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混凝土蜂窩麻面如何處理
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質量通病,影響結構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質量通病,保證工程結構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員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結合工作實際,對混凝土工程的質量通病的產生和防治進行探討。
1、蜂窩
1.1現象。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傘⑸敖?佟⑹?佣唷⑹?又?湫緯煽障獨嗨品湮炎吹目吡??BR>1.2產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於多;
(2)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合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3)下料不當或下料過高,未設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漿離析,
(4)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或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
(5)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
(6)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
(7)基礎、柱、牆根部未稍加間歇就繼續灌上層混凝土。
1.3防治的措施。
(1)認真設計、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經常檢查,做到計量准確,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過2m應設串筒或溜槽: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灌中,應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基礎、柱、牆根部應在下部澆完間歇1~1.5h,沉實後再澆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現「爛脖子」。
(2)小蜂窩:洗刷干凈後,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鬆散顆粒,刷洗凈後,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築混凝土封閉後,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2、麻面
2.1現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租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象。
2.2產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於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
(2)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麻面;
(3)摸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
(4)模扳隔離刑塗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用油氈紙、膩子等堵嚴,模扳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塗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應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後,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⑵ 混泥土出現蜂窩麻面的原因有什麼又要怎麼處理
混泥土出現蜂窩麻面的原因有1、水灰比太大、2、鋼筋太密實砼不好澆、3、構件的高度太高,砼澆灌時離析了,4、振搗不夠等幾個原因如果出現的蜂窩不深就用水泥砂漿直接修補,如果蜂窩很深的話,就先把松的石子剔除然後裝模板,再用高一級一砼澆灌密實就可以了
⑶ 混凝土產生蜂窩麻面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有什麼防治措施
造成的原因:
1、混凝土含氣量過大,而且引氣劑質量欠佳。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較大,為了保證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人適量的引氣劑。由於各種引氣劑性能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現的狀態也不盡相同,有的引氣劑在混凝土中會形成較大的氣泡,而且表面能較低,很容易形成聯通性大氣泡,如果再加上振動不合理,大氣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會給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造成蜂窩麻面。
2、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混凝土過於黏稠,振搗時氣泡很難排出。由於混凝土配合比不當,例如膠結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劑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組分等,都會導致新拌混凝土過於黏稠,使混凝土在攪拌時就會裹人大量氣泡,即使振搗合理,氣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難,因此導致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
3、由於混凝土和易性較差,產生離析泌水。為了防止混凝土分層,混凝土入模後不敢充分振搗,大量的氣泡排不出來,也會導致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有一些水泥廠為了增大水泥細度,提高水泥早期強度,又考慮節約電能,往往在磨粉時加人一些助磨劑,例如木鈣、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1.2)等物質,由於其中一些助磨劑有引氣性,而且引入的氣泡不均勻且偏大,也會給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造成蜂窩麻面。
解決方法:
1、選擇使用優質的引氣劑。優質的引氣劑在混凝土中引人的氣袍直徑宜在10-200微米,氣泡表面能比較高,氣泡在混凝土中分布比較均勻(平均間距不大於0.25毫米)。
2、降低混凝土黏稠度。適當調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膠結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劑的組分,改善混凝土的黏稠性,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結構窗層的質量;
3、控制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如果混凝土離析泌水,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必須適時進行復振;
4、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氣組分,在拌制混凝土時應在其中加入消泡劑。例如加入適量的磷酸三丁脂、有機硅消泡劑、聚醚類消泡劑以及表面張力低於30達因/厘米的許多助劑,都可以消除其中的氣泡。
⑷ 混凝土板出現蜂窩麻面處理的處理方案
可採用混凝土用同標號水泥凈漿塗抹填縫、抹平。造成蜂窩麻面的原因很多:振搗、模板的透氣性、混凝土的含氣量,混凝土的和易性、所採用的外加劑等等
⑸ 混凝土工程中蜂窩、麻面是怎麼造成的
蜂窩產生的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有縫隙使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過小或石子過大,牆根部模板有縫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漿從下部湧出而造成。
混凝土麻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澆築後,由於空氣排除不幹凈,或混凝土漿液滲漏造成的。混凝土表面有凹陷的小坑和表面不光滑,不平整的現象,學語叫做混凝土麻面。針對蜂窩麻面修補要選擇粘接強度高的材料,而且骨料要細膩,這樣才能達到美觀的效果。
特點
混凝土具有原料豐富,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的特點,因而使其用量越來越大。同時混凝土還具有抗壓強度高,耐久性好,強度等級范圍寬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其使用范圍十分廣泛,不僅在各種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業,機械工業,海洋的開發,地熱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混凝土
⑹ 混凝土蜂窩麻面如何處理
(1)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濕潤後用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抹平;控制拆模強度,不易提早拆模
(2)將外露鋼筋上的砼和鐵銹清洗干凈,再用水泥砂漿(1:2比例)抹壓平整。如露筋較深,應將薄弱砼剔除,清理干凈,用高一級的豆石砼搗實,認真養護。
(3)小蜂窩可先用水沖洗干凈,用1:2水泥砂漿修補;大蜂窩,先將松動的石子和突出顆粒剔除,並剔成喇叭口,然後用清水沖洗干凈濕透,再用高一級豆石砼搗實,認真養護。
(4)需要與設計單位共同研究制定補強方案,然後按批准後的方案進行處理。在處理梁中孔洞時,應在梁底用支撐支牢,然後再將孔洞處的不密實的砼鑿掉,要鑿成斜形,以便澆築砼。用清水沖刷干凈,並保持濕潤72小時,然後用高一等級的豆石砼澆築。在豆石砼中摻萬分之一用量的鋁粉。澆築後加強養護。有時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後才澆築砼。
⑺ 蜂窩麻面怎麼處理具體點
出現蜂窩麻面不能著急處理,應該先檢查出現的原因,針對原因,才能有解決的方案。
如果確信是振搗不到位,屬於漏振,那麼用同混凝土的配比,去掉石子後的砂漿,即可。
如果是混凝土配比出現問題,那麼就要返工了。
如果是因施工,出現的斷層,那麼將狗洞剔鑿,漏出堅實的混凝土,再用同強度的混凝土澆灌振實。
處理要選擇在混凝土強度已經達到100%。
⑻ 蜂窩麻面怎麼處理
蜂窩麻面很深且多:將這部分剔除,且往深處多剔除部分,用高一等級的細石混凝土補齊。
蜂窩麻面不深,但部位很重要,需承重:用環養砂漿----有專做這個的單位。
蜂窩麻面很淺,且部位不重要:將蜂窩麻面部分處理下,再用砂漿抹平。
⑼ 混凝土蜂窩麻面怎麼辦
混凝土蜂窩、麻面、孔洞
1、產生原因:(1) 模板接縫不嚴,板縫處漏漿。(2)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凈或模板未滿塗隔離劑。(3)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漏振造成蜂窩麻面、不嚴實。(4)混凝土攪拌不均,和易性不好;混凝土入模時自由傾落高度過大,產生離析。 (5)混凝土攪拌時間短,加水量不準,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澆築後有的地方砂漿少石子多,形成蜂窩。(6)混凝土澆灌沒有分層澆灌,下料不當,造成混凝土離析,出現蜂窩麻面等。
2、預防措施(事前控制):(1)混凝土澆搗前應檢查模板縫隙嚴密性,模板應清洗干凈並用清水濕潤,不留積水,並使模板縫隙膨脹嚴密。(2)混凝土澆築高度一般不超過2米,超過2米時要採取措施,如用串筒等進行下料。(3)混凝土入模後,必須掌握振搗時間,一般每點振搗時間約20-30秒,使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混凝土表面出漿且呈水平狀態,混凝土將模板邊角部分填滿充實。
3、處理方法(事後處理):(1)麻面主要影響使用功能和美觀,應加以修補,將麻面部分濕潤後用水泥砂漿抹平。(2)如果蜂窩較小,可先用水洗刷干凈後,用1:2或2:5水泥砂漿修補(3)如果蜂窩較大則先將松動石子剔掉,用水沖刷干凈濕透,再用提高一級標號的細石混凝土搗實並加強養護。(5)如果是孔洞,則要經過有關人員研究,制定補強方案進行處理。
混凝土露筋
1、產生原因:(1)混凝土振搗時墊塊移位或墊塊太少,鋼筋緊貼模板,致使拆模後露筋。(2)構件截面尺寸較小,鋼筋過密,遇大石子卡在鋼筋上水泥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使鋼筋密集處產生露筋。(3)混凝土振搗時,振搗棒撞擊鋼筋,將鋼筋振散發生移位,造成露筋等。
2、預防措施(事前控制):(1)鋼筋混凝土施工時墊足墊塊,固定好。同時保證保護層厚度。(2)鋼筋較密集時,要選配適當石子,以免石子過大卡在鋼筋處,如遇普通混凝土難以澆灌時,可採用細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搗時嚴禁振動鋼筋,防止鋼筋變形位移。
3、處理方法(事後處理):將外露鋼筋上的混凝土和鐵銹清理干凈,然後用水沖洗濕潤,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壓平整;如露筋較深,應將薄弱混凝土全部鑿掉,沖刷干凈潤濕,再用提高一級標號的細石混凝土搗實,並加強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