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口腔真菌感染是怎麼一回事
口腔真菌感染按照病變部位可以分為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與口角炎、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感染有關的口腔疾病還有扁平苔蘚、毛舌和正中菱形舌炎。 念珠菌性口炎又分為急性假膜型(鵝口瘡)、急性萎縮型(抗生素口炎)、慢性肥厚型(增殖型念珠菌口炎)和慢性萎縮型(托牙性口炎)。急性假膜型就是鵝口瘡。急性萎縮型念珠菌性口炎多見於成年人,常由於廣譜抗生素長期應用而致,大多數患者原患有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營養不良、內分泌紊亂、腫瘤化療後等。某些皮膚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銀屑病、天皰瘡等,在大量應用青黴素、鏈黴素的過程中,也可發生念珠菌性口炎,因此,本型又被稱為抗生素口炎。應當注意的是,這種成人急性念珠菌性口炎可有假膜,並伴有口角炎,但有時主要表現為黏膜充血糜爛及舌背乳頭呈團塊萎縮,周圍舌苔增厚。患者常首先有味覺異常或味覺喪失,口腔乾燥,黏膜灼痛。慢性肥厚型又稱為增殖型念珠菌口炎,可見於頰黏膜、舌背及齶部。由於菌絲深入到黏膜或皮膚的內部,引起角化不全、棘層肥厚、上皮增生、微膿腫形成以及固有層乳頭的炎細胞浸潤,而表層的假膜與上皮層附著緊密,不易剝脫。該型有惡變的可能,特別是高齡患者應提高警惕,爭取早期活檢,以明確診斷。慢性萎縮型,又稱托牙性口炎,損害部位常在上頜義齒齶側面接觸之齶、齦黏膜,多見於女性患者。黏膜呈亮紅色水腫,或黃白色的條索狀或斑點狀假膜。有90%患者的斑塊或假膜中,可查見白色念珠菌,有念珠菌唇炎或口角炎的患者中80%有托牙性口炎。 念珠菌性唇炎多發於50歲以上人群。一般發生於下唇,可同時有念珠菌口炎或口角炎,其特徵是常為雙側罹患,口角區的皮膚與黏膜發生皸裂,鄰近的皮膚與黏膜充血,皸裂處常有糜爛和滲出物,或結有薄痂,張口時疼痛或溢血,念珠菌口角炎多發生於兒童、身體衰弱病人和血液病患者。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是一組特殊類型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性疾病,病變范圍涉及口腔黏膜、皮膚及甲床。多從幼年時發病,病程數年至數十年,常伴有內分泌或免疫功能異常、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因此本組疾病實際上是一種綜合征的表現。 一般來說,口腔念珠菌病是不傳染的。如果平素健康的年輕人出現白色念珠菌感染,一般建議檢查HIV和梅毒。需要注意的是下列人群容易感染口腔念珠菌: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者、過度吸煙者、使用大量免疫抑制劑者、口腔內環境過酸者、放療或乾燥綜合征的患者、糖尿病病人、血液中缺鐵的患者、維生素B2和維生素A缺乏者、患有惡性腫瘤的病人在接受放療或放療以後,身體抵抗力降低時。
Ⅱ 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原因有很多的,正常情況來說,大多數健康人的口腔中都是存在念珠菌的,但是這並不會致病,只有當我們免疫力低下的時候才會引起口咽念珠菌病(OPC),比如感染了HIV、放化療後、使用了抗生素等等都是容易引起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感染了口腔念珠菌可以用諾彌可咪康唑口腔貼片來治療,建議最好去醫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