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嘉慶皇帝死亡原因有哪些人
擴展閱讀
人造梨渦效果怎樣 2025-02-12 23:43:27
怎樣修照片的皺紋 2025-02-12 23:31:24

嘉慶皇帝死亡原因有哪些人

發布時間: 2023-05-31 09:56:30

❶ 嘉慶皇帝怎麼死的

傳聞中最有影響的即是「暴死」之說,並說得很具體:遭雷劈而死。

雖然流傳很廣,但認真考察起來,卻是沒有絲毫巧鉛戚史實根據的。許多史學家認為,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推測,嘉慶皇帝的死因大概是長期操勞而導致的心臟衰竭。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顒琰自圓明園起程,前往避暑山莊。一周後,到達山莊。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顒琰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病死,終年61歲。

《清仁宗實錄》這樣記載:「此次蹕圖,偶感暍暑。」證實了嘉慶帝當初是中暑了。但是,單純的中暑不會死人,可能是由於年事已高,中暑後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而暴亡。

(1)嘉慶皇帝死亡原因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和碩嘉親王。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前往避暑山莊。一周後,到達山莊。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顒琰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病死,終年61歲。激滾《清仁宗實錄》這樣記載:「此次蹕圖,偶感暍暑。」證實了嘉慶帝當初是中暑了。

但是,單純的中暑不會死人,可孝陵能是由於年事已高,中暑後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而暴亡。

❷ 嘉慶帝的真正死因是什麼

清朝的皇帝即位後,要做兩件神秘的事,一是選定萬年吉地,就是找一處風水寶地,作為自己將來的葬身之地;二是秘密准備一口棺材。嘉慶帝在承德突然離世,大家手忙腳亂,那麼嘉慶皇帝為何暴斃呢?

他當皇帝時,遭遇刺客險些喪命。兇手自供行凶的理由是生活貧困,無處謀生,所以欲尋短見,但是又想了斷之前必須做點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才來行刺皇上。他當皇帝時,起義者曾一度攻進皇宮。在城樓上插反旗,直逼皇後住所,意欲搗毀金鑾殿。

這些在清代都絕無僅有,是對他統治能力的藐視和否定。他的死因傳聞,按照「天人感應」的說法,是對上天一而再,再而三示警終不悔悟者的最嚴厲懲罰。

❸ 嘉慶是怎麼死的

到底嘉慶皇帝為何猝死?一直莫衷一是,眾說紛紜。

與太監尋歡作樂

相傳嘉慶二十五年,嘉慶高高興興地度過自己的六十大壽,感到心滿意足了,於是決定圍獵木蘭,痛痛快快地享受一番。隨後嘉慶帝率領大批隨員,名優藝妓,馬隊輦輿,浩浩盪盪向木蘭進發,不久抵達熱河,安頓於避暑山莊。

民間盛傳:嘉慶州褲散長期寵愛一名小太監,經常尋歡作樂,為此引起近侍大臣們的非議。來到避暑山莊後,更加變本加厲。嘉慶寢宮設在「煙波致爽」殿,殿後有一座小樓,名為「雲山勝地」。此樓僅兩層,面闊五間,從樓前東側的假山石階即可登樓,因此樓內不設階梯。據說此樓就是嘉慶皇帝與小太監幽會場所。有一天,他們正在此處尋歡,忽然道道閃電劈開雲層而下,一個火球飛進小樓,在嘉慶皇帝身上炸開,頓時斃命。

上天的懲罰

於是人們議論紛紛,作為帝王,他破壞了神聖的綱紀,悖亂了倫常,也違背了封建道德,已經到了上天難以容忍的地步,所以派遣雷神,嚴加懲治。嘉慶皇帝被雷擊燒焦,面目全非,已經無法收殮入棺。若將事實曝光,無異於宮廷之最大丑聞。大臣們商定,將一位相貌體形與嘉慶相似的太監秘密絞死,再進行盛裝打扮,真皇帝的骸骨則放在棺材底部,上面平躺著假皇帝的屍體,以此掩人耳目,運回北京,祭葬了事。也有的說嘉慶皇帝到避暑山莊以後,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裝,率領滿漢大臣和八旗禁旅等大隊人馬直奔木蘭圍場。他們追蹤圍獵多日,正准備歸來時,恰遇變天,雷電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聲響雷,那麼多人中,唯獨嘉慶皇帝被擊中落馬。凱旋迴營變成護喪返京,滿朝驚恐呆然。

又有傳說,嘉慶皇帝在避暑山莊突然生病,卧床調養,但並無什麼大礙,精神尚佳,照常處理政事。一天,熱河上空驟變,雷鳴電閃,頓時寢宮即遭雷擊,只有嘉慶觸電身亡。

所有這些謠傳,都有共同一點,即嘉慶皇帝是被雷擊斃的!事實果真如此嗎?

不斷加重的病情

其實,古人對大自純賣然的許多驟變現象,都無法給予科學的解釋,他們往往將其理解為看不見摸不著的宇宙主宰者所為。而嘉慶彌留之際,雷電交加,死時宮廷又封鎖消息,於是被雷擊斃的傳言便不翼而飛,人們相信皇帝做了勞民傷財、傷天害理的壞事,是上天來懲罰他的。事實上,嘉慶皇帝來到避暑山莊,一路都很順利。只在到達前一天,略感不適,時有輕微發燒憋氣現象。只因為出古北口後,塞外涼意撲面而來,早晚溫差較大,大概偶染暑熱。他對此小病自然沒有放在心上。在抵達廣仁嶺時,嘉慶覺得轎中過於憋悶,便吩咐隨從,由自己策馬馳越廣仁嶺。他雖已六十高齡,體態肥胖,卻馳騁於嶺上。跑馬屬於劇烈活動,可他絲毫沒有倦容和病態。隨行的王公大臣甚為欣喜,慶幸皇上如此健康。

到了避暑山莊的第二天,嘉慶痰氣攻心,胸口悶痛,說話斷斷續續,顯冊氏得十分困難,但頭腦仍很清醒,皇子們見狀,忙找來太醫診脈。然而,只說是中暑引起,不過一般病症而已。於是,就連嘉慶自己也沒想到,向來身體健壯的他將不久於人世。中午的時候,嘉慶病情加重,痰向上涌堵塞氣管,呼吸更加困難,已經無法說話,時而清醒,時而昏迷。皇子與王公大臣們頓覺恐懼,心急如焚,但都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惟有在佛堂禱告,祈求上天保佑。然而,天公不作美,傍晚時分,熱河上空烏雲密布。突然一陣電閃雷鳴,如利劍劃破長空,在山莊周圍瘋狂咆哮,這是多麼可怕的時刻。只見嘉慶眯著失神的眼睛,抬起手,艱難地比劃著,他這是在做最後的吩咐。嘉慶帝由於驚嚇加重了病情,以至上氣不接下氣,呼吸窒息;傍晚時分,嘉慶終於閉上了眼睛。緊接著大雨傾盆而下,與大臣們的哭聲溶成一片。奇怪的是,嘉慶的兒子道光即位後五天,發布了一道諭旨,專門提出其父是偶感暑熱。道光帝急於澄清這點,是否是針對當時的傳聞,證實其父不是死於雷擊呢?

根據嘉慶帝的狀況以及當時避暑山莊的情形,可以推定,他因心肌梗塞或腦中風而死,時值雷暴,對其猝死可能有加速影響,但決非遭雷劈致死。嘉慶帝身體一向健壯,中年以後開始發胖,對血壓心臟極為不利。平時表現出來的便是畏懼暑熱,因此一年大部分時間,不是住在圓明園,就是在避暑山莊。尤其是天理教農民起義以後,連續發生許多事,總不順心如意,心裡老憋著一股火,脾氣變得煩躁、易怒,一點小事就鑽牛角尖。而這次前往避暑山莊,開始情緒不高,一直悶在轎子里,後來改為騎馬,身體從靜止狀態一下子轉為劇烈活動,呼吸急促,血壓和心臟肯定都會有影響。抵達避暑山莊當夜,手臂和腿部感覺刺痛,可能已經出現心臟病或是腦中鳳症狀。接著痰涌攻心,憋氣缺氧,最後語言困難,不省人事。可見,嘉慶皇帝早已患上高血壓、心臟病,經過七天長途跋涉,勞累引發了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突然死亡。

至於被雷擊中沒有可能。他的寢宮在煙波致爽殿內最西邊一間,全是厚磚結構,無窗採光。煙波致爽殿又不是高層建築,不可能引起電擊。況且,當時宮中一片混亂,皇子、皇孫和眾大臣們都在皇帝寢宮,外間又有太監、侍衛和宮女頻繁走動,即使有雷擊,也不可能只電擊嘉慶一人。由此斷言,嘉慶帝在避暑山莊被雷擊斃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有關這方面的傳聞,甚至添枝加葉,點綴以風流韻事,更是無稽之談。

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有才、有德,只是他即位的時候,大清朝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危機。

皇位傳給誰

嘉慶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發疾病,僅卧床一天就離開了人世。按照秘立家法,皇帝在將咽氣時或咽氣後,必須立即啟開錦匣,宣布皇位繼承人,然後才能發喪。嘉慶彌留之際,已經不能言語,只以手比劃,要諸位大臣找出錦匣,宣讀密詔。然而就在此時,人們發現,隱藏著天大秘密的錦匣不見了。那麼,錦匣究竟落入誰人之手?誰又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呢?

自雍正朝起,為了防止諸皇子爭奪皇位、骨肉相殘,於是創建秘密立儲制度。即皇帝健在期間,密寫詔書,立某阿哥為皇太子,密封在錦匣里,安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等到皇帝傳位時,再取下宣讀,繼統即告完成。

乾隆在位時,他經常東漫西遊,南巡北幸,遠離京都皇宮。可能因此多了個心眼,密立詔書一式兩份,一份封藏於錦匣,放在「正大光明」匾後;一份則親自攜帶,從不離身。嘉慶二年,乾清宮毀於火災,原有匾聯,均化為灰燼。嘉慶十八年,天理教造反農民進攻紫禁城,差一點用火把皇宮點著。嘉慶二十四年,宮內文穎館失火,燒掉了幾間房,幸虧被及時撲滅。而且庫銀被盜,印信失竊,甚至軍事國防最高機構的兵部關防都丟失了。

上述種種情況表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毫無安全保障。事關王朝延續承傳大局,嘉慶帝怎麼會放心地讓密詔呆在那兒呢?尤其在京都期間,他多半時間住在西郊圓明園。到木蘭圍場打獵,能不將密詔帶在身邊嗎?如果不是嘉慶帝猝死,錦匣風波根本就不存在。

七月二十五日下午,嘉慶病情惡化,他用手比劃著,戴均元、托津心領神會,知道皇上欲宣布密立詔書。兩人仔細摸遍嘉慶帝全身,不見密詔蹤影,接著監督內臣啟開自京都帶來的十幾個箱子。真可謂翻箱倒櫃,里里外外全都搜遍,仍一無所獲。錦匣在哪兒?到底有沒有密詔?嘉慶帝臨終的比劃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時,嘉慶帝已經停止了呼吸,在避暑山莊的王公大臣和侍衛們陷入混亂和恐惶之中。嘉慶帝臨終前既沒有交代,密詔又找不出來,立儲問題是否會演成爭奪皇位的悲劇?對於四位皇子中長者綿寧來說,這是自然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