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左腿膝蓋疼痛是哪些原因引起的有哪些緩解的方法
引言: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出現身體不適,人們的第一反應大約是身體的功能性損傷。經常會發現自己可能會出現膝蓋疼痛,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種,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左腿膝蓋疼痛是哪些原因引起的?有哪些緩解的方法?
三、緩解方法
如果出現自身關節痛,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如果是想要保守治療的話,可以採用一些止疼葯貼膏葯進行治療,如果情況沒有好轉,一定要及時介入手術,一些運動員因為長期需要訓練而不能去對膝關節進行手術,在比賽賽場上一般都是打封閉。而對於大部分我們的普通人來說,一般都採用的是中醫傳統針灸治療或者是手術治療。
❷ 左邊膝蓋疼,是怎麼回事
你好,膝蓋疼痛主要原因可能是:
1.過度譽舉運動、勞累等情況可出現關節疼痛,但誘因去除後會逐漸減輕。
2.滑膜炎、關節炎導致的,其中包括外傷、病理性因素等。
3.半月板損傷引起的疼痛。
4.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損傷等洞虛閉導致的。
5.髕骨骨納裂折等。
❸ 左腿的膝蓋一直酸痛是什麼原因
左腿膝關節出現疼痛,常見的原因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進行具體分析,如果是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出現左腿膝關節疼痛,主要考慮生長痛的可能性。由於生長比較快,骨質的生長速度大於周圍軟組織的生長速度,從而產生骨骺區域軟組織的擠壓傷或者牽拉傷,造成生長痛的發生。對於兒童和青少年膝關節出現疼痛,也要懷疑骨腫瘤的可能性,因為這個年齡段也是骨腫瘤高發的時間,尤其是膝關節的干骺端。如果是成年人出現左膝關節的疼痛,常是考慮由於急性外傷以後造成,比如在工作和運動當中造成膝關節損傷,有些損傷早期並不明顯,但是在急性損傷略微恢復以後損傷就表現出來,膝關節的內外側副韌帶損害、膝關節半月板的損傷以及交叉韌帶損傷,都可以導致膝關節出現疼痛。如果對於老年人出現膝關節疼痛,主要考慮骨性關節炎的可能性,由於長時間慢性勞損或者退變,造成膝關節出現骨質變形、增生,關節軟骨剝脫、磨損,關節周圍軟組織增生、肥厚、鈣化,都會導致膝關節出現疼痛。
❹ 左腿膝蓋疼怎麼回事
人的膝蓋疼有以下幾種情況:
1.尿酸值過高引起痛風。
2.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
3.膝蓋受到撞擊、摔打等。
4.發燒感冒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疼痛。
5.生長發育期的疼痛。
6.膝蓋手術後的疼痛。
7.膝蓋在劇烈運動後的酸痛。
如果疼痛可能是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引起的。
一、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是因膝關節各種外傷、骨折、過度勞損、關節內游離體及手術等刺激或損傷滑膜而產生的炎症反應。滑膜在傷損伏尺伏後很快出現膝關節充血、腫脹、滲出、關節積液。病人訴膝關節腫脹不適,疼痛。查體可見浮髕試驗陽性。膝關節腔穿刺可見稀釋淡黃色液體。如為血性則應注意與腫瘤、結核、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相鑒別。滑膜炎所致滲出常延續較長時間,約至滑膜損傷恢復為止。
二、
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雖然全身反應較輕,但本病病程較長,若治療不及時,積液不能迅速吸收,容易轉為慢性病變,滑膜逐漸肥厚變性,纖維素沉著鈣化,導致關節粘連,活動受限,因此一旦發病應及時醫治。患者宜卧床休息或用屈側石膏托固定膝關節於60°位置。積液量多則應進行無菌抽吸滲液。已轉為慢性病變者可在關節腔內注射2%普魯卡因2ml、強的松龍25mg,必要時加用抗菌素。應鼓勵患者及早進行股四頭肌鍛煉以利於積液的吸收和膝關節功能的恢復。進行膝關節的屈伸活動也很有必要,可以防止粘連,膝關節疼痛明顯的病人可以服消炎鎮痛葯,如芬必得、消炎痛、扶他林等葯。理療、熱敷、中葯熏洗對消炎消腫,促進積液吸收有良好作用。不宜進行針刺治療以免感染,但可用艾條灸患部,效果也不錯。
三、中醫葯治療
1.中葯外洗
方葯:雞血藤30克,蘇木、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克,威靈仙、黃柏、桑枝、木通、澤瀉、透骨草、』川牛膝、乳香、沒葯各15克,桂枝10克,艾葉、紅花各5克。
製法及用法:上葯放於大砂鍋內,加入清水3公斤,煮沸20分鍾後,取葯液倒於小桶內,放置膝關節下方,上面用浴巾罩住,利用葯氣熏蒸20分鍾左右,待葯液溫度適宜時用毛巾蘸濕敷患處20分鍾。每天2次,每劑葯可用2天,10天為1療程,連續2個療程。治療期間,注意卧床休息,盡量避免體力及負重勞動。
中醫認為,膝關節受損後局部氣滯血瘀,風寒濕邪趁虛侵入,痹阻於膝關節,使氣血瘀滯,當以清熱利濕、舒筋通絡、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治療原則。本困腔方可化瘀除濕,清熱通絡,通過局部熏洗,葯物直達病所,故對膝關節滑膜炎有缺攜明顯療效。
2.中葯內服
辨
證:濕熱阻絡。
治
法:健脾除濕,清熱解毒,通利關節。
方
名:二術苓皮湯。
組
成:蒼術12克,白術12克,茯苓皮20克,薏苡仁30克,金銀花30克,川牛膝15克。
用
法: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❺ 左膝關節痛是什麼原因該怎麼治療呢
左膝關節疼痛,考慮是膝關節炎引起。常見於過度應用、損傷、全身性疾病、異常等因素,引起膝關節疼痛、腫脹、積液等症狀,嚴重可影響生活質量。可以選擇軟骨保護劑等葯物進行治療,減少患側過度使用,注意局部保暖。
對關節軟骨、韌帶、肌腱具有較強的營養修復功能,局部通透性強。葯物分子通過皮膚吸收,參與血液循環,直接進入疾病,並通過皮膚傳輸到經絡、肌腱和骨骼,以刺激身體的調節功能,這是由於關節中積聚了寒冷和水分,建議你每天把腳灌到高水位,並放一些生薑進去。
屬於無菌性炎症。注射和葯物治療不能消除無菌性炎症。可以用石膏治療。鑄型具有強筋壯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不僅可以控制和預防骨關節病的發展和惡化,而且患者康復後不易復發。骨孢子、半月板損傷、類風濕性關節炎、滑膜炎、滑膜炎、滑囊炎、關節腔積液等可導致膝關節腫脹和疼痛。
首先,盡量保暖,可以用熱敷;第二是減少運動量,讓關節休息。如果上述方法不能改善膝蓋疼痛,你應該去看醫生,以澄清原因。如果外側副韌帶部分受損,膝關節應置於微屈位制動,以放鬆副韌帶,促進癒合。外敷結骨散可消腫止痛,有助於癒合。
❻ 腿膝蓋左側疼是怎麼回事呢
隨著年齡增長,伴隨著關節營養流失,關節也會逐漸退化。人的關節就像汽車一樣也是有使用期限的,時間長了,自然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年紀增長,體內循環代謝能力減弱,關節軟組織的營養供給不足,使得關節軟組織退化、肌肉退化,失去了軟骨的保護,人在活動時更容易出現關節損傷,從而出現各種腿膝蓋左側疼等問題。
另外補充氨糖也很重要,它可以促進關節軟骨再生,修復受損的關節軟骨,促生關節滑液,潤滑關節表面,減輕關節間的摩擦,從而延緩關節組織的退化。像健力多氨糖軟骨素鈣片就含有氨糖,保護關節很給力。
❼ 左腿膝蓋疼痛怎麼回事
生活中,不少中老年人為左腿膝蓋疼痛所困擾。下面我來介紹一下相關的原因和鍛煉 方法 。
左腿膝蓋疼痛的原因
在平時生活中,有不少朋友會有左腿膝蓋疼痛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千萬不可輕視,要及時找家正規的骨科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1、疼痛。活動多時疼痛加重,休息減輕,再活動時仍可疼痛,甚至更重。上下樓梯尤為困難。當關節發生扭傷、著涼、過度勞累時通常可誘發或加重關節疼痛。
2、關節腫脹。腿膝蓋疼響是怎麼回事?關節腫脹來源於滑膜增生和關節內積液,初期常因扭傷,著涼而發作,以後將變為持續性腫脹,而且關節活動時還會有磨擦音或彈響聲。
3、膝蓋發軟。當病情嚴重時,走路會出現膝關節發軟,走路不穩而跪倒或摔倒的現象。有些患者還會伴有劇痛。
4、屈伸困難。由於軟骨破壞、骨贅形成、滑膜增生,導致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屈曲也不完全,不能下蹲和持重,甚至坐便都困難。
膝關節的鍛煉方法
1、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即“大腿綳勁”採取坐位或仰卧位,首先將腿伸直,然後收回,以“抽動”方式進行股四頭肌的收縮運動,每次鍛煉5分鍾,每日2~3次。然後再將腿綳直抬起,堅持數秒鍾後放下,一起一落,一次可由5分鍾逐漸增到10分鍾。左右兩腿輪換進行。
2、股四頭肌負重鍛煉,即在直腿抬高鍛煉的基礎上,用一個0.5~1公斤重的沙袋捆在踝部進行負重直腿抬高鍛煉,先左腿後右腿,每次鍛煉3~5分鍾。
3、膝關節屈伸運動採取仰卧位,兩腿膝關節同時進行一屈一伸的運動,可以提高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和韌性以及關節的靈活性,並可消除膝部無菌性炎症、避免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每天堅持2~3次,每次3~5分鍾。
4、步行或慢跑,步行或慢跑可增強下肢肌力和韌帶的韌性以及膝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步行時每分鍾30~40步,逐步提高到60~70步,一次行程2000~3000米、每天1~2次。若慢跑、速度不宜快,以邊跑還可邊與他人交談為度,每次跑5~10分鍾,每天1~2次。
5、 體操 和打拳,動作柔和,能活動關節、鍛煉筋骨,適於不能長距離步行或慢跑的中老年人。每天早晚各練一次,每次練10~20分鍾。運動中可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適當放低身體重心,增大膝關節運動幅度。
6、自我按摩,特別適用於老年體弱運動有困難者。取坐位,對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和小腿三頭肌等進行揉捏拍打、捋順點散、對髕骨進行研磨松動,以促進膝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松解筋腱粘連,達到“筋動骨活”的目的。
7、保護膝關節,在勞動和運動中要注意保持膝關節的平衡穩定,防止摔跌或扭傷。若膝關節損傷後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常造成膝關節長期疼痛。
8、膝關節保暖,不少人的膝關節疼痛是天熱時減輕,天冷時容易加重。所以中老年人天冷時除多穿衣褲外,可戴上“護膝”。不要在風口長時間站立,避免膝部受涼。
9、控制體重,肥胖會使膝關節負荷過重,使膝關節疼痛加重。因此應設法減肥、保持正常體重。
10、多吃含鈣豐富的食品,如貝殼類、海產品、蛋類、動物骨骼、豆類、奶類,其中牛奶含鈣量高,可多飲用,以預防膝關節骨質疏鬆。
❽ 左膝蓋疼是怎麼回事
膝關節在反復屈伸、扭轉時,關節面在不斷地撞擊、摩擦,時間長了就會形成磨損性損傷。髕骨,就是俗稱的膝蓋骨。有研究說,膝關節在半屈時,髕骨面上受的力可以達到體重的7倍。頻繁地步行上下樓梯和下蹲時,膝關節的過度負荷會引起臏骨軟化症。調查顯示,膝關節疼痛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是由臏骨軟化症引起的,而30歲至40歲的女性發病率高達50%。 臏骨軟化症的症狀主要出現在半蹲位時,以步行上下樓梯特別是下樓時疼痛更厲害。隨著病情發展,軟骨出現纖維化及滑膜發生炎症時,會因髕骨面的不平整,使膝關節突然不能屈伸(即交鎖症狀)。如出現關節積液等炎性反應,會使膝關節腫脹疼痛。病程後期,會形成骨性關節炎。 處方 少讓膝關節下蹲 臏骨軟化症患者,應盡量減少步行上下樓梯的活動,避免做下蹲的鍛煉動作。疼痛嚴重或伴有腫脹時,除了注意休息,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消炎鎮痛和保護軟骨的葯物。 平時應避免對髕骨面的過度擠壓、摩擦,這是預防臏骨軟化症的關鍵。比如蹲馬步的動作,負重的膝關節屈伸活動等,都不宜多做。臏骨軟化症還與老年動脈硬化、局部供血不足等有關. 臨床證實,日常生活中的不慎,也是關節病的誘因。 下蹲姿勢造成膝蓋損傷美國的一項研究稱,美國人比中國人肥胖,超重易使膝蓋出現關節炎。調查數據還顯示,中國的老年人發生膝關節炎的幾率比美國老年人高,這是因為中國人有經常下蹲的習慣,經年累月蹲的姿勢易使膝蓋損傷,到老年時則引發膝關節炎。 高跟鞋引發膝關節炎有關研究表明,穿高跟鞋的女性,膝關節負重壓力是常人的3倍,特別是穿高跟鞋下樓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達到正常人的7至9倍。這種額外的壓力會造成人體膝部骨關節的退行性改變,引起膝部骨關節炎。哈佛醫學院的研究還稱,無論穿尖細高跟鞋還是寬跟高跟鞋,在行走時對膝關節產生的壓力是相同的。所以女性應多穿低跟鞋或平跟鞋。 過度負重導致骨關節炎荷蘭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重體力勞動會使單側或雙側髖關節患骨關節炎的危險性增加。這是因為,關節的長期負重,軟骨的退化現象使其變薄或消失,導致關節吸收沖撞的能力減低,只要關節受力較大或使用較多,便會感覺疼痛,這種變化在全身關節都會出現。 另外,關節痛與居室的陰暗、潮濕、氣候寒冷和陰雨連綿有明顯的關系。因此,患者要隨時留意氣象預報,在寒潮襲來和天氣變化時要加強防寒保暖。在飲食方面,要控制高脂肪膳食,因為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會產生一種酮體,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刺激作用,甚至引發關節腫脹、強直、活動障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