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介紹數學家的ppt
http://wenku..com/view/4f07ac8ed0d233d4b14e699c.html
❷ 成為優秀數學家。怎麼做
首先你要喜歡數學,把數學當作你的畢生追求.這個說起來很容易,但是事實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烏納穆諾在《生命的悲劇意識》中說:「當人們相信他們能夠為真理自身之故而追求真理時,他們實際上是在真理之中追求生命」。數學是枯燥的,需要你去發現美、體會美,在數學的追求中感受真理,如果一個人能夠把數學作為他自己的生命去對待,那一定可以成為數學家,而且一定是偉大的數學家。
其次,你需要心無旁騖地堅持。你現在還小,才上初中,等到你要參加高考、進了大學後要面臨畢業……這些都很有可能迫於各種壓力,使你改變初衷。正如馬克思說的人首先要有物質基礎,然後才能從事政治、宗教、哲學、科學、教育等工作。我們光有美好的夢想是不行的,還要切合實際,這樣的夢想才能變為理想。我在高中畢業的時候,迫於各種壓力放棄了選擇數學專業,進了大學後陰差陽錯進了計算數學專業。但是當我畢業以後,我要去工作,我要去賺錢養家糊口,於是我參加了工作,干一些和數學沒有關系的工作。工作之餘我會非常努力地繼續學習和研究數學,雖然也寫了一些論文,但是自己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水平在不斷下降,和同學相比越來越落後。所以,如果想成為數學家,你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你最初的選擇,要甘於清貧,甘於寂寞,要挺住各方的壓力,不要讓外力來破壞你的內心世界。
第三,光有前面兩者是不行的,數學家必須要精於數學。所以你要有很好的數學基礎。同時在中國這中教育體制下,你必須要有很好的成績,否則你無法繼續學習,不能上大學、不能上研究生。畢竟自學成才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主要還是要靠學校教育把你引領到數學的前沿。
第四,關於數學的學習,要學會數學的思維方式,要多讀多看多做。動手做數學題是必要的,華羅庚說「學習數學不做題,等於到了金山不拿金子」。但做題時不要總是照著課本的解題模式去解題。整個數學體系就是一些數學定義和數學規則構成的。所以要深刻理解每個定義,要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解題的時候要由自己理解的定義出發,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不要套用模式。要知其所以然。
第五,要有廣博的數學視野。不要僅僅局限於一個定理一個推論什麼的。每個概念的形成和每個結論的取得都是由歷史背景的。每個數學結論的取得都有一個背景過程:現象——問題——猜想——證明——結論(或新的數學概念),結論取得後就是演繹得過程了:成立條件——適用范圍——精度(對定性的結論不做要求)——理論地位——近代發展——應用——新的結論(理論上的推導)。在學習數學的時候要注意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盡量深刻地了解數學背景。這也是一個優秀數學家所必須的。
第六,規劃自己的學術道路。這點是針對摟住實際情況的。你現在是初中,我想你現在也許會想著盡量多地學習數學,甚至會想著先把高中的甚至大學的數學先學了。這樣的想法對於你這個年齡的人是很正常的。我在初中的時候就學習了高中的知識,高中的時候大學的基礎課如微積分、線性代數都已經學完了。但是我還是要說,最好不要這么急於求成。當務之急是一定要把各門學科學好,盡量不要讓其他學科的成績阻礙你繼續學習數學,首先確保你能夠進入大學學習。如果你各門學科都很優的話你可以適當拓展一下。不過一定要把數學基礎打扎實,要鍛煉自己的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1949年,華羅庚給出了「體的任一正規子體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一定理的直接證明,這個定理在文獻中被稱為Cartan-Brauer-Hua(華)定理。在華羅庚和Richard Brauer工作前,H.Cartan的證明用了子域的Galois理論擴張的復雜技巧僅能對可除代數證明這一結果。於此相比,華羅庚的證明只有半頁,僅依賴於一個初等恆等式,這個恆等式比較長,但是就只是初中的知識。所以一定要打好基礎,這樣對於以後的數學之路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等高考的時候,最好能夠上數學專業(如果你的自學能力很強,也可以不用上),如果上了一些數學水平非常高的大學的數學專業那就更好了(如浙大,北大,中科大等)。然後不要中斷地,繼續讀碩士、博士。這樣你的數學家之路就非常順利了。
❸ 關於數學家的PPT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求人不如求自己,到網路文庫下載去吧,多得很 不用在這里提問的!
好了 不知道你是小學 初中 還是高中 你自己看看選擇下載吧
若分不夠,給我說,我再給你下載!!
別忘採納我的回答
❹ 做一個數學家 現在要怎麼做
多思考問題,要學會真正的分析,也就是從比較簡單的問題中分析出原理再應用於較難的問題。我是學數學和金融的,國內數學水平不是很好,關鍵是風氣不好,建議好好學英語去美國留學。我現在就在准備出國考試。數學家最應具備的是創造性,還有就是專注。這點我深有體會,一些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如果我能很快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那我一定是很專注的。還有一點就是要堅持,這點很難,因為研究是很漫長的,並且不知道結果,建議多看些歐拉,費米這樣的人的著作。現在世界上數學專業最好的是MIT和哈佛,但哈佛太死板了,已經很久沒有研究成果了,MIT是不二選擇,當然錄取率全美最低,數學專業更是尤甚。我也在准備考MIT的純粹數學專業,不知道你現在在上什麼,希望能幫到你。
❺ 用PPT怎麼做數學家的介紹
去網上下一篇啊網路文庫里有
❻ 數學家有趣小故事的PPT
網上有很多。如: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PPT
http://wenku..com/view/ec992456312b3169a451a45d.html
有關中國和外國著名的數學家的小故事PPT
http://wenku..com/view/2ab5a0efb8f67c1cfad6b863.html
數學家的故事
http://wenku..com/view/a2f74f3a580216fc700afd72.html
介紹1840年-1949年外國數學家的故事ppt
http://wenku..com/view/f33a9d0f79563c1ec5da7183.html
❼ 數學家的故事PPT
數學趣味小故事: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於 <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你可以把乘法口訣表寫上去,在寫一些關於數學家的故事等,,還可以出些題目,或者趣味數學,也可以把數學家的資料寫上去。。。。
故事如,祖 沖 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現今河北省淶源縣,他是南北朝時代的一位傑出科學家。他不僅是一位數學家,同時還通曉天文歷法、機械製造、音樂等領域,並且是一位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他算出的圓周率為3.1415926<π<3.1415927,這一結果的重要意義在於指出誤差的范圍,是當時世界最傑出的成就。祖沖之確定了兩個形式的π值,約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這兩個數都是 π的漸近分數。
還有些資料,,
華 羅 庚
華羅庚,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華羅庚1924年初中畢業之後,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他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專家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應蘇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1950年回國,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華羅庚還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華羅庚是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他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做出卓越貢獻,由於他的貢獻,有許多定理、引理、不等式與方法都用他的名字命名。為了推廣優選法,華羅庚親自帶領小分隊去二十七個省普及應用數學方法達二十餘年之久,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❽ 小學數學講座如何開展在實踐中「做數學」
今天根據趙老師的安排,我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小學數學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說實話,課題研究是一個厚重的話題,又是一個稍顯枯燥的話題,讓我坐在這里給大家談如何進行課題研究,實在有些誠惶誠恐。我只能說說自己的一點經驗、感受。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主要分為三部分:
一、追尋教育科研的「根」。從一個小學數學教師的角度去思考課題研究的意義。
二、把握課題研究的「法」。結合趙老師主持的「合理利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的研究課題,談一談學校課題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三、凸顯教育人生的「魂」。如果將我們的教育生涯比作一次旅行的話,我們希望通過教育科研改變一個教師的行走方式。
一、追尋教育科研的「根」。
談起「教育科研」,我們有必要做一個追尋:什麼是「課題」?「課題研究」的價值何在?學校教育,或具體而言之,我們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數學教師有沒有必要搞教育科研?不解決這些問題,即使有外力(比如領導的期望、考核的壓力、個人事業的需要等)推動我們投身教育科研,但我們的思想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精神就會缺乏一種持續發展的動力,我們就會迷失自己的方向,我們從事課題研究的工作最終將會消散激情,走向死胡同。
就我而言,從一個小學數學教師的角度這樣理解課題研究:
(1)課題是什麼?從文本意義上講,英語中是task任務、工作,或problem問題、難題;《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研究或討論的主要問題或亟待解決的重大事項。在教科研工作中,所謂「課題」,就是研究工程,是從研究方向所指示的問題中確立的研究項目。
拋開這些字面意義上的束縛,我們不妨從日常話語考察和解讀,首先,所謂「課題」,就是研究中探究的問題。而且,課題工作的展開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進行問題聚焦的過程。譬如,趙老師主持的一個揚州市重點課題「數學實踐活動與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在研究中發現,內容全面龐雜,無法深入的開展研究,經過課題組的深思熟慮和專家的指點,決定集中全部精力致力於其中一點:「數學實踐活動與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而當時是2002年,這部分研究內容又恰好與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相吻合,於是,課題組又及時的提出了在數學實踐活動中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的研究,經過課題組的努力,形成了一些培養策略,由此形成的科研論文,獲得了江蘇省教海探航一等獎,並且是寶應縣歷史上的第一個「教海探航」一等獎。從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到培養非智力因素再到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就是一個問題不斷聚焦的過程。聚焦是一個物理名詞,問題聚焦就是不斷的將研究重點集中到最有新意、最實際、最有開創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研究才最有價值。
所謂「課題」,就是研究和討論的話題。再者,所謂「課題」,就是研究性思維的中心概念。我更欣賞的一種解讀是:課題就是一個以問題為指向,積聚眾人智慧,產生思維火花的研究平台。
(2)搞課題的意義何在?一段時期,有很多人包括我們自己都會覺得,中小學有沒有必要搞教科研?隱隱的一絲對小學教師的歧視或者說是我們自己的自卑情結。
我的思考是:有必要。理由有兩點:
有條件。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因此,我們擁有最鮮活、最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有需要。教師專業化的成長需要課題研究。雖然,我們擁有最鮮活、最寶貴的資源,但璞玉雖好,尚須雕琢。玉不琢,不成器。積跬(kÜi)步,至千里。對於一個從不思考、不研究的老師來說,教幾十年書只不過將他第一年的做法重復了幾十遍,有句話說的很好:「重復的地方沒有風景」。充其量他只能做一個地道的「教書匠」。
新時代呼喚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同時,從功利的角度講,快速的成為為骨幹教師,參與並最終能獨立承擔課題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二、把握課題研究的「法」。
雖然學校教育科研不同於科研院所的課題研究。但它也必須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驟去做。從形式上說:包括課題申報、課題開題、中期檢測、課題結題。
重點的做好以下幾步:
(一)確定研究課題。
教育科研是以課題的形式來研究和探討某方面的具體問題的。於是,課題的確定就成了首要的問題。要確定一個科研課題,首先是要能提出問題。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可以說,提出一個新穎的、有創造性的、可行性的、好的問題並形成課題,課題研究就已經完成了一半。反之,有的課題看其名稱,就知價值不大。而一般來說,我們做課題的周期相對較長,需要2年左右,投放的精力也較多,所以我們選擇課題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盲目上馬,否則會造成「爛尾樓」工程。
那麼,怎樣恰當的確定課題呢?
首先要選擇有創新性的課題。創新體現在哪裡呢?
1.別人未曾研究過的問題。
比如深圳的黃愛華老師,從金湖走向深圳後,他敏銳的感覺到計算機技術對於數學教學的巨大影響,於是開創性的開展了「應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課題研究工作,後來並立項為國家級課題,由此而設計的「圓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成為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先河和經典之筆,更由此在全國教育界引發一場現代教育技術的革命。這在當時,就是一項創新的課題,而今天,我們再談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甚至網路技術對於教學的影響,就已經拾人牙慧,我們以其為課題,就必須考慮自己的研究能力能否超越他人,或者,就要重新選擇切入口開展研究,否則,就最好另闢奚徑。
2.雖然別人已經研究過,但結論不完全或者欠妥當的問題,從新的角度進行再研究。
比如:發現學習在教學中應用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我們現在經常提及自己的教學中運用了布魯納的發現法,其實准確的說是「引導發現法」。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在人類全部生活中,人的最大特點是會發現問題。他把學生視為「發現者」,甚至像科學家那樣去發現,教師不給任何啟發和幫助。這種理念剛引入時,曾在中國「水土不服」,大家表示質疑: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到底要不要教師的引導?要多大的引導?後來,我國教育工作者經過研究,將「發現法」引申為「引導發現法」,主張在必要時教師可以適當給學生一點「引導」,與布魯納的「純發現法」有些區別。這種觀點目前在我國教育界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這就是從新的角度進行再研究。
3. 平常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
對於一般的人來說,天天完成的教學工作和所看到的現象好象沒有任何特別的感覺,甚至也不願意多考慮它一下。但是敏銳的思維則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多是我們可以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
比如,推行數學課程改革後,蘇州的特級教師徐斌老師就在實踐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計算教學中究竟是情境創設重要,還是復習舊知重要?在我們的思維里可能從來沒有考慮這個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復習舊知是傳統教學,創設情境是新理念教學,當然服從創設情境啦。但所謂傳統教法的復習舊知並不是一無是處。它對計算方法的遷移類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所謂新理念的創設情境也並非完美,教學中往往過多的注重情境,反而淡化了算理。如何處理好繼承傳統與改革創新的關系,實現計算教學的效益最大化?再如,要演算法多樣化還是演算法優化?一道進位加,說出了20多種演算法,甚至把扳手指的方法也舉了出來,這就值得我們深思:是否必要?是不是思維上的一種退化?如何優化?何時優化?這就產生了一個課題:計算教學:基本矛盾與處理策略的研究。
其次要選擇有可行性的課題。換句話說,就是對選擇的課題你有沒有條件去做,有沒有能力做。有沒有條件做。既包括硬條件,也包括軟條件。比如:你選定網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方面的課題,如果學校連網路都沒有,如何做?這是指硬條件。軟條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師資問題,即便你有網路,如果你沒有一批具有較高教學業務素質和計算機水平的老師,課題研究也無法深入展開。
有沒有能力做。課題涉及的范圍不宜太大、太空。如素質教育的策略,這樣的課題讓教育部去組織,小學數學教師還應「知難而退」。再如有些課題的理論層面要求高。比如我最近思考的一個課題,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困難:我在自己的教學和聽課中發現,很多教師對蘇教版教材的內容特別是新增加的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這部分內容專業知識背景不夠,導致理解膚淺,帶來很多教學中的問題。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學生問:人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教師無言以對,似是而非,難以判斷。再如教學可能性時,布袋裡2個紅球,一個白球,已經連續摸出了紅球,同學們一致認為下一次一定是白球時,偏偏第7次摸出的還是紅球。什麼道理?再如圖上面向觀察者的小布熊的左、右各有幾個三角形,問小熊的左邊是幾個三角形?究竟以觀察的人為標准,還是以小熊為標準定左右呢?於是,我想申報一個蘇教版教材中小學數學基礎理論的實踐解讀。但做這一項工作需要深厚的數學專業學術背景,我想我至少得具備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才能真正通徹的縱觀整套教材,理清理論的來龍去脈,提出合理的教學建議。所以,我還是暫時把它擱置了。
(二)課題實驗方案的撰寫。
當我們選定了准備進行實驗研究的課題以後,接下來該做的工作就是實驗研究方案的撰寫。這也是進行課題申報的一項基礎工作,課題申報、評審書可以依據此進行填寫。
一般較為完整的課題實驗研究方案包括八個方面,下面分別結合趙老師主持的「合理利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的研究課題,介紹具體寫法。也使得大家對課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1.問題的提出。我們之所以做實驗研究,是因為發現或者遇到了某個教學上的問題才去做,因此有必要去闡明問題的背景,即產生問題的種種因素。
比如我們的課題提出的背景是:
世紀之交,世界逐漸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時代呼喚:「全國1300萬教師需要改變教育方式,3億學生需要改變學習方式,6億以上的家長需要改變家庭教育做法。」由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關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六大具體目標之一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輪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第八次課程改革,前七次課程改革帶動了教師教育觀念、教學方法的變化,如果現在隨意去問一線教師:新課程倡導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多會知道三大新學習方式、知道師生角色的變化、知道要改變評價觀念等等。同時,在課程方面,蘇教版國標本教材依據《數學課程標准》的理念,採取有效措施,為學生的數學活動提供了基本內容、基本線索和探索機會,為實現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了較好的平台。可以說,新課改為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但綜觀新課改後的課堂,課改並沒有發生多米骨諾紙牌效應。課程實施者對於新課改理念的理解表面化,比如簡單地認為學生的座位由「排排坐」變成「方陣坐」就是合作學習與分組討論;把過去的「你坐下」改為「你真棒」就是尊重學生人格、提高學生自信心;庸俗化,新理念只用於公開課表演,平時教學回歸傳統,「舊瓶裝新酒」,學生的學習方式並沒有本質的改變。
我們發現,推進課程改革,最終真正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關鍵還是教師。而教師的關鍵在於對新學習方式的本質把握和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和超越。蘇教版國標本教科書中蘊含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但這些鮮活的教育理念都靜態地依附於教材文字和圖畫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對材料深入的理解,創造性地發掘、運用,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新的課程內容的教育價值,實現既定的培養目標。
近幾年來,眾多國內外研究人員和教師都努力探索新學習方式,也確實出現了許多好的學習形式。但往往理論性太強且未能與教學實踐密切聯系;有些教師也在自覺的在實踐中探索,雖屬操作層面,但不夠深入、全面、系統。
基於對以上問題的認識,我們提出「合理利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 這一研究課題,,旨在通過充分挖掘蘇教版教材優勢,深刻理解蘇教版教材編寫意圖,提高教師把握教材能力,以教材中基本內容、基本線索和探索機會為載體,創造性地使用這套教材,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的機會,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2.實驗研究的假設(或者叫課題界定)。
對「假設」中所特指的內容作「概念界定」,對選題的問題做假想性回答。
比如本課題的名稱是「合理利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因此我們抓住其中的幾個關鍵詞「學習方式」、「合理」、「改善」,這樣對概念界定:
「學習方式」:其實,有多少理論家就有多少種學習方式的定義。但不同的定義在本質上有一個共同點:學習方式的實質是學習者喜歡的或經常使用的學習策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倡導「主動參與、樂意探究、勤於動手」,《數學課程標准》也明確提出學生學習數學的三大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改善」指對學生學習策略、學習態度、學習意識、學習習慣等方面的改善。要全面理解。
「合理」,指客觀的把握教材體系、意圖,科學的依託蘇教版教材開展教學設計,不唯教材,也不違教材。前一個是惟命是從的唯,後一個是違背的違。
假想性回答是對課題研究究竟想干什麼的一個回答,本課題從教材、教師、學生三個方面回答: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從理論和操作兩個層面闡述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對改善小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和作用,同時將為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提供成功的案例;教師能夠具備先進的觀念,善於組織、科學使用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開放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時空,開創適合兒童發展的數學課堂。
3.實驗研究的基本內容。
先綜述再分述。比如本課題研究基本內容是這樣的:總的三個內容:教材,合理使用;教師,改變教育方式;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現行課堂教學狀態下學生學習方式的狀況。雖然已經使用蘇教版國標本教材,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依然不容樂觀。
(2)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特點和編寫意圖及教材編排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包括對教材編選素材結構的分析、對學生影響和作用途徑的概括、對教材編排給教師落實學習方式轉變的啟迪影響的梳理等等,
(3)依託蘇教版教材,科學設計,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包括如何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
4.實驗研究的目標。
也是先綜述再分述。通過教材、學生、教師三個方面闡述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目標,具體的不再描述。
5.實驗研究的周期及步驟。
所謂「周期」,是指你所做課題研究的起止時間。所謂步驟,是指你把課題研究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做哪些工作。一般來說,總是把課題研究的周期分為三個階段,即准備階段、實驗階段、總結階段。在准備階段應做的工作主要有方案撰寫、學生實驗前測(或叫學生情況摸底調查)、理論學習(或叫師資培訓)等;在實驗階段應做的工作主要有行動研究、資料積累、問題調查、課例論文展示等;在總結階段應做的工作主要有課題效果檢測(又叫後測)、撰寫研究報告、接受專家鑒定等。
比如本課題研究的周期及步驟是這樣的:本課題周期兩年。
06.1~06.4是准備階段,主要任務有:(1)深入學習,發現問題,確定研究方向。(3)選定實驗學校及實驗教師,開展理論培訓。(4)制定實驗方案,完成課題論證,參加申請評審。06.5~08.3是實驗階段,主要任務有:(1)按方案進行實驗。(2)積累實驗資料,組織優秀教學設計、優秀論文評比展示。(3)典型課例展示。(4)階段研究總結,進行中期檢測。08.4~08.7是總結階段主要任務有:(1)撰寫實驗報告。(2)准備鑒定驗收相關材料和課堂展示現場,申請鑒定驗收。(3)推廣研究成果。
我們現在做的還是第一階段:准備階段。今天也可以說是實驗教師的培訓活動。
6.實驗條件分析。
主要說明主持人、參與者的研究水平和時間保證,資料、設備、科研手段的保證。比如本課題的實驗條件這樣分析:本課題得到領導重視,主持人為揚州市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寶應縣教育局教研室專職教研員,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課題骨幹成員都是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另外還吸收縣小數骨幹教師培訓班學員作為實驗主要參與者,有時間、有能力保證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並取得較好的成效。實驗學校擁有較大規模的閱覽室、圖書室,並配備先進的電腦教室和教育區域網,為研究人員學習交流、查閱資料創造了條件。
7.實驗研究成果的形式。
課題研究做完了,將以什麼形式展示出來,也應寫入方案。一般來說,常見的成果形式有:一是教學結構(通過典型課例展示),二是實驗研究論文(以公開發表或獲獎的論文為准,可以搞成論文集、教案集等),三是學生檢測成績,四是課題實驗研究報告,五是其它課題有關的研究成果。
本課題成果包括教學設計集、案例分析集、教材修訂建議、課堂展示、實驗報告。
8.實驗研究的組織結構。包括實驗領導小組和實驗研究小組。
當然,如果大型的課題研究,還必須註明實驗研究經費的來源和如何保障的問題,這一點也應寫進實驗方案。
(三)課題實驗的操作。即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文獻資料法(主要用於理論學習)、教育觀察法、教育調查法(比如問卷調查)、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個案研究法(以單一人對象進行深入研究)。目前大家公認比較適合中小學教師的研究方法是行動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這里做重點介紹。
所謂「行動研究法」,就是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行動研究法要求教師把研究課題不斷轉化為一個個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行動。看一個行動研究法的實例:(1)發現問題:蘇教版低年級教材每一個新課教學時,都有一幅有著豐富內容的主題情境圖,一開始確實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時間一長,學生對情景圖已經不感新鮮和有趣了,怎麼辦呢?(2)教師反思:教師經過認真研讀教材中的主題圖,發現教材中情景圖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向我們提供可以開發的教學資源,如一年級「數一數」中所提供的校園圖;另一類是提供了一些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或操作方式。(3)開展行動:有了上面的認識,教師有意識的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方式,情景圖不再簡單的作為掛圖使用,我們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和處理,將其活動化、現實化,賦予生命的活力。(《小學數學教師》05.3.)
案例研究法。教育案例是在真實的教育活動中發生的典型事件,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生動的教育故事。一堂課、一個教育活動、一個教育情景、一次師生談話、一個精彩的教學細節等等都是教育案例。教師在撰寫教育案例時除了描述事實外,還要透過事實、現象、材料進行教育理論層面的反思,力圖提升自己的教育實踐。
下面我舉一個我在一次培訓會上聽到的教育案例,可能跟數學無關,但很能說明問題:一節音樂課,年輕的音樂老師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格外吸引孩子注意的是,裙子上粘著各種顏色的五角星。孩子們知道,誰聽講認真,誰積極動腦,誰回答准確,都能獲得一顆五角星,並可以自豪地貼在自己的腦門上。這節音樂課上,孩子們學習得格外認真。
意外出現在這節課的30分鍾時。受著課堂熱烈氣氛渲染的音樂老師在興奮中走動時,不經意從裙子上掉下了一顆五角星。這顆五角星被坐在旁邊的一位孩子拾到了。他一顆五角星還沒有,他很想擁有這顆五角星,但他最終還是把它交給了老師,用稚嫩的童音:「老師,您丟掉了一顆五角星。給您。」如果這時候,教師能誇一誇這個孩子,「你真是個誠實的好孩子,這顆五角星就獎給你!」然後把五角星貼在這個孩子的腦門上,是多麼的合適不過啊!然而,這位音樂老師以想像不到的平淡甚至可以說是冷漠的語氣回答道:「噢。」說完就貼回了自己的裙子上,連一聲謝謝都沒有。
就在這節課結束的時候,這位音樂老師的裙子上又掉下了一顆五角星。拾到這顆五角星的恰巧又是一個連一顆五角星都沒有得到的孩子,同樣,又主動地把它恭恭敬敬地交到音樂老師面前。但更沒想到的是,這位音樂老師居然說:「下課了,已經沒用了,把它扔了吧!」這個孩子一下子愣住了,他沒想到他認為最珍貴的五角星卻已經是無用的垃圾了,可以我們的教育是多麼的虛偽,純粹的表演而已,這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啊,也許永遠都無法補救。會後,我以《老師,你讓學生扔掉了什麼?》發表在《江蘇教育》04年7月刊上。
(四)課題實驗的結題。
課題研究完成預定的內容、達到預定的目標時,就要進行結題。結題既是課題的一個總結,也是對研究成果的一次鑒定。結題時要准備以下材料:1.結題申請報告;2.課題立項申報報告;3.課題立項批復通知;4.課題開題證書(課題研究方案);5.課題中期檢測證書(課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6.課題研究終結性結題報告;7.附件:(1)課題成果;(2)課題的有關研究材料等。其中結題報告可以分為: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驗報告、教育經驗總結報告。
三、凸顯教育人生的「魂」。
如果將我們的教育生涯比作一次旅行的話,我想教育科研足以改變我們的行走方式。首先給大家介紹一個故事:
而促使一個教師不斷反思並使得思考的點點滴滴能夠積淀下來的,最有效的一個途徑,就是寫作。在課題研究中寫教育隨筆,寫教學案例。
限於時間關系,如何寫作教育隨筆、寫教學案例和怎樣提高投稿的命中率,不再具體闡述,有機會再和大家交流。
這階段我們希望大家就投身到這一課題研究之中去,把自己課題研究中的點點滴滴寫下來。根據趙老師的要求,我們將在「小學數學教學網」論壇中的課題研究專欄中建立寶應「合理利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課題組專帖。要求每位學員跟帖,每兩周1篇,每篇400字以上。優秀的文章將獲獎或做成論文集。這個帖子星期天建好。大家先要注冊,如遇出錯的對話框,反復點幾次即可。手中的提綱上有登陸的步驟。
最後,我送大家兩句話:第一句愛因斯坦說的:「人的差異在於業余時間。」另一句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之路上來。」與大家共勉,與大家共同進步!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