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路板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電路板的材料是:
覆銅板-----又名基材 .
覆銅板(Copper Clad Laminate,全稱覆銅板層壓板,英文簡稱CCL),是由木漿紙或玻纖布等作增強材料,浸以樹脂,單面或雙面覆以銅箔,經熱壓而成的一種產品.當它用於多層板生產時,也叫芯板(CORE).
目前,市場上供應的覆銅板,從基材考慮,主要可分以下幾類:紙基板、玻纖布基板、合成纖維布基板、無紡布基板、復合基板.
覆銅板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FR-1 ──酚醛棉紙,這基材通稱電木板(比FR-2較高經濟性)
FR-2 ──酚醛棉紙,
FR-3 ──棉紙(Cotton paper)、環氧樹脂
FR-4──玻璃布(Woven glass)、環氧樹脂
FR-5 ──玻璃布、環氧樹脂
FR-6 ──毛面玻璃、聚酯
G-10 ──玻璃布、環氧樹脂
CEM-1 ──棉紙、環氧樹脂(阻燃)
CEM-2 ──棉紙、環氧樹脂(非阻燃)
CEM-3 ──玻璃布、環氧樹脂
CEM-4 ──玻璃布、環氧樹脂
CEM-5 ──玻璃布、多元酯
AIN ──氮化鋁
SIC ──碳化硅
㈡ PCB電路板製作流程
1、根據電路功能需要設計原理圖。原理圖的設計主要是依據各元器件的電氣性能根據需要進行合理的搭建,通過該圖能夠准確的反映出該PCB電路板的重要功能,以及各個部件之間的關系。原理圖的設計是PCB製作流程中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通常設計電路原理圖採用的軟體是PROTEl。
㈢ 這個電路板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光刻出來的,覆銅的邊緣很不整齊。板子材質很差,幾乎半透明了,應該是手工刻出來或是腐蝕的。
方法網上應該有很多,我簡單介紹下:
1、使用熱轉印紙或蠟紙將電路印在PCB覆銅板上
2、將覆銅板放在三氯化鐵溶液中腐蝕,直到剩下線路位置
3、將腐蝕後的電路板沖洗干凈並陰干或吹乾
4、用電鑽打孔,並將打孔碎屑清理干凈
5、在焊盤位置打磨干凈並搪錫,無焊盤的覆銅線路塗清漆保護
㈣ 印刷電路板PCB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我們打開通用電腦的健盤就能看到一張軟性薄膜(撓性的絕緣基材),印上有銀白色(銀漿)的導電圖形與健點陣圖形。因為通用絲網漏印方法得到這種圖形,所以我們稱這種印製線路板為撓性銀漿印製線路板。而我們去電腦城看到的各種電腦主機板、顯卡、網卡、數據機、音效卡及家用電器上的印製電路板就不同了。它所用的基材是由紙基(常用於單面)或玻璃布基(常用於雙面及多層),預浸酚醛或環氧樹脂,表層一面或兩面粘上覆銅簿再層壓固化而成。這種線路板覆銅簿板材,我們就稱它為剛性板。再製成印製線路板,我們就稱它為剛性印製線路板。單面有印製線路圖形我們稱單面印製線路板,雙面有印製線路圖形,再通過孔的金屬化進行雙面互連形成的印製線路板,我們就稱其為雙面板。如果用一塊雙面作內層、二塊單面作外層或二塊雙面作內層、二塊單面作外層的印製線路板,通過定位系統及絕緣粘結材料交替在一起且導電圖形按設計要求進行互連的印製線路板就成為四層、六層印製電路板了,也稱為多層印製線路板。現在已有超過100層的實用印製線路板了。 PCB的生產過程較為復雜,它涉及的工藝范圍較廣,從簡單的機械加工到復雜的機械加工,有普通的化學反應還有光化學電化學熱化學等工藝,計算機輔助設計CAM等多方面的知識。而且在生產過程中工藝問題很多而且會時時遇見新的問題而部分問題在沒有查清原因問題就消失了,由於其生產過程是一種非連續的流水線形式,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造成全線停產或大量報廢的後果,印刷線路板如果報廢是無法回收再利用的,工藝工程師的工作壓力較大,所以許多工程師離開了這個行業轉到印刷線路板設備或材料商做銷售和技術服務方面的工作。 為進一認識PCB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通常單面、雙面印製線路板及普通多層板的製作工藝,於加深對它的了解。 單面剛性印製板:單面覆銅板下料(刷洗、乾燥)鑽孔或沖孔網印線路抗蝕刻圖形或使用干膜固化檢查修板蝕刻銅去抗蝕印料、乾燥刷洗、乾燥網印阻焊圖形(常用綠油)、UV固化網印字元標記圖形、UV固化預熱、沖孔及外形電氣開、短路測試刷洗、乾燥預塗助焊防氧化劑(乾燥)或噴錫熱風整平檢驗包裝成品出廠。 雙面剛性印製板:雙面覆銅板下料疊板數控鑽導通孔檢驗、去毛刺刷洗化學鍍(導通孔金屬化)(全板電鍍薄銅)檢驗刷洗網印負性電路圖形、固化(干膜或濕膜、曝光、顯影)檢驗、修板線路圖形電鍍電鍍錫(抗蝕鎳/金)去印料(感光膜)蝕刻銅(退錫)清潔刷洗網印阻焊圖形常用熱固化綠油(貼感光干膜或濕膜、曝光、顯影、熱固化,常用感光熱固化綠油)清洗、乾燥網印標記字元圖形、固化(噴錫或有機保焊膜)外形加工清洗、乾燥電氣通斷檢測檢驗包裝成品出廠。 貫通孔金屬化法製造多層板工藝 流程 內層覆銅板雙面開料刷洗鑽定位孔貼光致抗蝕干膜或塗覆光致抗蝕劑曝光顯影蝕刻與去膜內層粗化、去氧化內層檢查(外層單面覆銅板線路製作、B—階粘結片、板材粘結片檢查、鑽定位孔)層壓數控制鑽孔孔檢查孔前處理與化學鍍銅全板鍍薄銅鍍層檢查貼光致耐電鍍干膜或塗覆光致耐電鍍劑面層底板曝光顯影、修板線路圖形電鍍電鍍錫鉛合金或鎳/金鍍去膜與蝕刻檢查網印阻焊圖形或光致阻焊圖形印製字元圖形(熱風整平或有機保焊膜)數控洗外形清洗、乾燥電氣通斷檢測成品檢查包裝出廠。 從工藝 流程 圖可以看出多層板工藝是從雙面孔金屬化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除了繼了雙面工藝外,還有幾個獨特內容:金屬化孔內層互連、鑽孔與去環氧鑽污、定位系統、層壓、專用材料。 我們常見的電腦板卡基本上是環氧樹脂玻璃布基雙面印製線路板,其中有一面是插裝元件另一面為元件腳焊接面,能看出焊點很有規則,這些焊點的元件腳分立焊接面我們就叫它為焊盤。為什麼其它銅導線圖形不上錫呢。因為除了需要錫焊的焊盤等部分外,其餘部分的表面有一層耐波峰焊的阻焊膜。其表面阻焊膜多數為綠色,有少數採用黃色、黑色、藍色等,所以在PCB行業常把阻焊油叫成綠油。其作用是,防止波焊時產生橋接現象,提高焊接質量和節約焊料等作用。它也是印製板的永久性保護層,能起到防潮、防腐蝕、防霉和機械擦傷等作用。從外觀看,表面光滑明亮的綠色阻焊膜,為菲林對板感光熱固化綠油。不但外觀比較好看,便重要的是其焊盤精確度較高,從而提高了焊點的可靠性。 我們從電腦板卡可以看出,元件的安裝有三種方式。一種為傳動的插入式安裝工藝,將電子元件插入印製線路板的導通孔里。這樣就容易看出雙面印製線路板的導通孔有如下幾種:一是單純的元件插裝孔;二是元件插裝與雙面互連導通孔;三是單純的雙面導通孔;四是基板安裝與定位孔。另二種安裝方式就是表面安裝與晶元直接安裝。其實晶元直接安裝技術可以認為是表面安裝技術的分支,它是將晶元直接粘在印製板上,再用線焊法或載帶法、倒裝法、梁式引線法等封裝技術互聯到印製板上。其焊接面就在元件面上。
㈤ 求完整的PCB製作工藝流程。
1、列印電路板。將繪制好的電路板用轉印紙列印出來,注意滑的一面面向自己,一般列印兩張電路板,即一張紙上列印兩張電路板。在其中選擇列印效果最好的製作線路板。
2、裁剪覆銅板,用感光板製作電路板全程圖解 。覆銅板,也就是兩面都覆有銅膜的線路板,將覆銅板裁成電路板的大小,不要過大,以節約材料。
3、預處理覆銅板。用細砂紙把覆銅板表面的氧化層打磨掉,以保證在轉印電路板時,熱轉印紙上的碳粉能牢固地印在覆銅板上,打磨好的標準是板面光亮,沒有明顯污漬。
4、轉印電路板。將列印好的電路板裁剪成合適大小,把印有電路板的一面貼在覆銅板上,對齊好後把覆銅板放入熱轉印機,放入時一定要保證轉印紙沒有錯位。一般來說經過2-3次轉印,電路板就能很牢固的轉印在覆銅板上。熱轉印機事先就已經預熱,溫度設定在160-200攝氏度,由於溫度很高,操作時注意安全!
5、腐蝕線路板,迴流焊機。先檢查一下電路板是否轉印完整,若有少數沒有轉印好的地方可以用黑色油性筆修補。然後就可以腐蝕了,等線路板上暴露的銅膜完全被腐蝕掉時,將線路板從腐蝕液中取出清洗干凈,這樣一塊線路板就腐蝕好了。腐蝕液的成分為濃鹽酸、濃雙氧水、水,比例為1:2:3,在配製腐蝕液時,先放水,再加濃鹽酸、濃雙氧水,若操作時濃鹽酸、濃雙氧水或腐蝕液不小心濺到皮膚或衣物上要及時用清水清洗,由於要使用強腐蝕性溶液,操作時一定注意安全!
6、線路板鑽孔。線路板上是要插入電子元件的,所以就要對線路板鑽孔了。依據電子元件管腳的粗細選擇不同的鑽針,在使用鑽機鑽孔時,線路板一定要按穩,鑽機速度不能開得過慢,請仔細看操作人員操作。
7、線路板預處理。鑽孔完後,用細砂紙把覆在線路板上的墨粉打磨掉,用清水把線路板清洗干凈。水干後,用松香水塗在有線路的一面,為加快松香凝固,我們用熱風機加熱線路板,只需2-3分鍾松香就能凝固。
8、焊接電子元件。焊接完板上的電子元件,通電。
㈥ 如何製作一個完整電路版
一、蠟紙腐蝕法
1、製作敷銅板
按照印版圖的尺寸裁切敷銅板,使其與實際電路圖的大小一致,並使敷銅板保持清潔。
2、將電路印在敷銅板上
將蠟紙平鋪在鋼板上,用筆將印版圖按照1:1的比例刻在蠟紙上,將蠟紙上的印版圖根據電路板尺寸剪裁,並將其平放在敷銅板上。用少量油漆與滑石粉調成稀稠合適的材料,用毛刷蘸取印調好的材料,均勻地塗蠟紙上,反復幾遍,即可將電路印在印製板上(敷銅板)。
註:可反復使用,適用於少量PCB板製作。
3、腐蝕敷銅板
將敷銅板放入三氯化鐵液體中腐蝕。
4、清洗印製板
將腐蝕好的印製板反復用水清洗。用香蕉水擦掉油漆,再清洗幾次,使印製板清潔,不留腐蝕液。抹上一層松香溶液待干後鑽孔。
二、膠帶腐蝕法
此法是用預先制好的類似不幹膠材料製成的各種符號(點、圓盤等)貼在電路板上。
1、繪制印版圖
用點表示焊盤,線路用單線表示,保證位置、尺寸准確。
2、製作敷銅板
按照印版圖的尺寸裁切敷銅板,並使敷銅板銅箔面保持清潔。
3、將印版圖印在敷銅板上
首先,可用復寫紙將印版圖復制在敷銅板上,根據所用元器件的實際大小粘貼不同內外徑的焊盤(即印刷電路板上用來焊接電子元器件的圓孔);其次,根據電路中電流的大小決定採用不同寬度的膠帶(大電流採用寬膠帶,小電流窄膠帶即可),按照印版圖將膠帶粘貼在敷銅板上(代表電路中元器件之間的連線);用軟一點的小錘,如光滑的橡膠、塑料等敲打圖貼,使之與銅箔充分粘連。重點敲擊線條轉彎處、搭接處。天冷時,最好用取暖器使表面加溫以加強粘連效果。
註:焊盤規格:D373(外徑:2.79毫米,內徑:0.79毫米),D266(外徑:2.00,內徑:0.80),D237(外徑:3.50,內徑:1.50)等幾種,最好購買紙基材料做的(黑色),塑基(紅色)材料盡量不用。膠帶常用規格有0.3、0.9 、1.8、 2.3、 3.7等幾種,單位均為毫米。
4、腐蝕、清洗敷銅板
將粘有膠帶的敷銅板放入三氯化鐵液體中腐蝕。腐蝕完後應及時取出用水沖洗干凈。
在焊盤處用鑽頭打孔,用細砂紙打亮銅箔,再塗上松香酒精溶液,涼干則製作完畢了。
三、激光列印法
傳統的印刷電路板製作方法皆採用抗腐蝕材料(如膠帶、蠟紙等)粘在敷銅板表面以代表電路連線,然後用腐蝕液將敷銅板上不需要的銅片腐蝕掉。一般的工業用法是採用絲網印刷,或者照相法。
這里介紹一種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的PCB製作方法,只需使用一台舊激光列印機,一個家用電熨斗和一張熱轉印紙,就可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一塊印刷電路板的製作。
這一方法是基於熱轉移原理,激光列印機墨盒的碳粉中含有黑色塑料微粒,在列印機硒鼓靜電的吸引下,在硒鼓上形成高精度的圖形和文字(印版圖),當靜電消失後,高精度的圖形和文字便轉移到列印紙上,這里使用的是經過特殊處理的熱轉印紙,具有耐高溫不粘連的特性。
當溫度達到180度時,在高溫和壓力的作用下,熱轉印紙對融化的墨粉吸附力急劇下降,使融化的墨粉完全吸附在敷銅板上,敷銅板冷卻後,形成緊固的有圖形的保護層,經過腐蝕後,印刷電路板便製作成功了。
這種方法製作精度高,成本低。製作一塊110mmx170mm單面電路板的制板費僅相當於半張熱轉印紙的成本(0.5~0.75元)。
具體製作過程如下:
1、列印印版圖
用激光列印機將畫好的印版圖列印在熱轉印紙上,注意在列印前後,不要用手或其他東西碰熱轉印紙上的印版圖位置。
2、將電路印在敷銅板上
將熱轉印紙的印有印版圖部分剪下,四邊留些空白,面朝下覆蓋在平坦、干凈的敷銅板上(可用砂紙打磨敷銅板),用家用電熨斗(非蒸汽式)熨燙貼有熱轉印紙的敷銅板,可多燙幾次,使融化的墨粉完全吸附在敷銅板上。
3、揭去熱轉印紙
有兩種方法:濕揭法和干揭法。
濕揭法:將貼有熱轉印紙的敷銅板放入熱水中浸泡5-10分鍾,可揭去一層熱轉印紙,再泡10多分鍾,再揭去熱轉印紙,如板上粘有剩餘的紙,可用牙刷或拇指擦去。
干揭法:敷銅板冷卻後揭去熱轉印紙。
4、腐蝕、清洗敷銅板
將揭去熱轉印紙的敷銅板放入三氯化鐵液體中腐蝕,腐蝕完後取出用「Laquer Thinner」(一種稀釋劑)沖洗,並用紙巾迅速擦去墨粉,印刷電路板便製作成功了。
小技巧: 建議使用惠普(HP)列印機和硒鼓,質量較好。
列印紙可選用噴墨列印機用來列印相片的相片紙,繪圖紙等,請自行試驗選定最合適的紙張。
熨燙時,最好將熨斗覆蓋整個敷銅板上的電路部分,用力熨燙紙的背面至少1.5分鍾,可站在高處熨燙。當印版圖透過紙張顯現出來時,說明印版圖已經印在敷銅板上了。
如果在擦去列印紙的同時,將一些墨粉也擦掉了,用防腐材料填上即可。
也可使用照片過塑機代替熨斗。將列印好的熱轉印紙覆蓋在敷銅板上,送入照片過塑機(調到180.5~200℃)來回壓幾次,使融化的墨粉完全吸附在敷銅板上。
四、即時貼腐蝕法
將即時貼(或包裝用的寬透明膠帶)粘在敷銅板的銅箔上,然後在貼面上繪制好印版圖,再用刻刀刻透貼面層,形成所需電路,揭去非電路部分,最後用三氯化鐵腐蝕敷銅板即可。
腐蝕溫度可在55度左右進行,腐蝕速度較快。腐蝕好的電路板用清水沖洗干凈,揭去電路上的即時貼,打好孔,擦乾凈塗上松香酒精溶液以備使用。
五、手工及繪圖儀直接描繪法
這種方法利用繪圖儀的繪圖筆在敷銅板上直接畫印版圖,有手畫和繪圖儀自動畫兩種做法,下面分別介紹。
1、手畫法
調制繪圖液 在三份無水酒精中,放入一份漆片(即蟲膠,化工原料店有售),並適當攪拌,待其全部溶解後,滴上幾滴醫用紫葯水(龍膽紫),使其呈現一定的顏色,攪拌均勻後,繪圖液便製成了。
繪制印版圖 用細砂紙把敷銅板打亮,然後採用繪圖儀器中的鴨嘴筆(或圓規上用來畫圖形的墨水鴨嘴筆),在敷銅板上描繪印版圖,由於鴨嘴筆上有調整筆劃粗細的螺母,可通過調節筆劃粗細去改變電路圖中連線的粗細,也可借用直尺、三角尺描繪出很細的直線。此法描繪出的線條光滑、均勻,無邊緣鋸齒。
在繪制過程中,如果發現繪出的連線向周圍浸潤,則說明繪圖液濃度太小,可以加一點漆片;若是繪制時拖不開筆,則說明繪圖液太稠了,需滴上幾滴無水酒精。
如果發現描錯了,只要用一小棍(如火柴桿),做一個小棉簽,蘸上一點無水酒精,即可方便地擦掉,然後重新描繪即可。 此外,可以在敷銅板的空白處寫上相應的說明文字。
腐蝕電路板 將畫好的電路板(敷銅板)放入三氯化鐵溶液中腐蝕,腐蝕完成後,用棉球蘸上無水酒精,就可以將板子上的繪圖液擦掉,晾乾後,塗上松香水即可。
註:由於酒精揮發快,配製好的繪圖液應密封保存在瓶中(如墨水瓶),用完後蓋緊瓶蓋,若在下次使用時,發現濃度變稠了,只要加上適量無水酒精即可。
2、繪圖儀自動畫法
可採用惠普公司的HP7440A型號繪圖儀,關鍵是改裝繪圖儀的繪圖筆,下面是一個參考實例。
改裝繪圖筆 將原始的繪圖儀上的繪圖筆的兩端切掉一部分,這樣便得到一根中間有定位環的短一點的繪圖筆,定位環是筆架用來固定筆的部分。將筆架上用來固定筆的圓孔用銼刀銼大些,使得切短後的繪圖筆可以通過。將簽字筆(felt tipped pen)切短,蓋上筆帽,把它擠入切短後的繪圖筆中,定位環的位置距筆尖約35mm。
繪制電路圖 將改裝後的繪圖筆裝好,將打磨干凈的敷銅板放在一張A4大小的膠片上,置於繪圖筆的下方,便可使用繪圖儀自動列印印版圖了。
將列印好的電路板進行腐蝕後,沖洗干凈,塗上松香即可
㈦ 電路板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電路板的材料是:
覆銅板-----又名基材
.
覆銅板(Copper
Clad
Laminate,全稱覆銅板層壓板,英文簡稱CCL),是由木漿紙或玻纖布等作增強材料,浸以樹脂,單面或雙面覆以銅箔,經熱壓而成的一種產品.當它用於多層板生產時,也叫芯板(CORE).
目前,市場上供應的覆銅板,從基材考慮,主要可分以下幾類:紙基板、玻纖布基板、合成纖維布基板、無紡布基板、復合基板.
覆銅板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FR-1
──酚醛棉紙,這基材通稱電木板(比FR-2較高經濟性)
FR-2
──酚醛棉紙,
FR-3
──棉紙(Cotton
paper)、環氧樹脂
FR-4──玻璃布(Woven
glass)、環氧樹脂
FR-5
──玻璃布、環氧樹脂
FR-6
──毛面玻璃、聚酯
G-10
──玻璃布、環氧樹脂
CEM-1
──棉紙、環氧樹脂(阻燃)
CEM-2
──棉紙、環氧樹脂(非阻燃)
CEM-3
──玻璃布、環氧樹脂
CEM-4
──玻璃布、環氧樹脂
CEM-5
──玻璃布、多元酯
AIN
──氮化鋁
SIC
──碳化硅
㈧ PCB生產是什麼
PCB是印刷電路板(即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簡稱。印刷電路板是組裝電子零件用的基板,是在通用基材上按預定設計形成點間連接及印製元件的印製板。該產品的主要功能是使各種電子零組件形成預定電路的連接,起中繼傳輸的作用,是電子產品的關鍵電子互連件,有「電子產品之母」之稱。印刷電路板作為電子零件裝載的基板和關鍵互連件,任何電子設備或產品均需配備。其下游產業涵蓋范圍相當廣泛,涉及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信息、通訊、醫療,甚至航天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產品等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類產品的電子信息化處理需求逐步增強,新興電子產品不斷涌現,使PCB產品的用途和市場不斷擴展。新興的3G手機、汽車電子、LCD、IPTV、數字電視、計算機的更新換代還將帶來比現在傳統市場更大的PCB市場。
PCB是信息電子工業最基本的構件,屬於電子元器件行業中的電子元件產業。按照層數來分,PCB分為單面板(SSB)、雙面板(DSB)和多層板(MLB);按柔軟度來分,PCB分為剛性印刷電路板(RPC)和柔性印刷電路板(FPC)。在產業研究中,一般按照上述PCB產品的基本分類,將PCB產業細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常規多層板、柔性板、HDI(高密度燒結)板、封裝基板等六個主要細分產業。
PCB行業為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從歷史情況來看,其周期一般為7-8年,但隨著下游需求更新速度的加快,逐步縮短為4年左右,近期景氣的高點分別出現在1995年、2000年和2004年。和液晶面板及內存等產品不同,CCL的價格走勢主要受原材料成本驅動,而PCB的價格則受供需平衡度影響較大。
二、PCB產業鏈
按產業鏈上下游來分類,可以分為原材料-覆銅板-印刷電路板-電子產品應用,其關系簡單表示為:
玻纖布:玻纖布是覆銅板的原材料之一,由玻纖紗紡織而成,約占覆銅板成本的40%(厚板)和25%(薄板)。玻纖紗由硅砂等原料在窯中煅燒成液態,通過極細小的合金噴嘴拉成極細玻纖,再將幾百根玻纖纏絞成玻纖紗。窯的建設投資巨大,一般需上億資金,且一旦點火必須24小時不間斷生產,進入退出成本巨大。玻纖布製造則和織布企業類似,可以通過控制轉速來控制產能及品質,且規格比較單一和穩定,自二戰以來幾乎沒有規格上的太大變化。和CCL不同,玻纖布的價格受供需關系影響最大,最近幾年的價格在0.50-1.00美元/米之間波動。目前台灣和中國內地的產能佔到全球的70%左右。
銅箔:銅箔是占覆銅板成本比重最大的原材料,約占覆銅板成本的30%(厚板)和50%(薄板),因此銅箔的漲價是覆銅板漲價的主要驅動力。銅箔的價格密切反映於銅的價格變化,但議價能力較弱,近期隨著銅價的節節高漲,銅箔廠商處境艱難,不少企業被迫倒閉或被兼並,即使覆銅板廠商接受銅箔價格上漲各銅箔廠商仍然處於普遍虧損狀態。由於價格缺口的出現,2006年一季度極有可能出現又一波漲價行情,從而可能帶動CCL價格上漲。
覆銅板:覆銅板是以環氧樹脂等為融合劑將玻纖布和銅箔壓合在一起的產物,是PCB的直接原材料,在經過蝕刻、電鍍、多層板壓合之後製成印刷電路板。覆銅板行業資金需求量不高,大約為3000-4000萬元左右,且可隨時停產或轉產。在上下游產業鏈結構中,CCL的議價能力最強,不但能在玻纖布、銅箔等原材料采購中擁有較強的話語權,而且只要下游需求尚可,就可將成本上漲的壓力轉嫁下游PCB廠商。今年三季度,覆銅板開始提價,提價幅度在5-8%左右,主要驅動力是反映銅箔漲價,且下游需求旺盛可以消化CCL廠商轉嫁的漲價壓力。全球第二大的覆銅板廠商南亞亦於12月15日提高了產品價格,顯示出至少2006年一季度PCB需求形式良好。
三、國際PCB行業發展狀況
目前,全球PCB產業產值占電子元件產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以上,是各個電子元件細分產業中比重最大的產業,產業規模達400億美元。同時,由於其在電子基礎產業中的獨特地位,已經成為當代電子元件業中最活躍的產業,2003和2004年,全球PCB產值分別是344億美元和401億美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27%和16.47%。
四、國內PCB行業發展狀況
我國的PCB研製工作始於1956年,1963-1978年,逐步擴大形成PCB產業。改革開放後20多年,由於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單面板、雙面板和多層板均獲得快速發展,國內PCB產業由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2002年,中國PCB產值超過台灣,成為第三大PCB產出國。2003年,PCB產值和進出口額均超過6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PCB產出國。我國PCB產業近年來保持著20%左右的高速增長,並預計在2010年左右超過日本,成為全球PCB產值最大和技術發展最活躍的國家。
從產量構成來看,中國PCB產業的主要產品已經由單面板、雙面板轉向多層板,而且正在從4~6層向6~8層以上提升。隨著多層板、HDI板、柔性板的快速增長,我國的PCB產業結構正在逐步得到優化和改善。
然而,雖然我國PCB產業取得長足進步,但目前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未來仍有很大的改進和提升空間。首先,我國進入PCB行業較晚,沒有專門的PCB研發機構,在一些新型技術研發能力上與國外廠商有較大差距。其次,從產品結構上來看,仍然以中、低層板生產為主,雖然FPC、HDI等增長很快,但由於基數小,所佔比例仍然不高。再次,我國PCB生產設備大部分依賴進口,部分核心原材料也只能依靠進口,產業鏈的不完整也阻礙了國內PCB系列企業的發展腳步。
五、行業總評
作為用途最廣泛的電子元件產品,PCB擁有強大的生命力。無論從供需關繫上看還是從歷史周期上判斷,2006年初是行業進入景氣爬坡的階段,下游需求的持續強勁已經逐層次拉動了PCB產業鏈上各廠商的出貨情況,形成至少在2006年一季度「淡季不淡」的局面。將行業評級由「迴避」上調到「良好」。
㈨ PCB的製造流程誰知道啊 。
.1 PCB扮演的角色
PCB的功能為提供完成第一層級構裝的組件與其它必須的電子電路零件接 合的基地,以組成一個具特定功能的模塊或成品。所以PCB在整個電子產 品中,扮演了整合連結總其成所有功能的角色,也因此時常電子產品功能故 障時,最先被質疑往往就是PCB。圖1.1是電子構裝層級區分示意。
1.2 PCB的演變
1.早於1903年Mr. Albert Hanson首創利用"線路"(Circuit)觀念應用於電話交換機系統。它是用金屬箔予以切割成線路導體,將之黏著於石蠟紙上,上面同樣貼上一層石蠟紙,成了現今PCB的機構雛型。見圖1.2
2. 至1936年,Dr Paul Eisner真正發明了PCB的製作技術,也發表多項專利。而今日之print-etch(photoimage transfer)的技術,就是沿襲其發明而來的。
1.3 PCB種類及製法
在材料、層次、製程上的多樣化以適 合 不同的電子產品及其特殊需求。 以下就歸納一些通用的區別辦法,來簡單介紹PCB的分類以及它的製造方 法。
1.3.1 PCB種類
A. 以材質分
a. 有機材質
酚醛樹脂、玻璃纖維/環氧樹脂、Polyimide、BT/Epoxy等皆屬之。
b. 無機材質
鋁、Copper-invar-copper、ceramic等皆屬之。主要取其散熱功能
B. 以成品軟硬區分
a. 硬板 Rigid PCB
b.軟板 Flexible PCB 見圖1.3
c.軟硬板 Rigid-Flex PCB 見圖1.4
C. 以結構分
D. 依用途分:通信/耗用性電子/軍用/計算機/半導體/電測板…,見圖1.8 BGA.
另有一種射出成型的立體PCB,因使用少,不在此介紹。
1.3.2製造方法介紹
A. 減除法,其流程見圖1.9
B. 加成法,又可分半加成與全加成法,見圖1.10 1.11
C. 尚有其它因應IC封裝的變革延伸而出的一些先進製程,本光碟僅提及但不詳加介紹,因有許多尚屬機密也不易取得,或者成熟度尚不夠。 本光碟以傳統負片多層板的製程為主軸,深入淺出的介紹各個製程,再輔以先進技術的觀念來探討未來的PCB走勢。
2.3.1客戶必須提供的數據:
電子廠或裝配工廠,委託PCB SHOP生產空板(Bare Board)時,必須提供下列數據以供製作。見表料號數據表-供製前設計使用.
上表數據是必備項目,有時客戶會提供一片樣品, 一份零件圖,一份保證書(保證製程中使用之原物料、耗料等不含某些有毒物質)等。這些額外數據,廠商須自行判斷其重要性,以免誤了商機。
2.3.2 .資料審查
面對這么多的數據,制前設計工程師接下來所要進行的工作程序與重點,如下所述。
A. 審查客戶的產品規格,是否廠內製程能力可及,審查項目見承接料號製程能力檢查表.
B.原物料需求(BOM-Bill of Material)
根據上述資料審查分析後,由BOM的展開,來決定原物料的廠牌、種類及規格。主要的原物料包括了:基板(Laminate)、膠片(Prepreg)、銅箔(Copper foil)、防焊油墨(Solder Mask)、文字油墨(Legend)等。另外客戶對於Finish的規定,將影響流程的選擇,當然會有不同的物料需求與規格,例如:軟、硬金、噴鍚、OSP等。
表歸納客戶規范中,可能影響原物料選擇的因素。
C. 上述乃屬新數據的審查, 審查完畢進行樣品的製作.若是舊數據,則須Check有無戶ECO (Engineering Change Order) ,然後再進行審查.
D.排版
排版的尺寸選擇將影響該料號的獲利率。因為基板是主要原料成本(排版最佳化,可減少板材浪費);而適當排版可提高生產力並降低不良率。
有些工廠認為固定某些工作尺寸可以符合最大生產力,但原物料成本增加很多.下列是一些考慮的方向:
一般製作成本,直、間接原物料約占總成本30~60%,包含了基板、膠片、銅箔、防焊、干膜、鑽頭、重金屬(銅、鍚、鉛),化學耗品等。而這些原物料的耗用,直接和排版尺寸恰當與否有關系。大部份電子廠做線路Layout時,會做連片設計,以使裝配時能有最高的生產力。因此,PCB工廠之制前設計人員,應和客戶密切溝通,以使連片Layout的尺寸能在排版成工作PANEL時可有最佳的利用率。要計算最恰當的排版,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a.基材裁切最少刀數與最大使用率(裁切方式與磨邊處理須考慮進去)。
b.銅箔、膠片與干膜的使用尺寸與工作PANEL的尺寸須搭配良好,以免浪費。
c.連片時,piece間最小尺寸,以及板邊留做工具或對位系統的最小尺寸。
d.各製程可能的最大尺寸限制或有效工作區尺寸.
e.不同產品結構有不同製作流程,及不同的排版限制,例如,金手指板,其排版間距須較大且有方向的考慮,其測試治具或測試次序規定也不一樣。 較大工作尺寸,可以符合較大生產力,但原物料成本增加很多,而且設備製程能力亦需提升,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設計的准則與工程師的經驗是相當重要的。
2.3.3 著手設計
所有數據檢核齊全後,開始分工設計:
A. 流程的決定(Flow Chart) 由數據審查的分析確認後,設計工程師就要決定最適切的流程步驟。 傳統多層板的製作流程可分作兩個部分:內層製作和外層製作.以下圖標幾種代 表性流程供參考.見圖2.3 與 圖2.4
B. CAD/CAM作業
a. 將Gerber Data 輸入所使用的CAM系統,此時須將apertures和shapes定義好。目前,己有很多PCB CAM系統可接受IPC-350的格式。部份CAM系統可產生外型NC Routing 檔,不過一般PCB Layout設計軟體並不會產生此文件。 有部份專業軟體或獨立或配合NC Router,可設定參數直接輸出程序.
Shapes 種類有圓、正方、長方,亦有較復雜形狀,如內層之thermal pad等。著手設計時,Aperture code和shapes的關連要先定義清楚,否則無法進行後面一系列的設計。
b. 設計時的Check list
依據check list審查後,當可知道該製作料號可能的良率以及成本的預估。
c. Working Panel排版注意事項:
-PCB Layout工程師在設計時,為協助提醒或注意某些事項,會做一些輔助的記號做參考,所以必須在進入排版前,將之去除。下表列舉數個項目,及其影響。
-排版的尺寸選擇將影響該料號的獲利率。因為基板是主要原料成本(排版最佳化,可減少板材浪費);而適當排版可提高生產力並降低不良率。
有些工廠認為固定某些工作尺寸可以符合最大生產力,但原物料成本增加很多.下列是一些考慮的方向:
一般製作成本,直、間接原物料約占總成本30~60%,包含了基板、膠片、銅箔、防焊、干膜、鑽頭、重金屬(銅、鍚、鉛、金),化學耗品等。而這些原物料的耗用,直接和排版尺寸恰當與否有關系。大部份電子廠做線路Layout時,會做連片設計,以使裝配時能有最高的生產力。因此,PCB工廠之制前設計人員,應和客戶密切溝通,以使連片Layout的尺寸能在排版成工作PANEL時可有最佳的利用率。要計算最恰當的排版,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基材裁切最少刀數與最大使用率(裁切方式與磨邊處理須考慮進去)。
2.銅箔、膠片與干膜的使用尺寸與工作PANEL的尺寸須搭配良好,以免浪費。
3.連片時,piece間最小尺寸,以及板邊留做工具或對位系統的最小尺寸。
4.各製程可能的最大尺寸限制或有效工作區尺寸.
5不同產品結構有不同製作流程,及不同的排版限制,例如,金手指板,其排版間距須較大且有方向的考慮,其測試治具或測試次序規定也不一樣。
較大工作尺寸,可以符合較大生產力,但原物料成本增加很多,而且設備製程能力亦需提升,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設計的准則與工程師的經驗是相當重要的。
-進行working Panel的排版過程中,尚須考慮下列事項,以使製程順暢,表排版注意事項 。
d. 底片與程序:
-底片Artwork 在CAM系統編輯排版完成後,配合D-Code檔案,而由雷射繪圖機(Laser Plotter)繪出底片。所須繪制的底片有內外層之線路,外層之防焊,以及文字底片。
由於線路密度愈來愈高,容差要求越來越嚴謹,因此底片尺寸控制,是目前很多PCB廠的一大課題。表是傳統底片與玻璃底片的比較表。玻璃底片使用比例已有提高趨勢。而底片製造商亦積極研究替代材料,以使尺寸之安定性更好。例如乾式做法的鉍金屬底片.
一般在保存以及使用傳統底片應注意事項如下:
1.環境的溫度與相對溫度的控制
2.全新底片取出使用的前置適應時間
3.取用、傳遞以及保存方式
4.置放或操作區域的清潔度 -程序
含一,二次孔鑽孔程序,以及外形Routing程序其中NC Routing程序一般須另行處理
e. 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Pcb lay-out 工程師大半不太了解,PCB製作流程以及各製程需要注意的事項,所以在Lay-out線路時,僅考慮電性、邏輯、尺寸等,而甚少顧及其它。PCB制前設計工程師因此必須從生產力,良率等考慮而修正一些線路特性,如圓形接線PAD修正成淚滴狀,見圖2.5,為的是製程中PAD一孔對位不準時,尚能維持最小的墊環寬度。
但是制前工程師的修正,有時卻會影響客戶產品的特性甚或性能,所以不得不謹慎。PCB廠必須有一套針對廠內製程上的特性而編輯的規范除了改善產品良率以及提升生產力外,也可做為和PCB線路Lay-out人員的溝通語言,見圖2.6 .
C. Tooling
指AOI與電測Netlist檔..AOI由CAD reference文件產生AOI系統可接受的數據、且含容差,而電測Net list檔則用來製作電測治具Fix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