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辯論會資料:代溝的產生在於自己還是父母
代溝是指子女在走向社會的過程中,背棄父母原有的觀點,有了新的見解而造成的。代溝通常產生於青春期。代溝的產生在於父母還是子女呢,值得大家探討。下面看看新文學校小記者們的說法吧。
正方觀點
產生代溝的責任主要在於父母
小記者羅晴、周婷:我覺得父母就是對孩子們的期望太高了,施加的壓力很大、孩子們有點煩了。有的家長會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成為他們想像的樣子,孩子感覺沒有自主權,感覺是為父母而活,感覺生活很累很乏味。這樣的父母多半是自己年輕時候很多夢想沒有實現,後來雖然生活好了,自己也老了,所以把夢想寄託在下一代。有的父母覺得學習成績就是孩子的一切,沒考90分就不行,孩子也必須聽父母的,不然就是不乖、不孝。這樣的父母很封建很塵絕傳統,子女往往是書獃子,除了讀書不會生活,大多數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這是人之常情,尤其看到別人的孩子某方面表現得特別好,就巴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那樣,卻忘了評估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做不做得到?一旦孩子沒有達到父母預想的目標,有的家長就會按耐不住,對孩子施加壓力。這樣代溝也就產生了。
小記者羅沾、李一丁:我認為產生代溝的原因在於父母,因為我們和父母的人生經歷不同。他們那一輩人,都是在貧苦的年代生長的,他們的成長有著比我們更多的疾苦。所以他們總認為自己的成長經歷、成長方式也可以用在我們這一輩人的身上,總以為自己「過的余兄並橋比我們走的路還多」。他們把不符合這個時代的教育方法,強加給我們,讓我們覺得不滿。父母閱歷多,但與我們所處的年代不同,卻依舊用老一輩的眼光看待我們,所以才會產生代溝。
小記者李靜、袁靖航:有人說:「現在的老一輩永遠不理解小一輩的所作所為,而小一輩永遠也不理解老一輩所說的話。」,因為年齡、經歷不同,接受的教育以及在家庭中、社會上的地位不同,難免有不同的觀點和立場,這就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形成心理距離和隔閡。即使父母的閱歷、經驗比我們豐富,但是在我們新一代中,父母根本沒有學會理解我們,我們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權利嗎?孩子現在學習十分緊張,沒有較多的時間去接受人際交往的技巧,相比之下,父母時間比較寬松,他們應該利用這寬松的時間,學會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而不要使代溝產生。
小記者唐星宇、柳思陽、湯浩暉:雖然現在改革開放了,但總是有家長,深受傳統輩分束縛,作為長輩,總是對子女管教過於的嚴厲,父母不理解子女,不知道子女想什麼、要什麼?交個異性朋友也對子女疑心重重的,甚至買一個東西,一件衣服,也要管它的類型,再加上每天滔滔不絕的啰嗦、嘮叨,不顧及子女內心感受。雖然嚴是一種愛,但這種過分的關愛,會讓子女心生不滿,總覺得父母很古板(很迂),管的又多,有時就不想搭理,更不屑於與父母溝通,其間總像有一堵無形的牆,從而導致代溝的產生咯。
小記者黎子涵、卜曉謹、柳裕明:我們正處於青春期,學習任務也日益漸重,父母自然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遐想。他們會要求兒女上補習班,放假時也會將繁雜的任務全都放在我們小小的肩頭,一些兒女只能苦往肚子里吞,而一些兒女則不理解父母的用意,嫌苦嫌累,於是,產生了叛逆思想,與父母的距離也是越來越遠。而父母則恨鐵不成鋼,於是我們便與父母產生了代溝,而我認為,我們之所以會與父母產生代溝,就是因為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
小記者魯楚山、鍾一明:代溝的產生主要是未能及時溝通,而溝通則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需要父母與子女共同完成。但這座溝通橋梁的搭建,作為長輩的父母具有砌基石的作用。在這個溝通過程中,父母應該更加主動。因為不管怎樣,子女往往在待人處事方面更加被動,父母多半因為事情太多而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代溝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反方觀點
產生代溝的責任主要在於子女
小記者王依依:我方的觀點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問題責任在於子女一方。如今的社會紛繁復雜,互聯網、追星族、不良電影和小說總是不絕於耳。處於對子女的保護,父母會用自己的想法來指引子女成長。或許其中有些方法不是很適當,但我們更多的是應該體諒他們,而不是一味責備他們、排斥他們的勸告。父母也經歷過青春期,他們非常希望能了解我們,然而子女卻選擇了冷漠和不信任,這使他們所做的一切都變成了徒勞。其實,我們應該換個角度來思考,每位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都不希豎跡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傷害。因此,他們會用自己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生活經驗來指引我們前進,而我們卻對此嗤之以鼻,認為他們的觀點很俗套,不適應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我們也就不願意向父母敞開我們的心扉,不願意跟他們交流,只希望父母單方面的理解我們,但我們從未想過去理解他們。
小記者蔣大國:當父母盡他們最大的努力來跟上我們的思維時,我們卻選擇離開他們而去。因此,我方認為父母與子女的代溝問題責任在子女。代溝是指子女在走向社會的過程中,背棄父母原有的觀點,有了新的見解而造成的。代溝通常產生於青春期。環境的影響使當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認為父母思想陳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所以,代溝的主要責任在子女。
小記者邱建:沒有任何一個父母願意和子女產生代溝。子女從小不為生計擔憂,很少體味人間疾苦,時間長了導致自我中心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卻又不被子女所理解。這種痛苦的心情,又有誰能體會?盡管父母在主客觀上都有消除代溝的意願,可同學們捫心自問,我們有幾個人真正給了父母機會呢?
小記者肖雨潔:我們常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子女長期處於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代溝也因此形成。
小記者周家樂:父母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會有一定的影響,然而正所謂外因無法決定內因,根本問題還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會上各種各樣思想的影響,思想又不成熟,很難正確地把握自己,而對父母的話又不以為然,這是導致代溝產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小記者溫雨辰:代溝的主要責任在子女,正是由於代溝隨年齡的增長有不確定性,要父母來適應和消除它很不恰當。兩代人所處時代不同,年齡不同,需要不同,肯定會有一些思想感性、內心世界等不相吻合的地方,有了不同並不要緊,可以主動溝通。由誰來主動溝通?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當然是孩子應該主動。你認為是父母的錯嗎?
小結(指導、點評老師:新文學校小記者站盧國珍余彩虹):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日新月異的不僅是科技,還有人的思想及審美眼光。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每個家庭都和諧健康,社會才會和諧。家人之間需要溝通,親情才會顯現,才會其樂融融。父母與子女之間需要溝通,現在的孩子信息特別靈通,不僅能從課本上得到知識,電視、網路、手機都給孩子們提供了信息的渠道,家長應該主動與孩子們聊新鮮事物,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再也不能抱著一些刻板的理論不放,更要加強學習,尋求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作為孩子,也應多與父母進行溝通,理解父母的心情,「可憐天下父母心」,體貼父母的辛勞。父母與子女只有相互理解,多交流,父母的經驗之談與子女的新思想才會有一個交匯點,家庭才會和睦,幸福之花才會開得更艷。
代溝的主要責任在於父母
1.相對於孩子,父母是成熟的個體,孩子是不成熟的個體,因此,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代溝,責任肯定在於父母。
2.與孩子相比,父母在家庭中處於主導地位,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精神上,因此,父母在處理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問題上也處於主導地位,兩者產生代溝,父母也應該負主要責任。
3.與孩子相比,父母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有豐富的處世經驗,他們應該選擇很好的辦法與孩子溝通,努力消除與孩子之間的代溝。如果他們沒有努力去消除這種代溝,他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4.父母與孩子相比,思維能力比較強,知識面比較寬,應該比孩子更具有包容能力。因此,他們應該對代溝負主要責任。
5.孩子現在學習十分緊張,沒有較多的時間去接受人際交往的技巧,相比之下,父母時間比較寬松,他們應該利用這寬松的時間,學習一些青少年心理學,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而不要使代溝產生。
6.父母都是比較成熟的人,性情應該比孩子溫和。一旦孩子與父母頂牛生氣,父母應該壓住火,採取迂迴戰術,或者採取冷處理,而不應該使彼此產生嚴重對立,以至於加大兩代之間的心理距離,最終導致不能及時地、心平氣和地溝通,從而使彼此產生代溝。
7.初中畢業以前的孩子,都屬於未成年人,父母對未成年人有撫育的義務,他們不單單是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吃穿,還應該很好地教育孩子,確保孩子有一顆健康的心靈。如果父母沒有做到這些,使孩子與自己產生代溝,責任當然應該有父母來負。
一、從生理上講:父母比我們年齡大,所以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要比我們成熟。父母的經歷和經驗也比我們豐富,做事也比我們謹慎、周密。所以他們有能力採取適當的措施同子女進行溝通。如果父母 沒有做到這些而使自己與子女之間產生「代溝」,那麼主要的責任在於父母。
二、從思想上講:父母不理解子女,不知道子女想什麼、要什麼?父母只是以自己特有的家長地位,強制性的要求子女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從而壓制了子女心中的各種想法。認為自己說的話或是做的事都是合乎常理的,都是對的,這就會使父母與子女產生「代溝」。
三、從家庭地位上講:父母是一家之主,他們掌握著經濟大權。作為子女學習的榜樣,而他們又始終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和面子,從而不能同子女平等地交流。為了維護父母的威信和尊嚴,他們不願意接受子女的各種建議,總是喜歡子女唯命是從。父母的這種「至高無上」的地位,就會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代溝」。
四、從現代教育上講:子女所要接受的教育很多,而家庭教育則是子女接受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在談及家庭教育必然要談到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問題。我們知道,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必然會形成一個和睦而又溫暖的家庭。如果家庭中各成員之間產生隔閡,必然會對子女的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父母的各種言行和品德對子女都會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從子女一出生,父母就成了子女的啟蒙老師,從此他們就擔負著培養和教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是他們承擔的社會責任。而父母的失職就可能給家庭蒙上一層陰影,造成家庭冷漠不和,以及子女的悲觀、消極思想。
五、從時代發展上講:父母的生活經歷大多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經歷。過去的經歷讓他們嘗到了生活的艱辛,他們不想讓子女重蹈覆轍,所以一再要求子女接受他們的思想觀念。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世紀的子女已經形成了與父母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事原則,那就不可避免地會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代溝」,而父母又不積極主動與子女進行溝通。***同志曾說過:我們的思想要與時俱進。而他們恰恰又沒有做到這一點.
B. 高分懸賞三辯辯詞代溝是有父母造成的
代溝是由父母造成的:一,父母生活的年代和生活經歷不同,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含輪也必然和我們不同,但他們總習慣仿含以他們的觀點來要求我們。二,所謂代溝,無非就是我們年輕人喜歡一些流行的或非主流的東西而父母無法理解。三,他們只關心我們的學習和談大信身體成長,相對來說精神層次的培育有些欠缺,導致我們精神生活上的差異,這也是代溝形成的基本原因。
C. 辯論材料 代溝的責任在於父母 急!
代溝
是指子女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背棄父母原有的觀點,有了新的見解而造成的。代溝通常產生於青春期。環境的影響使當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認為父母思想陳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所以,代溝的主要責任在子女。
一是沒有任何一個父母願意和子女產生代溝。子女從小不為生計擔憂,很少體味人間疾苦,喚搏升時間長了導致自我中心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卻又不被子女所理解。這種痛苦的心情,又有誰能體會?盡管父母在主客觀上都有消除代溝的意願,可同學們捫心自問,我們有幾個人真正給了父母機會呢?
二是我們常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子女長期處於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代溝也因此形成。
三是父母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會有一定的影響,然而正所謂外因無法決定內因,根本問題還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會上各種各樣思想的影響,思想又不成熟,很難正確地把握自己,而又對父母的話又不以為然,這是導致代溝產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代溝的主要責任和老在子女,正是由於代溝隨年齡的增長有不確定性,要父母來適應和消除它很不恰當。
同學們,我們常說與時俱進,其實真正做到這句話的不僅有我們,還有我們的父母啊!只是他們在接受新觀點之前總是要經過一番仔細的篩選,可這並沒有錯啊!
代溝的產生是由於父母一代和子女一代人不同的知識構成,使他們的思想不同,但是父母和我們處於同一時代銀亮,這個社會的主力軍還是我們的父母。因此,可以說我們的自以為是,使我們認為父母對新事物了解太少,用我們不成熟的觀點來評價父母這公平嗎?
D. 我方主張代溝的主要責任在父母,我怎樣反駁對方
溝通是雙方向的。倘若說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有失誤,那麼父母當然應該負主 要責任。問題是代溝的出現往往是在孩子已經達到一定的年齡,對事物形成了 自己的看法,尤其是與父輩的看法完全相左的情況下,由於溝通不良,矛盾累 積多了才產生的。基於這樣的情況,我認為;代溝的主要責任在於子女。 眾所周知,我們有了自己的觀點,有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要別人理解我 們,認可我們。就必須主動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別人,努力去和別人溝通,爭取 別人的理解和認同。 一般情況,成年人寬嘩在社會中辦事,做生意,交朋友,談判,即使再大的分歧 都會爭取去和別人達成共識。總的來說成年人是具備這種溝通的能力和心理准 備的。同時,可憐天下父母心,每一個父母都是愛子女的,面對對手,面對上 司,面對下屬,他們都願意去溝通和合作,又怎麼會拒絕和自己子女的溝通 呢? 社會進步了,中國不再是專制社會, 大多數的家長都能夠以一種比較平等和 民主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子女。問題是:他們的子女願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 父母嗎?如果子女的想法與父母相左,你們願意靜下來聽一聽父母的意見嗎? 我知道廣州有一些父母,為了跟上子女的步伐,非常辛苦地去學習電腦,學 習上網聊天,甚至去學習跳街舞。只是為了讓子女可以認可她,不在心裡遠遠 的排斥他,給她機會和子女說話。跡搭 請大家(所有的中學生朋友)也反思一下,你每天和父母說話的時間有多 少?你的真實想法是對父母說還是對同學和朋慎州行友說?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就不 再坐下來和你的父母談心了?你的周末或者假日,你會主動約父母一起過嗎? 還是必須父母逼著你求著你才不情不願的,然後人到心不到的擺個樣子而已?
E. 辯論賽提問 代溝的主要責任在於父母
F. 如何看待父母與子女的代溝問題
父母和孩子存在代溝,往往不是孩子的錯,大多都是父母的絕對思想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有自身的想法,有些想法是和家長格格不入的,這時候家長就會直接判定為孩子是錯誤的。
有些事情並沒有對錯之分,大多是父母所佔的角度不正確,從小到大,孩子的行為父母大多都很難理解,這種皆來源於代溝。
孩子想自己動手吃飯,媽媽卻總是想照顧的條條道道
孩子和父母本是最親的親人,在小時候,孩子就是父母的寶貝,可是長大之後,就開始彼此厭棄,孩子說什麼做什麼都是錯的,父母都不滿意。
等孩子漸漸長大之後,有權利反駁父母的時候,也同樣會認為父母的想法是錯誤的,這究竟是為何?
小一今年1歲半,動手能力非常的強,家裡的玩具總是亂七八糟,洗衣液,衣服小一也總是亂拿亂放,自從小一會走路之後,家裡就沒有整潔過,總是少東西。
最近小一吃飯也讓媽媽非常的頭痛,小一並不會吃飯,一直在學習的過程中,每次吃飯都弄的身上,地上一大推燃森笑,還吃不到嘴巴里,最後還需要媽媽來喂。
小一每次吃飯滿地都是米飯,看到這個情況,媽媽為了節省時間,每天能多做點事情,就不希望小一自己來動手。
可是每次面對媽媽主動來喂的這樣的動作,小一都非常的排斥,小一必須要求自己拿勺子,也不需要任何人來喂,否則小一就不吃飯。
這時候可愁壞了媽媽,媽媽覺得小一太不懂事,也不聽話,可是一歲半的小一也不會講話,更不會反駁媽媽。每次吃飯的時候,媽媽都要對小一斥責。
隨著小一越長越大,和媽媽之間的代溝更皮含大了,小一平時就是喜歡收集家裡的紙盒,還有瓶子,每次媽媽把房間收拾的乾乾凈凈。
小一都會去尋找的一些破紙盒和瓶子,然後把家裡弄的亂七八糟。除了一頓爭吵,小一並沒有任何的改變。
小一就是想要通過這個瓶子和紙盒搭建一個城堡,讓小夥伴們一起住在裡面,媽媽覺得孩子這種想法太過幼稚。
媽媽總是不理解小一的一些想法和行為。其實這都是因為小一和媽媽處於兩個不同的年齡階段,媽媽比較現實,而小一還處於幻想中。
媽媽不理解小一,是因為媽媽沒有站在小一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就是俗稱的代溝。
父母和孩子為什麼會存在代溝?
孩子是父母十月懷胎生出來的,從一開始的小寶貝到後來的小霸王,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印象越來越差,地位越來越低。
歸根結底就是因為父母和孩子存在很嚴重的代溝,孩子不理解父母,父母更不理解孩子,中間存在的原因,無外乎這三點。
1、年齡差
父母和孩子的年齡相差了一倍,年齡差就導致了這兩者會存在根本性的代溝,父母所思考的角度是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偏向於現實。
孩子年齡比較小,想像力過於豐富,往往都是天馬行空,跳躍性比較強,有時候父母強求孩子要和自身的想法一樣,這就會讓孩子心裡非常不舒服。
2、時代的變化
還有一點就是時代的變化,也會讓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根本性的代溝,像父母那個年代或許比較窮,所以父母比較節約。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每個孩子的生活條件都非常的優越,如果父母在將自身那個年代的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明顯非常的不合理,孩子也不會去接受。
3、父母的「倚老賣老」
父母的倚老賣老也是阻止父母和孩子關系更進一步的根本原因,有些父母總是覺得自己生了孩子就有權利去管理孩子,孩子就必須聽自己的,把孩子當成自身的附屬品,從來沒有尊重孩子自身的人權,這種方式更會讓孩子覺得不滿。
父母和孩子存在嚴重的代溝,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
如果在日常相處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存在嚴重的代溝,父母還不自知,這種情況將會給孩子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1、 干擾孩子的想像,限制孩子的思維
當孩子開始了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時,父母總是一棒子把孩子打向現實,直接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干擾了孩子的靈活思維。
這對於孩子將來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要知道現在的社會需要的是全面型人才,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如果孩子的思維比較死板,很難有發展的空間。
2、 孩子會變得不再自信
每當孩子出現一個新的想法時,孩子興高采烈的跑去告訴父母,可是父母總是因為自身的沒有辦法理解,然後直接對孩子進行批評,反駁。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一次次受到打擊,內心也會不斷的去否定自己,從而慢慢失去春隱自信,認為自身不行。
很多孩子都是因為自身想法被父母一次次的打擊之後,開始變得孤僻,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3、 親子關系破裂
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代溝,最嚴重的一個影響就是親子關系會一步步的破裂,彼此都不理解,也成為了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跨進一步的原因。
孩子更希望身邊有一個能夠理解自己想法的人,如果父母不是那一個,反而還總是阻撓孩子的想法,會讓孩子和父母之間產生距離感。
如何緩解父母和孩子存在的這種差距?
父母如果和孩子存在這種差距,就應該使用恰當的方式來緩解和孩子之間的這種隔離感,建立父母和孩子溝通的良好橋梁。
1、 父母學會蹲下來
父母和孩子之間之所以有代溝,是因為父母的角度偏向於成年人的思維比較固定化,孩子畢竟年齡還小,思維比較跳躍,想像力也比較豐富。
這時候家長可以試著蹲下來去看看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思維,蹲下來之後,家長會發現問題會更容易解決。
2、 換位思考
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能總是以自我的思想去強求孩子,有時候父母說的或許是對的,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考慮。
父母一味的強求孩子只會讓孩子覺得壓抑,受束縛,無法感受到獨立人格的存在。與其如此,家長不如換位思考,學會去引導孩子,和孩子去溝通,縮進彼此的距離。
3、 學會尊重孩子
孩子雖說是父母生的,但是孩子沒有權利去決定自己選擇什麼樣的父母,如果孩子當初能選擇,有些父母絕對不在孩子考慮的范圍之內。
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應該放手,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人,學會尊重孩子。首先從語氣上就應該改變自己嚴厲的方式,日常行為也不能總強壓孩子,要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讓孩子感受到這種父母的尊重。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這一點是禁區
現在社會要求的人才不僅僅是要有專業的知識,還需要有創造力,創造力的體現就在於小時候的想像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不能扼殺孩子從小的想像能力。孩子想像能力的扼殺,大多都來源於父母把自身的思維強行的灌輸給孩子。
這種行為會讓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嚴重,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這是絕對的禁區。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人才,但是人才的定義不是由父母說了算的,父母有時候給孩子強加的思想,往往會阻礙孩子各項能力的發揮。
因此,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的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消除彼此之間的代溝,讓家長和孩子的心拉近。
G. 辯論 代溝的主要責任在長輩 反方是責任在子女 我怎樣提問題反問反方
材料不易,望採納!!
反方一辯:我們的觀點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問題責任在與子女一方。子女總是標榜自己點來教育我們。其實,我們應該換個角度來思考,每位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傷害。因此,他們會用自己十幾年積累下來的生活經驗來指引我們前進,而我們卻對此嗤之以鼻,認為他們的觀點很俗套,不適應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我們也就不願意向父母敞開我們的心扉,不願意跟他們交流,只希望父母單方面的理解我們,但我們從未想過去理解他們。當父母盡他們最大的努力來跟上我們的思維時,我們卻選擇離開他們而去。造成了代溝責任自然在於子女,這是我方的觀點。
反一:年為什麼小時候子女與父母無代溝,這難道也是父母的問題,是因為子女處在叛逆期。
正二:子女小的時候沒有獨立的思想,作為父母他們有獨立的認識就應該正確地引導孩子們。
反二:子女也不應該主動地遠離父母,不與他們溝通。
反一:父母也曾年輕過,出現代溝的直接問題還是在子女,父母希望與子女溝通,改善與子女的關系,如現在的年輕人追星,父母們也盡量去迎合子女,用現在的眼光去看派雹襪待。
正三:父母們的思想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他們通常制止子女的愛 好。
反二:而有很多時候子女需要父母去教育他們認識新事物,如網上的一些不良影響,如父母不加引導子女便會誤入歧途。
正二:但父母有時候的引導也是錯誤的。
反二:對方辯手也說了是有時候,但父母畢竟經歷的事情比子女多,經驗豐富。誰都會犯錯,錯是在所難免地。
正三:然而父母的思想卻始終停留在他們那時代,不夠時尚,使子女很難與他們溝通。
反一:難道說父母與子女一起追星,一起上網,一起看小說,電影就沒有帶夠了嗎?代溝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子女叛逆,覺得父母的引導是錯誤的。
正一:但是基本上每個孩子在初中階段都會開始出現叛逆的情緒,父母應該知道並注意到這個問題。
反二:父母這邊盡自己的全力去與子女溝通,但子女卻拒絕他們。
反一:父母地思想成熟,他們是過來人,但子女卻不認為他們的引導是正確的,也不相信他們的引導。
正一:這時候父母就應該主動溝塵激通,找到更適合的方式來與子女溝通。
正二:父母與子女的代溝問題,父母是外因,子女是內因,內因是關鍵,外因是條件。子女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思想上在改變,父母們單方面的努力也是徒勞。
反二:而成長的問題即是代溝問題
正二:父母應尊重子女的選擇,這個世界變化了,人們的思想上也應該有所變化。
反一:父母也知道這個世界變化了,而子女們往往只是由於網路的興起,或者時尚的炒作或其他一些社會變化就世界變了,他們往往看到的只是一部分。
正一:父母應該了解子女生活的圈子
反一:父母設身處地地為子女著想已經很多了
正一:溝通是雙方面的問題 (大笑)
正四:父母生活經驗豐富,應更多地理解子女,子女如果學習不夠好,父母就會生氣
反一:那是因為他們恨鐵不成鋼,子女應覺得這是一種動力,更努力地學習。
正三:年輕人都必然會經歷叛逆期,父母也是過來人,他們應該有經驗來對待。
反一:然而父母試著了解子女的前提是子女能夠接納他們的意見
正一:子女接納父母的過去,而父母也應該從自身努力來改善自我
反二:對方辯友這樣說難道認為父母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嗎?
反一:我們要從歷史高度來評判現在的情況,父母試著去了解子女也在跟著時代的步伐在前進,但不是所有時髦的父母都可以進入子女的心,父母的門打開了,而子女的門卻鎖著。
正二:而事實上是時代在發展,父母的心卻沒打開。
反一:父母的門總是向子女們敞開的,子女們應輕輕地推開它,父母在過道上等,如今很多稱為時尚的東西不一定都不好,不前衛。
總結陳辭:
正方四辯:我方認為父母與子女的代溝問題責任在父母。父母用他們過時的思想來引導子女,會使處於叛逆期的子女感到反感。父母以長者自居,認為不管怎樣自己都是有道理的。因此,他們沒能很好的與子女溝通,與子女之間產生了代溝。子女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對理解自己的父母,希望能向他們述說自己的煩惱。可每當這時,父母要麼覺得自己的子女是受到了什麼不良習氣的影響,要麼覺得這樣的煩惱完全是不足為道的。一次又一次這樣的回應自肆隱然會使子女無法也父母溝通,加深了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代溝。所以,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問題責任在父母一方。
反方四辯:父母也子女的代溝主要責任在子女,如今的社會紛繁復雜,互聯網、追星族、不良電影和小說總是不絕於耳。處於對子女的保護,父母會用自己的想法來指引子女成長。或許其中有些方法不是很適當,但我們更多的是應該體諒他們,而不是一味責備他們、排斥他們的勸告。如果,我們不能接受他們的觀點,我們大可以把問題提出來與他們討論。父母也經歷過青春期,他們非常希望能了解我們,然而子女卻選擇了冷漠和不信任,這使他們所做的一切都變成了徒勞。因此,我方認為父母與子女的代溝問題責任在子女。
望採納!!
H. 辯論賽 代溝的主要責任在父母還是子女 給出支持各自觀點的理由
代溝是不同的兩代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造就不同的思想。正是有了這些不同才巧明形成了我們今天的話題。我方認為代溝問題固然父母和子女兩方均有責任,但主要責任在父母。
就代溝的產生而言,本身就是由於不平等、不理解和不尊重,盡管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舊觀念早被人否定,但它在那些為人父母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
平時父母和孩子談話教導孩子的時候,那那種絕對的領導絕對的統治的態度盡顯無疑。這使父母孩子之間的關系之間形成一種主從關系。這種主從關系的發展,必導致代溝的產生。
我想請問今天在座的一位同學,哪個不想與父母平等對話,那個不想得到父母的尊重與理解?那麼,對方辯友為什麼還要以主孝改告觀邏輯上的無端揣測來無殲仿理碰撞我方的觀點呢?
張愛玲說過這么一句話:「小孩子不像大人這么糊塗,父母大都不懂子女和青年的特點,時健忘,才使我們流過了兒童時代,便把兒童時代的心理忘得乾乾凈凈。」張愛玲的話說明了父母對子女心理的不理解。父母是那代溝的製造者,讓這世界最偉大的愛在代溝中扭曲,是父母讓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在代溝中徘徊。
我們的父母一代出生在五十、六十年代,成長在七十、八十年代,他們世界形成的時代是和我們完全不同是時代。馬克思主義教導我們看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那麼,我們怎能用昨天的眼光來看待今天的問題呢?
由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由於人性的弱點,前人和今人,沒有能留下可以充足說明我方觀點的書面材料,可事實完全勝於雄辯,多少活生生的事例已無情地駁斥了對方辯友,可對方辯友一定要以一些少數道德上有缺陷行跡惡劣的青少年為證來否定我方的觀點,使對方辯友的辯詞進入了一個以局部否定整體,以片面否定全面的詭辯境地。
在世俗與前衛的摩擦中產生電火花那是必然的,難道我們能說前衛的思想錯了嗎?真理只會越辯越明,華麗的語言也掩蓋不了對方辯詞的荒謬性。
父母們不分青紅皂白的訓斥,不重實質的教導,才使兩代人的心靈逐漸有了距離,愛逐漸有了距離。這就是代溝。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思考一下,用心來感受,用生命去感悟。那我們便不難發現兩代人之間的代溝的主要責任在父母。
時代就是堆碎玻璃,有的人在破碎里歡樂,有的人活在完整的夢里。還有我,想凝視著碎玻璃卻很難。碎有碎的規則。但裂痕卻無法彌補。發生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裂痕就是眾說紛紜的代溝。所謂代溝,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兩代人之間由於價值觀念、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等產生的差異。我方認為代溝的主要責任在父母。
第一,時代塑造著人生,環境造就著思想。幾千年的封建文化我們的父母記住了,不可崇洋媚外。可我們大家都知道,電腦要用美國的,漫畫要看日本的,電視電影要挑歐美的,可難道說就因為這個我們就忘記了自己是中華兒女,就忘記了自己血管里流的是中華民族的血嗎?他們稱我們為New humans,說我們另類,在他們的眼裡,我們另類,那麼我們心裡呢?我們的蠢蠢欲動難道是因為夢已不再縹渺,還是望盡地老天荒的雙眼不再飽含深情,只因為父母不理解我們。
第二,中國古代就是三綱五常,現代更是老子就是老子,兒子就兒子,我們的父母不是上帝卻處於神的地位。當然,這種倫理關系無可辯駁。可就其本質而言,這正是造成代溝的原因。張愛玲說父母憑空製造了一個有思想有創造力的腦子,卻半飢半飽半明半昧地養大他。不錯,由於這種本身的關系,叛逆便覺醒了。可見父母對我們的不理解是因。而我們所謂的不聽話是果。原因產生結果。
第三,父母是愛我們的。愛之切,望之深。可這種愛卻讓我們覺得沉重,他們將「學而優則仕」,自己未圓的夢給了我們。卻忽略了我們是有思想的。我們希望去搏擊風浪,父母給我們帆船,我們希望去闖開自己的藍天,父母給我們搖藍。這平等嗎?這叫理解嗎?
綜上所述,代溝的主要責任在父母。
I. 代溝產生的主要責任在父母的辯論問題
大家好,我方觀點認為,代溝的主要責任在於父母。 首先聲明,我們之所以持上述觀點,並不是批判父母,袒護子女。而是實事求是,找出代溝的主要責任人,進而彌合代溝,或者盡量減小代溝帶來的負面影響。代溝,雙方都有責任,但毫無疑問的,其主要責任在與父母。我們得出上述觀點的依據完全來源於客觀事實。首先,父母的閱歷和經驗比子女豐富,又是子女的監護人,無論是從倫理上來說還是從道德上來說,都對子女的身心養成負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悶擾。正因為子女的人生閱力較短,所以迫切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而我們遺憾的發現,父母雖正罩模是愛孩子的,也在引導和教育孩子,但方法卻有失恰當,這才導致雙方產生代溝。試問,由於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式而形成的代溝,其主要責任難道不再與父母嗎?其次,父母與子女的教育背景,生長環境的不同導致了雙方思維方式的不同。父母的思維方式形成於他們那個年代,已落後於時代前進的步伐,而子女的思維方式則形成於當下,跟時代的發展節奏是相吻合的,而由於父母固守舊有的思維,並希望以他們的舊有思維來約束我們現在的行為,試問,由於父母固守舊有思維而形成的代溝,其主要責任難道不在於父母嗎?再者,一方面出於對子女的愛,另一方面也出於人人皆有的虛榮之心,父母往往不顧子女的興趣愛好和自身潛力,而一廂情願的要把子女培養成未來的貝多芬獲中國的達。芬奇,強迫其學習鋼琴或繪畫,試問,由於父母不切實際的打算和被扭曲的愛而形成的代溝,其主要責任難道不在於父母嗎?當然,我方認為代溝的主要責任在與父母並不是要否定父母對子女的愛。我們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愛,但不能因此而否認代溝的主要責任在與父母。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大聲疾呼,在代溝的問題上,父母們能早日認識到主要責任在於自己,從自身方面入手,早日彌合與子女的代溝,從而營造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一個兩代之間和諧相處的家庭氛圍,一個脫離了代購威脅的家庭氛圍。試問,有那個子女或父母不舉緩願是自己的家庭是上述氛圍呢?但是,是家庭出現上述氛圍的前提只有一個——讓父母早日認識到代溝的主要責任在於他們而非子女。對方辯友一直置事實於不顧的處心積慮的將主要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在此,我們表示理解,因為我們知道對方辯友覺得那樣做可以維護父母的形象,然而,我方還是要好心提醒對方辯友,那樣做不僅不能維護父母的形象,反而會是父母無法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從而使代溝無限擴大化啊,同在遠東(我所在的學校名稱)求知的同學情誼是我方忍不住規勸對方一句:趕快迷途知返吧,代溝的主要責任真的不在於子女啊。綜上,我方認為:代溝的主要責任在與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