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懷孕浮腫是什麼原因
擴展閱讀
美圖秀秀電腦版怎樣換底 2025-02-13 18:20:19
做ppt怎樣虛化圖片 2025-02-13 18:20:07

懷孕浮腫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 2023-05-28 03:29:24

1. 孕期水腫是怎麼回事

女性懷孕之後身體是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的,不僅僅是外形上的改變,就連身體內的激素也會發生變化的,在孕早期的時候由於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增加,女性就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了,在孕晚期也會出現水腫的情況,孕期水腫是怎麼回事?

孕期水腫是怎麼回事

1.在懷孕後期,大多數都會出現水腫的現象,一般是因為她們體內的血量增加,體內的水分也會隨著同時增加的,就產生了水腫。建議孕婦平時避免久站,久坐,都會加重水腫的現象,飲食上握握要吃清淡的食物。

2.孕期水腫是常見的現象,是血管內的液體成分滲出血管,積聚在組織間隙中造成的。孕期水腫通常發生在孕28周以後,這個時候准媽媽的子宮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容易壓迫到靜脈迴流。

3.其實引起水腫的原因有很多,在懷孕期間,子宮壓迫下腔靜脈,讓靜脈血液迴流受阻,進而造成水腫。另外,胎盤分泌的激素和腎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也會造成體內鈉和水分滯留,導致身體浮腫。

4.懷孕後期子宮增大明顯,加上羊水比較多就有可能會出現水腫,但是需要檢查一下血壓情況排除是否有妊娠期高血壓引起。羊水多還應該檢查一下血糖,排除是否有血糖高引起的血糖升高。畢竟這些症狀都是關聯的,有情況也可以及時檢查出來。

5.病理性水腫,主要是因為血漿白蛋白低所致,常見於妊娠合並中度或重度貧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合並腎臟疾病如腎病綜合征、急慢性腎炎等,所以懷孕期間出現水腫一定要到醫院就診,以明確水腫原因。

孕婦緩解水腫的方法

1,充分休息,人在靜養休息時,身體各個器官的負擔會減少,血液的供應不會那麼緊張,這有助於靜脈迴流,水腫也自然會減輕或消失。准媽媽可以採取左側卧盯豎睡姿,避免壓迫到下肢靜脈,減少血液迴流的阻力。

2,把腳墊高,睡覺時在腳下墊枕頭或折起來的被子,可以促進下肢血液流向心臟。如果水腫比較嚴重,最好白天也要把腿抬高放一會,比如可以在腳下放一個凳子。

3,穿舒適的衣服,緊身衣物更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或是久坐的准媽媽,較好選擇孕婦專用襪子和褲子。

4,適當運動,孕媽媽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適當運動,如孕期健身操、孕期瑜伽等,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水腫,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好處。

段則慶5,控制鹽分的攝取,每日鹽攝取量要在5g以下。

2. 孕期為什麼會浮腫

水腫是懷孕期間常見的生理現象,80%的孕媽會在8個月左右出現,有的孕媽會相對提前,而有的孕媽整個孕期都不會有水腫。我懷孕那會,水腫加肥胖,整個人就感覺氣球充了氣一樣,穿的鞋子都是比以前大了2碼的。

那麼,孕期為什麼會水腫?

1.水腫的主要原因是子宮增大,壓迫到了靜脈,導致靜脈迴流的時候受到阻礙引起的。

2.如果孕媽腌製品吃多或者鹽分攝入過多,容易導致鈉離子就在血液中,而出現身體水腫現象。

2.懷孕期間孕媽的體重增長過快,雙腿的承受能力有限,而身體的負重又集中在下肢,所以就完成了腿部浮腫了。

不過,輕微的水腫是很正常的,只有孕媽覺得水腫給生活帶來不便或者不適時,就要查看下是生理水腫還是病理水腫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3. 孕婦身體浮腫是什麼原因

減輕腿、腳腫的對策 ●孕期內應經常活動,如輕微動作的體操或散步,有利於血液循環; ●要經常變換體拉; ●睡眠時取側卧位,以左側側位為最佳,而仰卧位則會加重下腔靜脈的壓迫,從而加重水腫; ●經常穿緊身襪,以減輕下肢靜脈曲張的程度。 ●懷孕之後要經常到婦產科做定期檢查,保證母嬰健康。 ●孕婦吃的食物不宜太咸,口味重的孕婦此時也要注意,多吃清淡食物,保持低鹽飲食。 ●孕婦一般不宜走路太多,或站立太久,因行走和站立時間長了,會增加身體腫脹。 ●上班工作的孕婦更要注意所從事的工作,此時可做些輕松的辦公室工作,繁重或站立的工作,對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成長不利。 ●吃過飯後可以到戶外適當散步,這有利於日後生產。有些孕婦怕活動,老呆在床上休息,結果導致滯產。本可以自己生下胎兒,最後只得做手術。 ●孕婦後期出現腿部腫脹酸痛,丈夫要多體貼關照,晚上睡覺前,最好能為孕婦的腿部進行按摩,可減輕孕婦酸痛的感覺。 ●孕婦睡覺的時候,腿腳部稍微墊高一點,有利於血液迴流消除腫脹。 ●若是腫脹得比較厲害就要服用一點利尿葯,就可以緩解酸痛滋味。 ●但如果是很嚴重的腫脹現象就要檢查血壓和尿液,有可能是血壓高引起的,就得進行治療。 ●另一種可能性就是患有產前子癇,這更要立即進行治療。 ●正常的孕婦腿部腫脹在產後基本消失,但也有個別孕婦,因產後沒有得到好好休息而因繁忙的家務指使腿部仍出現腫脹,也不必過分擔心,只要休養一段時間自然會康復。 ●民間驗方:多吃冬瓜,用帶須的玉米煮水,孕婦喝水,這樣會減輕或消除腳腫。如果夏季懷孕,手腳腫在冬季,家人需提前准備干冬瓜皮、帶須玉米,冬季拿出煮水孕婦服用。 異常的孕期腿、腳腫的特點 ●水腫范圍較大,由踝部及小腿延至膝以上,甚至外陰部、腹部、上肢、顏面部等; ●一般卧床休息6至8小時後不消退; ●伴有血壓升高或血尿。 異常的孕期腿、腳腫的原因 異常的孕期腿、腳腫的根源就是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因為妊娠期高血壓可以引孕婦腎臟、心臟功能的異常。 特別提示 休息8小時以後腿、腳腫仍不消退,或者是妊娠晚期體重每周增長大於500克,就要警惕有發生妊娠性高血壓的可能,要及時到醫院做全面檢查。

4. 孕婦腳浮腫是怎麼回事

孕婦水腫怎麼辦?妊娠水腫是產婦的一種常見病症,一般多發生在懷孕6個月以後,出現足部、小腿浮腫現象,一般下午明顯一些,夜裡休息後會有消退。對大多數孕婦來說,下肢浮腫是一種生理性水腫,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下肢血液迴流受阻。妊娠後期,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下半身的血液迴流受阻,靜脈壓升高,引起下肢浮腫。 2、內分泌變化:懷孕後,內分泌功能發生變化,雌激素、醛固酮分泌增多,體內水、鈉瀦留較多,可引起水腫。 3、血液稀釋:乳期血容量增加。但血漿蛋白則沒什麼增加,血液相對變稀,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水分移向組織間隙而水腫。 這是孕婦常見的一種病理生理現象,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及母體的健康影響不大。 孕婦水腫怎麼辦?治療: 妊娠水腫如果經常用利尿葯治療,很容易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因此,最好的辦法是通過休息,配合飲食療法來達到消除水腫的目的。 1、進食足夠量的蛋白質。每天一定要保證吃入畜、禽、肉、魚、蝦、蛋、奶等動物類食物及豆類食物。這類食物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貧血的孕婦每周還要注意進食2至3次動物肝臟以補充鐵。 2、進食足量的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它們可以提高肌體抵抗力,加強新陳代謝,還具有解毒利尿等作用。孕婦每天不應忘記進食蔬菜和水果。 3、不要吃過鹹的食物。水腫時要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過鹹的食物,尤其是鹹菜,以防止水腫加重。 4、控制水分的攝入。水腫較嚴重的孕婦應適當控制水分的攝入。 5、少吃或不吃難消化和易脹氣的食物(如油炸的糯米糕、白薯、洋蔥、土豆等),以免引起腹脹,使血液迴流不暢,加重水腫。 但若水腫經休息後仍不消失,以後逐漸延至大腿、外陰以至下腹部,嚴重時也可波及上肢和臉部,並伴有尿量減少、體重明顯增加等症狀。並有血壓升高,檢查小便有蛋白,則應警惕並發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及時診斷治療。

5. 孕婦的身體為什麼會水腫

你好,通常在懷孕期間出現水腫的情況都是常見的,特別是在孕中後期的時候。是由於胎兒不斷發育變大,對媽媽的腿部血管以及腹股溝大靜脈形成壓迫,體液堆積在下體,就這樣形成水腫。水腫是可以在平時適當的吃如香芹、西紅柿、土豆、柑橘、大蒜等食物,補充維生素C和E物質,有利於提高體液循環的效率,能改善浮腫現象。祝健...康。

6. 懷孕什麼情況下容易水腫

懷孕水腫,也就是孕期手腳浮腫,是因為妊娠子宮增大,壓迫了靜脈,造成了靜脈迴流受阻,從而導致懷孕媽媽們的手腳浮腫。手腳水腫會對孕媽媽的身體有一定傷害,需要我們好好應對,但是,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那麼,懷孕什麼情況下容易水腫呢?

懷孕什麼情況下容易水腫

多數孕婦在懷孕期間,或早或晚,都會出現手腳浮腫的現象,姑且稱之為孕期水腫。

孕婦妊娠期水腫是血管內的液體成分滲出血管,積聚在組織間隙中造成的。一般來說孕期水腫容易發生在懷孕28周以後。因為准媽媽的子宮,此時已大到一定程度,有可能會壓迫到靜脈迴流。所以,靜脈迴流不好的孕婦,此階段較易出現下肢水腫現象。另外,懷孕期間准媽媽胎盤分泌的激素及腎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造成體內鈉和水分滯留;體內水分積存,尿量相應減少;更有一些准媽媽合並較重的貧血,血漿蛋白低,水分從血管內滲出到周圍的組織間隙等等。

造成孕期下肢水腫的原因有:

1.妊娠後,從6 周開始血容量就逐漸增加,34 周達到高峰,並在這個水平上一直維持到產後兩周才恢復到孕前水平。血容量可比非孕期增加40% 左右,所以血容量增加後,組織間液也會增加。

2.由於血液增加時,血漿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會相對稀釋,血漿白蛋白的相對濃度也比非孕期時要低。而血漿白蛋白是維持血漿滲透壓的主要成分。孕期血漿滲透壓要比非孕期低。這樣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滲透到組織間液中,從而造成下肢水腫。

3.妊娠後子宮增大,使骨盆內壓力增高,從而使下肢靜脈血流受到影響。這也是下肢浮腫的重要原因之一。孕期浮腫如果休息或睡眠後見輕,是屬於生理性的,不必擔心。

孕婦消水腫的最快方法

1、 應適當運動。例如:多散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為了避免自己按摩按到錯誤的穴道引起子宮收縮,其實無須以按摩來消水腫,建議以散步來促進迴流較為妥當。若仍想按摩,應大面積輕輕按摩即可。

2、 盡量不要久坐久站。職業婦女每1~2小時應起身活動一下,上廁所或喝水皆可;工作需要久站者可穿半筒彈性襪。早孕安建議,彈性襪的丹數不宜超過150丹以上,以免太緊不利於血液循環。

3、 保持心情愉快。

4、 肥胖者多為痰濕體質,水分代謝不佳,所以要適度控制體重。

5、不要熬夜,熬夜傷肝、傷腎,應於晚上11點前就寢,睡眠充足。

6、 睡前可將腳抬高,大約20分鍾即可,以免腳麻。

7、 穿著寬松的衣服以免影響到血液循環。

8、 睡覺時建議朝左側卧躺以減少下肢靜脈受到壓迫,不過仍以能舒適睡眠為前提,不用嚴格限定睡姿。

9、 飲食的方面,應避免攝取過多鹽分,飲食清淡。少吃或不吃難消化和易脹氣的食物(如油炸的糯米糕、紅薯、洋蔥、土豆等),以免引起腹脹,使血液迴流不暢,加重水腫。

10、 可適量攝取含鉀的食物,例如:香蕉、菠菜、奇異果、南瓜等,有助於消水腫。此外瓜類食物也可以利尿消水腫,不過因屬性寒涼,建議食用少量即可。

11、 不要吃過鹹的食物,水腫時要吃清淡的食物,尤其是鹹菜。以防水腫加重。還要適當控制水分的攝入。

7. 孕期水腫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女性懷孕之後,隨著懷孕時間的增加,孕婦的小腹也是在逐漸變大,但有一些孕婦發現,自己出了小腹變大之後,身體的其他地方也胖了不少,其實這是由於孕婦的孕期水腫導致的,是正常情況,不需要過於擔心。那麼,懷孕初期症狀有哪些?孕期水腫怎麼回事?

孕期水腫怎麼回事

孕婦水腫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妊娠子宮增大,壓迫靜脈,造成靜脈迴流受阻造成的。造成准媽媽下肢浮腫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妊娠6周開始,血容量逐漸增加,34周時達到高峰,並且在這個水平上一直維持到產後兩周才恢復到孕前水平。妊娠期血容量比非妊娠期增加40%左右,血容量增加後,組織間液也會增加。

2、孕期,准媽媽胎盤分泌的激素及腎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造成體內鈉和水份滯留,體內水份積存,從而導致尿量減少,於是出現了水腫現象。

3、血液增加,血漿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會相對稀釋,血漿白蛋白的相對濃度也比非孕期時要低。血漿白蛋白是維持血漿滲透壓的主要成分,孕期血漿滲透壓比妊娠期低,這樣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滲透到組織間液中,從而造成下肢水腫。

4、子宮增大後,使得骨盆內的壓力增高,導致下肢靜脈血流受到影響。但這一類水腫如在休息或睡眠之後有所減輕,則多屬於生理性的。

5、孕期水腫現象會隨著孕周的增加而變得更加明顯,水腫多發於腳掌、腳踝、小腿等部位,有時臉部也會出現輕微水腫,並且越接近預產期則越明顯。如果水腫現象伴隨高血壓及蛋白尿,准媽媽則要警惕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壓等疾病。攝取足量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以提高免疫力,加強新陳代謝,還可以解毒、排毒、利尿。比如多吃利尿的冬瓜、大蒜、葡萄、菠蘿等蔬菜水果。

懷孕初期症狀有哪些

1、停經:這是最明顯的症狀。在沒有避孕措施下的性生活後2周沒有如期來月經,並超過5-7天仍沒有來月經,應考慮懷孕的可能。

2、惡心嘔吐:惡心嘔吐是最常見的懷孕徵兆。如果你像大多數女性那樣,孕吐大概在你受孕1個月之後才會出現。少數幸運的女性在整個孕期都不會孕吐。

3、乳房變大、變敏感:這種脹痛感與你經橡毀期前的感覺很相似,只是更強烈一些。這種懷孕徵兆會在你懷孕3個月之後有明顯好轉,你的身體到那時就已經適應孕期荷爾蒙的改變了。

4、對氣味更加敏感:可能會受不了炒菜的油煙味或茶葉的氣味,而且某些香味還會讓你作嘔。這種懷孕徵兆可能是由於你體內急速增加的雌激素所導致的。

5、疲倦:會突然感到疲倦,甚至覺得筋疲力竭。沒有人確切地知道懷孕早期的疲勞症狀是由什麼引起的,不過,快速增加的孕酮(也叫「黃體酮」)水平可能會使你感到特別睏倦。

6、植入性出血:少量的陰道出血。在受孕後第11~12天左右,差不多在你發現自己錯過月經的時候,一些女性會有少量梁鍵備的陰道出血亮兄。這種陰道出血可能是由於受精卵植入血液豐富的子宮內膜所引起的,這個過程在受精6天後開始。

8. 孕婦浮腫是怎麼回事啊

對大多數孕婦來說,下肢浮腫是一種生理性水腫,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下肢血液迴流受阻,引起下肢浮腫。 二、內分泌變化原因:懷孕後,內分泌功能發生變化,雌激素、醛固酮分泌增多,體內水、鈉瀦留較多,可引起水腫。 三、血液稀釋:乳期血容量增加。但紅細胞增加的幅度不如血漿增加幅度大,血漿蛋白則沒什麼增加,血液相對變稀,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水分移向組織間隙而水腫。 孕婦水腫可分為顯性水腫與隱性水腫。顯性水腫表現皮膚緊而亮,彈性降低,手指按壓呈凹陷,由踝部開始,身上發展到小腿、大腿甚至腹部。隱性水浮躁 表現為體表無明顯水腫,水分瀦留在器官間隙和深部結締組織中,體重增長很快,每周超過0.5Kg。 如果孕婦僅有小腿浮腫一般不需要治療。只要多加休息,避免站立時間過長,適當做些如抬高下肢的動作,少吃鹽,水腫會減輕甚至消退。但不可濫用利尿葯物,因為利尿葯會排鉀,可能會造成血鉀過低。

9. 孕期很容易水腫,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引言:大多數孕婦在懷孕期間,都會出現身體水腫的情況,造成水腫的原因非常多。可能是生理性原因,也可能是病理因素導致。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就是,妊娠期出現高血壓,導致的身體水腫。今天小編想分享的話題就是,孕期很容易水腫,是什麼原因造成。

10. 孕婦水腫

孕婦水腫怎麼辦?孕婦水腫時應注意休息,衣著寬松,控制鹽分的攝入,還可抬高雙腿等,都能有效緩解孕婦水腫現象。

什麼是孕婦水腫

組織間隙或體腔內過量的體液瀦留稱為水腫,通常所說的水腫指的是組織間隙內的體液增多。水腫可表現為局部性或全身性。

孕期水腫是常見的現象,是血管內的液體成分滲出血管,積聚在組織間隙中造成的。孕期水腫通常發生在孕28周以後,這個時候准媽媽的子宮已經達到一乎拍定程度,容易壓迫到靜脈迴流。靜脈迴流不好的孕婦在此階段容易出現水腫,主要出現在腳踝和腿部。一般來說,孕期水腫的准媽媽經過卧床休息之後能夠消退,如果仍然不消退的則稱為妊娠水腫,是不正常的現象。

孕婦水腫的原因

孕婦水腫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妊娠子宮增大,壓迫靜脈,造成靜脈迴流受阻造成的。造成准媽媽下肢浮腫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妊娠6周開始,血容量逐漸增加,34周時達到高峰,並且在這個水平上一直維持到產後兩周乎頃拆才恢復到孕前水平。妊娠期血容量比非妊娠期增加40%左右,血容量增加後,組織間液也會增加。

2、孕期,准媽媽胎盤分泌的激素及腎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造成體內鈉和水份滯留,體內水份積存,從而導致尿量減少,於是出現了水腫現象。

3、血液歲棗增加,血漿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會相對稀釋,血漿白蛋白的相對濃度也比非孕期時要低。血漿白蛋白是維持血漿滲透壓的主要成分,孕期血漿滲透壓比妊娠期低,這樣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滲透到組織間液中,從而造成下肢水腫。

4、子宮增大後,使得骨盆內的壓力增高,導致下肢靜脈血流受到影響。但這一類水腫如在休息或睡眠之後有所減輕,則多屬於生理性的。

5、孕期水腫現象會隨著孕周的增加而變得更加明顯,水腫多發於腳掌、腳踝、小腿等部位,有時臉部也會出現輕微水腫,並且越接近預產期則越明顯。如果水腫現象伴隨高血壓及蛋白尿,准媽媽則要警惕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壓等疾病。

孕婦水腫的症狀

水腫是妊娠期正常的生理改變,在妊娠晚期,這種現象表現得更為明顯。孕婦可以通過以下的一些症狀來檢查自己是否遭遇水腫。

1、腳踝、小腿、胳膊或者是臉脹起來,用手指對腫起來的部位按壓下去之後,皮膚出現明顯的凹下去,而不會很快地恢復,這表示你遭遇了孕期水腫。

2、水腫最先出現的部位是在人體的最底部位——足踝部,休息後稍退。水腫可隨體位而改變,半坐、卧位時腰骶部及陰唇明顯,嚴重的還會引起全身的水腫。

3、生理性水腫與病理性水腫的症狀也有所不同。

(1)生理性水腫,多發於腳踝或膝蓋以下處,孕婦早晨起床時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但是經過長時間站立或者是活動減少時,在晚上睡覺前會發現水腫變得更加明顯;

(2)病理性水腫,會發生在人體的多個部位,如下肢部位、雙手、臉部、腹部等,用手輕按肌膚時,肌膚反應多會呈現下陷、沒有彈性、膚色暗藍等現象。病理性水腫容易導致神經受壓,有時則會引起大腿外側發麻、指尖刺痛,或感覺喪失。

病理性的水腫多由妊娠期合並疾病所引起,比如妊娠毒血症、腎臟病、高血壓、心臟病或其他肝臟方面的疾病等。心臟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水腫常伴有呼吸困難、無法平卧、心慌。腎臟疾病引起的水腫主要表現為早期雙側眼瞼晨起水腫,逐漸出現下肢水腫,休息後症狀減輕不明顯;肝臟方面的疾病導致水腫出現,常伴有腹水,患者面色黯淡,有時會伴有黃疸。高血壓引發的水腫先從下肢開始,逐漸加重,嚴重者出現腹水、抽搐等。

孕婦水腫怎麼辦

葯物治療

妊娠期病理性水腫需要根據引發水腫的病因來確定葯物治療方法。如果只是生理性的水腫的話無需葯物治療,只需注意日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正。

日常護理

1、休息

孕期水腫的准媽媽要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避免過於緊張和勞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輕度腫脹最好通過白天短暫的休息進行緩解,適當抬高下肢。休息時建議採取左側卧位,能有效改善胎盤血液供應,減輕浮腫。可在休息時將腳墊高,或者是坐著時在腳下放一張矮凳。局部按摩也有助減輕腫脹。

2、運動

准媽媽們平時還要堅持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散步。散步能調節小腿的肌肉,改變靜脈被壓迫的現象。還可以做一些孕婦保健操。

3、飲食

每天要保證動物類食物及豆類食物的攝取,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尤其對於貧血的孕婦來說,更應該保證鐵的補充,因為貧血及營養不良是病理性水腫的原因之一。 還要多補充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另外,孕期水腫並不是由於喝水過多所導致的,而是因為子宮壓迫或是攝取過多鹽分導致體內水分滯留所致,所以,准媽媽們仍然要適量喝水。

4、穿著

穿著緊身的衣服會導致你的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引發身體浮腫。因此,准媽媽懷孕期間盡量避免穿著過緊的衣服。選擇鞋子時,盡量穿讓脹大的腳感到舒適的鞋子。不要穿會壓迫到腳踝及小腿的附有松緊帶的襪子。

5、按摩

按摩對於促進血液循環有不錯的作用,還能夠有效預防水腫。作按摩時的技巧是,從腳向小腿方向逐漸向上,從而有助於血液返回心臟。睡前進行的話可以解除腿部酸痛有助於睡眠,洗澡時按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更多精彩,請看趣味組圖:

六招緩解孕期水腫 除妊娠紋5步按摩法 孕婦水腫怎麼辦?

水腫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

一般來說,孕期水腫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理性的水腫,一類則是病態性水腫,其恢復的時間也各有不同。

1、生理性水腫

孕期生理性水腫是大部分孕婦的水腫類型,主要是由於子宮壓迫造成,增大的子宮會壓迫從心臟經骨盆到雙腿的血管。造成血液和淋巴液循環不暢,代謝不良,於是導致腿部組織體液淤積,一般多發生在腳踝或膝蓋以下處。生理性的水腫通常在早上起床時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但是經過一天的活動後,晚上睡覺前,水腫的症狀會比較明顯。生理性水腫一般在產後會自愈,准媽媽們不必過於擔心。

2、病態性水腫

病態性水腫是由多種疾病所造成的,比如妊娠毒血症、腎臟病、心臟病或其他肝臟方面的疾病等,這些疾病會造成准媽媽水腫,而水腫部位不僅僅呈現在下肢,雙手、臉部、腹部等都有可能發生,用手輕按肌膚時,肌膚反應多會呈現下陷、沒有彈性、膚色暗藍等現象。准媽媽遭遇病理性水腫時要及時就醫。若孕婦產後一段時間內仍存在水腫情況,應警惕是否疾病引起的水腫。

如何預防孕婦水腫

雖然孕期水腫症狀會發生在大部分的准媽媽身上,但也可以通過一些日常的小方法來預防水腫的發生以及避免讓水腫變得更嚴重。

1、准媽媽孕期要避免長時間坐著或站著,常常走動有利於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環;工作的准媽媽可以在腳下墊個小板凳,同樣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散步對於預防水腫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2、坐著時要常常伸展腿部,適當動動腳跟、腳趾、旋轉腳踝關節,伸展小腿肌肉。同時還要注意,平時不要翹二郎腿。

3、躺著時,盡量選擇平躺或者左側卧。躺著時可以在腳下墊一個枕頭之類的東西,讓腳高於心臟,有利於血液循環。睡前將雙腳抬高15~20分鍾,可以起到加速血液迴流、減輕靜脈內壓的雙重作用,不僅能緩解孕期水腫,還可以預防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的發生。

4、飲食選擇上,要盡量保持飲食均衡,少吃會讓你長胖的高脂食物。多喝水,確保腎臟功能正常,這樣多餘的水分才能有效通過泌尿系統排出。多吃有助維護正常腎臟功能並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包括芹菜、豆瓣菜、香菜(少量)、蘋果和柑橘類水果,此外,洋蔥和大蒜也有助於循環。

5、少吃鹽以及精加工的包裝食品,這一類食品中包含導致水分滯留的鹽和其他添加劑。吃富含天然維生素C和E的食物也會有所幫助。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柑橘類水果、綠色和紅色辣椒、瓜、土豆、西紅柿、草莓、甘藍、西蘭花等;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植物油(特別是玉米、大豆和小麥胚芽油)、葵花籽、小麥胚芽、甜玉米、腰果、杏仁、玉米油、黃油等。

孕婦水腫注意事項

孕期生理性水腫並不會對孕婦造成太大的影響,只是會感覺手腳變粗了,鞋子難以穿進去等,有時會表現為手握拳不緊,或按壓手背或小腿時出現凹陷。正常的孕期水腫現象在得到休息之後會消失,但也有個別水腫現象長期消失不了,這就需要考慮是否是病理性的水腫。

所以,准媽媽們要認真觀察自己的水腫情況,一旦出現病理性的水腫現象需及時就醫。同時還要注意日常生活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

1、攝取高蛋白、低鹽飲食

孕期水腫,尤其是由於營養不良而致水腫的准媽媽應該攝取優質的蛋白質,比如家禽、家畜、肉、魚蛋類、奶類及奶製品、黃豆製品等。貧血的准媽媽還應該每周進食2-3次動物肝臟以補充鐵。

2、進食足量的蔬菜水果

准媽媽孕期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而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它們可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加強新陳代謝,還具有解毒利尿等作用,所以准媽媽每天要保證蔬菜和水果的進食。

3、攝取具利尿作用的食物

孕期要預防水腫可以吃一些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比武洋蔥、大蒜、南瓜、冬瓜、菠蘿、葡萄、綠色豆子等。

4、不要吃過鹹的食物

有水腫症狀的准媽媽要注意孕期應該應該以清淡為主,避免吃含鹽多的食物,特別不要多吃鹹菜,以防止水腫加重。

5、少吃或不吃難消化和易脹氣的食物

如油炸的糯米糕、白薯、洋蔥、土豆等。以免引起腹脹,使血液迴流不暢,加重水腫。

孕婦水腫食譜

攝取高蛋白、低鹽飲食,進食足量的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它們可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加強新陳代謝。由食物中攝取維生素B1或補充維生素B群,攝取具利尿作用的食物。

鯉魚紅豆湯

材料:鯉魚、紅豆、姜絲

做法:

1、將鯉魚去內臟及鱗,洗凈,切塊。 紅豆洗凈。

2、鯉魚切塊和紅豆一起入鍋煮熟,不用加食鹽,適量放姜絲調劑魚腥。

功效:鯉魚味甘、性平,具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清熱解毒的功效,對各種水腫、浮腫、腹脹、少尿、黃疸、乳汁不通皆有益。平時鯉魚多紅燒,鯉魚紅豆湯是專為治療水腫之用,平時較為少見。紅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有益。

番茄汁茭白羹

材料:茭白、番茄、鮮湯、料酒、鹽、白糖

做法:

1、茭白去殼去皮洗凈,在菜板上拍松,切成長條備用。 番茄洗凈,切瓣。

2、將植物油倒入鍋中,旺火燒至七成熱,下茭白炸至淡黃色,撈出瀝干待用。

3、鍋中留少許油,將油燒熱,放入番茄醬煸炒,加入鮮湯、料酒、鹽、白糖,煮開。

4、然後放入番茄瓣和炸過的茭白,加蓋用小火燜燒至湯汁濃稠,用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茭白具有利尿止渴的作用;番茄有健胃消食、降低血壓的功效。此羹重在清熱解、利尿降壓,對高血壓、水腫症等症有輔助療效。

豬肝炒油菜

材料:豬肝50克,油菜200克,醬油25克,植物油15克,鹽、料酒、蔥、姜各2.5克

做法:

1、將豬肝切成薄片,用醬油、蔥、姜、料酒等浸泡;把油菜洗凈切成段,梗、葉分別放置。

2、鍋置火上,放油澆熱,放入豬肝快炒後起出,備用,再把油熬熱後加鹽,先炒菜梗,稍緩現下油菜葉,炒至半熟,放入豬肝,並倒入餘下的醬油、料酒、仍用旺火快炒幾下即成。

功效;這道菜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此菜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鈣、磷、鐵等多種營養素,還有蛋白質、脂肪等,營養豐富,對缺鐵性貧血、妊娠肝虛水腫有顯著療效。

木耳銀芽炒肉絲

材料:水發腐竹50克,豆芽、水發木耳、肉絲各100克

做法:

1、將水發腐竹切成斜絲,肉絲用生抽和澱粉抓勻。

2、將水發木耳擇洗干凈,切成細絲;豆芽擇洗干凈;放進開水中焯一下撈出。

3、鍋中熱油爆香薑末,倒入肉絲炒散再放入豆芽和木耳絲煸炒,加少量水、鹽、雞精和腐竹,用小火慢燒3分鍾,轉大火收汁,然後用澱粉水勾芡,淋入香油即可。

功效:這道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鈣、磷、鐵、鋅和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素,在孕晚期,准媽媽食用此菜具有補血養血、補氣健胃和利水消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