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腦辦公 » 科學雨是怎樣形成的教案ppt
擴展閱讀
怎樣學化妝步驟視頻 2025-02-02 09:51:19
支付寶怎樣用來乘車 2025-02-02 09:49:06

科學雨是怎樣形成的教案ppt

發布時間: 2023-09-04 20:11:17

㈠ 幼兒園科學教案雨的形成教案怎麼寫

雨的形成(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 1、四年級下冊教材圍繞「變化」這一統一概念組織「生命世界」和「地球與宇宙」中的相關內容,涉及常見動植物、土壤、水、空氣等內容。各單元以不同內容作為載體,通過各種活動指導學生學習運用感覺器官認識物體的基本性質,體驗科學課的探究學習過程。 2、物質的狀態這一單元教學內容屬於課程標准規定的地球與宇宙范疇。在了解了天氣變化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物質的狀態和變化,探究水的三態變化,包括蒸發及雨的形成從而使學生對天氣變化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 3、本課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能力,嘗試探究「雨」是怎樣形成的。課的結構為:認識凝結現象——模擬雨的形成——推測雨的形成。雨的形成屬於規律性知識,思維方法為:分析、比較、綜合、演繹,認知結構為:形成原型——設計模型——理解原型,通過以上過程完成對雨的形成過程的探究。 學習者分析 1.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研究了蒸發的快慢,知道如何加快蒸發的速度。學習了水由固態變成液態再變成氣態的過程;在第一課時中學習了凝結現象,認識到了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小水珠。 2.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能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模仿性強。感情容易激起和爆發,不善於控制,自我意識逐漸發展,逐漸學會道德原則的評價標准,評價能力開始發展起來,往往提出自己的見解,但不善於全面地評價。 教學目標: 1、能對雨的形成過程做出猜想。 2、能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3、能由實驗模型推想自然界中雨的形成過程。 4、願意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重點為指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雨的成因。 難點為指導學生設計出雨的形成的實驗。 教學准備:酒精燈、火柴、鐵架台、自己設計的模擬下雨裝置、冰塊、抹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提出問題 播放西遊記中求雨的視頻片段。 談話: 1、他們在干什麼? 2、在現實生活中用拜神這樣的辦法能求來雨嗎?為什麼? 3、那雨是怎樣形成的?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雨的形成。(板書:雨的形成)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音像情境出發,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慾望。】 (二)假設成因,形成原型 1.認識原型(什麼是雨) 提問:同學們都見過雨,雨是什麼樣的? 學生回答。 總結:雨是天上連續不斷的掉下來的小水滴。 2.猜想假設(雨的形成) 提問:天上的小雨滴怎樣形成的?可能是怎樣來的? 【設計意圖:猜想是一種是由問題直接預測結果的思維方式,學生在猜想過程中可以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絕好機會。】 (三)分析比較,設計模型 1.模型比較,設計要點 談話:雨到底是不是這樣形成的,接下來我們就根據我們的猜想通過一個實驗模擬下雨。同學們先看一看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凝結實驗,在這個實驗中,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是雨嗎? 學生回答。 提問:模擬下雨的實驗可能和凝結實驗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兩個實驗裝置,使學生發現不同之處在於小水滴落下來才是雨,從而為學生設計下雨的條件做鋪墊。】 談話:如果想讓水珠連續不斷的落下來形成雨,我們可以怎麼辦? 學生思考辦法,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意識到雨的形成過程必不可少的兩個要素:水蒸氣、遇冷。】 師:在這個實驗模型中,水滴多了一定會掉下來嗎?怎樣才能讓水滴連續不斷的掉下來呢?(引導學生設計底部帶凸起的模型。) 2.設計模型,交流方案 提問:用什麼辦法可以產生大量的水蒸氣呢?怎樣製造很冷的環境,讓凝結成的小水珠快點落下來,而且連續不斷的落下來呢。小組內討論一下。 教師肯定學生的聰明才智:同學們的想法很有創意。 【設計意圖: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設計實驗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比較難,教師用問題引導能幫助學生思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圖片引領,形成模型 談話:老師也想了一種辦法,你們覺得老師的辦法能達到你們想要的效果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出示實驗模型,並介紹各部分組成。 師:同學們課下可以試試自己的辦法,接下來我們試試這個辦法吧? (四)實驗觀察,形成知識 1.掌握方法,實驗觀察 談話: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操作過程,教師播放動畫,同時強調關鍵步驟。 開始實驗,提醒學生在實驗中注意觀察底部現象! 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了解學生在實驗中取得的進展,必要時給出指導意見。實驗完畢引導學生交流實驗情況及實驗現象。 2.交流匯報,歸納結論 談話:實驗中你們看到了什麼現象? 學生匯報現象。 提問:根據以上現象,同學們說一說,水滴是如何形成並掉落下來的? 【設計意圖:通過匯報使學生關注現象,然後通過現象分析問題,形成知識。】 3、類比推想,形成知識 1)類比推想,初步感知 談話:這是我們在實驗中模擬下雨時觀察到的現象,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樣形成的呢?水模擬自然界的什麼,酒精燈模擬自然界的什麼,上面的冰罐模擬自然界的什麼?誰能結合實驗推想一下? 教師引導學生盡量說全面一些。在學生說的同時,教師將自製的圖畫貼到相應位置。 2)視頻資料,驗證知識 談話:這是我們自己推想的雨的形成過程,雨是不是這樣形成的?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看一看。 3)雨雪轉化,認識水的三態變化 談話:如果在冬天,地面溫度也很低,這時降落下來的是什麼呢? 講解: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我們發現,水蒸發變成了水蒸氣,遇冷凝結成了水,遇到更冷的環境凝固成了冰,冰遇熱融化成了水。水的三個狀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五)運用知識,設計創新 1)認識人工降雨 談話:我們認識了雨這一自然現象,大家知道有的地方長時間不下雨,出現了乾旱,該怎麼辦呢? 提問:人工降雨是什麼原理? 播放視頻介紹人工降雨。強調人工降雨的原理,為下面人工除雨奠定基礎。 2)設計人工除雨 談話:人工降雨可以為乾旱的地方帶來雨水,緩解旱情,可是有的地方雨水過多,難免造成災害,你能設計一種人工除雨的辦法嗎? 學生思考,提示學生課下設計方案。 【設計意圖:使學生認識到科技可以改變生活,為人類帶來好處,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知識,用所學知識繼續去改變生活中的不利因素。】 板書設計: 9、雨的形成 小水珠 大水珠 遇冷 水蒸氣 吸熱 雨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