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從兒童畫的畫看出她的內心世界
繪畫是兒童表達自我的一種特殊「語言」,它有著自己內在的邏輯和表現形式,幼兒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呈現內心世界。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個性的幼兒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各不相同,因此他們的繪畫作品呈現出來的風格和內容也是大相徑庭——有的充滿著童趣,色彩鮮艷亮麗,有的則截然相反。
對於教師來說,了解兒童的繪畫作品是了解幼兒的一種良好手段,特別是那些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的兒童,學會傾聽他們用繪畫這種無聲的「語言」表達的內心感受,有助於教師真正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想法,用積極的方式去引導他們,從而幫助幼兒解決在情感與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困擾和問題。
文文是個有點內向的男孩子,進入中班後的他依舊無法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情緒波動很大,常常哭著來幼兒園。不論是在集體活動、游戲活動中,還是日常的區角活動中,當你想用語言、眼神與他拉近距離時,他總是迴避,你很難猜透他的心思,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麼。於是,我想到了利用繪畫這一手段,包括觀察文文的繪畫過程,解讀他的繪畫作品。我希望能通過「繪畫」這把鑰匙打開通往文文內心世界的大門,從而試圖讓文文願意接納我,樂意讓我成為他的朋友。
實錄一 寒假雖然很短,但正逢春節.孩子們不僅能收到壓歲錢和很多禮物,還會和父母去親戚家拜年,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放煙花……回到幼兒園後,他們很想與同伴分享這些開心的事,於是我請孩子們用手中的筆畫下他們在春節里經歷的那些快樂的事。
話音剛落,孩子們便急忙動筆開始畫起來,只有文文很猶豫,拿著筆四處張望,似乎這個假期並沒有什麼開心的事值得他畫下來。過了一會兒,他終於開始畫了,可是眼神卻沒有停留在紙上,而是偷偷地瞟向我所站的位置,神情看起來很緊張。
我看得出文文是在打量我有沒有注視他,只要我站在他的視野范圍內關注他,他就會顯得不自在,甚至出現害怕和焦慮的表情。我只好換了個方向,背對著他,站到離他遠一點的地方,悄悄地關注他。
當看不到我注視他的身影後,文文終於開始畫了起來,但是很不專心,動作很緩慢,還不時地抬起頭看看我是否在關注他。最後,文文在紙上畫了一個孩子坐在凳子上看電視,整個畫面他只用了畫紙的一個角落。 可見,文文對當前的繪畫環境感到很不舒適,不願被別人關注。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其他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拉我去看他們畫的作品,想與我分享他們開心的事,文文卻恰恰相反,他不願讓我走近他。這表明了他對教師有著較強的「防禦心理」,在他心中教師是「權威人物」,是規則的制訂者,而不是幫助他、關心他、與他分享喜怒哀樂的人。
B. 說說兒童畫畫作品的特點結合實際分析如何解讀和評價兒童畫畫作品
1、看看孩子的顏色的構成。
2、孩子的畫畫整體的畫面感,看看孩子的想像力。
3、孩子畫畫的認真程度。
孩子的畫作主要是能夠提升孩子的興趣,能夠充分的利用孩子的想像力,並且能夠提升孩子對色彩的認知。
(2)怎樣解讀兒童畫ppt擴展閱讀:
畫畫作為一種在二維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臨摹自然的藝術,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常把繪畫稱作「猴子的藝術」。在20世紀以前,繪畫模仿得越真實技術越高超,但是進入20世紀後,隨著攝影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繪畫開始轉向表現畫家主觀自我的方向。
繪畫是一個捕捉、記錄及表現不同創意目的的形式,它及其參與者的數量同樣地為數眾多。繪畫的性質可以是自然及具像派的(如靜物畫(still life)或風景畫)、影像繪畫(photographic painting)、抽象畫、有敘事性質的、象徵主義、情感的或政治性質的。
C. 如何解讀兒童的畫
在心理學課程中,專門有一門兒童繪畫心理學,主要有兩個研究方向,一個是以兒童繪畫的認知缺陷觀為代表,將兒童畫視為兒童不成熟的世界概念的展現,認為兒童畫是一種圖形表達,可以給研究者提供兒童心理的「輸出資料」。
另一個方向則強調兒童繪畫的投射意義,認為兒童畫是兒童情緒的鏡子。
不管哪個方向,都認為繪畫反映了兒童的情感,從兒童畫中可以看出一些兒童的自我特徵,不過千萬不要給孩子貼標簽,也不要單純從畫就做出判斷,要結合實際情況。
投射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類心理防禦機制中的一種,是指人們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思想、態度、願望、情緒、性格等個性特徵反映到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種心理作用。也許無法言說,但通過繪畫等方式就不自覺表露出來。
比如兒童自畫像,畫的自己張牙舞爪,可能代表了兒童內心比較脆弱,想用可怕的外表來保護自己。
有趣的是,有學者認為一見鍾情其實也是投射,在未了解對方的時候就愛上對方,其實更多的是將我們內心的幻想和需要加諸於對方身上,很大程度是自己的心理作用。
在研究兒童的繪畫過程中,心理學家發現了一些問題兒童繪畫中的共同特點,並將其進行了總結。比如自閉症的兒童,他們的繪畫往往刻板重復,色彩濃烈,有些孩子的畫有很高的藝術性,就是因為他們所採用的顏色是常人無法輕易使用的。
比如自閉症兒童畫作,畫作色彩繽紛豐滿,其中有很多重復的元素。
D. 怎樣輔導兒童畫.ppt
https://wenku..com/search?lm=3&word=%D4%F5%D1%F9%B8%A8%B5%BC%B6%F9%CD%AF%BB%AD&org=0
E. 如何看待兒童繪畫的隨意性
下面是心理學家給出的解讀兒童畫的一些原則,供大家參考
1,畫中人---孩子愛你的獨特方式。
孩子經常畫的那個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對他(她)表達強烈的愛和依戀!孩子為人物畫的細節(帽子,腰帶,頭飾,鞋子等等)越多,表明他對那個人的關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強烈。人物與心理
?1)畫誰:
孩子經常畫的那個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對他表達強烈的愛和依戀。孩子為人物畫的細節(帽子,腰帶,頭飾,鞋子等)越多,表明對那個人的關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強烈。
2)手臂和手:
孩子三、四歲以前,不畫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時期的幼兒還未完全確立自我。
逐漸長大之後,開始畫手。
?如果手臂向上舉開,表示快活、得意,對自己所要求的
都能獲得滿足。
?手代表對環境的支配,伸得越開支配力越強。若手臂部分畫的比較大,是屬於
好打架、佔有欲強的孩子。
?把手放下,貼近身體是比較溫順的孩子,另外也有可能是受欺負、膽小畏縮的孩子,經常有挫敗感,需要引起注意。
3)耳朵:孩子不畫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歡聽家長羅嗦。畫大耳朵,如果不是卡通形象,那麼可能孩子比較敏感;
4)牙齒:憤怒的孩子,經常會在畫中畫出誇張的牙齒,說明有情緒、言語攻擊性
5)眼睛:眼睛畫得太大的人,比較敏感、多疑、偏執;畫睫毛的人,對美比較關注;
畫瞳孔的人,在人際交往中有迴避傾向。
6)腿和腳:腿畫的長長的,說明孩子渴望獨立。腳,代表人的活動力,分得越開活動力越強;反之則比較拘謹,不善與人交往。
如果畫出非常大的腳,說明孩子感覺有壓力,有安全的需求。
2,通過畫畫來滿足自己的願望。
孩子如果要求什麼東西遭到拒絕,他們會把那個東西畫在畫里,自己給自己一個禮物。
3,為什麼孩子愛畫小人?
孩子用稚嫩的線條畫小人,為小人畫上辮子,四肢,甚至肚臍,這說明孩子的身心發育不錯,他們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並努力想表現這種感受。
4,線條的強度。
不自信和過於謹慎的孩子,線條比較細,甚至細到看不清楚。相反,快樂的孩子畫畫的筆觸、線條往往是粗而有力的。
5,畫的大小和位置。
身心平衡的孩子會把畫畫在紙張的正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喜歡畫滿紙,心理有障礙的孩子,通常會畫得太高或者太低。
6,顏色。
如果一個一歲半的孩子,自發地用不同的顏色在紙上畫出活躍的線條,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表徵之一,當然晚一點也沒關系。小孩運用顏色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模仿大自然,比如天空是藍的,雲是白的。另一種方式是自己為畫里的東西賦予他們的「心靈色彩」。
通常意義上,明快溫暖的暖色調是孩子身心平衡健康的提示。如果孩子6歲以後,畫畫只選擇棕灰黑等顏色的話,家長要引起警覺,這通常提示孩子有心理障礙,或者是色盲症患者。
7,在兒童畫的世界裡,花朵是敏感和溫柔的指示物。?
一個孩子喜歡畫五顏六色的花,通常說明孩子比較敏感,和媽媽有著溫柔的感情關系。
8,張開的雙臂是個積極的信號,表明孩子樂觀開朗。?
如果畫里的人物總是垂著雙臂,那麼孩子很可能經常有挫敗感,需要引起注意。
9,對兒童畫作心理分析的前提:不能教條?
首先要多看幾張孩子的畫,並根據孩子的生活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孩子的畫雖然是心情的反映,但是也有很強的隨機性,也會受到偶然的生活經驗的影響。比如說,如果孩子在窗戶上畫了很多柵欄,那並不一定意味著孩子感覺「被困在室內」,
那也可能是因為前一天孩子在電視上看到了一些監獄的場景。所以,孩子的畫和他們的「話」,即他們的敘述,同樣重要。下面是心理學家給出的解讀兒童畫的一些原則,供大家參考
1,畫中人---孩子愛你的獨特方式。
孩子經常畫的那個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對他(她表達強烈的愛和依戀!孩子為人物畫的細節(帽子,腰帶,頭飾,鞋子等等)越多,表明他對那個人的關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強烈。人物與心理
?1)畫誰:
孩子經常畫的那個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對他表達強烈的愛和依戀。孩子為人物畫的細節(帽子,腰帶,頭飾,鞋子等)越多,表明對那個人的關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強烈。
2)手臂和手:
孩子三、四歲以前,不畫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時期的幼兒還未完全確立自我。
逐漸長大之後,開始畫手。
?如果手臂向上舉開,表示快活、得意,對自己所要求的
都能獲得滿足。
?手代表對環境的支配,伸得越開支配力越強。若手臂部分畫的比較大,是屬於
好打架、佔有欲強的孩子。
?把手放下,貼近身體是比較溫順的孩子,另外也有可能是受欺負、
膽小畏縮的孩子,經常有挫敗感,需要引起注意。
3)耳朵:孩子不畫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歡聽家長羅嗦。畫大耳朵,如果不是卡通形象,那麼可能孩子比較敏感;
4)牙齒:憤怒的孩子,經常會在畫中畫出誇張的牙齒,說明有情緒、言語攻擊性
5)眼睛:眼睛畫得太大的人,比較敏感、多疑、偏執;畫睫毛的人,對美比較關注;
畫瞳孔的人,在人際交往中有迴避傾向。
6)腿和腳:腿畫的長長的,說明孩子渴望獨立。腳,代表人的活動力,分得越開活動力越強;反之則比較拘謹,不善與人交往。
如果畫出非常大的腳,說明孩子感覺有壓力,有安全的需求。
2,通過畫畫來滿足自己的願望。
孩子如果要求什麼東西遭到拒他們會把那個東西畫在畫里,自己給自己一個禮物。
3,為什麼孩子愛畫小人?
孩子用稚嫩的線條畫小人,為小人畫上辮子,四肢,甚至肚臍,這說明孩子的身心發育不錯,他們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並努力想表現這種感受。
4,線條的強度。
不自信和過於謹慎的孩子,線條比較細,甚至細到看不清楚。相反,快樂的孩子畫畫的筆觸、線條往往是粗而有力的。
5,畫的大小和位置。
身心平衡的孩子會把畫畫在紙張的正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喜歡畫滿紙,心理有障礙的孩子,通常會畫得太高或者太低。
6,顏色。
如果一個一歲半的孩子,自發地用不同的顏色在紙上畫出活躍的線條,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表徵之一,當然晚一點也沒關系。
小孩運用顏色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模仿大自然,比如天空是藍的,
雲是白的。另一種方式是自己為畫里的東西賦予他們的「心靈色彩」。
通常意義上,明快溫暖的暖色調是孩子身心平衡健康的提示。如果孩子6歲以後,畫畫只選擇棕灰黑等顏色的話,家長要引起警覺,這通常提示孩子有心理障礙,或者是色盲症患者。
7,在兒童畫的世界裡,花朵是敏感和溫柔的指示物。?
一個孩子喜歡畫五顏六色的花,通常說明孩子比較敏感,和媽媽有著溫柔的感情關系。
8,張開的雙臂是個積極的信號,表明孩子樂觀開朗。?
如果畫里的人物總是垂著雙臂,
那麼孩子很可能經常有挫敗感,需要引起注意。
9,對兒童畫作心理分析的前提:不能教條?
首先要多看幾張孩子的畫,並根據孩子的生活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孩子的畫雖然是心情的反映,
但是也有很強的隨機性,也會受到偶然的生活經驗的影響。比如說,如果孩子在窗戶上畫了很多柵欄,那並不一定意味著孩子感覺「被困在室內」,那也可能是因為前一天孩子在電視上看到了一些監獄的場景。所以,孩子的畫和他們的「話」,即他們的敘述,同樣重要。
大家想要進一步了解可以關注「四個爸爸兒童美術」
F. 怎樣用ppt輔助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
南康市幼兒園 伍玉華 繪本教學是當今幼兒園較為新穎的一種課程。在經歷了幾次 「繪本教學」的專題培訓,讓我多少對「繪本」、「繪本教學」、「早期閱讀」等相關概念有了較粗淺的認識。 首先我們要明確它的意義,繪本教學屬於語言教學范疇,是兒童讀物教學的一種。它的應用可以讓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把繪本作為教材,完成提升幼兒閱讀能力的全過程,使師生共同進步的活動。借用課堂,培養兒童觀察圖示來判斷推理的思維能力。激發幼兒好奇好問的學習行為,讓孩子懂得什麼是互動學習。讓幼兒找尋和老師共同去解讀對畫面的樂趣,讓他們在腦海中建構一個完整的故事。繪本書的語言簡單幽默富有童趣如:在繪本閱讀《狐狸爸爸鴨兒子》活動中,通過了解狐狸爸爸不辭辛苦孵小鴨的故事讓小朋友們自然說出「爸爸我愛你」,既促進了語言發展又感受到了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愛吃水果的牛》是一本適合小班年齡段幼兒閱讀的畫冊,畫面的動物形象可愛,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從中,幼兒了解了許多水果的名稱,幼兒通過「請喝……味的牛奶」的句型,和同伴說說的過程中學會了和同伴使用禮貌用語並通過延伸活動,讓孩子更知道了多吃水果的好處。 那麼,真正有效地繪本教學到底該怎麼上?繪本教學中我們更應關注什麼? 1.教師的教育理念 執教的教師在上課前應對教學活動有一個清晰地定位,今天我上的是「繪本教學」,開展的是早期閱讀。早期閱讀的大宗旨在於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以及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在這里「興趣」、「習慣」是關鍵詞。因此,在課堂上提供充裕的時間,創設幼兒人手一本小書、自主閱讀的機會,積極營造閱讀的氛圍,並對幼兒的閱讀習慣提供正確的示範,作出相應的要求。 2.提問的設計 繪本教學中教師提問的設計應是引導幼兒去關注畫面,通過仔細觀察每一張畫面,從而去理解繪本所要表達的那個故事內容。簡單一點地說,就是這個故事是孩子自己看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直接講述給幼兒聽的。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一開始應是開放式的,不應有太強的指向性,不然就會束縛孩子的思維。如:你看到了什麼?你最喜歡畫面里的哪個部分?你覺得這張畫面上講了什麼意思?你從這張畫面上看懂了什麼?……然後根據幼兒的現場回答,進一步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地追問:你為什麼這樣說?從哪裡看出他很不高興?……引導幼兒關注畫面的細節,深入理解畫面所要表達的意思。有效的繪本學習活動不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究成了孩子學習繪本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善於創設問題情境,就能使孩子的學習興趣始終處於被激發的狀態。 3.教學的模式 學前期的孩子年齡小,自主能力差,需要教師恰時、恰當的正確引領。因此,我覺得「繪本教學」中的閱讀方式應是集體閱讀與自主閱讀相結合,逐頁閱讀、多頁閱讀、完整閱讀相融合的,這樣才能使孩子在老師的半推半放的教學策略中,逐漸學習自主閱讀。 繪本教學是教師運用繪本進行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延伸教學。繪本教學進入幼兒園,讓我們的教師進行傳播,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G. 求問孩子的畫告訴我們什麼——兒童畫與兒童心理解讀
第一部分 孩子們和他們的畫
1 如果仙鶴長了兩只耳朵——兒童表達意思的角度
動作——孩子們的第一次表達
是孩子的藝術還是被隱藏的事實
奇妙的現象
2 天使看起來像刺蝟——兒童繪畫發展的基本特點
塗鴉的意義
無造型階段繪畫的發展步驟
造型階段的開始
4歲以後繪畫造型的總體特點
3 狼穴、尖牙和肚子里的石頭——形象的圖案對解決沖突的作用
「現在我要畫一個狐狸的故事」
意圖解釋
成熟時期和克服困難的方法第二部分 關於兒童畫的理解
H. 3-6歲兒童發展指南解讀(美術)
一、兒童喜歡畫畫,這是出自兒童自身生理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需要。我們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必須研究兒童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否則,就不能正確地評價兒童畫,也就難以輔導兒童繪畫。小學階段應按兒童的年齡分為三個時期來研究:圖式期6-8歲、寫實傾向期9-11歲、寫實期12歲以後(相對而言,有的會提前或退後)。美術教師應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
二、6、7歲兒童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轉變的階段,大腦的發育已達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卻仍保留著幼兒期的狀態,想像力十分發達。他們把畫畫看成是一種游戲常把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東西混淆在一起。一過7歲,幼兒的這種特徵就逐漸減少或削弱,漸漸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世界,在想像的同時,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樣去畫。隨著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增多和知識面的不斷擴大,繪畫創作達到高潮,進入兒童繪畫創作的黃金時代。他們依靠直覺,加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想像,根據頭腦中對物象特徵形成的概念,憑自己的記憶表達心緒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這一階段兒童畫的一般特徵,故稱之為圖式期。這個時期,特別要求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兒童畫作品,也不能讓兒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順其自然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畫自己喜歡畫的內容,這樣才不會把兒童喜歡畫畫的天性給扼殺了。
可以參考參考,現在好像是可以免費試上M/http://www.dfq.com/
三、由於兒童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變化,觀察能力的提高,判斷能力的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同於前一個階段,他們開始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並進行探索,對幼兒時期深信不疑的童話、夢幻開始發生懷疑。對以前自己常採用「古怪」的、「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持否定態度,對過去畫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實的畫表示否定。他們對兒童畫表現的天真、幼稚並不喜歡,更羨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繪畫,對繪畫的空間知覺有了較大進步,開始由平面的空間思維向立體的空間思維過渡,故稱為寫實傾向期。由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畫開始追求真實,致使他們那些感人的童趣創作逐漸消失,對繪畫的興趣趨於淡漠,個別甚至視畫畫為額外負擔。這個時期要使兒童的繪畫興趣如同圖式期時那樣濃郁,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和審美意識,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他們畫出的作品能抒情達意,這樣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才會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