣,才能做到。
也衷心希望這樣的公司在中國能多出現一些,別讓華為獨自作戰。

⑼ 馬斯克「吹出來」的商業帝國

久久揮之不散的疫情「幽靈」,終於把萎靡已久的全球經濟徹底拖入下行的「凜冬」。在所有人生死未卜的時刻。特斯拉卻趁亂用一輛Model3在車圈一騎絕塵,股價迅速瘋長,馬斯克成功躋身全球第五大富豪。

從火箭到電動車,從外太空到超級隧道,從在線支付到人工智慧,矽谷鋼鐵俠馬斯克的商業帝國難道真的只是靠「吹牛皮」吹出來的空中樓閣嗎?特斯拉超高估值的背後邏輯又是什麼?

最好的品牌:「瘋子馬斯克」

長時間以來,馬斯克留給外界的印象一直是異想天開,信口開河。隔不了不久,馬斯克就會帶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出現在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特斯拉更是熱搜的常客,一舉一動就可以在車圈引發不小的震動。

馬斯克先是請來了蘋果公司的合金專家ClarlesKuehmann,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壓鑄鋁合金材料,並申請了相關專利。之後又花重金引進了一款來自於義大利IDRA集團、代號為OL6100CS的基礎壓鑄設備。這個機器長約20米,高約5米,重410噸(相當於200台ModelY)。利用這一史上最大汽車壓鑄設備,可以將原來70個零部件合為2個大件,未來甚至會合為一件。

而特斯拉位於上海的超級工廠預留了一個專門的鑄造車間,這引發人們猜想,國產特斯拉尤其是即將量產的ModelY或可採用這種鑄造工藝。

馬斯克的生存方法論

此外,還有自動駕駛Autopilot全棧軟體、車載OS、整車電子架構……「瘋子」馬斯克還在一路狂奔,從各個方面獨立為智能電動車下定義。

這就是馬斯克與特斯拉能夠一統汽車江湖的終極秘密——第一性原理。

用馬斯克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總體來講,我認為存在將事情縮減至其根本實質……你必須能夠把那些問題「煮沸」才能從裡面找出那些最基本的東西。」

馬斯克把這一方法論在汽車行業運用得淋漓盡致:運用最基礎的知識對產品進行審視,然後從工藝,成本,銷售渠道上進行顛覆,不人雲亦雲,也絕不跟在他人背後做小修小補。

曾經的蘋果,如今的特斯拉,在各自圈子成功的方式如出一轍,顛覆的思路一如既往。

對於口口聲聲要幹掉特斯拉的國內車企來說,這也恰恰是悖論產生的地方——始終在由別人制定規則並隨時改變方向的賽道上奔跑,還妄想超越,說是痴人說夢也不為過。

但就像失去喬布斯靈魂的蘋果,最終被華為趕超,電動車圈的「華為」也許正在某個角落悄悄醞釀。

只不過這次「華為」們沉寂的時間將會更長,因為剛過完49歲生日的馬斯克正如日中天,最近才躋身全球第五大富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