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豬咬尾巴小妙招,咬尾巴的原因是什麼
當發現豬有咬尾現象出現的時候,要及時在豬飼料中添加一些礦物質和維生素,同時保證豬有充足的飲水;飼養豬的密度要適宜,豬舍的衛生環境要好,給豬提供一個伏晌舒適的生活環境;對於育肥豬可以及時進行去勢,這樣可以提高育肥性能和胴體品質,還可以避免因公豬、母豬在一起相互爬跨而導致咬尾現象。
一、豬咬尾巴小妙招
1、要根據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供給全價配合飼料,當發現豬有咬尾現象出現的時候,要及時在豬飼料中添加一些礦物質和維生素,同時要保證充足的飲水。
2、飼養豬的密度要適宜,豬飼養密度一般根據豬圈的大小而定,原則是以不擁擠、不影響生長和可以正常的採食飲水為宜,一般每個豬圈飼養10頭左右比較好。
3、育肥豬可以進行去勢,育肥仔豬提早去勢不僅可以提高育肥性能和胴閉帶體品質,而且還有利於避免因公豬和母豬在一起相互爬跨而導致咬尾現象。
4、豬舍的衛生環境要好,豬對衛生環境非常敏感,特別是在規模化和集約化養豬場,要有良好的通風設備、溫度調控和糞便處理等設備,讓豬舍達到冬暖夏涼的標准。
5、定期給豬進行驅蟲,要定期驅除豬體內的寄生蟲2-3次,分別在豬30-40日齡、70-80日齡、100-110日齡的時候各驅蟲1次。同時還要注意驅除豬體表虱、疥癬等寄生蟲。
6、對有輕微咬尾現象的豬群,可以採用白酒或者汽油稀釋後對豬群進行1-2次噴霧,這樣可以起到有效的控制。
二、豬咬尾巴的原因是什麼
1、因為飼料缺乏維生素、微量元素。當飼料中氯化鈉、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含量不足的時候會導致豬出現咬尾現象。
2、可能是豬吃了發霉的飼料從而導致豬咬尾巴。或者是豬體內有寄生蟲導致豬咬尾巴。
3、或者是豬舍氨氣轎廳蘆過重,豬體有異味,豬舍的衛生條件差引起應激綜合症,從而導致豬出現咬尾現象。
4、可能是飼養的密度過大引起的應激綜合而導致豬咬尾巴。或者是因為豬剛開始合群,因為群序爭斗而導致豬出現咬尾巴現象。
5、如果豬群內原本沒有咬架、咬耳、咬尾的現象,但是突然發生這些現象,可能是有亞臨床症狀導致豬產生異味,豬的嗅覺非常敏感,而且又具有群居特性,會群起攻擊有異味的豬。
6、當豬有外傷的時候,血腥味也會引起豬相互咬架,從而出現豬咬尾巴的現象。
2. 豬為什麼咬尾巴
豬咬尾巴是因為投喂的飼料營養成份單一,造成豬生長代謝所需的某些礦物質及維生素補充不足和某些旦羨兄氨基酸的缺乏,易誘發豬的異食癖,引發豬咬尾巴。此症狀主要派敗發生在處於生長期(即20~50公斤)的豬群中,該階段的豬生長發育相對較快,對各種營養的需求量也模襲較大。
3. 豬咬尾巴怎麼解決,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用葯:在豬尾巴上塗抹一些苦味無毒的葯水,如黃連素,每日數次。2、單獨圈養:有咬尾惡癖的豬可單獨圈養。3、斷尾:斷尾的豬日齡越小越好,一般選在仔豬出生後的1-2天。4、提供良好的飼養環境:豬對生活環境很敏感,應保持飼養環境的舒適度以滿足豬的正常生理要求。5、滿足豬的營養需求:分階段飼喂優質飼料,發現有咬尾現象時,要特別注意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添加。6、定期驅蟲:豬圈要定期進行驅蟲工作。
一、豬咬尾巴怎麼解決
1、用葯
在豬尾巴上可塗抹一些苦味無毒的葯水,如黃連素,每日數次。黃連素有殺菌消炎作用,奇苦無比,當豬再相互咬尾時,會溴到苦味,迫使其放棄咬尾。
2、單獨圈養
有咬尾惡癖的豬可單獨圈養,若傷口出血,要壓迫止血,對咬傷的部坦譽位用0.1%高錳酸鉀清洗消毒,並塗抹碘甘油,以防感染,嚴重者可用抗生素對症治療。
3、斷尾
斷尾是控制咬尾的一項有效措施,斷尾的豬日齡越小越好,一般選在仔豬出生後的1-2天,這樣讓帶段康復起來也越快,但是在操作時要注意減少應激。
4、提供良好的飼養環境
豬對生活環境很敏感,應保持飼養環境的舒適度以滿足豬的正常生理要求,防止飼養密度過大,避免舍內的溫度過高或過低,保持合適的相對濕度,定期的進行通風換氣以減少有害氣體的濃度,排出污濁的空氣,並適當的減少光照的時間及強度,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豬咬尾現象發生的可能。
5、滿足豬的營養需求
應根據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分階段飼喂優質飼料,在飼料中應加入富含鈉、鈷、鈣、銅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B的添加劑。發現有咬尾現象時,要特別注意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添加。
6、定期驅蟲
豬圈要定期進行驅蟲工作,一般可以選用伊維菌素、阿苯達唑等葯物。在驅除體內寄生蟲的同時,要注意驅除豬體表虱、疥癬等,否則會因寄生蟲影響而導致咬尾症的發生。
二、豬咬尾巴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豬舍環境不適
豬舍氨氣過重,豬體有異味,圈舍衛生條件差引起應激綜合症,都會導致豬咬尾現象的發生。
2、營養不良
飼喂的日糧營養失調,飼料中氯化鈉、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含量不足時,都會誘導豬咬尾。
3、飼料霉變
飼養豬時,若喂飼霉變的飼料,就可能導致豬群出現互相咬尾的現象。
4、飼養密度過大
飼養密度過大也會增加豬群咬尾的可能。在養殖前要對豬合理分群,豬行裂群內個體的差異不能太大。
5、疫病因素
飼養豬時,如果豬感染了某些疾病,如內外寄生蟲感染,就會使其出現咬尾的現象,某些臨床和亞臨床疾病如豬尾尖壞死也可引起咬尾現象的發生。
6、氣候因素
豬咬尾行為的發生還可能與異常高溫環境有關,此時豬如果不能進行打泥或採用其他方式保持涼爽,就會因煩燥而出現攻擊行為,進而出現咬尾。
4. 豬群咬尾咬耳症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豬群咬尾、咬耳,往往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
(1)營養因素:在舍飼條件下,豬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全部依靠飼料的供應,當飼料營養不平衡時,豬群出現應激反應而咬尾咬耳。如飼料營養水平低於飼養標准;飼料配合不科學;育肥前期飼料拆脊中蛋白質質量不佳;維生素、鐵、銅、鈣、鎂和食鹽的缺乏以及纖維素的不足即可導致咬尾咬耳症的發生。
(2)環境因素:豬舍內環境衛生條件差,有害氣體如氨、二氧化碳、硫化氫的濃度高,溫度過高或過低,通風速度降低,使豬群產生不適或休息不好,均能導致豬群發生啃咬。在惡劣的環境中,光線過強也是一種應激,促使豬群發生惡癖症。
(3)管理因素:飼養密度過大,豬只之間相互接觸發生沖突,為爭奪採食和飲水的位置互相咬斗;同一欄豬體重大小懸殊太大,體重小、體弱的豬常常是被咬的對象,一旦被咬傷,就會引起所有豬都去咬;飼槽不夠或飲水量不足,往往會引起咬尾的暴發。
(4)疾病因素:外寄生蟲可成為附加旅明滲應激而起作用。外寄生蟲對皮膚刺激引起豬只煩躁不安,在舍內牆壁和欄桿上摩擦,出現外傷,引起其他豬只啃咬;體內寄生蟲:如蛔蟲在體內作用,也可出現咬尾現象,要及時驅蟲;豬貧血、尾尖壞死也可誘發豬只咬尾咬耳的惡癖,此外,還可見咬肋及其他部槐宏位,如咬蹄、腿、頸和跗關節。
5. 【急】小豬咬小豬的尾巴是怎麼回事怎麼辦
1、營養物質的缺乏造成的豬咬尾巴
豬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很多的營養來補充,不止是蛋白質、鈣、磷,還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如果我們提供的飼料營養不均衡,那麼就會導致豬出現應激而發生咬尾巴的現象。這時候,我們可以拌料使用:多維太保,它裡面含有豬生長所需要的各種氨基酸、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有助於給豬群補充營養。
2、環境因素造成豬咬尾巴
比如我們的圈舍裡面飼養密度過大鄭數,各種有害氣體比如氨氣味比較重的時候,豬群難以適應環境而產生煩躁,就會出現咬尾巴這種現象。所以我們在養虛信殖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調整圈舍的飼養密度,不能太緊差叢輪密。另外,圈舍平時也要注意通風換氣,避免出現各種有害氣體的聚集。
3、 疾病因素導致的豬咬尾巴
疾病因素比如說豬的尾巴尖壞死或者是豬出現了貧血,體內體外的寄生蟲,都會導致豬出現咬尾巴這種現象。我們在日常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給豬群做好驅蟲工作。小豬出生1-2天左右一定要給小豬剪牙、斷尾。
6. 豬咬尾巴是怎麼回事
問題一:豬咬尾巴怎麼辦? 豬咬尾症在集約化和規模化養豬場所時有發生,而且一旦發生還難以制止。根據實踐經驗對豬咬尾症應採取以下八項措巧豎掘施。
一、豬的營養需求要滿足。豬咬尾症發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飼喂日糧營養失調,搭配不當,故應根據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供給全價配合飼料。發現有咬尾現象時,應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礦物質和維生素。同時保證充足的飲水。
二、豬的組群要合理。從外地購進大批苗豬時,應把來源、體重、體質、毛色、性情等方面差異大的豬組合在一圈飼養,如有因運輸中碰破皮等外傷的豬,應及時分開飼養,以防因血腥味引起相互咬尾。
三、飼養密度要適宜。豬的飼料密度一般應根據圈舍大小而定,原則是以不擁擠,不影響生長和能正常採食飲水為宜。一般以每群飼養10―12頭為宜。冬季密一些,夏季稀一些,嚴格的按2―3月齡的豬每頭佔地面積為0.5―0.6平方米,4―6月齡佔地為0.6―0.8平方米。
四、育肥豬應早去勢。育肥仔豬提早去勢不僅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體品質,而且還有利於避免因公母在相互爬跨而引發咬尾症。
五、衛生環境條件要良好。豬對衛生環境很敏感,尤其是規模化和集約化養豬場,必須要有良好的通風設備以及溫度調控、糞便處理等一整套設備。使豬舍達到夏季能防暑降溫,冬季能防寒保暖的標准。
六、要定期驅蟲。在豬的一生中,應定期驅除體內寄生蟲2―3次;即分別在豬30―40日齡、70―80日齡、100―110日齡時各驅蟲1次。同時要注意馬鈴薯除體表虱、疥癬等。否則會因寄生蟲影響而導致咬尾症的發生。
七、單獨飼養有惡癖的豬。豬咬尾症的發生常因個別好鬥的豬引起。因此,如在圈中發現有咬尾惡癖的豬時,應及時從豬群中挑出單獨飼養;對特別好鬥好咬又無圈單獨飼養的豬,可每頭用氯丙嗪80―100毫克、20%硫酸鎂20毫升進行肌注或者灌取安眠葯3―4片,保持安靜。
八、治療方法。對輕微咬尾現象的豬群,可採用白酒或汽油稀釋後對豬群進行1―2次噴霧,能起到有效的控制;對被咬傷的豬應及時用高錳酸鉀液清洗傷口,並塗上碘酊以防止傷口感染,咬傷嚴重的可用抗菌素治療。
問題二:豬咬尾巴怎麼回事 豬咬尾症是豬的一種常見疾病,尤以小豬為多見,一旦發生又很難控制,影響豬的生長發育,令養殖戶十分苦惱。現就豬咬尾症的發病原因做分析,並針對病因提出了綜合性的防治措施,供養殖戶參考。 發病原因 一、營養不平衡。為豬提供的飼料營養成分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需求,尤其是某些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和鈣、鐵、鎂、銅、鈉等礦物質元素的缺乏,造成豬營養代謝機能紊亂,引起發病。 二、生長環境差豬舍通風不良,舍內有害氣體濃度過高;舍內光線過強;舍內過冷或過熱;舍內濕度過大;圈舍空間小,飼養密度大;飼槽數量少,飲水不足;這些都可引發豬咬尾症的發生。 三、受到驚嚇抓豬或亂串圈,使豬受到驚嚇,也可導致此病的發生。 四、組群不合適同一圈舍內豬差異過大,豬以強凌弱,尤其是剛剛組群時,豬為爭奪群內位次而發生咬斗,又沒有及時制止。這多發生在豬群比較大,豬只較多的規模養殖場。 五、患病豬患體外寄生蟲病,也有可能引起皮膚 *** 而煩躁不安。有的豬只皮膚痰癢,磨擦圈欄四壁以解癢,嚴重時出現外傷出血,引發其它豬啃咬;有的豬只某些部位出現過量的油性滲出物,從而對其它豬產生吸引作用,引起咬尾現象的發生。 防治措施 引起豬咬尾症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所以防治時要針對性的採取有效的綜合措施。 一、提供均衡營養配製全價料,滿足生長發育所需的能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為豬提供足夠的水料槽,給水量要充足;食鹽用量要充足,一般控制在占日糧的0.35%;除飼喂全價料外,應給豬提供適量的粗纖維。 二、提供良好環境舍內通風要良好,保證舍內空氣新鮮;合理的飼養密度,應以不擁擠,保證正常採食、飲水、休息為宜。每1頭豬有適宜的佔地而積:肥豬0.8-1.0平方米/頭,中豬0.6-0.7平方米/頭,仔豬0.3-0.5平方米/孝核頭;應盡可能地根據體重大小分群飼養,使同一圈舍內豬只個體差異不大;注意天氣變化,調整舍內環境及舍內小氣候,保證適宜的光照、溫度和濕度。仔纖姿豬及肥豬舍溫度控制在25-29度左右,濕度控制在75%-80%. 三、定期驅蟲一般育肥豬,肥育期內驅蟲2次,採用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 四、對症治療及時排出攻擊力強具有啃咬行為的豬,將其單獨飼養,注射一定劑量的鎮靜葯物;被咬傷豬應隔離治療,可用安痛定、青黴素進行肌注,局部用紅黴素軟膏塗擦;還可用酒精,用噴霧器噴到豬全身,每天3-5次,一般2天可控制豬咬尾。 五、早期斷尾在仔豬生下當天,進行斷尾,方法是離尾根大約1厘米處,用鈍口鉗將尾剪掉,並塗上碘酊。
問題三:小豬咬尾巴怎麼回事? 病因:此症狀主要發生在處於生長期(即20-50公斤)的豬群中,該階段的豬生長發育相對較快,對各種營養的需求量也較大。有些農戶因為投喂的飼料營養成份單一,會造成豬生長代謝所需的某些礦物質及維生素補充不足和某些氨基酸的缺乏,易誘發豬的異食癖,引發上述症狀。
防治:針對該症的防治,筆者認為應首先改善飼料管理,投放全價料。另外,在飼料中應加入富含鈉、鈷、鈣、銅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B的添加劑。
其次,應把尾巴被咬破的豬單獨隔離並進行適當處理。若傷勢不嚴重,清洗傷口後,應塗紫汞以促進傷口的癒合。若傷口出血,要壓迫止血,有局部炎症的可以擦紅黴素軟膏。若已引起全身感染,可肌注青黴素等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圈中其他的豬,可適當給予鎮靜葯,使其精神安定。在豬尾巴上可塗抹一些苦味無毒的葯水(如用黃連熬出的中葯水),這樣,當豬再相互咬尾時,會溴到苦味,迫使其放棄咬尾巴。
問題四:豬咬尾巴是怎麼回事 這豬還能咬到尾巴, *** 裸的秀脊椎啊樓主
問題五:豬咬尾是什麼原因呀?? 近年來隨著養豬規模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豬的食肉癖其中主要是互相啃咬尾巴的現象變得普遍起來,並嚴重影響豬只的健康和生產性能。據研究,發生咬尾的豬群,其生產速度和飼料效率可降低20%以上。
一、豬群咬尾、咬耳發生的原因:
原因很多,往往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
1、營養因素:
在舍飼條件下,豬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全部依靠飼料的供應,當飼料營養不平衡時,豬群出現應激反應而咬尾咬耳。如飼料營養水平低於飼養標准;飼料配合不科學;育肥前期飼料中蛋白質質量不佳;維生素、鐵、銅、鈣、鎂和食鹽的缺乏以及纖維素的不足皆可導致咬尾咬耳症的發生。
2、環境因素:
豬舍內環境衛生條件差,有害氣體如氨、二氧化碳、硫化氫的濃度高,溫度過高或過低,通風速度降低使豬群產生不適或休息不好均能導致豬群發生啃咬。在惡劣的環境中,光線過強也是一種應激,促使豬群發生惡癖症。
3、管理因素:
(1)飼養密度過大,豬只之間相互接觸發生沖突,為爭奪食物和飲水的位置互相咬斗。
(2)一欄豬體重大小懸殊太大,體重小、體弱的豬常常是被咬的對象,一旦被咬傷,就會引起所有豬都去咬。
(3)飼槽不夠或飲水量不足,往往會引起咬尾的暴發。
(4)行為因素。在密儲封閉飼養條件下,豬易產生厭倦情緒,於是互相「玩弄」耳朵或尾巴,最終導致嚴重的食肉癖。可在欄舍中懸掛舊輪胎、鐵鏈或其他供玩耍的物什。有時咬尾行為或咬架可由豬群中個別特別凶惡的豬只挑起,有必要及時隔離個別凶惡的豬只及被咬傷的豬,使前者鎮靜下來,後者傷口癒合。
4、疾病因素:
(1)外寄生蟲可成為附加應激而起作用。外寄生蟲對皮膚 *** 引起豬只煩躁不安,在舍內牆壁和欄桿上磨擦,出現外傷,引起其他豬只啃咬。
(2)體內寄生蟲:如蛔蟲在體內作用,也可出現咬尾現象,要及時驅蟲。
(3)豬貧血、尾尖壞死也可誘發豬只咬尾咬耳的惡癖,除此之外還可見咬肋及其他部位,如咬蹄、腿、頸和跗關節。
二、防治:
1、滿足豬的營養需要,飼喂全價飼料。
當發現有咬尾時,可在飼料中適當增加復方維生素及礦物質,喂料要定時定量,嚴禁飼喂霉變飼料。
2、合理組群,要將品種、體重、體質和採食量等相似的豬放在同圈飼養。
3、飼養密度要適宜。
豬的飼養密度一般應根據圈舍大小而定,原則是以不擁擠,不影響生長和能正常採食、飲水為宜。一般以每群飼養10-12頭為宜。冬季密一些,夏季稀一些,嚴格的按2-3月齡的豬每頭佔地面積為0.5-0.6平方米,4-6月齡的佔地為0.6-0.8平方米。
4、環境要求要有良好的通風、保溫、防潮、及適當的光照設施,以保證舍內衛生乾燥、通風。
5、仔豬斷尾:
可在出生後1-2天對仔豬進行斷尾。據資料顯示,斷尾後發生咬尾的僅佔0.25%,而未斷尾的發生率為6.86%,相差27倍。
6、被咬的豬只要及時處理:
用0.1%高錳酸鉀沖洗消毒,並塗上碘酒,防止化膿。對咬傷嚴重的可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7、可在飼料中短期增加0.1%食鹽或者添加一些抗應激葯物。...>>
問題六:豬咬尾是怎麼回事? 豬咬尾症又稱「反不適綜合症」。是豬應激綜合症的一種臨床表現形式,它是現代養豬生產條件下,豬受到許多種不良因素 *** 而引起的一種非特異性應激反應。凡是能引起豬感覺不舒服的各種環境因素、營養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豬群發生咬尾現象。豬群發生咬尾有內因,也有誘因,內因主要是指先天性的遺傳本能。誘因主要是指人為因素對於內因所起的誘發作用。有人認為咬尾是由於飼養管理不當(如食槽、飲水器具不足,喂料時間不固定,缺水時間太久,均可引發採食時爭斗)、豬欄狹窄、飼料中硫化物不足而引起;也有人認為是由於飼料中鹼和鈣不足、蛋白質和維生素缺乏以及密集的飼養、缺少戶外運動所引起。但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就是飼料中缺少鹽,豬只很容易發生咬尾現象。食鹽的成分是氯化鈉,是氯和鈉的主要提供者。鈉和氯是動物不可缺少的必需營養元素。鈉主要分布在動物血液和淋巴中,血清的鹼基93%由鈉形成。鈉能維持動物體內酸鹼平衡,保持細胞和血液間滲透壓的均衡,使體組織可以保持一定數量的水分,同時對心臟肌肉的活動也有調節作用。如血液中缺乏鈉,則心跳效率減低。氯同鈉一起,大部分存在於動物體的血液及淋巴中,在體內也維持和調節酸鹼平衡,參與胃酸的形成。胃酸就是鹽酸,它能激活某些酶。胃酸的多少直接影響澱粉和蛋白質的消化,甚至危及胃的本身。食鹽能提高飼料的適口性, *** 唾液的分泌,又是很重要的飼料調味劑。如果機體不能正常獲得氯和鈉,會影響生長、骨骼軟化、全身乏力、疲倦、惡心、嘔吐、食慾不振、嗜睡、異食癖(咬耳、咬尾),導致生產力降低,甚至死亡。但食鹽如果一次給量過多也不行。食鹽一次給量過多或給量超過標准而水又不足,均可引起中毒。在做到科學合理的飼養豬只的前提下,一定要注意飼料中鹽的含量,過多或過少都會營養豬的生長。
問題七:豬為什麼互相咬尾巴 由於豬生存的環境擁擠狹小,精神沮喪就會互相咬尾巴,看看《地球公民》就知道了。
問題八:豬為什麼會咬尾巴 一、症狀 病豬相互追逐咬尾巴,致使部分豬尾巴被咬破、出血、發炎,發出腥臭味,引得更多豬來追逐撕咬破損了的尾巴,嚴重影響豬的生長發育,給養豬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二、病因 此症狀主要發生在處於生長期(即20~50公斤)的豬群中,該階段的豬生長發育相對較快,對各種營養的需求量也較大。 有些農戶因為投喂的飼料營養成份單一,會造成豬生長代謝所需的某些礦物質及維生素補充不足和某些氨基酸的缺乏,易誘發豬的異食癖,引發上述症狀。 三、防治 針對該症的防治,筆者認為應首先改善飼料管理,投放全價料。另外,在飼料中應加入富含鈉、鈷、鈣、銅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B的添加劑。 其次,應把尾巴被咬破的豬單獨隔離並進行適當處理。若傷勢不嚴重,清洗傷口後,應塗紫汞以促進傷口的癒合。若傷口出血,要壓迫止血,有局部炎症的可以擦紅黴素軟膏。若已引起全身感染,可肌注青黴素等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圈中其他的豬,可適當給予鎮靜葯,使其精神安定。在豬尾巴上可塗抹一些苦味無毒的葯水(如用黃連熬出的中葯水),這樣,當豬再相互咬尾時,會溴到苦味,迫使其放棄咬尾巴
問題九:【急】小豬咬小豬的尾巴是怎麼回事?怎麼辦? 主要原因:飲水不夠,豬口渴而煩躁不安引起打架,咬耳,咬尾,季節轉換,氣候變化大,多發生於春夏,秋冬之交.
飼養環境差,豬舍不通風,潮濕,飼養密度過大.潛在疾病而使個別豬排出體味有異.有體外寄生蟲,疥癩等.
用全價料飼養密度不能過大,驅蟲保健,對咬傷的豬挑出,用紫葯水塗擦傷口,用福爾馬林噴霧豬舍,剛出生的小豬斷乳牙,剪尾.
7. 家裡的小豬總是咬尾巴怎麼辦
針對該症的防此搜治。
1,應首先改善飼料管理,投放全價料。2,在飼料中應加入富含鈉、鈷、鈣、銅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B的添加劑。
3,應把尾巴被咬破的豬單獨隔離並進行適當處理。
4,若傷勢不嚴重,清洗傷口吵冊後,應塗紫汞以促進傷口的癒合。
5,若傷口出血,要壓迫止血,有局部炎症的可以擦紅黴素軟膏森碰歷。
6,若已引起全身感染,可肌注青黴素等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7,圈中其他的豬,可適當給予鎮靜葯,使其精神安定。
8,在豬尾巴上可塗抹一些苦味無毒的葯水(如用黃連熬出的中葯水),這樣,當豬再相互咬尾時,會溴到苦味,迫使其放棄咬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