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談談企業虧損的內因分析與治理對策
企業虧損的內因分析與治理對策
企業虧損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老大難同題。近年來,在加快改革開放、加快發展經濟的條件下 一方面工業經濟以較快速度增長,另一方面企業虧損也同步甚至超常上升 據有關資料透露,目前全目仍有3o%多的全民企業和2O%的集體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虧損。太面積的企業虧損,使相當一部分地區財政經濟同題日益突出,收支無法平衡,赤字居高不下。企業自身也因虧損耐後勁不足.發展難以為繼。
過去人們對企業虧損的分析,多數集中在管理體制不順、價格因素不合理、原材料上漲和成本增大、信貸不足影響規模經濟的發展等外部原因上,而對虧損的載體因素,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分析不多,有的甚至諱奠如探。客觀地說,造成企業虧損固然有體制,價格和成本上漲等外部因素,但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在外部條件逐步改善的情況F,切實解決企業的內部問題,堅持雙管齊下,才能使抬虧收到預期效果。
(一)
就現實情況而言,企業虧損有外部固素和政策性的,但更多的屬於生產經營性的,而經營性虧損與企業決策、生產管理和經營方法等密不可分 我「]看到,在壘國,甚至在同一個地區,同樣的企業面對『司樣的外部條件,生產同樣的產品有的形勢很好,盈利較多,而有的則連年虧損.居高不下。盈利的企業有不同的經驗.而虧損的企業又有共性的相似的原因。一是決策戔誤 這是造成企業虧損的最大的主觀原因。
有些企業經營在撲朔迷離的形勢面前,對哪些項目能上.哪些項目不能上,哪些產品有利可賺,哪些產品無利可賺,哪些有發展前途,琊些沒有前途閣5些能引進或出口.哪些不能引進或出口等等,心中沒有大數,又不注意徵求行家和科技人員的意見.往往只憑抽象的估計加大概之類為依據.盲目拍板。倒如,有的對某項產品的利潤計算,僅按理論比倒匡估.而對實際運行中的各種非正常因素估計不夠.投產後的經濟效益與理論估算相差甚大;有的對引進設備其看先進的一面,不看是否適用配套的一面,結果引了新的廢了舊的,貼上老本,還免不了虧損 華中某市一家機械企業本來經營於醪勢還好,後來為擴大生產規模,從西歐某國引進一套具有八十年代技術水準的先進設備,本來是可的 問題是,事前對該設備的適用性論證不夠,盡管技術性能根赫 但其它配套設施跟不上,只好用流動資金加銀行貸款改造廠房、更新其它設備,基建和投入超過企業的承載能力,延誤了近一年的生產時間。不僅原先估算當年投產當年收回投資的計蜘流產,而且遣成高達600多萬元的嚴重虧損。即使正常投產後,沒有特殊情況.其虧損額三年時阿都補不起來,企業元氣太傷, 一蹶不振。
二是投資失算。投資是擴大生產,增加產出、開辟財源的重要途徑。但是t投資不慎,投向不準,投入不實t就會得償失.帶來無窮的後患。這幾年,隨著農村棉花、大壹產量的增加和紡織、啤酒消費品需求的相對增長.有些地方的針織、釀酒企業便花大額投資辦制紗分廠、啤酒分廠 由於國家嚴格控制紡織業和啤酒工業,特別是地方中小紗廠和啤酒廠的發展,這些沒有 國家戶口」的地方中小企業 一會兒開 一企兒停.開開停停-不僅沒有效益.還導致機器銹蝕老化,造成直接虧損和間接潛虧 有的上千萬元的投資田在半死不活的項目上,難以發揮作用,拖垮了主企業=還有的企業基建攤子鋪得過大,突破預算盤子.投資一追再追.工期曠目持文;有的拄改投資估算不足,甚至挪作他用.影響技改進程,不能按期投產達產 如此等等,都給企業帶米不可避免的損失 某企業申請120萬元技改貸欹,但在實施中臨時決定拿20萬元投建接待摟,致使20萬元技改資金無著落,只好停工待搔,另拽替朴資金,一晃就是4個多月.僅此就減收45萬元。
三是經營失利 企業的生產經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有些企業在經營工作上卻連連失利,直接影響到生產的正常進行:造或經營失利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經營者對市場缺乏糠A調查.情況不明便盲目推銷產品.往往形成滯銷 積壓;有的對對方資信不夠了解,沒有可靠的擔保便貿然發貨或匯出貨款,結果導致錢貨難 回頭 有的在向銀行貸款固難的情況下,向民間借用高利貸,形成非正常的 負債經營 等等.這些都給企業的經濟效益帶來嚴重影響.甚至造成虧損 蘇南某縣一建材企業本米經營形勢不錯.後來為了與集港商台辦一十傢具廠而搞負債經營 港商要求謗廠拿出50萬元購買進口設備,而廠方急於求成,在自籌資金不足 銀行貸款田難的情況下,向一些高利貸主借貸20萬元.僅年息就高達6萬元 加上傢具市場競爭激烈,產品銷不出去 發往外地的傢具只好削價處理。另一家電子企業因訂貨單位是一家 皮包公司 貨發出大半年也不見貨款回頭 雖經法院仲裁由主管部門負責追回貨款.但折騰數月仍不見錢到帳,企業經營因此陷入困境。
四是關系失道。具備良好的內外部關系是做好企業工作的重要條件,對生產經營起一定的影響和作用 內部關系融洽.勞動者積極性高 生產效率就高,經濟效益也好;外部關系通達,購進銷出自如.資金回籠通暢,就會贏得商業利潤。反之,則效率低,效益差,甚至形成虧損。總結一些企業的虧損原因.一十很重要的方面便是內外關系不順,生產經營受非正常田索影響的結果。例如.某地一家瓷器企業前兩年經營形勢比較好,產品供不應求 外地一些商業批發單位慕名登門求購產品,多被拒之門外,得罪了不步商界朋友。去年 來,該廠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 產量直線上升,要求增加外銷。而過去吃過「閉門羹 的商業批發單位都拒進該廠產品,一度時間倉庫暴脹.資金周轉不靈。同時引起連鎖反應.職工的獎金減少,工資發不出,情緒由順轉逆,消極怠工,效率低下,浪費現象增多,跑冒帶拿成風。內外交田的問題搞得企業債台高築、虧損居高不下。似這般生意紅火時目中無人.落魄時自絕商路的例子並不少見.只不過是有些企業吃了苦頭才醒悟,但已付出沉重代價。
五是管理失真。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企業生產狀況和經濟效益的好壞。從目前情況看,我們太部分企業的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夠健全完善。即使如此,許多企業在制度的執行上還有打折扣、不能照章辦事的現象。有些企業雖有較完善的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產生這種情況,有外部的客觀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內部的尤其是領導層的主觀原因 我們看到,企業實行承包經營後,有些廠長、經理利用人員組閣、擇聘的自主權,把家眷、親戚安插在重要崗位,形成「家旗化」格局。據湖南某市對四家中型企業的調查表明。行管人員。近親組合 的有3家,夫妻、父子同在一廠,占據重要崗位的是正常現象。有的企業從廠部到車間班組的財務、審核人員幾乎都是廠長、經理的親戚或親信 這種家族化的組台,由於背離任人為賢的用人原則,使管理隊伍素質下降,無法適應高水平的現代化管理要求,同時又使許多重要的管理原則及嚴肅的財經制度難以得到嚴格的貫徹執行,導致企業工作失去有效制約,各種漏洞增多,經濟效益則從漏洞中流失,本來該盈利的因此而虧損,本來可小虧的而大虧。
六是費用失控。非生產經營性費用增長是企業發展過程中越來越突出的問題。而造成費用膨脹,與企業的領導者及其對制度的執行不嚴有租大關系。有的領導指導思想不端正,認為現在放開搞活.就是要捨得花錢.費用上升是正常的 有的領導治廠無方.又不懂財務援算,許多關鍵性開支控制不住;有的領導自身不過硬,帶頭違反財務制度,使下屬人員有機可乘。我們看到,在一些企業,從廠長、經理到一般的管理人員一行必坐豪華轎車 抽必高檔香煙.喝必名酒佳飲,玩必舞廳賭場『有些同志出差坐飛機、住賓館、逛景點,出手闊綽,開銷驚人;有些企業對上級來窖、部門檢查等活動,都以高規格設宴招待,且陪客一大幫,動輒幾大桌,一餐上千元甚至幾千無是常見現象。如此這般,使得企業的非生產性開支膨脹。有些企業產值僅二三百萬元 但每年僅非生產性的不合理開支就高達二三十萬元 其中絕大部分都可壓縮,但由於思想上的問題和制度上的漏洞,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似這般橙馳的財經制度和超常的浪費現象,企業經營豈有不虧之理?
七是分配失當 實行經營承包制,使企業擁有了較大的自主權,但隨之而來的是,有些經營管理者產生了程度不同的短期行為。分配比例不合理,多分步留,積累空虛,影響再生產是較為突出的聞題之一。據某市企業管理協會對l5家經營 景氣企業的謂查.60 以上與分配不當 自我發展能力弱化相關。在這些企業中,有的國家或地方得小頭,個人得大頭,企業提留打不足,與國家要求背道而馳。有一家地方國營企業在前一輪承包中,本來承包基數就訂得低,加之平時超標准發放工資、獎金、福利等,承包終期審計時,不僅沒有盈利,反而內虧20多萬元、企業失去自我發展能力,只好靠財政讓利、銀行放貸維持再生產。還有一家企業領導班子與職工的工資、獎金懸殊太大,使工人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勞動效率低下,產品合格率垂落,經濟效益嚴重滑坡,企業由先進典型變為後進單位。可以說,一些企業的分配比倒失調問題會髓自主權的進一步擴大而繼續蔓延,必須加以重視。
『貳』 國有企業虧損原因分析
問題一:中國的國有企業為什麼虧損 內定 + 腐敗 + 社會責任 + 沒有個人魅力
問題二:國企為什麼會虧損 四個字: 管理不善!
比如說, 講形式, 打官腔, 遇事但求形式上能交代, 一味被動地、刻板地應付, 一味把責任向上或向下推諉……諸如此類,都是所謂官僚主義的作風。
問題三:請看國有企業為什麼每年都虧損 在企業的成本、費用中,有一些是不用付現的。如設備、廠房的折舊,無形資產的攤銷;計提應付福利費、計提工會經費、教育經費;等等。這些非付現的費用雖然減少了利潤,但企業的現金並沒有流出。所以,有的企業雖然連年虧損,但現金流量卻可以一直是正的。這就是為什麼好多企業虧損還能運行的原因之一。
問題四:為什麼要有虧損的國企 可以向國家伸手要錢啊,而且是壟斷企業,掙到的錢不知道可以養多少老總和跟他們有關系的人們,上千萬的水晶吊燈,奢華跑車,成群的小姐。噢,想想都很爽。
問題五:為什麼國有企業處於虧損狀態仍然經營? 因為如果讓一些企業包括私企倒閉的話, *** 需要投入的資金比企業虧損額大得多,國家從國企身上獲取的多,投入的少,還是心理有愧疚的。國有企業的存在,是普通民眾的福氣,國家可從國企拿錢補助社會事業,惠及普通民眾。大家可以以國企依法對員工利益的尊重,給黑心私企老闆以壓力。如果國企沒有了,大家被剝削當牛做馬,因為沒有對比,也就自然麻木了,這就是私企老闆希望看到的。
問題六:長期虧損的國企,面臨的結局是怎樣 唯一結局就是被私企收購。也有可能倒閉。但是幾率小
問題七:國有企業虧損的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十個方面:
1、決策失誤虧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企業經營者依然習慣於計劃經濟的一套做法,囿於自己的小天地,對整個大市場不研究,不了解,信息不靈,憑拍腦門決策,拍胸脯幹事,盲目行事,決策失誤,造成虧損。
2、經營無方虧損。如產品不適銷、庫存積壓增大、新產品開發能力弱、技術裝備落後、服務質量差等原因造成企業虧損。
3、管理不善虧損。由於企業內部管理不嚴,經濟核算制度不健全,生產經營消耗大,營業外支出等原因而造成企業虧損。
4、歷史負擔虧損。這種虧損是由於企業歷史包袱太重造成的,特別是賒欠外單位債務多、佔用銀行貸款多、離退休人員多,使企業如牛負重,積重難返,造成虧損。
5、腐敗行為虧損。由於經營者腐敗,吞噬國有資產和揮霍浪費所導致的虧損。
6、政策變化虧損。一些靠銀行貸款維持生存的企業和吃國家政策飯的行業,由於國家實行宏觀調控、緊縮銀根、稅制改革等一系列新政策,致使那些「斷了奶」的企業和受國家政策影響的企業部分虧損。
7、競爭失序虧損。進入市場經濟後,由於地方上的利益和企業自身的利益,在一些「熱點」產品和行業上發生了激烈的競爭,連綿不斷地大戰導致了大批輸家企業的損失和虧損。
8、社會攤派虧損。企業象一塊任人宰割的「唐僧肉」,花樣百出、名目繁多的各種社會攤派,象一塊塊沉重的石頭壓得企業喘不過氣來,直至發生虧損。
9、消極怠工虧損。經營者的腐敗、企業不景氣、利益分配的不合理等等,使職工感到失望沒奔頭,以致消極怠工,出工不出力,使企業難以高效運轉,發生虧損。
10、行政干預虧損。一些行政主管部門對情況不了解,盲目對企業經營決策進行干預,致使企業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和虧損。
問題八:國有企業如何走出困境之對策研究 李肖敏 寇志宏 曹恆軒 / 文 一、部分國有企業面臨困境 當前我國部分國有企業處於困境,表現為經濟效益較差,虧損嚴重,停產半停產問題普遍存在。而造成這種困難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在經濟體制轉型時期,部分國有企業不活,主要是體制原因,也有政策性原因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具體地說,首先是歷史性原因。在傳統體制下,利潤全部上繳,國有企業缺乏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的基金,企業的歷史包袱沉重,富餘人員多,企業辦社會負擔重。 其次,是現實的原因。國家拿國有企業上繳的利稅用於發展和改革,可以說,作為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的國有企業,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再次,是企業外部環境的原因。 *** 職能轉變滯後;「小 *** 、大社會」的新型城市 *** 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責、權、利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理順;多種經濟要素為主體的多元化投資結構所形成的市場環境不健全,還未形成完善的市場體系和規范的市場秩序。 此外,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環境和政策的影響,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波動,國家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調整等,也會增加國有企業發展的困難。最後,還有企業在承包制、股份制改革以後企業內部管理的原因,如信息機制、動力機制、經營管理機制、領導班子、企業行為、財務管理報表、勞資關系、職工積極性等問題。 二、問題的表現形式 圍繞國有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我們分別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來論述。 (一)從企業的角度分析 1.經濟效益較差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先後經過資產評估、兩輪承包制改革、股份制試點改革,特別是 *** 中央和國務院在試行「抓大放小」政策以後,主動對國有資產進行了「有進有退」的戰略性重組以後,國有企業普遍實行了股份制改革,這為國有企業注入了活力,我國的國有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另一方面,由於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影響,企業經濟效益較差問題依然是國有企業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國有企業必須深化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管理,以保證國有經濟的健康、有序、統籌兼顧和可持續發展。 2.國有企業稅負重。改革以來,為鼓勵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國家對私營經濟、民營經濟、三資企業、合資合作企業和鄉鎮企業實行優惠政策,而國有企業在這方面卻沒有獲得相應的優惠。國有企業稅負相對較重,即使實行了1994年稅制改革和後來的稅費改革,卻仍然沒有取得明顯的收效。 3.企業「辦社會」負擔。國有企業一般都有相當數量的離、退休職工須由企業來支付退休金、醫葯費等以保障其生活。因此,在現行體制下,必須建立合情合理的分配製度和完善的多層級社會保障體系。 4.富餘人員多。國有企業富餘人員多,必然會導致生產成本高,勞動生產率低,企業經濟效益和經營績效較差。因此,在1995年國務院制定並實行統一的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以後,還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勞動就業政策,並且解決好勞資糾紛和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 5.債務負擔過重。從1994年對12.4萬個國有企業清產核資的統計資料看,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已經上升為75.1%,企業的自有流動資金不到10%.同時,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貨款所造成的負債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這嚴重影響了企業的信用,以致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形成了不良資產和相互間的債務問題。 6.技術設備落後老化。許多國有企業技術設備陳舊,生產工藝落後,卻無力更新改造。因此,要開源節流,勤儉節約,並制定一系列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技術改造政策以解決好這一問題。 (二)從宏觀的角度分析 1.管理體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管理體制改革,財政、稅收、貨幣、金融、外貿、投資體制等都逐步按市場經濟的要求運作,國有企業舊的經營機......>>
問題九:這幾年大型國企為什麼大面積虧損 你好
國企立馬腐敗現象太嚴重
到處都是關系戶在裡面,而且缺乏競爭力,賺了虧了都是國家的,員工的心態也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行,能混就混
在國企裡面重要的不是能力,重要的是關系。所以最後導致虧損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要把鐵飯碗打破了
這是社會需要,有競爭才能有發展
阿里巴巴的情況和國企不同,阿里巴巴是私企,定位和方向不錯的話,不會出現國企這樣的情況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問題十:國企連年虧損,為什麼還不倒閉。 因為是國家的,國家做後盾
『叄』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盤盈和盤虧的原因有哪些
盤跡察御盈的原因一般有:
1、會計疏忽。記賬時只走了支出,沒有入固定資產
2、單位的財政賬戶由上級主管單位代管。經辦人使用這姿岩部分的錢買了固定資產,未向本單位財務打招呼
3、前次盤虧失誤,將尚在使用的沒敏固定資產盤虧了
盤虧的原因一般有:
1、領導或老同志離職、退休時,將固定資產帶走,未打招呼
2、因損毀等原因,被保管人擅自處理
3、因各種原因丟失
『肆』 公司如何控制事業部可能會發生的虧損謝謝教授!!
這是個大問題啊.怎麼跑這來問,找幾個各方面(或管理層負責人)專家開個座談話都說不清的事..
-------------
1 建立事業部「風險管理」銷亮機制
關注控制事業部成長的穩定性
明確各方風險責任體制
分析須控制虧損風險的各類情形
對風險進行評估確立目標 建立事業部的風險管理模型
2 事業部需要控制 避免虧損的內容與種類
控制內容:財務控制/物流控制/效益控制
控制種類:人員/組織/程序
3 建立本事業部內部控制的儀錶板虧凱寬
描述本事業部的目標與價值鏈
確定主營業務/關鍵流程的控制要點
設定評估目標與參數
實施效益分析(可信度;操作性;相關性;成本/效益比)
建立事業部門內部控制儀錶板
4 注意控制中的幾個問題
如何避免帳上有利潤,手上無錢花
誰來審核銷售合同,誰來審核銷售訂單
節流點孫納的關注:對居高不下的采購費用進行控制
5流程的控制與審計問題
銷售收入業績計算中的問題
商業夥伴關系/傭金問題/合同管理
檢查內部控制狀況的工具-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的目標設定
內部審計的范圍選擇
樣本抽樣與審計方法
工作底稿的編制
審計實施與審計報告
審計結果與改正措施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