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溶血症是什麼原因
溶血症,一般是新生兒溶血症,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在我國以ABO血型不合者佔多數,Rh血型不合者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統等少見。接下來就跟著我一起去看看吧。
溶血症的介紹
溶血性貧血是由於紅細胞破壞速率增加(壽命縮短),超過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而發生的貧血。骨髓有6~8倍的紅系造血代償潛力。如紅細胞破壞速率在骨髓的代償范圍內,則雖有溶血,但不出現貧血,稱為溶血性疾患。正常紅細胞的壽命約120天,只有在紅細胞的壽命縮短至15~20天時才會發生貧血。
溶血症的原因
溶血性貧血並非常見現象,少部分人會因紅細胞壽命縮短而發病。造成紅細胞壽命縮短的原因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在原因,一種是外在原因。內在原因多指紅細胞膜缺陷、酶缺陷及珠蛋白異常,外在原因與免疫性因素、絕凳非免疫性因素有關。溶血發生的場所若發生異常,也會引起溶血性貧血。究竟何為溶血發生場所異常呢?溶血發生場所異常指溶血發生在血管內或者血管外,比如肝脾。紅細胞被枯世破壞後會出現血紅蛋白白血症,多不出現血紅蛋白尿。
溶血症會影響什麼檢查結果 ?
生化項目
(1)結果偏高的項目
溶血對乳酸脫氫酶 (LDH)的影響最大,可使測定值升高達100-180;其次是肌酸激酶(CK),高達 約69倍;;再次,是血清磷(P)和鉀(K),前者為50倍,後者為20-30倍。還有穀草轉氨酶(AST),10-30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5倍;谷丙轉氨酶(ALT),7倍。其他受到影響但影響程度尚不明確的有鈉(Na),鎂(Mg),鐵(Fe),氯化物(CL),總蛋白(TP),α-羥丁酸脫氫酶(HBDH),低密度脂蛋白(LDH)等。
(2)結果偏低的項目
溶血導致某些項目的測定結果偏高外,還可導致有的項目值偏低。如γ-谷氨醯轉肽酶(γ-GT)。
(3)影響不大的項目
多種文獻報道顯示,白蛋白(Alb)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受溶血的影響不大。
凝血項目
溶血標本檢測的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要比不溶血的標本測定值分別升高約7.22%和26.26%;血漿纖維蛋白原(Fg) 則降低約9.88%。溶血後結果的改變與溶血程度無明顯比例關系。促凝血檢測並敗旅 結果受溶血因素影響,但不隨溶血程度的增加而成簡單的線性改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升高約8.48%,但也有人認為溶血對此項目影響不大。
免疫項目
在免疫項目檢測中,溶血對化學發光法或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所檢測的項目的影響報道較多。其中,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的影響最大,可使結果升高達到20倍。其次,對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游離T3(FT3)、游離T4(FT4)、心肌肌鈣蛋白I(cTn)、肌紅蛋白(MYO)也有一定影響。再者,有研究顯示,溶血本身對胰島素水平影響不大,但由於紅細胞內含有胰島素降解酶,溶血後該酶釋放,隨著溶血時間的延長,胰島素不斷降解,從而導致濃度降低。對於ELISA 方法 的影響, 有研究認為HIV抗體檢測實驗中,溶血可造成約3.75%的標本出現假陽性。
溶血對有些項目的影響仍然存在爭議,例如血鈣(Ca)、尿素氮(BUN)、肌酐(CR)、鹼性磷酸酶(ALP)、尿酸(UA)、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CHO)、葡萄糖(Glu)、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這可能與檢測方法不容有關,也可能與試驗標本的溶血程度有關。
總之,作為檢驗人,我們要明確受溶血影響的檢驗項目,在實際工作中注意觀察標本質量,以避免給臨床提供不可靠的的實驗室數據。同時,溶血對部分項目的影響尚不明確,我們不妨繼續研究,提供數據以供同仁參考。
溶血症的治療方法
1.葯物治療。
⑴西葯。①血漿或白蛋白。②腎上腺皮質激素。③酶誘導劑:苯巴比妥,尼可剎米,要及早用葯。兩葯同用可提高療效。④葡萄糖及鹼性溶液。
⑵中葯。
中葯可以退黃,體外試驗有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常用的方劑有:①三黃湯 黃芩4.5g,黃連1.5g,制大黃3g。②茵陳蒿湯 茵陳1.5g,梔子9g,制大黃3g,甘草1.5g。③消黃利膽沖劑 茵陳9g,梔子3g,大黃3g,茅根10g,金錢草6g,茯苓6g。以上三方可選其中之一,每日服1劑,分次在餵奶前服。
2.光療。
3.換血輸血。
⑴換血目的:換出血中已致敏紅細胞及抗體,阻止進一步溶血;減少血清非結合膽紅素濃度,預防發生膽紅素腦病;糾正貧血,防止心力衰竭。
⑵換血指征:①產前已經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出生時有貧血、水腫、肝脾腫大及心力衰竭,臍血血紅蛋白 < 120g/L。②臍血膽紅素 > 59.84~68.4μmol/L (3.5~4mg/dl),或生後6小時達102.6μmol/L(6mg/dl),12小時達205.2μmol/L (13mg/dl);③生後膽紅素已達307.8~342μmol/L(18~20mg/dl)、早產兒膽紅素達273.6μmol/L(16mg/dl)者;④已有早期膽紅素腦病症狀者。
⑶血清選擇:ABO溶血症用 A B型 血漿,加 O型 紅細胞混合後的血。Rh溶血症應有ABO同型(或O型),Rh陰性的肝素化血。血源應為3天內的新鮮血。
溶血原因相關 文章 :
1. 血標本發生溶血的原因
2. 發生溶血反應的原因
3. 血標本溶血的原因
4. 血液病的原因
5. 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❷ 發生溶血反應可能的原因是
發生溶血反應最常見的原因為誤輸ABO血型不配合的紅細胞所導致。少數可能由於血液在輸入前處理不當,比如說血液保存時間過長,溫度過高,或者是過低,血液受劇烈震動或者誤加入低滲液體,致使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所導致。
❸ 溶血反應出現的原因
問題一:溶血反應是什麼? 輸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輸血也可引起不良反應,有時甚至非常嚴重,帶來了一定危險性。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中或輸血後,受血者發生了用原來的疾病不能解釋的新的症狀或體征。輸血不良反應按發生的時間分即發型和遲發型,即輸血時或輸後24小時內發生的和輸後幾天至幾十天發生的。
一、過敏性反應和蕁麻疹
輸血後可發生輕重不一的過敏反應,輕者只出現單純的蕁麻疹;中型為過敏性反應;重度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和死亡。這些反應屬於血漿蛋白免疫性反應,即抗原抗體野態反應。
1、原因:
(1)IgA抗體:有些受血者缺乏IgA,當輸血或其他 *** 後產生抗IgA抗體(可不一定有輸血或妊娠史),當輸入相應IgA時便發生IgA的抗原抗體反應。
(2)過敏體質:對普通變應原(如花粉、塵埃等)敏感的人,易發生中度至嚴重蕁麻疹,這可能由於IgE抗特應性變應原所致。
(3)被動獲得性抗體:獻血者的抗體(如青黴素)通過輸血傳給受血者,當受血者接觸相應抗原時可發生過敏反應。
(4)低丙種球蛋白血症:此種患者當注射免疫球蛋白時易發生過敏反應。
2、症狀和體征
(1)輕度:痛癢、局部紅斑、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和關節痛。血液中嗜酸性細胞增多。
(2)重度:支氣管痙攣,發紺、呼吸困難、肺部有喘鳴、脈快、低血壓、胸骨下痛、胸部壓迫感、休克、喉頭水腫以至窒息。有氏賀的患者易伴有發熱、寒戰、咳嗽、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症狀。
二、發熱反應
在輸血期間或輸後1-2小時內體溫升高1攝氏度以上並有發熱症狀者。
1、原因
(1)熱原:熱原是由細菌和不潔物產生的,如蛋白質、死細菌及細菌產物。
(2)免疫反應:多次輸血或妊娠後受血者產生白細胞抗體(也可以是血小板或血漿蛋白抗體),當再次輸入血細胞(也可是全血)時可產生抗原一抗體反應,激活補體,進一步引起白細胞溶解,而釋放熱原。
2、症狀和體征
常表現為畏寒、寒戰、發熱、出汗,體溫可達38-41攝氏度。反應出現的時間不盡相同,一般在輸血開始後15-120分鍾內發生,當患者白細胞凝集素效價高時,可在開始輸血5分鍾就出現面潮紅、熱感,輸血後1小時出現高熱。某些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皮膚潮紅、心悸、心動過速和頭痛,反應持續30分鍾至數小時後完全消退。
三、溶血性輸血反應
溶血性輸血反應是輸血後紅細胞受到破壞而引起的一系列反應,有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和遲發型溶血性輸血反應之分。
1、原因
(1)免疫性溶血反應:一、ABO血型不合:抗體為IgM抗體,為天然完全抗體,主要是血管內溶血。殲脊派二、Rh血型不合:抗體為IgG抗體,為免疫性不完全抗體,主要是血管外溶血。三、其他血型系統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如MNSs、Lewis、Kell、Di等等,發生的溶血有血管內或血管外溶血。四、獻血者間血型不合:見於大量輸血或短期內輸入多個獻血員的血。
(2)非免疫性溶血反應:此類反應較少見,包括低滲液體輸注;冰凍、過熱或機械操作作破壞紅細胞;某些葯物的混入;獻血或受血者紅細胞有缺損(如某些紅細胞缺陷性疾病)
2、症狀和體征
(1)這類反應多半在輸血過程初期,輸入數十亳升後發病,表現為寒戰、面潮紅、呼吸困難、低血壓、創面滲血,出現血紅蛋白尿,尿少,尿閉以至發展成腎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常於反應後1-2周變得明顯)。
(2)患者可突發休克,可發生廣泛滲血及凝血障礙而一步引起DIC。
(3)遲發性溶血反應:主要屬於血管......>>
問題二:溶血反應的輸血時的溶血反應 這是輸血最嚴重的並發症,可引起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其常見原因為誤輸AB0血型不配合的紅細胞所致,少數可能由於血液在輸入前處理不當如血液保存時間過長,溫度過高或過低,血液受劇烈震動或誤加入低滲液體致大量紅細胞被破壞所致。典型臨床表現為輸入異型血l0~20ml後病人即感頭痛、胸痛、心前區壓迫感、全身不適、腰背酸痛、寒戰、高熱、惡心、嘔吐、臉色蒼白、煩躁不安、呼吸急迫、脈搏細速,甚至休克;隨後出現血紅蛋白尿及異常出血。若未能及時有效地糾正休克,則出現少尿、無尿等急性腎功能衰竭症狀。麻醉中的手術病人由於無主訴症狀,其最早徵象是不明原因的血壓下降、手術野滲血和血紅蛋白尿。症狀輕者早期有時不易與發熱反應相區別,典型者根據輸血後迅速發生的上述表現多可即刻確診。當懷疑有溶血反應時應立即停止輸血,核對受血者與供血者姓名和血型,並抽靜脈血以觀察血漿色澤。溶血者血漿呈粉紅色。同時作離心塗片檢查,溶血時血清內含血紅蛋白。觀察病人每小時尿量及尿色,溶血時尿呈褐色或深褐色,作尿血紅蛋白測定可發現尿內血紅蛋白。收集供血者血袋內血和受血者輸血前後血樣本,重新作血型鑒定、交叉配合試驗及作細菌塗片和培養以查明溶血的原因。
問題三:關於溶血反應護理措施和死亡常見原因。 10分 病情分析:
您好,可能是由於二胎才會發生新生兒溶血症的,因為ABO溶血症大多發生在第一胎,Rh溶血症多發生在第二胎以後。
指導意見:
在下次妊娠之前可注射葯物抵抗體內的游離抗體,避免溶血症的發生。也可以在隨時檢查干預。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病情分析:
您好,確診是因為新生兒溶血嗎?您之前流產史因為什麼原因?
指導意見:
一般來說溶血有兩種情況,母親是O型血父親是非O型,或者母親是RH陰性,您的情況不符合這兩點。
❹ 抽出來的血液發現有溶血現象是什麼原因
分析如下:
1、甲亢和糖尿病是不會發生溶血的。抽出來的血液發現有溶血現象,世散最可能的原因是外在因素,如帶著針頭把血液直接打進試管、注射器或試管中有水、抽血穿刺困難、壓脈帶束臂時間過長、劇烈震盪、離心轉速過高時間過長等原因均可導致坦返緩溶血。
2、另外的可能是患者有某些溶血性疾病:如溶貧、自身免疫性溶貧、蠶豆病、陣發性讓模血紅蛋白尿症、某些感染等;但患者往往有皮膚與鞏膜發黃、血紅蛋白尿、貧血、肝脾腫大、神經症狀、發熱等明顯臨床症狀,所以如果沒有明確可查的原因情況下,一般考慮上述的第一類原因。
❺ 簡述溶血的原因。
溶血的原因有紅細胞扒笑漏春爛膜的異常、紅細胞酶和能量代謝異常、血紅蛋白異常、物理和機械因素、某些化學毒物或生物毒素對紅細胞的直接損害、單核-巨噬細胞系升侍統功能亢進。
❻ 采血時引起標本溶血的原因
采血時會有很多的問題,比如采血時引起標本溶血。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采血時引起標本溶血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采血時引起標本溶血的原因
采血技術欠佳;采血時定位或進針不準確,針尖在靜脈中探來探去,造成血腫和血樣溶血;采血過程中止血帶使用時間過長或過緊,從而干擾血流速度和流向,破壞體液和血細胞間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濃縮或激活凝血系統,造成標本溶血;如止血帶系在傷口、結痂、傷痕處均可造成標本溶血。
穿刺抽血困難 患者由於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彈性差,靜脈充盈不良,靜脈塌陷,管腔變小,使血液流入負壓管內緩慢,采血時間延長,造成溶血。
較大,血液流入管底速度過快過猛,造成紅細胞相互撞擊,導致紅細胞破裂,標本溶血。采血過程中,由於負壓不夠、漏氣或抗凝劑劑量不足,使抽回血緩慢,血液間斷地被吸入負壓管內並混有氣泡,造成溶血。吸入血量不足,管內仍存有真空而導致溶血。
采血管使用不當 抗凝管、早櫻指血沉管抽入血液後放置過久,沒頌伍有馬上均勻搖動造成溶血。如1人操作給患者同時抽數管血時,若先抽抗凝管,然後依次抽血清管,待抽血完畢後再來搖動抗凝管,此時血中的纖維蛋白原已凝固,用力的搖動抗凝管可人為造成血球破裂,發生溶血。在標本混勻的過程中由於動作過於猛烈,血細胞破壞而導致溶血;采血針頭口徑過小,易引起溶血。
采血時引起標本溶血的預防
使用國際標准真空采血管 使用合格的真空采血管,避免用負壓過大、吸力過猛的特製真空采血管,以減少溶血機會。在採集血標本時,雙向采血針尾部插入采血管後稍傾斜采血管,使其尾部針面貼近采血管的側壁,血液沿管壁緩慢流下,避免紅細胞直接撞擊造成破裂。
采血技巧 靜脈穿刺困難的患者,采血時止血帶不要結扎時間過長,操作時見負壓管內有回血可放鬆止血帶,同時有節奏地推壓抽血部位的上方,使靜脈暫時充盈,增加血流量,充分發揮負壓作用,使血流加快,增加抽血速度,防止溶血。穿刺時發現泡沫可稍微變換針頭的角度位置,使泡沫消失,如確實抽不出標準的血標本,可將帶泡沫的血標本立即送檢,而不要使其乾燥。
局部熱敷 熱敷穿刺部位可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環,血管擴張充盈,提高采血成功率,減輕患者痛苦。
采血順序 建議采血順序:先抽促凝的管,再抽帶有其他特殊抗凝劑的管。如1人操作時最好先抽血清管,最後抽血沉、凝血項等帶有特殊抗凝劑的管,以便搖動。如2人操作,可先抽抗凝管,其中1人將抗凝劑均勻搖動。在搖動抗凝劑時應避免上下暴力振動引起溶血。最好的 方法 是:將抗凝管放在2個手掌中來回滾動,可有效地防止溶血。拔針的最好時機是: 最後一管血應在采血量還差0.3~0.5 ml時松止血帶拔針,待軟管內的血液全部流入試管後拔除管塞穿刺針,用干棉球壓迫穿刺點5 min左右。采血後標本應立即送檢,不要放置時間過久,也不要放在冰箱內保存。
抽血注意事項 采血時選擇與患者年齡、體質相適宜和配套的采血針及采血管,止血帶使用時間不宜超過2 min。囑咐患者抽血前不要食用牛奶、油膩食物等,抽血前禁食12 h。
通過 總結 溶血原因,及時採取預防 措施 ,溶血率從2%下降到0.2%,保障了檢驗結陸配果的准確性,為患者的診斷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使患者得到了及時治療和搶救。
標本溶血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
1 溶血原因
造成標本溶血的原因很多,通過調查我們對標本溶血的原因分析如下:
1.1 采血時進針不準確 有些患者穿刺困難,護士在采血時針頭不能一次性順利刺入血管,而在血管內反復進出,容易引起紅細胞及血管的損傷[1],造成局部血腫或標本溶血。
1.2 止血帶不正確使用 有些患者靜脈血管不明顯,護士在操作時止血帶扎的過緊,時間過長,可以干擾血流的速度和流向,破壞體液和血細胞間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濃縮或激活凝血系統[2],導致標本溶血。
1.3 用力拍打穿刺部位 當患者靜脈血管不明顯或充盈度差時,護士往往用力拍打靜脈或囑患者反復用力握拳並運動上臂,這樣會造成組織淤血缺氧使紅細胞破壞引起溶血[3]。
1.4 皮膚消毒劑未乾 皮膚消毒是採集靜脈血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當皮膚消毒劑未乾時即進針采血,針尖上的消毒劑與血液接觸[4],可致標本溶血。
1.5 未使用配套的針 抽血針頭過細,當血液通過過細的針頭時易發生機械性破壞而造成標本溶血。
1.6 拉動注射器針栓用力過大,血液靠負壓進入注射器過快可以導致溶血,或者是注射器針芯反復來回抽動導致紅細胞破碎而引起溶血。
1.7 注入試管時用力過猛,並將泡沫一並注入 注入試管時用力過猛造成血液沖撞,血球破壞,而發生機械性溶血。混有泡沫的血標本放置一段時間後泡沫部分迅速乾燥[5],造成血細胞破壞而溶血。
1.8 采血管使用順序不正確 先注入抗凝管後注入促凝管,因為沒有及時搖動抗凝管,血中纖維蛋白已凝固[6],這時再用力搖動抗凝管容易造成紅細胞破裂而導致標本溶血。
1.9 過度用力搖晃標本 過度用力搖晃標本致使紅細胞發生機械性破壞而導致標本溶血。
1.10 血標本放置時間過長 血標本採集工作大部分是由夜班護士完成,造成血標本送檢不及時,放置時間過長,部分血液患者的血標本放置時間過長後,大量紅細胞破壞,會出現溶血。
1.11 運送過程震動過度 運送過程震動過度也會造成標本溶血。
2 預防措施
在靜脈采血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標本溶血的發生,針對以上原因,可以採用以下預防措施:
2.1 采血前應認真評估患者血管情況,對於靜脈充盈不好的患者,采血前可先對穿刺部位進行熱敷,使血管擴張充盈,提高穿刺率。采血時盡量選擇貴要靜脈、頭靜脈、正中靜脈,避免選擇手背和足部淺靜脈等不易穿刺的血管,以免造成穿刺失敗。
2.2 護士在消毒皮膚後待靜脈穿刺處的消毒液完全乾燥後再進行穿刺。
2.3 采血時勿用力拍打采血部位,血管明顯者可不握拳頭。盡量減少扎止血帶的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分鍾。可以在穿刺成功後即把止血帶松開,不要等采血完畢才松開止血帶。
2.4 采血時採用配套針頭,不用過細的針頭。
2.5 抽吸不要過快、過猛 抽血後先拔去針頭,將血沿試管壁緩緩注入,勿將泡沫一並注入。如確實抽不出標準的血標本,可將帶有泡沫的血標本立即送檢,而不要待其乾燥後再送檢。
2.6 采血後嚴格按照試管順序注入血標本 先注入血清管,再注入血沉、凝血項等帶有特殊抗凝劑的管,以便於及時搖動。搖動血標本時應避免上下過度用力搖晃,可將抗凝管放在兩個手掌中來回滾動,可有效防止溶血。
2.7 采血後標本應立即送檢,不應放置時間過長。送檢過程中避免過度震盪。
❼ 溶血現象的原因
一.血管外溶血:異常紅細胞能被脾臟內的巨噬細胞識別並將其破壞。
1.紅細胞表面化學性質改變如自身免疫性溶血的紅細胞表面有抗體IgG,巨噬細胞能夠識別並將這種細胞吞噬。2.球形紅細胞因其面積與體積的比例顯著縮小,導致變形性能減低,當其通過脾竇微循環時,就不易或不能通過直徑比它小很多的脾竇微循環,而被阻留在脾臟內,被巨噬細胞吞噬破壞。
3.UHb病、G6PD缺乏症,在氧化劑作用下,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發發生沉澱,形成變性珠蛋白小體,使紅細胞變得僵硬,變形能力很差,結果被阻留在脾臟而被巨噬細胞破壞。
同樣,肝臟也可清除改變顯著的異常紅細胞。大量血管外溶血時,肝臟不能及時將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使血液中的間接膽紅素含量升高,出現黃疸。
二、血管內溶血:某些化學物質如葯物、細菌毒素、蛇毒、植物溶血素等,或輸血反應,或某些疾病等原因,使紅細胞某結構發生改變,致使其在血管內發生溶血反應。
❽ 血標本發生溶血的原因
溶血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逸出稱紅細胞溶解,簡稱溶血。溶血一般可由多種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下面就由我告訴大家血標本發生溶血的原因吧!
血標本發生溶血的原因
1、抽血困難: ① 病人由於嚴重脫水、休克、惡液質等原因造成末梢循環差,血管不充盈。採集血標本時,操作者多將止血帶扎得時間過長,並用力拍打擬穿刺部位,穿刺後往往流血不暢而擠壓穿刺點周圍。這些機械因素可造成溶血。 ② 采血時由於患者緊張導致血流不暢,抽血時間過長,血標本中混有泡沫,標本放置一段時間後泡沫部分迅速乾燥,造成血細胞破壞而溶血。
2、操作不當: ① 采血標本時,未使用采血針頭,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 由於塑料注射器發澀不好徐徐抽動,而用力抽吸,血液靠負壓進入注射器,往往使標本中混入泡沫而造成溶血。 ②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採集血標本後操作者未按操作規程將血液沿試管壁緩緩注入,而由於向真空采血管注入時用力過大、速度過快造成血細胞破壞而溶血。 ③ 血標本注入試管後由於受到過度晃盪造成血細胞破壞而溶血。 ④ 采血標本時,直接在輸液處針頭抽取,由於血液中混有葯液而造成溶血。 ⑤ 一次性注射器針頭與針栓銜接不緊,抽血時,產生氣泡。 ⑥ 采血部位用碘伏消毒時,在碘伏未乾的情況下就進行穿刺,標本容易發生溶血[2]。
3、抽血器具不合格: ①抽血器具均為一次性塑料製品,是由高分子材料、增塑劑、穩定劑等組成,不合格的塑料製品會因聚合不完全而具有毒性,可以造成溶血。 ② 使用玻璃試管時由於試管不幹燥或不清潔可造成溶血。
4、存放不當: ① 血標本採集後未及時送檢,放置時間過長,可造成溶血。 ② 冬天血標本採集後放置在窗口處,因溫度太低而凍結。
血標本發生溶血的對策1、 因末梢循環差而導致抽血困難時,扎止血帶時間不要過長,更不要反復拍打穿刺部位。 可將肢體下垂片刻,紮上止血帶後再握拳,仍抽血不暢,可松開止血帶片刻再紮上止血帶。必要時,更換缺緩穿刺部位,可用熱敷的 方法 ,對要穿刺的部位熱敷片刻,再行抽血。
2、 如確實無法抽取合格標本時,應將抽取的帶泡沫的血標本立即送檢。
3、 采血標本時,應選用專用一次性答乎采血針頭及含負壓的一次性密閉塑料試管,真空采血可 縮短采血時間,避免血流不暢。
4、 對採用一次性注射器採取的血標本,應檢查注射器是否漏氣,針頭與針栓是否銜接。抽 血時應徐徐轉動抽動針栓,向試管中注血時要沿著試管壁徐徐注入。
5、 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抽取血標本,避免在輸液處針頭抽取血標本。
6、 嚴格把好采血器具質量關,避免使用不合格試管。
7、 妥善放置採集的血標本,避免標本受凍或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污染而溶血。嚴禁全血冷 凍保存,以免造成溶血。
8、 抽取的血標本要由專門人員及時送檢,避免家屬送檢血標本,以免血標本劇烈震盪而溶 血。
9、 創造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采血環境,注意觀察患者反應。告知患者放鬆心情,轉移注意力
治療溶血病的方法一、新生寶寶剛出生時就要做好各項工作
a.分娩時,就要做好新生兒的搶救准備。
b.胎兒娩出立即斷臍,減少抗體進入寶寶體內。
c.保留臍帶,以備嚴重溶血病患兒換血用。
二、對小寶寶的治療
ABO溶血病患兒主要表現為黃疸、肝脾腫大、貧血。臨床症狀輕重差別很大,輕者常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相似,嚴重者可有明顯的症狀。新生兒出生後要嚴密觀察黃疸出現時間,一般第2~3天,嚴重者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並要注意黃疸加深速度,清扮悉如膽紅素濃度過高,不及時處理可引起膽紅素腦病,以後影響智力,所以ABO溶血病要及早治療。
a.光照療法
光照療法是治療新生兒黃疸最簡便有效的方法,它的優點是退黃疸快,副作用少,皮膚黃疸接受光照後膽紅素可分解成水溶性,從腸道、尿中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中膽紅素濃度,可避免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副作用:光照療法時有的寶寶可出現一過性皮疹,大便次數增多等輕微的副作用,這些症狀不需要處理,停光照後可自愈。
b.葯物治療
黃疸較嚴重者可反復多次光照療法,同時加用葯物治療。可用抑制抗原反應的葯物以減少繼續溶血,活躍肝細胞酶系統,可加速膽紅素代謝和排泄或阻止膽紅素在腸道的再吸收及中葯利膽退黃。
C.補充鐵劑或輸血
絕大多數ABO溶血病的寶寶不需要換血,經積極治療後預後良好。新生兒ABO溶血病常同時伴有貧血,其程度與溶血程度一致。輕度溶血者常貧血較輕,嚴重溶血病患兒可有較重的貧血,可根據貧血程度給予補充鐵劑或輸血等相應的治療。
減少溶血病發生的方法⒈有可能懷母兒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媽媽,如在孕前被查出血型抗體效價高者可在孕前先進行中葯治療來降低抗體,預防懷孕後寶寶患ABO溶血病。
⒉孕後定期查抗體效價,第一次孕16周開始查抗體,第二次孕28~30周,以後2~4周查一次,自抗體效價增高時開始予孕婦口服中葯,每日一劑至分娩。
⒊孕期診斷為血型不合溶血病者,在24、30、33周各進行10天的綜合治療,以提高胎兒抵抗力。
❾ 發生溶血反應的原因防治措施有哪些
(1)引起溶血反應的原因:①輸入異型血。②輸血前紅細胞已被破壞溶血,如血液貯存過久、保存溫度不當(血庫冰箱應恆溫4℃)。血岩滑液震盪過劇、血液內加入高滲或低滲溶液、影響pH的葯物、血液受到細菌污染等。③Rh因子不合。
(2)護理措施:①立即停止輸血,保留余血。採集患者血標本重做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②安慰患者。③口服或靜脈滴注碳酸氫鈉,以鹼化尿液,防止或減少血紅蛋此敏白結晶阻塞腎小管。④雙側腰部封閉,並用熱水袋敷雙側腎區,防止腎血管痙攣,保護腎臟。⑤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和尿量,並記錄。⑥預防:認真做好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輸血前仔細查對,杜絕差錯。嚴格執行血液保存規則,不可採用變質血液森棗枝。
❿ 新生兒溶血病怎樣形成的
新生兒溶血病怎樣形成的?
新生兒溶血病怎樣形成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血型有合適不合適之說,適合血型的人才能配對,不適合血型就會引起對抗,同樣母親和寶寶也是,要是血型對抗就很有可能引起新生兒溶血症,下面跟我一起來看下新生兒溶血病怎樣形成的?
新生兒溶血病怎樣形成的?1
新生兒溶血病的原因主要分為兩種: ABO血型系統不合,Rh血型系統不合。在我國,最常見的是ABO血型系統不合,尤其是母親血型為 O型、父親是AB型的時候,因為這樣血型的父母生出的孩子,血型不是A型就是B型,很容易發生溶血病。新生兒溶血病是指由於母親和孩子的血型不合而引起的 一種溶血性疾病,最常見的有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較少見,偶爾也可見到其它血型不合。
一項統計顯示,在所有分娩中大概有20%-30%的幾率會出現母嬰血型不合,即這些母親分娩出的孩子都有可能患上新生兒溶血病。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只有不到一成的父母會到醫院做產前血型血清學檢查,來使孩子遠離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是由於夫妻血型不合造成的,夫妻血型不合現象很普遍,所以新生兒溶血病也很常見,浙江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科每月基本上都會收治20-30名溶 血寶寶。雖然新生兒溶血病的發病率約占母嬰血型不合的10%,但有可能造成的後果是十分可怕的。然而,在浙江省血液中心的檢測部門每個星期只有五六對夫婦 前來做產前血型檢查,相比龐大的生育群體,這個數字少得可憐。
那麼母親和孩子的血是怎麼碰到一起,是不是所有母子血型不合都會引起溶血呢?母親懷孕後,母 親和孩子的血在胎血中有一層膜隔開,可以交換營養物質,代謝產物和氧氣。但血液不直接流通,只有在某些原因下如外傷、炎症等,胎兒的血球可流入母體,而胎 兒得自父親的血型如果恰恰與母親不合,那麼,只要胎兒的紅細胞進入母體,其紅細胞上的抗原就能刺激母親產生相應的抗體,這種抗體再通過胎盤進入胎兒的血吵帶液 循環,與孩子紅細胞上的抗原起作用,即發生抗原抗體反應,使大量紅細胞被破壞,溶解,發生貧血。同時產生大量膽紅素,因而發生黃疸。
溶血寶寶易得貧血和黃疸
據了解,溶血病的症狀有輕有重。在正常的情況下,孩子出生後的第二天開始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黃疸,媽媽會發現孩子的頭面部或者胸腹部會出現檸檬黃一樣的顏 色;到了4-6天的時候黃疸更加厲害,出現一個小高峰;大約出生後10天左右黃色就逐漸消退,恢復正常,因為嬰兒體內來自母親的抗體每天在消耗,所以症狀 會逐漸好轉。如果在孩子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皮膚黃疸,進展迅速,甚至發展到全身,顏色由淺黃變成金黃色、橘黃,這個時候就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
當溶血比較嚴重時,孩子會出現貧血,甚至「核黃咐枝疸」即膽紅素腦病,這是由於紅細胞破壞後產生的一種名為膽紅素的物質進入了大腦後,引起手足殘疾、視力障 礙、耳聾、牙齒發育不良、智力低下、癲癇等後遺症,這是最嚴重的後果。由於溶血時除了黃疸外,還會出現貧血、肝脾腫大,如不及時處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 育。
新生兒溶血病突出的表現是:1、黃疸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而且迅速加深。2、黃疸程度重,由面、頸部、鞏膜發展至軀干、四肢及手足心。3、皮膚由淺黃色 逐漸發展至金黃色,伴有貧血時可呈蒼黃色,有進出現水腫。4、化驗檢查顯示黃疸及溶血性貧血的表現:間接膽紅素明顯增高,血色素低,網織紅細胞增高;以及 母子血型不合。5、確診還需要對母親和孩子的血液進行一些特殊的化驗,如母子交叉免疫試驗(庫姆試驗)。
不過年輕的爸媽們也不用太擔心,一般 情況下ABO血型溶血症狀很輕,孩子出生後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及時進行藍光照射和葯物治療,孩子病情都可以緩解,即使是嚴重的Rh溶血病,若及時進 行換血,絕大多數寶寶也都能轉危為安。另外,並不是寶寶患黃疸就說明有溶血病。浙醫婦院吳明遠主任說,一般新生寶寶中有80%左右可能發生黃疸,而其中只 有小部分是因為溶血引起的。同樣,溶血寶寶也不一定就會有上述症狀,有些孩子直到長大成人後才發現自己與爸媽的血型是不相同的。
母親O型、父親AB型嬰兒最易發病
據了解,新生兒溶血病的原因主要分為兩種:ABO血型系統不合,Rh血型系統不合。在我國,最常見的是ABO血型系統衡碰敏不合,尤其是母親血型為O型、父親是AB型的時候,因為這樣血型的父母生出的孩子,血型不是A型就是B型,很容易發生溶血病。
專家介紹介紹,雖然胎兒在母親體內依靠母親供應營養,但是母親和胎兒之間有一道「胎盤屏障」,這道屏障可以保護母嬰血液不會「相互來往」。但是仍有少量的嬰兒紅細胞會滲入母體循環,由此導致了抗體產生,母親的血液也會有少部分血液進入胎兒體內。母親一般不會受到溶血的影響,而這兩種不同的血液在孩子身體 里則可能「打架」,從而引起溶血病。當然,也不是所有母嬰血型不合的孩子體內都會出現「打架」現象,因為等到孩子出生之後,嬰兒體內的來自母親的帶有抗體的血液就會在一定時間內代謝耗盡,孩子很快會恢復正常。
所以,O型血的准媽媽照樣能夠懷孕生孩子。不過,一些較為嚴重的溶血病可能會導致流產或者死胎,如果有些年輕夫婦遇到莫名其妙的反復流產或死胎時,就需要考慮是否有溶血的原因在里頭。
另外一種溶血病發生在母嬰Rh血型不合,漢族人群中發生該病的幾率比較小。
把好產前和產後兩道關
如果准爸爸是A型血、B型血或AB型血,准媽媽是O型血,且有過流產史或者輸血史的話,就要當心新生寶寶有無貧血以及黃疸出現的時間、程度,不要和其他原因所致的黃疸、貧血混淆,以免耽誤治療。
專家介紹說,如果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准媽媽在懷孕前就要做一個「產前血型血清學檢查」,來查一查血液里抗體的情況。要是抗體的「活性」不高,准爸 媽可以安心生孩子,要是抗體的「活性」很高,則可以通過一些葯物治療來降低,現在杭州不少醫院都有相應的中葯治療。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母親抗體的「殺 傷力」。
如果已經懷上寶寶,准媽媽們要記得從16周左右開始,定期檢測血液中抗體的情況,一般在四周左右一次,密切注意寶寶有否發生溶血可 能。如有異常可以在孕期治療,效果也不錯。Rh血型不同的准爸媽,第一次懷孕時基本上沒事,但如果有過流產或生過孩子等現象,一定要查准媽媽體內Rh抗 體。若抗體陽性的「活性」很強,就不應該懷孕,否則發生死胎、新生兒嚴重溶血的危險性就比較大了。
在醫療實踐中觀察到,並非所有的母子血型不合的孩子都發 生溶血病,發病者只佔其中少數而且病情程度也可大不相同,輕者臨床表現近似生理性黃疸;重者病情凶險,如延誤診治可危及生命。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差異,目前 還不是特別清楚。一般來講,Rh溶血比ABO溶血症狀出現早而且重,Rh溶血一般發生在第二胎,ABO溶血可發生在第一胎。新生兒溶血病與遺傳因素密切相 關,因此再次懷孕的胎兒發病機會更多、症狀也更重。
新生兒溶血病怎樣形成的?2
新生兒溶血有什麼危害
1、新生兒溶血的危害
重症常發生膽紅素腦病,可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死亡,存活者在數月後出現後遺症。嚴重溶血性貧血也可致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新生兒溶血症的並發症: 膽紅素腦病、膽汁黏稠綜合征、溶血性貧血和呼吸循環衰竭等。
2、新生兒溶血病的症狀體征
胎兒水腫: 嚴重者表現為胎兒水腫,主要發生在Rh溶血病,在胎兒期有大量紅細胞破壞,患兒全身水腫、蒼白、皮膚瘀斑、胸腔積液、腹水、心音低、心率快、呼吸困難、肝脾腫大。胎盤也明顯水腫,胎盤重量與新生兒體重之比可達1∶(3~4),嚴重者可發生死胎。胎兒水腫的原因與嚴重貧血所致的心力衰竭、肝功能障礙所致的低蛋白血症和繼發於組織缺氧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因素有關。
黃疸: 溶血病患兒黃疸出現早,一般在生後24h內出現黃疸,並很快發展,血清膽紅素以未結合膽紅素為主。但也有少數患兒在病程恢復期結合膽紅素明顯升高,出現膽汁黏稠綜合征。部分ABO溶血病黃疸較輕,與生理性黃疸相似。
3、新生兒溶血症的檢查
血型: 孕期由羊水測定胎兒ABO血型,若證實母胎同型者就可免患病之憂,但Rh血型無血型物質需取到胎兒血才能定型。新生兒O型者可排除ABO溶血病,而不能排除其它血型系統的溶血病。
特異性抗體檢查:包括母、嬰、父血型、抗體效價、抗人球蛋白試驗(產前做間接法、生後做直接法)、釋放試驗和游離試驗,這是診斷該病的主依據。抗人球蛋白間接試驗是用已知抗原的紅細胞去檢查受檢者血清中有無不完全抗體;抗人球蛋白直接試驗是檢測嬰兒紅細胞是否被不完全抗體致敏。釋放試驗若陽性,診斷即可成立,因致敏紅細胞通過加熱將抗體釋放出來,而釋放液中抗體的特異性可用標准紅細胞來確定。游離試驗是在新生兒血清中檢測是否存在能與紅細胞結合的尚未致敏紅細胞的不完全抗體,結果陽性表明可能受害。
新生兒溶血症的護理措施
做好消毒措施: 由於患有新生兒溶血症的寶寶們,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要遠遠低於正常兒童的水平。那麼寶寶如果是在醫院的話,那麼就不用太過擔心,畢竟醫院的消毒措施做得會更加專業一點。而家長們就不要去打擾到寶寶了,如果一旦將細菌傳給寶寶,那麼很可能會給寶寶帶來生命的威脅。
預防黃疸出現: 黃疸是新生兒溶血症的典型特徵,家長們要聽從醫生的安排,給寶寶進行白蛋白和酶誘導劑的補充。還可以通過實施光照療法和換血療法來進行治療。同時還不要忘了,給寶寶糾正酸中毒,這樣可以減少膽紅素腦病的出現幾率。
科學合理喂養: 寶寶在出現黃疸的期間,通常都會表現為吃奶無力,這時候家長們應當耐心喂養,按需調整喂養方式。如少量多次、間歇喂養等,保證寶寶生長和發育所需的奶量。這樣就能夠減輕該病對寶寶產生的危害了。
新生兒溶血患兒的飲食禁忌
金針菜: 金針菜含鐵數量最大,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C、蛋白質、脂肪及秋水仙醉鹼等營養素。
蘿卜干: 含豐富的維生素B、鐵質。
麵筋: 含較豐富鐵質。
黑豆: 可生血。吃法隨各人喜好。
發菜: 含較高的鐵質。可用發菜煮湯做菜。
胡蘿卜: 含有很高的維生素B、C,胡蘿卜素。可用胡蘿卜煮湯。
龍眼肉: 含豐富的鐵質、維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補血的同時能治療健忘、心悸、神經衰弱和失眠症。可製成龍眼湯、龍眼膠、龍眼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