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院感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1、醫院感染管理意識淡薄
基層醫療機構的領導和醫務人員缺乏醫院感染管理基礎知識,對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首先,表現在基層醫療機構的領導的醫院感染管理意識淡薄。醫院的領導對醫院感染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常以工作忙為借口,不重視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很少過問醫院感染管理工巧昌作。
2、醫院感染監控不足
缺乏通用的醫院感染監控標准。現有的監控標准僅適用終末,不適用醫院感染形成過程和環節。全院統一籠統的標准不能體現各部門、各專業的特殊性和個性特點,監控時標准不能對號人座,對科室工作無指導性、方向性、針對性差,每次孝拿扒檢查雷同問題突出,醫院感染問題無改進,效果不明顯。
3、醫院感染管理人才缺乏
基層醫療機構的大部分感染管理人員素質較低,對醫院感染知識掌握不夠。其中的主要問題是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難以滿足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需要,有許多醫院的感染管理人員是由不同專業的醫護人員轉行而來,沒有經過系統嚴格的專業培訓,而且由於多種原因專業隊伍很不穩定。
院感整改措施:
1、強化醫院感染意識,重視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醫院領導應從根本上重視醫院感染的管理,將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納入醫院的基礎建設和醫療質量管理。
2、完善監控網路,提高控制力度,使醫院感染控製得以加強和規范化
建立監控網路。各科室除主任、護士長外設監控醫生、護士各一名,明確職責,督促檢查消毒滅菌等各項制度的執行及醫院感染病敏雀例的監測。制定了各級工作職責和相應計劃,做到組織落實、責任到人。採用自我檢測、逐級檢測、反饋檢測三級質量檢測方法。
⑵ 院感檢查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院感檢查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問題
1、思想意識方面:個人大局意識不強,工作過程中與其他同志交流較少,工作效率較低;看齊意識不強,對自己要求低,只是關注自己個人工作,不積極主動向先進同事學習其身上所具備的精神。
2、工作作風方面:工作標桿不高,只滿足於過得去,缺乏精益求精的決心,工作只是流於表面,只是被動的去接受上級的任務,工作主動性不強,工作標准較低,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處理問題患得患失,瞻前顧後。
3、履職盡責方面:只是按部就班完成上級分配的工作任務,在履職盡責方面只是循規蹈矩,安於表面,同時不能向上級積極反映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4、自我要求:只是安於現狀,學習主動性不強,對個人要求較低,創新意識不夠強烈。
二、原因分析
1、自覺主動性較差。從思想上就沒有對黨的「四個意識」方面的學習重視起來,降低個人要求標准,安於現狀,疏於同事之間的交流。
2、思想上對自己要求不夠嚴格,工作標桿不高,只滿足於過得去,缺乏精益求精的決心,工作缺乏熱忱,缺乏工作主動性。
3、不能時時刻刻以黨員的標准要求自己,思維局限。
4、未能樹立擔當責任、攻堅克難的決心。
三、整改措施
1、認真學習「四個意識」方面的知識,認真做好筆記,舉一反三,認真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內容,同時將其內涵與自己實際工作聯系起來,變被動為主動,提高自己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加強同事之間的溝通,積極向工作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同事看齊。
2、提高自己的原則性,提高自己對工作的要求,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提高業務工作能力,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深入鑽研,勇於開拓創新,積極發現更加合理的工作方式方法。
3、提高工作主動性,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基礎之上,努力進取,從思想認識上摒棄各種不良之風的侵蝕認真努力工作,切實擔負起自己的工作職責,樹立攻堅克難的決心。
4、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嚴格以優秀黨員標准要求自己,加強學習工作主動性,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好工作,扎扎實實提升工作能力,提高自身工作業務水平。
5、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創新是生命力永葆旺盛的血液。在把握好大原則的前提下,工作中要做到有新舉措、有新動作,不墨守成規、固步自封,要不斷總結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⑶ 什麼是醫院感染暴發
醫院感染暴發是指(Infection in the hospital breaks out):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及醫務人員中,短時間出現3例或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醫院發現彎缺以下情形時,應當於1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同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一)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
(二)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於24小時內逐級上報至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後組織專家皮鬧清進行調查,確認發生以下情形的,應當於24小時內上報至衛生部。
(一)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二)由於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三)由於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
(3)院感頻頻爆發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醫院發生以下情形時,應當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同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所在燃前地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確認後,應當在2小時內逐級上報至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確認發生以下情形的,應當在2小時內上報至衛生部。
(一)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
(二)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後果的醫院感染。
⑷ 院感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案例如下:
一、存在問題:
1、手衛生方面:手衛生知識知曉率偏低,少部分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缺乏。
2、安全注射方面:安全注射依從性不達標,部分工作人員安全注射的知曉率偏低,部分醫務人員無菌技術掌握較差。
3、醫療廢物方面: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混淆放置。
4、環境清潔方面:治療室畢謹操作擾桐台有飛濺的葯液和玻璃碎渣。
5、無菌物品方面:部分包布用的時間過長,出現破損嚴重。
二、原因分析:
1、未按時參加手衛生培訓,新進人員掌握不熟練。
2、安全注射知緩數坦識欠缺。
3、科室人員對環境清潔管理制度知識缺乏,責任心不強。
4、配置葯液時未及時清理檯面,自我保護意識差。
5、節約成本,有破損時未及時更換。
三、整改措施:
1、建立組織,明確職責,責任到人,健全完善制度約束人。
2、經常性到病案室查看病歷,檢查督促醫院感染病例的填報工作符合上級要求,做好醫院感染病例漏報補登工作。
3、制定和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如:消毒隔離制度、醫院感染病例登陸記制度、無菌操作制度、傳染病報告制度等。
4、抓好宣傳教育、培訓工作,對新畢業醫護人員進行了培訓及考核,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院內感染管理及傳染病知識考核。
5、開展室內室外衛生大清掃,整頓死角。
院感培訓的內容
1、專職人員參加全國及省市兩級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及時掌握醫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動態,培訓時間不少於16學時。
2、臨床醫生、護理人員及醫技葯劑人員本年度重點配合二級醫院評審,針對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薄弱、依從性較低的特點及多重耐葯菌感染現狀進行消毒隔離相關知識、手衛生、醫務人員職業防護、醫療廢棄物分類放置,重點進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及多重耐葯菌醫院感染監測與防控的培訓,培訓的時間不少於4學時。
3、行政管理人員學習內容: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其理解的進展。本院醫院感染管理要點和相關管理知識和管理方法。
4、後勤保潔人員重點進行消毒液配製方法,保潔用具分區使用、分類放置;《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中醫療廢物分類處置方法;個人防護方法等的培訓。
⑸ 院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有哪些
一、環境布局不合理
實驗室環境臟亂差;清潔區、污染區、半污染區劃分不明確,可能導致檢驗科人員、院內醫務人員、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
對策:按照實驗室生物安全等級設計布局,配備實驗儀器。檢驗科工作場所應按照需要劃分清潔區、污染區、半污染區。其中清潔區包括辦公室、會議室、休息室;半污染區指衛生通道、更衣室、緩沖間;污染區包括標本收集、存放、檢驗。工作流程應設計合理,避免人流、物流、標本流的反復交叉流動。
二、職業防護意識淡薄
檢驗科工作人員長期與患者標本接觸,淡化感染風險意識,導致自身防護意識較差:如工作時不佩戴工作帽、口罩,接觸標本時不帶手套,用污染的手頻繁接觸工作檯面及物品,或在實驗室內進食、飲水等。
對策:加強對檢驗科人員醫院感染防控知識的培訓,強化自身防護意識,要求工作時必須佩戴合適的防護用品;接觸標本時必須帶手套;嚴禁戴手套接觸生活用品和辦公儀器及設備。如發生職業暴露應及時處置暴露部位,上報控感辦。
三、手衛生依從性差
檢驗科抽血人員,包括門診及床旁采血人員普遍手衛生意識較差,手衛生依從性不高,未按照WHO「手衛生時機」中接觸患者前後進行手衛生,很容易成為病原菌尤其是多重耐葯菌的傳播者,從一個患者帶給另一個患者,從一個病區帶到另一個病區,導致全員耐葯菌的傳播和流行。
對策:加強手衛生知識培訓,強化手衛生意識,提供方便便捷的手衛生設施,在采血人員工作區配備伸手可及的手衛生用品,當然也包括臨床采血人員采血箱中配備速干手消毒劑方便他們的使用。院感管理人員應負責培訓教育和監督落實。
四、消毒隔離措施落實不到位
檢驗科領導對醫院感染防控重視不夠,工作人員對醫院感染控制認識不到位,給院感控制帶來極大的隱患。如實驗室儀器、環境消毒措施落實不到位,在環境及物品的消毒處理方面不嚴格。如檢驗報告單的污染問題。
對策:嚴格落實消毒處理措施。工作檯面應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空氣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開窗通風、紫外線、動態空氣消毒機進行消毒;檢驗報告單的消毒。檢驗報告單應進行有效消毒後再進行發放。
五、醫療廢物及檢驗廢棄物不按規范處理
醫療廢物未做到分類處理,感染性廢物與損傷性廢物、化學性廢物混放,並與生活垃圾分類不清,同等處理,工作人員極易受針刺傷;廢棄的病原體培養基,菌種、毒種保存液沒有就地消毒滅菌,直接污染環境,導致不同人群的感染。
對策:廢棄的病原體培養基、菌種,必須就地消毒滅菌;液體廢棄物必須嚴格消毒後排放;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損傷性廢物裝入利器盒、感染性廢物裝入醫療廢物收集黃袋,廢物達包裝物的3/4滿時封閉入口、統一回收、集中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