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運動起來會怎樣 教學設計
運動起來會怎樣(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人體運動需要氧氣,肺的氣體交換作用將氧氣吸收進血液,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2、人體運動量越大,消耗的氧氣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進更多的氧氣。
3、經常鍛煉身體,可以加大身體的肺活量,這樣有利於身體健康。
過程與方法:
1、能對數據進行合理分析。
2、能結合實驗現象、相關信息資料,做出對呼吸次數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尊重事實、以證據求結論的科學態度。
2、能夠耐心、細致的完成呼吸次數的測量活動。
【教學重點】
用體驗和實驗的方法,驗證呼吸前後氣體中氧氣發生了變化。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證明呼出的氣體中還含有一定的氧氣,通過對實驗的分析能發現「吸進的空氣中氧氣較多,呼出的氣體中氧氣較少」這一事實,從而懂得新鮮空氣對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學准備】
教師:教學課件,呼吸匯總表、集氣瓶,毛玻璃片,自製的插有3根蠟燭的金屬架,打火機、水槽等。
學生:記錄表(長紙條),塑料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是一堂競賽課,後面做著的老師就是今天的評委,這些評委時時刻刻都在關注我們每個同學的一言一行,你會覺得緊張嗎?
2、我們一起來做一次深呼吸,來放鬆一下自己好嗎?
剛才你是怎麼呼吸的?(一吸一呼就是一次呼吸)(配合手勢)
3、你又是用什麼部位來呼吸的呢?
咱們用鼻子自由地再做幾次深呼吸,同時數一數,當老師叫停的時候你做了幾次,好嗎?
你做了幾次?(看來有的時候呼吸是可以控制的。)
4、但接下來我們要測量的是自然的呼吸,不能認為的去控制它。
二、測量「平靜狀態」和「運動一分鍾後」每分鍾呼吸的次數
1、測量「平靜狀態」每分鍾呼吸的次數,並做好記錄。
2、測量「運動一分鍾後」每分鍾呼吸的次數,並做好記錄。
3、各組反饋,隨機抽取6組數據記錄在呼吸匯總表上。
4、引導學生分析呼吸匯總表的數據,據此提出研究的問題:「運動後,呼吸為什麼會加快?」
5、試著分析「運動後呼吸加快」的原因。
三、研究「呼吸為什麼加快」
(一)、認識和呼吸有關的器官
1、呼吸時,相應的哪些地方有明顯的感覺?這些地方有很多與我們的呼吸相關的器官。我們一起來認一認。
2、空氣經過了哪些地方到達肺部?呼出的氣體又經過了哪些地方?最後去了哪裡?
(二)、尋找氣體發生變化的證據
1、呼出的氣體和吸進的氣體一樣嗎?能否用實驗證明?
2、體驗活動:反復呼吸塑料袋裡的空氣,有什麼感覺?
3、交流自己的感受,試著解釋吸進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麼不同。
4、教師做演示實驗:
①比較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區別。
②比較新鮮空氣與呼吸過一次的氣體、反復呼吸過的氣體的區別。
③討論:你們觀察到了什麼現象?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
④小結。
(三)出示:一般情況下人體吸進去的和呼出來的氣體成分的比較表
氣體
氮氣
氧氣
二氧化碳
水蒸氣
吸進人體的空氣(100克)
78克
21克
0.03克
0.97克
呼出體外的氣體(100克)
78克
16克
4克
2克
1、吸進的和呼出來的氣體都有哪幾種成分?
2、哪些氣體沒變化?哪些氣體有變化?是怎樣變化的?
3、從這些變化中可以發現: 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著氣體交換,吸收氧氣,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
4、運動後,我們對什麼的需求量更大了?小結。
四、拓展與延伸
1、醫學上,規定一次盡力吸氣後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為肺活量。出示測肺活量的裝置。
2、兩位同學分別上台測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說明了什麼?
3、小結。
【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人體需要的氧氣又肺吸入後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在排出體外。
2、人體運動量的增加,需要血液運輸更多的氧氣,心臟跳動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運輸血液的數量。
3、鍛煉身體可以增強心臟的力量,有利於身體健康。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實驗的方式,了解到心臟工作強度和工作量。
2、願意與同學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實驗活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人體呼吸與循環過程中,身體各個器官之間相互協調、相互合作的過程,感受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
【教學重點】
了解在人體活動過程中,當肺完成氣體交換後,心臟所要完成的輸送血液的功能。
【教學難點】
了解在人體活動過程中,當肺完成氣體交換後,心臟所要完成的輸送血液的功能。
【教學准備】
吸耳球、水槽2個、水、心臟模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兔子、鴿子從小就關進籠子里喂養。這些小動物長大以後看起來發育很正常。但是,把它們放出籠子後,兔子跑不了多遠,就會倒地,鴿子在空中飛了幾圈便栽下來。解剖分析發現,兔子死於心臟破裂,鴿子則死於動脈撕裂。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法?小結:說的真好,所以說我們的生命在於運動。今天我們來研究運動起來會怎樣(二)(課件出示課題)
二、激活已有經驗,提出探究問題:
1、你參加過哪些運動?
2、那運動起來人體會有哪些變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顧:運動後呼吸為什麼會加快?
3、師:心跳加快這只是我們的感受,為了更好的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通過實驗來證明。
三、探究運動前後心跳次數的變化
1、測試運動前的心跳次數
(1)為了更好的對比我們先測平靜時自己每分鍾心跳幾次?
(2)交流:你有什麼方法能測試自己的心臟一分鍾跳動幾次。(摸脈搏)
(3)強調測試時注意事項。
(4)學生測平靜時心跳次數並做好記錄。
(5)匯報並統計。發現:平靜時大多數同學的每分鍾心跳次數在70-90次左右。
2、測試運動後的心跳次數
(1)根據我們上課的這個環境,你能不能設計一個運動量比較大運動項目?
(2)學生設計並交流室內運動。
(3)強調運動時注意事項後做運動,測試運動後的心跳的次數並做好記錄。
(4)匯報交流:運動後的心跳次數。
(5)對比運動前後心跳次數的數據,分析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麼?
(6)發現:運動後人體的心跳次數明顯加快了。(板書:運動 心跳加快)
(7)提出問題:心跳為什麼會加快呢?
四、探究劇烈運動後心跳加快的原因
為了更好的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心臟。
1、認識心臟和心跳
(1)(出示心臟模型)了解人的心臟是什麼樣子的?講解心臟的位置、大小和心跳。
(2)看書了解心臟不停跳動是在干什麼?
(3)(播放視頻)講解:人體需要的氧氣由肺吸入後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出體外。(板書:血液循環)
2、模擬心臟的工作
(1)師述:現在我們來做模擬心臟跳動的實驗。師介紹實驗器材、實驗要領(先慢慢擠壓五次,再較快速度擠壓五次)
(2)學生分組實驗。
(3)師問:這個實驗與心臟輸送血液有什麼相同?相同的地方各代表什麼? (洗耳球相當於心臟的心房,心室,塑料管相當於血管,輸送的水相當於血液,手的捏力相當於心機收縮功能;)
(4)師問:實驗過程中你們有什麼發現?(水流動加快、感覺手很酸……)
(5)師生共同小結:人運動所需要的氧氣是靠血液的運送,而血液必須靠心臟的跳動來推動它前進,心臟好象一個泵,它把從肺部來含氧豐富的新鮮血液送到全身,同時它也把陳舊的血液送入肺部。那麼,心跳加快使人體內的血液循環發生了什麼變化?(心跳加快使人體內的血液循環加快。)
(6)感受心臟一天的工作量:
師述:人每時每刻都要有氧氣,並且必須依靠心臟的輸送,那麼心臟必須每時每刻進行跳動,我們現在估算一下,一天心臟要跳多少次呢?
(60次×60分×24小時﹦86400次)
(90次×60分×24小時﹦129600次)
師問:心臟的工作量怎樣?(繁重)
五、保護我們的心臟
1、合理休息與良好的睡眠,會讓心臟更好地工作。
師問:心臟無時無刻的進行這樣繁重的工作它會不會疲勞?齊讀課本73頁黑體字,再回答上面的問題(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疲勞,如果不合理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也會不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2、運動可以增強我們心肺功能,使我們身體更健康。
(1)出示情境:在登上高樓時有的同學會出現氣喘吁吁的現象,而有的同學呼吸卻沒多大的變化?討論:這種差別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
(2)各組同學分別跳動一分鍾,然後搭著脈搏休息1分鍾,感受脈搏跳動有什麼變化,休息一分鍾後再測心跳數。
(3)交流匯報:四位同學休息一分鍾後都基本恢復到平靜時正常心跳數。如果有一位心跳數字還很大,說明這位同學運動後要恢復到正常心跳還需要一段時間。那麼這位同學與其他三位同學相比,誰得心臟功能更強呢?
(4)有什麼辦法能使我們的心臟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
(5)討論並交流。
(6)談話: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強我們心肺功能,身體更健康。(板書:增強心肺功能 有利健康)
(7)討論交流:在日常,我們可以進行哪些體育運動項目鍛煉我們的身體?
六、回顧與反思
1、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氧氣和血液必須依靠心臟來推動,心臟工作繁重)
2、我們應該怎樣做?同學們,身體健康是第一,增強體質靠運動。我們要積極響應黨中央關於開展「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號召,讓我們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 讓我們的心肺功能更強,實現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樂一輩子。希望你們成為身心健康、充滿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經常參加鍛煉,把心機鍛煉得更強鍵)
Ⅱ 《運動起來會怎樣(一)》
《運動起來會怎樣(一)》
教學中我從實際出發,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處理,變同時測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數為只測量呼吸的次數。教材中的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同時測量平靜時和運動後呼吸及心跳的次數,我在設計時只採用了呼吸次數的測量,理由是:根據教材和教師教學用書的要求,學生同時測量呼吸和心跳兩種數據困難較大,即使兩人一組共同完成呼吸和心跳的測量,每人也只能各測一項,這就容易在後面的學習中遇到困難;其次,本課研究的是人體呼吸系統的相關知識,呼吸的測量已經足以說明運動和呼吸的關系,目標指向非常明確,可以順其自然地引出本課的重點和核心,而心跳測量的目標指向是認識人體的循環系統,因此可以放到下一節課,恰好成為《運動起來會怎樣(二)》有效的起始探究活動。
Ⅲ 《運動起來會怎樣(二)》教學設計
天氣 溶解 1、我們關心的天氣 1、水能溶解的一些物質 2、天氣日歷 2、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 3、溫度與氣溫 3、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 4、風向和風速 4、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降水量的測量 5、溶解的快與慢 6、雲的觀測 6、100毫升能溶解多少克食鹽 7、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 7、分離食鹽與水的辦法 聲音 我們的身體 1、聽聽聲音 1、身體的結構 2、聲音怎樣產生的 2、骨骼、關節和肌肉 3、聲音的變化 3、運動起來會怎樣(一) 4、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 4、運動起來會怎樣(二) 5、聲音的傳播 5、食物在體內的旅行 6、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6、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 7、保護我們的聽力 7、互相協作的人體器官
Ⅳ 運動起來會怎樣二教學設計及教學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人體運動需要氧氣,肺的氣體交換作用將氧氣吸收進血液,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2、人體運動量越大,消耗的氧氣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進更多的氧氣。
3、經常鍛煉身體,可以加大身體的肺活量,這樣有利於身體健康。
過程與方法:
1、能對數據進行合理分析。
2、能結合實驗現象、相關信息資料,做出對呼吸次數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尊重事實、以證據求結論的科學態度。
2、能夠耐心、細致的完成呼吸次數的測量活動。
【教學重點】
用體驗和實驗的方法,驗證呼吸前後氣體中氧氣發生了變化。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證明呼出的氣體中還含有一定的氧氣,通過對實驗的分析能發現「吸進的空氣中氧氣較多,呼出的氣體中氧氣較少」這一事實,從而懂得新鮮空氣對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學准備】
教師:教學課件,呼吸匯總表、集氣瓶,毛玻璃片,自製的插有3根蠟燭的金屬架,打火機、水槽等。
學生:記錄表(長紙條),塑料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是一堂競賽課,後面做著的老師就是今天的評委,這些評委時時刻刻都在關注我們每個同學的一言一行,你會覺得緊張嗎?
2、我們一起來做一次深呼吸,來放鬆一下自己好嗎?
剛才你是怎麼呼吸的?(一吸一呼就是一次呼吸)(配合手勢)
3、你又是用什麼部位來呼吸的呢?
咱們用鼻子自由地再做幾次深呼吸,同時數一數,當老師叫停的時候你做了幾次,好嗎?
你做了幾次?(看來有的時候呼吸是可以控制的。)
4、但接下來我們要測量的是自然的呼吸,不能認為的去控制它。
二、測量「平靜狀態」和「運動一分鍾後」每分鍾呼吸的次數
1、測量「平靜狀態」每分鍾呼吸的次數,並做好記錄。
2、測量「運動一分鍾後」每分鍾呼吸的次數,並做好記錄。
3、各組反饋,隨機抽取6組數據記錄在呼吸匯總表上。
4、引導學生分析呼吸匯總表的數據,據此提出研究的問題:「運動後,呼吸為什麼會加快?」
5、試著分析「運動後呼吸加快」的原因。
三、研究「呼吸為什麼加快」
(一)、認識和呼吸有關的器官
1、呼吸時,相應的哪些地方有明顯的感覺?這些地方有很多與我們的呼吸相關的器官。我們一起來認一認。
2、空氣經過了哪些地方到達肺部?呼出的氣體又經過了哪些地方?最後去了哪裡?
(二)、尋找氣體發生變化的證據
1、呼出的氣體和吸進的氣體一樣嗎?能否用實驗證明?
2、體驗活動:反復呼吸塑料袋裡的空氣,有什麼感覺?
3、交流自己的感受,試著解釋吸進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麼不同。
4、教師做演示實驗:
①比較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區別。
②比較新鮮空氣與呼吸過一次的氣體、反復呼吸過的氣體的區別。
③討論:你們觀察到了什麼現象?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
④小結。
(三)出示:一般情況下人體吸進去的和呼出來的氣體成分的比較表
氣體
氮氣
氧氣
二氧化碳
水蒸氣
吸進人體的空氣(100克)
78克
21克
0.03克
0.97克
呼出體外的氣體(100克)
78克
16克
4克
2克
1、吸進的和呼出來的氣體都有哪幾種成分?
2、哪些氣體沒變化?哪些氣體有變化?是怎樣變化的?
3、從這些變化中可以發現: 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著氣體交換,吸收氧氣,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
4、運動後,我們對什麼的需求量更大了?小結。
四、拓展與延伸
1、醫學上,規定一次盡力吸氣後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為肺活量。出示測肺活量的裝置。
2、兩位同學分別上台測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說明了什麼?
3、小結。
Ⅳ 小學四年級科學運動起來會怎樣(二)教學反思
《運動起來會怎樣》是本單元的第三節,學生已經學習了身體結構並知道了骨骼肌肉關節之間相互協作完成動作。所以通過前面知識的鋪墊及日常生活經驗,學生知道運動後身體勢必會有相應的變化,通過這一環節的問答導入本課教學。然後通過兩個活動:活動一 測平靜時和運動後一分鍾呼吸和心跳的次數——用數據說明運動能使人呼吸和心跳加快,並讓學生想想為什麼呼吸會加快。活動二 反復呼吸塑料袋內的空氣談感受,活動二反復呼吸袋內空氣前可以讓學生先用那個肺活量袋測下肺活量,然後強調實驗安全要點後再讓學生進行活動,活動後讓學生談感受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有導向的引入呼吸循環及空氣內氣體成分含量的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對書上的步驟做了一些改動,如書上製作聽診器測心跳改為根據脈搏測心跳。但是學生雖然知道可以用測脈搏的方法來測心跳次數,但是不知道如何尋找脈搏,所以要進行指導。同時要強調完整的一次呼吸是呼一次吸一次。
Ⅵ 小學科學 運動起來會怎樣2 教學課件 百度文庫
教學目標:
在科學概念方面:
1.人體需要的氧氣又肺吸入後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再排出體外。
2.人體運動量的增加,需要血液運輸更多的氧氣,心臟跳動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運輸血液的數量。鍛煉身體可以增強心臟的力量,有利於身體健康。
在過程與方法方面:
1.能夠通過實驗的方式,了解到心臟工作強度和工作量。
2.通過圖片、視頻及教師的講解簡單了解循環系統的工作原理。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通過學習,能感受人體呼吸與循環過程中,身體各個器官之間相互協調、相互合作的過程,感受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
【教學重、難點的分析】
重點:了解在人體活動過程中,當肺完成氣體交換後,心臟所要完成的輸送血液的功能。難點:簡單了解了解在循環系統的工作原理,了解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之間相互合作的過程。
【教學准備】
學生分組材料:聽筒、吸耳球、水槽2個、水、心臟模型。
教師材料:課件、視頻、圖片、模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參與
創設一個需要運動的情境,播放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師:課前老師請某某同學到辦公室拿一本科學書,他是跑著去的。注意觀察該同學現在的狀態和之前的狀態有什麼變化?
師:在經過了一番運動後,為什麼會氣喘吁吁?為什麼氣喘吁吁的同時心跳又加快了?呼吸加快和心跳加快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這節課我們將繼續探究身體的秘密。
?設計意圖:將課前這位同學運動前後身體的變化拍攝成視頻,素材來源於學生身邊的真實生活。這樣的處理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認真地投入到觀察中去。通過談話,進一步了解學生關於運動前後身體變化的科學前概念及其經驗。?
二、探究運動前後心跳次數的變化的秘密
活動(一):記錄運動前後跳動次數。
1. 記錄心跳次數。
師:運動前後呼吸是有明顯的變化的,同時心跳也會有明顯的變化,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讓我們來分組測試運動前的心跳次數。
出示活動要求:
分工合作,小組一名成員運動一分鍾,作為被觀察對象。一人用聽筒聽心跳,一人記錄。
2.交流:運動前後心跳次數有什麼變化?
3.學生匯報:運動後人體的心跳次數明顯加快了。(板書:運動 心跳加快)
活動(二):探究運動後心跳加快的原因。
1.引導學生對運動後心跳加快的原因進行猜測。
師:我們知道運動時需要更多的氧氣,所以我們要加快呼吸。那心跳為什麼也會加快呢?心跳加快的作用是什麼呢?
師:為了更好的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心臟。
2.認識心臟和心跳
(1)出示人體及心臟模型,了解人的心臟的形狀、大小、位置、大小。
(2)了解心臟不停跳動的作用。
(3)播放血液循環系統的工作視頻,了解以下科學概念:人體需要的氧氣由肺吸入後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出體外。
(板書:血液循環)
3.了解運動後心跳加快的原因。
通過閱讀了解運動前後身體需要的氧氣量的變化情況。明白平靜時人體各部分的細胞所需的氧氣量是一定的。
?設計意圖:對於心臟,這方面的概念是很抽象的,是屬於身體內部的結構,是一個個的暗箱。但學生又很感興趣,如果老師採用聽或讀的方式,學生的感受是很淺的。這里我積極利用網路資源中的圖片、視頻等豐富的資源,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將這些抽象、深奧的科學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的感受是豐富的、多元的、深刻的。?
三、模擬心臟的跳動,體驗心臟的辛勞
活動(一): 凸顯心臟的重要性
師: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心臟出現了一些問題,不能正常的跳動,後果會這怎樣?
活動(二):模擬心臟的工作,體驗心臟的辛勞
師:心臟那麼重要,是我們人體的發動機,下面我們就通過模擬實驗來體驗一下心臟是怎樣工作的。
出示實驗要求:
介紹並示範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
小組分工,兩人操作,一人記錄。
對比實驗:實驗一,每分鍾擠壓洗耳球20次,記錄輸送的水量和操作者的感受;
實驗二,每分鍾擠壓洗耳球40次,記錄輸送的水量和操作者的感受。
交流實驗現象及結果。
師:這個實驗與心臟輸送血液有哪些相同之處? 實驗過程中你們有什麼發現?
師生共同小結。
?設計意圖:心臟的工作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具體的細節在初中還將要學習。這里,我讓孩子們通過模擬實驗的手段來感受心臟的跳動,其形式簡單易懂,效果直觀形象。孩子們在動手實驗過程中真實地感受到了心臟在運動前後跳動次數變化帶來的身體上的感受,在心裡產生了要保護自己的心臟的迫切需要。?
活動三:感受心臟一天的工作量
師:人每時每刻都要有氧氣,並且必須依靠心臟的輸送,那麼心臟必須每時每刻進行跳動,我們現在估算一下,一天心臟要跳多少次呢?
(60次×60分×24小時�86400次)
(90次×60分×24小時�129600次)
師:看了這組數據,你有什麼感受?
?通過一組數據的計算及其呈現,孩子們被這些數據驚呆了,深刻感受到心臟工作的不易。?
四、知識遷移,保護我們的心臟
1.學生在保護心臟方面的看法。
師: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我們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心臟?
2. 對比一組現象,明確適當運動對心臟的好處。
視頻:在登上高樓時有的同學會出現氣喘吁吁的現象,而有的同學呼吸卻沒多大的變化?
討論:這種差別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
師:請兩位同學分別談談自己的生活方式,聽了之後你有什麼想法?
?設計意圖:到此為止,在孩子們的心中已經有了保護好自己心臟的迫切需要,但如何不好,也許孩子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不一定是全面的看、科學的。這里通過了解孩子們的想法,再通過一組視頻材料的對比,加之醫生較為權威的建議,孩子們對於保護心臟一定有了比較豐富的了解。?
五、總結與延伸
1.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和本領?
2.我們應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心臟?
在《健康歌》的音樂聲中結束全課。
Ⅶ 《運動起來會怎樣(二)》課件1.ppt
https://wenku..com/view/7f1db7d1a76e58fafbb003b1.html
Ⅷ 《運動起來會怎樣(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人體運動需要氧氣,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將氧氣吸收,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2.人體運動量越大,消耗的氧氣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進更多的氧氣。
(二)過程與方法:1.進行數據合理的分析。
2.結合實驗現象、相關信息資料,做出對呼吸次數加快原因的分析。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願意與同學相互交流,能夠在合作中完成實驗活動。2.認識到耐心、細致地完成測量活動的必要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用體驗和實驗的方法,驗證呼吸前後氣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三、教學准備
1. 學生准備:記號筆或水彩筆、鉛筆盒;
2. 教師准備
課前發放:記錄呼吸次數用的紙。
中途發放1:認識呼吸器官的資料
中途發放2:保鮮袋。
中途發放3:(1)水槽、吸管、打火機。每桌一份;(2)集氣瓶、毛玻片、竹簽。每桌2份;
教師材料:課件、一瓶「二氧化碳」(貼好標簽)、時鍾(備用)
五、課前談話:
教師演示在水槽內用習慣吹氣。問:水面上看見了什麼?(氣泡),你有沒有辦法在水中吹氣時,水面不看見氣泡?(或問: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些氣泡裝起來?) →教師演示「排水取氣」的具體操作。
【意圖:活躍氣氛、拉近師生距離,為「排水取氣」法作鋪墊】
關註: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了解排水集氣法
教學過程
一、測量運動前後的心跳和呼吸次數
師:小朋友們喜歡運動嗎?
師:喜歡什麼運動項目呢?
師:那你們運動過後有什麼感受呢?(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
(出示課題:運動起來會怎樣?)
師:今天天氣也比較冷,老師決定讓大家一起動起來。但在運動以前老師要布置一下任務:
先看一下書本第69頁的記錄表,看的懂嗎?這個表格讓我們干什麼?
2.測量
(1)指導
師:我們該怎麼測量呢? 我們不停的呼吸怎麼才算一次呢?
預設生:吸入到呼出(請學生演示)
師:我們在測量時還要注意不要故意控制呼吸、測量時間要一樣多,並要及時的記錄下來。
師:心跳的次數怎麼測?
生預設:摸手上的脈搏,摸心跳
師:大家一起來感覺一下自己的心跳。
(生各自摸自己的心跳和脈搏)
師:說說你感覺到的心跳是怎麼樣的?
師:測量呼吸和心跳的方法我們已經學會了,可在一分鍾內呼吸和心跳要同時記錄下來,為了使我們的測量數據更准確,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
(2)測量
師:老師有一種更好的辦法,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老師覺得兩個同學為一組先請走邊的同學自己測自己的呼吸,右邊的同學測左邊同學的心跳,一分鍾後請左邊的同學做蹲起動作一分鍾,一分鍾後按照原來的方法測心跳和呼吸!你們覺得怎麼樣?
師:開始行動!學生看著大屏幕上的鍾自由測量運動前後的呼吸次數並記錄。教師一起參與其中。
課件提示:(用小時鍾計時)
先測量平靜時一分鍾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數。(注意不要故意控制,記錄下來)
在原地運動一分鍾請注意安全!(請同學們做頓蹲起運動)
運動後站著測量一分鍾後的呼吸及心跳及時記錄。(時間到後拿上測量並記錄)
最後比較這兩個數據,發現了什麼?
(兒童心跳每分鍾80--90次,成年人平 均每分鍾70--80次。8~14歲每分鍾20~16次,接近成人呼吸次數。)
(3)討論
(教師隨即抽取3張記錄紙依次展示)
師:比較這兩個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
生:運動後呼吸會加快,心跳也會加速
師:和他們小組意見一樣的小組請舉手!(板書:運動後呼吸會加快)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及數據對比得出運動後呼吸和心跳會加快,並產生為什麼會加快的疑問。
二、實驗探究為什麼呼吸會加快
1.討論
師: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伴隨運動量的增加,每分鍾呼吸的次數也會增加。運動與呼吸有什麼關系呢?小組之間輕輕討論一下
生 討論師巡視指導
生匯報
目標:關注學生的想法,引發學生的相互間質疑,最好引導學生想到呼吸讓我們從空氣中獲取對我們身體有利的物質
2.學生體驗:反復呼吸同一袋空氣
師:這種物質是什麼呢?我們呼入與呼出的氣體是不是一樣呢?
生:不一樣
師:真的不一樣嗎?讓我們來體驗一下。將袋子裝滿空氣,用一根吸管插進袋中並用橡皮筋扎緊袋口,用最反復呼吸袋中的空氣,體驗有什麼感覺?想一想說明了什麼?注意:只要有明顯感覺了就停止實驗。(大屏幕提示)
學生體驗活動後匯報
師:有什麼感覺?說明了什麼?
生預設:悶、熱,呼吸氣體不一樣
師(小結):看來,氣體從吸進到呼出的過程中真的發生了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了解呼出的氣體和吸進的氣體是不一樣的
關註:學生是否感受到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空氣成分有差別
3. 實驗:觀察火焰在兩種氣體中的燃燒情況
師:為什麼會有悶,喘氣困難
生預設:氧氣不夠了
師:可惜那些都只是大家的感覺,能用眼睛看到種氣體的不同特點就好了!我們有什麼好辦法嗎?(我們還能用其他實驗來證明嗎?)
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師:老師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用點燃的火柴去試試看
師:要去檢驗他們就的先收集,怎麼收集呢?
(學生回答,教師提示:吸入的空氣就是我們周圍的空氣可以直接收集,呼出的氣體可以用我們課前的排水法收集,並作示範)
師:收集好後,分別用兩根點燃的火柴深入瓶中,注意同時。觀察發生的現象(教師指導並做示範,尤其是如何點燃、熄滅火柴)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觀察到了什麼現象?
師:說明了什麼?
目標:讓學生明白吸進去的氣體支持燃燒,呼出的氣體不支持燃燒
4.學習資料:《呼吸前後氣體成分比較表》(呼吸時氧氣變少了,二氧化碳變多了)(課件展示)
師: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我們呼出的氣體與呼入的氣體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來看看科學家的研究資料吧!
師:依次看圖,有哪幾種氣體?哪種氣體有變化?哪種氣體沒變化?怎樣變化的?
師:從這些變化中可以知道「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氣體交換,把氧氣吸收了,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課件展示:呼吸實際就是氣體交換的過程)那這個氣體進入身體內會經過那些器官呢?(氣體在人體的哪個器官進行交換的呢?)
師:其實外面的空氣通過鼻腔進入氣管在經過氣管到達支氣管到肺進行氣體交換。然後經過交換後的氣體在通過支氣管、氣管、鼻腔到空氣中(讓學生一起做深呼吸感受一下並指一指)!(課件展示呼吸器官圖)
師:同學們在圖上也看到了還有橫膈膜這個結構,這個結構在呼吸時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可以讓胸腔擴張和收縮一邊更好的完成呼吸運動!
師:如果我們把肺泡放大我們還會神奇的發現還有肺泡,(課件展示)其實肺泡才是真正的氣體交換場所。也就是說外面的空氣通過鼻腔進入氣管在經過氣管到達支氣管到肺在肺泡內進行氣體交換,然後經過交換後的氣體在通過支氣管、氣管、鼻腔到空氣中完成一次氣體交換!
三、總結與延伸
1.總結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運動和呼吸,你們有什麼收獲嗎?
師:運動後呼吸會加快;運動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所以呼吸會加快了;經常運動,我們的呼吸器官就會得到鍛煉,我們的呼吸能力就會提高,我們就能得到更多的氧氣了。所以經常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2延伸
師:想不想知道你呼吸能力是強還是弱?我們可以測試每個人的「肺活量」(肺活量就是指一次盡力吸氣後,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肺活量的多少反映了我們的呼吸能力)
課外活動建議:(1)自製測肺活量裝置,測量一下自己現在的肺活量,和一個學校網球隊的同學比較一下肺活量有什麼不同?(或自己堅持煅煉一個月後,再測一下肺活量,有什麼不同?)(2)比較一名愛運動的同學和一名不愛運動的同學,測量它們在跳動1分鍾後,恢復到平靜狀態下原來的呼吸次數需要多少時間?比一比有什麼不同。看能不能解釋這樣現象。
Ⅸ 運動起來會怎樣
運動起來會累 會熱 會餓 會出汗 會心跳加速 等等等等 你不說清楚我們也回答不清楚
Ⅹ 教學設計:運動起來會怎樣
運動起來會怎樣(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人體運動需要氧氣,肺的氣體交換作用將氧氣吸收進血液,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2、人體運動量越大,消耗的氧氣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進更多的氧氣。
3、經常鍛煉身體,可以加大身體的肺活量,這樣有利於身體健康。
過程與方法:
1、能對數據進行合理分析。
2、能結合實驗現象、相關信息資料,做出對呼吸次數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尊重事實、以證據求結論的科學態度。
2、能夠耐心、細致的完成呼吸次數的測量活動。
【教學重點】
用體驗和實驗的方法,驗證呼吸前後氣體中氧氣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