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寶寶汗多是什麼原因
汗腺分泌過多,稱為多汗.多汗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症狀,有些是白天活動時多汗,有些是剛睡覺時多汗,也有些是在下半夜多汗.對於這些多汗,有些是生理性多汗,有些則可能是病理性多汗.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多汗特點,正確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多汗. 汗腺的分泌與交感神經興奮性有關,而不受副交感神經直接支配,因此,凡能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各種原因,都可引起多汗. 1、生理性多汗 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其原因是小兒的大腦神經發育尚不完善,且小兒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如果再外加一點興奮和刺激就會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維持正常的體溫。家長往往習慣於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寶寶的過熱的刺激下,只能通過出汗來調節體溫。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見於頭和頸部,常在入睡後半小時內發生,一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2、病理性多汗 指在安靜狀態下出現的多汗。佝僂病所致的多汗表現為頭部多汗,哺乳時和入睡後出汗增多,熟睡後逐漸消失,與季節無關。體弱的病兒多汗往往是在白天活動或夜間入睡後,在頭、胸、背部成片出汗,多見於1歲左右的小兒和斷奶前後的小兒。因喂養不當而致攝事不足或攝入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而發生營養不良也易出現多汗。如果寶寶經常在天亮前或清晨空腹時多汗,則可能是低血糖引起的,這時可給予喝糖水或食糕點,出汗即自止。如果孩子經常是在下半夜出汗,這種出汗常稱為「盜汗」,是結核病的常見症狀,它是由於體內的結核桿菌產生的毒素刺激了機體的交感神經,使之興奮而引起的。出汗部位以胸背為主。必須指出的是,如果寶寶不明原因的經常大汗淋漓或身體一側或下半身出汗,就應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家庭護理:對多汗的孩子要重視皮膚護理,勤洗澡或擦浴,更換內衣,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汗腺管阻塞發生汗疹或癤子,或者皮膚皺摺處糜爛,造成皮膚繼發感染。爽身粉的使用要恰當,大量使用對皮膚構成刺激。如果孩子出汗多應讓孩子多喝水,以補充體內水分的不足。若是病理性多汗,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❷ 寶寶老出汗是怎麼回事
正常原因 寶寶多汗大多是正常的,醫學上稱為生理性多汗。如夏季氣候炎熱而致小兒多汗;嬰幼兒剛入睡時,頭頸部出汗,熟睡後汗就減少; 寶寶游戲、跑跳後出汗多,一般情況很好;冬天寶寶衣服穿得過多,晚上被子蓋得太厚,加上室內空調溫度過高,使得寶寶過熱而出汗多。有的寶寶出汗僅限於頭 部、額部,俗稱「蒸籠頭」,亦是生理性出汗,父母不必擔心。 非正常原因 寶寶由於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過多,表現為安靜時或晚上一入睡後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濕枕頭、衣服,稱之為「病理性出汗」。如嬰幼兒活動性佝僂病、小兒活動性結核病、小兒低血糖、吃退熱葯過量及精神因素,如過度興奮、恐懼等。有的寶寶有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每種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還有多種其他疾病表現,父母需帶寶寶去醫院就醫,進一步做有關的檢查。 寶寶多汗,媽媽如何護理 ●媽媽如果發現寶寶出汗多,首先應該尋找多汗的原因。如果是生理性多汗的話,媽媽不必過分憂慮,只要除去外界導致寶寶多汗的因素就可以了。炎熱夏季需經 常開窗,有條件者用電扇或開空調,要注意風不要直接對著寶寶吹,尤其在寶寶睡著後,皮膚毛孔開放,身上有汗,風直接吹容易受涼。 ●注 意寶寶的衣著及蓋被。我們主張寶寶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從小鍛煉寶寶抵抗力。有的媽媽在冬天摸摸孩子手冷,就拚命給孩子添加衣服,穿了好幾件毛衣還穿棉 襖、棉褲,晚上蓋好幾床棉被。要知道給寶寶穿或蓋得過多,使寶寶大量出汗,衣服被汗液弄濕,又沒有及時換掉,寶寶用自己的身體溫度捂干濕衣服,反易受涼而 引起感冒發燒及咳嗽。出汗嚴重的寶寶,由於體內水分喪失過多,會引起脫水。 ●父母需要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最好喂淡鹽水,因為寶寶出汗與成人一樣,除了失去水分外,同時失去一定量的鈉、氯、鉀等電解質。給寶寶喂淡鹽水可以補充水分及鈉、氯等鹽分,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避免脫水而導致虛脫。 ●父母應及時給出汗的寶寶擦乾身體。有條件的家庭,應給寶寶擦浴或洗澡,及時更換內衣、內褲。寶寶皮膚嬌嫩,過多的汗液積聚在皮膚皺折處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可導致皮膚潰爛並引發皮膚感染。 ●發現寶寶多汗,媽媽應仔細觀察有無其他並發症狀,及時去醫院就診,治療引起多汗的疾病。如嬰幼兒有活動性佝僂病而多汗,可去醫院就診,口服魚肝油和鈣 粉,多進行曬太陽等戶外活動。夏天清晨突然發現小兒出大汗,沒有發熱,面色蒼白,精神萎靡,四肢發冷,應考慮低血糖的可能,在家先喂糖水,再立即去醫院, 進一步診治。 ●中醫中葯治療。一般沒有什麼西葯可以單獨治療寶寶多汗。可吃些中成葯或湯劑以協助止汗。如用太子參15克,炙黃芪15克,紅棗6-8隻,煎湯口服。沖服黃芪顆粒沖劑,不必煎。有佝僂病的寶寶可以沖服龍牡壯骨沖劑等。
❸ 寶寶出汗多是怎麼回事
寶寶出汗多的原因很多。首先寶寶比較愛動,這樣汗就容易多。缺鈣的寶寶也會導致出汗多。一般來說,出汗多是體虛的一種表現,白天稍稍活動後出汗,稱為「自汗」,中醫認為屬氣虛,對於這樣的孩子要注意忌口,平時不要吃生冷冰鎮的食品和堅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而應該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葯、扁豆、蓮子、大棗等。晚上睡著以後出汗,稱為「盜汗」,中醫認為屬陰虛,要忌口不吃煎、炸、烤、熏、油膩不化的食物,不吃辛辣食物。除因體質虛弱外,還有因疾病導致的汗多情況,比如結核病、佝僂病、甲亢,以及內分泌、傳染性疾病。如果發現孩子消瘦,食慾異常,下午低燒,乾咳等,必須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排除患器質性疾病的情況。針對汗多的寶寶,家長要隨時用干毛巾給寶寶擦身,或在背上墊一塊小毛巾,避免汗濕衣裳而受涼感冒。此外,還可服用一些中葯,如黃芪、大棗等,有補氣斂汗的功效。中成葯玉屏風沖劑有預防、調理作用,對自汗的療效更好,可服至汗多表現明顯緩解後兩周左右。
❹ 孩子容易出汗是什麼原因
每一個孩子的體質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好動,而且新陳代謝比較旺盛,整個人的基礎代謝率如果比較高的話,這些孩子就會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出汗一些,有的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貼身的衣服都可能會被汗水給打法師,這樣的孩子是非常常見的,這些孩子,其實他們天生就是愛出汗的體質。
所以這也是比較正常的一種情況,只要排除身體的疾病,那麼孩子出汗,家長不必要過多的擔心,一旦孩子出汗特別多,明顯比平時多的話,那就要提高警惕,但是只要在正常的范圍之內的話,就是沒有必要過多的去擔心的。
如果說孩子在平時特別愛出汗的話,作為家長來說的話,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給孩子勤洗澡,勤畫一些乾爽的衣物,除此之外,一定要給孩子多補充水分。
因為如果頻繁出汗的話,不及時的補充身體所缺的水分,就可能會導致孩子由於缺水而出現一些身體不適的症狀,除此之外,在天氣比較炎熱的時候,盡量少讓孩子到戶外去進行運動,大量的出汗。
而且在孩子出汗之後,也不要給孩子用過涼的水去洗澡,這樣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生病,所以,家長在孩子出汗之後一定要正確的去處理,千萬不要讓孩子著涼感冒。
❺ 孩子經常出汗,可能是什麼原因
引言:眾所周知,當寶寶處於嬰幼兒階段時,由於體溫調節能力有限,可能會出現冷熱不適應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大人在同一個環境中感覺舒適,但寶寶卻更容易出汗的原因。
如果天氣炎熱,盡量限制寶寶外出的次數,尤其是上午10點到下午4點。畢竟這個時間段光照充足,氣溫也是一天中最高的。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和寶寶出去玩,自然很容易出汗。另外,如果特殊情況需要外出,要注意使用太陽帽、雨傘等為寶寶降溫。
❻ 小孩出汗多是什麼原因
小孩出汗多是什麼原因
小孩出汗多是什麼原因,在炎熱的夏天,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出汗多都屬於正常現象,但是若發現自家小孩不分季節,不分冷熱地出現多汗的問題,你家長們就得重視起來了,下面分享一篇有關小孩出汗多是什麼原因的文章,歡迎閱讀。
小孩出汗多是什麼原因1
11歲出汗多是什麼原因
兒童出汗有可能是身體出現了某些疾病而引起的,一般兒童出汗是身體素質低下和身體免疫抵抗力比較低下而引起的,所以在平時生活里一定要多增加營養,如果孩子在睡覺過程出現了出汗的現象,那麼就是營養不失調或者陰陽失調而引起的。這樣情況下注意飲食調養,平時多吃水果和蔬菜,同時還要注意營養搭配一定要均衡,最好到醫院就醫檢查。
11歲出汗多怎麼調理
兒童出汗多的話,是需要調理的,在生活中需要吃一些營養成分高的食物,同時一定要多參加一些鍛煉身體的運動,這樣能增強體質,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同時在夏季出汗多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衛生,衣服勤洗勤換,這樣孩子出汗多也不用不舒服。
在生活中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如果孩子出汗過多,那麼一定是出現了其它症狀,作為父母一定要帶孩子及時就醫,不可以因為沒有及時就醫,耽誤病情,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盡量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多做運動,不要有挑食的壞習慣,這樣對孩子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小孩出汗多是什麼原因2
孩子的.新陳代謝很旺盛,所以在孩子睡覺時就會發現孩子總出汗。其實大人是不用過多擔心的,因為孩子在小時候活潑好動,就容易出汗,而且孩子體內的含水量大,如果在孩子運動後出汗多的話,也不用擔心。給孩子做好身體的清潔就好,不要讓孩子得了痱子。不過有些孩子在晚上睡覺後也會出很多汗,這也是有問題的。
有些孩子出汗是生理性多汗,有些孩子出汗就是病理性多汗了。出現病理性多汗一定是因為孩子身體有什麼疾病或一些其他原因所導致的。那就讓我們來了解下孩子出汗的兩種不同原因吧。
1小兒多汗的正常原因
寶寶多汗大多是正常的,醫學上稱為生理性多汗。如夏季氣候炎熱而致小兒多汗;嬰幼兒剛入睡時,頭頸部出汗,熟睡後汗就減少;寶寶游戲、跑跳後出汗多,一般情況很好;冬天寶寶衣服穿得過多,晚上被子蓋得太厚,加上室內空調溫度過高,使得寶寶過熱而出汗多。有的寶寶出汗僅限於頭部、額部,俗稱"蒸籠頭",亦是生理性出汗,父母不必擔心。
2小兒多汗的非正常原因
寶寶由於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過多,表現為安靜時或晚上一入睡後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濕枕頭、衣服,稱之為"病理性出汗"。如嬰幼兒活動性佝僂病、小兒活動性結核病、小兒低血糖、吃退熱葯過量及精神因素,如過度興奮、恐懼等。有的寶寶有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每種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還有多種其他疾病表現,父母需帶寶寶去醫院就醫,進一步做有關的檢查。
要是自己的寶寶是因為生理性多汗,那就不用過於擔心,在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盡量不要再白天帶孩子外出活動,同時在家中也要注意通風散氣,不過也不能讓孩子過於貪涼。要是病理性多汗的話,就要去醫院進行先關項目的檢查和診治了。
❼ 嬰兒易出汗,怎麼回事
嬰兒容易出汗首先要排除天氣過熱因素,其次,多數嬰兒出汗與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發育還不完善有很大關系,尤其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凍著,平時給孩子穿的太多了或者把房間的溫度調的太高,就更容易出汗。除此之外,嬰兒突然容易出汗可能與缺鈣、發燒、體虛等因素有關系,所以要注意根據其他症狀鑒別原因,必要時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詳細檢查和針對性的治療。
❽ 寶寶出汗很厲害,是什麼原因
小寶寶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見的,並非都是體質虛弱、身體有病的症狀。不少家長認為是孩子體質虛弱,因而虛汗不斷。其實,有相當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見於頭和頸部,常在入睡後半小時內發生,1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嬰幼兒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加上小兒活潑好動,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後也不得安寧,所以入睡後頭部也可出汗。所謂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長往往習慣於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牛奶、麥乳精等,小兒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另外,室溫過高、或保暖過度也是小兒睡眠時出汗的原因,這些都屬於生理性的出汗。 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兒安靜狀態下出現的,如佝僂病的出汗,表現為入睡後的前半夜,小兒頭部明顯出汗。由於枕部受汗液刺激,嬰兒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結果造成枕部頭發稀疏、脫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環狀脫發,醫學上稱之為「枕禿」,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只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佝僂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會自止。 假如小兒不僅前半夜出汗,後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數是有病的表現,最常見者是結核病。結核病還有其他表現,如低熱、疲乏無力、食慾減退、面頰潮紅等。結核病的病兒白天活動時易出汗稱為虛汗,夜間的出汗稱為盜汗。如懷疑孩子感染了結核,應做肺部X線檢查或做結核菌素試驗以便及時診斷、及時治療。 體質弱的小兒常常在白天活動時或夜間入睡後,在頭、胸、背部成片狀出汗。往往是由於喂養不當或消化吸收不良而發生營養不良造成的。護理上要注意調整喂養方法,促進小兒食慾,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糖的攝人量。必要時可採用中醫中葯調理脾胃不合。 因此,對小兒睡眠中的出汗,應仔細區別,必要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另附上幼兒睡覺出現的其它相關狀況和分析: 你自己研究對比一下~~ 正常的嬰兒在睡眠時比較安靜舒坦,呼吸均勻而沒有聲響,有時小臉蛋上會出現一些有趣的表情。但是如果嬰兒有以下狀況出現,父母應該高度重視。 症狀一:嬰兒在剛入睡時或即將醒時滿頭大汗。 專家提醒:可以說大多數嬰兒夜間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並伴有其他不適的表現,就要注意觀察,加強護理,必要時去醫院檢查冶療。比如嬰兒伴有四方頭、出牙晚、囟門關閉太遲等徵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僂病。 症狀二:嬰兒夜間睡覺前煩躁,入睡後全身干澀,面頰發紅,呼吸急促,脈搏增快,超過110次/分。 專家提醒:這預示著嬰兒即將發燒。應該注意嬰兒是否有感冒症狀或腹瀉症狀,另外注意給他補充水分。如果嬰兒真有發燒症狀出現,即應採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溫方式。 症狀三:嬰兒睡眠時哭鬧,時常搖頭、抓耳,有時還發燒。 專家提醒:嬰兒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濕疹或是中耳炎。應該及時檢查嬰兒的耳道有無紅腫現象,皮膚是否有紅點出現,如果有的話,及時將嬰兒送醫院診治。 症狀四:嬰兒睡覺時四肢抖動。 專家提醒:這一般是白天過度疲勞所引起的,不必擔心。需要注意的是,嬰兒睡覺時聽到較大響聲而抖動是正常反應;相反,若是毫無反應,而且平日愛睡覺,則當心可能是耳聾。 症狀五:嬰兒睡覺後不斷地咀嚼。 專家提醒:嬰兒可能是得了蛔蟲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若是蛔蟲病可用嬰兒專用的驅蟲葯驅除;若是排除了蛔蟲病,則應該合理安排嬰兒的飲食。 症狀六:嬰兒睡著後手指或腳指抽動且腫脹。 專家提醒:這時父母要仔細檢查一下嬰兒的手指,看它是否被頭發或其他纖維絲纏住,或被蚊蟲叮咬的痕跡。 症狀七:嬰兒不能睡得沉,經常翻動身體。 專家提醒:其實小寶寶入睡後在床上翻滾的現象較為常見。有時被子墊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會影響嬰兒的睡眠質量。有些家長怕小兒睡覺時冷,讓他穿著衣服睡覺,小兒感到不適,於是翻來滾去。有的家長總是擔心小兒吃不飽,晚上睡前還讓他吃很多的東西,使得小兒睡覺後肚子總是脹得難受,所以睡覺睡不踏實。 症狀八:嬰兒經常在睡著後突然大聲啼哭。 專家提醒:這在醫學上稱為嬰兒夜間驚恐症。如果孩子沒有疾病,一般是由於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驚恐、勞累等引起的。所以平時不要嚇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靜愉快的情緒。 總之,嬰兒仍處於不能表達自己喜惡的時期,家長除給他安排好足夠的睡眠時間外,應當在嬰兒睡覺時多觀察他的異常變化防止延誤病情。8--9個月的嬰兒白天一般睡2--3次,持續時間2--6小時,夜間睡10個小時,共計14--15個小時。睡眠時間過少,影響嬰兒身體發育;睡眠時間過長,影響活動時間,使嬰兒智力發展延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