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出汗多是什麼原因
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氣炎熱和大運動量時的出汗多屬生理現象。 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盜汗,發生在夜間睡眠時不自覺出汗。另一種是自汗,發生在白天,不因勞動、穿衣厚或炎熱而汗自出,或稍微運動則大汗淋漓。 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體虛弱或患大病之後。中醫認為是「肺氣不足、衛陽不固」所致。治療應以「補肺益氣、固表養陰」為原則。可選服補中益氣丸、生脈飲以培土生金、益氣斂汗,或嚼服西洋參、人參等,也可選生脈散和玉屏風丸加減運用。 汗腺分泌與運動強度有密切關系:一般規律是,運動強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為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肌肉活動更劇烈,產熱量更多,為了保持正常體溫,人體必須通過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餘的熱量散發出來,因此,運動強度越大,排汗量必然增多。 出汗多少首先與個體差異有關:大家知道,汗液來自於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數量是極多的。數以百萬計的汗腺,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小汗腺,它們廣泛地分布於全身的皮膚下面,平均每平方厘米約有300個,全身共約230萬個。當運動或外界環境溫度升高時,人體主要靠這種汗腺排汗,生理學家將這種排汗叫溫熱性發汗。另一類為大汗腺,分布在腋窩,乳頭、外陰等部位的皮下。當人受到驚嚇、興奮或羞辱時,主要是這種腺體排汗,生理學家將這種排汗叫神經性發汗。生理學研究發現,小腺體和大腺體的數量,不僅有性別差異,而且還有個體差異。因此,在同樣條件下,有人出汗多,有人則出汗較少。另外,個體差異還表現在體液多少上。有些人體液較多,運動時出汗就多;有些人體液較少,運動時出汗就少。體液的多少常取決於體脂的含量,因為脂肪組織中含水量比較少,所以胖人的體液相對比瘦人少。盡管運動時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丟失的能力卻比較差,也就是說,運動時間不長,胖子就會因水鹽代謝失調而過早出現疲勞。運動前是否飲水對體液也有影響,如果運動前大量飲水,也會因體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所以,出汗多少是因人而異的,不必擔心。 運動時大量出汗是正常現象 出汗是人體因為周遭環境溫度上升,為了不使肌體溫度過高而出現問題,人體皮膚下邊的汗腺分泌體液,使其蒸發帶走體內過高的溫度,從而保持體溫正常的一種方式。 夏天氣溫高,從而影響人體內外部體溫過高,器臟處於過高的溫度中容易水腫,危機生命。因此夏天,人體會分泌大量的體液以保持體溫的正常。而有些人出汗多出汗少又跟很多原因有關。比如肥胖。體內脂肪,就像是保暖用的海綿,有很強的保溫作用。而人體因為運動,也產生大量的熱量,肌體內的脂肪正好阻礙了這些熱量的散發。而身體為了盡快散熱,所以採取大量出汗的方法散熱。而偏瘦的人則不用這樣。 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缺鈣。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較多的氯化鈉,出汗多應當補充食鹽,但對出汗後應當補充鈣卻有所忽略。 據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鈣1毫克當量,在平時,每天由汗液中丟失鈣僅15毫克並不十分重要,但在夏季高溫環境下勞作的人員,每小時從汗液中丟失鈣在100毫克以上,這個量幾乎占總鈣排出量的30%,很容易導致低鈣血症,表現為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長期鈣缺乏會導致成人患軟骨病,易骨折,以及經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為了防止出汗後低血鈣,高溫作業者應當在生活中攝取足夠的鈣,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乳製品、綠葉蔬菜、魚類、海產 品等食物。維生素D有促進鈣質吸收作用,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有魚肝油、動物肝臟、蛋黃等。增加日光照射也可提高體內維生素D含量。 總之,夏天的時候,多運動運動,增強體質,就可以避免體虛多汗。
Ⅱ 出汗多是什麼原因
出汗過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肺衛氣虛
肺與衛氣主一身之表,肺衛氣虛的人容易感昌,容易出汗,面色蒼白,有的還怕冷。
2、陽明火旺
發熱性疾病的人出現大熱、大汗、煩躁就是陽明氣分熱盛,需要用白虎湯治療。
3、陰虛火旺
一般有口渴、眼乾、口乾、皮膚乾燥,夜間出汗,但不甚多。
4、陽虛不固
陽氣不足的人也容易出汗,往往還有其他陽虛症狀,如怕冷、腰痛、陽痿、早泄、五更泄瀉。或者稍活動就出汗,手足在沒有汗的時候是涼的,出汗量一般不太大。
5、濕熱太重
就像三伏天一樣,濕熱太重,毛孔關閉,陽氣不能正常運行,也會出現多汗。濕熱重的病人,出了汗也不覺得舒服痛快,而是覺得身上總是黏糊糊的。
(2)出汗多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出汗多不必驚慌:
出汗多的朋友,不要過度恐慌,找出對策是關鍵。
1、要分析環境氣溫、濕度、氣壓。一年之中,夏天溫度高、濕度大,此時應當出出汗,排掉一些廢物,如尿酸,尿素。
2、看看出汗是否有其他的不舒服,如果沒有,就沒有大問題。
3、如果是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出汗,要積極治療這些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出汗多未必是壞事。如果不伴有其他症狀、異常體征,沒有其他疾病,也沒有別的不舒服,就不必把它當病看。
Ⅲ 出汗多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正常出汗有調和營衛、調節體溫、滋潤皮膚的作用。正常人在體力活動、進食辛辣、氣候炎熱、衣被過厚、情緒激動等情況下容易出汗,屬於正常生理現象。若不當出汗而多汗,或僅見身體的某一局部出汗,均屬病理現象。需根據出汗的時間、多少、部位及其主要兼證進行判斷。
1.自汗:醒時經常出汗,活動後更加嚴重,常伴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或畏寒肢冷等症狀,多見於氣虛證或陽虛證。
2.盜汗:睡覺時出汗,醒後汗止,常伴有潮熱、舌紅少苔等症狀,多見於陰虛證。若自汗、盜汗同時出現,多見於氣陰兩虛證。
3.絕汗:在病情危重得情況下,出現大汗不止的症狀,常是亡陰或亡陽的表現,屬危急重症。
4.黃汗:出汗沾衣,色如黃柏汁,多見於腋窩部,常見於風濕熱邪交蒸所致。
5.頭汗:出汗僅僅見於頭部,或頭頸部出汗量多的症狀。多因上焦熱盛、中焦濕熱蘊結或元氣將脫,陰陽離決所致。小兒睡眠時,出現頭部出汗,但無其他不適者,屬正常現象。因小兒為純陽之體,睡覺時,陽氣聚會於頭部,蒸津外泄。
6.手足出汗:手足心微出汗,多為生理現象。手足心出汗量多,則為病理性出汗。多因陰虛內熱,迫津外泄;陽明燥熱內結或脾胃濕熱內盛所致。
7.心胸出汗:心胸部易出汗或出汗過多,多見於心脾兩虛或心腎不交。
8.半身出汗:患者僅一側身體出汗的症狀,但出汗常見於健側,無汗的半身常是病變部位。多因風痰、痰瘀、風濕等阻滯經絡,氣血失和所致。
Ⅳ 人出很多汗是什麼原因
出汗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所謂的被動出汗,是指由於天氣悶熱,心情煩躁而形成出汗,這種出汗方式是人體通過水分蒸發帶走體內熱量,保持體溫正常范圍內的生理活動。相反,人體主動運動而出的汗,被稱為主動出汗,它有利於保持人體內的溫度,散發熱量,作用同被動出汗相同,同時能帶走少量人體因運動而產生的體內垃圾。
多汗症的原因分為疾病性和功能性失調:
1、疾病性
多見於內分泌失調和激素紊亂,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垂體功能亢進、妊娠、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發熱性疾病,以及一些遺傳性綜合征等。
2、功能性
大多與精神因素有關,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憤怒、恐怖及焦慮等,為交感神經失調所致。
(4)出汗多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汗液成分可分為無機成分和有機成分兩類,都是體內的代謝產物。無機成分主要是氯化鈉、碳酸鈣等鹽類,有呈酸性的,也有呈鹼性的,這些酸鹼成分的過多堆積會直接腐蝕皮膚、破壞皮膚的組織細胞,導致皮膚老化。而汗液中的有機成分在體表的堆積,在高溫天氣的推動下,更會利於微生物在體表大量繁殖,過度大量出汗亦會產生汗味。
Ⅳ 出汗多是為什麼
導致身體出汗多的原因包括了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主要就是天氣炎熱和吃了太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病理性的原因也很多,較為常見的就是焦慮症、心內膜炎和糖尿病,另外也有可能是患了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出汗是很常見的一種生理現象,環境溫度高或者是勞動、運動之後都有可能會出汗,但是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所以出汗的情況也存在著差異,有一些人平時出汗比較少,還有一些人出汗則很多,別人感覺不是很熱,他們卻已經大汗淋漓。那麼為什麼出汗多?
一、出汗多的生理原因
1.天氣太熱
導致出汗多的生理原因之一就是天氣太熱,如果說是在炎熱的夏季,在室外曬太陽或者是室內的溫度很高,出汗多是很正常的,這是人體進行體溫調節的正常過程。
2.吃了太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日常的飲食不當也是導致出汗多的常見生理原因之一。有些人平時的時候特別喜歡吃辣椒一類的刺激性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引起味覺性出汗,在吃的過程中就有可能會大汗淋漓,吃完之後過一段時間才能緩解。
二、出汗多的病理原因
1.焦慮症
人在情緒比較緊張的時候很容易出汗,情緒越緊張,出汗也就越多。如果說患上了焦慮症,心情往往難以平靜下來,一遇到了事情就會出很多的汗,這個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就醫檢查,以免影響正常的生活。
2.心內膜炎
心內膜炎也有可能會導致出汗多,如果說白天的時候總是出很多汗,夜間睡覺的時候還總是盜汗,那麼就有可能是患上了心內膜炎,這種疾病對於心臟的健康危害比較大,一定要重視治療。
3.糖尿病
糖尿病是臨床上發病率比較高的慢性疾病之一,由於該病會合並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因此很容易出現出汗多的現象。若是這種症狀伴隨著多食、多飲、多尿以及體重減輕的情況,多半都是糖尿病引起,建議做血糖和尿糖檢查。
4.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若是患上了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身體也有可能會出很多的汗,因為這種疾病的主要特徵就是怕熱和多汗,另外很有可能會伴隨精神緊張、性格改變以及入睡困難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