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如何治療低燒的原因
擴展閱讀
ppt怎樣弄動作按鈕 2025-04-30 01:15:20

如何治療低燒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3-04-10 17:47:28

㈠ 長期低燒什麼原因怎麼辦

一旦出現了長期低熱,患者不必驚慌。同時提醒,以下幾點需要加以注意: 第一,患者需要比平常更多的休息。 患者不適宜從事服務、機關、學校、保育等須與他人接觸的工作,直到低熱的原因得以明確並及時治療。 第二,患者需要補充比平常更好的營養。 發熱是機體產熱過剩的表現,而產熱的過程需要消耗身體更多的能量,所以患者需要及時補充精製蛋白(如豬肉、牛肉、雞肉、魚類)、牛奶、雞蛋、綠色蔬菜等。 第三,患者須認真仔細觀察並記錄自己體溫的變化過程。 比如可以自己動手製作一張表格,每天測3~5次體溫,並按不同時間記錄下來,找出自己體溫在一天中的最高點,同時還把伴隨的其他不舒服表現比如出汗、頭暈、腹痛、腹瀉和消瘦等,也全部寫在這張表格上。這樣再去看醫生時,就一目瞭然了,因為醫生最關心的就是體溫的變化趨勢及各種伴隨症狀。 第四,患者需要了解周圍的人是否也有與自己相似的情況。 如果與自己接觸的人也同時發熱,那麼提示自己的發熱可能有一定傳染性,這時最好能與他人適當隔離生活,特別是小孩,更不能與患者在一塊兒生活。 第五,在長期低熱的原因尚未明確之前,患者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參加集體活動。 人的體溫 體溫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命特徵之一,它會隨24小時晝夜變化在一定范圍內波動,而非恆定不變。測量體溫的方法通常包括口腔溫度、腋窩溫度和肛門溫度三種,其中測量腋窩和口腔溫度較為常用。據周志平介紹,正常人的體溫一般為:口溫36.7℃~37.7℃,腋溫36.6℃~37.4℃,肛溫36.9℃~37.9℃。如果有人每日口溫在37.5℃~38.3℃、腋溫在37.4℃~38.3℃之間波動,且持續3周以上不退,即可叫做「長期低熱

㈡ 感冒好了後一直低燒不退是怎麼回事怎麼治療

出現了感冒一直低燒不退的現象,說明機體始終存在導致發燒的病因,出現感冒的情況,大多數原因是發生了感冒病毒的感染。病毒在體內復制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毒素,不斷的刺激體溫調節中樞,為了增強免疫力,體溫調節中樞會使體溫發生升高的現象,出現了低燒不退的症狀。必須針對於病毒感染的情況進行積極的消炎,才可以緩解一直低燒不退的症狀。如果是病毒性的感染,血常規中往往白細胞或者中性粒細胞是不會有升高情況的,可以使用利巴韋林顆粒或者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四季抗病毒合劑進行消炎的治療。如果出現白細胞或者中性粒細胞的升高,往往是細菌性感染所導致的感冒,需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消炎的治療,才可以緩解一直低燒不退的現象。如果頭孢如果沒有過敏的情況,可以使用頭孢克肟或者頭孢克洛。

㈢ 寶寶持續低燒的原因如何給小孩退燒

寶寶持續發低燒的時候,媽媽們總是著急的想各種方法幫助寶寶退燒,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如何給小孩退燒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寶寶持續低燒的原因,歡迎閱讀。

寶寶持續低燒的原因

1、天氣的原因引起寶寶持續低燒

和夏季高熱天氣相關,寶寶的水分補充不足、出汗少,導致體溫升高。等天氣轉涼後,寶寶的體溫就會恢復正常。

2、飲食的因素引起寶寶持續低燒

寶寶有不消化、積食的現象。他很可能會有低熱、不愛吃飯、嘔吐等症狀。這個時候,可能需要做飲食調整或用幫助消化的葯物來治療。

3、感染性的因素引起寶寶持續低燒

寶寶患病後因治療療程不足,會出現病情反復,同時,還會有間斷性的低熱現象。

4、感染後的低熱的因素引起寶寶持續低燒

寶寶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腦炎等傳染病後,調節體溫的機能沒有完全恢復,導致低熱不退。

5、慢性感染疾病的因素引起寶寶持續低燒

如小兒結核病、慢性鼻竇炎、某些寄生蟲病等。這些都是由於感染因素而導致的低熱,治療應針對引起感染的病原體。還有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導致小兒長期低燒,如小兒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風濕熱及類風濕病等。對於器質性低燒不建議家長自行處理,要及時從寶寶去醫院檢查治療。

6、小孩體溫調節能力失調的原因引起寶寶持續低燒

這類低燒的特點是早晨及上午體溫高於午後及晚上,常常伴有多汗、乏力、食慾不振、煩躁等。功能性低燒家長可以先自行幫寶寶降溫。

如何給小孩退燒

1、冷敷可以給小孩退燒

孩子夜間突然高燒,可以採用冷敷幫助降低體溫。在額頭、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塊濕冷毛巾,當冷敷布達到體溫時,應換一次,反復直到燒退為止。也可將冰塊包在布袋裡,放在額頭上。

2、溫水浴可以給小孩退燒

泡個溫水澡是最舒服不過了。它同樣也可以起到緩解發熱的症狀。嬰兒應以溫水泡澡,或是以濕毛巾包住嬰兒,每15分鍾換一次。

3、葯物可以給小孩退燒

有孩子的家庭要備用一些常用的退燒葯,小兒可以有退燒貼,退燒栓等外用退燒葯品,如果發燒可以及時的用上。

4、多喝白開水可以給小孩退燒

發高燒時,身體會流汗散熱,也會引起體內水分流失,喝大量的白開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蘿卜汁,既能提高免疫力,也能補充水分。起到緩解發燒的作用。

小孩發燒如何退燒

小孩由於中樞體溫調節功能差,皮膚汗腺發育尚不完善,因此,小孩發燒是常見的症狀。小孩發燒是正常的抵禦疾病的反應,發燒能使小孩的防禦機能大大加強,並為炎症的痊癒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當小孩發燒時,只要發燒體溫不超過39.5℃,父母完全可以自己在家處理。但是也有特殊情況,如出生才1個月以內的寶寶和重度營養不良的寶寶,在發燒時體溫不但不升反而會下降至35℃以下,這種情況家長就應及時送孩子到醫院搶救。

小孩發燒家長首先應根據患兒發熱的程度和患兒的具體情況分別作出處理。如果小孩發燒時出現手腳冰冷、面色蒼白說明體溫還會繼續上升,此時家長需留心觀察並准備送醫院治療;一旦小兒手腳暖和了、微微出汗了,說明體溫可以控制並很快能降溫,家長可無需去醫院。父母遇到小孩發燒時可採取哪些方法退燒呢?

如果是嬰兒發燒,父母可用手心捂在孩子的前囟門處,直至寶寶微微出汗為止。由於嬰兒的前囟門在1歲半之前還未完全閉合,父母在寶寶睡著後可用手心捂在其前囟門處(最好是爸爸捂,因為男士的熱量大,寶寶容易出汗),直到寶寶微微出汗,這時寶寶的鼻子通了,呼吸勻稱了,溫度也下降了。再把寶寶叫醒,多喂他一些溫開水或紅糖水。

小孩發燒多數是由感冒引起的,家長可採用祛寒的方法來處理。如果寶寶因為感冒引起的發燒,出現手腳冷、舌苔白、面色蒼白、小便顏色清淡,父母就可用生薑紅糖水為其祛寒,在水裡再加2~3段一寸長的蔥白,蔥白有發汗的效果。但是如果小兒發燒手腳不冷、面色發紅、咽喉腫痛、舌苔黃或紅、小便黃且氣味重、眼睛發紅,這說明小兒內熱較重,就不能喝生薑紅糖水了,應該喝大量溫開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鹽。只有大量喝水,多解小便,身體里的熱才會隨著尿排出,寶寶的體溫才會下降。此外,寶寶感冒發燒後會影響其消化系統的功能,導致食慾下降,家長可給孩子吃一些清淡的飲食,如稀飯、面條等半流質飲食。

對於2歲以上的小孩發燒,父母可採用按摩的方法退燒。先搓小兒的腳心,把熱往腳下引,把腳搓熱了再搓小腿,小腿搓熱了再搓手、膀子、後背,最後是小兒的耳朵。按摩時要輕、要慢、要多喂寶寶喝水。如果寶寶還持續發燒可用溫水幫他擦身,用毛巾把寶寶身體擦熱、擦紅,給寶寶的身體散熱;如果寶寶還是手腳發涼,說明寶寶受寒較重,可連續給寶寶多喝幾次生薑紅糖水。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喝蔥姜紅糖水加按摩治療的順序是先喝蔥姜紅糖水再按摩。

除了以上幾種常用的退燒方法外,最方便且迅速的退燒方法當屬退燒葯的使用。而每位有寶寶的家庭都必須常備退燒葯以備不時之需,免得小孩半夜發燒家長束手無策。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葯。專家提醒家長們,退燒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則的,何時用、怎樣用家長應該有個正確的觀念,才不至效果不佳或退燒失控。 小孩發燒常用的退燒葯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其中以水劑較溫和、最常用。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小孩退燒葯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寧滴劑等級,阿斯匹靈錠劑退燒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靈可能引發雷氏癥候群,不宜使用。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絕吃葯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用量寧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體溫陡降,或是反復刺激肛門,造成腹瀉。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過敏休克。退燒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溫,家長不必一時性急,因小失大。

此外,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小孩發燒在使用退燒葯時最好不要隨意的互相並用。因為不同的退燒葯劑量不好控制,還是單獨使用比較安全。還有,退燒葯也不可多服幾次或將劑量增加,以加強退燒的效果。千萬要記住,“是葯三分毒”的道理,任何葯物(包括退燒葯)都有它們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會產生毒性。許多父母因愛兒心切,而把過多的退燒劑給幼兒服用,但卻沒退燒,反而燒得更厲害,因為退燒葯的毒性反應之一,就是讓體溫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