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吃葯喝水有多講究
吃葯喝水的正確方法,您真的知道嗎?[what]
一般人都會想到,把葯放進嘴巴,喝一口水吞下就就行啦……
但也有這樣的一些人,覺得葯片小小的,我干吞也可以。(包括我自己的爸爸也是這種操作方法[捂臉],後來給我說通了)
其實吃葯喝水是有講究的,有些葯是要多喝水,有些是少喝水,那該怎麼喝呢?葯師帶你了解一下……
需要多喝水的葯物
服用解熱鎮痛葯(如布洛芬),應多喝水,一方面稀釋其在消化道的濃度,另一方面有助於身體的排汗及調節體內的水平衡。
服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時,多喝水能減少葯物過敏的可能性。
服用磺胺類葯物(如塞來昔布)時,多喝水能預防腎臟損害。
而痛風患者服用別嘌醇等葯物(如立加利仙)時多喝水,則有利於尿酸排出。
治療骨質疏鬆、高鈣血症的阿侖磷酸鈉、氯膦酸二鈉等葯物,可能會造成電解質紊亂和脫水,所以在用葯期間要注意補足飲水量。而且雙膦酸鹽類葯物對食管有刺激性,服葯時需要用至少200ml水送服,同時服葯後保證上身直立30分鍾。
不宜多喝攜改慎水的葯物
止咳糖漿、含片類的葯物服用後會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從而起到消炎、止咳的作用。如果吃完葯馬上喝水,會把咽部葯物有效成分沖掉,使局部葯物濃度殲山降低,影響療效。一般要求服用此類葯物後,至少5分鍾內不要喝水。
要先喝水的葯物
膠囊可以保護葯物、遮蓋異味、改變溶解速度或溶解的位置。膠囊由膠質製成,遇水會變軟變黏,服用後易附著在食道壁辯敬上,造成損傷,嚴重時甚至出現潰瘍,所以送服膠囊時要先喝水,以保證葯物被送達胃部。服用膠囊後,如果感到食道內有異物,說明喝水量不夠,需再加量連續喝水,直至膠囊順利服下去。飲水量一般不少於300毫升。
30分鍾後再喝水的葯物
一些治療胃潰瘍的葯物,如鋁碳酸鎂、氫氧化鋁混懸凝膠等,服用時一般只需少量水送服即可,且服葯後半小時內不宜喝水。因為它們多被製成混懸劑,進入胃後像粉末一樣覆蓋在受損的胃黏膜上,保護胃黏膜不受胃酸侵蝕,慢慢長出新的組織,並恢復其原有功能。喝水多反而會稀釋葯物,使覆蓋在受損胃黏膜上的葯物顆粒減少,保護膜變薄,從而失去治療作用。
干吞服葯片,一方面可能會損傷食道,另一方面會因為沒有足夠的水來幫助溶解而影響葯效,甚至發生危險。
掌握正確的喝水方法和知識,有助於發揮葯物的療效。服葯最好用新鮮的溫開水。當然,維生素類葯物和保護腸道的益生菌製品是要用涼開水送服的。不可以用茶水、牛奶、果汁、可樂等各種飲品送服葯物,這些飲品會與葯物相互作用,影響療效。
絕大多數的葯物的排泄,都需要經過腎臟。如果尿量過少,尿液中葯物濃度就會過高,容易對腎臟造成傷害,也容易析出結晶、誘發結石。所以在服用葯物的時候,只要沒有特殊要求,要盡量多喝水,保護腎臟。
❷ 吃葯的時候喝多了水會影響療效,吃葯時該喝多少水你喝對了嗎
大家都知道,在日常服用普通葯物時,彎好都應該喝一杯水以便將葯物順利吞下的道理,但很少有人喝的正確,有一些葯物如果大量喝水了鉛鏈甚至會影響療效。因此,服葯時正確的喝水,也是正確服葯的一部分,而且不同葯物對水的要求也不一樣。
大多數葯物服用時應飲用適量的溫開水(大約200毫升),患者應先喝一口水潤喉,服葯時再喝適量的水,使其盡快將葯物送至胃部,減輕對食道的刺激,提高葯物的吸收。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干吞葯片是不行的。如果患者干吞葯片的話,容易使葯片(尤其是膠囊)粘附在食管壁損傷食管黏膜,甚至將食管靜脈劃破,造成大出血,這樣的後果不堪設想。
1、對消化道有刺激的葯物
例如阿司匹林、強的松等,喝水可對其進行稀釋在消化道的濃度,保護消化道。
2、引起泌尿系統損傷的葯物
例如喹諾酮、磺胺類、抗病毒葯,這些葯物的代謝產物容易在尿中析出不溶性結晶,容易引起泌尿系統損傷,出現結晶尿、血尿、尿痛等。
3、鹽類瀉下葯、解熱鎮痛葯
一些如硫酸鎂和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感冒葯,容易造成人體下瀉或大量出汗使身體上的水分大量丟失的,最好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以免水鹽代謝紊亂。
4、可能引起口乾的葯物
如阿托品、山莨菪鹼等,服用這類葯物後需要多喝水緩解口乾。
5、膠囊類葯物
膠囊類葯物容易粘附在胃壁上,溶化的葯物不能均勻散開,導致局部濃度過高刺激胃黏膜。且不能迅速形成一定濃度,無法起到治療作用。
1、抗酸、保護胃黏膜葯
不適合服用之後多喝水的葯物主要有,胃黏膜保護葯、苦味健胃劑、心血管葯物、抗利尿葯等。而像思密達、施林顆粒、硫糖鋁這類胃黏膜保護葯,只需要少量水送服,且服葯後半小時不宜喝水,以便葯物在受損的胃黏膜上形成保護膜。
2、消化道粘膜保槐鬧孫護劑
如蒙脫石散,具有較強吸附力,可均勻覆蓋在整個腸腔表面,以吸附致病微生物。
1、止咳類葯物
止咳葯,止咳葯主要通過覆蓋在呼吸道黏膜,形成一層保護膜,減少神經末梢刺激,從而達到止咳作用。服葯後不能立刻喝水,以利於保護膜的形成,如果覺得口乾,應在服葯半小時後再喝水。同理,潤喉片也是如此,因為飲水過多,會減弱其潤喉作用和對咽喉部黏膜的保護作用。
2、經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葯品
如硝苯地平、硫酸沙丁胺醇等,飲水會將口腔中的葯物沖入胃裡,影響療效。
3、咀嚼片、口腔中咀嚼或吮服
咀嚼類型的葯片在嚼碎後表面積增大,可促進葯物在體內的溶解度和吸收。
總的來說,每個人的身體都有不同的情況,為了大家的身體 健康 ,從葯物效果出發,我們還是建議先仔細閱讀葯品說明書,並按照醫護人員囑咐服用
❸ 醫生提醒:服用不同類葯物需配不同量的水,吃這類葯時要少喝水!
生病了要吃葯,吃葯時需要喝水,那你們知道吃一顆葯需要喝多少水嗎?很多人在服葯時都不注意這一點,其實喝水的水量會關繫到葯效,甚至危害身體健康。
醫生提醒,喝不同類型的葯,應配合不同量的水:
需要大量喝水送服的葯
1.刺激食管的葯物。
最典型的就是治療骨質疏鬆的阿倫磷酸鈉,如果葯物黏附在食管上會造成食管黏膜損傷,該葯需要在早晨未進食任何東西前用一大杯溫開水送服,服葯後30分鍾內避免躺卧,避免進食任何東西,包括食物、飲料和葯物。
其他可能刺激食管的葯物還包括四環素、克拉黴素、克林黴素等抗菌葯物。
2.增加排汗或排尿的葯物。
常見葯物包括含有解熱鎮痛成分的復方感冒葯,以及茶鹼、氨茶鹼等平喘葯。這類葯物會使體內水分丟失增加,為了保證身體水分的平衡,必須要多喝些水。
3.增加泌尿系結石形成的葯物。
主要包括抗菌葯物磺胺甲惡唑、促進尿酸排泄的抗痛風葯物非布司他和別嘌醇等,這些葯物可能增加尿路結石形成,多喝水可以減少結石形成的幾率。
4.膠囊和軟膠囊類葯物。
該類葯物的外殼是用食用明膠做螞漏成的,遇熱、遇水容易變軟變粘,同時顆粒比較大不好吞服,因此要飲用大量開水送服,才能使這類葯物順利達到胃部。注意:這里所說的「大量」通常是150毫升左右,大約是一次性紙杯容量的2/3。
吃這些葯時應該少喝水
1.胃黏膜保護劑
如硫糖鋁、氫氧化鋁凝膠、鋁碳酸鎂片,這類葯物服用後在胃內形成膠狀物覆蓋於胃黏膜表面起保護作用,進食和大量飲水均會影響葯效,因此服用這類葯物要和灶孝吃飯間隔1小時以上,同時這個期間需要盡量少飲水。
2.中葯糖漿劑。
這類葯物中加有蜂蜜,大多具有潤喉止癢的作用,糖漿劑覆蓋於口腔、咽部黏膜,有助於直接發揮療效,所以服用這類葯物時,盡量不要喝水或者少喝水,避免稀釋或者沖刷覆蓋在黏膜表面上的葯品。
還有一些葯物是不能飲水的,比如硝酸甘油需要舌下含服,要等到葯物全部融化吸收後才能飲水。
除了水量,喝葯的姿勢也有講究
1.大多數葯物最好採用直立或者坐立的姿勢服用,之前提到的阿倫磷酸鈉以及治療胃腸道功能紊亂的葯物匹維溴銨片必須保持直立或坐立的姿勢,否則增加食管損傷的風險。
2.保護胃黏膜的葯物服用隱物稿後,採取躺卧的姿勢,可使葯物更好地覆蓋潰瘍面,治療作用更好。
3.開始服用降壓葯物時最好也採取坐姿或躺卧,避免直立性低血壓造成意外。
吃葯也是一門學問,用錯方法會影響葯效,甚至起到反作用危害身體健康。因此學會怎麼吃葯很重要!
❹ 常用葯物的正確服用方法
你知道常用葯物的正確服用方法是怎樣的嗎?你對常用葯物的正確服用方法了解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常用葯物的正確服用方法,歡迎閱讀。
一、宜清晨空腹服用的葯品
1、腎上腺素皮質激素: 潑尼松(強地松)、 潑尼松龍(強地松龍)、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氟美松)等。
說明:因為人體內的分泌高峰迅汪出現在早晨7-8時,此時服用可避免葯品對激素分泌的反射抑製作用,對下丘腦- 垂體-腎上腺皮質的抑制較輕,可減少不良反應。
2、長效降壓葯:氨氯地平(洛活喜)、依那普利(悅寧定)、貝那普利(洛丁新)、拉西地平(樂息平)、洛沙坦(科素亞)、纈沙坦(代文)、索他洛爾(施泰可)、復方降壓片(北京降壓0號)等。
說明:血壓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現一次高峰,因此為有效控制血壓,每日僅服1次的長豎兆效降壓葯宜在早晨7時左右,每日服用2次的宜在下午4時再補充一次。
3、抗抑鬱葯:氟西汀(百憂解)、帕羅西汀(賽樂特)、瑞潑西汀、氟伏沙明等。
說明:抑鬱的症狀如憂郁、焦慮,猜疑等常表現晨重晚輕。
4、鹽類瀉葯:如硫酸鎂、硫酸鈉等。
說明:晨服可迅速在腸道發揮作用,服後4~5小時致瀉。
二、宜餐前(餐前30-60分鍾)服用的葯品
1、止瀉葯:鞣酸蛋白、葯用炭等。
說明:鞣酸蛋白餐前服,可迅速通過胃進入小腸,遇鹼性小腸液而分解出鞣酸,使蛋白凝固,起到收斂和止瀉作用。葯用炭飯前服,胃內食物少,便於發揮吸附胃腸道有害物質及氣體的作用。
2、胃黏膜保護劑:氫氧化鋁或復方制劑(胃舒平)、復方三硅酸鎂(蓋胃平) 、復方鋁酸鉍(胃必治)等。
說明:餐前吃可充分地附著於胃壁,形成一層保護屏障。
3、苦味葯:龍膽、大黃等。
說明:宜於飯前10分鍾左右服,可增加食慾和胃液分泌。
4、促進胃動力葯: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多潘立酮(嗎丁啉)、西沙必立(普瑞博思) 、莫沙必利等。
說明:宜於餐前吃,以利於促進胃蠕動和食物向下排空幫助消化。
5、降血糖葯:甲磺丁脲(甲糖寧)、格列本脲(優降糖)、格列吡嗪(瑞怡寧,美吡達)、格列喹酮(糖適平)等。
說明:小劑量在餐前服用療效高,血漿達峰濃度時間比餐中服用短。
6、滋補畝纖仔葯:人參、鹿茸等與其他一些對胃無刺激性的滋補葯等。
說明:於餐前服用吸收快。
7、抗生素:頭孢拉定(泛捷復,克必立)、頭孢克洛(希刻勞)、氨苄西林(安比林)、阿莫西林(阿莫仙)、阿奇黴素、異煙肼、利福平等。
說明:與食物同用可延遲吸收。
8、胃腸解痙葯:阿托品及其合成代用品、止吐葯(如吐來抗)、內服局麻葯(如笨佐卡因)、抗酸葯碳酸氫納等。
說明:使葯品有效濃度高,發揮作用快。
9、活菌制劑:如雙歧桿菌、蠟樣芽孢桿菌等。
說明:因活菌不耐酸,宜餐前30分鍾服用,以避免就餐時刺激胃酸的分泌使酸性增加而滅活菌體,也不宜與抗菌葯物同服。
三、宜餐時服用的葯品
1、助消化葯:乳酶生、酵母、胰酶、澱粉酶等。
說明:宜在餐中吃,一是與食物在一起以發揮酶的助消化作用,二是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壞。
2、降糖葯:二甲雙胍(格華止)、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波糖(倍欣)、格列美脲(阿邁瑞)等。
說明:宜餐中服,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3、非甾體抗炎葯:舒林酸(奇諾力)、吡羅昔康(炎痛喜康)、依索昔康、氯諾昔康、美洛昔康(莫比可)、奧沙普嗪(諾松)等。
說明:舒林酸(奇諾力)與食物同服,可使鎮痛的作用更持久。吡羅昔康、依索昔康、氯諾昔康、美洛昔康、奧沙普嗪、與飯同服,可減少胃黏膜出血。
四、宜餐後(餐後15-30分鍾)服用的葯品
1、大部分葯品可在飯後服,特別是刺激性葯品 包括阿司匹林、水楊酸鈉、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布落芬(芬必得)、鹽酸奎寧、硫酸亞鐵、金屬氯化物(如碘化鉀、氯化銨、溴化鈉等)、呋喃丙胺、亞砷酸鉀溶液、醋酸鈉、多西環素、黃連素等。
說明:避免對胃產生刺激。
2、呋喃妥因、普奈洛爾、苯妥英鈉、螺內酯、 氫氯噻嗪等。
說明:以利於吸收。
五、宜睡前服用的葯品
1、催眠葯:各種催眠葯的起效時間有快慢之分,水合氯醛、咪達唑侖(速眠安)、司可巴比妥(速可眠)、艾司唑侖(舒樂安定)、異戊巴比妥(阿米妥)、地西泮(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苯巴比妥(魯米那),分別約在服後10分鍾、15分鍾、20分鍾、25分鍾、30分鍾、45分鍾、或60分鍾起效,失眠者可擇時選用,服後安然入睡。
說明:使適時入睡。
2、沙丁胺醇、氨茶鹼、二羥丙茶鹼等。
說明:哮喘多在凌晨發生,睡前服用沙丁胺醇、氨茶鹼、二羥丙茶鹼止喘效果更好。
3、降血脂葯: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說明:提倡睡前服用,因為肝臟合成脂肪的峰期多在夜間,睡前服用有助於提高療效。
4、抗過敏葯:苯海拉明、異丙嗪、氯苯那敏(撲爾敏)、特非那定、賽庚啶、酮替芬等。
說明:服後易出現嗜睡、睏乏和注意力不集中,睡前服用較安全且有助於睡眠。
5、緩瀉葯:酚酞(果導)、比沙可啶、液狀石蠟等。
說明:服後約12小時排便,於次日晨起瀉下。
六、不要嚼碎服用的劑型
1、腸溶片 說明:因許多葯物在胃液的酸性條件下不穩定,易分解失效或對胃黏膜有刺激性;還有的葯只在小腸中能吸收,如把腸溶片嚼碎,就失去了劑型對葯物的保護意義。
2、緩釋片(膠囊) 說明:緩釋片是在普通葯片外層包有一層半透膜,胃液可通過半透膜進入片內溶解部分葯物,形成一定的滲透壓,使葯物溶液通過膜上的微孔在一定時間內非恆速地緩慢釋放,若嚼碎服用,則破壞了半透膜,不能起到緩慢釋放的作用。
3、控釋片(膠囊) 說明:控釋劑型是用優質的葯用輔料製成的緩慢恆速或接近恆速釋放的葯物劑型,若嚼碎後將起不到恆速和減少用葯次數的效果。
七、服葯後宜多喝水的葯
1、平喘葯:茶鹼或茶鹼控釋片、安茶鹼、二羥基茶鹼等。
說明:由於其可提高腎血流量,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易致脫水;同時哮喘者又往往伴有血容量較低。因此宜多喝開水以適量補充體液。
2、抗感染葯物:磺胺類葯(磺胺嘧啶、磺胺甲惡唑)、氨基糖苷類(鏈黴素、慶大酶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
說明:因磺胺類葯主要經腎排泄,易形成結晶使尿路刺激和阻塞。若大量飲水,鹼化尿液,可使結晶溶解而排出;此外,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對腎的毒性大,濃度越高對腎小管的損害越大,故宜多喝水以稀釋並加速葯物排泄。
❺ 吃葯不是只配白開水這么簡單,教你該怎麼喝才有葯效
一般人認為生病時吃葯就是要配白開水,而且是溫開水,這個方式對大部份的葯物來說的確有道理,至於茶水、果汁、牛奶,則都被認為是不適合服用葯物時的飲料,還有,有哪些葯物服用前後不宜搭配開水或飲料,事實狀況到底如何?其中還真的是有些學問。
果汁 、 牛奶不宜當服送葯品飲料
例如果汁、尤其是新鮮果汁富含果酸,而果酸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C和檸檬酸等,很容易導致部份葯物與果汁中的化學成分發生分解、化合等化學反應,所以不利於葯物吸收,不宜做為送服葯物的飲料。
此外,很多人覺得吃葯會傷胃,所以喜歡用牛奶搭配葯物一起服用,或是在吃完葯後喝些牛奶,以保護胃部。但事實上像是四環素、土黴素、紅黴素等抗菌葯物如果與牛奶合用,會與牛奶中的鈣質發生反應、形成不溶性化合物,降低抗菌作用,進而使葯物療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所以牛奶也不是適合搭配葯物的飲料。
有部份葯物可搭悄培配服用茶水,但可能會有葯物過量的問題
至於茶水,一般並不建議病患當成協助服用葯物入口的飲料,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啟缺唯可與金屬離子、生物鹼、酶類等物質結合而發生沉澱作用,影響葯物吸收。不過,也有些葯物還是可以用茶水服送,例如維生素類葯物、利尿劑、降血脂類葯物等,這些葯本身就具有興奮、利尿、降血脂的功能,用茶水服葯能增加其效果,不過還是會有葯物過量的問題,會跟一般的新陳代謝吸收速率不同,所以醫師並不建議這樣服用。
礦泉水也不是服葯的搭配好飲料
不少人認為礦泉水是種健康的飲料,適合配合服送葯物入口,但其中存在一些像是鈣的礦物質和金屬離子,對於某些葯物也會有所影響,像是四環素類抗生素、骨美實膜衣腚等葯物都嚴禁與鈣制劑一起服用,所以盡量不要用礦泉水送服。
配合服葯的飲水量也有講究
而吃葯時配水的份量也是有講究的,一般而言,配合服葯至少每次要喝下100的水,但針對有些葯品,則需要喝下大量的水,例如對食管黏膜的損傷比較明顯的葯物,如氯化鉀、阿斯匹林、四環素、氨茶鹼等,在服這些葯時應同時喝200以上的水。而像是阿托平、顛茄合劑等葯物在吃完後容易口乾,也應該多補充水分。
此外,喹諾酮(quinolone)類葯物,還有磺胺類葯物,以及抗病毒葯物,其代謝產物易在尿中產生出結晶,可能會引起結晶尿、血尿、尿痛等,所以也需要服用大量水份。
還有鹽類瀉葯,如硫酸鎂,還有解熱 鎮痛類葯物,如含有對乙醯氨酚的感冒葯,服後會讓人大量出汗,所以在服葯時多喝水可補充人體水份的不足,避免體內水分與鹽分的代謝紊亂。
有些葯物服用後不宜立即喝水
至於有些葯物在服用後是不宜服用開水的,像是如止咳糖漿、復方甘草合劑等止咳類葯物,因為比較黏稠,服用後葯物會黏附在咽部,在患部直接作用,進而達到消炎、止咳作用,所以如果喝了過多的水,會使局部葯物濃度降低,一般來說在服完止咳糖漿5分鍾內不宜喝水。
有些中葯則適合配合淡鹽水服用
值得一提的,有些中葯是適合搭配淡鹽水服用,例如六味地黃丸、扮螞四神丸和大陰補丸,如果用淡鹽水服送,可以發揮更好的葯效。
❻ 吃葯喝多少水才合適,這個問題您想過嗎
吃葯喝多少水才合適,這個問題您想過嗎?
吃葯要喝水,這是所有人的共識譽缺。但喝水有什麼標准和要求,很多人就可能回答不上來了。殊不知,這個小小細節里,包含著吃葯大學問!
5、抗利尿的葯物
如加壓素、去氨加壓素,服用期間不宜喝水,否則可能會引起水瀦留或低鈉血症及其並發症。
這個葯在服用時,慶和辯應在清晨空腹,用一滿杯白水(175至250毫升)送服葯品,用葯後半小時內不要進食、喝飲料(包括礦泉水)或服用其他葯品,以免降低阿侖膦酸鈉的吸收。不僅如此,用這種葯後半小時內或服葯當天首次進食前請不要躺卧,因為阿侖膦酸鈉對食管有刺激,服葯時躺卧會增加這種刺激。
通常,絕大多數葯品在服用時,都建議直立上半身,讓葯品直接通過水的作用,帶到我們的胃裡,已達到葯品最大的效果。
❼ 葯學知識:送服葯物用水宜忌
葯學知識必備:送服葯物用水宜忌
80%以上的葯物都是口服,科學正確的喝水服葯能幫助葯物盡快發揮療效,錯誤的喝水服葯方式不僅使得葯物作用減弱或消失,甚至有可能增加葯物毒副作用。因此,患者服葯前,要注意如下問題。
一、正確服葯方法
口服前要洗凈雙手;倒一杯150~300毫升溫開水,先喝一口水,潤潤喉嚨和食管;把葯含入口中,再抿一口水,再將頭向後一仰,把葯與水同時咽下;緊接著將剩餘的水喝完;服葯後不要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動1~2分鍾,以便葯物完全進入胃內。
二、注意飲水的量
1.葯物劑型不同水量不同
通常顆粒劑每次用150~180毫升水沖服下,再用一口水漱漱口即可。片劑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會稀釋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於葯物的吸收。而膠囊葯至少喝300毫升水,這是因為膠囊遇水會變軟變粘,服用後易附著在食道壁上團飢,所以送服膠囊時要多喝水。
2.應多喝水送服的葯物
以下幾類葯服用時必須多喝水,減輕不良反應:
(1) 平喘葯:服用茶鹼或茶鹼控釋片、氨茶膽茶鹼、二羥丙茶鹼等,由於其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多而易致脫水,出現口乾、多尿或心悸;哮喘者又往往同時伴有血容量較低。因此,宜多喝白開水。
(2) 利膽葯:利膽葯能促進膽汁分泌和排出,有助於排出膽道內的泥沙樣結石和膽結石術後少量的殘留結石。因此,服用期應盡量多喝水。
(3) 雙鬧春膦酸鹽:雙膦酸鹽對食管有刺激性,可致電解質紊亂和水丟失,故應注意補充液體,使每日尿量達2000毫升以上。同時囑咐病人空腹服葯,服葯後30分鍾以內,不能平躺,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
(4) 抗痛風葯:應用排尿酸葯苯溴馬隆、丙磺舒、別嘌醇時應多飲水,使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同時應鹼化尿液,以防止尿酸在泌尿道沉積形成結石。
(5) 排尿結石葯:服用中成葯排石湯、排石顆粒或西葯消石素、消石靈後,都宜多飲水,保持每日尿量在3000毫升左右,以沖洗尿道,減少尿鹽沉澱的機會。
(6) 磺胺葯:在尿液中液或耐的濃度高,可形成結晶性沉澱,易發生尿路刺激和阻塞現象,出現結晶尿、血尿、疼痛和尿閉。在服用復方磺胺甲惡唑(復方新諾明)等磺胺葯後宜大量飲水,以尿液沖走結晶。
(7)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黴素、慶大黴素等對腎臟的毒性大,雖在腸道不吸收或吸收甚微,但多數在腎臟經腎小球濾過,尿液中濃度高,濃度越高對腎小管的損害越大,宜多喝水以稀釋並加快葯的排泄。
(8)退熱葯:多喝水,以便排汗和降溫,否則因出汗過多可造成水電解質平衡失調或虛脫。
3.不宜多喝水送服的葯物
有些葯物因其特殊的起效方式,服用時不僅不能多喝水,甚至不能喝水,否則會降低葯效,失去治療作用。下面這些葯物服用時不宜多喝水:
⑴胃粘膜保護劑
如氫氧化鋁、硫糖鋁片、枸櫞酸鉍鉀等胃粘膜保護劑,進入胃後在潰瘍創面上形成保護膜,覆蓋於潰瘍面,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膽汁酸的滲透與侵蝕。如果喝水多反而會稀釋葯物,保護膜變薄,甚至失去作用。此外,葯後半小時內也不要喝水,因短時間內大量喝水,會破壞剛剛形成保護膜。
⑵止咳糖漿類
服用粘稠的止咳糖漿會粘附在咽部,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如果喝過多的.水,會把附在咽部的葯物沖掉,使局部葯物濃度降低,影響葯效發揮。如果覺得口乾,至少應在服葯半小時後再喝水。
⑶苦味健胃劑
如復方龍膽酊利用其苦味,通過舌頭的味覺感受器,反射性地促進胃液分泌來增進食慾,故不宜多喝水,以免沖淡苦味而影響葯效。
⑷蒙脫石散劑(思密達)
只需50毫升的水沖服即可,服前、服後不可以大量飲水,否則影響其吸附力。口服補液鹽(散劑)應嚴格按說明書規定配製,不另喝水。溶液過濃反可引起腹瀉而過稀則效差。
⑸只需直接嚼碎後吞服,無需喝水
如碳酸氫鈉片、復方氫氧化鋁片、硫糖鋁片、乳酸菌素片、酵母片、復方甘草片、復方木香鋁鎂片等。
三、正確選擇水
1.水溫的選擇
用溫白開水送服葯物是最好的,因為溫白開水不會影響各種葯物的吸收。但有些人喜歡用50~60℃以上的熱水服葯。殊不知,部分葯品遇熱後會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進而影響療效。這些葯物包括助消化葯胃蛋白酶合劑、胰蛋白酶、谷芽等,其主要成分是有活性的蛋白消化酶,當溫度超過60℃時,就會變性失去助消化的作用;類似葯物還有乳酶生、地衣芽孢桿菌(整腸生)、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多維顆粒(媽咪愛)、雙歧桿菌活菌制劑(麗珠腸樂)等活菌制劑。小兒麻痹糖丸忌熱服用,宜用涼開水送服,否則疫苗滅活,不能起到免疫機體、預防傳染病的作用。
2.服葯不宜用的水
水質不同也會對葯效產生不同的影響。對於絕大多數葯物來說,白開水是最好的。用茶、汽水、果汁、乳製品甚至礦泉水、酒等“飲料”送服葯物,不僅影響葯效,還可產生毒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