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健康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5-21 23:01:43

⑴ 讓你越來越健康的十大原因

1、早上喝一杯溫開水很重要。

2、吃飯應先吃青菜再吃肉。

3、喝牛奶後,再喝幾口溫開水。

4、打態衫噴嚏時不要捂住嘴巴。

5、每天褲閉侍堅持運動。

6、適量步行能使大腦更 健康 。

7、小便時閉嘴胡吵巴更 健康 。

8、經常梳頭有助於 健康 。

9、吃海帶可以預防高血壓。

10、過夜或者隔五小時的茶別喝。

⑵ 健康的根源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六)

        ——逃離自己的謊言



        生命中什麼最重要?

        健康,親情,愛,家人,金錢,地位……

        有很多答案,有一個是你自己的,你認為的那個最重要的。

        是真的嗎?

        生命是一切的根源,身體是生命的載體。沒有了生命,其它的都是空的了,所以,健康的身體,是最重要的。

        是真的嗎?

        在2018年的「點燃心燈,生命動能」的訓練營中,在課程的開始,有一個環節「發現謊言」。在課程開始前兩天,給學員預留一個作業:「1.我是誰?  2.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3.我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4.我喜歡什麼樣的人?  5.我討厭什麼樣的人?」

        每次活動,總是讓人大跌眼鏡,幾乎所有的人,都活在自己的謊言中而不自知。

        健康是最重要的!是真的嗎?

        「我當然知道!」畝伏禪 「我哪能像你那麼自由!」 「一頓飯兩頓飯還能吃壞了事!」  「吹什麼牛!要是養生那麼管用,那醫院不都得關門啊。」 「不行啊,家裡離不開啊,上有老下有小的。」 「管住嘴邁開腿,我早就知道了。」

        ……

        太多的回答,你是否也曾說過類似的回答?

        健康是最重要?是真的嗎?

        沒有時間?早起半小時,上班走路去,晚點到家,下班走路回,幾十年來,你節約下的那點時間,做了什麼呢?

        家裡離不開人?幾十年來,家裡一直離不開你嗎?離開家的日子裡,你那些時間做了什麼呢?

        管住嘴邁開腿,一年三百六五天,你管住嘴了嗎?邁開腿了嗎?「管住嘴邁開腿,我當然知道,我早就知道」,是真的嗎?

        早晨起來,喝杯溫開水,做到了嗎?認真做的嗎?還是急匆匆牛飲?

        …… ……

        太多的,太多的,有沒有你的影子呢?

        健康最重要!

        沒有時間,在醫院里躺著的人有時間嗎?離不開你,躺在醫院里時,能不能離開你呢? …… ……健康最重要,是真的嗎?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首先反省自己是否真的把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從自己做起。自己以身作則,帶動引領,自律律他,相互監督。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請從今天開始做,做那件舉手抬足就能做到的,日日覺心。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

        請逃離自己的謊言。

~~~~~~~~~

    敬儒德,循易理,儒易文章

    知倫理,觀自然,自在健康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五)

 廳仿       ——放鬆之道

        不拒絕,不抗拒,不去問「為什麼」,全然的感覺自己身體的感覺,隨它來,隨它去。

(—)不拒絕,不抗拒:

        身體的所有感覺,所有的自動反應,我們大腦不去拒絕它、抗拒它,不去用大腦指揮身體,不去用大腦里的意識來左右身體自己的行為。

(—)不去問「問什麼」

        身體的不適,我們習慣於產生疑惑和疑問「怎麼了?」、「咋回事?」、「吃啥了?」、「沒事吧?」、「好害怕!」、「難受死了!」、、、、、、

        身體難受,就是難受,不管你產生多少疑問,有著多少知識和經驗,都不能改變身體此刻的狀態,所有的疑迅塵問,就變成「情緒」、「妄念」、「煩惱」,身體開始僵硬,經絡更加不通,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全然的感覺身體的感覺:

        身體不適難受,那就去感覺難受,看著身體難受,如同看著別人的感覺,如同看著日升日落,看春夏秋冬,看風霜雨雪,看一切自然而然的自然發生的一切:你看到了,只是看到了,熟視無睹,不走腦子。

(—)隨它來,隨它去:

        困了睡覺,餓了吃飯,一呼一吸,自然而然。

        感覺來了,讓它在那裡就好,感覺沒了,讓它走就好。

        如同天亮了,就是亮了,天黑了,就是黑了。

        如同下雨了,就是下了,雨停了,就是停了。

        如同火車停靠了車站,就是停了,火車離開車站,開走了,就是走了。

        一切的發生,皆是應該的發生,隨它來,隨它去。

        隨它。

~~~~~~~~~

      敬儒德,循易理,儒易文章

      知倫理,觀自然,自在健康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四)

    ——身心放鬆是健康的根本

        黃帝內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連捷老師:身心放鬆,氣血柔順充盈,時刻關注自己,覺察自己的身體的感覺,身體自我防護、自我調理、自我修復機能保持在良好狀態,焉有生病之理!

        故曰:養生之道,放鬆二字。

        問:如何養生?(此乃問道)

        答:身心放鬆。

        問:如何放鬆?(此乃問法)

        答:太極,瑜伽,站樁,靜坐,走路,五禽戲,八段錦,畫畫,書法,音樂,彈琴,下棋,喝茶,賞花,吹風,聽雨,觀雪,望月……還有:美食,美酒,美女,俊男,美容,美指美甲,只要做到一心一意,專注當下一件事,俗語說:一心不能二用。就是得法。

        萬法歸一,由術歸道。

        天下師門種種,歸於無師自通。

        俗語曰: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拜師門是方法,自我修行是大道。

        哲學說:內因決定外因。看醫生是外因,是方法,自我健康管理,是內因,是健康之道。

        偉人說:天下沒有救世主,一切只有靠自己。

        國際歌: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黃帝,要創造全人類的幸福,只有靠我們自己。

        聽,這就是道,救世之道。至於革命的形式,是無產階級專政還是君主立憲,那是方法,是術。

        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身之自然,放鬆而已,自然健康。

~~~~~~~~~

    敬儒德,循易理,儒易文章

    知倫理,觀自然,自在健康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三)

    ——養生就是調柔身心

        《黃帝內經》對養生和養神還有一個更高的要求——「恬淡虛無」,接近道家、佛家成就者的狀態。

        「恬」是安靜、安然的意思,帶著放鬆的、微微的甜美。而電視劇里常見的大喜大悲是相對偏執、失中、失守的狀態,不是一個平常的中和狀態。

        這個「恬」如果換成「甜」,即「甘」的意思,中葯有一個原則叫做「甘以緩之」,意思是所有的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就能讓人的精神、身體的運轉,包括人看待問題的方式及態度柔和、緩和起來。

        現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緩」。比如:神經衰弱、焦慮症、躁鬱綜合征等,都是這個時代常見的,其實是大家陷入了一種太快、太急了的精神心理生活狀態。

        太急了,神就飄在外面,氣機也浮動不定,既緊且亂,生理功能也就跟著失調了。

        連老師語錄第一句話就是「著什麼急啊!」

        「淡」是什麼意思呢?「不那麼在意,無可無不可,都可以。」於是就有了很大的空間,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而不是有所期待,執著於目標,也沒有想要控制局面。

        所求所想的少一點,有為的習性輕一點。佛法常說「自凈其意」,儒家講「思無邪」,道家說「為道日損」,都在講要簡單一些,樸素一些。

        連老師語錄第二句話「多大點事啊!」

        對身體差的人,我有個建議:不要學得太多太雜。現在不少人身心疲憊,但學習熱情很高,什麼中醫、國學、身心靈樣樣都不放過。無論是善意還是惡意,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動得太多。當身體弱的時候,神氣是不容易收住的。

        學的多,知識就多,少了實踐,就會行成「知障」。有意無意、自覺不自覺就會用「知識」的標准評判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產生煩惱。

      連老師語錄第三句話「哪有對錯啊!」

        從中醫養生,從道家、佛家來說,修心都是第一位的,因為那個時候你的身體像電子天平一樣敏感,一個想法涌動就會有很大的變化。

        南懷瑾老師的書里常常提到,打坐坐到比較細微的時候,你的一個念頭,身體都會有變化,都會有感覺,那個時候自然就不敢亂動念了。亂想亂看就會不舒服。

        連老師語錄:不拒絕,不抗拒,不去問「為什麼?」,全然地感覺身體的感覺,隨它來,隨它去。

~~~~~~~~~

    敬儒德,循易理,儒易文章

    知倫理,觀自然,自在健康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二)

    ——真正的養生是去感受自己



        當一個人用自己的感受生活的時候,是從他的內心出發,原點是自己,沒有錯位。現代人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什麼呢?

        我們去求一個東西、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總是有很多遠大的發展計劃,一直思考,想得很遙遠。或者關注一個明星,念念不忘。不停地看這個看那個,或者不停地講話,不停地做事。

        我們以外物為原點,那就會失去對當下的自己和周圍的感受。

        這個狀態在中醫叫什麼呢?是「形神分離」。

        打坐安靜的狀態是什麼呢?是《黃帝內經》說的「形與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現在講營養,要吃得好,早上一個蛋,晚上一頓肉,對不對呢?

        小時候我們都燒過爐子,爐火的大小決定了你應該往裡面加多大的柴火,道理很簡單吧?

        那麼,為什麼我們在吃的問題上就不明白這些道理呢?

        你的爐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經沒有什麼消化力了,煙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沒運動,你還吃牛排,還喝牛奶,只會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爐火壓滅。

        這些道理不需要通過學習醫學知識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識,要在生活當中去體會。

        體會吃什麼東西有什麼不同的感覺,有知有覺地去生活,吃了某個東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發現,也是有知有覺的開始。

        合適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尋找一個外在的統一標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養成用心的習慣,去感受自己、觀察自己,然後至少知道:

        一、吃了什麼東西舒服,什麼東西不舒服;

        二、跟誰在一起舒服,跟誰在一起不舒服;

        三、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會比較安心,或者反之,會睡不著、糾結和難過。

        生活中時時刻刻留意觀察自己,就可以時時刻刻調整自己,這是真正的養生。

~~~~~~~~~

    敬儒德,循易理,儒易文章

    知倫理,觀自然,自在健康

健康的根源在自己(一)

        ——身病先是「神」病

        中醫認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後是氣病,再到血病,最後才到什麼呢?形病。

       

        疾病先從生命無形的部分,即從精神、信息的層面開始出問題;第二個階段,到氣的部分,能量格局和運行規律發生紊亂;第三個階段,到有形的疾病層面。很多人的病,其源頭是某種很大的煩惱,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們無法解決的困惑。很多時候,病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去面對、澄清、解決。

        為什麼儒、釋、道這么重視「慚愧」、「反省」、「懺悔」,先得覺察到自己錯了,才有「知非即離」的可能。心念一轉,神氣也就轉了,生命列車的方向也轉了。

        當一個人的身體有大病的時候,已經是生命列車的方向錯了很久了。但有一點一定要記得,信念隨時有機會轉回,信念一轉,神氣隨時有機會修正。

        很多人對自己的生活、內心狀態、身心感受無知無覺,卻指望通過吃一把綠豆、幾根蟲草就能改變很多。這個對簡單輕靈的小雞、小鳥還行,我們這么大、身心這么復雜的人,要靠它來改變,不那麼容易。

        除非你是非常干凈的肉體、非常清凈的心靈,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否則,一把綠豆是調不動你的,一包湯葯也不太容易做到。

        《黃帝內經》里有一段對話:「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黃帝問岐伯,當一個人形體破敗了,氣血也耗幹了,治療就很難見效,這是為什麼啊?

        「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的神氣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醫生也沒有辦法調動了。

        黃帝接著問:什麼是神不使呢?

        岐伯回答:「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馳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這段話大家慢慢玩味,為什麼現在病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好治,可以從這里找原因。

        一切的源頭,在於無形的思想、精神,然後才有了能量,然後才化生為物質。

        所有的病,或者說這個世界的開始,都是這么來的。

~~~~~~~~~

      敬儒德,循易理,儒易文章

      知倫理,觀自然,自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