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寶寶大便是灰色的
正常大便的觀察要點 1、胎便 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約佔了72%,由胎兒腸道脫落的上皮細胞、膽汁、濃縮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組成,出生後幾小時內(一般10小時內)首次排出胎糞,呈墨綠色、有點發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曬溶了的柏油,無臭味,進食後2_3日內逐漸過渡為嬰兒正常糞便。 2、母乳喂養兒糞便 呈金黃色,多為均勻糊狀,偶有細小乳凝塊,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達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狀,也可視為正常。 3、人工喂養兒糞便 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養的嬰兒,糞便呈淡黃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塊較多,為鹼性或中性,量多、較臭,每日1_2次。 4、混合喂養兒糞便 哺母乳加牛乳者糞便與喂牛乳者相似,但較黃、軟。添加穀物、蛋、肉、蔬菜等輔食後,糞便性狀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形形色色的異常大便 在沒有改變食物量及種類的情況下,寶寶的大便次數突然增加,變稀應視為異常。 1、 泡沫樣大便 偏食澱粉或糖類食物過多時,可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產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樣便,並帶有泡沫。 2、 奇臭難聞大便 偏食含蛋白質的食物過多時,這些蛋白質可中和胃裡的胃酸,這樣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腸腔內細菌的分解代謝,這些寶寶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難聞。 3、 發亮大便 進食 脂肪過多時,在腸腔內會產生過多的脂肪酸刺激腸粘膜,使腸子的蠕動增加,結果產生淡黃色液狀和量較多的大便,有時大便發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內滑動。 4、 綠色大便 若大便呈綠色,糞便量少,黏液多,屬飢餓性腹瀉。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並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5、蛋花湯樣大便 病毒性腸炎和致病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現蛋花湯樣大便。 6、豆腐渣樣大便 則常常見於黴菌引起的腸炎。 7、水樣大便 多見於食物中毒和急性腸炎。 8、灰白色大便 各種原因所致的膽道阻塞病人會排出灰白色的大便。醫學上稱陶土色大便。此外,進食牛奶過多或糖過少,產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皂,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質硬,並伴有臭味。 9、柏油樣大便 由於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並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因紅細胞破壞後,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故糞便呈黑色;又由於硫化亞鐵刺激腸粘膜分泌較多的黏液,而使糞便黑而發亮,故稱為柏油樣便,多見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愛心提醒:正常人進食動物血、豬肝等含鐵多的食物也可使糞便呈黑色,而服用鉍劑、炭粉以及某些中葯等葯物也會使糞便變黑,但一般為灰黑色無光澤,做隱血試驗陰性可幫助鑒別。 10、鮮紅色血便 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黏附於糞便表面或於排便後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如痔瘡、肛裂、腸息肉和直腸腫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醬樣大便 暗紅色果醬樣大便見於腸套疊;暗紅色果醬樣膿血便則見於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膿性鮮血便 常見於細菌性痢疾、空腸彎麴菌腸炎。 13、洗肉水樣血便 並有特殊的腥臭味 見於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病情分析: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養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干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從您敘說的症狀來看,估計是你家寶寶的消化不是很 意見建議: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養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干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從您敘說的症狀來看,估計是你家寶寶的消化不是很 生活護理: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養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干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從您敘說的症狀來看,估計是你家寶寶的消化不是很
Ⅱ 剛兩個月的孩子拉大便帶有灰色怎麼回事
參考一下從嬰幼兒糞便性狀發現異常吧: 小兒由於年齡、飲食、排便習慣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數可以不盡相同。嬰幼兒糞便的次數和性質常反映著小兒胃腸道的生理和病理狀態。母乳喂養兒、人工喂養兒以及混合喂養兒在排便次數上、糞便性狀方面各有特點。我們如果掌握了這些特點,就可以通過嬰幼兒糞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況,及時調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進嬰幼兒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預防和減少腹瀉,並可以及早地發現一些疾病,做到有病早治。 一、 母乳喂養兒糞便:未加輔食的母乳喂養嬰兒,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葯膏狀,或有種樣的顆粒,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呈酸性反應,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4次,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而照常增加,不能認為有病。嬰兒在加輔食後大便次數可以減少。1周歲以上的小兒大便次數右減至一天一次。 二、 人工喂養大便:以牛乳喂養的嬰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硬,呈中性或鹼性反應。由於牛奶中的蛋白質多,有明顯的蛋白分解後的臭味。大便每天1-2次,如果增加奶中的糖量,則排便次數增加,便質柔軟。 三、 混合喂養兒糞便:無論人乳或牛乳喂養,若同時加食澱粉類食物,則大便量增多,硬度比單純牛奶喂養稍減,呈暗褐色,臭味增加。若將蔬菜、水果等輔食加多,則大便與成人近似。初加菜泥時,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綠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實際上這種現象是健康嬰兒更換食物時常有的事。如果沒有腹瀉,不必停止加輔食,數日以後胃腸習慣了,這種情況隨之消失。 對嬰幼兒糞便性狀的觀察可以了解其消化情況。如果嬰兒糞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沖稀。如果糞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吃澱粉類的食物。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糞便的顏色與膽汁的化學變化有關。在小腸上部時由於膽紅素及膽紅素的作用,故呈黃綠色;到結腸時膽綠素還原成膽紅素,而呈黃色。母乳喂養兒的大便偏酸性,可因氧化性細菌作用將膽紅素變為膽綠素,所以母乳喂養兒的正常糞便略呈綠色。但牛乳喂養兒的糞便偏鹼性,可以進一步還原變為無色的糞膽原,所以大便顏色較淡。如果牛乳喂養兒排出綠色大便,則表示腸的蠕動加速或腸道有炎症,為腹瀉的一種象徵。有些家長沒有這方面的知識,錯誤地認為孩子排綠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種驚嚇,這是錯誤的。 有些疾病可以從嬰幼兒的糞便中反映出特點。如果小兒有膽道梗阻情況,則大便呈灰白色。胃腸道上部出血或服用了鐵劑,可排出黑色的大便,有的似柏油樣。如果大便中帶有鮮紅的血絲,可能由直腸息肉、結腸息肉和肛門裂所致,應做進一步的檢查。若除有血液外,同時含有大量的粘液而糞質較少,結合病兒陣發性腹痛的症狀,可考慮是否為腸套疊。如果大便帶有膿血並有腥臭味,可考慮為痢疾。 總之,細心觀察的父母能從嬰幼兒的糞便中及時地發現問題。若為食物結構搭配不當導致的消化不良,通過及時調整搭配,適當減少某一類食物的入量,使異常的大便得到糾正。但如果糞便異常不屬一般消化不良情況,且合並有全身症狀,應立即送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以免延誤。祝寶寶健康快樂!
Ⅲ 兩歲的寶寶拉的大便發白是怎麼回事
偶爾一次是沒有關系的,大便顏色很淡,那就表明膽汁比較少。如果總是大便顏色很淡,要注意孩子的臉色和眼睛是否有些黃。建議要查一下肝功能可以明確有沒有黃疸,有時肉眼看容易失誤。灰白色大便一般考慮膽道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