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腦辦公 » 怎樣介紹樂器的ppt
擴展閱讀
綠洲怎樣觀看小視頻 2025-04-24 20:45:39

怎樣介紹樂器的ppt

發布時間: 2023-05-27 04:13:22

❶ 常見的樂器介紹

常見的樂器介紹

常見的樂器介紹。眾所周知,樂器的種類繁多,可以分為中國古典樂器以及西洋樂器,不同樂器的音色和特點都是不一樣的,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下面通過文章為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樂器。

常見的樂器介紹1

傳統分類法主要指世界古代高文化地區在歷史上形成的慣用分類法。它包括:中國的八音分類法(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印度的二分類法(弦樂器、氣樂器)、五分類法(單唯隱團皮樂器、雙皮樂器、前皮樂器、打擊樂器和氣樂器)和四分類法(皮樂器、弦樂器、金屬打擊樂器、氣樂器)。

弦:弦樂器是樂器家族內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古典音樂乃至現代輕音樂中,幾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樂聲部來演奏。

木管:木管樂器起源很早,從民間的牧笛、蘆笛等演變而來。木管樂器是樂器家族中音色最為豐富的一族, 常用被來表現大自然和鄉村生活的情景。在交響樂隊中,不論是作為伴奏還是用於獨奏,都有其特殊的 韻味,是交響樂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銅管:銅管樂器的前身大多是軍號和狩獵時用的號角。在早期的交響樂中使用銅管的數量不大。 在很長一段時期里,交響樂隊中只用兩只圓號,有時增加一隻小號到十九世紀上半葉,銅管樂器 才在交響樂隊中被廣泛使用。

鍵盤:在鍵盤樂器家族中,所有的樂器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鍵盤。但是它們的發聲方式卻有著 微妙的不同,如鋼琴是屬於擊弦打擊樂器類,而管風琴則屬於簧鳴樂器類,而電子合成器,則利用了現代的電聲科技等等。

打擊:打擊樂器可能是樂器家族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族了。其家族成員眾多,特色各異,雖然它們的音色 單純,有些聲音甚至不是樂音,但對於渲染樂曲氣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怎樣介紹樂器的ppt擴展閱讀:

樂器學界則通常將許多非音樂領域中的發聲器,如古代戰爭中的鳴金擊鼓、宗教中的祈禱誦經、婚喪中的禮儀信號、商販招攬的信號器等,也視為樂器,甚至將一些生產勞動用具和日常生活器皿,如:弓、鋸、杵、缶、杯、碟、盅、碗等等,在進行演奏時,都冠以樂字,稱其為樂攜握弓、樂鋸、樂杯、樂杵等。

樂器生產業的主要產品則基本上是音樂界所涉及的樂器,即可以進行音樂藝術再創造的器具,另外還生產少數的馬鈴、駝鈴、油牌子和車船喇叭。樂器的生產不同於一般工業產品的生產。它不僅要求產品有合理的精美外觀造型,還必須有良好的聲學品質。

常見的樂器介紹2

樂器種類繁多。中國的有笛子,簫,琵琶,二胡,京胡,古箏,三弦,古琴,柳琴,月琴,笙,鐃鈸,大鼓,小堂鼓,鑼等等;

西方樂器有鋼琴,吉他,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雙簧管,單簧管,長號,大號,圓號,小號,薩克斯,手風琴,口琴,豎琴,架子鼓,定音鼓等等。

(1)怎樣介紹樂器的ppt擴展閱讀:

一、笛子簡介:

笛子,是古老的中國樂器,也是中國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音笛。

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運用,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

二、簫簡介:

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中國古代吹奏樂器。

簫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

三、琵琶簡介:

琵琶,是彈撥樂器首座, 撥弦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指橘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

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四、鋼琴簡介: 鋼琴(義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

義大利人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發明了鋼琴。

五、吉他簡介:

吉他(義大利語:Chitarra),又譯為結他或六弦琴。是一種彈撥樂器,通常有六條弦,形狀與提琴相似。

吉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而在古典音樂的領域里,吉他常以獨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當然,在室內樂和管弦樂中,吉他亦扮演著相當程度的陪襯角色。

常見的樂器介紹3

孩子適合學的樂器介紹

1、小提琴

音色優美,相對較難

優點:小提琴被稱為「樂器皇後」,既可以獨奏也可以加入一個群體演奏,或是加入一個管弦樂隊。音色優美,表現力豐富。能培養小孩子毅力、耐力、氣質,使孩子的感情更加細膩,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價格較低,一般家庭都能購買。攜帶方便,能夠隨時隨地演奏。

缺點:音高不固定,對音準有一定的要求。相對難度較大,入門學習時可能會感到十分困難。初期購琴資金投入較小,但隨著孩子不斷長大,需要多次更換不同型號的琴。

學習年齡:5-6周歲之後。

學習條件:音高聽覺要求高。小指較長,並攏手指小指能超過無名指第二個關節為佳。

2、鋼琴

樂器之王,音樂啟蒙

優點:既可以作為獨奏樂器,也可以伴奏或組建一個樂隊。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能演奏旋律、和聲、復調等各種音樂表現形式的作品。有助於培養孩子耐性、毅力、修養,左右手同時彈奏,能夠開發左右腦。

鋼琴的音準是固定的,所以對初學的孩子非常適合,有了鋼琴的基礎,對今後學習其他樂器或聲樂都有很大的幫助。

缺點:經濟投入較大。搬運不便,外出時,練琴會受影響。

學習年齡:不早於4周歲。

學習條件:手指相對長些會佔有一定的優勢。

3、吉他

便於攜帶,彈唱尤佳

優點:吉他的種類繁多,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自由選擇。能夠演奏的樂曲風格也比較多變,使得在學習時不會感到單一無趣。便於攜帶,入門較易,非常適合彈唱。樂器投入資金小。

缺點:入門簡單,學精難。另外針對電吉他的學習,後期設備投入資金也是較高的。

學習條件:同小提琴。

學習年齡:5歲左右。

4、薩克斯

易於演奏,價格適中

優點:音色優美,適合獨奏演出。入門容易,初學者進步速度較快。樂器價格適中,也方便攜帶,不受場地限制,隨時可以練習,表演機會多。

缺點:耗氣,中氣要足,初學時會很累。

學習條件:牙齒整齊,嘴唇不要太厚。肺活量較好。

學習年齡:8、9歲以後。

5、爵士鼓

提高平衡,改善性格

優點:對身體的協調、平衡、和諧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與影響。性格內向的孩子也可以通過學習爵士鼓變得更開朗一些。

缺點:只是單一發展孩子的節奏感。練習場地的問題較難解決,需要隔音。可能需要租用場地,或者到培訓中心練習。

學習年齡:6歲以後。

學習條件:節奏感較好,手臂有力量。

6、二胡

技巧豐富,經濟實惠

優點:是民族管弦樂隊中伴奏與合奏不可缺少的成員,也是一件非常有特色的獨奏樂器。輕巧,便於攜帶,較為普及。

缺點:需要有一定的樂感。入門較難,也很枯燥。

學習條件:均可。

學習年齡:5-8歲,不超過9歲。

7、古箏

具代表性,入門較易

優點:音色優美,演奏技巧豐富,有著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也是極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有較好較多的師資隊伍,學習起來也相對簡單。

缺點:對孩子的音高感覺有一定的要求,每次彈奏時都需要調弦。體積較大,不易攜帶。

學習條件:均可。

學習年齡:5歲以後。

8、琵琶

表現豐富,難度較大

優點:兼具獨奏、合奏、伴奏功能重要的傳統樂器。音域寬廣,演奏技巧繁多,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缺點:難度較大,手法、技巧繁多,掌握起來很難。

學習條件:手指細長。

學習年齡:不早於7歲。

❷ 樂器的分類及其特點,要詳細一點有圖最好

一、西洋樂器:

(一)、弦樂器:弦樂器是指以弦振動為發音體的樂器之總稱,依其發音方法,又可分細為三組樂器:
1、擊弦樂尺基器:用槌敲打弦而發聲:如鋼琴。2、撥弦樂器:透過撥弦產生振動而發聲的:如豎琴、吉他。3、擦弦樂器:又稱弓奏樂器,透過弓磨陵局謹擦弦而發聲: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

(二)、木管樂器:笛類樂器,靠著在管內製造出空氣柱的振動來發聲,經過改良金屬或其他制材也可,未必限於木製,依其構造上簧片數目的不同,又可分細為三組樂器:1、無簧(唇簧)木管樂器:長笛。2、單簧木管樂器:單簧管、薩克斯。3、復簧木管樂器:雙簧管、低音管。

(三)、銅管樂器:不用簧片,而以雙唇振動空氣發出聲音的金屬樂器。樂器是由吹口、音管與揚音管所夠成,銅管樂器就是利用管子的長短及泛音的變化發出不同的音高:如小號、短號、長號、法國號、低音號。

(四)、敲擊樂器:打擊樂器是泛指由演奏者直接敲打或搖動而發出聲音的樂器總稱。打擊樂器可分為兩類:1、有固定音高打擊樂器:如定音鼓、木琴、管鍾。2、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大鼓、小鼓、鈴鼓、三角鐵。

二、中國樂曲

(一)、吹管樂器:我國吹管樂器起源甚古,遠在新石器及夏禹時期都有吹管樂器的發現。詩經中有簫、管、笙等樂器的記載,常在軍隊行進時吹奏,也有用作儀仗隊或在宴會上演奏和其他娛樂之用。嗩吶的出現較晚,約在明代始有所記載。至今,在民間婚喪喜慶及民俗節日中,吹管樂器是主要樂器。我國吹管樂器根據發音方法的不同,可分為三類:1、氣息經由吹孔,引起空氣柱的振動而發音:如笛、簫。2、氣息經由哨子,引起空氣柱的振動而發音:臘沒如嗩吶。3、氣息經由簧片,引起空氣柱的振動而發音:如笙。

(二)、彈撥樂器:彈撥樂器是用手指或撥子撥弦,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樂器總稱。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和形制繁多,是極富特色的一類弦樂器。根據樂器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的差別,彈撥樂器大致可分為三大類:1、以一個長長方形木箱做為琴身,張以琴弦,平放著彈奏:如古箏、古琴。2、樂器裝有四根、三根或兩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彈撥,多放在腿上彈奏:如琵琶、柳琴、三弦、阮。3、樂器平置在木架上,用琴竹擊弦取音,約在明代由外國傳入:如揚琴。

(三)、拉弦樂器:拉弦樂器是用裝在細竹弓子上的馬尾摩擦琴弦,使之振動發音的一種樂器。我國常見的拉弦樂器包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胡琴早在唐朝已有,散見文學作品中,當時名曰「琴」,北宋時,它在我國北方悉部民間廣為流傳,稱之為悉琴。目前,各地方與各劇種所用的胡琴類樂器,不下數十種,它們不僅有優美的音色和鮮明的地方色彩,且有高度的演奏技巧與豐富的表現能力,尤其是二胡,在近幾十年中更有較大的發展,已成為極佳的演奏樂器和重要的樂隊樂器:如二胡、高胡、中胡、椰胡、革胡、板胡、京胡。

(四)、打擊樂器:中國樂器中,打擊樂器歷史最悠久,且有重要的地位。在傳統上,分為鼓、鑼、鈸、板和鍾五類,若依製造材料來分,又可分為金屬、竹木和革等三種。它們的演奏技能和表現力極為豐富,音響具有特色,不僅使樂曲的節奏鮮明強烈,且具有極深刻的感染力,其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民間音樂中十番鑼鼓、潮州鑼鼓、蘇南吹打、河北吹歌和遼寧鼓吹等,是以打擊樂器見長:如大鼓、小鼓、缸鼓、板鼓、大鑼、低音大鑼、小鑼、雲鑼 、鈸、梆子、木魚。

樂器太多了,也沒法插圖進來~~O(∩_∩)O~

❸ 中國樂器介紹

絲類:琴、瑟、築、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類:笛、簫、箎、排簫、管子等。
匏類:笙。
土類:塤、陶笛、陶鼓等。
革類:懸鼓和建鼓等。

吹奏樂器
我國吹奏樂器的發音體大多為竹製或木製。根據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有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槐拿橋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有嗩吶、海笛、管子、雙管和喉管等。
第三類,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振動的有笙、抱笙、排笙、巴烏等。
由於發音原理不同,所以樂器的種類和音色極為豐富多彩,個性極強。並且由於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區、民族、時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樂中的吹奏樂器在長敏含期發展過程中形成極其豐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獨特的演奏風格與流派。
典型樂器: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彈撥樂器
我國的彈撥樂器分橫式與豎式兩類。橫式,如:箏(古箏和轉調箏)、古琴、揚琴和獨弦琴等;豎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聶等。
彈奏樂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與撥子兩種彈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較充分發揮,如彈、挑、滾、輪、勾、抹、扣、劃、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豐富,又促進了左手的按、吟、擻、煞、絞、推、挽、伏、縱、起等技巧的發展。
彈奏樂器除獨弦琴外,大都節奏性強,但餘音短促,須以滾奏或輪奏長音。彈撥樂器一般力度變化不大。在樂隊中除古琴音量較弱,其它樂器聲音穿透力均較強。
彈撥樂器除獨弦琴外,多以碼(或稱柱)劃分音高,豎式用相、品劃分音高,分為無相、無品兩種。除按五聲音階排列的普通箏等外,一般都便於轉調。
各類彈奏樂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獨弦琴外,皆可演奏雙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躍。
我國彈奏樂器的演奏流派風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稱和符號也不盡一致。
典型樂器: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鉛猛、三弦、月琴、彈布爾。

打擊樂器
我國民族打擊樂器品種多,技巧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根據其發音不同可分為:1、響銅,如:大鑼、小鑼、雲鑼、大、小鈸,碰鈴等;2、響木,如:板、梆子、木魚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腳鼓等。
我國打擊樂器不僅是節奏性樂器,而且每組打擊樂群都能獨立演奏,對襯托音樂內容、戲劇情節和加重音樂的表現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擊樂器在我國西洋管弦樂隊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擊樂可分為有固定音高和無固定音高的兩種。無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鑼,大、小鈸,板、梆、鈴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

拉弦樂器
拉弦樂器主要指胡琴類樂器。其歷史雖然比其它民族樂器較短,但由於發音優美,有極豐富的表現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藝術水平,拉弦樂器被廣泛使用於獨奏、重奏、合奏與伴奏。
拉弦樂器大多為兩弦少數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大多數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數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少數是扁形或扁圓形如:馬頭琴、墜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優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剛勁、歡快、富於歌唱性。
典型樂器: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一、打擊樂合奏:指純由打擊樂器組合的合奏音樂,在民間節日或風俗性活動中常見。打擊樂合奏充分發揮了中國打擊樂器的特色,以各種樂器的不同音色、音響的多樣化組合,豐富又復雜多變的節奏、節拍,以及力度的變化來表現各種氣氛和情緒。或熱烈紅火,或輕巧活潑,或庄嚴雄壯。
二、吹管樂合奏:指由吹管樂為主兼有少量打擊樂器的合奏音樂,普遍流行於民間婚喪喜慶活動中。
三、絲弦樂合奏:指由幾件拉弦樂器和彈撥樂器合奏的音樂,又稱弦索樂。絲弦樂合奏以優美、抒情、質朴、文雅見長,適於室內演奏,風格細膩。樂曲多數為短小的抒情樂曲,也有部分較長的套曲。
四、絲竹樂合奏:指由弦樂器和竹管樂器合奏的音樂,主要盛行於南方。在絲竹樂中一般不用嗩吶和管,也不用大鑼、大鼓之類音響強烈的打擊樂,具有樂隊規模較小,音樂情趣輕快活潑,演奏風格精緻細膩,音樂性格優美、柔和、雅緻的特點。主要樂種有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福建南音、雲南麗江的白沙細樂等。
1、江南絲竹:流行於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其樂隊編制一般為7-8人,少則2-5人,以笛(或簫)和二胡為主奏樂器,其他常用樂器有小三弦、琵琶、揚琴、笙、鼓板、木魚、碰鈴等。樂器組合靈活多變,演奏時每種樂器只有一件,演奏者可根據該樂器性能作即興發揮,在同一曲調基礎上奏出不同曲調。各樂器在配合中,常採取「你進我出,我進你出;你繁我簡,我繁你簡;你高我低,我高你低;你正我反,我正你反;你長我短,我長你短;你停我拖,我停你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花音八法)的方法。
2、廣東音樂:原意泛指廣東的民歌、說唱、戲曲和民間器樂等,後僅指流行在廣東的民間器樂合奏形式,也稱廣東小曲。廣東音樂的樂器組合隨時代變化而異,早期是「五架頭」:二弦、提琴(筒身竹製,前端嵌以薄木板,後端竹節鑿有金錢孔)、竹笛、三弦、月琴;後改為「三件頭」:高胡(粵胡)、揚琴、秦琴。之後在「三件頭」基礎上加其他絲竹樂器如琵琶、椰胡、笛、簫、嗩吶、木魚、碰鈴等。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暢,節奏活潑多變。句法上常用「迴文句」和「排比句」,音樂風格熱烈明快。
五、絲竹鑼鼓樂合奏:又稱吹打樂,是民間節日風俗性活動以及婚喪喜慶中常見的器樂形式。以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絲弦樂器為輔;以結構中有獨立完整的鑼鼓段落為特徵。
1、蘇南吹打:盛行於江蘇南部蘇州、無錫一帶,歷史悠久。以笛和鼓為主奏樂器,吹管樂器可用簫、笙或小嗩吶等,絲弦樂器有二胡、板胡、琵琶、三弦等,打擊樂器有板、點鼓、板鼓、雲鑼等。實際演出中有多種不同的樂隊組合方式。
2、山西鼓樂:流行於山西省北部五台、定襄等縣,歷史悠久,傳統深厚,至少在清代中葉已在民間流傳;多用於婚喪喜慶、節日廟會等場合,也曾被五台山青廟宗教音樂所吸收,在禪門佛事中演奏。樂隊編制少則10人左右,多可達數十或上百人;以管子為主奏樂器,另有海笛、笛子、笙等吹管樂器;打擊樂器有板鼓、大鈸、大鑼、小鑼、雲鑼、梆子等。請欣賞吹打樂《慶豐收》

我國傳統樂種中的民樂合奏,以小型多樣、地域性強、地方特色濃郁為特點。民族管弦樂隊吸取了傳統樂種中各類樂器組合的優點,根據民族樂器的性能、特點和音色等情況,並考慮到高、中、低聲部的配合與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等因素,一般包括四個樂器組:吹管樂組、彈撥樂組、拉弦樂組、打擊樂組。由於樂隊的大小編制不同,選用的樂器的各類和數量也不同,常用樂器如下:
吹管樂組:笛、簫、笙、嗩吶、管等。
彈撥樂組:柳琴、琵琶、中阮、大阮、揚琴、箏、三弦等。
拉弦樂組: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等。 打擊樂組:定音鼓、鑼、鼓、鈸、碰鈴、木魚、雲鑼等。

按照我國傳統民族器樂曲的表現功能,可分為三類樂曲:
1、具有強烈實用性的樂曲。多數和民間的民俗活動相聯系,如歡慶年節、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宗教活動等;有的則來自戲曲場景或民間歌舞。這類樂曲往往以其單一而概括的情緒來烘托、渲染某種氣氛。如《中花六板》、《夜深沉》、《慶豐收》等。
2、以寫實為主的樂曲。通過描繪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場景、事件來抒發人的感受。如《百鳥朝鳳》、《賽龍奪錦》、《流水》等。
3、以寫意、寫情為主的樂曲。有的直接抒發人物感情,如《二泉映月》、《江河水》等。有的借物言志、借景生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猶如我國古代的詩歌、繪畫一樣,講究意境、神韻,抒發感情的方式內在含蓄。如《漁舟唱晚》、《梅花三弄》等。

常見的結構類型大致有以下幾類:
1、單曲牌體
曲牌是民族器樂曲式中最小的結構單位,一首曲牌反復多次可構成一首樂曲,曲牌也可以成為套曲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單曲牌體就是由一首曲牌構成的樂曲結構。
2、變奏體
當一首樂曲由一首曲牌(或曲調)的一再反復構成時,如每次反復都有變化,就形成變奏體。
3、循環體
一首樂曲中兩首曲牌(或曲調)不斷反復的循環出現,或一首曲牌(或曲調)反復出現兩次以上,其間插入新的部分,都是循環體。
4、聯曲體(套曲體)
許多曲牌(或曲調、板式)聯綴而成的樂曲結構形式是聯曲體。聯曲體樂曲在速度上常採用「慢-中快」或「散-慢-中-快-散」的原則來布局。
5、綜合體
一首樂曲中,綜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結構,或以某種結構原則為主,兼有另種結構的因素,稱綜合體。在傳統樂曲中常見的有「循環兼變奏體」以及「聯曲兼變奏體」等。

❹ 有關音樂的幻燈片怎麼做啊

點睜凳插入-影片和聲音—點你想要的類型—在你的文件夾中選好音樂就ok了!!

1循環播放聲音直至幻燈片結束

這項操作適用於圖片欣賞等,不需要教師的講解,往往是伴隨著聲音出現一幅幅圖片。聲音的操作步驟(假如共有5張幻燈片):

(1)在要出現聲音的第一張幻燈片中單擊主菜單「插入/影片中的聲音/文件中的聲音(或剪輯庫中的聲音等)」,選擇一聲音文件,在彈出的對話框「是否需要在幻燈片放映時自動播放聲音」中選擇「是」,在幻燈片上顯示一喇叭圖標。

(2)右擊該喇叭圖標,選擇「自定義動畫」中的「多媒體設置」項,選擇「按動畫順序播放」,播放時「繼續幻燈片放映」,停止播放在「5張幻燈片後」。

(3)單擊「其他選項」,選擇「循環播放,直到停止」。

以上操作無論是有鏈接還是無鏈接的情況,只要是點擊了5張幻燈片就停止播放聲音(不是序號的第5張)。

2聲音只出現在當前一張幻燈片,切換至任一張則停止

這項操作適用於出現在當前頁的聲音,無論聲音播放完與否,余滲都可進入下一個單元。聲音的操作步驟同1中的步驟(1)。

3隨動畫效果出現的聲音

這項操作適用於增強動畫的效果,以營造生動的場景。聲音的操作步驟:對該對象右擊,選擇「自定義動畫」,在「效果」一項的「動畫和聲音」中選擇相應的效果(或其他效果),單擊「聲音」下拉菜單,選擇一已有聲音或其他聲音(來自文件)。

4幾個聲音在同一張幻燈片中等待播放

這項操作適用於教師隨課堂變化而選擇播悉毀旅放的內容。例如,製作了一道填空題,如果學生答對了就播放提示對的音樂,如果答錯了就播放提示錯的音樂。又如,讓學生辨別5種樂器的聲音,在同一幻燈片中放置5種音樂,並隨機挑選一種來播放,且可以重復。實現聲音的操作步驟:

(1)在該張幻燈片中,單擊主菜單「插入/影片中的聲音/文件中的聲音(或剪輯庫中的聲音等)」,選擇一聲音,在彈出的對話框「是否需要在幻燈片放映時自動播放聲音」中選擇「否」,在幻燈片上顯示一喇叭圖標。

(2)重復第(1)步操作將其餘的聲音分別插入即可。

在播放時要記住每個喇叭所對應的聲音,可以用備注記下。

❺ 關於樂器的來歷和介紹

樂器是人類很早就擁有的敬虧精神財產,並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從考古發掘和壁畫、崖畫中,都可以看到狩獵圍捕、信號傳遞、祭天禱神、戰斗助威或慶典舞蹈等都和發音工具或節奏音響緊緊相連。

關於樂器的發展,有3種說法:

①德國的樂器學家C.薩克斯從考古角度分析了出土文物的分布,認為:第一階段主要是雜訊器如搖響器、呼嘯器等;第二階段為鼓類、號角類、撥弦類;第三階段才出現木琴、橫笛等樂器。

②英國學者T.F.R.烏博薩姆認為鼓類在先,進而為笛管類,最後才出現撥奏樂器類。

③奧地利音樂理論家R.瓦拉謝克反對音樂起源於語言的主張,贊成音樂源於節舉稿顫奏和舞蹈說。他認為笛管樂器為最早,進而形成歌唱和鼓類樂器。

(5)怎樣介紹樂器的ppt擴展閱讀:

中國樂器: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國家對文體產業的發展予以重視,出台各項政策措施支持文體產業的發展,中國樂器製造行業作為文體產業中較重要的朝正敗陽產業之一,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中國樂器製造行業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基本可以加工世界上所有類型樂器,門類齊全、品種眾多,大約有1200多個型號,規格3萬多個,鋼琴等大類樂器產品已經形成專業化生產格局,鋼琴鐵板、音板、擊弦機、外殼等主要鋼琴部件專業加工廠開始形成規模。

❻ 各種吹奏樂器的介紹

西洋吹奏樂器
無簧(唇簧)木管樂器:
長笛是非常優雅的樂器,現在的長笛大多使用金屬制已很少使用木製的樂器,呈銀白色,整個管子分為吹口管、身管、尾管三部份。演奏時以手橫持,由吹口吹進氣體,讓管腔內的氣柱自由振動,不須藉助任何簧片,使笛子發出一種柔和明亮清澈的音色,除了呼吸的控制外,另外還可利用舌奏及泛音加強音色的變化。其音域約三個八度左右。長笛家族中除了長笛本身外,另外還有短笛(PICCOLO)、中音長笛及低音長笛。短笛構造與長笛相似,發音管比長笛短而細,發音比長笛高八度,其演奏技巧與長笛相同。用高音譜表記譜。

單簧木管樂器:
單簧管又稱豎笛,俗稱黑管,移調樂器,吹口夾了一個簧片,當空氣吹入吹口時,簧片訧會引起管腔內的氣柱振動,是目前唯一用圓筒閉管式振動發音的管樂器。樂團中最常用到的豎笛為降B調豎笛(實音比記譜低大二度),其他還有A調豎笛(實音比記譜低小三度)、中音豎笛(分D調和降E調,實音比記譜分別高大二度及小三度)、低音豎笛等(實音比記低大二度)。單簧管音域寬廣,音樂張力很大,因而常被人稱做木管樂器中的小提琴。用高音譜表記譜。

薩克管也就是俗稱的薩克斯風,金屬制,內部成圓錐狀,末端開口擴大成喇叭狀,並向上彎起,但其構造是由低音豎變化而來,故仍歸入木管樂器。構造分為吹嘴、吹口與本體,薩克管有七種尺寸,但最常使用的為降B及降E調兩種。薩克斯風音色慵懶、飽滿濃厚,介於木管樂器與銅管樂器之間,音域約兩個八度半,目前被廣泛使用在軍樂隊及爵士音樂中,以高音譜表記譜。

復簧木管樂器:
雙簧管普通為木製,約70公分,外形與豎笛很相似,呈圓錐形,三個部份;上管、下管與喇叭口,在上端有兩片簧片直接插入管體,演奏者必須學習如何有效的控制呼吸,是木管樂器蠢銷中音律最難變化的樂器。它的音域可達三個八度,其特點在於它的聲音有豐富的色彩,它的音色是甜美略尖銳細致,雖不如長笛輕快,但似鼻音的聲響卻具有田園風味的獨特特色,其家族還獵管、柔音管與閉檔態英國管(中音雙簧管)。用高音譜表記譜。

低音管俗稱巴松管,是一個圓錐筒形的雙簧片樂器,管體全長為2.6公尺,但因是兩半合並而成,故外形全長只有1.4公尺。演奏者需將樂器掛在脖子上吹奏,其吹奏法與雙簧管相似,但音色更低沉,因此有人稱為低音管是木管樂器中的大提琴;其豐富多彩略帶幽默的音調也讓它得到了「交響樂團里的小丑」的封號,一般以低音譜號、次中音譜號及少數用的高音譜號記譜,采實音記譜。在低音管家族中還有倍低音管(DOUBLE BASSOON),倍低音管其記譜與低音管相同,其實音比記譜音符低八度,此種樂器不適合獨奏,通常被當作合奏中最低音樂器使用。

三:銅管樂器:不用簧片,而以雙唇振動空氣發出聲音的金屬樂器。樂器是由吹口、音管與揚音管所構成,銅管樂器就是利用管子的長短及泛音的變化發出不同的音高:
小號也就是俗稱的小喇叭,是金屬制細薄的圓筒管,在尾端四分之一長的地方擴大成為喇叭口,有三個活塞裝置,吹奏時用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按活塞,左手協助支持樂器。其音色雄壯、嘹亮,可以看成是銅管樂器中的女高音,常用的有三種降B調、F調、A調。是交響樂團及軍樂隊重要的樂器,善於在合奏中吹奏主旋律的部分。由於小號的音色變化多端,在近代受到流行音樂及爵士樂青睞。用高音譜表記譜。

短號音域及性同於小號,外型較小號的音管粗也較短,其吹口也較深。所要求的技巧較小號簡單,主要使用降B調,其音域也與降B調的小號相同。

長號也就是俗稱的伸縮喇叭亦稱次中音長號,是銅管樂器類的中低音樂器。長號的長度約為小號二倍,它是銅管樂器中唯一不靠按鍵,而用一伸縮管來回拉奏,通常有次中音、中音、低音三種。演奏時利用右手前後拉動音管,而後再靠氣來控制來發聲,其音色醇厚、煇煌而寬廣,滑音更是長號的持色之一,可為合奏中增添許多色彩。它的轎源音域比小號低了八度音,約有三個八度的音域。管弦樂曲中,長號大多數時候扮演中低音的伴奏角色,通常使用低音譜號或次中音譜號記譜。

法國號是中音銅管樂器,外型是長管盤成的圓圈型,尾部則擴大成漏斗狀的喇叭口的樂器。其音域比小號低,在銅管樂器中是音域最廣的,它也是木管與弦樂音色的橋梁。法國號是移調樂器,一般定在F調,其音色溫和、淳厚而高雅,而泛音也是所有樂器中最多的。法國號有三個活瓣。吹奏時用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案活瓣,右手協助支持樂器。大多以高音譜號記譜,有時也會採用低音譜號。

也稱為大號,俗稱為土巴號,兼有小號及長號二者的特點,它不是移調樂器,以F調為基調。大號外型呈圓錐狀,底端是一個很大的喇叭型開口,發音管租而長,發音稍遲鈍,吹奏時耗氣量很大。在吹奏樂中擔任最低音部,與長號聯合起來形成堅固的低音,是樂團合奏時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音色飽滿、穩重,音域比小號低二個八度,其本身有三個八度的音域。採用低音譜表記譜,采實音。

中國一些少數民族的吹奏樂器
苗族 : 苗族不離笙 苗族的樂器以管樂和打擊樂器為主。 管樂器有蘆笙、莽筒、夜簫、姊妹簫、笛子等
彝族 : 悶笛 還有就是樹葉
哈薩克族 : 笛子 箜篌、觱篥 冬不拉、庫布茲
以冬不拉 最出名.哈薩克族的民間樂器主要有彈奏樂器、拉奏樂器、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四類。

❼ 請問竹蕭和古琴的歷史和來源,我要做ppt,下次要演講。。。。急求!!!謝謝!!

竹簫是中國古代最為流行的簫管樂器之一,最初只有孔四個,後發展為六個音孔。可吹奏較為舒緩的樂曲。簫的音色飽滿清幽,尤其適合演奏空靈悠遠的曲子,用於合奏或獨奏。古時以若干竹管編成的管樂器為「簫」,即我們如今所說的排簫。後人將單管直吹者稱為簫,又稱「洞簫」。 相傳洞簫出自羌中,漢代時稱「羌笛」,古有詩「羌笛何須怨楊柳」指的便是它。由於簫的音色悠遠,不似人間音樂,所以人們常將傳說中的神仙和簫聯系起來,如八仙中的韓湘子,又如「吹簫引鳳」的故事等。另外,簫還是古時文人頗為青睞的樂器,在詩詞中多次出現,如杜牧就有著名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該簫為竹節製成,正面開孔五個,背面一個,上端開一吹孔,是標準的洞簫的樣式。管上鏨刻有詩文一篇。 從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各種文獻來看,簫管常常是與道家的仙風道骨聯系在一起的。簫本身的造型千變萬化,也只是一根管而已,重要的是簫的音色的空靈,與道家思想中的無為有著某種共通之處。 收藏樂器像竹簫這樣的,往往都是音樂愛好者。其價格不是高得離譜的情況下,可以一購,但要注意,這類器物特別精彩的很少,因此升值的希望不大。注意不要折斷。竹子經歷上百年,韌性已失,變得較脆,易於折斷。
由於年代久遠,缺乏可靠歷史記載,古琴的創制來源並不清楚,傳說有伏羲造琴、神農造琴。雖然上古神話故事的說法尚無考古支持,但是古琴起源十分久遠是確定無疑的。

《警世通言》載,琴乃伏羲所制: 「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見五星之精,飛墜梧桐,鳳皇來儀。鳳乃百鳥之王,非竹實不食,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伏羲氏知梧桐乃樹中之良材,奪造化之精氣,堪為雅樂,令人伐之。其樹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數,截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聲太清,以其過輕而廢之;取下一段叩之,其聲太濁,以其過重而廢之;取中歷孝一段叩之,其聲清濁相濟,輕重相兼。送長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數。取起陰干,選良時吉日,用高手匠人劉子奇斫成樂器。此乃瑤池之樂,故名瑤琴。長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闊八寸,按八節;後闊四寸,按四時;厚二寸,按兩儀。有金童頭、玉女腰、仙人背、龍池、鳳沼、玉軫、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閏月。先是五條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內按五音:宮、商、角、征、羽。」

關於古琴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三千多年前的《詩經》(摘錄),而最早的實物琴是在距今約二千五百年,戰國初期的曾侯乙墓中發掘出的五弦琴(五弦築)和十弦琴。五弦琴長度與現代古琴相仿,而十弦琴長度是現代古琴的一半,琴體較高,且琴面不平,無徽位,因此基本上只能演奏散音,演奏泛音和按音都比較困難。戰國中期和西漢則有比現代古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由此可以推測出幾千年來古琴由多形到定形的過程。

東漢至魏晉時期,脊爛團出現音樂家、音樂理論家蔡邕和嵇康。據蔡邕著作《琴操》所述,現代古琴的型制於東漢晚期確定。蔡邕作有琴曲五首,合稱「蔡氏五弄」;又傳他曾用灶余焦木製成著名的「焦尾琴」。《胡笳十八拍》相傳為蔡邕女兒蔡琰作。嵇康流傳有琴曲四首,合稱「嵇氏四弄」,並著有《琴賦》《聲無哀樂論》等著作。著名古琴曲《廣陵散》也在此時廣為流傳。

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最早的文字譜,南朝隱士丘明留下了文字譜《碣石調·幽蘭》(現存唐代抄本)。

隋唐時期,古琴隨其他音樂藝術一起得到繁榮。此時開始出現專業的古琴家,董庭蘭就是盛唐時期名噪一時的琴家,擅彈《胡笳》等曲,流傳作品有《頤真》。古琴製作在唐朝也有了巨大的發展,出現了若干斫琴名家,如四川雷氏家族櫻橘所斫的「九霄環佩」為傳世名琴,這些琴中有一些還可以彈奏。唐代還出現了減字譜,成為了記錄古琴音樂主要譜式。

宋元時期,古琴開始出現明確的流派傳承。第一個琴派浙派出現於南宋晚期,代表琴家有郭沔(作《瀟湘水雲》)等。現存最早的減字譜、琴歌《古怨》作者為南宋姜夔。

明清時期,古琴流派紛呈,大量刊印琴譜,第一部琴譜《神奇秘譜》(朱權,1425年)保存了眾多古曲。

古琴藝術在清朝後期開始衰落,而由於戰亂等原因,民國之後更是幾近滅絕。至20世紀50年代,全國能琴者僅約百餘人。期間,在蘇州、上海一帶成立的今虞琴社以及編印的《今虞》琴刊,為古琴的發展提供的新的機會和思路。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查阜西帶領的古琴調查小組在中國琴人聚集的地區進行了普查,造訪了多位琴人,收集了文字錄音資料,整理出版了《存見古琴曲譜輯覽》、《琴曲集成》等重要的參考資料,為古琴藝術的復興奠定了基礎。 此後古琴逐漸納入音樂專業教育體系,琴家管平湖、查阜西、吳景略、顧梅羹、張子謙、衛仲樂等在北京、上海等地研究傳授古琴,古琴音樂得以走上復興之路。琴家們除了恢復古曲之外,也嘗試創作新曲。

2003年,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❽ 有關中國古琴文化的PPT

一、古琴的歷史
二、古琴的樣式
三、古琴形制的含義
四、古琴與其它中式樂器在音色、樂譜等方面的區別
五、古琴相關的詩詞書畫
六、古琴特有的減字譜及對應基本指法
七、古琴流敗鍵野派
八、古琴古代名家
九、古琴當代名家
十、古琴古察喊代名曲及賞析
十一、古琴當代編譯名曲及賞析
十二、古琴名家名曲相關的小故事或傳說亮配
十三、古琴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十四、與古琴其它相關的擺件(琴桌、香道等)
十五、電視劇電影中可見的古琴及糾錯

隨便挑點,很簡單就能湊到40頁。

❾ 小學二年級音樂《單簧管波爾卡》課件【三篇】

【 #課件# 導語】課件設計和運用,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客觀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做的得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則會事與願違,如若枯燥乏味的課件必然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精心設計好一個課件,因勢利導,就能緊扣學生的活動心理,活躍其思維,增強其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下面是 考 網整理分享的小學二年級音樂《單簧管波爾卡》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木管樂器的形狀、音色和演奏方式和波殲賀哪爾卡。

2、通過聆聽《單簧管波爾卡》,感受單簧管的音色及表現力。

3、初步了解樂曲各個部分的主題旋律,培養學生對主題旋律的記憶力,並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現音樂。

教學重點:

通過聆聽《單簧管波爾卡》,感受和表現音樂的情緒。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樂曲3部分的主題旋律,培養學生對旋律的記憶力,並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現音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師:輕輕地,我們推開了音樂小屋的門,小屋裡正上演著一場熱鬧的音樂會呢!今天的主角是誰啊?推開門,一起去看看。(播放PPT)。

師:哦,原來今天是木管樂器的專場呢!對了,同學們,你們誰認識我們的木管樂器啊?說說我們學過的樂器中誰是木管類樂器呢?

生: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

師:大家說的都很好,那麼現在就讓我們去認識一下木管家族的成員吧!(出示PPT,木管類樂器的分類)。

木管類樂器包括: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

師:木管家族的成員們看到有這么多的小朋友來看她們,想在音樂會開始之前,和我們來做個游拍族戲,它們每個都身懷絕技,想考考大家,看看誰能聽聲音找到它們。(出示連線PPT)。

師:(播放雙簧管演奏歌曲)大家覺得剛才的這首歌曲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生:優美的、溫柔的。

師:那你能給它和自己的照片連上線嗎?(生連線「雙簧管」)。

師:(播放長笛演奏歌曲)和雙簧管比,你覺得這種樂器的音色有什麼區別?

生:稍微的歡快了一些,音色更加抒情了。

師:老師認為長笛的音色,像一個美麗的少女。

師:幫它找到自己的照片吧。

(生連線「長笛」)。

篇二

【教學目標】

1、簡單介紹西洋木管樂器,使學生對其有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2、通過聆聽《單簧管波爾卡》,感受音樂快速跳躍的情緒特點。並指導氏碼學生能用圖形式或線條表示自己聽到的音樂。

3、感受波爾卡舞蹈歡快流暢的風格。

【教學重難點】

感受單簧管的音色特點,樂曲所表現的"波爾卡"的跳躍情緒特點

及樂曲曲式結構的特點。

【教學內容】

一、學一學

導入新課:

1、師:孩子們,今天木管家族邀請我們去做客,讓我們一起坐上心愛的小馬車出發吧

2、木管樂器的自我介紹:

A、長笛:是木管樂器中的高音樂器,音樂寬廣,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樂隊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笛:短笛是長笛的同類樂器,形狀與長笛雷同,發音管比長笛短而細,音色響亮清脆、很有色彩。適宜於演奏各種

抒情或華彩性的樂曲。

C、大管:又稱「巴松」,是木管組中的低音樂器。管身較長,音色豐滿渾厚,善於表現詼諧、滑稽的形象。

D、雙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帶鼻音,長於感情的表現,有「抒情女高音」之稱。常用於田園風光的表現

E、單簧管:又稱「黑管」,直吹。低音渾厚響亮,中音區圓潤柔和,富於表情,高音區則較尖銳。單簧管音色豐富而明朗,表現力極為豐富,是木管樂器中音域ZUI寬的樂器。

3、單簧管為大家演奏一曲《單簧管波爾卡》。

二、聽一聽

欣賞《單簧管波爾卡》

1、初聽:完整的欣賞,出示圖形譜。

2、小組討論分析:在圖形譜中發現了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目的:運用直觀的圖形幫助學生了解樂曲的結構,注意主題出現了幾次。)

3、復聽:學生以小組形式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樂曲旋律相同的樂段與不同的樂段。(可以用線條,動作,手勢等等,此環節為後面學生創作圖形譜打基礎)

4、學生創作圖形譜。

5、演示圖形譜。

三、跳一跳

1、簡單介紹波爾卡

波爾卡:捷克的一種民間舞蹈。以男女對舞為主。於十九世紀中葉風行全歐。一般為二拍子,節奏活潑。

2.師生共跳波爾卡。

四、想一想,說一說。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高興嗎,是什麼讓我們這么高興?(音樂)是的,音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樂趣!它可以表達我們心底ZUI深的情感和ZUI美好的祝願。

五、ZUI後,讓我們在單簧管優美動聽的演奏聲中坐上小馬車回家吧!

(下課)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單簧管波爾卡》,初步感受樂曲歡快、活潑、充滿朝氣的情緒。

2、初步了解樂曲各個部分的主題旋律,培養學生對主題旋律的記憶力,並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現音樂。

教學重點:分辨主題旋律

教學難點:分樂段聆聽後讓學生通過圖解為樂曲分段。

教具准備:PPT、鋼琴、卡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激趣導入(律動)

師: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楊老師要帶領小朋友們去歐洲的波蘭去旅遊,但是啊出發之前,我們要收拾一下行囊,整理一下心情准備快樂地出發吧!聆聽——A段

三、分樂段學習樂曲

1、A段的認識

師:剛才這段音樂帶給我們怎樣的心情呢?(生:開心、快樂…)看來小朋友們都已經調整好心情了。就讓我們一起帶著歡快地心情,在音樂小火車的帶領下高興地出發吧!——A段

師:小火車歡快地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奔跑著,我們也一起來給它加加油吧!我們做一個接龍游戲,我拍紅色字體的節奏,你們來拍黑色字體的節奏。

師:(點評)小朋友們拍的真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來接龍游戲——拍一拍。——A段師生接龍

師:小火車跑的很開心現在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游戲規則是:讓我們用耳朵來把他們找出來,當你聽到這段音樂的時候,你就拍出來表現它,說明你已經找到他了,看看誰的小耳朵ZUI聰明。

——聽全曲

2、揭示課題

師:其實呀我們剛剛聽的這首好聽樂曲,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和認識的樂曲,我們一起來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吧,它叫什麼名字為好呢?A、《笛子波爾卡》B、《單簧管波爾卡》,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樂曲叫《單簧管波爾卡》,是由波蘭的作曲家普羅修斯所創作。——貼課題在黑板上單簧管之前我們學習過《加伏特舞曲》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了單簧管,他又叫黑管,波爾卡是什麼意思呢?它是一種起源於波西米亞的一種活潑的舞蹈名稱。——點PPT

3、B段認識

(1)、師:由於歐洲距離我們中國很遠很遠,所以我們這次旅行路途非常的遙遠,要經歷許多各式各樣的地方,剛才我們小火車就歡快地在遼闊平原上奔跑著,接下來我們來聽聽小火車又行駛在什麼地方呢?——聽B段

生:

師:你是怎麼感受到的?

(2)、生畫圖形譜(其他小朋友用手指在空中也跟著一起畫圖形譜)

(3)、自主創編舞蹈

3、C段認識

(1)師:小火車爬行完一座座大山之後,現在小火車要鑽進隧道了,小火車在鑽進隧道之前啊它要發出WU……警示人們,我來了。我們一起來聽聽,小火車是怎麼叫的?

(2)模唱旋律

四、全曲欣賞

1、聆聽全曲,揭示樂曲結構。

小火車這一路經過了3段不同的路段,是哪三段呢?

生:1段在平原上歡快的奔跑2段是小火車爬山崗,3段是穿行隧道。我們把這三段音樂取一個名字,把他們區分開來,A、B、C你們能區分開嗎?我們現在玩一個游戲,游戲的規則是分組進行,當你聽到音樂的時候就起立,做相應的動作,並一名派代表到黑板上貼相應的圖片,第一大組聽A段,第二大組負責聽B段,第三大組負責聽C段,用歌聲來模仿小火車的行駛。大家都清楚自己的游戲規則了嗎?大家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示你已經聽出來了。

2、拓展欣賞波蘭美景

師:我們這次旅行經過了A段的平原賓士,再到B段的爬山行駛,然後到C段穿隧道,ZUI後到達終點站波蘭了。讓我們一起看看美麗的波蘭吧!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單簧管波爾卡》,還欣賞了美麗的波蘭,就讓我們隨著音樂開著小火車走出教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