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客戶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1、產品質量有問題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銷售的根本,如果產品不能很好滿足顧客需求,甚至有質量問題,就不要指望顧客再回頭了,因此,要選擇講誠信、產品好的公司去合作。如果是自己創業,沒有好產品幾乎註定會100%失敗。
2、交易前後落差很大
成交前,百般殷勤,成交後不聞不問,這會讓老客戶心理上感覺非常的不舒服,繼而報復性的離開,或是給產品挑毛病找事,無論哪樣,都會給銷售人員造成損失,所以,成交後不要急著跑開去找新客戶,要銷售前後如一,這樣才有機會挖掘老顧客的最大價值。
3、不履行你所承諾的事情
不能履行售前承諾,如售後服務等,和之前的描述不符,最容易使顧客流失,因此,一定要履行承諾,否則只會讓你越來越累,疲於奔命。
4、不懂得挖掘客戶潛能
很多銷售人員賣了商品就轉頭開發新客戶去了,卻不知道老客戶身上的價值遠沒有挖掘完。比如,其後續的產品需求、其家人的產品需求、其拓展需求等。開發這些需求遠比開發新客戶容易的多。
5、對所售產品缺少跟蹤服務
大部分銷售人員把商品賣出去後就把顧客推給了售後部門,其實想讓顧客忠誠並重復消費,一定要自己跟蹤維護,因為銷售人員和售後人員思考的問題永遠不一樣,售後人員是善後、救火,而銷售人員則可以通過顧客的反饋了解到該如何更好的銷售商品和令該顧客繼續消費。
6、沒給老顧客優越感
想讓老顧客順利的重復消費,最好給其一些優惠,讓其感覺有一種特權般的優越感,這樣他才會珍惜並樂於配合。
比如:「陳先生您好,因為您是我們的尊貴VIP會員,現在針對VIP3級以上會員有一項購買優惠。」反之,如果一視同仁,對老顧客沒有「特殊關照」會讓其覺得老顧客沒受到照顧,繼而產生不滿。
『貳』 客戶流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個營銷從業者,日常工作基本都是圍繞三個關鍵詞:產品、流量、轉化率
你覺得這三個誰最重要?
如果讓我排序,我更傾向:產品第一,轉化率第二,流量第三
為什麼呢?
首先產品如果不好,營銷做的越好,口碑就會越差,推廣會越做越難,但如果產品很好,但營銷不好,那無非是時間慢一點,用戶口口相傳,早晚會爆發。
其次說轉化率和流量,為什麼我會把流量放在最後,因為流量是可以花錢買的,但花錢未必能買到轉化率,只有轉化率高了,流量才有價值,沒有轉化率,再多流量也沒用。
今天咱們就主要聊聊轉化率的問題,我總結了6個常見的客戶流失原因:
一、轉化目標不清晰
我接觸過一些剛從學校畢業就准備創業做自媒體拍短視頻的朋友,跟他們聊天:我問他們的目標是什麼?
回答是:要先做一個大號,先把粉絲做起來!
我說然後呢?
回答是:然後就可以接廣告了呀,大博主一條廣告都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呢。
你覺得這樣的目標算清晰嗎?
其實大多數人做自媒體的最終目的還是賺錢,所以,把粉絲做起來,接廣告,這些都是過程,現在有很多人都往短視頻賽道里扎,覺著只要有粉絲了,就可以有廣告收入,但其實即便有個幾萬甚至幾十萬粉絲,大多數也是接不到廣告的。
我把自媒體創業的收入分為兩種:
1、偶發性收入
也就是,即便有粉絲了,也不一定能接到廣告,即便接到一條廣告了,也不知道下一條廣告什麼時候來,除非有500萬以上粉絲,或者有強大的商業化團隊幫你拉廣告。
2、持續性收入
我們做旅遊剛有2000粉絲的時候就有第一單了,現在我們每天都通過短視頻接單,有大幾萬的收入,每天都有,這個主要是我們後端有承接/變現能力,只要我們每天在發視頻,每天就有收入,這個就叫持續性收入。
很多人容易把「偶發性收入」當做「持續性收入」,覺得只要有粉絲,就有接不完的廣告,導致的結果往往就是死在積累粉絲的路上。
所以,從商業角度,我們的轉化目標一定是離錢最近的事兒。
二、被客戶忘掉
我第一次策劃線下活動的時候,沒經驗,當時准備做一個50人規模的推介會,邀請了大概1000多人,其中有60多人表示會來參加這個活動,我覺得應該差不多了,還擔心來的人太多場地不夠用,就自信滿滿的覺得活動肯定會很順利,結果到活動開始還有10分鍾的時候,現場只來了10幾個人,非常尷尬,後來不得不撤了很多椅子,讓我們很多同事也穿插著坐在現場來緩解當時冷清的局面。
為什麼60多個人說好的要來,最後只來了10幾個人呢?
回訪的時候大多數都說臨時有其他事來不了了,有的說忘了,有的說路上太堵怕遲到就不來了,我們分析以後發現,核心原因還是他們忘了,現在人每天接觸的信息太多了,很容易忽略掉一些事情。
那怎麼辦呢?
1、強化價值
以剛剛說的活動為例,如果說活動當天馬雲會到活動現場做分享,我估計不僅那60個人會來,他們甚至還會帶著朋友、員工都來,所以要向客戶強調這個活動的價值,可以從嘉賓、內容、利益等角度去思考。
2、多次提醒
活動前1~2天可以聯系提醒一下,活動當天可以再聯系提醒一下,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到場的人數。
這不僅僅局限於線下活動,線上也是一樣的道理,多去提醒客戶。
三、因為價格流失
很多銷售在談單子的時候怕報價,因為一報價格,客戶就跑了,除非你的產品極具優勢。關於價格的溝通方式前面課程的內容已經分享很多了,比如在第31節課內容里分享的4個關鍵詞,捕捉細節、給與思維、規避否定、愛心選項,再比如第59節課分享了引導對比、價格拆分、關聯銷售和利潤轉移。
說到這兒,我想起我們公司收集客戶信息用過的一個在線表單工具,叫麥客表單,使用場景是收集客戶姓名,電話,留言這些信息,在微信上能直接收到提醒,屬於企業應用,通常的企業應用都是一年幾千或者幾萬塊錢,而這個應用是根據功能來收費的,你可以免費用,但如果用到一些特殊的功能,就需要付費,比如你需要在表單上放一個視頻,就需要花一兩百塊錢,如果你想在表單里加上你的企業LOGO,要再花一兩百。這個就是把價格拆分,顯得便宜,而不是上來就讓你花大幾千才能用。
四、因為描述平庸而流失
這個是最為常見的,舉個例子,同樣是視頻網站想讓你開會員,第一個描述是:「開通vip看大片」,第二個描述是:「開通vip 前三個月只要6元」,你覺得哪個吸引力更大呢?
描述平庸的現象,不僅體現在網路上,線下銷售對產品的描述,求職簡歷上對自己的描述,線下活動向別人介紹自己,都需要考慮怎麼吸引對方。
如果你去參加一個活動,大家輪流自我介紹,你說我叫張三,我是一名銷售,我平時喜歡旅遊,看書,做飯。這么介紹,別人很難對你產生深刻的印象,但你如果說我是一名銷售,在我的概念里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上個月我一個人完成了公司70%的業績,平時比較喜歡旅遊,去過20幾個國家,也比較喜歡看書,今年已經讀了30本書了,另外也經常自己琢磨做飯,歡迎大家來我家做客,我給大家做好吃的,我的名字叫張三,謝謝大家。這樣介紹的話就會好很多。
不管是口頭描述,還是文字介紹,邏輯都是相通的,不斷問自己:我該如何吸引對方,這基本也是貫穿到咱們這套課程里的核心內容,同樣可以在前面的內容里找到很多答案。
五、因為麻煩而流失
比較讓我有體會的是,很多應用的注冊環節,以前在一些網站注冊一個賬號,要填一大堆資料,姓名,電話,郵箱,密碼,昵稱等等,後來很多應用簡化成了,輸入手機號,收到驗證碼,填寫一下就完成了注冊,而現在有些應用直接變成了,是否用本機號碼作為賬號登錄,點一下就好了,超級方便。
有個做APP推廣的朋友告訴我,在注冊環節,讓用戶少點擊一次,轉化率平均就可以提高20%。
你可以思考下,在你的營銷流程當中,有哪些環節可以讓用戶減少一下麻煩,你的線上購買環節是否讓用戶多點了好幾下?你的線下銷售環節是否讓客戶多打了一個電話,或者多問了一個不必要的問題等等。把流程的顆粒度分的更細一些,相信你會發現很多改進的空間。
六、缺乏信任
你一定聽說過「從眾心理」這個詞,這也是建立信任的關鍵,比如你去網上買東西,一定會看下這個產品的銷量和評價,銷量和好評越多,你就會更相信這個產品的可靠性,那從個人角度而言,你分享越多的客戶案例,就越能夠建立客戶的信任,尤其是現在拍視頻比較方便,視頻要遠比文字更容易產生信任,未來我也會分享一些視頻的拍攝技巧,讓你用手機就能拍出大片兒的感覺。
最後再總結下今天分享的6個客戶容易流失的原因:
1、轉化目標不清晰
2、價值感不強,容易被客戶忘掉
3、因為價格流失
4、描述平庸
5、讓客戶太麻煩
6、缺乏信任
這些是營銷或者銷售漏斗裡面最常見的因素,希望對你能有幫助,你可以把這六點套在你的銷售流程里,看能否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