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英語閱讀題,如何可以快速並正確的在文中找到依據最好以具體題目舉例。
1.看一下文章的題目,認識一下文章。
2.看問題,讀懂問題,並記住問題中的關鍵字
3 帶著問薯吵題閱讀,當看到關鍵字所在句子時,就可以放慢速度,並做相應的題;有時文中對應的句子和中仔問題用的是不一樣的說法,但是答案就是從文中的這個句子找,這就需要你讀懂這個句子賣手汪。
That『s all.
2. 閱讀理解解題步驟
一是通讀。所謂「通讀」,是指把試卷給出的文字資料,從頭到尾快速閱讀一遍。
二是精讀。這是指在通讀的基礎上,有選擇、有重點地閱讀資料,找出解答試題的某些線索。具體來說,可分為以下幾點小步驟來操作:
第一步,在精讀之前,先認真看一下各道試題的內容,以便在精讀時有針對性地在資料中查找相關線索;
第二步,精讀第一遍,主要查找第一道題(多為概括內容要點)的素材和線索。概括要點的基本方法除「段意——層意——中心」的'「三段式」(已另文闡述)外,還有一種簡捷可用的方法。這就是「關鍵詞提示法」。這種方法的主要內容,是在精讀時,注意一些敏感的詞彙的提示,如「狀況」、「情況」、「態勢」、「特點」、「實質」、「前景」、「據某媒體報道」、「某領導指出」、「據數字顯示」,等等。這些詞彙後面緊接著的內容,即是對詞彙內容的展開和說明,即我們所要找到的對資料要點的表述。
第三步,精讀第二遍,主要查找資料提敗粗出的主要問題或某個具體問題產生的原因方面的線索。在查找時,重點放在「主要問題」產生的原因還是「具體問題」產生的原因,應視試題要求而定。在閱讀時,要注意「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關鍵詞,這纖枯扮些詞後面的內容,一般即是「原因」的內容所在。
第四步,精讀第三遍。主要查找資料中解決主要問題所提出的有關對策的線索。這些「對策」的內容,一般集中在某一段落中闡述,在其他段落中有零星內容。在查找「對策」是,要注意「措施」、「辦法」、「作法」、「方針政策」、「必須……」、「要……」、「將……」,等詞彙後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可能就是對「對策」具體內容的證明。
第五步,按「要點」、「原因」、「對策」順序先後,分別對這三方面提煉出的素材和線索進行歸類和梳理,使之條理化;然後,在此基礎上,分別對以上三方面的內容,加以聯想和發揮,以補充資料給定素材內容的不足。其實,「要點」、「原因」、「對策」三方面的內容,即是試題的主要要求:「要點」往往是第一題的要求;「原因」是第二題的內容(現在經常單獨出題考查「原因」);而第三題的文章寫作,往往離不開「原因」和「對策」兩個重毀灶要內容。就目前考試情況來說,不論試題如何出,其答案往往離不開「要點」、「原因」、「對策」這三大方面。如果有的試題提出新的答題要求,那麼,應根據具體試題的要求,在精讀時從資料中找出新的答題素材和線索。
3. 提升閱讀量,從這3個方面找原因
記得以前讀小學、中學時,寫日記、寫作文很怕父母看見,怕同學們看見,只想讓自己知道,讓老師知道。而今我們在平台寫作,卻希望更多人知道,更多的閱讀量,可是寫了很長一段時間,依然是默默無聞,沒有人知道,沒有閱讀量。這個時候不好好分析原因,很容易心灰意冷,產生放棄寫梁好唯作念頭,堅持不下去。於是,我從3個方面分析,找出問題所在,我們可以對照下面3個方面查找原因,及時調整寫作策略,改進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技能,如此再堅持一段時間,一定能夠提高閱讀量。
1) 提高文章閱讀量,從自身方面找方法
這個是最重要的,我們公開寫作,就是在鍛煉寫作能力時分享自身想法,傳遞思想價值。
對於一些新手來說,剛開始沒有多少人知道你,而且寫作技能也不高,寫出來的文章質量不高,這時唯有多寫,以量為主,以質為輔,量多則平台展現的機會大,讀者閱讀到的幾率大,多寫可以彌補質的缺陷。
從寫作本身考慮,文章的標題取得是否有吸引力,文章的選題是否符合要求,文章的內容是否有價值,文章的組橡培織結構是否符合邏輯要求,文章的素材是否恰當等,再者還要考慮文章語言、語法、標點符號使用、排版等。
新手寫作盡量寫自己擅長的領域、熟悉的領域,先在一個領域深耕,待有成績後再擴大,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感情真摯、說理力強,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同。
2) 提高文章閱讀量,從讀者方面考慮
這個與文章的選題和內容有一定的關聯。選題的受眾群體越大,對這個選題感興趣的讀者也就越多,根據這樣的選題寫出來的文章,閱讀量一般來說也會很襪櫻高。為此,我們的目的是要用足量的有效信息,讓讀者行動起來。
在開始寫作時,花幾分鍾想一想讀者,想一想他們想要什麼,當他們看到這篇文章時會有什麼反應。這樣在寫作的過程中就不容易迷失方向,輸出的信息是能夠讓讀者感受到有價值,有反應。
結合當下的熱門話題來選題。熱門話題一般不會持續太久,但讀者的關注度會很高,寫出的文章符合讀者的需求,也能提高閱讀量。
3) 提高文章閱讀量,從平台方面考慮
藉助平台優勢,參加某些推廣活動也有助於提高文章閱讀量。
各個平台的側重點不同,吸引的讀者也有很大的差別。如果我們的文章的確比較優秀,質量好,但是閱讀量卻還是非常低的話,那麼我們就需要考慮是否需要轉換一個平台發布或多平台發布,對照結果,找一個適合的平台繼續深耕寫作。
想提高文章閱讀量的簡友們,你是否也有這方面的困惑?也碰到過這方面的困難?不妨對照自己情況分析,希望對提高閱讀量有幫助。
4. 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相信大部分學生對於語文的閱讀理解感到無奈,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所以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技巧。那麼接下來我帶大家一起詳細了解下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1
從試題的分值中推測答案的要點,如一道題的分值是3分,那麼答案可能就是3個要點。
做題牢記「答案已在原文中」,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作答。
即要提現個性和獨特見解,又要較好地忠實於作者的主張。
明白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文。從小由大,把握關鍵詞語句子的含義,聯系文章中心思想進行答題。
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2
一、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
1、仔細閱讀材料
所謂「讀材料」,就是高中語文閱讀理解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讀全文內容,把握文章主題。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層次和段落。在瀏覽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後,應記住高中語文閱讀理解的要點,重要的結論以及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雀頌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的文字材料主要用來測試高中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的採用一個句子,有的採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內容廣泛,題材各異。以題目的難易程度分析,人們常常把它們分為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所謂表層理解就是對文中的客觀事實 的感知和記憶;所謂深層理解是根據高中語文閱讀理解的客觀事實, 在認真思考後進行邏輯推理、總結或概括,得出結論。
2、找出閱讀材料中的「原話」
所謂「找原話」,就是要找到語文閱讀理解上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後再來重點理解與分析。當然找原話的目的是為了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和范圍。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尋找解題技巧,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對短文進行理解,然後分析句子結構,確定該詞的詞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時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這樣我們可以從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語文閱讀理解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閱讀理解題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高中生自己的話來回答的話,我們也可以讓高中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翻譯,再換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試題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頃飢鄭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3、使用科學的答題方法
(1)認真勾畫題干關鍵詞,如加引號引用原文中的詞句和「原因」「結果」「具體表現」等,還有否定詞「不」。如果題幹上有關於引用的原文詞句的問題,如「關於『XX』的說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從四個選項中做「答非所問」的篩選和排除。
(2)對題幹上表示問題性質的詞語「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測(推斷)」要區分。
「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最簡單的題目,需要的就是對照理解,往往一個選項就對照文中一個點。
「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較難的題目,往往一個選項就對照文中一個段落或者幾個點,除了對照理解,還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測(推斷)」:主要考查邏輯關系,注意無中生有和肢拿因果適當。
(3)根據勾畫的關鍵詞,將選項逐一在文中鎖定對應的信息源區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題目會出現一個選項在文中有多個對應的信息源區域。
(4)勾畫找到的對應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對應文字至少是一個完整的句子。然後作比對,圈點相異處,然後仔細辨析。(勾畫圈點的文字要在旁邊標上題號和選項番號)
(5)注意如下詞語和說法:
A表示範圍、程度的詞語:全部、都、一些、部分、相關、所有、人人、每個、必須、一定、嚴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時間、空間的詞語:已經、將要、正在、完成、結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詞語:之、其、這、那、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詞語:沒有、無、無非、拒絕、妨礙、防止、肯定……
E表示各種邏輯關系的詞語:因果關系、轉折關系、條件關系、假設關系、並列關系、遞進關系。
二、閱讀理解試題作答注意事項
1、審題
(1)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最好讀三遍,避免答非所問、第二遍開始帶著問題去讀
(2)抓關鍵詞,找到突破口
2、鎖定區間
根據問題,找到相應段落中相應的詞語、句子,進行分析,盡量從原文捕捉到答題線索。
3、結合上下文
不要只孤立的思考題干或者只抓住一個詞語、一個句子;抓住段落核心內容或者文章中心
4、分析詞語、句子、段落, 往往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著手,從寫法特點分析入手。只有這樣才能回答好語文的閱讀理解題。
5、保證文本讀兩遍以上。
第一遍:通讀全篇語文閱讀理解,大致了解。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閱讀時憑感覺劃出自認為重點的詞語、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審清語文閱讀理解題意,回讀原文。看一遍題目,確定回答問題的閱讀范圍,再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段、句,截取關鍵性文字;找出或歸納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細,並回讀檢查
最後:理清語文閱讀理解要點,認真答題。根據答題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煉。(盡可能利用原文中的關鍵性文字答題)
5. 如何做閱讀理解細節題中的原因性題目
由於閱讀理解的禪散文章絕大多數是屬於說明文體裁,而說明文的主要功能是對事物、現象的解釋和闡述。因此許多題目都涉及到分析和辨別事物的原因或成因。例如: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ailure of the organization to achieve the success is that _____.
Mouthwashes are not effective cure for bad breath mainly because ___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as one of the causes for the earthquake ______.
在做尋找事物原因的題目時,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1.問的是主要原因或真正原因,而命題人員總把一些次要的,非直接的,非根本的原因放進選項。由於這些次要的原因也是文章中提到的,因此考生如不仔細,往往會把次要原因當作答案。
這就告訴我們,做這類題目,首先要注意問題中的the main/chief/real cause (reason,factor) 這些詞,提醒自己,問題問的是主要原因。然後分析事物的諸多的原因,理出最主要的,直接的,根本的原因。
2.問的是事物的原因,但出現在選項里的還有事物的後果、影響。由子這些後果嫌猜、影響和原因一樣,都是指一賀者氏件事,且都出現在同一相關段,或相關句中,稍不留心,就會搞錯。
這就告訴我們,做尋找原因的題目時,對文章所說的事物的原因、結果、影響,應理清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不要錯把結果當原因。
6. 托福口語第三題中閱讀部分原因怎麼快速找到通常是最後一句話么
announced to 後面就是主題,inorder to後面是原因,就是說學校聲明什麼什麼,為了什麼什麼,一般inorderto 後面接的是兩個原因
很容易找的
他不一定會說inorderto 你按平時你說話的習慣你覺得你說學校給出一個什麼主意以後你會怎麼說隱數,你會虛信說,比如說什麼什麼,差攜輪或者是這樣做會什麼什麼,對吧
7. 申論閱讀如何提煉段義或尋找關鍵詞、關鍵句
一、要點詞
有詞成句、有句成段、州檔段有段成篇,其中關鍵詞閱讀是最基礎的閱讀方法。申論材料中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分類:
1.問題:所謂問題即是不好的、消極的、負面的、極容易引起嚴重後果不良現象。所以讓我們歸納問題、找問題就是尋找不好的方面。
【問題詞】:壞現象、缺失、缺乏、缺少、不足;矛盾、困難、窘境、障礙、瓶頸、挑戰;不容樂觀、令人堪憂、憂慮等;
2.原因:所謂原因即是導致某事發生的前提條件或者是要素。我們尋找原因一般過規律尋找以下詞彙。
【原因詞】:由於、由······導致;因素、要素、與······由關聯;根源在於;因此;
3.影響:所謂影響即是某種事物帶來的行為或者思想上的改變。一般在歸納概括題目中考察較多,但是在作文寫作中更是影響為主,所以要重點掌握。
【影響詞】:積極:有利於、有助於、有益於;幫助、實現、提高、促進、完成;為······奠定基礎;提供······保障等。消極:不利於、損害、破壞、阻礙······;造成······;
5.對策:對策即為解決問題的辦法、方案等;申論材料有辯證性,在有問題的同時也會相應的對策出現。所以找做法或者方案也可以尋找材料中的。
【對策詞】:應該、應、應當;要、需要、要求;必須、一定要;······的思路、方案、方法、舉措、措施等;動詞+賓語形式:採取、加大、營造、建立、健全、完冊譽善等。
二、關聯詞
文章除了有以上的要點詞之外,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還有很多的銜接詞,其中一些銜接詞比較重要,也起著鏈接答案要點的作用。所以在閱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如下的關聯詞:
1.並列:句與句之間用並列詞表示,那麼句子之間無主次之分,之有前後之分;一般來講並列前後都是要點的話,有幾個並列就尋找幾個答案要點。
【並列詞】:同時、同樣、與此同時;還、另外、此外、除此之外;既······又;又、一方面······另一方面等;
2.遞進:主復句的形式,一般後面意思往往比前句更進一層。遞進前後都是答案要點,需要抓住遞進前後句子。
【遞進詞】:更、而且、並且、甚至、進而;不但......而且......;不但(不僅、不光、不只)......也......; 況且、尚且等
3.轉折:前面和後面意思不一致,表示轉折。往往更強調轉折之後。如:
【轉折詞】:但、但是;然而;不過;卻等
風起於青末之時、浪成於微瀾之間。閱讀能力的提升並非一蹴而蠢判就,需要不斷的拓展視野、瀏覽評論員時政文章;同時講求閱讀方法、靈活使用,中公教育相信備考的大家一定會找全、找准要點。
8. 現代文閱讀不好是什麼原因
很多同學在回答現代文閱讀過程中,答了很多,卻答不到點兒上的重要原因,歲知
排除讀不懂的因素之外,一個很大的可能就是他脫離了問題回答的基本限定,沒有從所閱讀的這篇考試文章中找出依據來回答,而過多地用了自己的乎爛消話來回答,而這些自己的話,又常常來自和這篇文章本身關系不大的人生經歷或者是日常閱讀。
還有,就是這些同學常常只答一點不及其餘,那無論所回答的這一點說得多麼深入,閱卷老歷檔師依然只能給你一點的分數。
9. 閱讀理解能力差的原因
語文中的現代文閱讀理解,是部分同學的弱項。細分析下來,同學們曾在這些問題。
一.閱讀態度不端正,求大概准確,「簡簡單單」答題的現象多
有些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不端正,懶散、拖延、依賴等不良心理直接影響閱讀的准確性。學生事先在閱讀時,有簡簡單單讀原文的心理,「厭讀」的心理存在,以致看、讀、做題時養成了一種潦潦數語而已的壞習慣。在閱讀中較少有人能認真地從頭到尾細致地讀完文章,斷章目測者居多,導致在現代文閱讀中,有些學生一遇到做主觀表述題時就內心發怵、茫然,無處入手,語言思維表達能力差。
二、 整體閱讀和段落感知能力差
大部分學生由於生活環境和自身閱歷的局限,對文字語言的感受力不強,給閱讀帶來一定的障礙。同時也由於閱讀知識的儲備不齊全,運用起來捉襟見肘,疲於應付,導致在某些文體前,反應不敏感、緩慢,甚至憑猜測去思考做題目。缺乏整體觀念和統觀全文的意識。
三、閱讀認知原文內涵的能力偏弱,無法准確找到中心思想。
進行現代文閱讀時,有些同學眼光淺薄,思想簡單,不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子或提取主旨思想,對作者所要歌頌或鞭撻的對象感受不深,理解不透,甚至發生偏差。這也是學生做不來閱讀題目的一大原因。
10. 閱讀慢的原因找到了,找對方法,你也能夠一目十行
《射鵰英雄傳》里的黃蓉簡直就是天之驕女,自幼學習武功,琴棋書畫也是樣樣精通,走到哪裡都自信滿滿,底氣十足。
你可能會說,她爹是武功蓋世的黃葯師,有人給她撐腰。是的,不錯。但是,江湖上危機四伏,黃蓉能處處化險為夷,最主要的是她機智果斷,聰慧過人。
如果說黃蓉有什麼遺憾的話,就是她的母親生下她沒多久就去世了。黃蓉的母親記憶驚人,一目十行,看過一遍《九陰真經》就能憑記憶寫下來。
現實生活中過目不忘的人很少, 但一目幾行的人還是不少,在《溝通聖經》這本書中就講述了怎樣提高閱讀速度。
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傑出咨詢顧旁拍問尼基·斯坦頓。在《溝通聖經》這本書中,作者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闡述了溝通的技巧。
人與人的溝通經常會出現障礙,不是洞坦自己沒有表達清楚,就是對方無法理解,因為每個人表達能力不同,對語言、文字、表情的理解也不一樣,許多矛盾都是是因為溝通納啟桐不暢引起的。
良好的溝通需要技巧,而閱讀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溝通,提高閱讀速度,也就提高了溝通的效率。今天,我們來看怎樣提高閱讀速度?
一、 了解自己的閱讀習慣。
每個人的讀書習慣都不一樣,習慣不同,閱讀的速度也就不同,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於提高閱讀速度。
1 、閱讀之前,養成先瀏覽的習慣。
有些人拿起書,直接從正文第一個字開始仔細閱讀。其實,這樣效果並不好,不能從整體上去把握讀書的節奏。
仔細閱讀之前,應該全部瀏覽一遍,就像學生考試時,先把試卷先瀏覽一遍一樣,做到心中有數。瀏覽能夠幫助我們大致了解文章的邏輯結構,內容概要,就像我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先要查看地圖一樣。
比如,我們讀《終身成長》這本書,先瀏覽一下全書,就知道是講人的思維模式有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書中在各個領域都用了詳盡的事例,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作出判斷:哪些章節是對自己有用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在接下來的閱讀中,應該仔細閱讀哪些部分。
2 、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速度。
有些人讀書是不管什麼樣的內容,從頭到尾都用一樣的速度閱讀,或者看到後面又回頭閱讀,這些閱讀習慣都影響閱讀速度。
不要用同樣的速度閱讀難易不同的內容,比如,你讀《詩經》和你讀《刻意練習》的速度應該是不一樣的。
《詩經》裡面有一些生僻字,會影響閱讀速度,而且還要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這樣讀起來就會慢。
但不要用緩慢的速度去讀《刻意練習》,對其中的一些具體事例刻意快速翻看,如果不清楚,就快速地讀兩遍,這樣比緩慢地讀一遍的效果更好。因為緩慢地讀完也記不住所有的內容,快速閱讀,反而更容易把握書中的整體意義。
3 、不同的目的,採取不同的速度。
每個人閱讀的目的都不一樣,閱讀一般有三個目的。
消遣:有的人閱讀是為了看故事情節,享受閱讀的樂趣。比如,你讀偵探故事之類的小說,你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強烈的好奇心,探究書中的秘密,就不要在乎讀書的速度。
信息:有的人是為了獲取信息。比如,看新聞報道、說明書等,那麼只要快速地抓住要點就行了。
判斷 : 有的人是為了解別人的想法,形成自己的結論。比如,對工作報告的處理,讀完一本書寫書評。
如果,我們只是為了消遣,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就不用講究速度。如果是為了獲取信息,做出判斷,就要講究時間的利用率,提高閱讀速度。
二、了解自己的閱讀過程。
普通人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鍾200-300字,少數人能夠達到每分鍾600字,那些閱讀速度快的人,是他們的智商更高嗎?不是。
研究發現,閱讀速度通常會受到內容、作者風格、版面等多個因素的影響。但主要是閱讀方法的問題。
1 、辨識廣度
很多人並不知道, 讀書慢的原因,是眼睛移動的方式不對。
我們在拍照時,都知道要對焦距,手要靜止,不能抖動,否則,拍出來的相片是模糊的。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看書時,眼睛只有在靜止時才能對焦把字看清楚,眼睛移動過快看不清字。
為了看清楚,眼睛會停頓下來,這種停頓就稱為注視。閱讀的過程就是,眼睛反復停頓、移動的過程。
閱讀時,眼睛每次注視的時間,大約為0.2-0.5秒,每次注視時辨認的字數,就稱為辨識廣度。有些人的辨識廣度非常大,注視一次能看一行字。
比如,一行有二十個字,你的辨識廣度是兩個字,那麼,你的眼睛就會停頓十次,如果你的辨識廣度是五個字,那麼你的眼睛只需要停頓四次。
辨識度越廣,注視的次數就越少,停頓的時間少了,閱讀的速度就提高了。
而閱讀慢的人,通常辨識廣度小,需要注視的次數更多,眼睛停頓的時間更長,閱讀速度就慢下來了。
2 、回視
就是閱讀的時候返回前面看過的地方。閱讀慢的人每次注視看一個字,一個字一個字的看,這樣就很難從整體上去掌握文章的意義,看到後面的語句,可能又忘了前面的內容,於是又回頭開始看。
由於眼睛移動的速度很慢,因此,大腦等不及,就會去想別的事情,讀著讀著就容易走神。
而閱讀高效的讀者,辨識廣度大,注視的次數少,閱讀的速度更快,這時,由於眼睛移動的速度更快,大腦也被逼著要跟上眼睛的速度,所以,反而不容易分心。
3 、默讀
不管是默讀還是心讀,都會影響閱讀的速度。
大聲朗讀的時候,普通人的速度是每分鍾125個字,默讀的時候是每分鍾200字以下。
默讀的時候,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單個的字面上,而不是整體的語句上,
閱讀慢的人多數都有默讀的習慣,如果適當提高閱讀速度,就沒時間去默讀了。
4 、詞彙量
陌生的詞彙會影響理解力,降低閱讀的速度,閱讀速度快的人,是因為他們儲備了豐富的詞彙量,理解和思考能力更強,所以,閱讀起來也就更快。
比如,我們看到1+1=?很快就能反應過來,如果我們看到2019+9012=?就要想一想,反應慢一些,但是,數學高手會比普通人能很快地得出答案。
我們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除了本專業、本領域的閱讀外,還要擴展其它領域的閱讀。
比如,你在讀小說時遇讀到「饕餮盛宴」這四個字時,知道饕餮是傳說中的神獸。那麼在讀歷史文物類的文章中,再遇到「饕餮紋飾器具」這幾個字時,對饕餮這兩個字就不會感到陌生,不會影響你的理解力。
所以,我們要在閱讀的深度和廣度上擴展,增加詞彙量,在以後的閱讀中就會更加順利。
除了以上這些因素,影響閱讀的其它因素,還有環境、姿勢、光線。
三、刻意練習快速地閱讀。
1 、用手或筆指字
孩子最初識字的時候,通常會用手指著字讀,其實這是一個好習慣,但是這個習慣被認為很幼稚,還沒有練習到熟練的地步就放棄了。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用手指或筆引導眼睛,帶動眼睛以穩定的速讀跟著移動,眼睛不會跳動到其它地方。
用手指或筆平穩地指著一行字移動,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不習慣,眼睛會去注意手指或筆,但是多練幾次後,你就不會了。這樣當我們手指一行閱讀熟練以後,可以逐漸提高速度,手指兩行、四行。
這就好像開車,剛開始的時候開得慢,動作熟練以後就開得快了,可以上高速公路了。
2 、形成穩定的節奏。
眼睛跟隨手指或筆移動時,配上穩定的節奏,會使閱讀更加流暢。方法是在每行末尾用手指或筆輕輕點一下,或者是每兩行、更多行點一下,這樣形成一個適合自己的節奏。
穩定的節奏就像穩定的車速一樣,汽車在路上保持穩定的速度,比忽快忽慢的車速要安全。
3 、速讀
速讀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用最快的速度閱讀。這樣提高閱讀速度以後,不管讀什麼都用這樣的速度閱讀。
簡單回顧一下今天的內容。
首先是,閱讀之前先瀏覽全書,根據不同的目的和內容,採用不同的閱讀速度。
其次是,閱讀過程中要提高辨識廣度,不要回視,不要默讀,增加詞彙量。
最後是,刻意練習快速地閱讀,用手指或筆指引眼睛移動,形成穩定的節奏,這樣經過刻意就可以速讀了。
《溝通聖經》就是告訴我們,提高閱讀速度要找到正確的方法,通過刻意練習才能達到速讀的效果。
閱讀是建立在讀者和作者之間的溝通,讀書使我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是最方便的溝通途徑。你要不要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