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兒童腿疼的原因有哪些
問題一:孩子大棗腿疼是怎麼回事? 孩子在生長過程中,難免會有腿疼的情況出現,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長個的孩子腿會痛,這叫「生長疼痛」,很多家長看到孩子有「生長痛」了,就給他補補鈣,以為孩子鈣充足,腿就不會痛了。兒科醫師提出,生長痛是正常生長現象,跟缺鈣無關。 另外,可別腿痛都歸結為生長痛,青少年關節炎、骨癌等疾病都伴隨著腿部疼痛的症狀。 生長痛的症狀 例子: 6歲的貝貝這兩天老說半夜腿痛,白天疼痛就沒有了,照樣蹦蹦跳跳。媽媽檢查腿部,發現沒有紅腫,按壓腿部,貝貝也不會疼痛。爺爺說,這是孩子「拉扯」身體,在長個呢。媽媽還是不放心,還是帶貝貝到醫院檢查。醫生檢查身體後,告訴媽媽,這確實是典型的「生長疼痛」。 生長痛:疼痛短,不「留痕」 父母帶著孩子檢查這種「莫名其妙」的腿痛。生長疼痛多發於5~10歲,正在長個的小朋友身上。處在生長期的孩子骨頭生長如果比肌肉生長更快,就會拉扯肌肉而產生疼痛,這是正常的生長現象,家長完全不用擔心。 這種生長疼痛很好辨別,一般在半夜發生,膝蓋、腳踝關節、膝關節處,或麻或痛,程度有輕有重,持續幾個晚上就會消失。下次發作時仍持續幾個晚上後消失。腿部沒有紅腫,按壓腿部肌肉也不會疼痛,並且不會影響走路。 痛與不痛,與身高無關 許多家長一看到「生長」就聯繫到補鈣,關繫到孩子身高的大事,父母特別關心。 「生長痛」與身高有關系嗎?是否需要補鈣呢? 沒生長痛的孩子長不高嗎? 生長痛是種自然的生長現象,因為孩子骨骼生長迅速,而其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因而會產生牽拉疼痛。這跟長多高沒有太大關系。有些沒有過生長痛的人同樣長得很高,同樣,有生長痛的人,不一定就長得很高。 孩子出現生長痛是不是缺鈣? 兒童在生長時期很可能會缺鈣,你可以給孩子適當補鈣。但就生長痛來說,補鈣與生長痛無關,鈣充足的孩子也可能出現生長痛,補鈣對生長痛的緩解也沒多大幫助。 生長痛可以吃止痛片緩解疼痛嗎? 生長痛是正常現象,實際不需要採取措施。你也可以給孩子吃點維生素B1和維生素B6,能起到營養神經,緩解神經牽拉疼痛的作用,但作用不大。給孩子吃止痛片就沒必要了,是葯三分毒,葯不要隨便亂用,況且,這種疼痛遠沒到需要吃葯的地步。 當孩子有生長痛時,是不要他多休息? 編輯推薦:補鈣過多反而過猶不及
問晌指題二:哪些原因會造成兒童腿疼 ●生長痛最為常見
「下肢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生長痛,晚上睡覺時,孩子常叫腿痛或下肢關節痛,揉一揉,疼痛便減輕。第二天早晨起床後,疼痛就消失了,一切活動自如。這種關節痛是孩子生長時常出現的現象,我們稱其為生長性疼痛。」程富禮說,尤其是3~8歲的孩子,每年可長高7~8厘米,由於骨骼生長迅速,而其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因而會產生牽拉疼痛。
這種疼痛可能與生長過快、過度疲勞、天氣變化或微量元素不足等有關。疼痛的特點:疼痛多出現在膝關節上下,酸痛或刺痛,多數在傍晚或睡前,疼痛持續幾分鍾,很少超過一小時。疼痛沒有明顯固定部位,也不伴有紅、腫、熱,如果熱敷或輕度 *** ,疼痛很快就會消失。
僅靠補鈣不能緩解生長痛「出現生長痛的孩子,平時喜歡跑跳,但飲食欠佳或挑食如很少吃蔬菜等。不可否認,有些小兒在這段時間會缺鈣,但是補鈣對生長痛的緩解是沒有多大幫助的。」程富禮介紹,因為生長痛的原因不在骨頭,而是軟組織疲勞。過量的鈣制劑,兒童並不能很好地吸收。
兒童生長痛的治療,最重要的是及時休息。每天晚上睡覺前,用熱水給孩子泡泡腳和小腿。但在孩子不疲勞時,應鼓勵多活動,鍛煉肌肉力量。疼痛較重時,可局部 *** ,服止痛葯,也可適量服用維生素C。經過適當的休息、鍛煉、 *** 、葯物對症治療,小兒宴仿配生長痛會很快治癒。
●關節痛原因多多
並非所有的關節痛都是生長痛,程富禮提醒家長,當孩子有關節痛時,家長可先問一下孩子,是哪些關節痛?受過外傷沒有?首先排除創傷引起的疼痛,而後根據體征作出判斷。另外,家長也可看一看,疼痛的關節處皮膚有沒有發紅、發熱、腫脹,也可看看關節能不能活動,活動後是不是疼痛加重等。除此之外,家長還應該給孩子量量體溫,因為大多數急性關節炎都是要發燒的。
程富禮列出了常見的引起關節疼痛的疾病,以便家長參考、鑒別。
一過性髖關節滑膜炎:原因不明,可能有輕微傷史、上呼吸道感染等。多見3~10歲,5歲左右常見,多數是單側,急性髖部疼痛或向大腿內側及膝部放射,男多於女。患兒不肯下地走路或行走時患肢跛行,沒有關節腫脹,但有局限性壓痛,核磁共振檢查有關節少量積液。疼痛可在數小時或幾日消失。
滑膜嵌頓症:多因輕度外傷等原因引起,行走跛行、患肢疼痛、關節活動明顯受限。
股骨頭無菌性壞死:不明原因的跛行、下蹲困難;膝內側疼痛,但無局部壓痛;患側髖中心壓痛,髖內、外旋可誘發疼痛,或活動部分受限;晚期疼痛減輕或沒有症狀,患肢肌萎縮或下肢短縮,髖關節活動輕度受限或正常。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8~15歲常見,男多於女,多數是單側。運動後脛骨結節處出現疼痛,局部腫起,可有壓痛或叩擊痛。下蹲或上下樓時可誘發疼痛。休息幾日疼痛緩解或消失。
風濕熱:易引起踝、膝、髖、腕、肘、肩等大關節疼痛,即風濕性關節炎,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腫脹及壓痛。疼痛短暫,有的僅1~2天即減退。如不控制,可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過敏性紫癜關節炎:一個或多個關節腫痛,同時出現皮膚紫癜,少數不出現紫癜,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腎臟損害。
類風濕性關節炎:4~10歲常見,患者伴有發熱、關節痛等症狀。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局部持續性疼痛,拒觸拒摸。
急性化膿性關節炎:1~3歲兒童多見,起病急,關節部位疼痛明顯,拒觸拒按,輕微活動關節,就會感覺劇痛。
外傷性骨折與脫位:劇烈疼痛,觸摸局部或叩擊遠端,疼痛加劇。
問題三:孩子腿疼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去醫院了嗎?建議去醫院,醫院有醫生,這沒有,孩子的問題就是孩子一輩子啊,耽誤不起
問題四:7.8歲的孩子總是腿疼。不知是什麼原因拜託各位大神 昨天,有一位家長問我,孩子三歲經常腿疼是不是缺乏什麼營養素了?還是有其他問題?孩子腿疼究竟是缺乏營養素,還是什麼原因的導致的。我就要對孩子生理進行分析。 孩子,腿疼一般在晚上出現的比較多,這是由於生長發育引起的,就是大家所說的生長痛。那什麼是生長痛呢? 生長痛,就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階段,生長發育較快發生的營養不均衡,這可能是由於骨骼,肌肉,肌腱韌帶發育不平衡導致的,和各種營養素供應不平衡或者不足導致。這類孩子多見3-5歲寶寶,疼痛位於雙膝和及其局部肌肉,有少數位於大腿和雙踝部。疼痛持續時間有些孩子幾分鍾,有些孩子要幾個小時。而且都是發生在夜間, *** 後會有一定好轉。生長痛往往持續數年,到時候會自行緩解。 如果,骨骼此期間骨骼生長的速度超過骨骼周圍神經,肌腱的生長速度,就會導致周圍肌肉,神經活動時發生不協調反復牽拉,也會導致生長痛。 活動量大 由於,孩子活動好動的特性,原體內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旺盛,過度活動容易導致乳酸聚集在組織細胞間, *** 神經末梢,這個時候也會導致疼痛。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突然在劇烈運動後覺得我什麼身體疼痛的原因。 家長要注意觀察,如果是孩子白天不痛晚上痛這么一個情況,多數是生長痛。孩子出現生長痛,我們不需要限制孩子活動,也不需要就醫,如果孩子疼痛的厲害,可以讓孩子多休息。同時,也可以用熱水讓孩子泡泡腳,或者熱敷疼痛的地方。但是,這種方法只能緩解孩子的疼痛。當孩子平時不疲勞時候,多鼓勵孩子孩子戶外運動。生長痛一般在接近青春期的時候就會消失。 飲食要注意 飲食,我們要注意,給孩子攝入豐富的食物,讓孩子體內的營養素均衡。對於,有些孩子在飲食特別的挑食,這樣會讓孩子體內的營養素攝入不均衡或者由於生長發育過快而導致攝入不足。 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 一.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二.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三.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 四.每天飲奶,常吃大豆及其製品 五.膳食清淡少鹽,正確選擇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飲料 六.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證正常的體重增長 七.不挑食,不偏食,培養良好飲食習慣。 八.吃清潔衛生,未變質的食物。 家長們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腿部的情況,除了疼痛,還有發燒,和活動困難,關節紅腫,這時候一定要帶這孩子去醫院做相應的檢查,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問題五:兒童腿疼是怎麼回事? 很多家長到兒童醫院骨科門診,述說自己的孩子傍晚或夜間出現雙腿疼痛或不舒服,偶爾還能使孩子從睡眠中疼醒,哭鬧折騰弄得全家人都休息不了,可是到了早晨疼痛消失得無影無蹤,並不影響孩子在白天的活動,奇怪的是孩子全身狀況好,又沒有其他疾病,細心的家長還會告訴醫生,疼痛呈間歇性發作,有的會遷延幾年。如果不是孩子故意調皮,那到底是怎麼會事呢?醫生經過詳細的詢問、仔細的身體檢查和相關的輔助檢查後,告訴家長們,孩子的腿疼是「生長痛」,這是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真正的原因還不清楚,可能是一種特定的未明確的綜合征。最常見的疼痛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爾會在腹股溝區,疼痛一般在關節以外的地方。典型的是雙側疼痛,也有一側疼痛的。疼痛的性質和疼痛持續時間長短是醫生關心的,因為要區別是肌肉疲勞而產生的痙攣性疼痛還是骨腫瘤而產生的難以忍受的深部疼痛;是否每天感覺疼痛,是幾分鍾或者是幾小時都可以反映問題的嚴重性。除此之外,醫生對疼痛的部位也很重視,是局限於肢體的某一區域還是遊走性疼痛,是否伴有腫脹、是否影響行走、疼痛是否能用葯物減輕等等,都可以為醫生的正確診斷提供幫助。對於「生長痛」的孩子做什麼檢查?醫生通常在檢查之前先對孩子進行觀察,孩子玩耍行走自然,歡快的跑向父母,提示一般狀況良好。如果行走不穩、腿或踝活動受限、哭吵可能有感染、扭傷或神經系統疾病。醫生檢查是從沒有症狀的部位開始的,將有可能疼痛的部位留在最後檢查。測量肢體的長度是檢查的重要內容,因為腿的不一樣長可以讓醫生想到是否有髖關節的感染或臀肌攣縮引起的骨盆傾斜。醫生會要求孩子做相應的實驗室或影象學輔助檢查,以弄清楚疼痛的原因。「生長痛」的診斷並不難,重要的是必須排除所有可能有關的疾病後,才能作出這一診斷。兒童期有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腿疼,例如炎性疼痛,包括Brodis膿腫、青少年單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其他形式的關節炎。肢體的腫瘤也應當警惕,包括局部或遠處的腫瘤,如股骨上端骨樣骨瘤沒有輔助檢查可能很難作出診斷,脊髓腫瘤早期表現也是腿疼的症狀。創傷的因素也要考慮,明顯的骨折容易診斷,而應力性的微小骨折,容易漏診。特殊的關節疾病不能掉以輕心,如關節滑膜炎、Perthes病和股骨頭骺滑脫都表現為大腿內側的疼痛或跛行。總之,有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現類似「生長痛」,關鍵是不能簡單的將所有腿疼都理解為生長發育中的問題,家長要抽出時間帶孩子到醫院看醫生,使其得到有效的治療,對有問題的孩子要定期回醫院隨訪,為重復體檢和進一步採集病史提供保證。家長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是自以為「生長痛」而忽略了嚴重潛在的情況。你可帶孩子到醫院做化驗,包括血沉抗力、粘蛋白、類風濕因子、血尿酸以排除風關、類風關和痛風性關節炎。
問題六:兒童為什麼會腿疼 可能是缺鈣,可以補補鈣一般小孩成長過程中骨絡也在生長,偶爾會有疼痛的感覺,這個就叫生長疼,但這可能性最大,疼痛的持續的時間性太不是很長的話應該沒什麼問題的。
『貳』 寶寶肚子疼,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引言:寶寶如果告訴媽媽自己肚子疼,媽媽一定要高度重視。寶寶肚子疼可能是因為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或者喝了不該喝的冷飲。寶媽一定要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讓寶寶更好的發展。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寶寶肚子疼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三、正確教育孩子
父母溺愛孩子,千萬要注意溺愛的方式,要正確的教育孩子,不要讓孩子誤入歧途。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能整天吃一些沒有營養的東西,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這樣只會讓肚子越來越疼。家長要做好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學習。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孩子比較靈敏,家長的一舉一動孩子都能夠知道。家長不要經常帶孩子出去吃一些不衛生的食物,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舒服。
『叄』 寶寶腿疼是什麼原因
幼兒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而發育生長對骨膜刺激會引起腿關節酸痛的不適感覺。生長痛的發生多因孩子活動量相對較大,長骨生長較快,與局部肌肉筋腱的生長發育不協調,導致了生理性疼痛的發生。愛貝果專家提示: 1讓孩子多休息 要想減輕孩子的生長痛,最重要的是及時休息,孩子回家後如果感覺太累,就不要勉強孩子做更多的運動。雖說生長痛不是病,但如果疼痛比較厲害時,應該注意讓寶寶多多休息,讓肌肉放鬆,不要讓其進行劇烈活動。 2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讓孩子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對待病孩子要比平時更加的溫柔體貼,因為家長的鼓勵和精神支持,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鎮痛良方,有時甚至比葯物還有效。 3關愛治療 爸爸媽媽可用熱毛巾對寶寶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這樣能緩和孩子的緊張情緒,從而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覺。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 4營養食療 讓孩子多攝取可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食品,如牛奶、骨頭、核桃、雞蛋,都含有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而維生素C對膠原合成有利,可以讓孩子多吃一些富含V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5小貼士 在3至6歲的幼兒身上,生長痛發生的情況尤為突出,這與他們正處於快速生長時期有關,家長不必驚慌,只要穩定孩子的情緒,採取適當的措施,症狀就能得到緩解。
『肆』 小孩肚子疼的原因是什麼
生活中由於孩子抵抗力比較低,很多時候都會出現各種各樣不同的情況。而且很多家長會發現,寶寶在吃飯以後或者是在玩耍的時候會出現突然腹痛的現象,肚子疼不僅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腸胃的正常運作,所以是需要及時治療的,那麼小孩肚子疼的原因是什麼?
小孩肚子疼的原因是什麼?
急性胰腺炎。4、5歲之上的孩子發病率相對較多,3歲的孩子得的不是很多。原因大多是暴飲暴食,且大多是油膩、不易消化的東西;膽道蛔蟲堵塞膽管引起的胰腺炎(這種情況不多);白血病患者用了L-門東醯胺酶。症狀是肚臍眼左上側疼痛。家裡父母發現,孩子吃了很多東西,肚子疼(圈著腿),不讓摸肚臍眼的左上側。胰腺炎一般的情況下都可以治癒,但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很快就能導致休克。症狀是肚子劇烈疼(孩子不讓父母摸肚子),嘔吐,精神狀態不好,臉色發灰。如果搶救不及時,可以導致死亡。得了胰腺炎急救的第一條是禁食,然後是流食調節。
腸梗阻。小兒肚子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腸梗阻,孩子曾經患有胎變性腹膜炎,也可能患有腸梗阻。孩子做過腹腔手術,也可能形成粘連性腸梗阻。症狀是肚臍周圍一陣一陣疼,伴有嘔吐,嘔吐沒有消化的食物,小的孩子吐奶瓣,然後吐膽汁樣的東西。有時,孩子的腸子一排一排看得很清楚,摸起來肚子上有壓痛點(不定位置的疼痛,不讓摸)。
腸痙攣。這是小孩肚子疼最可能的原因。在兒童醫院小兒外科門診,孩子肚子疼絕大多數是小兒腸痙攣(腸子抽筋)造成的,從1、2歲到11、12歲的孩子都有。最常見的是4、5歲到5、6歲之間。造成腸痙攣的主要原因是吃得不合適(比如吃多了;吃了大量涼食物等)。這時孩子沒有一定的壓痛點(肚子上都是軟軟的),能吃能喝,精神挺好。醫治辦法是配合顛茄與非那根、撲爾敏等一塊吃。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很著急,但一般沒有大問題。
左邊肚子疼是怎麼回事?
腹部痛的症狀,涉及疾病有主要是消化系統的疾病,如胃部疾病、急性腸梗阻、闌尾炎、結腸炎、肝膽疾病等,也能是其他疾病導致,如骨疾導致的神經痛、腎臟的疾病、泌尿系統的疾病、疝氣等。左邊是人體的脾臟所在,左邊肚子疼通常有三種情況:筋扭到了,這種情況需要2到3天才能緩過來;岔氣導致的,也需要靜養2天左右才能緩過來;脾臟破裂或受微小傷,這個情況很危險。同時,左邊肚子疼也可根據上、下位置的不同,分為左上左邊肚子疼和左下左邊肚子疼。左上左邊肚子疼可能是胃、脾臟、胰臟、左腎、大腸左段;左下左邊肚子疼則可能是乙狀結腸、左卵巢及輸卵管、左輸尿管等。
肚子左上部分疼痛,可能是胃,脾臟的地方出現了問題。一般情況不嚴重的只是受到一些輕微刺激或是一些小炎症,會導致出現疼痛,但是也不要粗心大意,使它的病情加重,疼痛時一定要盡快的到醫院找醫生檢查一下。左邊下半部分肚子疼痛很多時候,如果是女性的情況下,那麼是輸卵管或者是輸尿管等地方的問題最常見的是一些病菌引起發炎的問題。左側面的肚子疼痛,如果是女性朋友,很可能是親密關系之後的疼痛,估計是由於婦科炎症而引起的。
左邊正上方的肚子出現疼痛,很有可能是乙肝的問題,這只是一個推測,不能作為依據,具體情況還需要到醫院檢查之後明確病因,再有針對性的治療。肚子疼痛的區別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是脹痛,這是由於胃裡面有了多餘的空氣或者市場裡面的空氣太多,是由於消化不良引起。出現刺痛的感覺,那麼多半是胃裡面有潰瘍,這個時候情況是非常嚴重的,需要到醫院盡快的進行檢查治療。
『伍』 小孩子肚子痛怎麼回事
您好! 孩子出現持續的肚子疼,一定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檢查的時候,你需要告知醫生這些情況: 1、寶寶從什麼時候開始肚子疼的。 2、寶寶有沒有發熱、嘔吐等症狀。 3、寶寶的大便情況(比如有沒有腹瀉,大便次數、性狀等)。 4、寶寶的精神狀態如何。 5、如果碰到寶寶腹部的某處,寶寶有疼痛反應,也要告訴醫生。 生活中孩子難免會出現肚子疼痛的現象,而且很多疾病都會引起孩子的肚子疼痛。內科疾病可引起肚子痛,外科疾病也可引起肚子痛。那麼,怎樣才能知道孩子到底痛在什麼地方,是外科疾病還是內科疾病呢?下面介紹幾種正確識別方法,願能給家長帶來一定的幫助。 【內外科疾病性疼痛】 1.孩子肚子痛若是內科疾病性疼痛,其特點是:痛後一切正常,即可以正常玩,正常吃喝;外科疾病性疼痛就不一樣了,只要出現疼痛,孩子精神狀態就變差,不能玩也不能吃了。 2.孩子肚子痛如服用一些對症的葯後就慢慢好了,說明是內科疾病性疼痛;外科疾病性疼痛則不然,孩子吃什麼葯都不管用,而且疼痛會越來越嚴重,精神也不好。 【最常見的肚子痛】 1.腸痙攣。這是孩子肚子痛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是吃了不合適的食物。這時孩子沒有一定的壓痛點,能吃能喝,精神挺好,一般沒有太大問題。 2.腸炎。主要以臍周為中心,整個下腹部疼痛,伴有嘔吐、腹瀉,肚子摸起來軟軟的,沒有固定的壓痛點。腸炎一般是吃了不潔食物造成的。 3.闌尾炎。主要是右下腹部疼痛。2歲—3歲的孩子肚子痛,沒有明顯的肚子脹,伴有嘔吐,疼痛部位不讓摸。如果發燒38℃以上即易造成穿孔,導致腹膜炎,所以要特別注意。 4.急性胰腺炎。5歲以上的孩子發病率相對較多。原因大多是由於暴飲暴食而且大多是吃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胰腺炎一般情況下都可以治癒,但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很快就能導致休克、嘔吐、精神狀態不好、臉色發灰,如果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死亡。 綜上所述,不管哪一種肚子痛,家長都不要隨便給孩子服止痛葯,應立即將孩子送往醫院治療。
『陸』 孩子全身疼痛怎麼回事
有一些孩子可能就會表達自己的症狀,比如說自己會出現全身疼痛的情況,這極有可能是發燒導致的,發燒可能就會使我們的身體沒有力好梁氣,而且還會疼痛,那麼孩子全身疼痛怎麼回事?
孩子全身疼痛怎麼回事?
孩子經常說自己身體不舒服,全身酸痛,特別是運動以後,孩子會覺得渾身不舒服,而且有的孩子會表現的很煩躁,孩子全身酸痛怎麼回事?
1、生長痛
孩子在生長過程中,會有隨著長高的變化,出現全身酸痛的現象,這個情況因人而異,有的小朋友很明顯,但是有的孩子不會有這樣的現象,身高和遺傳有關系,而且也和運動飲食有關,所以當孩子適當運動,肌肉發達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生長痛,但是也因人而異。
2、缺鈣
孩子全身酸痛,可能和缺鈣有關系,有的小孩子飲食不規律,肌肉骨骼發育比較快,所以鈣質的需求量大,如果攝入不足的話就會很容易導致生長痛的情況,而且會容易出現嚴重的疼痛,所以說在孩子生長過程中補鈣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可以經常吃一些含有鈣的食物,或者是補充鈣片,讓孩子促進生長。
3、緩解生長痛
在孩子生長過程中出現生長痛的情況,父母們都很心疼,這個時候要多給孩子補充一些維生素,比如說維生素b1,維生素b6可以緩解神經痛,平時的時候父母給孩子適當的做熱敷或者是按摩,可以緩解孩子全友緩運身酸痛的現象。
生完寶寶全身痛怎麼辦?
生育孩子對於女性來說是件幸福的事情,但是生孩子也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很多產婦剛生完孩子以後出現各種不適,感覺全身都不舒服,哪哪都疼,動都不想動,特別難受。那麼生完寶寶全身痛怎麼辦?
1、女性生孩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在生的時候會用很多種不同的姿勢,而且會用很大的力氣,這樣等於全身都做了一次劇烈的運動,正常人在運動後都會全身酸痛的情況,更別說產婦了。生完孩子後手,腳,腰,陰部疼痛都是正常的,過段時間就能慢慢減輕疼痛了。
2、想要快點減輕全身酸痛這種症狀哪唯,最好的方法就是可以晚上洗個熱水澡,這樣能夠讓全身的肌肉放鬆,肌肉疼痛也就能慢慢緩解了。但是記住生產後要淋浴,不能坐浴,以免細菌進入陰道,導致傷口感染。
3、如果某些部位疼痛比較厲害,可以去葯店買一瓶跌打止痛的葯酒,每天都凃一些進行按摩,自己按摩不到的位置可以讓老公幫忙,這樣能促進血液的循環,疼痛就會慢慢減小了。也可以喝一些生化湯,對改善肌肉的疼痛也是有很好的效果。
『柒』 兒童腹痛的十種原因及處理方法
兒童腹痛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症狀,引起寶寶腹痛的原因較多,腹痛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有的腹痛很嚴重有的則無需擔憂。但是寶寶由於年齡小不會說,發生腹痛常常大哭大鬧,讓家長束手無策。孩子肚子痛,自己很難講清楚,家長要學會辨別寶寶的腹痛是功能性的,還是器質性的病變。
1、腸套疊
主要表現: 持續性腹痛,陣發性加重(腸管間歇性蠕動導致),伴有嘔吐、腹瀉、腹部包塊等,嬰幼兒無法言語,表現為哭鬧不止、厭奶、吐奶、腹瀉等,疾病進展患兒可出現大便帶血、精神萎靡、嗜睡等,當發生全腹壓痛、反跳痛,提示有可能出現腸壞死、腹膜炎, 此時病情危急需要緊急就醫。
處理方法: 手法按摩觀察適用於小腸套疊;空氣灌腸;水灌腸;手術治療適用於灌腸失敗。套入時間超過48小時,小於3個月嬰兒,超聲提示有腸管壁壞死,休克、感染、腹膜炎等嚴重並發症。
2、消化不良
主要表現: 腹瀉。大便一天5—10次,糞便中含少量水分及奶塊,有酸臭味。小兒食量減少,腹脹,腸鳴音亢進,偶然有嘔吐,但精神尚好。有時會有腹痛,好哭鬧。
處理方法: 1、培養正確的旁粗空飲食生活習慣2、對症處理,抑制胃酸分泌葯或促胃腸動力葯。3、定時定量,少吃零食4、專心吃飯,培養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3、腸痙攣症
主要表現: 哭鬧不安,可凳搜伴有嘔吐、面頰潮紅、雙下肢蜷曲等症狀。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從數分鍾至數十分鍾,個別小兒可延至數日,時痛時止。疼痛發作時腹肌緊張,腹部可有壓痛,有時可觸及到痙攣的索條狀腸管,腸鳴音亢進。發作間歇則全腹柔軟,無固定壓痛點和肌緊張,無腸型和腫物,腸運瞎鳴音正常。體溫大多正常。
處理方法: 1、痙攣發作時撫慰病兒,並用手輕揉腹部,必要時給病兒使用鎮靜葯物如地西泮。 2、使用解痙葯物治療。3、可給予助消化劑,如維生素B1、微生態制劑等。4、抗過教治療 常給病兒在服解痙葯的同時服賽庚定、氯苯那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等。 如寶寶持續腹痛(哭鬧)超過2小時以上需要馬上就醫。
4、腸道蛔蟲症
主要表現: 疼痛部位不固定,同時伴有消瘦、營養不良和貧血等症狀。當蛔蟲進入膽道時,會出現右上腹肋沿下劇烈絞痛,面色蒼白,甚至休克, 此時病情危急需要緊急就醫。
處理方法: 葯物驅蟲如甲苯咪唑,可以麻痹蛔蟲肌肉,使蛔蟲失去活動能力,最後隨糞便排出體外。
5、便秘
主要表現: 便次數少、排便費力、大便失禁、站立排便、排便疼痛、甚至是便血,糞便干硬粗大,甚至堵塞馬桶;嚴重時則發生腹脹、納差、口臭等情況;
處理方法: 1、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調整和適量運動;2、葯物治療:緩瀉劑和潤滑劑、胃腸動力葯物等;3、灌腸治療;4、手術治療,由於兒童便秘的機制非常復雜,影響因素眾多,治療涉及到綜合外科、消化科、營養科、精神科等多學科的交叉協作,每種治療方式均有其針對性及局限性。
6、乳糖不耐受
主要表現: 腹瀉每日達10餘次,大便為黃色或青綠色稀糊便,或呈蛋花便,泡沫多,有奶瓣,腸道氣體增多,排氣時常帶出糞便,部分患兒有吐奶、腹脹、腸絞痛。
處理方法: 一般來說腹瀉次數不多,寶寶生長發育正常,不需特殊治療。若腹瀉頻繁,體重增長緩慢或不增長,有脫水表現等需進行相應治療,如補液、改變飲食等。選用無乳糖配方奶,腹瀉緩解後,逐漸增加母乳次數,可母乳、無乳糖奶粉混合喂養。待3 4月齡時開始逐漸添加輔食,減少母乳或牛乳的攝入。另外可通過口服乳糖酶來外援補充乳糖酶而改善乳糖不耐受情況。
7、胃腸生長痛
主要表現: 疼痛無一定規律,反復發作,每次疼痛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0分鍾。疼痛部位以臍周為主,其次是上腹痛。疼痛程度也不一致,輕則僅為腹部不適感,而重則表現為腸絞痛,可見兒童疼痛難忍,面色發青或發白,甚至惡心嘔吐,還可聽到「咕嚕咕嚕」的腸鳴音。
處理方法: 對於孩子的這種胃腸生長痛一般不需要特別治療,若是疼痛較嚴重時可採用熱敷或按摩腹部及足三里穴位,對緩解疼痛有很好作用。
8、闌尾炎
主要表現: 1、新生兒表現為 精神反應出差、哭鬧、發熱、拒食、嘔吐; 2、嬰幼兒表現嘔吐、腹瀉、拒食等,易被誤診為胃腸炎或者腸系膜淋巴結炎;同時,絕大多數急性闌尾炎開始時有發熱,精神差、反應淡漠、嗜睡。3、學齡前期小兒(3-6歲)表現:突然覺得中上腹、臍周痛,6~10 小時後轉到右下腹,有右下腹固定性壓痛及肌緊張;多伴有惡心嘔吐、低熱、精神萎靡、食慾差等;發病的娃娃一般走路都覺得惱火。
處理方法: 由於兒童機體發育尚未成熟,抵抗力差,闌尾炎症容易擴散。 所以小兒闌尾炎原則上不進行保守治療,應該及時手術切除。 但對於單純性闌尾炎由於患兒症狀表現不嚴重、家長的認知等各方面的原因,可能會進行保守治療
9、精神性腹痛
主要表現: 這種腹痛多因情緒波動而發生。腹痛無固定部位,也無明顯壓痛點,可持續數分鍾到數十分鍾,程度可輕可重。常伴有緊張不安、失眠、頭痛等症狀,多發生於神經質的嬰幼兒。
處理方法: 主要基於病理生理機制。注意飲食的調整,防止腹脹。
10、腸扭轉
主要表現: 腹痛、腹脹,常為突然發作,持續性絞痛樣。可伴有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可伴有腰背部困痛;可伴有停止自肛門排氣、排便等典型腸梗阻現象。在小兒急腹症中,急性腸扭轉約占腸梗阻的10%或以下,兒童急性腸扭轉起病急、變化快
處理方法: 腸扭轉起病迅速且很難自行復位,可短時間內發生腸絞窄,因此腸扭轉一經確診,需要馬上進行處理,可先行胃腸減壓、灌腸排便,配合液體治療等術前准備工作後再行手術,術前准備工作有時可減輕患者症狀,如果連續檢測症狀不見好轉時,需要進行手術探查,進行復位。
『捌』 小孩肚子疼痛的原因
一、什麼問題導致小孩肚子疼
1、蛔蟲病
當環境改變或孩子發燒、腹瀉、飢餓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時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滾、屈體彎腰、出冷汗、面色蒼白,腹痛以肚臍周圍最為嚴重。常伴有嘔吐,甚至可吐出蛔蟲。腹痛能自行緩解甚至消失。每次疼痛發作數分鍾,可能隔天發作,也可能每天發作數次。
近年來有許多對症的新葯,療效很高,且副作用很少,如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四咪唑等,患蛔蟲病的孩子,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這類葯物治療。以預防為主,蔬菜要洗凈煮熟,瓜果要洗凈去皮,不喝生水,飯前便後要洗手。勤剪指甲
2、急性闌尾炎
開始時孩子感覺胃疼或肚臍周圍疼,數小時後才轉為右下腹部疼痛。用手按小兒右下腹時會加劇孩子的哭鬧,孩子還常伴有惡心及嘔吐等症狀,然後出現發燒,體溫可升高達39℃左右。腹痛一般不太劇烈,但孩子常常蜷曲著右腿卧床或彎著腰走路,如果孩子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疼痛的話,他的哭鬧也與平時不一樣,會蜷縮著身體,並且出冷汗。哭鬧如果超過3小時以上,家長應懷疑是否有患闌尾炎的可能。
小兒闌尾炎的發展較快,時間稍長有闌尾穿孔造成化膿性腹膜炎的可能會危及孩子的生命,所以,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以上症狀,應盡快送孩子去醫院。
3、嵌頓疝
孩子陣發性哭鬧、腹痛、腹脹和嘔吐,在站立或用力排便時腹股溝內側出現一腫脹物,或僅表現為一側陰囊增大。經醫生治療後,這種情況還可能反復發生。
由於小兒哭泣、咳嗽、大笑、打噴嚏、用力(比如解大便時)等原因引起腹壓增加,從而使腸子進入腹股溝或陰囊進而造成腹痛。小兒疝氣以臍疝和腹股溝疝為多見。臍疝發生嵌頓的機會很少,多數由於腹股溝疝發生嵌頓而造成腹痛。必須及時送孩子去醫院治療。
4、小兒胃腸生長痛
有些孩子會莫名其妙地發生陣發性腹痛,多方檢查又找不到原因,服治療腸痙攣和驅蟲的葯也無效。其實,這種腹痛可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醫學上稱為「小兒胃腸生長痛」。
二、小孩肚子疼吃什麼食物好
1、小孩肚子疼飲食原則
1、小孩肚子疼時,適宜吃稀軟、易於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條、青菜湯等,能減輕腸胃負擔,緩解肚子疼。
2、不宜食用辛辣刺激和干硬、油炸之類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油條、炸雞等,不利於病情恢復。
3、不宜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激凌、汽水、冷飲、冷盤等,以免加重寒性腹痛。
2、高良姜陳皮粥
原料:高粱姜25克,陳皮5克。
做法:將姜切片與陳皮煮米粥吃。
功效:祛寒止痛,主治寒冷腹痛。
3、姜棗茶
原料:生薑10克,大棗10枚。
做法:將生薑、大棗一起煎煮,最後加入飴糖進行調味,稍煮片刻即成。每日2次。
功效:可以益氣散寒,溫中補虛,適宜於小孩肚子疼。
4、荔枝姜皮飲
原料:荔枝核20克,生薑、陳皮各5克。
做法:荔枝核搗碎,與生薑、陳皮一同加水煎煮,給孩子飲用。
功效:行氣散結,祛寒止痛。
5、羊肉枸杞粥
原料:枸杞子30克,羊肉100克,粳米100克。
做法:羊肉切碎,與枸杞子、粳米一同煮粥即可。
功效:溫中補虛,緩急止疼。
三、孩子肚子痛不要隨便用葯
一、不能亂吃止疼葯
孩子肚子疼時,有些家長往往給孩子吃止疼片,這樣做很不妥,因為有些引起肚子疼的誘因在止疼後會被掩蓋,造成嚴重後果。如闌尾炎造成的肚子疼如不及時診治,造成穿孔會危及生命。
二、不能亂吃驅蟲葯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肚子疼是肚裡有蟲,只要吃點驅蟲葯就行了。楊建麗提醒家長,驅蟲葯不能亂吃,一年在秋冬交替時吃一次即可,驅蟲葯對人體有一定副作用。另外,給孩子驅蟲,最好在孩子身體狀況良好時進行。
三、家長不要太緊張
中牟縣有一個孩子肚子疼,在當地的醫院住了半個月,反而越治肚子越疼。普通的肚子疼,為什麼這樣難治?答案就在孩子家長身上。原來家長的表情比生病孩子的表情還痛苦。楊建麗告訴記者,家長的過度關心和痛苦會向孩子傳達了一個信息——病情很嚴重。這會讓孩子精神緊張,肚子也會疼個不停。
四、小兒腹痛家庭護理要點
家庭護理要點
遇到小兒劇烈腹痛,年輕父母不要過分緊張,首要的`問題是先確認引起腹痛的原因,如果是腸痙攣發作引起的腹痛,可直抱寶寶或使其仰卧於父母的膝上,喂給適量溫開水;讓寶寶在保暖的條件下入睡。醒來即可恢復正常。腹痛劇烈時,可用溫暖的手按摩孩子的腹部,腹部放置熱水袋也可起到緩解作用。
此外,蛔蟲引起的腹痛也可因腹部輕輕地按摩,蛔蟲會變得安穩,從而使腹痛得到緩解或消失。但是,若腹痛是由於急性炎症、梗阻或腸套疊引起則不能採取按摩和熱敷等方法處理。
哪種情況要急送醫院
腹痛是一種急腹症,父母應慎重對待。凡是兒童腹痛出現以下情況者應引起高度的重視,立即送患兒去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1、腹痛劇烈但又找不出原因的。
2、兒童腹痛的同時伴有發熱的。
3、嬰兒腹痛後出現果醬樣大便、柏油樣大便或鮮紅血便的。
4、孩子腹痛時觸摸腹部有腹肌緊張、反跳痛或腹部摸到腫塊的。
『玖』 寶寶老是肚子疼是什麼原因
一般來說,肚子疼常見的原因有腸痙攣、蛔蟲病、痢疾、腸套疊、闌尾炎等。由於小孩肚子疼的病因復雜,一般要進行多方面的綜合判斷才能確診。當父母的如果了解寶寶肚子疼的大致原因和分類,在面對寶寶肚子疼時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腹痛種種 通常,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肚子疼程度與部位可以了解肚子疼的大致原因。 從年齡判斷 一歲內的小寶寶肚子疼多半是腸套疊,三歲左右大的寶寶肚子疼腸痙攣的可能性比較大,學齡前兒童肚子疼多由腸蛔蟲引起或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的。 由疼痛程度判斷 重度肚子疼:靜卧不敢動,多為急性炎症,如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等;劇烈肚子疼呈絞痛樣,多為蛔蟲症、尿路結石等;撕裂性肚子疼,常見於內臟穿孔,如胃和膽囊穿孔等。 由疼痛部位判斷 中上腹痛多見於胃病;右上腹痛多見於肝、膽疾病;中下腹疼痛多為腸道疾病;整體腹疼痛多為臟器病變穿孔或病變組織壞死或出血;臍周疼痛多為小腸疾病;右下腹疼痛多為闌尾炎。 應對方法 送與不送 對於寶寶肚子疼是否送醫院的問題,爸爸媽媽最好採取謹慎的態度。因為,寶寶肚子疼隱藏的問題可小可大,稍不注意,就會耽誤病情。特別是當小寶寶痛得打滾,或伴有高燒、腹瀉或嘔吐等任何一種症狀,更應火速送到醫院診治。
『拾』 兒童肚子痛是什麼原因
很多家長都在苦惱,孩子時不時就喊肚子痛,那麼, 兒童 肚子痛是什麼原因?寶寶肚子痛怎麼辦?下面就由我告訴大家吧!
兒童肚子痛是什麼原因
1、小兒胃腸生長痛
其實,這種腹痛可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醫學上稱為“小兒胃腸生長痛”。
兒童胃腸生長痛的主要特徵是在一定時間內反復發作,每次疼痛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0分鍾。
2、蛔蟲病
此類原因主要和寶寶的生長環境以及自身衛生有密切聯系。
當環境改變或孩子發燒、腹瀉、飢餓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時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滾、屈體彎腰、出冷汗、面色蒼白,腹痛以肚臍周圍最為嚴重。
3、慢性胃炎
常為反復陣發性腹痛,多無規律,以臍上及臍周痛為主,常同時伴有上腹部壓痛、厭食、消瘦、嘔吐、泛酸等典型表現。多數病兒有飲食不潔、飢飽不均或喜食生冷史。
兒童慢性胃炎尚無特效治療 方法 ,對兒童慢性胃炎應以飲食治療加葯物治療的綜合治療為主。除了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葯物治療,家長還可以從調整孩子日常的飲食入手。
4、急性闌尾炎
開始時孩子感覺胃疼或肚臍周圍疼,數小時後才轉為右下腹部疼痛。用手按兒童右下腹時會加劇孩子的哭鬧,孩子還常伴有惡心及嘔吐等症狀,然後出現發燒,體溫可升高達39℃左右。
除了上述的現象以外,急性闌尾炎嚴重時還會伴隨腹部劇烈疼痛等現象。
5、細菌性痢疾
常起病急驟,先有發燒達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數增多,腹瀉前常有陣發性腹痛,肚子里“咕嚕”聲增多,但腹脹不明顯。
病兒脫水嚴重,皮膚彈性差,全身乏力。 本病以夏秋兩季多發,主要是不注意飲食衛生而引起細菌感染。
反復發作,腹痛可輕可重,嚴重時可令孩子持久哭叫、翻滾,肚子稍硬,間歇時整個腹部柔軟,可伴有嘔吐,吐後精神尚好。
6、嵌頓疝
孩子陣發性哭鬧、腹痛、腹脹和嘔吐,在站立或用力排便時腹股溝內側出現一腫脹物,或僅表現為一側陰囊增大。經醫生治療後,這種情況還可能反復發生。
由於兒童哭泣、咳嗽、大笑、打噴嚏、用力(比如解大便時)等原因引起腹壓增加,從而使腸子進入腹股溝或陰囊進而造成腹痛。
寶寶肚子痛怎麼辦?
1、飲食策略:適當延長喂哺的間隔時間,減少喂哺劑量(對於吃得少的寶寶,只要寶寶想吃,就不要限制),減少食物種類,改變烹飪方法(如把鮮奶多煮沸幾次,棄去上面的奶皮)等。
2、禁食療法 : 對於單純腹瀉,大多不需要禁食。即使禁食,也不超過6~8個小時。禁食的結果,可能使寶寶出現飢餓性腹瀉,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還可能造成營養不良。沒有醫生囑咐,爸媽不能對腹瀉的寶寶實行禁食或飢餓療法。
3、補水方法 : 寶寶腹瀉會丟失大量的水和電解質,腸腔內的水分不但不能吸收,還會有大量的水析出,如果只喝白開水,是不能被腸道吸收的,還會出現喝水拉水現象。這時如果能口服補液鹽(電解質),不但能吸收水分,還能吸收補充的電解質,起到止瀉作用。
4、飲食療法 : 食療在治療腹瀉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具體方法包括:6個月以內的寶寶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腹瀉,都不要停止母乳喂養,但乳母要少吃油脂重的食物,並在餵奶前 30分鍾到1個小時喝一杯溫開水,稀釋奶液。如果寶寶有脂肪瀉,就盡量給寶寶吃前一部分的母乳。前一部分的母乳中含較多的蛋白質,後一部分的母乳含較高的脂肪,不利於腹瀉兒的消化。牛乳喂養的寶寶,可以加大水與奶的比例,如果腹瀉前喂純乳,腹瀉初期可把牛奶配成4:1、3:1、2:1,還可把奶煮沸,去掉上面的奶皮,降低脂肪含量,成為脫脂奶。炒米粉也是有效的食療法(但不適合4個月以前的寶寶),把米粉放在文火上炒,直到米粉變焦黃,每次取適量焦米粉,加少量的水和糖煮沸後食用;藕粉也可作為腹瀉時的食物,把藕粉放入水中溶開,加適量糖煮沸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