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兒童發燒有哪些原因
擴展閱讀
怎樣刪桌面時間 2025-02-12 22:53:33
怎樣開通手機qq 2025-02-12 22:38:41

兒童發燒有哪些原因

發布時間: 2023-05-31 19:24:05

⑴ 孩子突然發燒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在發育期的時候,尤其是在念宏16歲以前,小孩子的各項身體機能都是在不斷的完善當中的,所以其實小朋友的免疫力是不及大人的一半的,所以大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多關注孩子的健康衛生問題。但是有很多時候,即使我們再注意,小朋友也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染鎮陵上各種各樣的疾病。對於家長來說,我們最害怕的就是孩子發燒,那麼孩子突然發燒是什麼原因呢

孩子突然發燒是什麼原因

1 第一:一般來仔旅冊說,小朋友發高燒可能是由於小兒的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從而出現了不正常的現象,像是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小朋友發高燒的.現象出現。

2 第二:如果小朋友出現了發燒的症狀的話,如果家有冷氣,也不要開的太低,最好是能夠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如果是想要降溫的話,可將發燒的寶寶置於冷氣房中,然後再繞讓其體溫慢慢地下降。

3 第三:各位爸爸媽媽要注意的是在寶寶發燒的時候千萬不要驚慌,要注意觀察其他的症狀和全身狀態,最好是能夠及時的判斷出燒的原因,再進行應對,才能夠更好的對症下葯,從而能夠盡快的找到原因並且治療。

注意事項

如果寶寶是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這種時候多半就是表示需要散熱,可以適當的給寶寶少穿點衣物。最好祝大家身體健康。

⑵ 寶寶發燒的原因

寶寶發燒的原因

1、外在因素:

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的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鄭察通。

2、內在因素:

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

3、其他因素:

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之一,而不是全部。醫師對於發燒,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進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發燒、嘔吐、咳嗽,就慌亂不已。殊不知醫師治病,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癒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只為退燒而已。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讓發燒症狀持續表現出來,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因此,愛子心切的爸媽,切記不要一味的要求醫師退燒,去治療發燒症狀,而是應遵從醫囑,准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葯。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媽媽一探到寶寶的體溫有些上升就以為一定發燒了,其實還是有一些非疾病因素會讓寶寶體溫上升,而隨後寶寶的體溫就會正常地降下來,並不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影響。這時候就需要媽媽細心觀察並了解這些因素,只要及時地讓寶寶遠離這些因素,或恰當地進行相應的處理,那麼就可以讓寶寶遠離發燒等疾病,維持身體的健康。

1、運動過度,體內過量活動所產生的熱量無法散出,而使暫時的體溫提高。

2、預防針注射後的短暫發燒,是因身體對疫苗的反應作用。

3、嬰幼兒包裹衣物過多,體熱無法散去。

4、剛喝過溫熱的水(測量口溫),或剛洗完熱水澡。

5、媽媽粗心地只用手去觸摸、感受,而不是用溫度計直接准確測量,又或者測溫一起故障,或在使用溫度計前忘了把水銀甩至35℃以下。

如何預防寶寶發燒

事實上,媽媽們若是能從源頭上進行預防,增強寶寶的抵抗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寶寶就可以少些遭受發燒這些疾病的折磨。

1、夏季使用空調納涼溫度不能過低

夏天天氣熱,為了讓孩宏叢帶子舒服,父母一般愛用空調降溫。但孩子對內外溫差的調節能力還不是很健全,所以在夜間貪涼,把溫度調得太低了或被子蓋的不好就容易感冒發燒。還有的父母為了省電,可能也較少開窗,造成室內空氣的不流通,容易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危險,所以,在夏季使用空調時也要開窗通風。

2、飲食方面也不能讓孩子貪涼

孩子一般都好吃冷飲,這時要幫助孩子克制,不要一下子吃很多涼的東西。同時注意衛生,生吃的瓜果蔬菜要洗干凈,給孩子經常洗手,尤其是吃東西前,腐蔽蘆敗的食物千萬不能吃。

3、不能總是強迫孩子不斷地“再吃點”

家長都經常對孩子說“再吃點”“多吃點”,也有的家長追著寶寶喂飯,還有的家長即便孩子剛吃完飯,也會不停地往寶寶嘴裡塞東西。長年累月這樣“被多吃”。

4、讓寶寶多喝水

果汁、牛奶、飲料替代白水,過多的'甜食不僅傷害了很多孩子的牙齒,也影響了他們的消化功能。

通常1至3歲的孩子每天需飲水大約1200至1600毫升,除去飲食攝入的水分外,還應該每天直接飲水至少600毫升,冬季室內空氣乾燥,應適當增加飲水量。感冒、發燒及嘔吐或腹瀉脫水時更應頻繁飲水。

5、不要讓寶寶穿得太多

尤其老人帶的孩子,有些老人自己怕冷就覺得寶寶也怕冷,乾燥溫暖的室內也讓寶寶穿得里三層外三層,小臉經常捂得紅撲撲的。

專家的話:寶寶們經常處於活動狀態,穿得過多,容易出汗,並引起內熱蓄積,稍有不甚就會引發感冒發燒。寶寶穿衣要根據氣候、室內溫度隨時增減,以寶寶面色正常、四肢溫暖和不明顯出汗為宜。但家長要注意孩子腳的保暖,因為腳與上呼吸道黏膜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系,一旦腳部受涼就易引發感冒。

6、鼓勵寶寶多運動

與活動量大的兒童相比,不愛運動的兒童,食量小,消化和吸收能力弱,免疫力較低,容易感冒發燒。同時由於不運動,身體的平衡性、協調性、柔韌性和耐力都得不到鍛煉,整體素質也會下降。因此建議家長要保證兒童每天有1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大一些的兒童應每周進行3次體育鍛煉。

7、讓寶寶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有些年輕的家長自己就有熬夜習慣,因此也忽視了孩子的睡眠,孩子經常在夜裡11點以後入睡,第二天還要按時去幼兒園或者學校,造成睡眠長期不足,影響長個兒,也影響免疫力。

特別是看到孩子有生病跡象時,一定要確保他們有良好充足的睡眠。通常兒童睡眠時間要保證在10小時以上,晚上10點應進入深度睡眠。

8、鼓勵寶寶勤洗手

嬰幼兒處於探索期,雙手到處摸,將東西送進嘴裡是司空見慣的事。大一些的兒童趁人不備,不洗手吃東西也是很常見的事情。然而凡是傳染性的疾病,大都是接觸口鼻入侵,在感冒發燒的高發季節,洗手是預防交叉感染的第一關。建議家長從網路下載正確洗手的操作圖,教會孩子洗手。

9、讓寶寶多與外界接觸

有些寶寶性格內向,不愛表達,遇到了問題不能及時向父母訴說,經常有不開心的事情積累在心中,會降低他們的抵抗力,感冒也經常找到他們。

家長平常要多關注他們,多與他們交流,既不能太遷就,也不能太嚴厲,同時要注意他們的睡眠和飲食,這樣的孩子睡眠和飲食一旦發生變化就可能感冒發燒。更重要的是家長要經常讓孩子與外界接觸,幫助他們找到排解壓力的好方式,盡量讓他們變得開朗大膽一些。

⑶ 小孩發熱是什麼原因

小兒發燒的原因,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呼吸系統感染,兒童的呼吸道免疫功能相對薄弱,當受到病原菌感染,或者受涼等各種因素存在時,很容易受到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因素,而導致孩子出現發燒的情況。

二、常見的是消化系統感染,小兒的脾胃功能相對薄弱,或者是當一些病原菌感染,如進食不消化食物,或者是進食不幹凈的食物時,很容易產生胃腸道的病症,除了引起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一些消化道症狀之外,常常會伴有發燒的情況發生。

三、常見的是神經系統感染,當病原菌侵入到神經系統,如侵犯到血-腦屏障之後,很容易出現腦炎、腦膜炎等病症,也會出現發燒的病症。

四、常見的是泌尿系統感染,如因受到泌尿系統感染之後,孩子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以及發燒等情況。

總之,以上是小兒發燒常見的原因。

⑷ 寶寶發燒的原因是什麼

到了冬季,很多媽媽都會多一份擔憂和緊張,因為這是寶寶發燒比較頻發的季節。想要更好地預防寶寶發燒,首先要了解引起發燒的常見原因。生活中引起小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三個類型:

一、外在環境的原因: 體溫受外在環境的影響,會出現發燒的症狀,例如如天氣炎熱的時候穿衣服太多、水喝得太少、房間內的空氣不流通等等,都有可能讓孩子出現發燒的症狀。

二、內科疾病的原因: 孩子患上一些內科病如感冒、氣管發炎、喉嚨發炎等等疾病的時候,也會出現發燒的症狀。

三、其他原因: 例如一些防疫針的注射,例如霍亂、破傷風、百口咳、麻疹、白喉等,也可能出現發燒反應。

那麼,寶寶發燒時,媽媽們應該怎麼正確應對呢?

1、保持房間內空氣的'流通: 房間內的溫度可以維持在25到27度之間,用風扇旋轉著吹,有助於空氣的流通。如果寶寶四肢冰涼,有發冷的症狀,則需要保暖,要蓋上毯子。

2、適當脫掉一些衣物: 如果寶寶發燒的時候手腳是溫熱的,並且出汗,說明需要散熱,可以適當脫掉一些衣物。

3、用溫水擦洗: 用37攝氏度的溫水幫寶寶擦洗身體,可以擴張皮膚血管,將體內的熱氣散出,還可以通過水汽的蒸發,散發一些熱度。

4、多給寶寶喝水: 多喝水可以幫助發汗,降低體溫,還能補充水分,預防發燒導致的脫水。

6、使用退燒葯: 如果寶寶的肛溫或者耳溫已經超過了38.5℃,可以適度地使用一些退燒的葯物幫助退燒。

總之,寶寶發燒一定要找准原因,對症治療,同時也要多多注意提前預防,給寶寶一個好的活動環境,幫助她們從小就維持一個好的體質,讓發燒和各種各樣的疾病都遠離。

⑸ 寶寶發燒的原因有哪些呢

認識嬰幼兒發燒

人體下視丘有體溫調節中樞,其作用如同冷暖氣機中央控制系統的溫度。根據這個設定溫度,恆溫動物會動作產熱及散熱作用來維持體溫的恆定。就像冷暖氣機的恆溫微調,透過電腦的感應和操控,保持溫度在某個范圍內。

嬰幼兒體溫有幾個特點與成人不同:

1、嬰幼兒設定溫度比成人高

所以父母親以手觸感溫的方式來探知孩子是否發燒並不可靠。嬰幼兒中心體溫大約攝氏37.5度,上下變動一度左右;較大兒童和成人體溫36.8度,上下變動0.5度。

2、嬰幼兒的體表面積相對於體重比成人大

所以嬰幼兒容易散熱,當外界溫度降低,如果沒有保暖,他會比成人更怕冷。

3、嬰幼兒肌肉組織少

嬰幼兒產熱能力較差,很難像成人覺得寒冷就發抖,借著肌肉顫動收縮產生能量來維持體溫。

4、嬰幼兒血液循環受環境溫度影響較成人大

所以天氣熱時,他會滿臉通紅;天氣冷時,他會手腳冰冷,嘴唇青紫。

以上四個特點,使得嬰幼兒體溫變動幅度比成人劇烈,但是自然界也有相對的因應保護措施,例如孩童比大人耐燒,可能發燒到40攝氏度還活動如常,成人往往到39攝氏度就頭痛欲裂,甚至胡言亂語。
如何正確量體溫

嬰幼兒體溫的方式,通常彩測耳溫或肛溫。這兩種溫度都接近和身體的中心溫度,比腋溫和口溫穩定而且容易測量。

測量耳溫要決

使用耳溫槍測量,必須輕拉耳殼,將槍口對准耳膜感應,約二到五秒即可,非常方便。不過因為操作當中,如果並未對准耳膜,兩耳測枝空得的溫度可能有差異,宜採用較高的溫度數值。或者以耳溫篩檢,如果有發燒,再用肛溫確認。

測量肛溫要訣

肛溫的測量很簡單,一手握住嬰兒兩腳的腳踝,另一手將肛溫表塗抹凡士林潤滑插入肛門,約兩厘米深,測量兩分鍾。如果嬰幼兒拉肚子,就不宜量肛溫,以免刺激排便。不論耳溫槍或是肛溫計,最好個人專用,用後以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何時該給予退燒

體溫多高稱為發燒並沒有單一的標準的數值,正常體溫因人而異,但是一般的通用標准,不論肛溫或耳溫,高於38攝氏度,算是發燒,高過38.5攝氏度可以給予退燒葯。如果孩子有熱性痙攣的體質,超過38.3攝氏度就有機會發作,不妨在38攝氏度時即預先給予退燒葯。

正確的退燒方法

嬰兒發燒時,可能哭鬧不休,非常煩躁,適度的退燒,會讓他感覺舒服一些。發燒不是病症,只是症狀,所以退燒的目的不為治世搭春病,而是使體溫稍降,舒服一些即可,不必非要退到標准溫度。

口服葯、肛門栓劑退燒效果好

退燒最好不要打針,因為副作用較大。口服葯物選擇很多,肛門栓劑也很方便,都能達到退燒效果。常用的口服葯水或是葯片,包括普拿疼、阿斯匹林和布洛芬;塞劑有阿斯匹林和voltaren。每一種葯物若按照正確的使用劑量和間隔,都安全有效。

不同種類退燒葯不可混合使用

根據調查,很多人混合交替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葯物,然而各種葯物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葯效重疊。尤其是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葯半小時沒退燒,又加栓劑,結果燒退得太猛太急,使得體溫速降至36攝氏度以下。這些都是不當使用方法。建議家長,應該選定一種退燒葯,熟悉它的使用劑量和間隔,才能得心應手。
小兒發燒初期表現為臉色紅、額頭燙、手腳冷、精神差,除此之外,還伴有各系統的症狀,如呼吸道感染時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腸炎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尿頻、尿痛、腰痛的現象,而嬰兒各系統的伴隨症狀不典型,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等現象。引起發燒的疾病還有很多,父母應注意觀察孩子發燒的規律和伴隨症狀,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及早治療。

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6-37℃,37-38℃是低燒,38-39℃是中燒,39℃以上是高燒,40℃以上屬於超高燒。李主任建議,年輕的母親發現小兒發燒後不必驚慌,可在家及時採取一些緊急處理以緩解症狀。

每個家庭應備有體溫表、退燒葯,以便應急,發熱兒童須每隔1-2小時測量體溫一次。幼兒體溫在38.5℃以下不宜應用退熱劑;當搜耐體溫超過38.5℃以上可用退熱貼或冰敷等物理治療降溫,亦可服小兒退熱片適量;當體溫超過39℃時,應絕對卧床,敞開包被或松解衣服,使皮膚裸露,頭部放置冰袋或冷濕毛巾,盡快到醫院診治;高熱驚厥時,患兒表現雙眼凝視或上竄,意識喪失,呼之不應,口唇、面部及全身青紫,四肢抽搐,家長應立即按壓孩子「人中」穴位(在鼻唇溝中點),較強刺激持續1-3分鍾,直到患兒發出哭聲,隨後用上述方法快速降溫,同時亦要立即到醫院診治。半歲以內嬰兒發高燒時一般不打退燒針,不服退燒葯,最佳降溫方法是溫水擦浴,即洗個溫水澡。緊急處理後無論是否退熱,都應帶孩子上醫院就診。

⑹ 小孩子經常發燒是怎麼原因

小孩子經常發燒是怎麼原因

爛緩芹小孩子經常發燒是怎麼原因,小孩子的抵抗力比較低,尤其體弱的小孩子特別容易發燒,這讓父母們都非常的著急,小孩子為什麼經常發燒呢?下面來看看小孩子經常發燒是怎麼原因。

小孩子經常發燒是怎麼原因1

小孩子經常發燒主要是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容易發高燒或者出現服葯退燒後體溫又迅速回升的現象。

人體的下視丘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作用就像冷氣機的溫度設定,正常的時候,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嬰幼兒肛溫大約在37.5攝氏度,上下變動1攝氏度左右。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36.8攝氏度,上下變動0.5攝氏度。

如果設定溫度提高,例如人體感染病原,引起白血球反應,產生「熱素」,就會刺激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攝氏度時,身體藉著肌肉打顫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攝氏度為止。所以發燒前,可能會發冷發抖,再突然高燒,產生某些細菌毒素,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許多爸媽也觀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間發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體力變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體溫當然哪磨升高。

1、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溫度過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攝取不夠、水份流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某些特殊葯物作用,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若體溫呈現不穩定狀態,則應考慮疾病的可能性。

2、疾病因素

(1)小於3個月的嬰兒發燒

以細菌感染最常見(如B型鏈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腸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會引起發燒。最嚴重的感染疾病是敗血症。所以新生兒發燒時,一定要帶給醫生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2)大於3個月的嬰幼兒發燒

最常見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細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嚴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膿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無法從外表看到異常現象。

小孩經常發燒怎麼辦

1、體溫38攝氏度以下首選物理降溫進行干預

發燒是小孩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對於發燒的處理大體可以分為「物理處理」和「葯物處理」,通常來說,當小孩體溫低於38攝氏度時不需要採用葯物處理,而是選擇正確的物理降溫方法即可。例如貼退熱貼、多喝水、洗溫水澡等方式都有助於體溫的降低。

飢畢 2、嬰幼兒體溫38.5攝氏度以上需要進行葯物治療

如果發現孩子的體溫已經超過38.5攝氏度時,爸媽應該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以便做出及時的反應。對於嬰幼兒來說,當其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時,需要給予葯物治療。中葯的話可以選擇柴胡或羚羊角等,西葯的話可以選擇百服寧、泰諾或者美林等。

3、體溫39攝氏度以上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葯治療

當孩子體溫已經超過39攝氏度屬於高度發熱時,通常情況下選擇西葯治療。目前臨床常用的是布洛芬類退燒葯和撲熱息痛類退燒葯,這兩類葯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必須明確一點是,家長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尤其是注意用葯的劑量。

小孩經常發燒護理

爸媽日常能做到的是根據孩子的年齡、身體發育情況給予足夠的營養,及時合理均衡地添加輔食。在保證營養到位後,就能積極預防和治療某些營養性疾病,如佝僂病,其與肺炎的發生及治療的效果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每一個季節都會有高發的疾病,春季要注意肺炎的防護。

預防疾病更有效的方法是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堅持多帶孩子或督促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對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

小孩子經常發燒是怎麼原因2

寶寶經常感冒是怎麼回事

1、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調查結果表明,常堅持戶外活動的兒童患感冒的機會顯著少於戶外活動少的孩子。

2、衣著要適當:衣服切勿驟增或驟減。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凍著,給孩子穿戴過厚過多,結果常適得其反,更容易感冒。

3、要吃好早餐:吃好早餐,體內產生足夠的熱量可增加禦寒能力。

4、飯前、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孩子吃食物之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凈。大人給孩子食物吃,也不要赤手拿,嚴防經食物傳播感冒。

5、盡量保持室溫相對恆定:室內溫度變化大,可增加兒童患感冒的機會。

6、著涼之後,採取措施:孩子著涼受寒之後,應該馬上到暖室或炕上暖和一會兒,同時喝些熱茶或熱湯或牛奶,如能喝些姜湯則更好。

7、家裡有人感冒,立即隔離:家裡有人感冒,應不準病人與孩子直接接觸,特別是不能面對面坐著,也不可同床睡覺。

8、托兒所有人感冒時,也應隔離:發現有孩子感冒,不能繼續入托、入園。如發生較多的兒童感冒,應對孩子活動場所,進行必要的空氣消毒,開窗換氣、曬被褥。

9、感冒多發或流行時少外出: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也不要到別人家串門,以防止傳染。

10、積極治療上呼吸道慢性疾病:據研究,患有扁桃體炎、支氣管炎、鼻炎等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兒童,比一般兒童更容易患感冒。因此,這些孩子平時應該抓緊治療慢性病。

⑺ 孩子發燒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孩子發燒的原因大家了解過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我分享的 孩子發燒的原因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孩子發燒的原因是什麼

1.感冒

不論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寶寶最常見的疾病。細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症狀不一,發燒、食慾下降、腸胃不適、拉肚子、耳鼻喉等問題都有。醫師會給予「症狀治療」葯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癒。但若照顧不當,並發中耳炎、腦炎、腦膜炎等,就會有39℃以上高燒的危險。

危險指數:★★★★★(第5名)

2.耳鼻喉發炎

耳鼻喉的問題通常會有發炎現象,所以會有紅腫的產生,是一種病毒感染。症狀多變,常見的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紅腫(寶寶通常不願意進食)等。醫師會給予「症狀治療」葯物,加上多休息與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癒。該疾病容易並發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會有39℃以上高燒的危險。

危險指數:★★★(第7名)

3.玫瑰疹

因玫瑰疹病毒感染而得名。1歲前後的寶寶最容易得。典型的症狀就是會莫名高燒(39℃以上),大約持續3~4天,然後起紅疹(此時燒會退去),紅疹通常會慢慢消失,不會留下任何疤痕,也沒有其他並發症,家長不必擔心。

危險指數:★★(第8名)

4.打預防針

因打疫苗而有輕微發燒的寶寶很多,但會引起較明顯發燒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的疫苗後。若有身體不適或感冒則不適合帶寶寶去打疫苗,以免症狀混淆。72小時內是注射預防針發燒的觀察期,超過就不是因為疫苗而引起的發燒了,家長要另外做判斷。

危險指數:★(第9名)

5.敗血症

它是一種細菌侵蝕到血液中的疾病。通常是近親聯姻、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劑量類固醇的結果。有敗血症的患者會有1/3幾率合並腦膜炎,所以危險性排第二。

危險指數:★★★★★★★★(第2名)

6.尿道感染

1歲以下男女寶寶是好發年齡。女寶寶通常是大便、尿片污染;男寶寶則是膀胱輸尿管迴流所致。除了容易發燒至38.5℃以上外,外觀不易察覺。因屬細菌感染,所以就醫通常給予抗生素的葯物治療,大約需要2周才可痊癒。可能的合並症是腎功能受損和腎化膿。

危險指數:★★★★(第6名)

7.腦炎、腦膜炎

6個月至3歲是該病好發年齡。最典型也最危險的症狀就是容易高燒至39℃以上。而且伴隨精神倦怠、眼神呆滯、食慾欠佳,甚至有抽筋現象出現。盡快就醫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檢查方法是抽脊髓(由專業人士進行,是安全的醫療行為,家長不必擔心)。腦炎住院的患者通常給予降腦壓以及抗病毒的葯物。腦膜炎住院的患者則需要以抗生素來治療,約需要2~3周才能痊癒。因為會有侵害性的合並症,如聽力、視力變差;智能不足;神經功能障礙(腦麻痹),甚至死亡,所以危險性排第一。

危險指數:★★★★★★★★★★(第1名)

8.穿太多、發牙熱、夏季熱

這類原因所引起的`發燒通常是短暫而無危險,但確是許多家長容易疏忽的。只要寶寶活動力和精神狀況均佳,食慾也不錯,寶寶身體有發熱現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內溫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現況,通常就不會再有過熱的問題了。

危險指數:無(第10名)

9.腸胃炎合並脫水

分為細菌(沙門氏桿菌)感染和病毒(輪狀病毒)感染兩種。症狀有嘔吐、拉肚子、尿頻、食慾下降、精神不佳、發燒38.5℃以上(會合並脫水)。此病一定要就醫住院,需給予注射添加電解質的點滴,其排泄物也需要特別隔離。狀況輕微的3天可以痊癒,但通常7~14天才好。

危險指數:★★★★★★(第4名)

10.川崎病

1歲~1歲半的寶寶是該病的危險族群,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詳。症狀頗多,例如持續多日高燒39℃~40℃以上、眼紅、口唇有草莓舌、嘴唇乾裂、手腳四肢腫、頸部淋巴腫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會紅腫等。一定要住院治療,醫師會先進行心臟超聲波檢查(檢查冠狀動脈有無擴大),然後給予免疫球蛋白的治療,通常需要10~14天才有可能痊癒。痊癒後,四肢和肛門口周圍會有脫皮的現象產生。

危險指數:★★★★★★★(第3名)

⑻ 寶寶總發燒是什麼原因

寶寶一發燒,爸爸媽媽可就坐不住了,趕緊請假回來照顧寶寶,端水遞飯的,不過很多父母也疑問了,為什麼自己的寶寶會總是發燒呢?以下就是我做的整理,希望對你們有用。

寶寶總發燒的原因

1、膽子小的寶寶

講到這點,父母不免會有些疑惑,性格也會讓寶寶發燒?也太扯了吧!且聽我解釋,有些寶寶性格內向,不愛表達,經常有不開心的事情積累在心中,消極的情緒不是抵抗病菌的最好武器,感冒也經常找到他們。

解釋:

性格內向的寶寶相對性格外向的寶寶更容易受到病毒侵犯。對於性格內向的寶寶,家長平常要多關注他們,多與他們交流。同時要注意他們的睡眠和飲食,這樣的寶寶睡眠和飲食一旦發生變化就可能感冒發燒。更重要的是家長要經常讓寶寶與外界接觸,幫助他們找到排解壓力的好方式,盡量讓他們變得開朗大膽一些。

2、穿得太多的寶寶

家中常常是老人在照顧寶寶,有些老人自己怕冷就覺得寶寶也怕冷,乾燥溫暖的室內也讓寶寶穿得里三層外三層,小臉經常捂得紅撲撲的。經常會聽到年輕的爸爸媽媽這樣說到,在5度的時候寶寶穿這么多,在20度那樣寶寶還是穿這么多。平時對長輩們提個意見,他們就會說寶寶一著涼就會感冒。其實,寶寶太熱也會引起感冒,嚴重的還會導致發燒。

解釋:

寶寶經常處於活動狀態,穿得過多,容易出汗,並引起內熱蓄積,稍有不甚就會引發感冒發燒。寶寶穿衣要根據氣候、室內溫度隨時增減,以寶寶面色正常、四肢溫暖和不明顯出汗為宜。出生38天內的新生寶寶在室內要比睜滲滲大人多穿一件。2至3個月大時,在室內可以和大人穿一樣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

更大一些的寶寶,在室內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大人一樣即可。但家長要注意寶寶腳的保暖,因為腳與上呼吸道黏膜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系,一旦腳部受涼就容易引發感冒。不過如果為寶寶裹上太多的衣服,寶寶就非常容易出汗,汗水長時間附在寶寶身上,同樣也會導致寶寶發燒感冒!

3、不愛喝水的寶寶

寶寶因為飲料味道佳,經常只喝飲料不喝水。但是如果長期僅用果汁、牛奶、飲料替代白開水,裡面藏有的過多甜食不僅傷害了很多寶寶的牙齒,也影響了他們的消化功能。

解釋:

水參與了人體的所有代謝,喝水少自然愛生病,因此水也是預防和治療寶寶感冒發燒最重要的“葯”。建議家長要從小讓寶寶養成愛喝白開水、主動喝水的習慣,謹記不要用飲料、果汁替代白開水。春冬之際室內空氣乾燥,應適當增加飲水量。感冒、發燒及嘔吐或腹瀉脫水時更加應該頻繁喝水。

4、不愛洗手的寶寶

不講衛生,病從口入,這是造成寶寶常常感冒的禍害之一。有些家悉脊長不注意寶寶手的衛生,不勤剪指甲,在放學的路上就讓寶寶亂吃街頭食物,有時候還讓寶寶邊吃東西邊學習畫畫,也有的家長雖然叮囑寶寶洗手,但沒有教會他們正確的洗手 方法 。

解釋:

寶寶處於探索期,雙手到處摸,將東西送進嘴裡是司空見慣的事。大一些的寶寶趁人不備,不洗手吃東西也是很常見的事情。然而凡是傳染性疾病,大都是接觸口鼻入侵,在感冒發燒的高發季節,洗手是預防交叉感染的第一關。

5、睡眠太少的寶寶

有些年輕的家長自己有熬夜習慣,因此也忽視了寶寶的睡眠,寶寶經常在夜裡11點以後入睡,第二天還要按時去幼兒園或者學校,造成睡眠長期不足喊孫,影響長個兒,也影響免疫力。

解釋:

睡眠充足是寶寶發育的先決條件,經常睡眠不足免疫力必然下降,流感病菌容易入侵身體,引起發熱。家長應該培養寶寶早睡早起的習慣,睡前要讓寶寶安靜,以免影響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

特別是看到寶寶有生病跡象時,一定要確保他們有良好充足的睡眠。通常寶寶睡眠時間要保證在10小時以上。

6、吃太多的寶寶

家長都經常對寶寶說“再吃點”“多吃點”,只有多吃點身體才會長高。有的父母看見自己家的寶寶在歲數相同的情況下長得比別人家的寶寶矮,就一直逼自己的寶寶吃東西,甚至一直追著寶寶喂飯。還有的家長即便寶寶剛吃完飯,也會不停地往寶寶嘴裡塞東西,就算是餅干糖果這種零食也不放過。寶寶就這樣長年累月養成“被多吃”的習慣。

解釋:

吃飯是人的自然生理現象,寶寶也一樣有這樣的感知能力,父母不要強迫寶寶多吃,更不能每一頓都吃撐了。明代醫書《萬密齋》中指出:“若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寶寶脾胃功能不足,的確需要一定的營養,但卻不能多吃,多吃容易消化不良,蓄積過多內熱誘發感冒。寶寶的飲食要品種合理、葷素搭配,以達到寶寶所需營養為宜。

你可以看寶寶吃奶後的反應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如果寶寶吃奶後能安靜睡覺3小時以上,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鬧,這表示他已吃夠了。如果寶寶用嘴頂出來不吃,應立刻停止,不要強喂。寶寶長時間不肯放開媽媽乳頭,或猛吸一陣又把乳頭吐出來哭鬧,則表明沒有吃飽。

7、運動不夠的寶寶

“不要跑,不要走”,這是很多家長經常對寶寶說的話,怕受傷、怕危險,有些寶寶四五歲了還不敢獨立行走,走到哪兒都要牽著大人的手,更不要說撒開腿跑。

解釋:

不愛運動的寶寶,食量小,消化和吸收能力弱,免疫力較低,容易感冒發燒。同時由於不運動,身體的平衡性、協調性、柔韌性和耐力都得不到鍛煉,整體素質也會下降。因此建議家長要保證寶寶每天有1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大一些的寶寶應每周進行3次體育鍛煉。

提高寶寶免疫力的方法

1、讓孩子勤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體內70%都是水,因此在平時父母們要注意給孩子多喝水,讓他們養出健康的身體。因為水可以使得人體內的器官黏膜變得濕潤,幫助人體抵擋細菌,所以多喝水很重要。在平時可以給孩子背著水壺,即使出門也讓孩子帶著,讓孩子每天堅持八杯水,促進新陳代謝,促進身體健康。

2、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會讓寶寶更加的健康。如果孩子的睡眠不足的話,那麼T細胞就會減少,而T細胞正是對抗病毒細菌的物質,而且睡眠不足,熬夜會使得肝臟功能降低,而肝臟也是分解毒素的地方,所以成長中的孩子擁有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降低生病的幾率,提高免疫力。

3、補充脂肪酸

脂肪酸是一種可以提供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有助於保護細胞,尤其可以保護免疫細胞,增強免疫細胞對抗病毒的能力,因此在平時可以讓孩子多吃些脂肪酸,像是新鮮的蔬果,鮭魚,沙丁魚,杏仁中都含有脂肪酸,父母們不妨讓孩子多吃些,促進身體健康。

4、不必過於清潔

很多父母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免疫系統不發達,於是便會專注於維持環境的清潔,經常使用消毒水清掃家裡,消除細菌,其實使用抗菌的物質會更加使得免疫系統變弱,因為只有病毒的入侵才會引起人體免疫細胞的反抗,才會促進免疫細胞變強,免提系統得到提升,如果一直無菌,少菌的話,只會使得孩子的免疫系統失調變弱,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所以清潔要適度,不要過分。

5、補充營養元素

在平時父母們要經常給孩子補充營養元素,讓他們多吃些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孩子的身體正處於成長發育時期,他們需要很多的營養物質來補充身體技能的消耗,所以充足的養分很重要,除了維生素之外,母親們還要給孩子喝些牛奶,吃些肉製品,乳製品來維持體力,讓他們補充蛋白質,脂肪,糖分,也保持體力,維持生長需要,這些都有助於孩子免疫力的提高,只有吃好喝好,運動好,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寶寶發燒的原因相關 文章 :

1. 引起寶寶發燒的原因

2. 幼兒突然發燒的原因

3. 引起寶寶發燒的原因有哪些

4. 為什麼會寶寶不明原因地發燒

5. 寶寶發燒的原因

⑼ 寶寶發燒的原因及症狀

導致寶寶發燒的原因不單單只有受涼,細菌感染和體內缺水都有可能誘發發燒的症狀,家長父母們可以根據孩子發燒的症狀表現不同,判斷是什麼類型的發燒,以便根據病因進行防治。本文將介紹寶寶發燒的原因和症狀,幫助家長們了解該疾病。

寶寶發燒的原因

小寶寶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剛剛出生,身體的各個機能還未發育,因此,他們的免疫力和體抗力都還很低,寶寶容易出現受涼感冒發燒的情況,因此,家長在看護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是總結的幾點寶寶發燒的原因。

1、由受涼感冒引起的

小寶寶的身體抵抗力很差,對外界環境的感知以及對溫度的適應能力都很弱,很容易因為風吹、或者衣物不夠暖而導致感冒發燒。因此一般我們看到的小寶寶都是穿的很多,被裹得嚴嚴實實的,因為家長害怕寶寶受涼,從而導致寶寶感冒發燒。小寶寶需要足夠的溫暖去抵禦外界的寒意,建議家長少讓小寶寶吹風,多穿點衣物,因此受涼感冒是引起寶寶發燒的最常見的一個原因。

2、缺水

寶寶身體正處於緩慢的生長中,各種機制配合需要平衡,因此,家長需要及時給小寶寶補水,一般來說,母乳、奶粉這些小寶寶吃過之後,還需要給小寶寶喝點水。小寶寶身體缺水會導致身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身體水分不足,從而引起發燒的症狀,因此,家長記得及時給小寶寶喝點水,因為小寶寶還不太懂得表達需求,這就更需要家長多多觀察和注意了。

3、細菌感染

小寶寶很脆弱,對一些細菌的抵抗力非常低,因此,家長要及時給小寶寶清理排泄物,多給寶寶清洗身體,以免小寶寶的身體受到細菌感染,從而導致寶寶發燒。

寶寶體熱多少算發燒

寶寶體熱其實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但是,家長需要多多注意,以免寶寶出現發燒的現象而未能進行及時的治療。一般來說,正常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寶寶,身體的正常溫度介於36.3-37.2度之間,多數的時間是處於36-37度,超過37.5度身體就處於發燒狀態,而低於36度就屬於低燒了。

1、高燒

寶寶常會出現體熱的現象,有很多原因。一般來說,寶寶體熱可能是由於長時間不通風,被包的太嚴實了,導致寶寶呼吸不暢,血壓增高,從而出現體熱的現象;另外,身體缺水也會導致出現體熱的現象,因為寶寶身體缺水也會導致體壓增高,引發體熱。還有一種原因,就比較嚴重了,那就是由於發燒引起的體熱現象。寶寶的身體溫度相較大人來說會稍微高一點點,但是,一旦寶寶的體溫超過了37.5度,大人就需要注意了,這是發燒的溫度,家長應及時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溫度太高的話要及時送往醫院醫治,以免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另外,家長切不可隨意給寶寶用葯。

2、低燒

低燒是不容易被發現的,大人往往可能覺得寶寶是因為受涼了,或者缺水了導致的體熱現象,小寶寶因為還太小,不能表現出自己的正常需求,身體有些不舒服也表達不出來,因此,大人需要不定期地給小寶寶亮亮體溫,或者可以直接用額頭貼在寶寶的額頭上感受,如果出現低燒現象,一定要及時送往醫院。

寶寶發燒的症狀類型

成年人會非常關心寶寶的身體狀況,當寶寶的體溫過高時,新手父母會非常擔心,甚至不知所措。

成人疾病的嚴重程度一般可以通過體溫來反映,但對於生理功能不完善的嬰兒來說,體溫並不是觀察疾病程度關鍵的方法。除了測量體溫外,寶寶的一些異常情況也是觀察寶寶是否發燒的一種方式。如果您的小孩發燒時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就醫。寶寶發燒的症狀類型有哪些呢?

1.呼吸時出現異常聲音。

2.睡覺時很難被喚醒。

3.不想進行體育鍛煉。一旦你感動和感動,你會感到煩躁和哭泣。

4.不停地哭泣。

5.嬰兒的頭部轉動時有點僵硬。

6.肢體或其他身體部位出現抽搐和抽搐,無法控制自己。

7.無意識和不正常的行為就好像他們能感覺到事物的缺失一樣。

8.流口水,吞咽困難。

9.皮膚變成灰色或深藍色,或皮膚表面出現紫色斑點。

10.這種脈搏非常虛弱,但又快又急。 (1歲以內的兒童的正常搏動為160次/分鍾,1歲後為120個/分鍾)

11.當你給寶寶尿液時,寶寶表現出明顯的不適,如辛辣的疼痛。

12.腹瀉期間排泄物中的血液。

寶寶發燒驚厥的症狀

高熱驚厥(熱性驚厥),就是人們常說的抽風,其具體是指大腦皮質的運動受到驟然上升的體溫的影響,從而使得神經細胞不尋常的且數量較大的放電,全身或者局部肌肉會有暫時的收縮,並伴隨著意識上有障礙。

高熱驚厥發作之前會有一些徵兆,比方說會出現神情驚恐,極度煩躁,精神緊張,突然呼吸變急促或者是不規則甚至是暫停等,尤其是新生兒需注意,易導致腦損傷的發生。

在突然發熱、體溫突然上升時,因為大腦皮質上,運動神經細胞還沒有很完善的發育好,所以很容易導致放電異常以及人體極易興奮,腦功能也會突然性的紊亂,帶有意識上的障礙,就會出現行為、感覺上的植物神經異常的症狀。

較為典型的臨床表現有如下這些,短暫性的四肢痙攣、軀干痙攣、顏面部骨骼肌群有強直性或者是痙攣性的、不自主的抽動現象,或者是意識喪失從而突然跌跤,呼吸不規律、停止呼吸,還會有眼球向上翻,斜視或者凝視,大小便失禁,牙關緊閉,口吐白沫等行為,持續小於等於十五分鍾左右,嚴重一些的會持續上述狀態,大約在三十分鍾或者是症狀反復發作。最為嚴重的症狀是二次發作,間隙意識難以恢復。

一般情況下,抽搐停止之後多半會呈入睡狀態,多數患者驚厥之後會較快的清醒過來,沒有什麼神經系統體征,也沒有單側性或局限性的驚厥,會出現托德麻痹的現象,但通常二十四小時之內就會恢復正常。

寶寶積食發燒的症狀

寶寶消化系統不完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進食不當往往會容易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的情況,寶寶消化不良往往表現為肚子脹氣、便秘等問題,嚴重時還會出現發熱發燒。那麼,寶寶積食發燒的症狀有哪些?

食積是中醫疾病證書,是指嬰幼兒食物過量,損害脾胃,使牛奶食品停滯在焦炭引起的胃腸疾病中。

1、厭食,不包括米飯入口後的很長時間,吃飯需要很長時間。

2、消化不良,容易腹脹,硬便或腹瀉。

3、免疫力低下,經常反復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4、煩躁不安,難以入睡或睡眠不安,動汗或睡眠時出汗多。

5、寶寶的鼻子兩邊藍色,舌頭粗而白,還能聞到呼出的酸腐爛呼吸。生長不良,面黃薄黃,或尿液清亮,大便酸味或稀薄。

當寶寶貪食寒冷時,引起腹脹,惡心,嘔吐,煩躁,口渴,舌苔厚黃,大便乾燥,可以在下列服用治療兒童食物丸。

擴展閱讀: 寶寶發燒吃什麼好