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嬰幼兒為什麼會發生肛周膿腫
關於嬰幼兒易發生肛周膿腫的問題,目前有兩種觀點。其中一種認為與尿布等擦傷肛周皮膚有關。我國著名小兒肛腸外科專家張金哲教授認為,嬰幼兒的皮膚嬌嫩,又易於腹瀉和便秘 ,如肛周皮膚被尿布或硬便擦傷,或腹瀉時細菌進人肛竇,就容易導致肛周感染 ,發生肛周膿腫 。通過指導新生兒母親換用軟的尿布,不用硬的紙擦便後,嬰幼兒肛周膿腫的發生率大為減少。另外,嬰幼兒肛周膿腫多在兩側,不與肛門相通,而成人肛周膿腫多與後側,與肛門相通。 另一種觀點認為與性激素,特別是雄性激素有關。日本一位叫高月晉的小兒泌尿科兼皮膚科醫生發現,出生後3個月以內的由身體健壯的母親所生的男嬰更容易發生肛周膿腫,據此推測這可能與從母體攜帶的性激素較高有關。發生肛周膿腫或肛瘺的嬰幼兒多並發身體其他部位的痤瘡 。皮脂腺和肛門腺都受到來自性激素,特別是雄性激素作用的影響。當性激素水平高時,皮脂腺和肛門腺分泌也旺盛,易於被細菌感染。而皮脂腺和肛門腺受雄性激素的影響更大,故男嬰更易發生肛周膿腫。
2. 肛周膿腫是怎麼形成的
肛周膿腫又稱肛管直腸周圍膿腫,是發生於肛門、肛管和直腸周圍的急性化膿感染性疾病,屬於細菌感染,是肛瘺的前身。腸道細菌進入肛竇,致其發炎堵塞肛腺開口,致肛腺液流出受阻引起肛腺感染,感染通過肌間隙、淋巴管,蔓延芹孫至肛周間隙,最後形成肛管直腸周圍膿腫。
肛門護理,首先,坐姿時要把傷口懸空,避免壓迫引起水腫,恢復期要給傷口物理加壓促進癒合,有滲液要及時吸收,每天用溫水坐浴促進修復,預防術後疤痕引起肛門狹窄。做到以上護理並不容易,要准備一套電動肛部理療包,有對應的醫學工具,肛部理療包里的肛部透氣墊是水晶絲材質漏啟或有透氣道,不返首如悶傷口,非醫學級的無透氣道或者不是全透氣的水晶絲材質,也沒有加壓台,無法幫助對齊肉芽。在傷口完全癒合後,要及時使用肛部疤痕膏2-3周,阻止疤阿痕過度增生,促進瘢痕消散,防止出現肛門狹窄和未來的異物感和刺癢感。電動肛部理療包要注意選擇符合上述醫學標準的,不能圖便宜買假貨,假貨質量差,甚至會危害菊花。
3. 小兒肛周膿腫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很多患
肛周膿腫
孩子的家長們非常想要了解的事情。肛腸專家指出,在臨床醫學上,
肛竇
損傷感染是肛周膿腫的主要原因,肛腺管開口於肛竇,肛竇的開口向上呈漏斗狀,肛腺管則直接通向肛門直腸周圍間隙中,所以糞便、異物、炎性分泌物及各種細菌非常容易進入肛竇引起
肛竇炎
和肛腺管炎症,導致肛周膿腫的形成。新生兒容易發生肛周膿腫原因至今不太明了,肛腸專家分析原因如下:1、肛竇炎,這是新生兒常見病之一,也是新生兒形成肛瘺最主要的原因。肛竇的炎症因
肛門括約肌
收縮,影響談世炎性陸顫分泌物(包括膿液)排泄,使炎症可以擴散至直腸、肛門周圍,進而形成肛周膿腫,由於肛門周圍距離皮膚和鄰近器官(如女嬰的外陰和陰道)的粘膜很近,所以一旦形成膿腫,就等於
瘺管
形成,瘺管的內口位於直腸壁上,而外口位於皮膚或其它器官的粘膜處,膿腫則在膿早侍敗液流出後形成連接內外口的管道。2、
免疫力低下
,這種病兒比健康的新生兒(免疫力弱、尚未成熟)的抵抗力還差,易發生敗血症和
局部感染
。3、全身或鄰近肛門處
化膿性感染
,可以並發肛周感染。有人認為有些新生兒
雄性激素
分泌過多,刺激肛周
皮脂腺
,使其分泌旺盛導致
繼發感染
。4、偶見因外傷包括肛門直腸手術後繼發肛周感染,最後形成肛瘺。5、先天性肛瘺,有專家認為是胎兒階段
直腸陰道隔
發育異常所致,特別是女孩
直腸前庭瘺
和
直腸陰道瘺
很可能在小兒出生時已存在,而
於生
後表現症狀。嬰幼兒期糞便壓迫也易引起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小兒
骶骨
彎曲尚未形成,直腸與
肛管
呈垂直狀態,糞便直接壓迫肛管
齒狀線
肛竇處,易造成肛竇損傷感染發炎。而女孩直腸前有子宮壓迫直腸,直腸曲與成人相似,肛竇相對受糞便壓迫損傷機會少,所以發病率較男孩低。
4. 嬰兒患了肛周膿腫應該怎麼辦
肛周膿腫是發生在肛門直腸周圍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它的感染來源在肛門內的肛管和直腸交界處,是一個叫肛竇的組織,感染菌主要是糞便中的大腸桿菌。肛周膿腫不同於身體其它部位的感染,其特殊性在於一旦發生,就基本沒有自愈和葯物治癒的可能。肛周膿腫在小兒、尤其是新生兒或嬰幼兒中較為多見,是肛腸科的一種急症。為什麼小寶寶容易得這種病呢?這是因為小兒皮膚嬌嫩,免疫機能低下,機體抵抗力差,性激素水平較高,皮脂腺、肛腺相對分泌旺盛,再加上使用尿布摩擦,易致肛周感染,形成肛周膿腫。如果您的小寶寶出現了以下症狀就需要注意了:排便時經常哭鬧,餵奶也不吃,還有發燒症狀,肛門旁邊長了膿包肛周紅腫。這時,您就需要帶寶寶到醫院就診了。否則膿腫向周圍間隙擴散、蔓延,使紅腫范圍越來越大,波及整個肛周,或蔓延到肛周兩側,若治療不恰當或方法不正確,很容易形成肛瘺或敗血症,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小兒肛周膿腫治療嬰幼兒的肛周膿腫可根據不同情況採用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但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太小,手術會影響肛門功能,想等他長大點再做,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得了肛周膿腫如不及時治療,膿腫會蔓延擴散,使病變進一步加重,就會由小病變成大病。需要手術治療的就不應依賴消炎葯或中葯膏葯而過分地採用保守治療,以免延誤手術時機。尤其要提醒家長們的是,千萬不要自行將知型膿腫刺破或擠膿,以免造拍猛鎮成感染等意外。預防小兒肛周膿腫對媽媽們來說,預防孩子肛周膿腫要勤換尿布,有條件的話,最好使用傳統的透氣性能好的棉布尿片,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盡量少使用「尿不濕」。同襲粗時,保持肛門清潔、乾爽,堅持每日便後清洗肛門。還要調理飲食防止腹瀉和便秘,不要頻繁換奶粉。
5. 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是指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感染細菌而形成的膿腫,是嬰幼兒常見的肛管疾病。肛周膿腫會影響寶寶肛門正常的生理功能,家長應學會肛周膿腫的治療和護理方法。
肛周膿腫的原因
據統計,近年來嬰幼兒患肛周膿腫的比率逐漸上升。肛周膿腫主要是由於肛管部位感染細菌引起,不當的護理方法、飲食和手術都容易導致寶寶肛周膿腫。肛周膿腫發病原因有以下幾種:
1、感染性因素:現代醫學認為,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肛周膿腫常見的致病菌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綠膿桿菌,偶有厭氧性細菌和結核桿菌,常是多種病菌混合感染。肛門周圍皮下膿腫引最常見,多由肛腺感染經外括約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擴散而成。
之所以會導致細菌感染,有認為是尿不濕的廣泛應用所致。嬰幼兒肛門括約肌較鬆弛,肛管較短,在腹瀉和擦大便時易致肛管直腸黏膜外翻,皮膚嬌嫩,受尿不濕等擦傷後易發生感染,繼發肛周膿腫。
2、醫源性因素:臨床上屬醫源性引起的肛門直腸周圍膿腫也不少見。這些因素有:內痔插枯痔丁或注射療法,因操作不當或葯劑不潔感染形成粘膜下膿腫;直腸周圍注射化學葯物刺激,引起組織壞死,造成直腸周圍膿腫;乙狀結腸鏡檢查,造成腹膜穿孔感染,引起直腸後間隙膿腫;局部麻醉感染,或油溶液注入後吸收不良,而遲配形成膿腫。
3、手術後因素:臨床上亦可見到肛門直腸手術引起感染,而形成的直腸周圍膿腫,以及尿道術後感染、等引起的膿腫。
4、外傷因素:外傷、異物或手術後傷口癒合不當都可導致肛周膿腫。繞蟲也是誘發肛周膿腫的原因之一。
5、妊娠因素:母親在懷孕時若子宮內雄性激素過高,會導致胎兒肛門產生異常腺體,這些腺體感染後形成肛周膿腫。
6、其它因素:直腸內異物損傷後感染,放線菌病,直腸憩室炎感染,肛管直腸癌破潰碼歷指或波及深部的感染,及身體虛弱,抵抗力低下,慢性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腹瀉,腸道克羅恩氏病、白血病、AIDS以及其他免疫組織缺陷病等都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發病原因。
肛周膿腫還容易並發低位肛瘺和坐骨直腸窩膿腫,對患兒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傷害。家長需要了解導致小兒肛周膿腫的原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才能有效根治小兒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的症狀
小兒患肛周膿腫後一般肛門周圍會長出腫塊,隨著病情發展腫塊發疼、紅腫發熱,寶寶排便時會感到劇烈疼痛,腫塊惡化後疼痛加劇,患兒坐立不安、夜不能寐。
寶寶會因為排便和排尿不暢而出現直腸刺激症狀。隨之出現全身不適、精神疲憊乏力、體溫升高、食慾減退、寒戰高熱等全身中毒症狀。一般在1周左右可形成膿腫,在肛門周圍成直腸內指診可摸到柔軟、壓痛、有波動的腫物,用注射器穿刺可抽出膿汁。若自行潰破或切開排膿後疼痛緩解或消失,體溫下降,全身情況好轉。但流膿的傷口卻不易癒合或暫時癒合後又復發流膿,經久爛並不愈,就成為肛瘺。由於膿腫發生的位置不同,症狀也不同。
1、肛周皮下膿腫:主要是疼痛,最初為脹痛、化膿時跳痛、排便時疼痛加重,膿腫在肛門前方可發生尿瀦留,膿腫在肛門後方出現尾骶部疼痛。全身中毒症狀輕,局部腫脹,發紅、壓痛、有波動感。
2、直腸後膿腫:全身症狀與骨盆直腸窩膿腫相似,但局部症狀主要在尾骶腰部酸脹墜痛,向背部及兩側大腿放射,尾骨有壓痛,患兒不能端坐。
3、直腸粘膜下膿腫:患兒有周身不適,疲倦,發熱。局部以直腸刺激症狀為主,有里急後重,下墜,便次多或便意感等。結核性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與上述細菌性感染不同,患兒常是慢性發病,膿腫經數周、數月後才能形成,局部疼痛不劇烈,伴有低熱,局部紅腫也不明顯,破潰後流出的膿液清稀、乳白色,膿口凹陷,周圍皮膚發青或呈青白色,常有多個流膿的外口,經久不愈。全身檢查可以發現肺部、大腸或其他部位的結核病灶,膿液培養可找到結核桿菌。
4、坐骨直腸窩膿腫:患兒有周身不適、發熱寒戰、體溫升高等全身中毒症狀。局部見肛門一側腫脹、發紅、灼痛、跳痛、壓痛、坐卧不安,活動和排便時痛加重,有排尿困難等。
5、骨盆直腸窩膿腫:患兒全身症狀重,先寒戰高熱,周身疲倦,嚴重者可有敗血症的中毒症狀。局部症狀輕,僅有直腸下墜感,酸痛或不適的表現,亦可發生排尿困難。
一旦家長發現寶寶排便困難且肛周部位出現腫塊甚至膿包時,一定要警惕孩子是否患上肛周膿腫,最好立即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確診病情。
肛周膿腫怎麼治療
小兒肛周膿腫的治療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主,若寶寶太小可以先進行葯物等保守治療法。
若寶寶肛周膿腫初起尚未形成膿包,家長可以採取保守治療法進行治療。可用涼血解毒、清熱利濕的中葯內服。常用葯物有蒼術、黃柏、生地、赤芍、丹皮、槐角、銀花、紫花地丁、川牛膝等。也可配用一定的抗生素,以促使其消散。
若寶寶肛周部已成膿包,則宜早期切開排膿,以防炎症侵及肛門直腸周圍間隙和疏鬆組織,形成范圍較大的膿腔。許多家長擔心寶寶太小,手術會影響肛門功能,想等寶寶長大些身體功能發育完善後再做,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一旦寶寶得了肛周膿腫,如不及時治療,膿腫會蔓延擴散,使病變進一步加重,就會由小病變成大病。需要手術治療的就不應依賴消炎葯或中葯膏葯而過分地採用保守治療,以免延誤手術時機。尤其要提醒家長們的是,千萬不要自行將膿腫刺破或擠膿,以免造成感染等意外。手術原則為:
1、選擇膿腫波動最明顯的部位下方,呈放射狀切開,鈍性分離,排出積聚的膿液。如果切口邊緣重疊,可修剪創緣,以利引流,不留死腔。
2、表淺的皮下膿腫,在切開排膿的同時,尋找齒線處感染的肛竇,即內口;然後延長切口,使之與內口相通;修剪切口邊緣,使切口適當向肛外延伸,並置引流物,以利引流。
3、粘膜下膿腫,需在肛門鏡下顯露膿腫部位,在中央作縱向切口,排出膿液;再用血管鉗分離膿腔,排盡殘留膿液,放置紅油膏紗條引流。
此外,小兒肛周膿腫的術後護理十分重要。家長要每天定時給孩子的患處換葯,做好清潔工作,並謹記不能在傷口處使用抗生素,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肛周膿腫吃什麼好
飲食調理對於小兒肛周膿腫的康復起到很大作用。肛周膿腫患兒應多吃以下食物:
1、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富含纖維素的食物能促進寶寶腸胃蠕動,防止大便干結,這樣寶寶排便時就不會因為干硬大便傷及肛管而感到疼痛甚至不願大便。此類食物有薯、芹菜、茄子、香蕉、玉米等。
2、綠色食物。如菠菜、芹菜、冬瓜、絲瓜、南瓜、綠豆、黃豆、油菜、黃花菜、木耳、海帶、蘿卜、茭白等蔬菜較為清淡,除了能預防大便干結外,能夠清熱解毒,能有效緩解肛門局部腫痛以及流膿流水的症狀。
3、多喝涼性的飲料。可選綠茶、菊花茶、金銀花茶、綠豆湯等飲料,也能預防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形成,緩解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症狀。
綠豆性涼,對於肛周膿腫患兒來說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家長可以將綠豆煮成粥或者湯水給患兒服用:
綠豆粥:准備大米250克,綠豆150克,白砂糖200克,常用水適量。將大米用清水淘凈,綠豆去雜質,用清水洗凈。一同入鍋大火煮開後小火煮1小時左右即可食用。
綠豆湯:將綠豆洗凈並控干水分,倒入鍋中,加入開水,開水的用量以沒過綠豆2公分為好,煮開後,改用中火,當水分要煮干時(注意防止粘鍋),加入大量的開水,蓋上鍋蓋,繼續煮20分鍾,待綠豆已酥爛,湯色碧綠時即可。
肛周膿腫患兒忌食以下食物:
1、刺激性食物。肛周膿腫的患兒不能進食含有辣椒、生薑、大蒜、肉桂等的食物,這些均屬辛辣之品,可刺激局部發炎,加重肛門膿腫的病情。
2、發物。患兒應忌食魚、蝦、羊肉、海鮮、狗肉、竹筍等發物,以免影響療效。
家長要注意合理調配寶寶的飲食。讓寶寶少食多餐,保持營養均衡,不可讓寶寶貪嘴吃了禁忌食物,以免影響康復進度。
肛周膿腫檢查
當家長發現寶寶出現肛周膿腫症狀後,需要帶寶寶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確診病情。肛周膿腫的診斷依據:
1、寶寶肛門燒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時疼痛加劇,少數寶寶會出現排尿困難。
2、寶寶在患肛周膿腫的同時,可伴有發冷、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
3、照B超時,可檢測出患處的膿腔。
4、測血常規時,可以發現寶寶體內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多。
5、寶寶肛門周圍有硬結或腫塊,局部溫度增高、壓痛或有波動。位於肛提肌以上的膿腫,直腸指檢可觸及壓痛性腫塊,直腸內穿刺可抽出膿液。
檢測寶寶肛周膿腫病情的方法如下:
雙合診:把食指插入肛管,拇指在皮膚觸摸,膿腫波動員明顯的皮膚及粘膜最薄區,即是區口、外口的位置。
擠壓法:即採用分葉狀肛門鏡擴張暴露膿腫部位的隱窩,然後壓迫膿腫,以觀察膿汁排出之所在,即可確定內口。
探針檢查:在肛門窺器下,用探針鉤隱窩,較易進入,且有溢膿者,即為內口。也可在術中,切開引流時探及內口。操作中要切忌暴力,以免造成人為的假內口,致使手術失敗。
肛門鏡檢查:可見肛隱窩局部充血,可有膿性分泌物。
亞甲藍溶液染色法可檢測。
建議家長帶寶寶到正規醫院進行肛周膿腫的檢查。在確診病情後,要結合寶寶身體狀況咨詢醫生意見,選擇最合適的治療和護理方法。
肛周膿腫預防
寶寶一旦出現肛門直腸周圍感染等症狀後,家長應及早帶寶寶到正規醫院的相應科室檢查診治,並採取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方法。可聽從醫生意見採取有效的抗感染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全身及局部的治療,這樣能防止炎症蔓延、擴散。切勿輕視病情或相信偏方,反而錯過治療良機,給孩子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應做好肛周膿腫的預防工作:
1、督促寶寶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可以多帶寶寶到室外跑動,這樣能增進血液循環,加強局部的抗病能力,預防感染。
2、保持寶寶肛門清潔,尿不濕不可太久不換,便後要清潔好寶寶肛門,這樣對預防感染有積極作用。
3、積極防治其他肛門疾病,如肛隱窩炎和肛乳頭炎,以避免肛周膿腫和肛瘺發生。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以肛周膿腫為臨床表現的其他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腸結核等。
4、避免讓寶寶坐在潮濕的地上,或讓寶寶臀部長期處於潮濕環境中,以免肛門部受涼受濕,引起感染。
5、積極防治小兒便秘和腹瀉,對預防肛周膿腫與肛瘺形成有重要意義。它能避免和減少肛門直腸區的粘膜和上皮組織的損傷或炎症,可降低膿腫與肛瘺的發病率。一旦發生肛門直腸周圍膿腫,應早期醫治,以防其蔓延、擴散。還要積極防治其他肛腸疾病,如肛竇炎、肛乳頭肥大、肛裂、炎性痔、直腸炎等能及時、正確、有效的治療,可以避免和減少肛周感染,膿腫和肛瘺的發生。
只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護理工作,並積極治療寶寶肛腸疾病,寶寶患肛周膿腫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6. 7個月寶寶肛周膿腫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你好: 小兒出現肛周膿腫是因為小兒的皮膚比較嬌嫩,免疫性能低下,機體抵抗力極差,性激素水平比較高,皮脂腺,肛腺相對分泌比較旺盛,加上使用尿布頻繁的摩擦,易致肛周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