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word中怎麼繪制地理位置圖
准備工具:電腦,WPS
1.打開電腦,在電腦桌面中找到需要修改的文檔,點擊打開該文檔進入至文檔主頁面中。
㈡ 簡談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與製作方法
王蕊 馬卓敏
(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
摘要 鑒於近年來地質圖件製作質量逐年下降,筆者結合山東省驗收工作中圖件常見錯誤,對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和製作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匯總了山東省地質圖件匯交驗收中好的經驗,以期為編制好地質圖件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 地質圖 編制和選取原則 製作方法
山東省是我國的礦業大省,隨著國家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和儲量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每年提交地質資料的數量逐年增多,但報告質量問題卻出現下滑趨勢,作為省級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為縮短匯交周期,提升報告質量,現把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製作方法和檢查驗收中常出現的問題加以總結。
1 地質圖檢查驗收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
地質圖是表示地質現象及構造特徵的專題地圖,是地質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地質資料驗收過程中,地質圖件是檢查驗收的重點,也是經常出現問題的地方。主要表現為地質圖件編制和用色不規范、地形地貌要素選取不恰當、地質代號和圖例表示不完整、圖面布局不合理、電子文檔中圖的字型檔和系統庫不匹配等。
2 地質圖的編制原則和製作方法
2.1 地質圖件的組成要素
地質圖件由圖名、圖幅號、圖順序號、比例尺、圖廓線、圖面內容、接圖表(分幅時)、圖例、剖面圖(必要時)、柱狀圖(必要時)、圖簽等要素組成。
2.1.1 圖名
圖名是讀圖的「先導」,一般由工作地區、礦區名稱或編號和圖的類別三部分按順序排列組成。
2.1.2 圖幅號和順序號
地質圖以種(類)為單位,每一個圖號表示一種(類)圖,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一幅圖印製過程出現分幅,圖號用「-」表示。圖的順序號以「張」為單位,一張一號,用阿拉伯數字連續順序編號。
2.1.3 圖廓
通常圖件圖廓有內圖廓和外圖廓。內圖廓是圖幅的實際范圍線,用細實線,外圖廓是圖幅的外圍線,用粗實線,主要起裝飾作用。
2.1.4 圖例
圖例是指地質圖中所用各種符號的說明,是讀圖的工具。
2.1.5 圖簽
每檔地質報告附圖應繪制統一圖簽,包含編制單位、圖名、擬編、審核、微機制圖、項目負責、單位技術負責人(或總工程師)、院長、圖號、順序號、比例尺、制圖日期、資料來源共十幾項內容。
2.1.6 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通常情況下數字比例尺在圖名的下方中央處,直線比例尺在整輻圖面的最下方中央處,特殊情況可根據圖幅實情和圖面美觀進行合理放置。
2.2 地質圖件的編制原則
地質圖是以表示地質內容為主的專題地圖,圖上的其餘內容作為編圖、用圖的依據。我們在編制地質圖時必須掌握以下特點,才能突出主題,主次分明,使使用者能迅速地判讀出專業內容。
2.2.1 地形地貌要素選取要合理
(1)地形地貌的選取原則
地質圖以地質要素為主,地形要素為輔,合理選取等高距是合理選取地形地貌要素和製作地質圖的關鍵。選取的等高距過大,某些重要地貌地形特徵就會落選,等高距過小,圖面載負量就會過大,影響圖的判讀和使用。一幅地質圖內只能採用一種等高距,當基本等高距不能充分反映地形地貌特徵時,可適當加繪間曲線和助曲線,選取的等高距必須是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數(表1)。
表1 各比例尺地質圖等高距選取參考表
(2)居民地和道路的選取原則
選擇居民地時一般先選城鎮後選農村,先選行政經濟意義重要的大居民地,後選一般居民地,先選交通樞紐、河谷平原、重要境界附近和高級道路終點的居民地,後選偏僻地區的居民地。繪圖過程中要處理好十字路口、交叉口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只選取鐵路、公路、簡易公路、大車路、鄉村路和人行小路,廢棄的或建築中的道路不選取。
(3)境界的表示原則
縣以上的境界應遵循從高級到低級原則在地質圖上進行完整表示,當境界線發生重合時,只繪最高級一級境界線符號。在境界交叉處、明顯轉折處和圖廓邊均不得省略境界符號。各級境界通到內圖廓時,要在圖廓間注出相應的行政區名稱。
2.2.2 圖面內容要完整,製作要規范
(1)斷層和地質界線表示要准確清晰
製作地質圖時應先繪主要斷層,後繪次要斷層。在同級斷層相交時,先繪後生成的新斷層,再繪早生成的老斷層。先描繪第四系界線,後描繪斷層線,再繪其他時代地質界線。斷層兩側的地質界線不能一筆連繪,即使是兩側界線的錯動很小,也要清晰表示。
作圖時要處理好地層的新老關系,一般先繪新地層地質界線,後繪老的,由新到老逐次繪出。地質界線要線號准確,粗細一致,彎曲自然,不能穿越雙線河、水庫、湖塘等水域,當地質界線與河流符號平行重合時,可省略地質界線重合的部分。
(2)地質代號表示要正確,排列要緊湊
地質代號表示要規范,排列要緊湊,大小適宜,若礦點符號與地質代號、地形要素重合,一般應移動地形要素注記,還不能解決時,可用引線將符號、代號引至周圍空白處。引線一般不宜超過5.0mm長,線粗0.1mm,並盡量避免同時穿越幾個地質體。制圖過程中要避免常見錯誤的出現。
(3)地質圖用色要符合圖件用色標准
地質圖用色是否正確是地質資料檢查驗收的重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圖過程中嚴格遵守各比例尺地質圖用色標准和山東省區域地質圖計算機制圖技術標准。一套地質圖中各個地層用色要一致,不得根據自己的喜好給地質圖上色,圖件做完後要認真檢查,出圖時要仔細核對圖的系統庫、字型檔等。
2.2.3 地質圖件圖面整飾要美觀
除區域地質圖和水文地質圖按有關規范或要求外,地質圖件的內外圖廓、分度帶、坐標網、圖廓間注記、圖名、圖幅號、比例尺、方位標、圖例、圖簽、接圖表、坐標系統說明、保密等級注記等要素均按照以下規定進行整飾。
(1)圖面格式布局要合理、美觀
通常情況下每類地質圖都有相對固定的圖面格式布局,以礦區地形地質圖為例,具體格式布局見圖1所示。
圖1 圖面格式布局
制圖時應考慮圖的布置、方向、圖幅大小和圖面內容等,國際分幅的圖件應按地形圖格式繪出三北方向圖(磁針偏角、坐標縱線偏角及磁針對坐標縱線偏角)。平面圖的方向應是上北下南或右北左南,剖面圖的正北、北東、東、南東端一般放在圖的右側,也可按方位角0°至小於180°范圍內放在圖的右側,當剖面方位不一致或呈弧形排列時,應一律向同一方向放平。
(2)圖廓繪制要規范、美觀
所有地質圖件(除部分圖件如柱狀圖外)必須繪制圖廓,比例尺1:5萬或小於1:5萬的各類平面圖,應在內外圖廓間繪出居民地注記、道路到達注記、經緯度注記、坐標網注記、鄰幅圖號注記、風度帶、界端注記等。圖名、圖號、區域注記、圖例、比例尺、三北方向等以及說明注記等放置在圖廓外。
高斯-克呂格直角坐標網線或獨立直角坐標網線一般繪在圖內廓和分度帶內側線或內圖廓和外圖廓細線之間,國際分幅的地質圖件應在外圖廓繪出分度線。
(3)圖例要清晰、完整、統一
圖中所有圖形符號、文字元號、花紋及顏色必須全部列入圖例,相同地質體的色調、花紋、文字元號必須一致,地質符號上下排列次序一般為地層系統(自新至老),侵入岩(自新至老、自酸性至超基性)、岩相、構造、礦產、探礦工程、其他等。一般情況下圖例宜置於圖廓右線外側,當圖內有較大空白時,亦可放在圖內。圖例內注記不得用行、草書體,字體和字型大小應按有關標准圖式規定執行,圖例應加繪圖框線,線粗宜為0.3mm,圖例框的大小及長寬比例應視圖面大小、內容多少而定,其長寬比例為12:8,大比例為15:8。
2.3 其他方面應注意的問題
2.3.1 圖的裁剪
製作地質圖的過程中,往往會根據自己用圖的需要,把搜集來的資料經過裁剪後進行運用,裁剪圖上應注意圖面四周的地質體代號是否注全、等高線是否閉合、圖廓線內的居民地名稱是否注全、境界的行政區劃名稱是否注全和河流道路的名稱是否注全等問題。裁剪後的圖圖面要清晰、字體大小適中、內容安排合理。
2.3.2 出圖
出圖是地質圖製作中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後的環節。出圖前要認真檢查圖面內容、字型檔和系統庫是否正確、出圖比例和紙張大小是否合適、列印機墨盒是否有墨等問題,經過自查或互查後,確保圖件無誤,方可進行出圖。
2.3.3 圖的粘接
由於受紙張大小和列印機幅面的限制,地質圖製作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圖的粘接。為保證圖的質量和美觀,粘接圖時應採用乳膠,居民地、地質體及界線等重疊部分要盡可能地閉合或連接,不得出現錯位和污垢現象。
2.3.4 疊圖
地質報告一般都放置在A4大小的報告盒內,這就需要對地質圖進行折疊。疊圖時要疊成手風琴式,盡可能把圖面有效內容往裡折疊,只露出圖名和責任表即可。為使得一套報告中所有圖件大小一致,疊圖時需要在疊圖台上或按照疊圖板的大小進行仔細操作。
3 地質圖件匯交驗收經驗總結
2001年山東省開始要求匯交電子文檔,通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全省范圍內建立了一支人員相對固定的地質資料匯交隊伍,堅持每年至少舉辦一期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培訓班,重點講解匯交過程中常見問題特別是地質圖件普遍出現的問題。為提升全省地質資料匯交質量,省廳資源處和資料檔案館編輯出版了《山東省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編制指南》,書中對地質圖件的編制要求、版式、用色、地層和地質代號等進行了詳細闡述。為使匯交人更好地編制地質圖件,日常工作中我們收集和整理了各類地質圖件國家製作標准,印製了《地質圖件編制國家標准與規范匯編》,發放給各地勘單位和匯交人。
通過檔案館資料管理人員、資料編制單位和匯交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山東省各類地質圖件編制質量大大提升,特別是礦區地形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實際材料圖等,圖件主題突出、用色正確、主次分明、圖面美觀,讀者能迅速地判讀專業內容。下一步我們准備利用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QQ群交流群、山東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網站、培訓班和交流會等方式,搭建資料管理員、編制單位和匯交人之間聯系的平台,大家相互學習,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和改正,共同為提升山東省地質圖件和地質資料的質量貢獻力量。
㈢ 編稿地質圖的製作
實際材料圖建立以後,就可以進行編稿地質圖的建立,下面是由 1∶2. 5 萬實際材料圖製作 1∶5 萬編稿地質圖的過程。
1)建立 1∶5 萬圖幅 PRB 庫並打開,方法如前所述。
2)選擇 「PRB 數據操作」 菜單下的 「1∶2. 5 萬圖幅 PRB 投影到 5 萬」 命令,選擇需要的圖幅,進行投影操作。
3)打開實際材料圖庫,自動生成 1∶5 萬實際材料圖。
4)在 1∶5 萬實際材料圖庫的基礎上進行地質圖的編繪。
在製作地質圖過程中要經過以下幾點處理:
1)接圖處理,包括合並區、刪除地質界線、從弧段重新提取線等。
2)圖面整飾及相關要素的編輯包括岩性花紋、相變帶、構造帶等。
3)圖面內容的疊置關系及壓蓋關系處理。
4)圖名、圖示圖例、圖切剖面、接圖表等的製作。
5)標准地理底圖內容的添加。
㈣ 地質剖面圖的繪制
(一)信手地質剖面圖的繪制方法
野外地質現象觀察往往不是一個點上的觀察,而是由多個點構成的一條地質路線的觀察。在這條地質觀察路線上,地層層序、岩性變化、地質構造以及所出現的岩脈、礦脈等的出露位置需要用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將這些沿途觀察到的地質現象繪制在剖面圖上,不是建立在實測資料基礎上,稱為信手地質剖面圖,也稱為路線地質草圖。它是以平面圖的形式將觀察路線上的地質現象按比例繪制的,在路線穿越法中適用。一般應標在野外手圖上,可以在方格紙上按適當的比例尺繪制,其精度較低,是將地質觀察路線上的各種地質構造、地層層序、地層的時代、岩性特徵以及含礦層位分布情況,按一定比例縮小後用不同的岩性的花紋和代號等信手繪制出來,能夠表示地形起伏、地物名稱以及其他內容等總體的特徵。
繪制方法是,首先選定剖面方向,可以利用較為明顯的地物如公路、陡坎等,在圖上標出,沿此方向前行,觀察各種地質現象。信手地質剖面圖的方位與觀察路線要一致,選擇觀察路線時應該注意其方位應該基本垂直於地層的走向或主要構造線的走向,一般剖面線的方位和地層走向之間的夾角不小於30°,在野外手圖上起點、終點連線應該垂直主要的地層和構造線方向。剖面線的位置應該選擇露頭較好、便於通行的地方,而且一般選擇地層層序較為完整、地質構造簡單、岩層的接觸關系清楚,同時化石較為豐富、岩性組合以及岩層的厚度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段。
具體的操作步驟是,先在第1個觀察點,觀察各種地質現象,記錄;再到第2個觀察點,目估點1至點2的水平距離和地形起伏狀況,按地形的實際起伏、地面坡度的自然變化勾繪出地形線,地面的坡度也可用羅盤測出,按照一定的比例繪制在圖上。比例根據情況確定,總體來說剖面長度適中,不能過長或過短。信手地質剖面圖的比例尺是估算的大致比例尺,我們一般用線段比例尺來表示。各種高程可參照地形圖或用氣壓測高計測出。將點1到點2的地層、岩性、產狀、地層或岩性分界點、地質構造等用不同的符號繪制在該段剖面的相應位置上,將採集到的標本、樣品及其編號以及產狀等數據標注在圖上相應位置。再繼續前行至第3觀察點,按上述方法類推,將觀察內容沿路線標繪在平面圖上,直到路線的終點。在繪制信手地質剖面圖時,如果觀察路線改變了方位,在圖上相應位置應作出標記。最後,畫出圖例,註明圖名、比例尺、剖面方位、觀察點號碼、採集標本的號碼、地物名稱等,對於斷層構造、褶皺構造以及其他有意義的地質現象,在路線地質圖上無法表示或表示不清楚時,可另附局部素描圖或寫出簡要文字說明。
圖7-4 迎山亭-鍋底山信手地質剖面圖
(二)地質剖面圖的測制方法
在一個地區進行地質實習,為了了解地層出露情況、地層順序、岩性特徵、岩層厚度接觸關系等,常常需要選擇一定剖面,進行實地測量,一般選用導線法進行。
1.剖面線的選擇
實習區域如果露頭相當好,可以選擇相當長的剖面線,一般應盡可能使剖面線和地層走向相垂直,選擇通過所有地層和露頭好的地方,盡可能反映構造特徵,由於地形限制或露頭分布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在同一方向上測定一個長剖面時,可以採用略有拐彎的連續導線法,或採取順走向平移的方法[41]。
2.實測剖面的測量
實測常採用導線法。導線法的野外工作一般需要2~3人協作完成,從剖面線起點開始,用皮尺或測繩量坡距,用羅盤定向,用坡度儀測坡度。
測量人員主要是後測手和前測手。後測手站立在起點零上,持測繩或皮尺零點一端;前測手持測繩或皮尺的另一端站在已選好的一點,即第一導線的終點上。選好的點是導線所跨越的地形坡度的轉折點、地層的分界點、岩性的分界點,以及構造點等。兩測手將測繩或皮尺拉直,由前測手讀出測繩或皮尺長度,並由記錄員記錄在剖面測量表格上,這個數據為導線長度,也可稱為導線斜距。兩測手測出導線方位角和地形坡度角並進行相互校正,以後測手所測數據為准,地形坡度角上坡為正,下坡為負。高差和累積高差在室內計算得出,高差根據坡度角和距離計算,累積高差自零點起至每點都有累積高差。然後測量地層產狀、採集各類標本和樣品、填寫標簽。記錄員將以上的數據資料填至實測地層剖面登記表中,並詳細描述地層標本,同時繪制地層剖面草圖,即信手剖面圖。
表7-3 地質剖面測量記錄表
第一導線工作完畢後,後測手至第一導線的終點,站在剛才前測手原來的位置上,前測手前行至選定的第二導線的終點,按照第一導線的方法測量第二條導線,以後按照該方法依次測量第三導線、第四導線…….最後到剖面終點。
每一個導線點依次編號,導線編號可編為:第一導線是0~1,第二導線為1~2,第三導線為2~3,依此類推。各地形變化點、地層分界點、岩性分界點和構造分界點等必須作為編號點。導線的方向用方位角表示,測量時由後測手讀出前視方位角,再由前測手回視進行校正,記錄員記錄後測手測得的方位角。導線距離測量時測繩要拉直,不可彎曲,實地讀出的導線長度為導線斜距,填入記錄表中斜距欄內,導線平距須在室內計算後再填入平距欄內。坡度角測量時由前測手和後測手施測,兩者讀數相差不大,取平均數填入表內。兩讀數相差較大時,需重新測量。高差是根據坡度角和斜距計算的,是前後兩點的高程差。自零點開始每個點都要計算積累高差。在表中還要記錄地質描述,記錄兩點之間或某地點的地質現象,包括地層分界、岩性分界、產狀要素、斷層、不整合、化石以及其他地質現象,用簡單文字簡明扼要地記錄在實測地層剖面記錄表中,如果導線露頭不好,可向兩側一定范圍內追索,並採集代表性的標本、化石,標本和化石均要編號和記錄位置,還可作素描圖或拍照。
3.室內計算和剖面繪制
計算高差、累積高度和岩層真厚度:將野外實測的斜距換算為水平距離,計算出兩個導線點間的高差和累積高度,及岩層真厚度。計算方法如下:
設L平為水平距離,H為高差,L為斜距,β為地形坡度角,則
H=L×sinβ
L平=L×cosβ
岩層真厚度D計算公式: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α為岩層傾角;γ為剖面線方向與岩層走向的夾角。地形坡向與岩層傾向相同時用負號,與岩層傾向相反時用正號。
繪制導線平面圖:根據導線方向或導線的平均方向,將圖紙定向,在圖上用箭頭指出N的方向;在圖紙上設計好導線平面圖的位置和范圍,將導線自零至終點,按其方位、水平距離,依據比例尺畫在剖面圖上;將各點的累積高度、地層分界點、岩性分界點、地層產狀、斷層位置等,按照相應位置,標記在導線上。
繪制地形剖面圖:在導線下畫一水平基線,基線與導線間留足夠的空間,用以填繪地形及必要的文字元號。水平基線與導線的平均方向大體一致,表示剖面的方向;在基線的兩端畫出垂直比例尺。以各點相對高度和累積高差為距離,按垂直比例確定其在剖面圖上的位置,將導線上的累積高差數據投影到相應高度上,把各點用折線連接起來成為折線,然後參考野外繪制的地層剖面草圖所反映的地形起伏特徵,將繪制的折線修改為圓滑曲線,表達近似實際的曲線地形,繪制完成地形剖面圖。
投影地質內容:將導線上各點的地質現象投影到地形剖面上,在導線平面圖上首先確定要標繪的地質內容的位置,隨後從此點上垂直投影,垂線與地形剖面線相交於一點,此點就是該地質內容的位置。根據各分層的產狀繪出各分層界線,按照各分層的主要岩性填繪各岩性的花紋符號。產狀和規定符號繪在地形線下,在相應位置標明地層符號,標出岩層的產狀、斷層面的產狀。如果剖面線走向與岩層、斷層面走向斜交,可以把傾角換算成視傾角。然後整飾圖件,標出圖名、比例尺,以及重要地名、圖例、制圖日期、制圖者等,也可標上剖面圖的起止點坐標,剖面方位用數字標在剖面圖的側上方(圖7-5)。
㈤ 怎樣畫地質剖面圖
首先在地質圖上畫一條直線,便是你即將要畫的剖面,剖面圖的長度便是這條直線的長度。
將這條線經過地區的地貌投影到你的圖上。剖面圖上的關鍵點便是地質圖上的各條地層界線。而地質圖上的向斜、背斜、斷層等也必須要表現在剖面圖上。
你說的角度就看地質圖上一般有向斜、背斜或者斷層的地層界線旁邊都有一個T,短豎線的方向就代表地層的傾向,T旁邊有個角度便是地層的角度。這個角度和傾向便是你剖面圖中要畫出來的。
你拿長全面點的地質圖,上面一般都附帶一個剖面圖,比照一下就知道了。
㈥ 怎樣編制地質圖基本流程是怎麼樣的(中科院普地考試題目)
1、收集地質圖底圖等資料,准備繪圖工具;
2、確定地質圖比例尺,了解繪圖內容;
3、繪制地質圖圖框及坐標網格;
4、按比例、按坐標將地質圖內容展繪到圖框內;
5、對地質圖進行整飾。
㈦ 怎樣在文本上繪制個簡易地圖
Word2010,2003以上版本都行
一、准備工作
1.點開Word
2.頁面設置→文檔網格→繪圖網格→網格設置→水平距離、垂直距離都設為0.01(為了後面點、線、面的移動作準備)
3.設置畫布:視圖→工具→繪圖→選擇對象→點後面的直線→出現畫布→鎖定畫布
二、點、線、面的繪制
1.點:繪圖工具欄→自選圖形→基本形狀→橢圓(按住「Shift」,橢圓就成了正圓)→點右鍵→設置自選圖形格式→大小→高度、寬度一樣(就成為一個圓)→顏色與線條→填充顏色(一般黑色)
2.線:繪圖工具欄→自選圖形→基本形狀→直線(曲線、箭頭均可)〖橫線或堅線按shift鍵畫不會傾斜〗→點右鍵→設置自選圖形格式→設置顏色、虛實、線型、粗細(箭頭還可設置始端、末端樣式)
3.面:繪圖工具欄→自選圖形→基本形狀(後面的操作和點線一樣)
面的填充:點右鍵→設置自選圖形格式→可選擇顏色或其他填充效果(可以是陰影,可以是紋理等)
三、畫地圖實例
1.按圖拉線:調用圖片,調整好大小,對著圖片上的線條拉線條。使用「自選圖形」→「線條」→「曲線」,不管線的位置准不準,先拉完再說,雙擊左鍵結束。非常曲折的海岸線,我們一般選擇將顯示比例放大到200%,甚至500%,然後使用「自選圖形」→「線條」→「自由曲線」。這時,按照圖片的線條畫,滑鼠的游標位置變成一支筆,就用這支筆慢慢地畫。
2.編輯頂點:線拉完了,線條的許多地方都不準,點擊右鍵,選擇「編輯頂點」,可以對頂點的位置進行移動。還可以增加和減少頂點。沒有頂點的地方需要移動,就直接按住線拉動,拉動的地方就新增加頂點,如果有些地方的頂點顯得多了,想刪除這個頂點,需左手按住「Ctrl」,右手點擊該頂點,頂點就消失了。
3.設置透明:在拉完線條的地圖上,增加文字或符號,選用「文本框」進行操作,默認狀態時的文本框有黑線框,且不透明。如果要取消線框仍然用「設置文本格式」,選擇設置「線條顏色」→「無線條顏色」操作即可。如果需要透明,需要用「填充」→「透明度」,移動透明度滑塊,至100%為全透明,當然可以選擇半透明,調節滑塊即可。如果選擇不透明填充,總感覺填充范圍過大,這時可點擊「設置文本框格式」中的「文本框」,選擇「調整內部邊距」為0即可。
4.畫鐵路線:先講一講鐵路線的畫法,畫鐵路線仍然選用「曲線」或者「自由曲線」,就以「曲線」來說,按鐵路勾畫,畫好後調整鐵路與實際背景圖上的鐵路吻合,即編輯頂點。然後,設置線條粗細,我喜歡設置為3磅。設置好後,復制出一條相同的線條,再進行重新設置,減少粗細至1.5~2磅,線條並設置為虛線,顏色設置為白色。然後移動它與原來的黑粗線重疊即可。
5.層次調整:在圖形組合前,注意看各種圖形的層次,比如圓圈所示的城市一定要在最上層,直行鐵路線要在支線上面等等,需要調整對象的層次。
在畫其他一些面狀圖形時,尤其要注意層次的調整,比較「世界氣候類型圖」,小塊面應放在大塊面上面,諸如此類的問題,大家在畫圖時會經常遇到。
6.組合、取消組合:將這些繁瑣的工作做完,再一次使用「組合」,組合後不滿意,再使用「取消組合」後,再重新調整。調整後再「組合」。
㈧ 怎樣在mapgis里做地質圖啊 高手進
輸入編輯-打開空白工程-矢量化-裝入光柵文件-選擇你要矢量化的圖,然後就是輸入點、線、面等等自己的操作了
㈨ 怎樣繪制地形地質圖
等高線插值生成,可用MAPGIS或者ARCGIS.或者利用已知的地形圖在MAPGIS下進行矢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